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嗜好區
幻想武器
幽靈艦隊與虛擬船團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640 x 480
800 x 600
1024 x 768
1280 x 1024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基本
協助
提示
編輯:
Font
Andale Mono
Arial
Arial Black
Book Antiqua
Century Gothic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Georgia
Impact
Lucida Console
Script MT Bold
Stencil
Tahoma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Verdana
Size
1
2
3
4
5
6
Color
Black
Red
Yellow
Pink
Green
Orange
Purple
Blue
Beige
Brown
Teal
Navy
Maroon
LimeGreen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quote][i]Originally posted by SANJYSAN[/i] [br]好冷清啊。友情支援一下好了。 這是很久以前寫的一篇文章,大概是2000~2001的時候吧。是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當時丟給全防。他們說要刊,結果沒刊,那我就把他發上來: 制海篇 前言 關於制海問題,目前中華民國所面對的最大威脅即為通商航線的封鎖。一般而言封鎖有幾個方法,運用艦隊封鎖,運用潛艇封鎖以及運用水雷封鎖。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某些地形能夠配合的環境下運用反艦飛彈來封鎖,或使使用空軍來封鎖。最後是較為另類的,使用彈道飛彈試射來進行極為有限的封鎖。由於地理環境與所持兵力等種種因素,中共傾向於運用前三種方法來對台灣進行封鎖。在本篇內,筆者便來討論這些封鎖的特性,以及中華民國可能的反制方法。 首先必須認識到,對台灣「海軍」威脅最大的是共軍使用艦隊或是潛艦來進行封鎖,而對台灣「海運」威脅最大的,則是中共使用水雷來進行封鎖。此二者有不同的效果,必須特別釐清。 若中共使用水雷對台灣進行港口封鎖,則中華民國艦隊仍能運作。世界上還沒有使用水雷把軍艦成功封在港內的情況,因為無論如何,軍艦還是能夠出港的,即使需要冒著觸雷的危險。然而,商船由於進出頻繁,自然「中獎」的機會就會大了許多。同時也由於商船數量多,使其進出港時能進行前導掃雷掩護的掃雷艦數量不足以應付。因此如何獲取能夠支持商船進出港的掃雷能量是中華民國海軍最大的問題。 若中共使用艦隊對台灣進行封鎖,則為了突破封鎖,中華民國海軍必定會權力尋求與中共艦隊發動艦隊決戰的機會。當然這必定是在對自己最有利的時間與空間下。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海軍並未擁有太多的優勢。共軍能用以遠洋作戰的大型軍艦即使加上兩艘新購入的現代級,目前也不滿六十艘,而台灣船團的航線不只一條,故中共若欲出動艦隊進行封鎖則勢必分散其兵力,而這就會成為台灣海軍各個擊破的目標。當然,中共若能在數年後擁有航空母艦,這種情況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然而中共並未擁有絕對數量優勢,以及其必定需要分散的情況不會改變。而共軍的航空母艦至少在將來十年內無法形成有效戰力,故短時間內不需太過擔心。 若中共使用潛艦進行封鎖,則台灣將組成護航船團,以反潛艦隊與反潛機進行護航。然而,潛艦對水面艦始終會造成巨大威脅。潛艦由埋伏位置發動攻擊前很難被偵測,因此潛艦具有主動先射權,可以選擇對其最有力的時間與空間發動攻擊。但是在面對具有許多反潛艦的護航艦隊時,潛艦發動攻擊後便形跡暴露,難以逃脫護航的反潛艦與直昇機的攻擊,特別是慢速的柴電潛艦。因此護航船團戰術的重點便是藉此來嚇阻削減潛艦的攻擊態度,獵殺潛艦則屬其次。 不過,使用潛艦封鎖亦有其弱點。例如可能會造成是否必須進行「無限制潛艇政策」的兩難。潛艦無法辨識船隻國籍,也不能上船臨檢或扣留船隻。只能對自己認為的可疑船隻進行攻擊。然而,這就有攻擊到中立國船隻的機會,造成國際介入的後果。潛艦可以上浮使用潛望鏡辨識船隻所懸掛的旗幟,以此來辨別商船的國籍。然而若附近可能有軍艦、直昇機或是反潛機存在,則升起潛望鏡的動作無疑是召喚死神的來臨。再者,若台灣船隻採取下流步數,進入潛艦威脅區後改懸掛美國國旗或其他中立國國旗,則潛艦對此便無可奈何。因其無上船臨檢識別的機會,這是水面艦獨享的特權。而若潛艦使用「無限制潛艇政策」,任意攻擊船隻,則幾乎必然可以確定將會招致他國的介入。即使是在過去中華民國封鎖大陸沿海的時代,台灣海軍也不敢任意擊沈中立國船隻,而僅能選擇驅離或俘虜,至少必須保證船員的生命安全。而這些都是潛艦作不到的。 即使如此,潛艦能夠牽制大量的敵方兵力,為水面艦隊或空軍創造目標是毫無疑問的。況且共軍有可能令其潛艦進行消耗戰,用以消耗台灣海軍的大型水面作戰艦支。因為潛艦具有先射權,在近距離冷不防發射數枚飛彈或魚雷,則有可能擊沈一至數艘台灣海軍的主力艦艇。而在此種作戰下,台灣海軍無疑的會是先消耗完的一方。即使中共潛艦因而損失殆盡,其水面艦隊仍然可以持續進行封鎖動作,而此時,大型作戰艦艇的數量比將會更形上升。換句話說,潛艦對軍艦的消耗戰能夠惡化台灣海軍的數量劣勢,使其無力與中共海軍水面艦隊進行艦隊決戰。 總而言之,共軍的水面艦隊數量並未能夠佔有壓倒性的優勢,但加上他們的潛艦也就差不多了。因此台灣海軍面臨的問題非常簡單:「數量」。然則面對中共海軍的數量優勢,中華民國海軍有何應付的方法?運用質量優勢對抗?這在共軍引進現代級,以及開發與裝備許多新型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之後,台灣海軍的質量優勢便慢慢的消失了。現在與將來,台灣海軍將面對逐漸在質量上能與己方勢均力敵的對手。當中共航母正式形成戰力則問題會更大。那麼,台灣海軍是否就束手無策了呢?筆者並不認為如此。筆者認為,台灣海軍雖然沒法在數量的戰力上與共軍進行軍備競賽,但是卻可以爭取很單純的「數量」優勢。方法非常簡單,即建造大量的「幽靈艦隊」加入中華民國海軍服役。以「幽靈艦隊」的數量來與中共海軍進行數量上的競賽。 「幽靈艦隊」:最令人恐懼的怪物存在於人類想像中 這個小標題通常被用於形容水面艦進入潛艦出沒海域的時候。對於水面艦而言,潛艦的存在是一種不確定性,是一種「想像」。因而其恐怖程度可以無限程度地提升。然而,水面艦與潛艦個關係真的必定是如此嗎?且看以下的例子: 例一:幽靈艦隊護航 X月X日,共軍某Kilo級潛艦正潛伏於台灣以西的一條基隆港通往西太平洋,最後會抵達美國的航線上,進行封鎖任務。艦長正閒閒無事時,接到聲納兵的報告。50公里外的西方有船團接近。艦長為獵物接近而大喜,然而接下來的報告在他頭上澆了盆冷水。「該船團有數十艘船,初步判定有巡防艦22艘。根據粗略的分析,有成功級七艘,諾克斯級九艘以及康定級六艘。」台灣海軍的二代艦全部出動了嘛,這個船團一定有極高的攻擊價值,但風險太大了。22艘反潛艦外加相等數量的反潛直昇機....艦長沈吟了十分鐘,終於下令:「讓他們去吧,我們惹不起。」一旁的政委也有老母老婆與孩子,因此完全贊同艦長的作法,認為這是個明智的決定。 兩日後,聲納兵又報告西方發現船團。然而他遲疑地報出對於護航兵力的偵聽結果:「巡防艦22艘。成功級七艘,諾克斯級九艘以及康定級六艘。」船長跳了起來,大罵聲納兵胡扯,這些船早在前天就跟著上一個船團走遠了。但聲納兵卻很有勇氣地堅持他所聽到的聲紋資料是正確的。細想之後,船長確定了一件事:「台灣海軍絕不可能憑空生出一倍來,這一定是他們在搞鬼,其中必定有詐。或許這些護航艦隊是假的。」他打算下令發動攻擊,然而馬上又遲疑了:「萬一前天過去的那個是假的而今天的這個才是真的,則發動攻擊會有什麼後果?」22艘反潛艦還有直昇機!這個數字不斷在他腦海中盤旋。上浮用潛望鏡觀察或雷達偵測嗎?這會使他立刻被雷達偵測到,22架直昇機會在他來得及逃掉之前飛過來丟下一堆魚雷。到底這些護航艦是真是假.... 例二:虛擬船團獵潛 X月X日,一艘共軍宋級潛伏在巴士海峽的出口。突然聲納兵報告偵聽到有三條船隻接近,三艘都不是軍艦,並且其中一艘還是陽明海運的50萬噸級油輪。艦長大喜,立即下令發動攻擊。該潛艦當即發射了四發潛射的C-802,然而過了飛彈應當命中的時間卻毫無爆炸聲傳來。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三艘船的聲音離奇的消失了。接著他聽到聲納兵大叫,幾秒前有兩枚空投魚雷入水,主動尋標頭已經啟動,正在乒本艦的艦體,太近來不及迴避.... 例三:幽靈艦隊大決戰 X月X日,共軍東海艦隊於台灣西北700海浬處以雷達偵測到台灣艦隊。共計22艘,顯然是剛將船團護航至安全海域後的回程上。被我逮到了吧?艦隊司令得意地想著。他下令發射全部的飛彈。於是包括超音速飛彈在內,一百多發反艦飛彈向目標飛去。過了一會,他滿意地發現原本的敵人艦隊全部從雷達幕上消失了。然而全殲敵艦的興奮餘數分鐘後轉為震驚。與剛剛他擊滅的艦隊相隔30度的另一個方向的水平線上出現了16艘敵艦,這些敵艦紛紛打開射控雷達,開始向他的艦隊發射反艦飛彈。而他的艦隊卻已經將飛彈全部射完,沒有剩下的飛彈可以反擊了。同樣超過一百發的反艦飛彈先後朝他的艦隊飛過來,他心裡最後想的一件事是:「台灣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軍艦?莫非是見鬼了?」他猜對了。 以上的劇情是否可能發生?答案是肯定的。至於幽靈艦隊的徵召與虛擬船團的艦立之步驟如下: 1.