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嗜好區
 幻想武器
 MBT-12C-EHV 『斯巴達人』重型主力戰車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e4566547 Posted - 05/22/2009 : 00:15:42

特謝奶瓶代畫(炮塔頂用單色只是要讓裝備看起來比較明顯)


測試圖


倉門的下方就是腳底板,裝甲相當厚實




MBT-12C-EHV 『斯巴達人』重型主力戰車 (電戰強化版)


諸元:
形式:後置引擎
全長:13m(炮管向前)
車長:8m
車寬:3.7m
車高:2.6m~3.1m(炮塔頂端至快殺系統)
空重:57公噸
戰重:62公噸
接地輪:7對
導輪/驅動輪:2/2個
人員:2人並列式(駕駛,車長/炮手)
發動機:APE-300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發電機:EPS-750先進獨立發電機
燃料量:1900L
變速器:GTS-33先進自動變速器
懸吊器:VSS-K2智慧型液壓懸吊
馬力:1750HP (2500RPM)
推重比:28.2HP/ton
爬坡率:60%
斜側率:40%
道路極速:74km/h
越野極速:60km/h
普通越提:750mm
極限越提:1350mm
迴旋速度:60度/秒
道路續航距離:650km
越野續航距離:480km
涉水深度:1.1~1.5 m(無涉水管),4m(涉水管)


武裝:
一門M-40L50-滑膛主炮
一挺MHG-150同軸機槍
一挺MHG-150車長搖控機槍


裝甲:(數據為換算後RHA之防禦厚度)
炮塔正面60度:抵抗30公釐APFSDS直接射擊
炮塔側面:抵抗25公釐APFSDS直接射擊
炮塔背面:抵抗25公釐APFSDS直接射擊
車首60度:1880mm(抗HEAT),1190mm(抗APFSDS)
車體側面:1200mm(抗HEAT),750mm(抗APDSDS) 此為搭配側裙裝甲後效果
車體背面:750mm(抗HEAT),300mm(抗APFSDS)
發動機進/排氣口:抵抗20公釐APFSDS直接射擊
上側裙裝甲:抵抗30公釐APFSDS直接射擊
下側裙裝甲:橡膠墊


裝甲材質:
貧鈾複合甲
高密度加壓復合甲
陶瓷裝甲


防禦機制:
Mk-710復合防禦系統
Mk-404多彈種發射器(40mm 7聯裝x2)
NBC防護功能


炮塔:

型號:Mk-343型主戰炮塔
最大炮塔迴轉速率:65度/秒
最大炮管俯仰速度:30度/秒
驅動系統:HDE-95高速馬達
洩壓板:三塊


備彈量:

主炮彈:42枚
同軸機槍彈藥:3200枚
搖控機槍彈藥:700枚

主砲:

型號:M-40L50滑膛炮
口徑:140mm
倍徑:50
管長:7m
俯仰角:-9度~+20度
填裝:ALS-72自動填裝機
最高射速:4秒/發(水平狀態)


主炮彈藥:

Mk-811B翼穩脫殼穿甲彈

套筒徑:140mm
彈徑:65mm
穿甲力:2000mm RHA
有效射程:>8000m
初速:2210m/s
重量:46kg


Mk-901A增強型脫殼反戰車飛彈

套筒徑:140mm
彈徑:130mm
彈蕊徑:88mm
導引裝置:半主動導引雷達
攻擊方式:俯衝動能攻頂
最高穿甲力:2000mmRHA
導引有效射程:8000~10000m
終端有效射程:16000~18000m
最高速度:2210~2500m/s
重量:60kg


Mk-755B成型高爆穿甲彈

彈徑:140mm
穿甲力:>1100m RHA
有效射程:>5000m
初速:1700m/s
重量:45kg


Mk-940反人員/物資多功能彈 (APAM)

彈徑:140mm
次彈頭:6枚
有效射程:>5000m
初速:1600m/s
重量:45kg




副武器:

同軸機槍/遙控機槍:

型號:MHG-550適型重機槍
彈藥:12.7 x 99mm
口徑:12.7mm
射速:600發/分
初速:928m/s
全長:1.34m
有效射程:1800m
供彈方式:彈鍊供給


