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閑聊區
 MDC交誼廳
 明粉常覺得大明是當時(16~17世紀)天下第一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helldog Posted - 07/22/2015 : 11:53:31
大陸網路上有各色人馬,例如國粉、兔雜、美分、五毛、皇漢等等。其中有一批人被稱為明粉

明粉常覺得大明是天下第一,吃那樣多敗仗的原因不外乎國內黨爭、後勤不濟、糧草太瘦、皇帝偏挫、器械不良、文官干涉。明軍不是自身不行,是有太多因素拖後腿,只要這些”外在”缺點解決,明粉就是當代第一強軍,各位看法如何?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Loyola Posted - 08/26/2015 : 21:13:51
其實漢人不來台灣原因無他,主要就是...不在主要航道而已,一方面,洋流、季風、海象都不怎樣,二方面..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市集,除了偶爾的短期交易,連個像樣的避風港都沒有..

============================
其實..我覺得黃仁宇提的,跟晚明是不一樣的年代...明朝是先天不良加上後天失調,在代代皇帝的摧殘下,導致政府失能,因此...原本停下來的,現在一攬子又在冒出來了...根據施堅雅(G.William Skinner)講法,晚明到清的變革是應該延續宋代的發展,前者是後者的深化擴大版本,蕭啟慶也肯定這點,宋明之間經濟缺乏連續性,是由於金元等征服王朝介入,元明之間的社會破壞,以及那位太祖試圖把國家打造成一個巨大的農村社區等的明前期的政策抑傷的結果,而征服王朝並未給宋的變局徹底的帶來重創,13、14世紀,江南仍然有其發展,征服王朝加速了南升北降的結果,直到....

然後,到了明中葉被迫接受白銀通貨,以及政府逐漸的失能,很多東西一下子又可以出頭透氣了...
helldog Posted - 08/26/2015 : 13:34:00
沒有鄭和運回珍寶/貨物的總量,自然就沒有總收入。沒有每次出航的支出,自然就就沒有總支出(萬明的書也沒有給)。收入支出的數字都沒有,杜車別如何得出下西洋是大大獲利的結論呢?他要給出總收入大於總支出的數據,才能清楚明白的告訴大家-下西洋是有經濟利益的,把香料很貴偷換概念成不會虧本這樣是很差勁的。如果香料很貴=不會虧本,那VOC也不會破產了。充溢庫市只能證明拿回很多的香料罷了。

跟據《明會典》的胡椒每斤八貫、折俸十六貫、銀鈔比價80等記載來看,政府拿香料支付薪水等於坑了官員一把,拿價值五毛貨物來硬抵一元的薪水,嘖,算的可真精。至於為何大家欣然接受,誰叫你寶鈔貶的太利害了呢。

有沒有那種能拿到一樣多的貨物回國,朝廷又不用自造那樣多的船,派那樣多的官兵出去的辦法呢?有。那就是開放海禁,向民間海商抽取關稅,或委托海商帶回貨物,更極端的做法就是弄個類似東印度公司的機構與組織。跟這些做法比起來,每次動則2~3萬人出去,久久出去一次,可算是勞民傷財呢。

當然下西洋也有個好處,那就是天朝商人發現只要到麻六甲就能買到所需要的蘇木,香料,乳沒等物,不用遠到阿拉伯或其他地方購物,當然壞處就是-天朝海商自絕於印度洋以西,因為已經不需要去了。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gdlz Posted - 08/23/2015 : 17:15:26
专门研究海运史的房仲甫先生与李二和先生最近《与郑和相遇海上》一书,提出了他们的看法。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多年搜集来的材料证明,郑和下西洋既有浓厚的经济目的,又有明确的政治目的,前者表现为亚非贸易网的建立,后者则体现在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明朝所施行的是朝贡贸易,过去有一种非常普遍的看法,以为朝贡贸易一定是蚀本生意,出得多,进得少,根本不计成本。事实并非如此。当时海外使团带来的贡物有方物、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附进物三种,前者数量很少,绝大多数是国王附进物和使臣自进、附进物,往往超过进贡方物的数十倍。明朝对此采取官府收购的办法,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可以获得巨额利润。
以苏木、胡椒为例,明朝以苏木和胡椒作为支付给京师文武官员的俸禄,从而解救钞法败坏的危机和货币政策的失败,而进口价只是卖出价的五十分之一,转手赢利就达50倍之巨。正是这个原因,明成祖才不惜耗费巨资,派遣郑和七下西洋,招徕海外诸国朝贡,用“派出去,招进来”的办法,迅速改变国内面临的财政危机。据说,郑和下西洋以后,大量苏木、胡椒输入,“充溢库市”,明朝以此折赏和折俸,一直到成化七年(1471年)才用完,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时人评价为“不扰中国之民,而得外邦之助”。
---------------------------------
郑和他们从海外带回大量的苏木,正好满足了国内这两方面的需求。按伊本·霍达伯的《郡国道里志》以及《世界志》等书中的记载,六百年前的胡椒与苏木,比黄金还要贵重。
gdlz Posted - 08/23/2015 : 17:12:12
既然所谓海禁法令对私人海上贸易集团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那么对保留这个法令的存在,何乐而不为呢?
在没有海盗或者海盗不猖獗的情况下,确实是如此,但是当海盗猖獗之后,情形就改变了。这时候,那些海上贸易集团就希望有?府政?的介入,希望?府政?能够保护他们,对海上贸易活动进行必要的控制和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首先要使的海上贸易合法化,然后适当收取一点税。事实上对税收的多少,这些私人海上贸易集团是不必担心的,通过他们在府政内的利益代言人,把税收压低到骇人听闻的地步(对比一下明府政对每只船收取的税和郑芝龙对每只船收取2千两的保护费就知道府政收的税低到什么地步)。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才有了隆庆开关。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可以看出,明朝官方下西洋活动的停止也好;海禁法令成为一纸空文却长期不废除也好;隆庆开关也好,其背后都是私人商业利益集团在背后操纵的结果。如果只是从那些陈腔滥调的角度去分析,比如什么儒家思想啊,比如什么大臣开明与否啊,那是永远也不得要领的。
到了下西洋的中后期,郑和船队已经摆平了各路阻碍势力,完全是独家垄断经营,常规买卖连铜钱都不给,直接开张盖大印的“宝钞”就提货。 这些“宝钞”在东南亚比美元还管用。
当时除了郑和的远洋船队是带着国家任务的,他的200多条船其实并不是全都往很远的地方跑的,其麾下一般分4-6个舰队,除主舰队之外,都不是出使做政治任务的,就是做生意赚钱。
再看看史料中记载的郑和的手下官员:马欢、郭崇礼、费信、哈三、浦日和...都是回族人,古代最会赚钱的波斯胡人的后代——他们是翻译和秘书,经纪人头领。
另外正使太监7人,副使太监10人,大小太监官员63人,
然后就是都指挥2人,指挥93人,千户百户各100多人。
然后还有户部官员(大会计)4人,鸿胪寺(礼宾司)官员2个。
阴阳官阴阳生5人,医官180人。然后就是士兵船工和买办等26000多人。
看出来没有——没有文官集团的人。除了军人外基本上都是太监和技术人员。
买办就是经纪人,有上千人,从沿海地区贸易行招聘来的。而负责外交事务的专职官员其实只有2个。这样的组合是去干啥的?——贸易赚钱的意图非常明显。
第一次赔大钱了就决不会有后来的6次,因为明朝初年太监的势力还远不如明朝中后期大,如真的赔大钱,文官团体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

