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現代砲兵編裝戰術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4/07/2017 : 09:43:49
我覺得最近很多人開始在裝甲部隊或是在步兵戰術那邊討論起砲兵戰術和編裝
我覺得還是開一個專欄集中討論砲兵好了, 包含迫擊砲, 身管火炮, 以及多管火箭砲兵飛彈

我個人覺得很可惜的是我當兵的時候沒有接觸到火炮
連60mm迫擊砲都沒接觸過 頗可惜的 所以我也知道我對砲兵了解很有限
但是我個人是認為未來會是炮兵的時代
因為未來的戰場, 可能是一個非常瞬息萬變的環境
敵人的大部隊可能只會在一個很短的時間窗口內集中出現
如果能利用那個時間點給予瞬間的火力打擊
就可以讓敵軍造成重大傷亡
而空騎或是空軍炸射雖然也能達到這種效果
但是, 因為敵人集中出現的時間窗口可能很短
不久後敵人就化整為零或是隱蔽掩蔽, 呼叫空中打擊可能太慢
所以由該單位自己的砲兵直接給予打擊可能是最快的方式
例如說反空降/機降
敵人最脆弱的時間就是降落過程以及剛剛降落收傘的那幾分鐘
所以在這個短時間內投射大量火力出去就是關鍵
所以為了能在短時間內密集投射大量火力來壓制短時間出現的面目標
我猜測未來的砲兵作戰, 多管火箭會扮演越來越吃重的腳色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閒遊之人 Posted - 11/29/2019 : 20:03:05
第一代GPS砲彈和第二代差在那?
冗丙 Posted - 11/29/2019 : 11:21:23
夭壽遠~~
南非G6 52倍155打到76KM,老德PzH2000 52倍155打到67KM,若改39倍砲管也轟到54KM,而德國陸軍希望能有75KM的射程~~~
不知道這樣搞價性比應該反低過現在在用的多管火箭吧??

Rheinmetall sets three new distance records for indirect fire in South Africa
https://www.rheinmetall-defence.com/en/rheinmetall_defence/public_relations/news/latest_news/index_22208.php
At a test fire event on 6 November at the Alkantpan Test Range in South Africa, Rheinmetall demonstrated its extensive expertise in the world of indirect fire.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tional partners and customers, the Düsseldorf, Germany-based defence contractor proved how new technologies can be used to boost the performance of systems that are already in extensive use around the world – those which meet the NATO standards set out in the Joint Ballistics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JBMoU) as well as non-JBMoU systems. During the event, three new maximum effective range records were set using various guns. A G6 howitzer with a 52-calibre gun achieved the longest range ever attained with a conventional 155mm artillery round: 76 kilometres, while the 52-calibre gun of PzH2000 self-propelled howitzer lobbed a shell 67 kilometres. Finally, a field howitzer with a 39-calibre gun attained a range of 54 kilometres.

Rheinmetall Waffe and Munition, Rheinmetall’s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annon technology, showcased the self propelled howitzer PzH 2000’s main armament in action. Over the past decade, this 155mm weapons system has proven to be one of the world’s most effective conventional artillery systems, capable of attaining the high rates of fire specified in the JBMoU.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by Denel Land Systems, the G6 used at the live fire event was a new version designed to attain greater ranges in line with non-JBMoU standards.


RDM M2005A1 V-LAP 155mm火箭助推彈

砲尾的裝藥從23公升加大到25公升

百萬連署推倒政府,以核養綠重啟核四~~
https://blog.xuite.net/tomschen/blog
冗丙 Posted - 05/04/2019 : 06:29:30
節錄[Tripitz's Military Tea Party 北歐女王花茶會]FB,有關俄羅斯痛打烏克蘭的報告~~