設計一種「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並大量生產之 簡單來說,就是設計一種匿蹤的遙控船。排水量可設定在150噸到300噸之間。匿蹤不成問題,小船的RCS本來就小,設計時考量一下外型,一兩百噸以下的小船可以很簡單做成「海上黑洞」。為求節省成本,這些小船的遙控系統不需太高級,只要做到視距內(一般來說不會超過15km)能夠用低功率無線電遙控即可,和外面模型店賣的遙控船的差別僅在於噸位與形狀。此外,這種船的巡航速度必須能達到20節,最高速度要到30節,續航力則三四百海浬即可。必要時,這些船可以用軍艦/商船曳航的方式來增加續航力。同時必須盡量減低其吃水深度,以及降低其上層高度。為求達到這種目標,可使用非傳統船型。至於耐海性與人員生存性等較不需考慮,因為那是無人遙控船,除少數空間用以裝載電子設備外,大部分空間可搭載油料以增加航程。另外,這些船也可以設計成水密型,如此便不易在大浪中沈沒。另外還必須替這些船加上海上加油裝置。其實說穿了只是把加油口弄得明顯些,讓其他船艦可以放下小艇,派人拉跟油管過來插進去,再用幫浦灌油進去而已。最後別忘了裝一台GPS。 實際上此種小型船隻最適合的構型是複合式非傳統傳型。因若要求耐波性,則構型應該以小水線面雙體船為主。根據國外的實船對比海試顯示,一艘220噸的小水線面雙體船的耐波性比3100噸的傳統艦傳還要好。如美國的海影號(500噸)匿蹤測試船便是一艘A構型小水線面雙體船。但為求速度,亦有需考量使用水翼船型。此時便可採用複合船型,例如水翼雙體船(挪威的客輪海貓號,120噸),以及水翼小水線面雙體船(日本試驗船疾風號,40噸,1994年)。如此便可以兼顧耐波性、速度、續航力以及低排水量等的要求。 當然,適當的遠端控制平台也是需要的。基本上船的基本航行動作程序可寫成程式,燒在船上的晶片裡。如此可以簡化遙控程序,只要輸入航向航速即可。若考究的話,加上幾個Flash Rom來作轉折點儲存設定。遙控平台需小,電力自備,可裝置於直昇機中,船上,以及貨櫃中(包含動力源和操縱人員席位)。 2.於「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裝置專用電戰系統 所謂的專用電戰系統,說穿了其實一文不值。只要裝置一具電波接收與播放裝置即可。就是那種能接收雷達波,並將其放大再往來向轉播回去的裝置。這種裝置技術水準不高,不難作也不會很貴。至少比起海軍專用的,必須分析傳來的電波並試圖發射能推拉其邏輯閘的回波的先進電戰系統來的便宜多了。如果連這些錢都想省,也可以使用一般的雷達波繞射/反射結構,例如一捆鋼筋之類的,外面在覆之以可以啟閉的適型匿蹤殼體,如此只要操縱外殼的啟閉狀態,就可以改變船艦的RCS影像面積。 3.建立對潛聲紋資料庫 這比較麻煩,反彈也會比較大。首先是得準備許多錄音機,到海軍每一艘軍艦的輪機艙裡面把聲音絲毫不漏的錄下來。講究的話就用DVD的音質,杜比音效以及五點一聲道,若是不講究的話,那就用CD音質的取樣水準,錄完後再轉成MP3亦可。需注意的是,必須精確地錄下每個時候的音響特徵,如怠機時,5節漂流時,10、15、20、25、以及全速時的30節,此外還需要加速減速等的聲音(講到這裡,大家心裡或許就有點譜了)。注意,是「每一艘軍艦」,而且還要非常詳細的聲紋。並且每種速度時的聲音給他錄製個一小時。作這些動作時,海軍必須先克服心中的不適感。因為沒有一個艦長樂意看到如此品質的己艦聲紋資料被人如此公開複製。 軍艦的資料庫製作完畢後,接著製作民間商船的聲紋資料。從首先將所有國營商輪,戰時可能會徵用的商輪,以及某些比較特殊比較重要的船如超級油輪與一些散裝貨輪之類的。把這些船的聲紋資料全部比照軍艦錄製起來。 然後別忘了把這些聲紋資料編碼儲存在CD片或是DVD片裡。哪一筆資料屬於哪一艘船艦的哪種速度,千萬別弄錯了。最後買台燒錄機把這些光碟大量複製。 4.建立廣播模組 這個可能比較貴一點。設計與生產一些大功率的水下音響廣播系統。要能模組化,放在筏子上由「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或是商船、軍艦等拖曳,另外最好能以直昇機懸吊。其電力可經由纜線由拖曳載具供應,至於音源則亦可比照辦理,由載台經由纜線傳輸聲音訊號過來。至於載台的音源很簡單,買部可放MP3的CD隨身聽輸出即可,當然要講究一點,用較大的音訊處理機具,筆者也不反對。 5.適當的編組出場的「幽靈船艦」與「虛擬船團」 艦隊或商船,或者混合編組的船團出海時,記得帶上十幾二十艘前述的遙控船,然後根據需求,給予每艘遙控船(以及軍艦與商船本身)後面拖曳的廣播模組適當的「身份」。比如說,這艘是成功,那艘是康定,另一艘是鳳陽.... 至此幽靈艦隊隆重登場,中華民國海軍瞬間獲得數量優勢。 幽靈艦隊與虛擬船團的運用戰術 一、幽靈艦隊護航任務 基本上,幽靈艦隊的運用戰術就是前面例子中所提。分水面與水下用途。其水下用途的戰術構想,便是以反潛艦「數量」來嚇阻可能妄動的潛艇。基本上,現代的潛艇絕大部分是以被動聽音來獲取情報資料。而潛艇的平時工作便是蒐集各國船隻潛艇的聲紋資料,以供自己與友軍反潛艦使用。對水面艦而言,自己的行蹤是難以隱藏的。就算反潛艦有氣泡遮音系統來降低聲訊,然而其保護的商船是沒有這類系統的,因此依然會被發現。而水面艦聲紋的資料被收集同樣難以避免,況且即使對方沒有詳細的聲紋資料,也可以依據大致的資料發動攻擊。因此與其處處遮掩避免船團聲音被敵方潛艇聽到,擔心聲紋資料會外洩,不如來個大放送,反過來造成對方資訊超載。 這類精心錄製的音響經由水下喇叭放出去,水下只要傳遞幾公里以後是無法分辨其真假的。使用被動聲納聽到幽靈艦隊的時候,潛伏於水下的潛艦只有三種途徑可以辨認這個艦隊是否為幽靈。此即啟動主動聲納,上浮至潛望鏡深度使用雷達,以及使用目視搜尋。而這三個方法都存在重大缺點,就是全都會洩漏自己的位置。以主動聲納而言,潛艦向艦隊若拍發聲納,反潛艦立刻可以確定潛艦的方位,只是距離不一定精確。此時直昇機循著方位搜過去,潛艦立可成擒。若是潛艦使用雷達或ESM偵測,則反潛艦的ESM可以獲得極為精確的方向以及大致的距離,而由於潛艦的雷達桅杆必須暴露在水上,幾秒內反潛艦與使用對水面搜索雷達的直昇機便可以確定潛艦的精確位置與向量,然後就是魚雷與深水炸彈伺候。而若是幽靈艦隊上裝備了前述的「特殊電戰裝置」,則潛艦的雷達仍然無法分辨其身份。至於目視則是最可靠的,即所謂的「眼見為信」。然而目視所需的距離會更近,由於潛望鏡高度低矮,外加可見光波並無某些波段雷達擁有表面效應可以延伸偵測距離,因此需要不到20km的距離內才能發現巡防艦等級的軍艦,外加潛望鏡依然必須伸出水面,故一樣會招致攻擊。 這也就是說,潛伏在水下的潛艦無法識別幽靈艦隻。因此當運用幽靈艦隊「協助」正規艦隊進行護航任務時,實際需要的正規反潛護航只要三到四艘即可。因為護航船團之所以需要大量反潛艦,第一個原因就是嚇阻,其次才是需要眾多軍艦搜尋廣大的海域以標定潛艇的位置。但在面對幽靈艦隊時,潛艦要不就是冒著受攻擊的風險而上浮觀察(機率非常小,除非該艦長活的不耐煩了),要不就是將聲納的資料當作事實而放棄攻擊。若為前者,則潛艦的位置立即暴露,此時自然不必需要有大量反潛艦來「標定」潛艦位置,只要派出一兩直昇機投下反潛魚雷即可。若為後者,幽靈艦隊便達成了「護航」的要求:迫使潛艦放棄攻擊船團。換句話說,幽靈艦隊可以使中華民國海軍在進行護航任務時,以少量的軍艦來建立「數量優勢」的實質效果。因而海軍可以將其餘軍艦抽調出來進行其他任務,如護航其餘的船團、進行獵潛任務、或甚至是進行艦隊決戰。 在某些極端的狀況下,無法抽出軍艦為某些船團護航時,船團本身亦可由自己曳航的播音模組與隨行的幽靈艦隊來進行。護航艦完全是由幽靈艦隻組成的純粹「幽靈反潛護航艦隊」護航。當然,此時的幽靈艦隊必須由擺在某艘商船上的貨櫃遙控中心控制。該遙控中心還可以偶爾控制幽靈艦隊進行以假亂真的艦隊反潛運動以來欺騙可能存在的潛艦。另外必須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得用某些曳航的音響模組來模擬反潛艦的主動聲納的聲音。另外,此種幽靈艦隊+商船的組合並非不可能擊沈潛艇。商船上可操作直昇機,此於福克蘭戰爭中已有前例。然而若僅是在純粹的商船上部署直昇機,擊沈潛艦的機率仍然很低,因為缺乏能夠標定潛艦與與誘使潛艦上浮的工具。但若商船隊有幽靈艦隊護航,則便有機會讓潛艦上浮察看,此一至兩架的反潛直昇機便可獲得戰果。 講到這裡,細心的讀者或許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潛艦不理幽靈艦隊,不上浮察看而逕自對船團發動攻擊則又將如何? 答案非常簡單。若是如此,則由於船團中混入了幽靈艦隊,其餘「非幽靈」船隻的被攻擊機會將因此而降低。一個蘿蔔一個坑,若是潛艦直接向船團發射四枚魚雷(或飛彈),在沒有幽靈艦隊的情況下,這四枚武器將會命中零至四個目標,船團中的成員「個個有機會,人人沒把握」。然而,若一個商船加護航艦共20艘傳的船團混入了20艘幽靈艦隊,則根據簡單的統計原理,非幽靈船隻「中獎」的機將會降為1/2。實際上若將幽靈艦隻安排在較易受攻擊的位置,使其來吸引敵火,則商船與反潛艦的中獎機率將會更低。至於指向幽靈艦隊的武器,只要其載台設計得當,則將有很大的機會落空。例如RCS夠小的「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只要適時關掉雷達響應器,便等於從雷達幕上消失,反艦飛彈很可能會找不到目標。同理只要吃水夠淺速度夠快(最好能還靈活運動,並可於航行程式中設定自動迴避程序),魚雷很可能也會落空。若是真的運氣敗到極點,這些武器命中並擊沈(應該不會有傷而不沈的機會)幽靈艦隻。那好吧,就當作它是消耗性魚雷/飛彈誘餌,這下變成真的幽靈了,船團的船員應該給他上炷香,以哀悼並為其替真正的艦隊吸引飛彈而表示敬意。 另外,可別忘了一件事。若潛艦向艦隊發射了魚雷/飛彈,則其大致位置便已暴露。船團中的反潛直昇機應立即前去搜獲並予以獵殺。如果這個船團是純粹的幽靈護航又沒帶反潛直昇機,那也沒關係。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潛艦向船團發射武器之後的第一件事都是一樣的:「立即逃跑」。