按史书记载,郑和在担任总司令下西洋之前,从永乐元年起就多次跨海出使,到过越南、泰国、日本和朝鲜,他一路走一路记录天文水文地理资料,还搜寻了不少航海人才,组建了舰队的核心领导团队,并通过短途航海锻炼船员。
他还与沿海各地商人联手组织多支商船队在日本高丽越南泰国菲律宾这些地方跑短途,赚取高额贸易利润来支持他的远洋船队。
以至于后来官方船队停止后,沿海商人仍然照样下海发财,奠定了江南地区明朝最富裕的基础。后来明朝严格海禁,这些商人的后代就发展到以海盗的身份来贸易了。
翻了一下明史,永乐年间,“造远洋船队,同时还建北京城、建紫禁城、营建昌平皇家陵园,五次出兵北元、还修缮长城、疏通南北大运河,”无一不是全国性的大工程,正赋杂税,能否支撑的起真是一个大问题,相比郑和在南洋的花钱,恐怕这才是大手大脚吧。
明人笔记,“与其酷催科于常赋之中,孰若开财源于常赋之外”;又引唐王锷节度岭南通市泊的故事,言说官督贸易的好处。可见郑和下西洋,反复多次,的确是获利颇丰。仅仅买入苏勃泥青烧成青花再卖出去,就不知给明朝挣到了多少白银啊。

文官出于私心,把国家垄断的航海事业变成走私,海外贸易的收入落入了文官背后的私营财团(包括海盗)的囊中。
姑且不说永乐大典、永乐大钟、疏运河、建故宫、武当建筑群……
只说“5扫漠北”吧。永乐动用的是50万大军、几百万民工的豪华阵容,永乐干的事和隋炀帝差不多,甚至永乐更过分一些。然而,为何结果如此不同?很简单,咱们那时候很阔,国家给足了北征军民好处,所以百姓乐意干。那么,钱从哪里来?
对比一下明朝后期,“万历三大征”每次只能出动几万人,崇祯更是穷得象丐帮帮主,这结论还不明显吗?
gdlz Posted - 08/23/2015 : 17:06:53
从上面的介绍来看,郑和七下西洋,于公于私,对国家中央府政,还是对下层手工业者和贫民在经济上都有莫大好处,那为什么最后却一片反对声中,不得不终止呢?
这就牵涉明代文官集团的性质,通过科举制度选来出拔的文官集团,所代表的恰恰是中层的那部分大商人大资本家集团的利益。可以说海外贸易是一快巨大的肥肉,明代资本家商人集团对这块肥肉说是垂涎欲滴。但从永乐开始实行郑和下西洋的政策开始,海外贸易所产生的巨大超额利润,完全垄断在国家中央?府政?手中,商人资本家们心里如火烧爪挠一般,看的眼热,却是可望而不可及,因为凭借他们的实力,在当时自然无法和国家组织的郑和这样超级大船队进行商业竞争。
作为商人资本家集团的利益代言人,文官集团自然也就拼命想要终止这种国家垄断的海外贸易,更何况下西洋活动的后果还最直接的触犯了他们的经济利益本身。明成祖生前,他们自己也知道无法欺骗蒙蔽皇帝去终止郑和航海,但到了明成祖死后,他们就群起发动舆论攻势,竭尽全力的丑化贬低郑和航海下西洋的活动,几乎把下西洋说的一无是处。
事实上这些文官炮制的舆论,即便到现在还发挥效力,还有些人将其当作贬低郑和航海的论据,当成是明朝大规模下西洋活动终止 的真实原因。作为当时后继的明朝皇帝,他实际上就是生活在文官集团的包围中,几乎所接受的所有信息都是文官集团所提供的,在文官集团日积月累,长年不断的信息轰炸之下,就真的认为下西洋航海活动,劳民伤财,有害无益。只有少数文官和太监以及后代的一些文人才在无意中泄露了真相。
关于明代下西洋,有这么一则故事耳熟能详,就是明宪宗的时候,希望重现当年郑和下西洋壮举,于是下诏索要当时的档案资料。但刘大夏等文官摆出一副义正词严,道貌岸然的姿态,竭力把下西洋丑化为大弊政,说是有害无益,刘大夏还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档案资料藏匿起来(当然,在这则故事的许多版本中,都说刘大夏销毁了郑和航海的档案资料,这是不对的,真正销毁郑和档案的是满清的乾隆。),还自诩是为民命请的壮举.再次下西洋一事于是作罢。
但这个故事中,耐人寻味的一点是刘大夏为什么要把郑和航海的档案藏起来,不让皇帝看到。按照通常的理解,似乎是把这些档案藏起来,在技术上,就无法再组织大规模的航海活动,皇帝也只好罢休。
但这是解释不通的。如果真的下定决心进行类似郑和下西洋这样的航海活动,技术根本就不是问题。在郑和进行航海的时候,也并没有之前的一个郑和的航海档案可以依赖,不照样进行下去了吗?
这里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技术,而是其他原因。什么原因呢?很简单!刘大夏等文官是害怕皇帝阅读了郑和航海档案之后,获知下西洋的真相,不但不是如他们所丑化渲染贬低的那样,耗费国力,劳民伤财,而是恰恰相反,能够为国家增加大量的财政收入,同时为民间贫民提供大量谋生就业的机会,那样他们的谎言就被戳穿,他们已经从国家手里抢夺来的海外贸易巨额利润,又必然重新被国家收回,对这些贪得无厌的利益集团而言,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容许发生的,这也是为什么刘大夏之类冒着触犯国家法律的危险,也不让皇帝看到郑和航海档案的真相。