本文截錄翻譯自LessonsLearned from the Russo-Ukrainian War,這篇報告美國教授Phillip A. Karber博士自2014年以來多次造訪烏克蘭東部衝突區域後總結並撰寫的,直到16年時他待在那裏的總天數達到177天,不僅親自造訪戰場,也訪問大量當地參戰烏克蘭軍人,他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總結成報告。
烏克蘭衝突可能是俄軍首次大規模動用無人機參戰,俄國/分離主義軍首次投入無人機是在2014年5月,目前他們的無人機軍團已經擴展到至少13種固定翼型號和至少1種4軸型號,每種都有不同特性,能兼顧不同運用場合或高度的需求。
在這些無人機中,擁有遠程戰略監視能力的大型無人機主要從俄國境內起飛,監視烏克蘭旅級部隊陣地;而火炮偕同打擊則主要透過中型無人機;短程固定翼無人機主要用於打擊成效評估與防禦陣地定位。這些無人機和火炮單位有良好偕同,可以在15分鐘內甚至數分鐘內完成發現目標到打擊的流程。

2014年9月,Karber在Mariupol以東見證了無人機和火炮偕同打擊效率,一個陣地在一架無人機飛越的15分鐘後就遭到BM-21多管火箭毀滅,隨後又有一架無人機飛越進行了打擊成效評估。Karber也在2015年7月目擊了一次火炮打擊,在打擊同時,800英呎高度有一架多軸無人機,2500英呎高度也有一架固定翼無人機。

然而他們也不是毫無弱點的,目前俄軍/分離主義軍打擊手段還從在幾個限制:
1)在對特定目標進行偵查-打擊前需要一定時間規劃,雖然他們能對已知目標進行快速打擊,但他們的無人機飛航規劃速度不高,可能需要耗時數小時甚至數天,也降低打擊突然性目標的效率。
2)還缺乏追蹤與打擊移動目標的能力,但不代表完全無法打擊,他們仍舊能透過預推移動路線針對移動目標必經的橋梁、道路等地段進行打擊。
3)目前為止俄國還未派出武裝無人機實現查打一體能力,然而這可能只是時間問題。

儘管雙方無人機都遭到很大損失,但相對於它們帶來的優勢,損失應該是可接受的。至於反無人機作戰,14.5毫米以上的機槍/炮是最常見的反制手段,但最有效的是俄國一種自走電戰干擾車,這種車輛能有效截斷GPS訊號讓無人機失控墜毀,這種車輛不僅是烏克蘭多數無人機損失的主因,也是俄國癱瘓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OSCE)對當地戰況監視能力的方式。

Karber見識到的另一個現象是火炮打擊強度,自整個烏克蘭衝突爆發以來,火炮造成的傷亡幾乎高達雙方總傷亡的85%,他親眼見證俄軍單門火炮打擊強度高達每天300-400發,比西方過往估計的高出2-3倍,儘管這種強度並非連續保持的。由於打擊成效高且精度被認為沒有強度重要,俄軍砲兵多管火箭和傳統身管火炮的比例從80年代的1:4(同時也是烏克蘭現行比例)大幅上升到3:4。

有趣的是不少老東西,如2S1康乃馨122毫米自走砲,在當地成為雙方都很信賴的存在,這種火炮可靠性與地形適應力都非常好,俄軍不僅把它用於間接火力射擊,甚至當成對堅固陣地直接射擊用的突擊炮,或用於1-6公里內的反反戰車武器壓制,許多烏克蘭反戰車飛彈和反戰車炮手在訪問中都表現出對於主動開火暴露的消極,生怕成為2S1的目標。