更新項目:


車體:

車體高度
炮塔高度
成員座倉
導輪/路輪位置

基於中央彈倉出現,車體為了完全包住直立的主炮彈藥,高度也必須作調整,以確保裝甲能在水平的角度包圍彈藥,而為了不增加過量的高度,炮塔的底部則做了些修正,以壓低整體高度,同時讓炮塔間隙更小,防護力更強。

車體高度增加同時也意味著成員能有更好的舒適度,12C-EHV的座椅不再與底盤連結,而是採用懸空的抗雷座椅,而在遇上崎嶇地形時,它也能提供比傳統座椅更優的舒適性。

而在承受集中於車首的裝甲重量方面,前方的路輪密集度也較高,第6與第7對路輪的間距因此拉大,為了彌補此處的路輪數不足,第7對路輪的承軸比其他承軸要來的粗。


動力套件:

EPS-750先進獨立發電機
GTS-33先進自動變速器
APE-300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面對日亦高漲的油價及軍費精簡的壓力,作為斯巴達人戰車的最終升級型號,發
動機也要跟上時代腳步,其目標即是在與MPE-239燃汽渦輪引擎相同的大小
下,有至少1750匹馬力的動力輸出,相近的轉速提升比,更一體化的動力套件,如此,APE-300柴發便憑予誕生。

APE-300係由多國聯合研製之新一代發動機,並引入大量先進技術,如自動電子
控程系統 (柴油噴射,汽缸正時,資料顯示),以及一部與先進變速器連結的微
處理器,使能量能完全發揮在機動性上,並且大幅提高車體的加速性,使其表現
與燃汽渦輪相當。

APE-300在構型上為一種V12水冷汽缸柴油發動機,它配有頂桿高壓渦輪增壓
系統,利用高旁通氣比與輔助燃氣室相連,使其在2500RPM時就高達1750匹
馬力的最高功率輸出。

這次的馬力數降至1750匹,主要是為了使齒輪箱延長使用年限,同時也大幅加長巡航距離。

為克服柴油發動機在寒冬氣候中啟動不易,動力套件中的EPS-750先進獨立發電
機能在停車時仍保持啟動,持續替發動機熱機,並於發車時重新充電,這也改變
了柴發戰車在戰場上不能常關引擎而造成燃油徒耗的情況。

對於進氣與排氣口的改變,進氣口改成原先從上方開設的氣冷口進氣,排氣口則
是後方,由於兩種不同流向的氣口擁有獨立的氣道後,就更便利裝置特殊裝置替
廢氣冷卻,發動機的廢氣排放口有多曲冷卻管線,能冷卻並快速吹散廢氣,有效
增加在紅外線顯示器前的匿蹤度。

對於匿蹤度的特化,除了熱訊號的匿蹤外,對於聲源及視覺也有做處理,在動力
套件的裝甲內殼,裝有蜂巢狀橡膠隔音板,而排出的不完全燃燒黑煙也在燃油噴
射的控制之下而銳減。

在後勤上,為簡化維修及加油,動力套件的一體化使其包括發動機,發電機,變
速箱,水箱,這些都能一次吊出,全程換裝僅需50分鐘,而個別吊出換裝則僅
需10分鐘,加油方面,斯巴達人EHV的油箱配有抽油幫浦,讓1900公升的油
箱加滿只有8分鐘。



匿蹤套件:

新式匿蹤塗料



火炮套件:

中置式彈倉
退殼裝置

在A與B型的儲彈上,妥協於炮塔空間及炮彈體積,使其30枚炮彈都必須置於
炮塔尾,導致了諸多問題,如需要強力的彈盤轉動機及炮塔穩定器,無形的佔去
了炮塔內的空間,且也增加了不必要的重量。

當12C-EHV型策劃時,儲彈問題便是改良的要務之一,由於該型的炮塔裝甲被
大量移除,因此也多出了更多的空間能夠塞入更大的自填機,這使得將炮塔環下
的彈藥自動補給至炮塔尾可行化。

更新後的儲彈空間改成由炮塔尾及車身共同儲放,炮塔尾的兩個轉盤共儲12
枚,中央的兩個彈倉則共儲30枚,總裝彈量也從原先的30枚增加至42枚,使
戰車的續戰力有所提升。