事实上,从郑和下西洋的活动被终止以后,私人的海外贸易活动就急剧增加,而且这种活动因为明朝府政有所谓海禁法令,表面上是不许私人海外贸易,从而也就根本不征收税收。这样原先归国家所有的贸易利润,完全流入到私人腰包当中,府政从中半点好处都得不到。明宣宗的时候,皇帝虽然几次下令要严海禁,但下面的那些文官集团哪里会认真执行,不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应付搪塞皇帝而已。所以郑和最后一次下西洋结束前后,“福建沿海的海商已开始发展起来,……到明中叶成化、弘治年间,东南沿海地区民间私人海外贸易已经冲破朝贡贸易与海禁的藩篱,极其迅速的发展起来”
这种情况,在前面已经提到,这里再重复一下。嘉靖时期,唐枢说“若其私相商贩,又自来不绝,守臣不敢问,戍哨不能阻,盖因浩荡之区,势难力抑。一向蒙蔽公法,相沿数十百年。然人情安于睹记之便,内外传袭,以为生理之常”
“天顺以后,市舶权重,市者私行,虽公法荡然,而海上偃然百年,此乃通商明验”
王抒说“国初立法,……不许下海,百八十年以来,……每遇捕黄鱼之月,巨艘数千,俱属于犯禁,议者每欲绝之,而势有难行,情亦不忍也。与其绝之为难,孰若资之为用”
其他的记载“成弘之际,豪门巨室,间有乘巨舰,贸易海外者”。到了正德年间,“豪民私造巨舶,扬帆外国交易射利”更多。嘉靖年间(1522∼1566年),“漳州月港家造过洋大船往来退逻、佛郎机诸国通易货物”者有增无减。
私人海上贸易如此发达,国家又放纵不管,几乎所有的海商都进行走私活动,在巨大利润的诱惑下,加入海上贸易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为了暴利铤而走险之徒,这种情况下,大量海盗的产生几乎是必然,他们在海上陆地抢劫杀人无所不为,并且有雄厚的资金做后盾来组织武装。可笑的是,有许多所谓的历史学家,学者居然把明代中期海盗的大量存在说成是反海禁的产物,这完全是一派胡言。按他们的逻辑,如果没有海禁也就没有这些勾结倭寇的海盗。但事实上,在朱纨为打击海盗倭寇而严海禁之前,所谓的海禁不过是一纸空文,私人海上贸易完全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才是真正产生海盗的温床。若按照所谓学者的逻辑,西方总没有海禁了,那西方当时同样有大量的海盗,又如何解释?
明代的海盗倭寇不是什么反抗海禁的产物,而恰恰是海禁没有得到执行的产物。这是个原则性问题,绝不能在这个问题上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在当时的情况,明府政内充斥了各中私人工商业集团的利益代言人,其中就包括大量沿海贸易集团的利益代言人。当海盗涌现爆发出来以后,朱纨是少数希望通过严海禁来打击海盗的人,尽管他采取的措施可能只是临时性的,那这样就已经触犯了沿海贸易商业集团的利益,这些集团在府政内的利益代言人马上就动用大量言官对朱纨进行弹劾攻击,导致朱纨不得不服毒自杀,才算了结。这件事情的结果就是“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
但是海盗的猖獗,对沿海贸易集团本身的利益也有非常巨大的损害,他们也希望看到尽可能肃清海盗的影响。当初他们之所以不主张废除那个一纸空文的海禁法令,对他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首先是因为这个法令仅仅是一纸空文,对他们的活动没有任何实质性的限制作用,谁要想当真把这一纸空文落到实处,谁就没有好下场,朱纨就是一个榜样;另一方面,这个法令虽然是一纸空文,对别人没有限制作用,对府政却有限制作用,府政因为这一纸空文的存在,就不能对那些明目张胆进行海上贸易活动的船只收税,利润完全流入私人腰包
gdlz Posted - 08/23/2015 : 17:02:01
赚钱的郑和下西洋为什么终止?
节选自《明朝的灭亡原因和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超前发展》
作者:杜车别
首先关于郑和下西洋以及下西洋的终止 。传统对下西洋最终被停止的解释是因为其耗费国力太大,却没有经济上的回报,得不偿失,难以持久支撑下去,停止是必然的,众口一词,几乎已成为定论!但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万明在《中国融入世界的步履》一书中对此的分析却表明,这种传统的说法多少是不符合事实的。郑和下西洋所进行的官营海外贸易使得明王朝获得高额利润,并非得不偿失。
她以胡椒为例,“将原产地价格、明前期钞、银的比价和胡椒在中国的官方价格及其与输入苏木折赏、折俸用途制成表格”,结果显示,“洪武年间,明廷对海外各国朝贡附进货物胡椒一项的给价,是原产地的20倍,……永乐五年郑和第一下西洋后,每斤胡椒在中国的市价是原产地的10倍。……更有甚者,宣德九年,郑和第七次西洋后,……每斤胡椒100贯的折合比价大量折俸。……统治者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额利润”[187]p152-153
许多事实都表明郑和下西洋不但没有造成国家的财政困难,相反获得了巨大的利益,对国家财政有巨大的支持效应。以上对胡椒利润的分析仅仅是其中一斑。许多记载也都表明下西洋带来的丰厚利润,如王世贞说“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尹守衡说“所至国王纳款朝贡,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187]p153。
郑和七下西洋,并没有使国库空虚,造成国家的财政危机,相反,在下西洋最频繁的永乐时期,记载的情况是“百姓充实,府藏衍溢”。而停止了下西洋之后,国家的财政反倒是捉襟见肘,处处为难。
明英宗天顺二年(1458年),司礼监太监福安上奏:“永乐,宣德年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今停止三十余年。府藏虚竭”[222] 天顺三年又奏:“永乐间差内官下西洋,……故国用充足。今久不采府库空虚。。“内外衙门,屡年成造各玉府宝册仪仗关用黄金数多,官库收贮缺乏,乞照永乐、宣德年问差内外官员往西洋等处采买,……进库应用。”宣德时工部尚书黄福曾说:“永乐间,虽营建北京,南讨交趾,北征沙漠,资用未尝乏。比国无大费,而岁用仅给。即不幸有水旱,征调将何以济?”[223] 在嘉靖年问,由于下西洋的活动停止多年,一些稀少番货如龙涎香之类遂断来源,明世宗朱厚熄不得不遣官“于沿海番舶可通之地,多方寻访,勿惜高价。”甚至“记诸臣罪,赳期访买,再迟重治。”“时采芝、采银、采香之命并下,使者四出,官司督趣,急于星火。”这种现象,在郑和下西洋时代,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可见中国与亚非国家间能否充分开展国际贸易,对国用是否充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在郑和下西洋之时,不仅明朝政府从发展海外贸易中,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就是普通老百姓,也多因此致富。正如明严从简所说:“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这些人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严从简的意思是,永乐年间下西洋,导致的结果不仅是“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而且贫穷百姓按照命令转卖这些货物,也有许多人因此而致富,国库也充实。
黄福曾则用鲜明的事实做了一个对比,永乐时期,用营建北京的大工程,有北征蒙古,南讨云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并没有因此造成国家财政困难,而到了他那个时候,国家没有太大的费用,每年的财政却只能刚好够使用。
从这些也能看出所谓下西洋造成国家财政困难,不过是某些人精心编造的谎言神话而已,经不起推敲,经不住对历史事实的考察。