反砲兵方面,烏克蘭也面對非常大的劣勢,相較於擁有Zoopark-1、Leopard-T、Lyx-1等多種砲兵雷達的俄國,烏克蘭這方面基本是空白的

在反戰車作戰方面,雙方都大量投入配備反應裝甲的戰車,讓雙方幾乎所有的單兵反戰車武器無效化,至於理論上可對抗反應裝甲的綜列彈頭反戰車武器,雙方佈署量很少,甚至可能根本沒有,因此戰車主炮仍舊是最主要的反戰車手段。
2014年9月起首次參戰的T-90帶來新的挑戰,它不僅有更好的火控、裝甲與觀瞄,更重要的是主動防禦系統,Karber訪問了多位烏克蘭反戰車飛彈射手,他們都表示親眼目睹發射的AT-5反戰車飛彈自命中前就會失控。雖然俄國在T-90的投入上相當保守,截至2015年7月為止只記錄到5次連級規模的T-90參戰,但總能成為左右關鍵戰局的王牌力量,烏克蘭平均損失3輛戰車才能換到1輛俄軍T-72的損失---至於T-90,烏克蘭則完全沒有確切摧毀紀錄。

步兵裝甲運輸車/戰鬥車方面,雙方都顯現類似的結論:當前俄系裝甲車輛的火力有些過剩防禦卻仍很不理想,防禦的不足導致車輛容易因為火炮的溫壓彈藥或次彈藥彈頭而燒成廢鐵,步兵往往不喜歡待在車內而坐在車頂方便隨時轉移,發動協同進攻後也會步行推進,結果擁有大口徑機炮的BMP/BTR反而比較常待在靠後位置作為反壓制敵軍火力輸出的支援角色。
這種打法削弱了步戰偕同效果,因為步兵沒有車輛攜帶後就無法有效伴隨戰車提供掩護。雙方都在積極改善這點,他們廣泛加裝柵欄等類型間隔裝甲多少提升BTR/BMP面對RPG生存力,然而這種作法是有極限的,基本對大口徑的ATGM和頂攻彈藥無能為力

Tripitz's Military Tea Party 北歐女王花茶會
https://www.facebook.com/TirpitzTirpitzNorth/posts/813075502371609?__tn__=K-R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BlueWhaleMoon Posted - 11/15/2018 : 10:06:46
其實對於現代野戰砲兵來說,最難的是"及時"獲得目標的"精確"座標。

只要能夠知道座標,連一個碉堡都能直接命中給你看。

或者是可以隨著己方的進攻移動彈幕。

連美軍現在都說,美軍的機動砲兵,可以讓任何陸軍弟兄的攻擊發動前,前方的敵軍都剛好吃一波砲彈。

關鍵還是在於"及時"與"精確"。
waffe Posted - 11/13/2018 : 00:53:1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wyxgd


至於打移動目標..你會不會要求砲兵太多了? 哪一個砲兵現在是可以打移動目標的?

~~:::::/***--+-*//::/*--++++-------------

怎么不可能,末敏弹覆盖。东乌战场验证,效果十分良好



整天莫名彈?是你自己不懂吧?沒當過兵是吧啦?第一次大戰現代野戰砲兵(野戰砲兵不是打直射的那種步兵炮)剛發軔的時代就能打移動目標了,二戰時期更是打的不要不要的,多的不說德國鐵烏龜的倡導者古德里安剛開戰沒多久就待在指揮車上被己方的砲兵給轟過。

二戰時期參戰國隨便一國都能打這種遊戲,英國佬在非洲追著德國佬的車隊下彈雨,東線戰場掩護砲擊更是能追著敵方的裝甲矛頭打,或是在己方的矛頭前面或是側面下跟隨滾動的彈雨。

講一句最簡單的一戰前的艦砲射擊就是3d的動對動精密射擊。末什麼敏什麼彈?中國軍武論壇待久了看吹牛文都看到不省人事了。
hwyxgd Posted - 11/13/2018 : 00:26:55

至於打移動目標..你會不會要求砲兵太多了? 哪一個砲兵現在是可以打移動目標的?

