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sha |
Posted - 11/28/2012 : 12:35:23 半主動飛彈需要雷達對目標進行持續照射,就算使用分頻道的AIM-54,飛彈能忍受沒收到訊號的時間間隔,大概也是兩秒上下,超過,導控失效......可是中途慣導加上母機資料鏈更新的飛彈,實際上你可以通通不給資料,飛彈照樣不會失效,只是中間敵機運動不如預期的話,等飛彈開啓自己的尋標頭時,可能就會失效了......透過資料鏈導控與透過持續照射導控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資料鏈可以用同樣頻率的電波,只是丟出去的資料會指定IP,半主動就要用不同頻率的電磁波,這個才真的是佔通道. AIM-120有一種發射模式,就是發射後飛彈直接自己找目標,飛機馬上離開,這是紅外線飛彈也可以用的發射方式,使用距離不能太遠,但是半主動飛彈不管遠近都不能這樣用. 先不提早年的Bormac飛彈,現在這些主動空對空飛彈,雷達頭偵測距離最遠的號稱是30km,俄羅斯的AA-12,最短的可能是MICA,有5km的模式,但有效通常都是10~20km左右,因為大部份用的是K/Ku波段,就算晴天建議距離也只能到30km,霧天雨天當然更短. 機械式掃描的問題是,AWG-9或APG-63進行廣角掃描時,一次就要花掉快20秒,如果是攔截敵人反艦飛彈這種雙方頭對頭的狀況,掃描一次敵我相對距離就會差十幾公里,用核彈頭飛彈都無法彌補這種誤差,所以AWG-9的TWS角度只有10度,高度差也只有幾公里而已,這樣才能保證兩次掃描間的時間只有兩秒上下,目標不是密集編隊,就無法同時打擊多目標.雖然說這還比半主動飛彈的限制要小,但終究還是限制了飛機的機動能力. AESA的電子掃描就很快,所以TWS的角度就可以輕易增大到45度甚至以上,高度差也可以很大,不過如果是天線可動的AESA,那就未必有這種優勢,因為動了天線速度就會變慢......至於導引的飛彈數量,這個反而是看你射控的CPU與RAM,以及架上飛彈數量,天線的影響比較小,因為多目標追蹤攔截時,雷達是替每一組回波建立一個檔案,然後把下幾次掃描的檔案與上幾次掃描的檔案進行比對,認定哪一個是前面哪一組的就把新的資料丟進舊的檔案中變成新檔案,這種作業主要就是看你的RAM被佔掉多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