万明还列举了下西洋所带来其他巨大的好处,比如她说“郑和下西洋不但没有造成明朝的财政危机,还起到了补救国家钞法危机的作用”
“郑和远航使得海外物品大量输入,这些物品由奢侈品向日用品的转化过程加速进行,输入品的价格理所当然是在下降中”。胡椒的大量输入中国,使得其市场价格一再下跌。而直到两个世纪之后,西方才出现了类似的现象。“晚近两个世纪,17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把来自海外的大量胡椒配给股东,带来市场价格的低落。而英国皇家也曾因积存胡椒太多而感到棘手。这说明伴随海外贸易而来的冲击,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欧洲,都是同样出现的 ”[187]p155
还有一个重大好处,郑和下西洋,近三十年的远航,“不仅将中国商品远销海外,开拓了海外市场,而且也扩大了海外商品在中国的销售市场,刺激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海外各国‘必资华物’而‘慕贡犹农望岁’,而中国则‘夷百货皆中国不可缺者,夷必欲售,中国必欲得之’”[187]p156
再有一个好处就是,下西洋刺激国内民间手工业的迅速发展。郑和下西洋后期物资筹备中,大量物品都是买自民间。“下西洋船队携往海外数量惊人的物品中采自民间的比例加大,对民间手工业的兴起有着重要意义。而大量国内手工业产品的销往海外,又不可能不刺激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市场的繁荣”[187]p161
明代东广着名的冶铁中心佛山就是在这个过程前后崛起的。“明初那里只是‘孤村铸铁’,永乐以后得到长足发展。‘番舶始集,诸货宝南北巨输,此佛山为枢纽,商务益盛’,……宣德四年炉户已‘多建铸造炉房’,火光冲天”[187]p161
明朝发生“郑和下西洋”这件历史事件,是与明初的海上对外贸易是有关系的,亦即在当时官方的对外贸易与私人走私贸易之间,己经展开了激烈斗争,……于是才会爆发“下西洋”之举,以保护官方独占的海上对外贸易而不受到中阻。历次下西洋的目的,是有包含它的经济目的和政治目的,但主要的目的,是经济目的,亦即为了官方独占海上对外贸易之利益,才主动地派遣大队人马,远航海外以进行“赍赐”贸易。
helldog Posted - 08/18/2015 : 09:44:21
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
以前荷蘭東印度公司挑幹部,年輕、身體強壯是一個很被看重的特質,因為身子差點的可能就死在船上,永遠到不了目的地。

海外幹部們大部份依循這樣的人生;2X歲出國,在海外混個20年,用盡各種手段賺錢,4X歲時能賺的荷包滿滿退休回荷蘭,娶個能生養的20歲女人以過此生,能達成這樣目標的人不外乎都是同代人中的佼佼者,別說INT,至少CON與LUCKY值是非常高的;但還是有1/3的人因為戰爭、意外、疾病等各種因素永遠回不了家鄉。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dasha Posted - 08/16/2015 : 07:38:29
從大陸沿海到高麗/日本/朝鮮/台灣/菲律賓/馬來亞/越南/海南島這幾個地方中,失事率最高的是往台灣,所以過去移民台灣最少.
helldog Posted - 08/13/2015 : 10:16:11
提督哥,這種亦官亦商亦盜的多重身份者鄭芝龍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前任的福建總兵-俞咨皋與手下許心素等人勾結海商海賊,就掌握者月港的貿易。只是鄭芝龍最後把競爭者們都掃了,自己獨大。鄭芝龍之後呢,也不是沒有一樣的人,施琅大將軍掌管的福建水師也是獨吞對台貿易,所以鄭芝龍既不空前也不絕後,只是他在後世的名氣最大,為何他名氣最大??因為他兒子。如果沒有他兒子的事蹟,國共哪會拿這些事做宣傳呢?

