有關零式戰鬥機討論的補充
 


前一陣子曾經有一段時間討論到日本的零式戰鬥機,包 括美國和日本空戰戰術上的應用 以及技術發展的優劣點。 最近因為看到一篇新資料,因此將其中的一些部份節錄 出來供 大家參考。有興趣去看原文的可以去找: Airpower May, 1996,題目叫做:Exploding the Zero Myth。 作者是:Anson McCullough。


零戰是一架相當優秀的戰鬥機,在二次大戰初期轉戰各地 幾無敵手,也造就出所謂的 「零戰神話」。以下要補充的 資料並不是要試圖去貶低零戰在歷史上的價值或是他的性 能,而是要讓過去的一些適時可以加入這一段歷史的研究 中。

首先,我是第一次也是唯一在文章中讀到日本使用汽油的 辛烷值,這篇文章中提到日本是用辛烷值92的汽油,這一 點因為沒有其他的資料佐證,我還必須再去看其他的資料,  所以對於這一點我目前仍持保留的態度。


技術資料方面



零戰是一架重量相當輕的戰鬥機,當初設計的重點要求重 量輕和極佳的迴轉性能,在這 樣的需求之下,零戰捨掉許 多在美製或是歐洲戰鬥機上常見的裝甲和自封油箱,這一 點使得零戰在戰鬥中相當脆弱,甚至只要幾發子彈就可以 擊落他。

相對來說,零戰機上的武裝,初期是兩挺7.7公釐機槍和兩 門20公釐機砲。這兩挺7.7公 釐機槍的火力相當薄弱,子彈 重量低,穿透力不足,甚至連美軍戰鬥機上的裝甲板與自 封油箱都不能有效穿透,因此許多受損的飛機上面可以數 到一堆子彈孔,但是造成的傷害有限。

另外兩門20公釐機砲是由奧瑞岡公司授權生產,基本上機 砲和機槍的搭配在二次大戰的 戰鬥機上非常普遍,像是德 軍的戰鬥機上經常可見,但是這兩門20機砲的砲口初速約 在 606公尺/秒,再超過300碼之後子彈會因為散佈過廣導致 無法精確命中目標,想要有效 射擊必須將距離拉近到250碼 以內。這兩門機砲加起來也只有120發的子彈,數量過低。

反過來看,美軍初期和零戰較常交手的戰鬥機以F4F為多, 初期F4F配有4挺12.7公釐機 槍,後期增強到6挺,美國的12.7 公釐機槍甚至授權英國生產,性能相當不錯,射速高, 彈 束集中,破壞力也強,所以在同樣的射擊時間下,F4F可以 投射較多的子彈於目標上。 在對頭攻擊時,F4F因為機槍的 有效射程高於20公釐機砲,得以先開火射擊,取得先機,  致使零戰在武裝上居於下風。

另外一點很少被提及的部份是,美軍在珊瑚海戰役中首度配 發燃燒機槍子彈,這種子彈 非常容易穿透零戰的鋁合金外表, 增加破壞威力。有一位列基辛頓航艦上的F4F飛行員 被零戰的 多發20公釐機砲命中,甚至有一發因為不能穿透自封油箱而 留在裡面,人本身 也受傷,而航艦上的人員數到第50個7.7公 釐機槍彈孔後就中止,可見零戰的武裝在對 付美軍的飛機時 未能有效的發揮作用。

但是技術上的優勢資訊一直要到42年五月/六月的戰鬥之後才 逐漸傳布開來,美軍當時 已經展開登錄瓜達康納爾的作戰, 所以在此支後美軍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訊零戰作戰, 即使是 以性能加差的F4F也可以打成平手,甚至扭轉劣勢。


戰術方面


日軍的飛行員多半經過良好的訓練與在中國戰場的磨練,再 開戰初期面對未經充分物 質和心理準備的美軍,勝算自然比 較大,也成就出日軍的神話,美軍初期甚至有對零 戰的恐懼, 不過在技術資料逐漸齊備,和擄獲第一架可以飛行的零戰之 後,美軍比較 有方向可以在技術上超越零戰。在戰術上呢?

基本上,日軍是採用3機作戰的方式,也就是3機編隊,長機 在中央,他會首先展開攻 擊,而有兩邊的僚機掩護。在進行 飛行訓練的時候,則是以3機的倍數,也就是3機、 6機或甚至 9機進行作戰訓練,這種戰術在中國戰場時效果尚可,但是當 面對以兩機為 編隊的美軍時,日軍的編隊和戰術就顯得比較 呆板,不能有效的應付作戰中的變化, 加上美軍後來也知道 長機的位置,就會優先對長機攻擊以影響整個編隊的作戰步 調。 在中途島作戰之後,大量有經驗的日軍飛行員消失,也 影響到過有經驗的長機的數量, 所以整體說來戰術彈性和效 率上就大打折扣了。


美軍的準備狀況



美國雖然知道在對日本進行經濟封鎖之後,兩國之間的作戰在 所難免,但是美國究竟 有沒有好好準備作戰?這一點可以說並 沒有,無論是在心理或是物質層面上都是一樣, 甚至物質層面 因為歐洲的戰況還比較算是上軌道,加上重歐輕亞的政策,美 軍在太平 洋的準備工作一直作得很不好,從中途島的作戰歷史 中可以看到美軍是在確定日軍會 攻擊中途島之後才加緊增補, 對澳洲的協防幾乎也是一樣的狀況。

這也就是可以說明為什麼菲律賓會這麼快的就淪陷,不過這其 中也牽涉到麥克阿瑟的 導統欲的問題(我開始對他的評價降低, 而且是大幅的!)麥克阿瑟當時是菲律賓 的防衛司令,當整個 太平洋地區已經有愈來愈嚴重的交戰氣息時美軍在菲律賓的空 軍 狀況確是相當差,雖然有不少新型的P-40運過來,但是要讓 P-40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 冷卻液卻一直缺乏足夠的數量,甚至 到菲律賓已經淪陷之後美國國防部或是軍方對這 件事仍不是很 清楚,其次是P-40需要的50機槍子彈數量非常少,7.60公釐機槍 子彈雖 然不少,但是許多已經接近甚至超過報廢期限。使得即 使有足夠的飛機也沒有足夠的彈藥。

再來,飛行員雖然陸續抵達補充菲律賓的防務,但是可供飛行 的飛機不夠,飛行員無 法順利換裝P-40,無法熟飛怎能有效擊 退敵人?指揮官對飛行員的指揮也有問題,造 成初期飛行員大 量耗損,甚至有部份中隊的飛機和飛行員在開戰初期就宣告瓦 解。

還有一點是我覺得很誇張的地方,日軍在第一天攻擊菲律賓的 機場時並未摧毀所有的 美軍飛機,事實上是經過三天的連續攻 擊之後才算瓦解美軍在菲律賓的空中武力。然 而在第一天遭受 攻擊之後,居然沒有人下令將飛機疏散或是必到其他較遠的機 場去, 還是依舊整齊的排在機場供日軍練靶!這一點相信高層 指揮官要負極大的責任!而這一位最高指揮官最後還可以逃出 來!

以上就是有關這一篇文章中對零戰的一些探討,我挑出其中比 較少被提及的部份,希望可以補充這一段戰史的部份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