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O P I C R E V I E W |
gera |
Posted - 03/24/2017 : 20:09:42 96式車寬 2.48m Stryker 2.72m CM32 2.7m 16式戰鬥車 2.98m 10式戰車 3.24m 裝輪裝甲車(改)2.5m(約) 高機動車 2.15m 輕裝甲戰鬥車 2.04m
日本環境與台灣相近,有錢又有技術搞自己的特化車輛,並且又需要符合自己的道交法規定. 一般性的標準是,車寬2.5m 車高3.8m 車長12m,車總重20t-25t(視道路決定).
超過也不是不能走,它有一個彈性空間,只是 一,需要事先申請,而且需要審核的作業天三天(以前是20天). 二,審核通過,車隊上路需要徐行(低於50km/h) 三,還是有個上限,車寬最多到3.5m
因此裝輪裝甲車(改)被嚴格限制在2.5m與20t.
我的看法是裝輪裝甲車(改)直接丟垃圾桶,買Stryker. 簡單的說,修法解決還比較快,裝輪改只是勉強合乎最低條件,規避申請而已,實際上它很可能還是違規的(載人載貨後超過20噸). 從16式來看,其實車寬在3m內都ok的,只是上路要申請,重量就由模組化裝甲調整(25噸內).
而Stryker的2.72m其實有點微妙,車寬2.5m是規定,但實際上是允許積載物大於車寬的,這就是3.5m彈性空間而來,事實上左右邊各增加11cm是有什麼差別?
日本做自己的特化裝備固然是有種種需求,但其實也不盡如人意, 簡單說就是閉門造車. Stryker好像各方面都差一些,但經過美軍在戰場上運用,吸收經驗修正,小細節做得很完善,久訓未戰部隊的裝備就沒那股火藥味.
直接的說,反正小松也不是靠軍事部門賺錢,日式Stryker就是購入Stryker的生產權, 改成右駕版,發動機與RWS,無線電等車上大部裝備都還是日本貨. 日本雖然跟潮流要抗IED,做了一些測試,但怎麼比得上直接被炸的美軍, 新版Stryker的雙V底明顯好得多,裝輪(改)則根本詭異.
而日式Stryker可直接沿用其模組裝甲與柵欄裝甲,平時是不能裝,因為一裝就可能超重(20t)與超寬(3m),但戰時很需要. 政治上,如果日本改買Stryker,川普會很高興的,而且日本也有必要降低日美貿易磨擦.
|
3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
kumachan |
Posted - 04/13/2017 : 17:54:34 以後甲車側裙外掛的柵欄與ERA, 可能要做成裝好以後還可以翻起來往上折....以利於通過狹窄地區. 不然通過狹窄住民地或隧道就全拆到裸車.也太不實際.
|
dasha |
Posted - 04/12/2017 : 17:49:17 車寬問題有時其實是考慮某些山路隧道能否通過,所以必須考慮掛一堆東西後的寬度,山路沒得妥協. |
gera |
Posted - 04/11/2017 : 23:45:19 日本人做了很詳細的分析,基本上分成兩個競爭者,小松與三菱.
車寬有三個基本規格,就是2.5m,2.75m,3m. 其它有一些共通性標準,包括機動力,防護力,武器配置等等,全備車重不超過20t,最大車重不超過26t(這是指附加裝甲與額外扛東西的情況,又並不代表26t是車承載上限).
2.5m的優勢是,符合道交法,可在鄉道等級以下的道路行進. 2.75m略差,大約受到10%~20%的影響, 而3m又更差,大幅增加到40%~60. (但這是非戰時狀態,在(申請,徐行,誘導車)條件下,大部份還是可以通行,真正完全不能通行的道路並不多, 這讓日常作業很麻煩,出營區就得申請.)
小松雖然做了三個案子的分析,但實車是做2.5m的. 但2.5m除了符合道交法外,其實優點比較少,空間限制了裝載,連帶引擎動力也被壓制, 所以承載重量略低,並且加裝額外裝甲情況下,機動力會大打折扣. 運用性也差了些, 可是上述這些在成本價格上又變成優勢,它最便宜.
三菱則是直接剔除2.5m,只做3m與2.75m的規劃, 並且明顯比較喜歡可以與國際接軌的3m車,除了價格與道交法外各方面都比較方便與優越.
2.75m則剛好不上不下.
所以日本人還是買Stryker比較好. (很詭異的是,三菱認為Stryker是3m級,但小松認為是2.75m級, 三菱應該是直接把外掛的柵欄裝甲算進去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