離岸貿易是地方官員基於現實與中央政策後妥協的結果。對既得利益者而言,明面不能公開但私底下走私猖獗最符合他們的利益,因為走私買賣比公開做生意好賺太多了,這就是為何康熙拿下台灣後施琅力陳要保留台灣但又希望繼續禁海的原因了。如果日後翻臉,台灣是他的退路,掌握水師的提督們等於掌握最大的走私船隊。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8/11/2015 : 02:05:30
我覺得明朝和台灣關係很大

其實用一個大多數台灣人都想問的問題就可以解釋--->為何漢人要到明朝才移居台灣本島?
因為台灣其實離大陸不遠, 漢人在明朝以前就來往比台灣還要更遠的日本, 朝鮮, 琉球, 甚至東南亞
甚至漢人在宋朝就移居澎湖, 澎湖甚至在天氣好的時候可以看到台灣本島
為何漢人要拖到明朝末年天啟年間才有顏思齊來台灣建立移民據點魍港?

我個人想到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明朝有海禁, 海禁使得漢人來台灣搞"離岸自由貿易中心"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1%8F%E6%80%9D%E9%BD%8A

海禁讓漢人商人想要在政府控制不了的地方發展離岸商港
所以最有名的就是嘉靖年間的浙江雙嶼港
以及日本的長崎港. 以及後來葡萄牙人控制的澳門
漢人海賊海商集團在明朝大陸沿海慢慢過不下去
而日本幕府政權可能又會對華商進行限制, 導致漢人決定在台灣建一個新的商業據點
所以假設明朝沒有海禁, 像是宋朝那樣, 或許漢人不會來台灣
畢竟台灣開墾的風險其實不小, 有非常多善戰的原住民部落.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awkeye

恕插題:明朝與台灣關係
這可寫成研究論文了ˋ大明王朝跟台灣有何關係?關係可大了!
話說鄭成功來台ˋ用的是永曆年號ˋ永曆是桂王朱由榔被擁立明帝的年號ˋ雖然永曆帝在康熙元年被吳三桂弒ˋ但直到康熙二十二年鄭氏家族到投降施琅為止都沒改過這年號!鄭氏家族治理的台灣都是用明朝律法和官服ˋ何來自創?
為何習慣陸戰的清軍一定要攻下台灣?只因她是明朝最後的根據地ˋ當施琅打下澎湖鄭克塽投降後ˋ清廷大多官員反而想棄台了ˋ只因明朝的根都被剷除了~
還有明朝最後藩王寧靖王朱術桂ˋ投靠鄭成功來台ˋ朱術桂始終不稱帝不監國不爭權ˋ直到克塽投降後不願降清自盡殉國ˋ還有五位妃子跟著殉節ˋ這是台南五妃廟的悲壯由來ˋ請問朱術桂不是大明的王爺嗎?!他生前居住的王府(現在台南天后宮)不是大明王朝所在地嗎?!朱術桂不就是為大明殉國嗎?!這跟台灣都是永遠不能分割的!
反觀清朝目前歷史資料沒有任何清帝也幾乎沒有親王來過來台灣ˋ最後被慈禧李鴻章割給日本ˋ清朝除了劉銘傳外幾乎無任何官吏像鄭經這樣認真治理過~
台灣永遠是大明王朝歷史不可分割的一份子ˋ誰也無法改變的!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8/08/2015 : 01:09:4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提督兄把明朝的海賊合法化想的太了不起,不就是招安給個番號變成編制內嗎?鄭芝龍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後一位。在鄭芝龍之前就有多位海賊被招安過,也有海賊招安後又反水的,例如鐘斌。我認為這跟梁山泊被招安後叫去打方腊沒啥兩樣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我認為鄭芝龍和其他海賊不一樣在於
這一位做到壟斷中國對外貿易, 其他海賊就只是當純海賊

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未來 假設未來沒有美國海軍保護海運線
各國的航運公司會互相搶劫對方的商船 (搶生意~~XD)
然後各國商港和重要海運樞紐都被"黑水公司化"的航運商控制的時候會變成什麼樣子~XD

而鄭芝龍剛剛好就是這種黑水航運的頭頭, 並且剛剛好控制非常暴利的中國海域
要進入大中華區市場 請打這個電話 沒打的話下次船還沒靠港就先被五吋砲打沉
這和一般殺人越貨收保護費的海賊不一樣啊
並且招安後也沒禁止他做生意, 某種程度就是默許你壟斷海上貿易.
這種武力壟斷貿易是政府許可的, 我認為這是一大進步. 因為中國政府從漢朝以來都是打擊商人為主要政策.
(才有嚴鐵論這種漢代打擊財經興利之臣的大辯論)


所以黃仁宇在他的書中討論到為何中國不能形成資本主義社會
重點就是中國歷朝歷代政府刻意的抑制民間資本累積以及商業活動
(錢穆在他的中國歷史研究法一書也這樣寫)
但是當代歐美資本主義陣營的國家變成資本主義與國家發展融為一體
威尼斯共和國存在的價值就是為了營利, 讓威尼斯的商人和公民(股票股東)賺錢
所以變成大航海時代的 "資本密集 人力密集 技術密集 武力密集"的海上貿易資本主義
中國做到這四大密集大概只有明末的海賊海商
而又被官方認可可以這樣幹大概就真的只有鄭芝龍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8/08/2015 : 01:03:00
我認為朝鮮事例很務實阿

因為現實就是明鄭不可能打贏清朝, 所以要找機會和解以求全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嘆~鄭家真是大明紘股?真是忠黨愛國的話還會跟清廷爭取循「朝鮮事例」「不薙髮」「全衣冠」??
當大清藩屬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大明?