~~:::::/***--+-*//::/*--++++-------------

怎么不可能,末敏弹覆盖。东乌战场验证,效果十分良好
冗丙 Posted - 11/12/2018 : 22:05:44
普丁使用消除精準砲擊火力的干擾手段越來越純熟了,第一代GPS砲彈看來是GG了~~
目前還不知道第二代GPS在干擾下的運作狀況??
----------------------------------------------------------------------
芬蘭總統稱必須調查北約軍演期間發生的GPS信號故障
http://big5.sputniknews.cn/politics/201811121026814824/
據芬蘭媒體早前報道,芬蘭當局懷疑俄羅斯在北約開展“三叉戟接點”軍演期間對GPS信號進行了干擾。
芬蘭航空導航局(Air Navigation Services Finland)發佈警告稱,芬蘭北部和東北部地區GPS信號不穩,坐標可能不可靠。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冗丙 Posted - 04/07/2018 : 08:10:52
此案狀況甚差,到最後還不是拿陸軍戰術飛彈系統(ATACMS)交差??
但老共九江號是拿專業的海基二維穩定器當基準取代原上游反艦飛彈發射器成為專業火箭發射艦這個立基點不同說~~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小毛 Posted - 04/06/2018 : 11:38:00
美軍現在不是要搞多管火箭砲兵打船,害很多人當年笑老共的人都自打嘴巴了...XD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MACOS8 Posted - 04/06/2018 : 10:03:4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都採精準打擊來看
目前的155mm神箭砲彈
一發10萬美金
採39倍徑射程也只有20~25km左右
就算給你60倍徑大約也是35~45km

神箭因採可變軌導引
缺點射程會變短,也不能追蹤移動目標

至於美海軍那個155mm
一枚要75萬美金的導引砲彈.....
陸軍.海陸.也花不下去吧

戰機用的SDB2
一枚也差不多10萬美金
加上漢馬斯火箭載具
後射程可以上百km
又可以打擊移動目標


可變軌導引再加上可以滑翔的鰭片與彈底噴氣,你跟我講他的射程反而變短!?

2012年的簡報,第八頁
https://ndiastorage.blob.core.usgovcloudapi.net/ndia/2012/annual_psr/Milner.pdf

39倍徑下,傳統M975砲彈5H最大射程約22.3 km,神箭屁股不能噴氣的版本(Ia-1; XM982)4H(非最大裝藥)最大射程28 km(最佳在25.2 km以內),彈底噴氣的Ia-2(M982)版本5H最大射程超過40 km(最佳射程37.5 km)。

2012年USMC的M777搭配M982就在實戰中打到36公里外的目標,創下當時USMC最大的地面火砲支援射擊紀錄...相比於火箭助推的M549A1,M982的射程還要再長上10公里(或更多)..

至於價格,2014年Ib彈全速生產時一枚均價不到7萬美金..
2015年幫荷蘭FMS生產的100枚M982A1加上其他附件總價830萬美金,單枚價格約8萬美金。2016年雷神拿到的合約是31.8M採購464枚。

現在一枚地獄火的價格都在10萬美金以上了..(2017年給英國的FMS裡面,轉移1000枚庫存的地獄火價格是150M..)

至於打移動目標..你會不會要求砲兵太多了? 哪一個砲兵現在是可以打移動目標的?
真的要的話把神箭裝上SAL套件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你要跟SDB-II比的話,那是不是要把載具也算進去?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4/06/2018 : 07:59:4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至於美海軍那個155mm
一枚要75萬美金的導引砲彈.....
陸軍.海陸.也花不下去吧




你講得一點也沒錯
現在美國海軍也放棄自己的LRLAP量產計畫
所以我現在比較期待義大利的Vulcano砲彈會不會把導引砲彈的價格便宜下來
要是該彈藥真的成功地成為美國美國下一代155mm艦砲的主力彈種
或許可以刺激次口徑導引增程砲彈的普及化
ChoshuTripneustes Posted - 04/04/2018 : 21:49:22
我是想到xt69,不過沒法加大口徑變203mm吧?原廠版賣給伊拉克的al-fao倒是有210mm的
但是很顯然我國砲管不夠精良...
cph0516 Posted - 04/04/2018 : 16:37:54
都採精準打擊來看
目前的155mm神箭砲彈
一發10萬美金
採39倍徑射程也只有20~25km左右
就算給你60倍徑大約也是35~45km