既然潛艦本身的想法是對具有大量反潛艦的船團發動攻擊,此時自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而這個船團也就安全了。 而幽靈艦隻非常便宜,載具加上水下廣播器、電戰系統等,林林總總加起來,一艘頂多數百萬美元(會有那麼貴嗎?)。比起一艘商船或是巡防艦便宜上數百倍。實際上,很可能只要幽靈艦隻吸引了一枚本應射向艦隊的飛彈,全軍的幽靈艦隊就值回票價,撈回成本了。 二、虛擬船團反潛戰術 既然我們可以建立幽靈艦隊來為船團護航,自然也就可以建立虛擬船團(為求與幽靈艦隊分別,特取另一名字)來「給潛艦打」。世界上講到反潛,莫不是出動攻擊潛艦,發動反潛艦,起飛獵潛飛機與反潛直昇機去一次次的搜尋,很耐心的尋找敵人的潛艦。而通常的結果就是一艘己方的商船/軍艦/潛艦被敵潛艦擊沈了,而殘存的己方反潛兵力便「踏著戰友/無辜平民的屍體」搜獲敵方的潛艦並將之擊沈。也就是說,友軍的殘骸就是敵軍潛艦的墓標,墳墓裡同時埋著一個敵軍與一個以上的友軍。然而,筆者始終不了解一件事:大家都知道釣魚是要用魚餌的,而我們也都知道要用蚯蚓去當魚餌來釣食人魚,千萬不可用自己的手指。但為什麼幾十年來都沒有人想過,釣潛艇也可以用特製的魚餌? 潛艦在攻擊時通常會選擇防護力較弱的目標。比如說反潛艦較少或沒有反潛艦保護的船團,或是獨行的商船。當然,獨行的反潛艦也有可能成為目標。而既然我們有己方所有的軍艦/商船的聲紋資料,那麼大可使用一艘或數艘「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拖曳水下音響,並賦予其商船的「身份」。然後,附近自然得埋伏著一兩艘拖著拖曳聲納,並且正處於漂流監聽狀態中的反潛艦,或是攻擊潛艇如海龍海虎,最安全的是天上有一架兩架反潛機S-2或P-3巡來巡去,若是距離岸邊不遠,則使用陸基的S-70也無妨。此時共軍的潛艦可能有以下的反應: 1. 什麼都沒發生 這一定是聲納手睡著了,要不就是潛艦離得太遠聽不到。不然就是該艦長打算放假一天偷懶。無論如何,共軍潛艦艦長今天運氣不錯,雙方都沒什麼損失。頂多花一些油錢而已。另外,還有一個極端的推論:這個艦長是個膽小鬼。對於敵軍的此種艦長,我們應當以保育瀕臨絕種之稀有動物的心態保護之。 2. 共軍潛艦上浮至潛望鏡深度目視觀察或使用雷達偵測 在這種情況下,要分析該潛艦艦長的心態得看目前離岸距離。若是離岸近,則反潛機與直昇機在頭上經過的機會就大了些。這個艦長顯然具有過人的勇氣,不過顯然不夠明智。若是離岸遠,則會上浮觀察是正常的,人總是會傾向於用眼睛觀察確認一下自己的獵物。不過他今天顯然出航時忘了燒香,運氣不佳。此時頭上的反潛機/直昇機/反潛艦便有了個精確的接觸。 3. 共軍潛艦直接在水下發射武器。 這個艦長非常精明,即使是面對垂手可得的獵物也絲毫不會疏忽大意暴露自己位置。因此我們必須盡早送他回去見馬克斯。反潛機/直昇機/反潛艦應立即循武器來向前進,將其蒐獲之並予以摧毀。 當然,幽靈艦隊與虛擬船團應當參雜運用。例如有時可能必須用十數艘反潛艦構成的護航艦隊掩護二三十艘的純粹虛擬船團出航。這是最極端的虛擬船團獵潛戰術,也就是將虛擬船團反潛作戰「模擬」成幽靈船團護航作戰,其目的是要「堅定」共軍潛艇艇長們相信他們的聲納手的報告的信心,並剷除那些具有大無畏勇氣,敢大膽向未知挑戰的艦長。當然,這種極端的狀況無法也不必常常使用,只要在全部的作戰中使用一次兩次即可。 三、幽靈艦隊反艦任務 要討論幽靈艦隊進行反艦任務的程序,必須先說明目前反艦作戰所使用的程序。現今主要的反艦作戰,是在視距外以雷達蒐獲目標,並發射大量長程反艦飛彈攻擊之。即使是面對空反艦作戰亦是如此。軍艦的對艦搜索距離其實是稍稍遠於視線的,因為海面上有所謂的「大氣導管效應」或是「表面波效應」,使得雷達可以稍稍沿著海面表層的潮濕大氣展延其偵測距離,造成能夠蒐獲視距外目標的視距外作戰效應。當然,一般軍艦雷達能夠平表面波效應延伸的距離非常有限,只有特別設計,選用適當波長的超地平線雷達,才能夠運用表面波效應偵察至幾千公里的極遠距離。 一般而言,波長越長,偵測距離可以越遠。而一般的軍艦桅頂雷達頂多偵測到40~50km的距離,也就是稍微超過地平線的程度。當然,表面波效應的回波很雜亂,軍艦用以進行超地平線偵測頂多只能抓到陸地、山頭或是軍艦等具有巨大RCS的目標。至於反艦飛彈或巡航飛彈則由於RCS太小,其表面波的雷達回波會混雜在雜訊中而無法偵測,因此只能在其進入地平線以上的情況下,雷達才能用直視的方式偵測到。不過嚴格的說來,即使不提表面波效應,雷達的「直視」並不等於目視觀察的「直視」。因為雷達總是放在桅杆的最頂端,不能塞在桅杆上面的艦橋的窗口則是在較低的地方,通常這個差距會使目視距離與雷達直視距離差了十公里左右。而現在也不流行在桅杆頂上弄個可以放個人上去拿望遠鏡觀察的位置這種方式了(雷達發明以前這是最普遍的偵測方式)。因此,軍艦進行的海戰基本上就是在雷達偵測距離的邊緣發射反艦飛彈。 至於艦載機或是陸基航空隊進行的空對面攻艦作戰,亦是類似的方法。由於目前軍艦上普遍攜帶長程防空飛彈,因此軍艦多半在極遠的距離,從高空用雷達搜索海面,蒐獲目標後降低高度憑地球曲率掩護之,直到目標接近到其所攜帶的反艦飛彈射程之內才躍升以短時間進行鎖定,之後便發射飛彈,轉身逃離。因此如果軍機攜帶的反艦飛彈射程太短,短過敵艦的面對空飛彈射程,這種方法就很危險。不過真正會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並不多。例如台灣的主力防空艦成功級的SM1飛彈射程為25浬(45km),而中共的空射反艦飛彈射程大部分遠大於此。另外,中共大部分軍艦的防空飛彈射程都很短,僅有新購入的兩艘現代級的S-A-N-7擁有巨大的射程。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比雄風II型反艦飛彈短的多了(但比雄風I型長)。總之,戰機的攻艦作戰,亦是在遙遠的距離發動,以雷達作為主要的蒐獲目標情報的手段。 而艦對艦與空對艦的此種依靠雷達的攻擊模式,便使得幽靈艦隊艦隊可以大展身手,使我方能輕易以極低的代價獲得數量優勢。因為幽靈艦隊裝備了電波轉播器,可接收敵人雷達波並放大回傳之,使其在雷達幕上無從分辨幽靈軍艦與實際軍艦,因而必須一律攻擊。對於幽靈艦隊所使用的戰術基本上如下: 1. 正面硬攻法 在典型的艦隊戰中,雙方皆集中最大的兵力,直接進行正面決戰。這種正面進行的艦隊戰沒有運氣可言。雙方均需充分發揮自己實力以求勝求存。一開始雙方均在雷達偵測到敵人後發射飛彈,若是沒有其他因素如艦載機等介入則雙方均可在敵方飛彈擊中自己之前,發射飛彈。此時艦隻數量多的一方就會佔優勢。因為軍艦數量多,則發射的飛彈也多,同時對於敵人發射過來的飛彈,己方能夠進行的攔截次數也較多。最後,就算挨打,也有較多的數量可以承受戰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數量就是勝負的關鍵。當然,除了建造更多軍艦外,也可以使用增加攻艦飛彈搭載量的方法來增加己方的攻擊成功率,如中共便建造了能夠攜帶十六枚反艦飛彈的旅海級。反過來講也可以加強防空系統,增加己方的攔截飛彈的成功率及己艦的殘存率,例子便是美軍的神盾艦。基本上,這都是遠較增建軍艦更有效,也更便宜的方法。不過,難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有的,就是使用我們的幽靈艦隊。 例如,若台灣出動全部的22艘二代艦欲與敵方進行艦隊決戰,每艦攜有八枚反艦飛彈。然而國軍艦隊攜帶相同數量的幽靈艦隊並予以混編,亦即總計44艘。設共軍出動艦隊30艘,平均每艦亦攜帶八枚反艦飛彈。則國軍共可發射176發飛彈,共軍則共可發射240發飛彈。然則換算雙方的每艦平均飛彈承受數,則可明顯發覺國軍艦隊由於有幽靈艦隊掩護,實際艦隊的飛彈承受量是每艘平均5.45發,共軍則平均每艦承受5.87發。台灣艦隊的實際數量與攻擊力均較弱,然而卻因為有了幽靈艦隊的掩護,所受的彈幕密度大為降低。而成為雙方相若,甚至是共軍艦隊承受的彈募密度較高的情況。亦即台灣以敵人三分之二的艦隊,配合相同數量的幽靈艦隊即可與數量多於自己艦隊50%的敵人正面相抗衡。若設幽靈艦隊單價為200萬美金,則等於僅花費4400萬美金的成本便多獲得了8艘巡防艦的防護力。若幽靈艦隊單價為1000萬美金,則亦僅2億2千萬美金,仍不足購置一艘全新神盾驅逐艦的1/4。 另,若仔細編排艦隊位置並進行巧妙的艦隊運動,則可將共軍的飛彈火力集中於幽靈艦隊上,而使真正的艦隊的被彈率更低。更驚人的是,幽靈艦隊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關掉雷達響應器(當然時間必須抓准,使得敵方飛彈不會轉向搜索真實的艦隊),使其從敵人雷達幕以及敵方飛彈的偵測記憶體內消失,並待飛彈通過後再行打開,此時敵軍將會發現他們的飛彈「穿過」這些軍艦。 此時敵軍有可能會認為由於這些幽靈軍艦(此時在他們眼中並非幽靈)以干擾系統與戰術運動成功閃躲飛彈,但也可能認清這些軍艦是「幽靈」。如果是後者怎麼辦呢?幽靈軍艦至此就沒用了嗎?不必擔心。幽靈軍艦只要重新打開雷達響應器,然後整個艦隊進行重新洗排的艦隊運動。此時敵軍就算明知雷達幕上光點有一大部分是幽靈軍艦(事實上,按照前述的被彈密度,真實軍艦將會嚴重損失,幽靈軍艦則會有大量殘存。理由請參照前述),然而他們仍然無法分辨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但若是共軍派大量人手對雷達光點進行描跡板追蹤,務要不使幽靈軍艦成功隱藏又如何呢?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只要確定敵軍的方向,將幽靈軍艦與殘存軍艦進行會合再分離的動作,會合後再分離時,分離方向則隨機決定。則敵軍便只能用銅板來決定這艘船是否幽靈軍艦了。一艘幽靈軍艦與一艘真實軍艦進行會合再分離的動作之後,雷達幕上兩個光點為幽靈軍艦的機率是1/2。此即「垃圾回收再使用」的動作,至此未被飛彈擊毀的幽靈軍艦便可成功回收,可立即再度運用,符合國際潮流的環保價值。 2.