鄭清間的政治談判(1653-1683) 陳世岳
http://www.general.nsysu.edu.tw/plan/plan5.htm

看看鄭成功與荷蘭談判時的內容吧,他要收回台灣的理由是台灣是他鄭家的東西,可不是說台灣是大明領土呦。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awkeye

恕插題:明朝與台灣關係
這可寫成研究論文了ˋ大明王朝跟台灣有何關係?關係可大了!
話說鄭成功來台ˋ用的是永曆年號ˋ永曆是桂王朱由榔被擁立明帝的年號ˋ雖然永曆帝在康熙元年被吳三桂弒ˋ但直到康熙二十二年鄭氏家族到投降施琅為止都沒改過這年號!鄭氏家族治理的台灣都是用明朝律法和官服ˋ何來自創?
為何習慣陸戰的清軍一定要攻下台灣?只因她是明朝最後的根據地ˋ當施琅打下澎湖鄭克塽投降後ˋ清廷大多官員反而想棄台了ˋ只因明朝的根都被剷除了~
還有明朝最後藩王寧靖王朱術桂ˋ投靠鄭成功來台ˋ朱術桂始終不稱帝不監國不爭權ˋ直到克塽投降後不願降清自盡殉國ˋ還有五位妃子跟著殉節ˋ這是台南五妃廟的悲壯由來ˋ請問朱術桂不是大明的王爺嗎?!他生前居住的王府(現在台南天后宮)不是大明王朝所在地嗎?!朱術桂不就是為大明殉國嗎?!這跟台灣都是永遠不能分割的!
反觀清朝目前歷史資料沒有任何清帝也幾乎沒有親王來過來台灣ˋ最後被慈禧李鴻章割給日本ˋ清朝除了劉銘傳外幾乎無任何官吏像鄭經這樣認真治理過~
台灣永遠是大明王朝歷史不可分割的一份子ˋ誰也無法改變的!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helldog Posted - 08/07/2015 : 23:32:27
嘆~鄭家真是大明紘股?真是忠黨愛國的話還會跟清廷爭取循「朝鮮事例」「不薙髮」「全衣冠」??
當大清藩屬到底是為自己還是為大明?

鄭清間的政治談判(1653-1683) 陳世岳
http://www.general.nsysu.edu.tw/plan/plan5.htm

看看鄭成功與荷蘭談判時的內容吧,他要收回台灣的理由是台灣是他鄭家的東西,可不是說台灣是大明領土呦。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awkeye

恕插題:明朝與台灣關係
這可寫成研究論文了ˋ大明王朝跟台灣有何關係?關係可大了!
話說鄭成功來台ˋ用的是永曆年號ˋ永曆是桂王朱由榔被擁立明帝的年號ˋ雖然永曆帝在康熙元年被吳三桂弒ˋ但直到康熙二十二年鄭氏家族到投降施琅為止都沒改過這年號!鄭氏家族治理的台灣都是用明朝律法和官服ˋ何來自創?
為何習慣陸戰的清軍一定要攻下台灣?只因她是明朝最後的根據地ˋ當施琅打下澎湖鄭克塽投降後ˋ清廷大多官員反而想棄台了ˋ只因明朝的根都被剷除了~
還有明朝最後藩王寧靖王朱術桂ˋ投靠鄭成功來台ˋ朱術桂始終不稱帝不監國不爭權ˋ直到克塽投降後不願降清自盡殉國ˋ還有五位妃子跟著殉節ˋ這是台南五妃廟的悲壯由來ˋ請問朱術桂不是大明的王爺嗎?!他生前居住的王府(現在台南天后宮)不是大明王朝所在地嗎?!朱術桂不就是為大明殉國嗎?!這跟台灣都是永遠不能分割的!
反觀清朝目前歷史資料沒有任何清帝也幾乎沒有親王來過來台灣ˋ最後被慈禧李鴻章割給日本ˋ清朝除了劉銘傳外幾乎無任何官吏像鄭經這樣認真治理過~
台灣永遠是大明王朝歷史不可分割的一份子ˋ誰也無法改變的!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xyz Posted - 08/07/2015 : 21:38:33
不是有--——————嘉庆君游台湾???

我知道那只是传说,,,,
hawkeye Posted - 08/07/2015 : 21:31:33
恕插題:明朝與台灣關係
這可寫成研究論文了ˋ大明王朝跟台灣有何關係?關係可大了!
話說鄭成功來台ˋ用的是永曆年號ˋ永曆是桂王朱由榔被擁立明帝的年號ˋ雖然永曆帝在康熙元年被吳三桂弒ˋ但直到康熙二十二年鄭氏家族到投降施琅為止都沒改過這年號!鄭氏家族治理的台灣都是用明朝律法和官服ˋ何來自創?
為何習慣陸戰的清軍一定要攻下台灣?只因她是明朝最後的根據地ˋ當施琅打下澎湖鄭克塽投降後ˋ清廷大多官員反而想棄台了ˋ只因明朝的根都被剷除了~
還有明朝最後藩王寧靖王朱術桂ˋ投靠鄭成功來台ˋ朱術桂始終不稱帝不監國不爭權ˋ直到克塽投降後不願降清自盡殉國ˋ還有五位妃子跟著殉節ˋ這是台南五妃廟的悲壯由來ˋ請問朱術桂不是大明的王爺嗎?!他生前居住的王府(現在台南天后宮)不是大明王朝所在地嗎?!朱術桂不就是為大明殉國嗎?!這跟台灣都是永遠不能分割的!
反觀清朝目前歷史資料沒有任何清帝也幾乎沒有親王來過來台灣ˋ最後被慈禧李鴻章割給日本ˋ清朝除了劉銘傳外幾乎無任何官吏像鄭經這樣認真治理過~
台灣永遠是大明王朝歷史不可分割的一份子ˋ誰也無法改變的!
helldog Posted - 07/28/2015 : 12:02:54
提督兄把明朝的海賊合法化想的太了不起,不就是招安給個番號變成編制內嗎?鄭芝龍不是第一位也不是最後一位。在鄭芝龍之前就有多位海賊被招安過,也有海賊招安後又反水的,例如鐘斌。我認為這跟梁山泊被招安後叫去打方腊沒啥兩樣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gdlz Posted - 07/27/2015 : 15:13:11
明代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后,田賦納稅不收實物只收銀兩。沒有將田產和人身投獻給免稅豪紳的自耕農都是收成后賣糧給糧商或豪紳換取銀子納稅,青黃不接或災年時賣糧渡災。
到了明末就變成收成時糧價被打至極低,。青黃不接時抬至極高,刮兩層皮。
所以這糧價波動極大,不好直接比較。
明朝的白銀處於大量入超,具體購買力多少要查證下,應該不會比南宋高多少的情況。

而且明朝的財政危機也不是購買力的問題,是根本不夠,連最重視的遼西關寧軍都經常長年累月发不出餉,发不够饷。還沒算中間的層層公開漂沒
LUMBER Posted - 07/27/2015 : 14:06:45
崇禎初年 一石米(94.4kg)從兩錢

宋代大致 一石米(59.2kg)五百錢

這差距.....
gdlz Posted - 07/27/2015 : 12:30:0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UMBER

只怕南宋物價遠高於明吧....