神箭因採可變軌導引
缺點射程會變短,也不能追蹤移動目標

至於美海軍那個155mm
一枚要75萬美金的導引砲彈.....
陸軍.海陸.也花不下去吧

戰機用的SDB2
一枚也差不多10萬美金
加上漢馬斯火箭載具
後射程可以上百km
又可以打擊移動目標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4/04/2018 : 02:11:3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ungf29


為什麼多管火箭不能搭配精準彈藥

一樣改的都是導引頭 跟 轉向

導引頭還不用考慮瞬間振動

加導引頭單價都省不了

還不受口徑限制




您講的一點也沒錯, 這是火箭/飛彈的優點
但是火箭飛彈也有缺點, 體積和重量會比炮彈大的多, 所以後勤負擔也會比砲彈大
(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海軍已經有諸多陸攻飛彈, 還是想要開發長程陸攻火炮的原因之一
一艘戰艦能裝的飛彈數量必定有限, 砲彈的數量就大的多)

所以我覺得最好是兩者混合使用不偏廢
sungf29 Posted - 04/03/2018 : 13:04:4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之前很多人討論一個觀點, 就是八吋砲的時代是不是過去了?
因為八吋炮射速慢, 火力投射其實不如現代化的155mm火炮
而射程以及大面積壓制火力也不如多管火箭, 所以可以被155mm和多管火箭一起取代

但是我覺得八吋砲的新時代可能快要回來了, 原因是因為次口徑滑翔導引砲彈技術的出現
例如義大利的火神增程導向砲彈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oto127.htm

這種次口徑彈藥最大的缺點是, 為了優化飛行的流線以達到增加射程, 裝藥量往往會降低
目前還只有五吋(艦砲用)以及155mm(陸上火炮用), 雖然射程增加但是威力也降低並且價格增加
但是假設未來開發八吋口徑的彈藥, 或許就能在射程 價格和威力上取得平衡
這種砲彈也可以搭配紅外線導引頭或是雷射導引頭對付點目標
我是覺得如果國軍的遠程目標獲得能力得到改善, 八吋增程砲彈會是很有趣的武器
等於是國軍的砲兵可以躲在遠離海岸線的內陸用精準彈藥攻擊換乘區的登陸艦
或是南北砲兵群相互火力支援
不知道美軍目前還有沒有可能把M110A2的火砲挖出來裝在軍艦上搭配這種彈藥當作陸攻武器用~^^



為什麼多管火箭不能搭配精準彈藥

一樣改的都是導引頭 跟 轉向

導引頭還不用考慮瞬間振動

加導引頭單價都省不了

還不受口徑限制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4/03/2018 : 02:42:26
之前很多人討論一個觀點, 就是八吋砲的時代是不是過去了?
因為八吋炮射速慢, 火力投射其實不如現代化的155mm火炮
而射程以及大面積壓制火力也不如多管火箭, 所以可以被155mm和多管火箭一起取代

但是我覺得八吋砲的新時代可能快要回來了, 原因是因為次口徑滑翔導引砲彈技術的出現
例如義大利的火神增程導向砲彈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oto127.htm

這種次口徑彈藥最大的缺點是, 為了優化飛行的流線以達到增加射程, 裝藥量往往會降低
目前還只有五吋(艦砲用)以及155mm(陸上火炮用), 雖然射程增加但是威力也降低並且價格增加
但是假設未來開發八吋口徑的彈藥, 或許就能在射程 價格和威力上取得平衡
這種砲彈也可以搭配紅外線導引頭或是雷射導引頭對付點目標
我是覺得如果國軍的遠程目標獲得能力得到改善, 八吋增程砲彈會是很有趣的武器
等於是國軍的砲兵可以躲在遠離海岸線的內陸用精準彈藥攻擊換乘區的登陸艦
或是南北砲兵群相互火力支援
不知道美軍目前還有沒有可能把M110A2的火砲挖出來裝在軍艦上搭配這種彈藥當作陸攻武器用~^^
kumachan Posted - 10/26/2017 : 11:35:2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目前階段是, 多管火箭從船上發射打岸上目標
下一個階段是, 當陸戰隊登陸後, 多管火箭也隨登陸部隊轉移上岸
上岸以後的多管火箭將會用來針對海上的船舶目標 反制敵人的逆登陸