基於負擔降低,炮塔尾的自填機得以縮小,並在炮塔急煞時減少馬達的負荷(基
於槓桿原理),而炮塔環下方則是增設兩具抬彈器,將彈藥抬至炮塔內的軌道,
接著運抵炮塔尾的彈盤,這部份增加的重量顯得比原先的炮塔尾自填機小多了,
炮塔轉動速度雖然不能因此加快,但確實也延長了炮塔環及馬達的使用年限。

炮彈的方位配置,炮塔尾的炮彈頭是朝前,以便快速裝填,而中央炮塔的炮彈則
是朝上,除了增加儲放量外,即使上方的洩壓板披了裝甲塊,也能順利將它沖開
達到洩壓,此地的炮彈方位要在被抬起時才會改為向前。

由於中央已經由炮彈占據,原先預留的彈殼儲放區也就不能設於此,其解決方式
便是排出車外,而排殼裝置正是自填機,只是在作用時,勾爪的作用方向不同而
已,而已空的彈殼直接由炮塔後方的閘門拋出,這部份的動作增加了些自動裝填
的時間,但仍在接受範圍內。

在補充彈藥方面,則是12C-EHV較為不足的地方,由於分四個彈倉,所以補充
彈藥時也相當麻煩,其方式與之前的型號類似,都從炮塔尾洩壓口裝入,而彈藥
要抵達車體彈倉,除了要經過炮塔尾的炮盤外,還要由機械臂抓回抬彈器,接著
下降至炮塔環,這才完成儲放的動作。

即便是最有效率的後勤小組,也需要二十分鐘才能將車上的炮彈補滿。


防禦套件:

裝甲移動
裝甲材質
Mk-710復合防禦系統

在之前的型號上,過份注重於被動防護力,導致戰重直逼70公噸,除了降低續
航力外,許多地形也會成為戰鬥時的阻礙,這使得由斯巴達人戰車組成的裝甲部
隊處處受限,無形降低了對戰場的主動優勢。

12C-EHV將B型的裝甲位置做了極大的更動,首先,炮塔的雄厚裝甲全數被移
除,只留下傳統的高硬鋼及陶瓷裝甲,能夠抵抗舊式的步兵反戰車武器或是30
公釐的翼穩脫殼穿甲彈,面對長足進步的火炮威力,如此薄弱的防護力聽起來不
堪一擊,但事實不然。

由於該車的炮塔並無組員,且內部的機件已經被抗爆/抗彈材質所覆蓋,因此對
於穿入的彈體仍有一定的抵抗力,譬如40公釐的炮彈打穿外部裝甲後,彈頭的
穿透力已經被大幅弱化,即使在塔內彈跳或是擊中抗彈材質,其威脅也是微小
的,縱使彈頭含有燃燒的原料,車內的滅火器仍能在0.03微秒內撲滅火勢。

至於大口徑的戰車炮穿甲彈,只要不直接命中炮耳、機械組件和彈藥,它所產生
的破片也無法對炮塔的功能產生影響,同樣的,倘若如有貧鈾這類易燃材質作為
侵入彈頭,火勢仍能迅速被撲滅。

如此,減少的裝甲便能移至車體上,不過車體的正面防護力較先前的型號薄弱,
因為12C-EHV注重的是全周的防護力而非傳統的正面60度,倘若還要求保有原
先如此雄厚的裝甲,那將會陷入跟以往型號一樣的窘境。

裝甲的分配上主要圍繞在戰鬥室的部份,保護脆弱且珍貴的戰車組員,大致上,
12C-EHV的被動防護主要由三種裝甲構成,貧鈾複合裝甲、高密度加壓裝甲、
陶瓷裝甲。

在車首的部分,是以貧鈾複合裝甲所組成,此種裝甲在抵抗高速穿甲彈時效果極
佳,特別是在大傾角擺設下,而車首的空間及造型正好容許它做最適當的擺設,
才能達到M1A2的140%防禦。