宋代的銀子更值錢。
LUMBER Posted - 07/27/2015 : 12:09:46
只怕南宋物價遠高於明吧....
gdlz Posted - 07/27/2015 : 11:09:4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提督哥,芝龍哥與VOC的狀況是很不一樣呦;所謂的重商主義就是運用國家力量取得商業利益,VOC會運用武力或外交等手段進行商業目標甚至達到壟斷,一切都是為了共和國呀,增加的利潤是會回饋給中央與股東/股民的。而明廷招安鄭芝龍只著眼於海上國防安全方面(大明對海權的粗淺認知),至於海權增強在商業上帶來的利益一概不懂,也沒要求鄭芝龍要這樣做,一個是利潤佔有荷蘭國庫收入的1/3,另一個是錢全部入自己口袋,沒有任何一毛錢上繳中央,這一樣嗎?不一樣嘛。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當然當然 , 天朝大明王朝是以農立國 , 小農經濟 .
不信的話 , 今天大民朝還會有很多 " 文青 " 認真的跟你說我們應該要以農立國 , 小農至上 .

但是 , 文青不是一天練成的 , 阿宅也不是看一部動畫就能修成的 , 羅馬也不是一天就能造成的 .

至少 , " 海賊合法化 " 已經算是一個中國千年來傳統政治的一種突破 .
過去雖然不乏海賊收編變成官軍 , 但是收編後仍然可以操舊業 , 大搞商業貿易海賊營生 .
這也還真是罕見的創舉 .

假設 , 明朝不徹底滅亡 . 例如說假設明朝太子跑來南京即位 . 那可能鄭家水師(X)海賊(O) 還能稱霸壟斷中國對外經濟很長一段時間 .
假設這種模持長期持續 , 會不會出身另類的中國版海權對外貿易思想也很難講 .
畢竟抽市舶司關稅是可以賺不少錢的 .



你個昏君暴君居然敢與”民”爭利,每天朝上人人開噴,貼貼罵街。上下怠工,派出去收稅的太監被“亂”民打死,“吾皇,橫征暴斂已逼起民亂”

其實光鹽稅能實實在在收上來,多了不敢說,明朝至少能多活一百年。
上億人口才收100萬兩鹽稅,全年歲入才3-400萬兩。半壁江山的南宋光鹽稅就是1200∼1500萬兩

明朝就是被活生生被蛀垮了,最後全體一同毀滅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7/27/2015 : 10:32:1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提督哥,芝龍哥與VOC的狀況是很不一樣呦;所謂的重商主義就是運用國家力量取得商業利益,VOC會運用武力或外交等手段進行商業目標甚至達到壟斷,一切都是為了共和國呀,增加的利潤是會回饋給中央與股東/股民的。而明廷招安鄭芝龍只著眼於海上國防安全方面(大明對海權的粗淺認知),至於海權增強在商業上帶來的利益一概不懂,也沒要求鄭芝龍要這樣做,一個是利潤佔有荷蘭國庫收入的1/3,另一個是錢全部入自己口袋,沒有任何一毛錢上繳中央,這一樣嗎?不一樣嘛。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當然當然 , 天朝大明王朝是以農立國 , 小農經濟 .
不信的話 , 今天大民朝還會有很多 " 文青 " 認真的跟你說我們應該要以農立國 , 小農至上 .

但是 , 文青不是一天練成的 , 阿宅也不是看一部動畫就能修成的 , 羅馬也不是一天就能造成的 .

至少 , " 海賊合法化 " 已經算是一個中國千年來傳統政治的一種突破 .
過去雖然不乏海賊收編變成官軍 , 但是收編後仍然可以操舊業 , 大搞商業貿易海賊營生 .
這也還真是罕見的創舉 .

假設 , 明朝不徹底滅亡 . 例如說假設明朝太子跑來南京即位 . 那可能鄭家水師(X)海賊(O) 還能稱霸壟斷中國對外經濟很長一段時間 .
假設這種模持長期持續 , 會不會出身另類的中國版海權對外貿易思想也很難講 .
畢竟抽市舶司關稅是可以賺不少錢的 .
helldog Posted - 07/27/2015 : 09:15:49
提督哥,芝龍哥與VOC的狀況是很不一樣呦;所謂的重商主義就是運用國家力量取得商業利益,VOC會運用武力或外交等手段進行商業目標甚至達到壟斷,一切都是為了共和國呀,增加的利潤是會回饋給中央與股東/股民的。而明廷招安鄭芝龍只著眼於海上國防安全方面(大明對海權的粗淺認知),至於海權增強在商業上帶來的利益一概不懂,也沒要求鄭芝龍要這樣做,一個是利潤佔有荷蘭國庫收入的1/3,另一個是錢全部入自己口袋,沒有任何一毛錢上繳中央,這一樣嗎?不一樣嘛。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7/27/2015 : 06:04:19
鈕先鐘在"中國歷史中的決定性會戰"一書中, 把澎湖海戰納入第九場戰役.
原因是因為海權.

中國歷史上政府往往站在商業和海權的對立面,
認為商人必須被抑制, 因為商人有太多錢會"富可敵國", 會挑戰國家政府的政治威信.
對外貿易更是可怕, 因為你不知道商人在海外會幹什麼.
會不會在海外通敵, 會不會在海外招募海盜海賊, 會不會在海外建立"反攻大陸基地".
挑戰中原朝廷的政治.