看影片發射時船也一直在晃,這還是2.5萬噸LPD23...
而且射程長達70km,顯然也只有GPS彈GMLRS能達到.
所以是用彈藥科技去彌補晃動.
10噸級HIMARS(5噸卡車底盤)在遠征運載量上應該有優勢.
冗丙 Posted - 10/26/2017 : 09:43:06
這是LCM-8 / LCU在用的吧??
不然傳統海平面外的機降戰術變成要靠岸邊~~~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10/26/2017 : 03:10:10
很有趣的一個實驗
https://news.usni.org/2017/10/24/marines-fire-himars-ship-sea-control-experiment-navy?utm_source=USNI+News&utm_campaign=336284f665-USNI_NEWS_DAILY&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0dd4a1450b-336284f665-230371205&mc_cid=336284f665&mc_eid=8c0a2550c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diMRTYBkE

美國海軍實驗在安克拉治號船塢登陸艦的甲板上發射陸戰隊的HIRMAS多管火箭
打擊70km外的岸上目標
不過更有趣的是下面這段話
After capturing the airfield, they set to secure the nearby beach so follow-on amphibious forces could arrive.

“The next stage [is], let’s send the HIMARS ashore and then it can start ranging targets at sea,” said O’Connor, the amphibious task force commander for the Dawn Blitz exercise. “Suddenly, you have a mobile capability that was at sea and is now ashore, and now you’ve got an opportunity to maneuver the ships away with this providing overwatch. It’s pretty amazing.”

That plan involved sending the HIMARS crew, along with ammunition, ashore via air-cushioned landing craft (LCAC) with the forces. Once on land, the force would be poised to respond to offensive operations or against threats, whether these are at sea, say, an enemy vessel, or further inland.

目前階段是, 多管火箭從船上發射打岸上目標
下一個階段是, 當陸戰隊登陸後, 多管火箭也隨登陸部隊轉移上岸
上岸以後的多管火箭將會用來針對海上的船舶目標 反制敵人的逆登陸

這一方向其實和我們的反登陸作戰非常有類似之處
如何用多管火箭反制敵人船隻?

我覺得過去多半是使用M59 155mm長腳湯姆這種彈道低平的火炮擔任大口徑岸防砲使用
未來可能這種反艦岸防陸軍火炮都會被多管火箭取而代之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7/16/2017 : 03:59:0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我這邊談的是反甲能力,主要目標是即將登陸和已經登陸的兩棲甲車和各型坦克。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如果是反甲, 那我擔心的是口徑太小, 高爆穿甲彈不足以擊穿戰車裝甲
不過這種火箭的速度不知道是不是超音速
如果是超音速可能最後看能不能用動能殺傷戰車的裝甲
小毛 Posted - 07/16/2017 : 03:43:27
我這邊談的是反甲能力,主要目標是即將登陸和已經登陸的兩棲甲車和各型坦克。
對海上目標撒次彈械就算了,對於已經上岸的目標,如果戰線交錯混亂,灑次彈械可不是好主意,更何況我們是防衛作戰,灑完次彈械以後還要花時間清,就怕有未爆彈。