車側的部分,由高密度加壓裝甲所組成,在垂直擺設時,它的效果甚至比相同厚
度的貧鈾裝甲來的優異,但是若在有頃角情況下反而會被弱化,這種特性也使它
適用為空間較為不足的側面。

最後,陶瓷裝甲則用以保護砲塔正面、側面,同時也掛在護裙上提供額外的保護,
除了保護懸吊系統外,亦防止外來物直接破壞到主體裝甲,護裙裝甲的部份,則
是快拆設計,以利戰場維修。

然而,即使擁有了雄厚的裝甲,在戰場上仍不能確保絕對的安全性,特別是在攻
頂武器盛行的今天,為此,Mk-710復合防禦系統便裝置到該車上,它的主要兩
項功能為硬殺及軟殺,分別藉由先進保護系統及電子干擾設備來達成。

它所使用的先進保護系統類似快殺,彈體都是垂直發射,接下來就是飛向迫近彈
體並將其引爆,這種方式的優點是一次可以接戰多方位的目標,而不像傳統的需
要轉動發射器,此情況在兩個威脅來自相反方位時更為明顯,且一般先進保護系
統有俯仰角限制,而Mk-710則無此疑慮。

靠著車載向位列陣雷達,Mk-710得以偵測任何迫近的威脅,不過微型飛彈還是
有所極限,攔截物速度大約在1200m/s以上,這已經可以應付任何步兵反戰車武
器和部份的炮射翼穩脫殼穿甲彈,但若是在近距離內受到攻擊,垂直發射的彈體
可能無法快速應付這些近距離且水平的突襲,這點理應可靠車載的重裝甲彌補。

在軟殺方面,藉由車載向位列陣雷達,可以於8000m外發現迫近物,接著交由
干擾系統鎖定、侵入再破壞,使之偏向或自毀。




本次改良重點:

由於在原型車,A型,B型的回覆串中,都透露出原先設計不佳與不合理之處,
因此敝人費時超過9個月,將問題一一整理,重整,並釐清問題重點,再將此車
進行改良,而為了證實敝人改良的決心,這次的車體重製採用雙製程,讓設計圖
更精準(僅管還是有公差存在)。


針對重點問題:

Q1:「主砲俯角的問題不是車高限制,而是砲塔不夠高,內部沒有空間讓主砲的
尾巴抬起來。」
A1:這次確實已經加高炮塔背脊。


Q2:「利用砲塔內部加上車後空間去裝彈藥,應該不只30發,就算自動裝彈系統
設計不好,也該有40發140mm彈藥,設計得好甚至可能到50發以上」
A2:建立中央彈倉以解決此問題,彈量達到42發。


Q3:「因此若要有M-1A2三倍左右防禦力,你的砲塔與車身裝甲的厚度與重量
基本上便該是M-1A2的三倍上下。」
A3:利用新式的貧鈾與加壓復合甲,以及裝甲重新配置,廢除炮塔重裝甲,使
裝甲集中車體,並降低防禦標準,僅要求為M1A2之140%。


Q4:「閣下所空想的三種彈藥的重量,和動能穿甲彈的發射速度都和現在的120
公厘戰車炮相應彈種(彈藥重量23至26公斤,新銳動能穿甲彈發射初速介於
每秒1700至1800公尺間)相差無幾,完全不合應有的現實」
A4:已更正。


Q5:「當你的空想戰車業已採用無人炮塔設計,所有作戰成員皆已安置於車體深
處時,你在炮塔上部署這麼厚重笨重的防護裝甲來保護一個無人空間是為哪
樁??」
A5:已修正裝甲位置。


重大更動:

1.車體高度
2.炮塔高度
3.成員座倉
4.導輪/路輪位置
5.EPS-750先進獨立發電機
6.GTS-33先進自動變速器
7.APE-300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
8.新式匿蹤塗料
9.中置式彈倉
10.退殼裝置
11.裝甲移動
12.裝甲材質
13.Mk-710復合防禦系統




2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e4566547 Posted - 05/23/2009 : 09:20:35
是阿

這是經過mdc猛烈戰火下,經過多次修訂的產物
波波 Posted - 05/22/2009 : 21:47:26
設計不錯~

安吉爾軍又有新生力軍了



------------------------

http://www.wretch.cc/album/luke12394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