分遣艦隊活靶法 將幽靈艦隊運用於第一種正面硬攻法中雖然甚具靈效,然而難免會使人有一種蠻來而不夠技巧的看法。「分遣艦隊活靶法」便屬於較為技巧的方法。誠如其名,「分遣艦隊活靶法」是將幽靈艦隊集中編成分遣艦隊部署於真實艦隊附近。距離要有足夠拿捏,以免超出遙控距離因而無法遙控。位置也要巧妙設定,以免弄巧成拙,真實艦隊反成為幽靈艦隊的活靶,那就太丟臉了。運用此法必須先知道敵艦隊的可能位置與大略航向,例如敵艦隊30艘在己艦隊(沿用前述設定,22艘)12點鐘方向,正以30節速度朝己方推進。情報來源不拘,可以是前進部署的偵察艦、衛星、偵察機、直昇機、甚至是國外來的一通熱線電話,總之不在考慮範圍內。既然敵艦隊在己艦隊正前方且正向己艦隊前進中,則己艦隊可略微偏離航向,將為數22艘的「幽靈分遣艦隊」部署在10點鐘方向(方位300度),距離己艦隊25公里(目視遙控距離邊緣)的地方。並控制其以與真實艦隊同樣的速度向前方挺近。也就是說,敵艦隊、幽靈艦隊與己艦隊之相對位置自空中俯視俯視成一三角形。幽靈艦隊與敵艦隊的距離較己艦隊與幽靈艦隊的距離短十公里。另外,敵我間的距離參數在本法中是不重要的,可予以忽視。 當敵我接近時,這個三角型由敵艦隊構成的那個角將會急速縮短。而幽靈艦隊由於較接近敵艦隊,因而敵艦隊會先與幽靈艦隊雷達發生接觸,故敵艦隊將會先與幽靈艦隊展開戰鬥。而己艦隊的雷達接觸時間則根據相對速度,將會晚6分鐘,若於幽靈艦隊之雷達響應器被敵艦隊雷達啟動時將己艦隊減速,則時間將會更久。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幽靈艦隊的雷達響應器將會啟動,同時己方真實艦隊艦可由ESM收到敵方的搜索與射控雷達的活動。此時可進行遙控甚或是啟動幽靈艦隊航行電腦中的既設程序,使其開始進行艦隊運動做出要發射飛彈的樣子。此外為求逼真,真實艦隊亦可盲射數發預設導航點的反艦飛彈,將其航線設置成與敵艦航向垂直,轉向幽靈艦隊後方後再折而轉向敵艦隊的來向,使飛彈能「穿越」幽靈艦隊射向敵艦。由於真實艦隊發射的飛彈在「穿越」幽靈艦隊之前,尚在敵艦隊的水線之下,敵艦隊必須到這些飛彈「穿越」幽靈艦隊之後才能發現飛彈來襲,因此將誤以為這些飛彈乃是由幽靈艦隊發射。既然幽靈艦隊都已經開始「發動攻擊」,敵艦自然必須大力反擊。這一來便會上演一場30艘共軍艦隊對22艘台灣幽靈艦隊的激烈海戰。共軍艦隊將會發射大量(很可能是全部,因為台灣的「艦隊」幾乎全在眼前)反艦飛彈攻擊幽靈艦隊。而這些飛彈將會大部分落空,少部分擊中並摧毀相當數量的幽靈艦隻。 由於幽靈艦隊與共軍艦隊的交戰軸線和己軍艦隊與敵軍艦隊的航行軸線(事實上後兩者正處於衝撞航道)有一個夾角,因此共軍艦隊的大量反艦飛彈掠過幽靈艦隊後,將會由己軍艦對的左方甚遠處(應該有十幾公里)飛往茫茫大海。自此幽靈艦隊完成其活靶任務,我軍真實艦隊與敵艦隊發生雷達接觸。敵軍反艦飛彈應已消耗至所剩無幾,我軍艦隊之反艦飛彈則除了一開始做為道具盲射的數發到十數發飛彈外,尚餘一百五十餘發以上。此時即將上演的並非另一場艦隊決戰,而是一場屠殺。 [img]http://sanching.myweb.hinet.net/pictmp/ghostfleet.gif[/img] 3.幽靈特遣艦隊法 此法與前述的「幽靈艦隊活靶法」不同的地點在於,幽靈艦隊的運作是在真實艦隊的遙控範圍之外。運用發法有二: 1. 抽調真實艦隊執行 由真實艦隊中抽出一至兩艘作為幽靈艦隊旗艦,遙控指揮幾十台幽靈艦隊脫離真實艦隊獨立行動。此法反應較快,且能靈活運用。然而作為幽靈艦隊旗艦的真實軍艦將有很大的風險,因此這支幽靈特遣艦隊本身尚須運用「幽靈艦隊活靶法」來減低真實旗艦的風險。 2. 使用「幽靈旗艦」 使用專門設計,用以中繼指揮的「幽靈旗艦」以構成一個徹底的幽靈艦隊。中繼方法可用衛星通訊來指揮。然而,此法目前有技術上(頻寬)的困難,反應速度與戰術判斷的靈活性遠不如攜帶真人指揮的旗隊。 幽靈特遣艦隊法並不僅只能如「幽靈艦隊活靶法」一樣作為艦隊戰術運用作為,其甚至可以作為於戰術乃至於戰略層面來吸引敵人的誘餌;以誘使敵艦隊進行錯誤的判斷,另外同時兼具消耗敵艦武器的手段,主要目的在以極少的兵力來達成牽制大量敵軍兵力的用途。實際上這只是把一般用以惑敵的分遣艦隊大部分真實艦隻換成幽靈艦隻而已,因此其基本應用方法筆者就不在此詳述了。 四、幽靈艦隊的防空作戰 幽靈軍艦具有增加艦隊防護力以及運用彈性的特性,但其本身不會增強艦隊的火力。因此所謂的幽靈艦隊防空作戰,實際上僅只是使用幽靈艦隊來減小面對空中攻擊時,敵方的空射反艦飛彈對己方造成的損失而已。真實艦隊可用雷達靜默的方式構成防空陷阱,以幽靈分遣艦隊來吸引敵人空軍火力,並迫使其於射完飛彈後落入我方真實艦隊埋伏的防空陷阱中。因此基本方法一如幽靈艦隊的反艦作戰,在此不擬贅述。 五、幽靈艦隊掃雷作戰 或許很多人難以相信,幽靈艦隊也是可以掃雷的。實際上掃雷非常困難,甚至比反潛更難。因為潛艦總是要浮上水面或是發動攻擊,然而水雷「發動攻擊」只有一次,又是無人的,因此沒有暴露之虞。然而,雖然掃雷很困難,但是要清除航道就比較簡單了。以下介紹使用幽靈艦隊掃雷與清除航道的方法。 1. 一網打盡法: 這是清除航道的方法。將幽靈艦隊以兩艘為一組,每組配掛流刺網一具,部署在航道之前進行前導水雷清除。漁網可以輕易撈獲掃除航道上的飄雷或是懸浮雷這些低技術與低價格的水雷。若是怕環保團以來抗議流刺網破壞生態,則可將網眼剪開使其變大,以讓該網只能捕獲水雷,而不會捕獲魚類或珊瑚。商船隊與軍艦艦隊只要排成一列,跟隨這種漁網掃雷前導艦的航行,則觸雷的機會就會低許多。一般而言,巨大的水雷是很難漏網的。 2. 變身幽靈掃雷法 一網打盡法可以掃除懸雷或是飄雷,但對沈雷就不太能處理了。而飄雷懸雷多半是較為便宜的笨水雷,然而沈雷則很可能是所謂的智慧型水雷,例如感音感壓感磁這些。對於感音水雷,幽靈軍艦的水下播音器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甚至對於一些高智慧的挑食水雷(亦即挑特定軍艦聲紋發動攻擊),亦可掃除,只要每趟更換廣播內容,就可確實清掃此類水雷。至於感磁雷,則必須另外購買磁力發生模組來拖曳。至於感壓雷,那就沒辦法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若使用幽靈艦仍然怕觸雷,則可向海軍陸戰隊商借LCAC氣墊船,以來拖曳水下廣播器模組。或者也可以運用空軍的海鷗直昇機來懸吊亦可。 另外幽靈艦進行掃雷任務時,若能有正規掃雷艦進行混合編組會更好。此時應以掃雷艦作為遙控載台,管理控制幽靈艦進行掃雷作業,同時運用高頻聲納作進一步的檢查。此時幽靈軍艦的地位實際上只是正規掃雷艦的無人子船而已。 還有,對於沈底且具有多重複合感應器的水雷,目前無法清掃。這類新型水雷甚至可換用不規則外殼以偽裝成海底岩石或垃圾,因此不要說幽靈艦,就連正規掃雷艦也找不到。不過幸運的是運用複合感應器(感音/磁/壓複合運作)則會造成水雷造價大幅揚升,因而使其無法大量部署。故不需太過擔心。 幽靈艦隊的運用結論: 幽靈艦隊將會是海軍發展的一個過程,但並非最後結果。現今世界海軍的趨勢是走向協同接戰能力,甚至是「網路艦隊」的傾向。在「網路艦隊」的概念下的一個巧思的產物便是幽靈艦隊。然而「網路艦隊」的下一代海戰觀念,則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網路艦隊」的下一代艦隊,其成員亦將全部是幽靈,或至少大部分是幽靈。然而,這些「幽靈」將不會僅限於筆者於本篇中所描述的,專為誘敵或作為活靶而存在的只能嚇人的幽靈,而是具有強大攻擊火力,咬人會很痛的的「惡魔」。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無人艦隊」(Unmaned Fleet)或是「電腦艦隊」(Cyber Fleet),由具有攻擊武器系統的無人攻擊艦以及不攜帶武器的無人誘敵艦混編組成。其控制方法乃是是用衛星資料鏈遙控,包含部分甚至是全部的人工智慧航行與戰術判斷能力的作戰管理系統。隨著空軍開始研究無人載具,海軍和陸軍也會逐漸走向這方面。實際上,海軍的無人載具研究還比較容易。因為海軍無人艦若故障是不會墜毀的,況且海洋也只是二度空間平面。 然而,幽靈艦隊在技術上與經費上會遠低於要在惡劣的環境下,將艦隊作戰參數以資料鏈連網的網路艦隊需求。它的基本要求只是在目視的距離內能夠「遙控」,而且僅需輸入最簡單的座標方位資料。至於航行等實際問題則可以完全內建在幽靈軍艦上裝備的電腦中。因此,即使海軍沒有達到「網路艦隊」,亦可運用以來增強戰力。且幽靈艦隊甚至可以做到即使是連「網路艦隊」或是「電腦艦隊」等都辦不到的增加反潛獵殺率,以及增加潛艦攻擊船團的判斷困難度,甚至是嚇阻潛艦這些能力。而其成本又非常低。 需注意的是,「幽靈艦隊」並不是一種秘密武器,就算敵軍了解其概念,亦不能避免面對幽靈時可能發生的種種問題。因此「幽靈艦隊」將會大幅度改變未來海戰的概念,使軍艦、陸基與艦載飛機、潛艦三者的相對地位與效力發生改變,甚至有可能改變未來海戰的作戰程序。然則若敵我皆使用幽靈軍艦,則又將如何?很明顯的,其結果取決於雙方的戰術判斷與應變能力,以及觀察(主要是可見光與紅外線目視)能力。然而有一點可以確定,即劣勢海軍可以運用「幽靈艦隊」來抵銷其劣勢。但優勢海軍卻較難以運用其來增加優勢。或者說,所增加的優勢是有限的。「幽靈艦隊」為雙方提升的優勢比將視雙方的數量而定,原本數量越多,則越沒有需要使用幽靈,或使用幽靈所得的利益越小。此即所謂的邊際效益法則。另外,幽靈艦對潛艦與水面艦的影響是不對稱的。水面艦雖受其影響,但己方尚能運用幽靈艦來對抗,然而潛艦受幽靈艦的影響則更為廣大。幽靈艦的大量運用將可能大幅降低,乃至於癱瘓潛艦的作戰,而潛艦則很難有方法能夠改善這種情況。這是附屬於潛艦本身匿蹤條件下的一個代價。 因此,在台灣目前這種面對具有水面艦數量優勢,以及更大的潛艦數量優勢的敵人之時,發展與運用「幽靈艦隊」乃是最好的一個方法。因為這可以大幅降低中共潛艦的封鎖威力,同時大幅增加台灣艦隊面對具有數量優勢,同時還擁有超音速反艦飛彈這種技術優勢的中共海軍時的作戰成功率。故海軍不妨考慮研究此一概念以來有效增強自己的戰力。 [/quote]
按這裡將簽名擋包含在發表中.