但是在明朝快要結束的末期, 終於有了一個轉機的機會.

鄭芝龍接受明朝的招安, 成為福建水師總兵. 但是他同時還繼續經營自己的海賊業務.
某種程度上變成明朝政府承認對外走私貿易, 只是讓鄭芝龍壟斷這個走私貿易.
但是條件是必須維持沿海的治安和秩序, 不准其他海賊的發展以及沒有秩序的掠奪行為.
可以視為把最強大的一股海賊披上白色斗篷變成海軍. 讓他們把海賊的工作給制度化.
所以鄭芝龍變成東南七省的屏障.
並且總算有了政府的支持, 有了"水師"這個招牌可以用官方國家的力量去推動海權海上貿易.

最後明朝雖然被清朝打敗, 但是南明政權或是明鄭政權還是用國家政府的力量去支持海上貿易
或是說海上貿易商變成國家政府的幕後最大控制者.
而澎湖海戰, 施琅打下明鄭. 等於是讓中國海上貿易失去政府的保護和支持.
最後導致中國海賊/海商所建立的海權消失和敗亡.
因為海權的發展不可能只靠私人, 一定要有政府的支持.
就像清朝中葉的張寶仔/蔡牽等華南海盜, 一開始有越南政府支持才得以發展.
當失去越南政府支持, 被迫成為海上流寇之後, 日子也剩不了多少了.

所以我認為明朝如果說這麼多問題但是還有一點點讓人值得紀念和學習的地方.
我想就是海權, 海賊, 以及商人.
從一開始查禁海賊打倭寇 (其實大多數倭寇只是替中國商人打工的傭兵企業戰士)
到後來總算合法化但是特許壟斷化海賊海商.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7/27/2015 : 05:21:13
我覺得明朝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時代, 和清朝完全不一樣, 好壞完全看你用哪個角度來看的時代.

我以前讀黃仁宇的書, 他的書認為明朝是一個非常保守傳統重農抑商的時代. 朱元璋刻意用制度上的限制限制商業和手工業者(工人)的職業流動以及社會地位. 並且在財政貨幣政策上減少對貨幣的使用, 整個明朝的貨幣鑄造量也壓得很低, 甚至不如清朝一年的鑄造輛. 大面額的紙幣發行也很早就被廢除.

如果只從這些開國制度來看, 明朝應該是另外一個放大版的北韓或是改革開放前的中國. 但是實際上呢, 我們看明朝末年的歷史以及小說作品或是西洋人的紀錄, 那又是另外一個國度.

這個國度呢, 商人的力量富可敵國, 商人擁有自己的軍隊以及"租借地". 中國商人壟斷亞太的跨國貿易. 把中國以及東南亞的商品賣給西洋人換取大量的墨西哥白銀.
商人透過非法的跨國走私貿易, 改變中國長期以來的銅幣貨幣經濟變成白銀貨幣經濟.
並且西洋商人也無法打入這個經貿體系, 只能和中國商人合作. 因為中國商人不只有錢有商品有貨源, 還有一支強大的私人僱傭兵海陸軍.

如果看晚明的小說例如金瓶梅, 我們也看到一個紙醉金迷的國度. 一個國度社會經濟已經有錢到可以出版印刷色情小說.
這就好像貧窮的非洲第三世界國家發展不起來AV產業一樣, 目前AV產業大本營是有錢的美國和日本.
這也反映出其實明朝官方雖然政策上打擊商業和經濟, 但是實際上民間自發的草根力量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經濟實力.

這都和清朝徹徹底底地相反.
清朝雖然改革了明朝的政治和財政, 讓政府組織更有效率, 貨幣更流暢
治安更安定, 海賊走私商人或是流寇都死光光
並且也沒有了社運學運的知識分子, 滿漢百官個個公忠體國的向皇帝磕頭
甚至英文還出現katou這個外來語單字, 意思就是磕頭.
清朝雖然還是有出現一些成功的商人, 例如盛宣懷和胡雪巖.
但是這些商人變成一種和政府合作的紅頂商人, 已經不像明朝那樣商人可以無視政府
可以和國家對幹, 甚至國家要跟這些人妥協, 例如把鄭芝龍合法化成為福建海軍(賊)總司令那樣

某種程度來說就像是台灣今天想要禁酒確進不了
然後竹聯幫天道盟變成強大的酒商走私集團
最後政府只好讓竹聯幫天道盟來出面經營公賣局一樣

所以我覺得, 明朝雖然政治上是一個很失敗的朝代
可能很難找到哪個朝代有這麼失敗和腦殘的政治軍事政策的朝代
但是這種失敗的政治體系, 因為太爛, 無法有效的管理國家
反而讓國家有一個機會能夠讓社會自由的發展, 自發產生出一個自由的基層社會體系
我覺得中國人的文化其實本來就不喜歡"河蟹", 而是喜歡自由.
就算是這種自由同時也代表一定程度的腐敗和失序, 但是還是會因為這種自由發展出很多創意的結晶
就像是雖然民初軍閥混戰很失序, 但也是近代中國思想最自由的時代一樣

我雖然不是明粉, 但是我覺得明朝末年的中國是中國最接近發展出海權的時代,
只是發展海權的不是中國政府, 而是中國海賊. 明朝的中國海賊也開啟台灣的歷史.
因為海賊顏思齊來台灣北港建立據點(某種程度來說就是海賊的殖民地).
海賊"中國隊長"李旦居中協商中荷雙方, 讓荷蘭放棄澎湖改到今天台南建立殖民地
其實那個年代的東印度公司也和海賊差不多, 所以我們可以視那些海賊為中國版的東印度公司總經理/董事長
只是人家的公司是國營的海賊公司, 中國是不但是私人經營, 並且政府還欲除之而後快.
所以我雖然不是明粉, 但是看到當時中國海賊能夠建立數萬人的艦隊稱霸亞太, 這還真是天下第一的海賊團.
比魯夫海賊團還是王下七武海還要強到爆. 魯夫海賊團相比之下根本是魯蛇海賊團.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