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O P I C R E V I E W |
jack571207 |
Posted - 12/28/2010 : 13:32:50 從國造槍械列傳一書得知,民國39年聯勤44兵工廠有生產過一型用38式衝鋒槍槍口焊上大刀,槍托改成大型金屬管作出來的怪異武器....
不知這種大刀/衝鋒槍,衝鋒槍的部分是否還可射擊?當時又是在何種想法之下生產出這樣的武器?
若有先進清楚,請不吝賜教,若有照片,也一併求之....
小弟先行告謝.....
================= 我是菜鳥,大家好 |
3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
冗丙 |
Posted - 12/28/2010 : 20:40:03 44兵工廠早就變成信義區那幾個掏光女人口袋的百貨陣地了~
現貨在202/205的展示區裡~當初也沒生產幾枝~哪只是個特例~也少人用~ 反而西方公司援助的古斯塔夫衝鋒槍+50發彈匣或弹鼓最受江浙游擊大隊歡迎~ 準度超過Sten/m3黃油槍與重死人的湯姆森~
Sten衝鋒槍射速很慢約500發/分~普通射手收加訓練就可以控制2~3發點放~熟練者1~2發點放聽說十分容易~ 剿共的國府軍的確是用來近戰點放壓制匪軍陣地的~只有班長與資深的伍長才有可能配發~ 但是一般都是排副在用~符合一般記載每連有3~5挺衝鋒槍的敘述~ 其實在訪問數位老兵後覺得剿匪時期的彈藥問題反而比抗日時少~ 所以我不擔心彈藥問題~
嘴炮衛漢統~網路復神州~ |
jack571207 |
Posted - 12/28/2010 : 17:56:01 感謝火神大賜教
以書上的照片來看,原版的斯登和38式,槍扥都是略為向下,和槍身有個角度的細鋼管 那把大刀衝鋒槍則是改成和槍身幾乎一樣粗,而且筆直向後延伸的金屬管,大概是可當揮大刀時的握把之用,扥底再焊一塊圓形金屬板充當肩扥... 扳機護弓後方則加上一個類似捷克式輕機槍的手槍型握把...
可惜照片拍的角度,無法判斷大刀士是焊在何處,是槍管或是護套....
所以看看各位先進有沒有圖,聽說此槍44兵工廠陳列室有展示,可惜小弟不得其門而入.....
================= 我是菜鳥,大家好 |
SleeplessPrometheus |
Posted - 12/28/2010 : 15:34:57 雖然說沒看過那張圖,所以不曉得槍托是長怎樣。 不過國造38式衝鋒槍是仿英制的Sten衝鋒槍的 Sten MkII跟MKIII本來就是因應二戰大量生產的極低價簡易性的武器, 所以英制的槍托也是用鋼管焊一焊而已 Sten的槍機匣本來就是一根鋼管的樣子,所以如果是整個槍托改成一個L行管也沒啥不對。 38式又簡化到只有全自動射擊模式,那如果口徑沒改一樣是使用9x19mm的子彈, 英軍的標準配備聽說是一槍七個32發彈夾,那以約500發的射速沒幾分就打完了。 我不認為以國軍當時的彈藥供給能力可以真的常常達到一槍配到七個彈夾或有那兩百多發子彈給一個兵用。 9x19mm的最大射程又頂多是200米,有效射程60米。 所以可以在一些老一輩的戰記手扎中可以看到衝鋒槍在那個時後的國軍擔任的角色是最後一線的自動壓制火力。 所以面對的敵人極近,當子彈打完了或來不及換彈夾時但敵人已經衝到身邊了要怎辦? 就是拼刺刀了,但是原始的Sten的設計就沒有這個選項,也沒有這個設計(MKV才有),更沒有這個用途可以改裝的地方。 那刺刀要裝哪邊?最簡單就是直接焊在那個有一個一個洞的的可拆式槍管護套上。 沒子彈了最少你可以把它當一把大刀用。 其實這還頗實用考量跟巧思的。
SKS(老共的五六半)的刺刀也是做在槍上面,蘇制的也是片狀的刺刀而不是四菱狀只能刺擊的刺刀。 而且以前流行的都是長刺刀,毛瑟也有出過砍劈為主用的屠夫刺刀過。 在那種手動槍機或半自動但是使用彈倉給彈,一到近戰就是拼刺刀的時代環境下,這是挺合理的設計。
題外話 全軍使用或大量使用自動武器其實對於整個軍工產業的彈藥產能是一大挑戰, 特別是當國府在大陸或是老共剛建軍的那種時代。 老共在1979年中越戰爭之前,步兵班中除班長裝備56式衝(AK47)外,其餘士兵也是還大多裝備56式半(SKS)。 兵那多真的大家都開Auto,那子彈真的不夠燒,對補給運輸也是一大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