T O P I C R E V I E W
SANJYSAN
Posted - 03/20/2005 : 13:52:23
好冷清啊。友情支援一下好了。
這是很久以前寫的一篇文章,大概是2000~2001的時候吧。是一系列文章中的一篇,當時丟給全防。他們說要刊,結果沒刊,那我就把他發上來:
制海篇
前言
關於制海問題,目前中華民國所面對的最大威脅即為通商航線的封鎖。一般而言封鎖有幾個方法,運用艦隊封鎖,運用潛艇封鎖以及運用水雷封鎖。除此之外,還可以在某些地形能夠配合的環境下運用反艦飛彈來封鎖,或使使用空軍來封鎖。最後是較為另類的,使用彈道飛彈試射來進行極為有限的封鎖。由於地理環境與所持兵力等種種因素,中共傾向於運用前三種方法來對台灣進行封鎖。在本篇內,筆者便來討論這些封鎖的特性,以及中華民國可能的反制方法。
首先必須認識到,對台灣「海軍」威脅最大的是共軍使用艦隊或是潛艦來進行封鎖,而對台灣「海運」威脅最大的,則是中共使用水雷來進行封鎖。此二者有不同的效果,必須特別釐清。
若中共使用水雷對台灣進行港口封鎖,則中華民國艦隊仍能運作。世界上還沒有使用水雷把軍艦成功封在港內的情況,因為無論如何,軍艦還是能夠出港的,即使需要冒著觸雷的危險。然而,商船由於進出頻繁,自然「中獎」的機會就會大了許多。同時也由於商船數量多,使其進出港時能進行前導掃雷掩護的掃雷艦數量不足以應付。因此如何獲取能夠支持商船進出港的掃雷能量是中華民國海軍最大的問題。
若中共使用艦隊對台灣進行封鎖,則為了突破封鎖,中華民國海軍必定會權力尋求與中共艦隊發動艦隊決戰的機會。當然這必定是在對自己最有利的時間與空間下。在這種情況下,中共海軍並未擁有太多的優勢。共軍能用以遠洋作戰的大型軍艦即使加上兩艘新購入的現代級,目前也不滿六十艘,而台灣船團的航線不只一條,故中共若欲出動艦隊進行封鎖則勢必分散其兵力,而這就會成為台灣海軍各個擊破的目標。當然,中共若能在數年後擁有航空母艦,這種情況可以得到某種程度的緩解。然而中共並未擁有絕對數量優勢,以及其必定需要分散的情況不會改變。而共軍的航空母艦至少在將來十年內無法形成有效戰力,故短時間內不需太過擔心。
若中共使用潛艦進行封鎖,則台灣將組成護航船團,以反潛艦隊與反潛機進行護航。然而,潛艦對水面艦始終會造成巨大威脅。潛艦由埋伏位置發動攻擊前很難被偵測,因此潛艦具有主動先射權,可以選擇對其最有力的時間與空間發動攻擊。但是在面對具有許多反潛艦的護航艦隊時,潛艦發動攻擊後便形跡暴露,難以逃脫護航的反潛艦與直昇機的攻擊,特別是慢速的柴電潛艦。因此護航船團戰術的重點便是藉此來嚇阻削減潛艦的攻擊態度,獵殺潛艦則屬其次。
不過,使用潛艦封鎖亦有其弱點。例如可能會造成是否必須進行「無限制潛艇政策」的兩難。潛艦無法辨識船隻國籍,也不能上船臨檢或扣留船隻。只能對自己認為的可疑船隻進行攻擊。然而,這就有攻擊到中立國船隻的機會,造成國際介入的後果。潛艦可以上浮使用潛望鏡辨識船隻所懸掛的旗幟,以此來辨別商船的國籍。然而若附近可能有軍艦、直昇機或是反潛機存在,則升起潛望鏡的動作無疑是召喚死神的來臨。再者,若台灣船隻採取下流步數,進入潛艦威脅區後改懸掛美國國旗或其他中立國國旗,則潛艦對此便無可奈何。因其無上船臨檢識別的機會,這是水面艦獨享的特權。而若潛艦使用「無限制潛艇政策」,任意攻擊船隻,則幾乎必然可以確定將會招致他國的介入。即使是在過去中華民國封鎖大陸沿海的時代,台灣海軍也不敢任意擊沈中立國船隻,而僅能選擇驅離或俘虜,至少必須保證船員的生命安全。而這些都是潛艦作不到的。
即使如此,潛艦能夠牽制大量的敵方兵力,為水面艦隊或空軍創造目標是毫無疑問的。況且共軍有可能令其潛艦進行消耗戰,用以消耗台灣海軍的大型水面作戰艦支。因為潛艦具有先射權,在近距離冷不防發射數枚飛彈或魚雷,則有可能擊沈一至數艘台灣海軍的主力艦艇。而在此種作戰下,台灣海軍無疑的會是先消耗完的一方。即使中共潛艦因而損失殆盡,其水面艦隊仍然可以持續進行封鎖動作,而此時,大型作戰艦艇的數量比將會更形上升。換句話說,潛艦對軍艦的消耗戰能夠惡化台灣海軍的數量劣勢,使其無力與中共海軍水面艦隊進行艦隊決戰。
總而言之,共軍的水面艦隊數量並未能夠佔有壓倒性的優勢,但加上他們的潛艦也就差不多了。因此台灣海軍面臨的問題非常簡單:「數量」。然則面對中共海軍的數量優勢,中華民國海軍有何應付的方法?運用質量優勢對抗?這在共軍引進現代級,以及開發與裝備許多新型的超音速反艦飛彈之後,台灣海軍的質量優勢便慢慢的消失了。現在與將來,台灣海軍將面對逐漸在質量上能與己方勢均力敵的對手。當中共航母正式形成戰力則問題會更大。那麼,台灣海軍是否就束手無策了呢?筆者並不認為如此。筆者認為,台灣海軍雖然沒法在數量的戰力上與共軍進行軍備競賽,但是卻可以爭取很單純的「數量」優勢。方法非常簡單,即建造大量的「幽靈艦隊」加入中華民國海軍服役。以「幽靈艦隊」的數量來與中共海軍進行數量上的競賽。
「幽靈艦隊」:最令人恐懼的怪物存在於人類想像中
這個小標題通常被用於形容水面艦進入潛艦出沒海域的時候。對於水面艦而言,潛艦的存在是一種不確定性,是一種「想像」。因而其恐怖程度可以無限程度地提升。然而,水面艦與潛艦個關係真的必定是如此嗎?且看以下的例子:
例一:幽靈艦隊護航
X月X日,共軍某Kilo級潛艦正潛伏於台灣以西的一條基隆港通往西太平洋,最後會抵達美國的航線上,進行封鎖任務。艦長正閒閒無事時,接到聲納兵的報告。50公里外的西方有船團接近。艦長為獵物接近而大喜,然而接下來的報告在他頭上澆了盆冷水。「該船團有數十艘船,初步判定有巡防艦22艘。根據粗略的分析,有成功級七艘,諾克斯級九艘以及康定級六艘。」台灣海軍的二代艦全部出動了嘛,這個船團一定有極高的攻擊價值,但風險太大了。22艘反潛艦外加相等數量的反潛直昇機....艦長沈吟了十分鐘,終於下令:「讓他們去吧,我們惹不起。」一旁的政委也有老母老婆與孩子,因此完全贊同艦長的作法,認為這是個明智的決定。
兩日後,聲納兵又報告西方發現船團。然而他遲疑地報出對於護航兵力的偵聽結果:「巡防艦22艘。成功級七艘,諾克斯級九艘以及康定級六艘。」船長跳了起來,大罵聲納兵胡扯,這些船早在前天就跟著上一個船團走遠了。但聲納兵卻很有勇氣地堅持他所聽到的聲紋資料是正確的。細想之後,船長確定了一件事:「台灣海軍絕不可能憑空生出一倍來,這一定是他們在搞鬼,其中必定有詐。或許這些護航艦隊是假的。」他打算下令發動攻擊,然而馬上又遲疑了:「萬一前天過去的那個是假的而今天的這個才是真的,則發動攻擊會有什麼後果?」22艘反潛艦還有直昇機!這個數字不斷在他腦海中盤旋。上浮用潛望鏡觀察或雷達偵測嗎?這會使他立刻被雷達偵測到,22架直昇機會在他來得及逃掉之前飛過來丟下一堆魚雷。到底這些護航艦是真是假....
例二:虛擬船團獵潛
X月X日,一艘共軍宋級潛伏在巴士海峽的出口。突然聲納兵報告偵聽到有三條船隻接近,三艘都不是軍艦,並且其中一艘還是陽明海運的50萬噸級油輪。艦長大喜,立即下令發動攻擊。該潛艦當即發射了四發潛射的C-802,然而過了飛彈應當命中的時間卻毫無爆炸聲傳來。更令人驚奇的是這三艘船的聲音離奇的消失了。接著他聽到聲納兵大叫,幾秒前有兩枚空投魚雷入水,主動尋標頭已經啟動,正在乒本艦的艦體,太近來不及迴避....
