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era |
Posted - 11/16/2025 : 16:15:08 波克羅夫斯克仍未陷落.
烏克蘭與俄羅斯目前的情況差不多是1917的樣子,劣化版.
烏克蘭,目前的戰略就是消極防守,因為這是缺乏兵力情況下的唯一選擇,也是最佳選擇. 烏克蘭的人力桶底是還剩一點,但烏克蘭人不願意刮桶底,也做不到. 澤倫斯基一直不是強勢總統. 因此情況不可能改變.
俄羅斯,情況更糟,即便面對如此的烏軍,俄羅斯仍舊無法恢復動能,也辦不到. 俄軍持續的以消耗人命換土地,代價很大,收獲很小. 克里姆林宮似乎對戰爭機器有失去掌握的情況,普丁可能是無法停戰,而不是他不願停戰.
俄羅斯的人力與資源好於烏克蘭,但俄羅斯從來不是蘇聯,俄羅斯只是蘇聯的殘渣. 普丁的寡頭政治就是以福利收買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人民,而錢就是賣俄羅斯的資源得來. 另一方面,普丁的軍改,使俄軍是一支微縮化,高度專業的軍隊.
它能處理落後的對手(敘利亞,非洲),以及短期的衝突(2008,2014),但無力承擔長期,高烈度,與相差不太的對手的戰爭.
這支專業化軍隊的陸軍部份,在2023~2024之間已經犧牲殆盡了,沒死的,絕對不會讓自己做自殺攻擊.
克里姆林宮唯一能扭轉局勢的,就是宣佈動員,徵用莫斯科與聖彼得堡的人力與資源,但這也是政治自殺.
因此,俄軍進攻的牛步化是果,而非因. 所以俄軍面對一觸即破(指第一線少數的守軍)的烏軍防線無法擴大戰果的主因是俄羅斯自己,它自己已經無法發動突穿性的作戰攻勢了.
26~27年,不會有任何重大改變. 烏克蘭與俄羅斯都缺乏結束戰爭的能力,他們既無法真正的成功,也無法真正的失敗,所以只能一直是僵局.
而真正決定戰爭結果的,已經不是戰線上一城一鎮的得失了,而且場外總體因素的影響.
1,上面講這麼多,難道烏克蘭都沒有問題嘛?
烏克蘭不是沒有問題,而是它比較小,也比較弱. 並且背靠歐盟,因此烏克蘭的問題會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產生的影響基本是可控的.
歐盟是烏克蘭方面的主要變因. 如同中國是俄羅斯方面的主要變因. 但兩者對其主體的索求差別很大. 中國對俄羅斯有資源上的索求.
也就是說,如果俄羅斯崩潰,那中國大概率不會繼續支持莫斯科政權. 但如果是烏克蘭,那歐盟肯定會支持基輔政權. 這就是差別.
2,烏克蘭方面真的沒有辦法了?
以現況來說,單就烏克蘭與歐盟來說,是的. 打仗還是要人,烏克蘭不肯刮桶底,也沒辦法,只能死撐. 至於歐盟,是絕對不可能把子弟兵派到戰線上的,他們也死不起人.
但還是有一條路可以做.
就是由歐盟接手營運,"烏克蘭國際志願軍團",我大致算過了,100億美元可以養5萬志願兵(包括步兵裝備,簽約金薪俸戰鬥加給戰傷戰死撫卹). 這可以很有效的降低烏克蘭前線的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