所以最好是射程不要太長,能夠有效辨識敵我,使用雷射導引的會比較能避免誤擊。紅外線版的還是要怕敵人故意衝入我方陣線造成紅外線影像內敵我不分。

若是要反艦,之前也提過了,MK30/MK45/MK60就盡量改裝成紅外線導引吧,海上目標就用力射吧。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7/16/2017 : 03:20:2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查了一下資料,雷霆兩千的MK15彈是117mm直徑,彈重42公斤。如果加上雷射導引或是低成本無冷卻紅外線導引套件(如LOGIR),可能還要把彈頭修改為成型裝藥或高爆/穿甲雙效彈頭,才能有效的執行反甲任務。至少紅外線版本的有機會可以做成高彈道頂攻彈藥。
以這種重量來看,甚至可以考慮為這款設計一種可以用悍馬車或是小卡車使用的火箭發射車,彈藥數量也不必多,一發42公斤,車上載個十發就夠了。主要的是要有雷射標定能力或是長距離的偵測能力,像是舉升式的日/夜光電偵蒐儀。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我以前也想過用MK15下去改, 但是我後來覺得有一些問題, 給你作幻想武器參考

就是這種武器貴是貴在導引頭和導引系統對巴, 所以說改一枚MK30可能價格和改一枚MK15差不多
那為什麼要改MK15呢?
畢竟MK15射程短, 如果要精準打擊15km內的目標, 那用M109榴彈砲就好啦
如果是反裝甲, 155mm榴彈砲搭配次彈械應該可以對15km內的戰甲車目標造成殺傷

MK30射程長達30km, 這才能夠做到155mm榴彈砲做不到的遠距離精準打擊
並且, MK30彈徑為182公釐, 這可以塞很大的高爆穿甲彈頭, 不需要用成型裝藥頂攻來打戰車
並且這麼大一枚飛彈, 也有足夠的動能和裝藥來打艦艇. 而對國軍來說打船比打戰車需求更大
而LT2000可以裝三個MK30模組, 一個模組9發. 可以參考下圖該模組的大小

以您的想法, 這個平台應該可以裝一個模組(9發)紅外線導引反艦/戰車飛彈
所以, 數量上也夠持續接戰之用.

並且這搞不好還可以開發空射版本, 給攻擊直升機或是UH-60反潛直升機
打擊30km外的登陸艦艇或是上浮的潛艦的能力.
所以我覺得開發整個完整的飛彈族系之潛力比短射程的MK-15大得多
LUMBER Posted - 07/14/2017 : 14:28:01
A7的自動裝填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這方面法國可能比較好.
109車系砲塔讓他們裝不了太大的自動裝填機
A6的填彈桿看來比A2快了點,但還是人力裝填

如果不需要掛發射底火+繩的話,應該事會更快才對.
不過火砲若沒有變更,可能還是像A2~A6那樣
隨時一個桶子在那邊清洗砲座
打一發洗一發....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Posted - 07/14/2017 : 10:05:36
關於M109A7, 我猜測是可以用A6的砲塔升級為A7砲塔
但是我很懷疑實際上美軍會不會這樣幹

因為, A6和A7的砲塔差異不小

A7的砲塔加裝了APU, 並且, A7還有自動裝填(上彈)系統
http://www.army-technology.com/projects/paladin/
It will have a new automated loader, electric gun drive (in common with the future combat systems non-line-of-sight cannon, NLOS-C)and air-conditioning powered by BAE Systems common modular power system (CMPS).

上面是說採用了當年測試NLOS-C (XM2001十自軍自走砲)的火砲裝填技術,但因為M109A7仍保留M284主砲,並未採用NLOS-C的XM1203主砲,所以砲座、制退及再裝填的運作方式應該不完全一樣。

這邊倒是有一個影片可以比較一下人力裝填(M109A6) vs. 自動裝填(XM2001)的裝彈速度差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m-FPcz850

所以可能不是直接移植砲塔這麼簡單的事,甚至砲塔、砲座都要重新翻修再製。
waffe Posted - 07/11/2017 : 18:22:43
那樣改能留的東西真的沒剩多少,砲管一換平衡機、制退複進機都換了。差不多就一台車換掉引擎、變速箱與懸吊系統的概念(就剩外殼、底盤沒換)。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