例三:幽靈艦隊大決戰
X月X日,共軍東海艦隊於台灣西北700海浬處以雷達偵測到台灣艦隊。共計22艘,顯然是剛將船團護航至安全海域後的回程上。被我逮到了吧?艦隊司令得意地想著。他下令發射全部的飛彈。於是包括超音速飛彈在內,一百多發反艦飛彈向目標飛去。過了一會,他滿意地發現原本的敵人艦隊全部從雷達幕上消失了。然而全殲敵艦的興奮餘數分鐘後轉為震驚。與剛剛他擊滅的艦隊相隔30度的另一個方向的水平線上出現了16艘敵艦,這些敵艦紛紛打開射控雷達,開始向他的艦隊發射反艦飛彈。而他的艦隊卻已經將飛彈全部射完,沒有剩下的飛彈可以反擊了。同樣超過一百發的反艦飛彈先後朝他的艦隊飛過來,他心裡最後想的一件事是:「台灣怎麼會有這麼多的軍艦?莫非是見鬼了?」他猜對了。
以上的劇情是否可能發生?答案是肯定的。至於幽靈艦隊的徵召與虛擬船團的艦立之步驟如下:
1.設計一種「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並大量生產之
簡單來說,就是設計一種匿蹤的遙控船。排水量可設定在150噸到300噸之間。匿蹤不成問題,小船的RCS本來就小,設計時考量一下外型,一兩百噸以下的小船可以很簡單做成「海上黑洞」。為求節省成本,這些小船的遙控系統不需太高級,只要做到視距內(一般來說不會超過15km)能夠用低功率無線電遙控即可,和外面模型店賣的遙控船的差別僅在於噸位與形狀。此外,這種船的巡航速度必須能達到20節,最高速度要到30節,續航力則三四百海浬即可。必要時,這些船可以用軍艦/商船曳航的方式來增加續航力。同時必須盡量減低其吃水深度,以及降低其上層高度。為求達到這種目標,可使用非傳統船型。至於耐海性與人員生存性等較不需考慮,因為那是無人遙控船,除少數空間用以裝載電子設備外,大部分空間可搭載油料以增加航程。另外,這些船也可以設計成水密型,如此便不易在大浪中沈沒。另外還必須替這些船加上海上加油裝置。其實說穿了只是把加油口弄得明顯些,讓其他船艦可以放下小艇,派人拉跟油管過來插進去,再用幫浦灌油進去而已。最後別忘了裝一台GPS。
實際上此種小型船隻最適合的構型是複合式非傳統傳型。因若要求耐波性,則構型應該以小水線面雙體船為主。根據國外的實船對比海試顯示,一艘220噸的小水線面雙體船的耐波性比3100噸的傳統艦傳還要好。如美國的海影號(500噸)匿蹤測試船便是一艘A構型小水線面雙體船。但為求速度,亦有需考量使用水翼船型。此時便可採用複合船型,例如水翼雙體船(挪威的客輪海貓號,120噸),以及水翼小水線面雙體船(日本試驗船疾風號,40噸,1994年)。如此便可以兼顧耐波性、速度、續航力以及低排水量等的要求。
當然,適當的遠端控制平台也是需要的。基本上船的基本航行動作程序可寫成程式,燒在船上的晶片裡。如此可以簡化遙控程序,只要輸入航向航速即可。若考究的話,加上幾個Flash Rom來作轉折點儲存設定。遙控平台需小,電力自備,可裝置於直昇機中,船上,以及貨櫃中(包含動力源和操縱人員席位)。
2.於「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裝置專用電戰系統
所謂的專用電戰系統,說穿了其實一文不值。只要裝置一具電波接收與播放裝置即可。就是那種能接收雷達波,並將其放大再往來向轉播回去的裝置。這種裝置技術水準不高,不難作也不會很貴。至少比起海軍專用的,必須分析傳來的電波並試圖發射能推拉其邏輯閘的回波的先進電戰系統來的便宜多了。如果連這些錢都想省,也可以使用一般的雷達波繞射/反射結構,例如一捆鋼筋之類的,外面在覆之以可以啟閉的適型匿蹤殼體,如此只要操縱外殼的啟閉狀態,就可以改變船艦的RCS影像面積。
3.建立對潛聲紋資料庫
這比較麻煩,反彈也會比較大。首先是得準備許多錄音機,到海軍每一艘軍艦的輪機艙裡面把聲音絲毫不漏的錄下來。講究的話就用DVD的音質,杜比音效以及五點一聲道,若是不講究的話,那就用CD音質的取樣水準,錄完後再轉成MP3亦可。需注意的是,必須精確地錄下每個時候的音響特徵,如怠機時,5節漂流時,10、15、20、25、以及全速時的30節,此外還需要加速減速等的聲音(講到這裡,大家心裡或許就有點譜了)。注意,是「每一艘軍艦」,而且還要非常詳細的聲紋。並且每種速度時的聲音給他錄製個一小時。作這些動作時,海軍必須先克服心中的不適感。因為沒有一個艦長樂意看到如此品質的己艦聲紋資料被人如此公開複製。
軍艦的資料庫製作完畢後,接著製作民間商船的聲紋資料。從首先將所有國營商輪,戰時可能會徵用的商輪,以及某些比較特殊比較重要的船如超級油輪與一些散裝貨輪之類的。把這些船的聲紋資料全部比照軍艦錄製起來。
然後別忘了把這些聲紋資料編碼儲存在CD片或是DVD片裡。哪一筆資料屬於哪一艘船艦的哪種速度,千萬別弄錯了。最後買台燒錄機把這些光碟大量複製。
4.建立廣播模組
這個可能比較貴一點。設計與生產一些大功率的水下音響廣播系統。要能模組化,放在筏子上由「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或是商船、軍艦等拖曳,另外最好能以直昇機懸吊。其電力可經由纜線由拖曳載具供應,至於音源則亦可比照辦理,由載台經由纜線傳輸聲音訊號過來。至於載台的音源很簡單,買部可放MP3的CD隨身聽輸出即可,當然要講究一點,用較大的音訊處理機具,筆者也不反對。
5.適當的編組出場的「幽靈船艦」與「虛擬船團」
艦隊或商船,或者混合編組的船團出海時,記得帶上十幾二十艘前述的遙控船,然後根據需求,給予每艘遙控船(以及軍艦與商船本身)後面拖曳的廣播模組適當的「身份」。比如說,這艘是成功,那艘是康定,另一艘是鳳陽....
至此幽靈艦隊隆重登場,中華民國海軍瞬間獲得數量優勢。
幽靈艦隊與虛擬船團的運用戰術
一、幽靈艦隊護航任務
基本上,幽靈艦隊的運用戰術就是前面例子中所提。分水面與水下用途。其水下用途的戰術構想,便是以反潛艦「數量」來嚇阻可能妄動的潛艇。基本上,現代的潛艇絕大部分是以被動聽音來獲取情報資料。而潛艇的平時工作便是蒐集各國船隻潛艇的聲紋資料,以供自己與友軍反潛艦使用。對水面艦而言,自己的行蹤是難以隱藏的。就算反潛艦有氣泡遮音系統來降低聲訊,然而其保護的商船是沒有這類系統的,因此依然會被發現。而水面艦聲紋的資料被收集同樣難以避免,況且即使對方沒有詳細的聲紋資料,也可以依據大致的資料發動攻擊。因此與其處處遮掩避免船團聲音被敵方潛艇聽到,擔心聲紋資料會外洩,不如來個大放送,反過來造成對方資訊超載。
這類精心錄製的音響經由水下喇叭放出去,水下只要傳遞幾公里以後是無法分辨其真假的。使用被動聲納聽到幽靈艦隊的時候,潛伏於水下的潛艦只有三種途徑可以辨認這個艦隊是否為幽靈。此即啟動主動聲納,上浮至潛望鏡深度使用雷達,以及使用目視搜尋。而這三個方法都存在重大缺點,就是全都會洩漏自己的位置。以主動聲納而言,潛艦向艦隊若拍發聲納,反潛艦立刻可以確定潛艦的方位,只是距離不一定精確。此時直昇機循著方位搜過去,潛艦立可成擒。若是潛艦使用雷達或ESM偵測,則反潛艦的ESM可以獲得極為精確的方向以及大致的距離,而由於潛艦的雷達桅杆必須暴露在水上,幾秒內反潛艦與使用對水面搜索雷達的直昇機便可以確定潛艦的精確位置與向量,然後就是魚雷與深水炸彈伺候。而若是幽靈艦隊上裝備了前述的「特殊電戰裝置」,則潛艦的雷達仍然無法分辨其身份。至於目視則是最可靠的,即所謂的「眼見為信」。然而目視所需的距離會更近,由於潛望鏡高度低矮,外加可見光波並無某些波段雷達擁有表面效應可以延伸偵測距離,因此需要不到20km的距離內才能發現巡防艦等級的軍艦,外加潛望鏡依然必須伸出水面,故一樣會招致攻擊。
這也就是說,潛伏在水下的潛艦無法識別幽靈艦隻。因此當運用幽靈艦隊「協助」正規艦隊進行護航任務時,實際需要的正規反潛護航只要三到四艘即可。因為護航船團之所以需要大量反潛艦,第一個原因就是嚇阻,其次才是需要眾多軍艦搜尋廣大的海域以標定潛艇的位置。但在面對幽靈艦隊時,潛艦要不就是冒著受攻擊的風險而上浮觀察(機率非常小,除非該艦長活的不耐煩了),要不就是將聲納的資料當作事實而放棄攻擊。若為前者,則潛艦的位置立即暴露,此時自然不必需要有大量反潛艦來「標定」潛艦位置,只要派出一兩直昇機投下反潛魚雷即可。若為後者,幽靈艦隊便達成了「護航」的要求:迫使潛艦放棄攻擊船團。換句話說,幽靈艦隊可以使中華民國海軍在進行護航任務時,以少量的軍艦來建立「數量優勢」的實質效果。因而海軍可以將其餘軍艦抽調出來進行其他任務,如護航其餘的船團、進行獵潛任務、或甚至是進行艦隊決戰。
在某些極端的狀況下,無法抽出軍艦為某些船團護航時,船團本身亦可由自己曳航的播音模組與隨行的幽靈艦隊來進行。護航艦完全是由幽靈艦隻組成的純粹「幽靈反潛護航艦隊」護航。當然,此時的幽靈艦隊必須由擺在某艘商船上的貨櫃遙控中心控制。該遙控中心還可以偶爾控制幽靈艦隊進行以假亂真的艦隊反潛運動以來欺騙可能存在的潛艦。另外必須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得用某些曳航的音響模組來模擬反潛艦的主動聲納的聲音。另外,此種幽靈艦隊+商船的組合並非不可能擊沈潛艇。商船上可操作直昇機,此於福克蘭戰爭中已有前例。然而若僅是在純粹的商船上部署直昇機,擊沈潛艦的機率仍然很低,因為缺乏能夠標定潛艦與與誘使潛艦上浮的工具。但若商船隊有幽靈艦隊護航,則便有機會讓潛艦上浮察看,此一至兩架的反潛直昇機便可獲得戰果。
講到這裡,細心的讀者或許發現了一個問題:如果潛艦不理幽靈艦隊,不上浮察看而逕自對船團發動攻擊則又將如何?
答案非常簡單。若是如此,則由於船團中混入了幽靈艦隊,其餘「非幽靈」船隻的被攻擊機會將因此而降低。一個蘿蔔一個坑,若是潛艦直接向船團發射四枚魚雷(或飛彈),在沒有幽靈艦隊的情況下,這四枚武器將會命中零至四個目標,船團中的成員「個個有機會,人人沒把握」。然而,若一個商船加護航艦共20艘傳的船團混入了20艘幽靈艦隊,則根據簡單的統計原理,非幽靈船隻「中獎」的機將會降為1/2。實際上若將幽靈艦隻安排在較易受攻擊的位置,使其來吸引敵火,則商船與反潛艦的中獎機率將會更低。至於指向幽靈艦隊的武器,只要其載台設計得當,則將有很大的機會落空。例如RCS夠小的「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只要適時關掉雷達響應器,便等於從雷達幕上消失,反艦飛彈很可能會找不到目標。同理只要吃水夠淺速度夠快(最好能還靈活運動,並可於航行程式中設定自動迴避程序),魚雷很可能也會落空。若是真的運氣敗到極點,這些武器命中並擊沈(應該不會有傷而不沈的機會)幽靈艦隻。那好吧,就當作它是消耗性魚雷/飛彈誘餌,這下變成真的幽靈了,船團的船員應該給他上炷香,以哀悼並為其替真正的艦隊吸引飛彈而表示敬意。
另外,可別忘了一件事。若潛艦向艦隊發射了魚雷/飛彈,則其大致位置便已暴露。船團中的反潛直昇機應立即前去搜獲並予以獵殺。如果這個船團是純粹的幽靈護航又沒帶反潛直昇機,那也沒關係。因為世界上所有的潛艦向船團發射武器之後的第一件事都是一樣的:「立即逃跑」。既然潛艦本身的想法是對具有大量反潛艦的船團發動攻擊,此時自然是三十六計走為上策。而這個船團也就安全了。
而幽靈艦隻非常便宜,載具加上水下廣播器、電戰系統等,林林總總加起來,一艘頂多數百萬美元(會有那麼貴嗎?)。比起一艘商船或是巡防艦便宜上數百倍。實際上,很可能只要幽靈艦隻吸引了一枚本應射向艦隊的飛彈,全軍的幽靈艦隊就值回票價,撈回成本了。
二、虛擬船團反潛戰術
既然我們可以建立幽靈艦隊來為船團護航,自然也就可以建立虛擬船團(為求與幽靈艦隊分別,特取另一名字)來「給潛艦打」。世界上講到反潛,莫不是出動攻擊潛艦,發動反潛艦,起飛獵潛飛機與反潛直昇機去一次次的搜尋,很耐心的尋找敵人的潛艦。而通常的結果就是一艘己方的商船/軍艦/潛艦被敵潛艦擊沈了,而殘存的己方反潛兵力便「踏著戰友/無辜平民的屍體」搜獲敵方的潛艦並將之擊沈。也就是說,友軍的殘骸就是敵軍潛艦的墓標,墳墓裡同時埋著一個敵軍與一個以上的友軍。然而,筆者始終不了解一件事:大家都知道釣魚是要用魚餌的,而我們也都知道要用蚯蚓去當魚餌來釣食人魚,千萬不可用自己的手指。但為什麼幾十年來都沒有人想過,釣潛艇也可以用特製的魚餌?
潛艦在攻擊時通常會選擇防護力較弱的目標。比如說反潛艦較少或沒有反潛艦保護的船團,或是獨行的商船。當然,獨行的反潛艦也有可能成為目標。而既然我們有己方所有的軍艦/商船的聲紋資料,那麼大可使用一艘或數艘「通用多功能輕型匿蹤無人水面載具」拖曳水下音響,並賦予其商船的「身份」。然後,附近自然得埋伏著一兩艘拖著拖曳聲納,並且正處於漂流監聽狀態中的反潛艦,或是攻擊潛艇如海龍海虎,最安全的是天上有一架兩架反潛機S-2或P-3巡來巡去,若是距離岸邊不遠,則使用陸基的S-70也無妨。此時共軍的潛艦可能有以下的反應:
1. 什麼都沒發生
這一定是聲納手睡著了,要不就是潛艦離得太遠聽不到。不然就是該艦長打算放假一天偷懶。無論如何,共軍潛艦艦長今天運氣不錯,雙方都沒什麼損失。頂多花一些油錢而已。另外,還有一個極端的推論:這個艦長是個膽小鬼。對於敵軍的此種艦長,我們應當以保育瀕臨絕種之稀有動物的心態保護之。
2. 共軍潛艦上浮至潛望鏡深度目視觀察或使用雷達偵測
在這種情況下,要分析該潛艦艦長的心態得看目前離岸距離。若是離岸近,則反潛機與直昇機在頭上經過的機會就大了些。這個艦長顯然具有過人的勇氣,不過顯然不夠明智。若是離岸遠,則會上浮觀察是正常的,人總是會傾向於用眼睛觀察確認一下自己的獵物。不過他今天顯然出航時忘了燒香,運氣不佳。此時頭上的反潛機/直昇機/反潛艦便有了個精確的接觸。
3. 共軍潛艦直接在水下發射武器。
這個艦長非常精明,即使是面對垂手可得的獵物也絲毫不會疏忽大意暴露自己位置。因此我們必須盡早送他回去見馬克斯。反潛機/直昇機/反潛艦應立即循武器來向前進,將其蒐獲之並予以摧毀。
當然,幽靈艦隊與虛擬船團應當參雜運用。例如有時可能必須用十數艘反潛艦構成的護航艦隊掩護二三十艘的純粹虛擬船團出航。這是最極端的虛擬船團獵潛戰術,也就是將虛擬船團反潛作戰「模擬」成幽靈船團護航作戰,其目的是要「堅定」共軍潛艇艇長們相信他們的聲納手的報告的信心,並剷除那些具有大無畏勇氣,敢大膽向未知挑戰的艦長。當然,這種極端的狀況無法也不必常常使用,只要在全部的作戰中使用一次兩次即可。
三、幽靈艦隊反艦任務
要討論幽靈艦隊進行反艦任務的程序,必須先說明目前反艦作戰所使用的程序。現今主要的反艦作戰,是在視距外以雷達蒐獲目標,並發射大量長程反艦飛彈攻擊之。即使是面對空反艦作戰亦是如此。軍艦的對艦搜索距離其實是稍稍遠於視線的,因為海面上有所謂的「大氣導管效應」或是「表面波效應」,使得雷達可以稍稍沿著海面表層的潮濕大氣展延其偵測距離,造成能夠蒐獲視距外目標的視距外作戰效應。當然,一般軍艦雷達能夠平表面波效應延伸的距離非常有限,只有特別設計,選用適當波長的超地平線雷達,才能夠運用表面波效應偵察至幾千公里的極遠距離。
一般而言,波長越長,偵測距離可以越遠。而一般的軍艦桅頂雷達頂多偵測到40~50km的距離,也就是稍微超過地平線的程度。當然,表面波效應的回波很雜亂,軍艦用以進行超地平線偵測頂多只能抓到陸地、山頭或是軍艦等具有巨大RCS的目標。至於反艦飛彈或巡航飛彈則由於RCS太小,其表面波的雷達回波會混雜在雜訊中而無法偵測,因此只能在其進入地平線以上的情況下,雷達才能用直視的方式偵測到。不過嚴格的說來,即使不提表面波效應,雷達的「直視」並不等於目視觀察的「直視」。因為雷達總是放在桅杆的最頂端,不能塞在桅杆上面的艦橋的窗口則是在較低的地方,通常這個差距會使目視距離與雷達直視距離差了十公里左右。而現在也不流行在桅杆頂上弄個可以放個人上去拿望遠鏡觀察的位置這種方式了(雷達發明以前這是最普遍的偵測方式)。因此,軍艦進行的海戰基本上就是在雷達偵測距離的邊緣發射反艦飛彈。
至於艦載機或是陸基航空隊進行的空對面攻艦作戰,亦是類似的方法。由於目前軍艦上普遍攜帶長程防空飛彈,因此軍艦多半在極遠的距離,從高空用雷達搜索海面,蒐獲目標後降低高度憑地球曲率掩護之,直到目標接近到其所攜帶的反艦飛彈射程之內才躍升以短時間進行鎖定,之後便發射飛彈,轉身逃離。因此如果軍機攜帶的反艦飛彈射程太短,短過敵艦的面對空飛彈射程,這種方法就很危險。不過真正會發生這種情況的時候並不多。例如台灣的主力防空艦成功級的SM1飛彈射程為25浬(45km),而中共的空射反艦飛彈射程大部分遠大於此。另外,中共大部分軍艦的防空飛彈射程都很短,僅有新購入的兩艘現代級的S-A-N-7擁有巨大的射程。不過即使如此,還是比雄風II型反艦飛彈短的多了(但比雄風I型長)。總之,戰機的攻艦作戰,亦是在遙遠的距離發動,以雷達作為主要的蒐獲目標情報的手段。
而艦對艦與空對艦的此種依靠雷達的攻擊模式,便使得幽靈艦隊艦隊可以大展身手,使我方能輕易以極低的代價獲得數量優勢。因為幽靈艦隊裝備了電波轉播器,可接收敵人雷達波並放大回傳之,使其在雷達幕上無從分辨幽靈軍艦與實際軍艦,因而必須一律攻擊。對於幽靈艦隊所使用的戰術基本上如下:
1. 正面硬攻法
在典型的艦隊戰中,雙方皆集中最大的兵力,直接進行正面決戰。這種正面進行的艦隊戰沒有運氣可言。雙方均需充分發揮自己實力以求勝求存。一開始雙方均在雷達偵測到敵人後發射飛彈,若是沒有其他因素如艦載機等介入則雙方均可在敵方飛彈擊中自己之前,發射飛彈。此時艦隻數量多的一方就會佔優勢。因為軍艦數量多,則發射的飛彈也多,同時對於敵人發射過來的飛彈,己方能夠進行的攔截次數也較多。最後,就算挨打,也有較多的數量可以承受戰損。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數量就是勝負的關鍵。當然,除了建造更多軍艦外,也可以使用增加攻艦飛彈搭載量的方法來增加己方的攻擊成功率,如中共便建造了能夠攜帶十六枚反艦飛彈的旅海級。反過來講也可以加強防空系統,增加己方的攔截飛彈的成功率及己艦的殘存率,例子便是美軍的神盾艦。基本上,這都是遠較增建軍艦更有效,也更便宜的方法。不過,難道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嗎?有的,就是使用我們的幽靈艦隊。
例如,若台灣出動全部的22艘二代艦欲與敵方進行艦隊決戰,每艦攜有八枚反艦飛彈。然而國軍艦隊攜帶相同數量的幽靈艦隊並予以混編,亦即總計44艘。設共軍出動艦隊30艘,平均每艦亦攜帶八枚反艦飛彈。則國軍共可發射176發飛彈,共軍則共可發射240發飛彈。然則換算雙方的每艦平均飛彈承受數,則可明顯發覺國軍艦隊由於有幽靈艦隊掩護,實際艦隊的飛彈承受量是每艘平均5.45發,共軍則平均每艦承受5.87發。台灣艦隊的實際數量與攻擊力均較弱,然而卻因為有了幽靈艦隊的掩護,所受的彈幕密度大為降低。而成為雙方相若,甚至是共軍艦隊承受的彈募密度較高的情況。亦即台灣以敵人三分之二的艦隊,配合相同數量的幽靈艦隊即可與數量多於自己艦隊50%的敵人正面相抗衡。若設幽靈艦隊單價為200萬美金,則等於僅花費4400萬美金的成本便多獲得了8艘巡防艦的防護力。若幽靈艦隊單價為1000萬美金,則亦僅2億2千萬美金,仍不足購置一艘全新神盾驅逐艦的1/4。
另,若仔細編排艦隊位置並進行巧妙的艦隊運動,則可將共軍的飛彈火力集中於幽靈艦隊上,而使真正的艦隊的被彈率更低。更驚人的是,幽靈艦隊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關掉雷達響應器(當然時間必須抓准,使得敵方飛彈不會轉向搜索真實的艦隊),使其從敵人雷達幕以及敵方飛彈的偵測記憶體內消失,並待飛彈通過後再行打開,此時敵軍將會發現他們的飛彈「穿過」這些軍艦。
此時敵軍有可能會認為由於這些幽靈軍艦(此時在他們眼中並非幽靈)以干擾系統與戰術運動成功閃躲飛彈,但也可能認清這些軍艦是「幽靈」。如果是後者怎麼辦呢?幽靈軍艦至此就沒用了嗎?不必擔心。幽靈軍艦只要重新打開雷達響應器,然後整個艦隊進行重新洗排的艦隊運動。此時敵軍就算明知雷達幕上光點有一大部分是幽靈軍艦(事實上,按照前述的被彈密度,真實軍艦將會嚴重損失,幽靈軍艦則會有大量殘存。理由請參照前述),然而他們仍然無法分辨何者為真,何者為假。但若是共軍派大量人手對雷達光點進行描跡板追蹤,務要不使幽靈軍艦成功隱藏又如何呢?解決方法非常簡單,只要確定敵軍的方向,將幽靈軍艦與殘存軍艦進行會合再分離的動作,會合後再分離時,分離方向則隨機決定。則敵軍便只能用銅板來決定這艘船是否幽靈軍艦了。一艘幽靈軍艦與一艘真實軍艦進行會合再分離的動作之後,雷達幕上兩個光點為幽靈軍艦的機率是1/2。此即「垃圾回收再使用」的動作,至此未被飛彈擊毀的幽靈軍艦便可成功回收,可立即再度運用,符合國際潮流的環保價值。
2.分遣艦隊活靶法
將幽靈艦隊運用於第一種正面硬攻法中雖然甚具靈效,然而難免會使人有一種蠻來而不夠技巧的看法。「分遣艦隊活靶法」便屬於較為技巧的方法。誠如其名,「分遣艦隊活靶法」是將幽靈艦隊集中編成分遣艦隊部署於真實艦隊附近。距離要有足夠拿捏,以免超出遙控距離因而無法遙控。位置也要巧妙設定,以免弄巧成拙,真實艦隊反成為幽靈艦隊的活靶,那就太丟臉了。運用此法必須先知道敵艦隊的可能位置與大略航向,例如敵艦隊30艘在己艦隊(沿用前述設定,22艘)12點鐘方向,正以30節速度朝己方推進。情報來源不拘,可以是前進部署的偵察艦、衛星、偵察機、直昇機、甚至是國外來的一通熱線電話,總之不在考慮範圍內。既然敵艦隊在己艦隊正前方且正向己艦隊前進中,則己艦隊可略微偏離航向,將為數22艘的「幽靈分遣艦隊」部署在10點鐘方向(方位300度),距離己艦隊25公里(目視遙控距離邊緣)的地方。並控制其以與真實艦隊同樣的速度向前方挺近。也就是說,敵艦隊、幽靈艦隊與己艦隊之相對位置自空中俯視俯視成一三角形。幽靈艦隊與敵艦隊的距離較己艦隊與幽靈艦隊的距離短十公里。另外,敵我間的距離參數在本法中是不重要的,可予以忽視。
當敵我接近時,這個三角型由敵艦隊構成的那個角將會急速縮短。而幽靈艦隊由於較接近敵艦隊,因而敵艦隊會先與幽靈艦隊雷達發生接觸,故敵艦隊將會先與幽靈艦隊展開戰鬥。而己艦隊的雷達接觸時間則根據相對速度,將會晚6分鐘,若於幽靈艦隊之雷達響應器被敵艦隊雷達啟動時將己艦隊減速,則時間將會更久。在這種情況下,首先幽靈艦隊的雷達響應器將會啟動,同時己方真實艦隊艦可由ESM收到敵方的搜索與射控雷達的活動。此時可進行遙控甚或是啟動幽靈艦隊航行電腦中的既設程序,使其開始進行艦隊運動做出要發射飛彈的樣子。此外為求逼真,真實艦隊亦可盲射數發預設導航點的反艦飛彈,將其航線設置成與敵艦航向垂直,轉向幽靈艦隊後方後再折而轉向敵艦隊的來向,使飛彈能「穿越」幽靈艦隊射向敵艦。由於真實艦隊發射的飛彈在「穿越」幽靈艦隊之前,尚在敵艦隊的水線之下,敵艦隊必須到這些飛彈「穿越」幽靈艦隊之後才能發現飛彈來襲,因此將誤以為這些飛彈乃是由幽靈艦隊發射。既然幽靈艦隊都已經開始「發動攻擊」,敵艦自然必須大力反擊。這一來便會上演一場30艘共軍艦隊對22艘台灣幽靈艦隊的激烈海戰。共軍艦隊將會發射大量(很可能是全部,因為台灣的「艦隊」幾乎全在眼前)反艦飛彈攻擊幽靈艦隊。而這些飛彈將會大部分落空,少部分擊中並摧毀相當數量的幽靈艦隻。
由於幽靈艦隊與共軍艦隊的交戰軸線和己軍艦隊與敵軍艦隊的航行軸線(事實上後兩者正處於衝撞航道)有一個夾角,因此共軍艦隊的大量反艦飛彈掠過幽靈艦隊後,將會由己軍艦對的左方甚遠處(應該有十幾公里)飛往茫茫大海。自此幽靈艦隊完成其活靶任務,我軍真實艦隊與敵艦隊發生雷達接觸。敵軍反艦飛彈應已消耗至所剩無幾,我軍艦隊之反艦飛彈則除了一開始做為道具盲射的數發到十數發飛彈外,尚餘一百五十餘發以上。此時即將上演的並非另一場艦隊決戰,而是一場屠殺。
3.幽靈特遣艦隊法
此法與前述的「幽靈艦隊活靶法」不同的地點在於,幽靈艦隊的運作是在真實艦隊的遙控範圍之外。運用發法有二:
1. 抽調真實艦隊執行
由真實艦隊中抽出一至兩艘作為幽靈艦隊旗艦,遙控指揮幾十台幽靈艦隊脫離真實艦隊獨立行動。此法反應較快,且能靈活運用。然而作為幽靈艦隊旗艦的真實軍艦將有很大的風險,因此這支幽靈特遣艦隊本身尚須運用「幽靈艦隊活靶法」來減低真實旗艦的風險。
2. 使用「幽靈旗艦」
使用專門設計,用以中繼指揮的「幽靈旗艦」以構成一個徹底的幽靈艦隊。中繼方法可用衛星通訊來指揮。然而,此法目前有技術上(頻寬)的困難,反應速度與戰術判斷的靈活性遠不如攜帶真人指揮的旗隊。
幽靈特遣艦隊法並不僅只能如「幽靈艦隊活靶法」一樣作為艦隊戰術運用作為,其甚至可以作為於戰術乃至於戰略層面來吸引敵人的誘餌;以誘使敵艦隊進行錯誤的判斷,另外同時兼具消耗敵艦武器的手段,主要目的在以極少的兵力來達成牽制大量敵軍兵力的用途。實際上這只是把一般用以惑敵的分遣艦隊大部分真實艦隻換成幽靈艦隻而已,因此其基本應用方法筆者就不在此詳述了。
四、幽靈艦隊的防空作戰
幽靈軍艦具有增加艦隊防護力以及運用彈性的特性,但其本身不會增強艦隊的火力。因此所謂的幽靈艦隊防空作戰,實際上僅只是使用幽靈艦隊來減小面對空中攻擊時,敵方的空射反艦飛彈對己方造成的損失而已。真實艦隊可用雷達靜默的方式構成防空陷阱,以幽靈分遣艦隊來吸引敵人空軍火力,並迫使其於射完飛彈後落入我方真實艦隊埋伏的防空陷阱中。因此基本方法一如幽靈艦隊的反艦作戰,在此不擬贅述。
五、幽靈艦隊掃雷作戰
或許很多人難以相信,幽靈艦隊也是可以掃雷的。實際上掃雷非常困難,甚至比反潛更難。因為潛艦總是要浮上水面或是發動攻擊,然而水雷「發動攻擊」只有一次,又是無人的,因此沒有暴露之虞。然而,雖然掃雷很困難,但是要清除航道就比較簡單了。以下介紹使用幽靈艦隊掃雷與清除航道的方法。
1. 一網打盡法:
這是清除航道的方法。將幽靈艦隊以兩艘為一組,每組配掛流刺網一具,部署在航道之前進行前導水雷清除。漁網可以輕易撈獲掃除航道上的飄雷或是懸浮雷這些低技術與低價格的水雷。若是怕環保團以來抗議流刺網破壞生態,則可將網眼剪開使其變大,以讓該網只能捕獲水雷,而不會捕獲魚類或珊瑚。商船隊與軍艦艦隊只要排成一列,跟隨這種漁網掃雷前導艦的航行,則觸雷的機會就會低許多。一般而言,巨大的水雷是很難漏網的。
2. 變身幽靈掃雷法
一網打盡法可以掃除懸雷或是飄雷,但對沈雷就不太能處理了。而飄雷懸雷多半是較為便宜的笨水雷,然而沈雷則很可能是所謂的智慧型水雷,例如感音感壓感磁這些。對於感音水雷,幽靈軍艦的水下播音器可以發揮很大的效果。甚至對於一些高智慧的挑食水雷(亦即挑特定軍艦聲紋發動攻擊),亦可掃除,只要每趟更換廣播內容,就可確實清掃此類水雷。至於感磁雷,則必須另外購買磁力發生模組來拖曳。至於感壓雷,那就沒辦法了。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若使用幽靈艦仍然怕觸雷,則可向海軍陸戰隊商借LCAC氣墊船,以來拖曳水下廣播器模組。或者也可以運用空軍的海鷗直昇機來懸吊亦可。
另外幽靈艦進行掃雷任務時,若能有正規掃雷艦進行混合編組會更好。此時應以掃雷艦作為遙控載台,管理控制幽靈艦進行掃雷作業,同時運用高頻聲納作進一步的檢查。此時幽靈軍艦的地位實際上只是正規掃雷艦的無人子船而已。
還有,對於沈底且具有多重複合感應器的水雷,目前無法清掃。這類新型水雷甚至可換用不規則外殼以偽裝成海底岩石或垃圾,因此不要說幽靈艦,就連正規掃雷艦也找不到。不過幸運的是運用複合感應器(感音/磁/壓複合運作)則會造成水雷造價大幅揚升,因而使其無法大量部署。故不需太過擔心。
幽靈艦隊的運用結論:
幽靈艦隊將會是海軍發展的一個過程,但並非最後結果。現今世界海軍的趨勢是走向協同接戰能力,甚至是「網路艦隊」的傾向。在「網路艦隊」的概念下的一個巧思的產物便是幽靈艦隊。然而「網路艦隊」的下一代海戰觀念,則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網路艦隊」的下一代艦隊,其成員亦將全部是幽靈,或至少大部分是幽靈。然而,這些「幽靈」將不會僅限於筆者於本篇中所描述的,專為誘敵或作為活靶而存在的只能嚇人的幽靈,而是具有強大攻擊火力,咬人會很痛的的「惡魔」。實際上,這就是所謂的「無人艦隊」(Unmaned Fleet)或是「電腦艦隊」(Cyber Fleet),由具有攻擊武器系統的無人攻擊艦以及不攜帶武器的無人誘敵艦混編組成。其控制方法乃是是用衛星資料鏈遙控,包含部分甚至是全部的人工智慧航行與戰術判斷能力的作戰管理系統。隨著空軍開始研究無人載具,海軍和陸軍也會逐漸走向這方面。實際上,海軍的無人載具研究還比較容易。因為海軍無人艦若故障是不會墜毀的,況且海洋也只是二度空間平面。
然而,幽靈艦隊在技術上與經費上會遠低於要在惡劣的環境下,將艦隊作戰參數以資料鏈連網的網路艦隊需求。它的基本要求只是在目視的距離內能夠「遙控」,而且僅需輸入最簡單的座標方位資料。至於航行等實際問題則可以完全內建在幽靈軍艦上裝備的電腦中。因此,即使海軍沒有達到「網路艦隊」,亦可運用以來增強戰力。且幽靈艦隊甚至可以做到即使是連「網路艦隊」或是「電腦艦隊」等都辦不到的增加反潛獵殺率,以及增加潛艦攻擊船團的判斷困難度,甚至是嚇阻潛艦這些能力。而其成本又非常低。
需注意的是,「幽靈艦隊」並不是一種秘密武器,就算敵軍了解其概念,亦不能避免面對幽靈時可能發生的種種問題。因此「幽靈艦隊」將會大幅度改變未來海戰的概念,使軍艦、陸基與艦載飛機、潛艦三者的相對地位與效力發生改變,甚至有可能改變未來海戰的作戰程序。然則若敵我皆使用幽靈軍艦,則又將如何?很明顯的,其結果取決於雙方的戰術判斷與應變能力,以及觀察(主要是可見光與紅外線目視)能力。然而有一點可以確定,即劣勢海軍可以運用「幽靈艦隊」來抵銷其劣勢。但優勢海軍卻較難以運用其來增加優勢。或者說,所增加的優勢是有限的。「幽靈艦隊」為雙方提升的優勢比將視雙方的數量而定,原本數量越多,則越沒有需要使用幽靈,或使用幽靈所得的利益越小。此即所謂的邊際效益法則。另外,幽靈艦對潛艦與水面艦的影響是不對稱的。水面艦雖受其影響,但己方尚能運用幽靈艦來對抗,然而潛艦受幽靈艦的影響則更為廣大。幽靈艦的大量運用將可能大幅降低,乃至於癱瘓潛艦的作戰,而潛艦則很難有方法能夠改善這種情況。這是附屬於潛艦本身匿蹤條件下的一個代價。
因此,在台灣目前這種面對具有水面艦數量優勢,以及更大的潛艦數量優勢的敵人之時,發展與運用「幽靈艦隊」乃是最好的一個方法。因為這可以大幅降低中共潛艦的封鎖威力,同時大幅增加台灣艦隊面對具有數量優勢,同時還擁有超音速反艦飛彈這種技術優勢的中共海軍時的作戰成功率。故海軍不妨考慮研究此一概念以來有效增強自己的戰力。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