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中國傳統兵制與戰術的演化(上)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n/a Posted - 09/01/2008 : 09:07:42
高仔

或許是受到儒家史書記事方式與馬克斯史觀的影響,過去大多數的課本乃至中國古代軍事史研究文章都把目光焦點集中在社會制度的變遷上,結果是忽略了實際在戰場上投入的器物面與戰術面,因此讓不少初入門者對於中國戰場上進行的戰爭究竟是什麼模樣,多少感到混淆與誤解。

至少我們願意對此加以理解的話,可以試著駁斥在春秋戰國時代,出現重裝騎兵之類的時代謬誤。

過去台灣曾有歷史月刊作過專題的介紹,但有感於見過此連載文章介紹的人在島內僅少,瀏覽兩岸三地網站時也不時見到令人噴飯之內容,遂斗膽把自己所認識的上古~近世的中國在戰爭中投入的兵器與兵種作一概括之整理。

上古時代───軍隊的誕生

由於上古中國最早有史料文字與城邑遺跡可考的政權是商朝(夏的存在嚴格來說,雖然有遺址但卻欠缺可信的文字資料,所以只能暫時視為未證實的傳說),所以筆者從這個時期開始討論中國戰爭的型態。在距今大約4000年前的黃河流域居民,為了克服強大的自然災害,於是發展出了一套原始的社會組織,以有效率地運用勞動力來建設水利工程、種植作物、以及建立城邑抵抗異族的入侵。

由部落社會進步到最初的國家,隨著統治者的世襲化與神聖化,階級也就隨之出現了明顯的差別,此後直到周朝為止,奴隸一直都是上古中國相當重要的勞動力與兵力來源。

雖然比商略為早期的二里頭遺址已經發掘了青銅製的刀劍,但數量極少,事實上不可能大量配備於軍隊中(也有學者認為這是與西方民族交易得到的貨物),因此相較於使用晚期打磨石器的奴隸/民兵部隊而言,貴族持有的青銅刀可說是非常貴重的武器,甚至能說是與搭乘馬車同為高級人士身份地位的象徵。

商代的貴族階級們也開始將畜力投入在戰爭之上,其中最明顯的就是馬拉戰車的出現。由於中原所產的馬種此時都仍是短小壯碩的類型(近似於今日之蒙古馬與日本馬),事實上讓人騎乘戰鬥有物理上的困難,再加上此時代尚缺乏令單兵控制馬匹的有效方法,所以採取了用兩匹馬來拖拉車輛,再從車輛上使用長柄武器或弓箭來攻擊敵兵的戰車戰術。

戰車的導入使得商代的軍事體制開始有了集團戰術的雛形,可以想像的到商民族在開始使用這種新戰術之後,令週邊民族的原始武力望而生畏,宛如西亞地區的希克索人一樣取得了軍事科技上的壓倒性優勢;因此這個時代的軍事戰術也就理所當然地環繞著戰車來進行編制與組織。

商代的戰車與同一時代西亞民族所使用的戰車極為類似,基本上是以三名貴族武士(甲士/車兵)搭乘其上,以一人操縱、一人持長柄刃器、一人持弓的方式來進行戰鬥。相較起此時代尚無有效反戰車手段的步卒而言,戰車的存在可說是非常巨大的威脅,貴族與國家之間也都是以戰車的數量來判定其軍事實力。

附帶一提,雖然同一時間的長江流域(吳.楚)也已經出現了原始的國家文明,但可能因為南方地形上多濕地沼地之限制,最終並未如同中原的華夏部落那樣,發展出同類型的車戰技術。

雖然戰車的威力驚人,但與臨時就能召集奴隸集結而成的步兵不同,維持戰車部隊需要龐大的花費與農業生產作為支撐,軍馬的飼育也是龐大的開銷。隨著商代定都於殷(河南安陽)之後,隨即對鄰近的部落國家進行戰爭以積極地擴大領土,雖然贏得了勝利,但是卻令疆域擴大到其原始的國家體制難以支撐的程度,使得商西部的附庸王國───周有了可趁之機。

在商代,商本土周圍有許多懾於其軍事力量,因此與其締造盟約的小國;位於西方邊境的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勢力。雖說周受到商的文化影響,並且也奉行親密的聯姻與納貢外交,國君也自稱為伯(服從商王的邊境總督爵位),但是商始終未能真正介入周的內政,僅能以周的王族作為人質來進行要脅,以試圖逼迫周在外交談判時居於被動下位。

但在經過姬昌長期的經營、併吞弱小部落與征伐西方遊牧部落(犬戎,今甘肅一帶原住民)以擴大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影響力後,周的總體國力在姬發時代全面超越了商,並在牧野戰役中擊潰了商軍,以中國史上最初一個征服華夏民族的邊境部落之姿入主中原。

嚴格地說來,周的軍事戰術大體上沿襲殷商而沒有太大的改變,馬拉戰車與輕裝步兵仍執有戰爭的主導權,雖然周人在牧野會戰中有投入重裝步兵(虎賁甲士)的記錄,但數量上無法起到決定性作用的程度(四萬五千中有三千───加上戰車上的甲士也只有四千左右,四萬五千這個分母本身的可能性也頗受質疑,筆者認為去掉一個零會是比較可信的數目)。

然而,在管理方式與兵源制度上的法規化,卻是中國史上第一次軍政系統發生的重大革命。脆弱的上古經濟要維持一支大規模的常備軍從預算層面上來看是不可能的,因此保有一支精銳少數的常備陸軍,和一支龐大有潛力的後備部隊才是合理的想法。

可能是認識到了商因為缺乏有效控制廣大領土的體制,最終因為軍事力的分散和稀薄化而步向失敗,因此周人在周武王姬發之弟姬旦的規劃下,設計了一套有效而嚴謹的宗族封建體制。與西方國家以君臣契約為核心的封建制度不同,中國的封建制是以血緣作為礎石,建立在同宗室的血親貴族之間的互助盟約體制。

最初的周代封建僅只於希望儘快解決戰後問題的便宜之計,對於前朝殘餘的舊勢力採取最大的容忍方針,然而在東部的三監封國與商國殘黨的武庚反亂之後,姬旦又進行了武力鎮壓,並且正式制定了周代的禮儀和封建制度,揭開了周民族以貴族諸侯領導下的武裝殖民為主軸的統治史。在以少數征服多數的殖民統治背景之下,周人開始以興築城塞來作為鞏固統治和確保據點的手段,隨著城池一座座的完工,新的社會階級也隨之出現。

西周軍制───新階級制度與新領土的經營

周代的軍隊主要由三種社會階級所構成,首先就是統治封國的貴族,這些貴族作為指揮戰爭的將帥或戰車的駕駛者,對他們而言參與戰爭可以說是跟日常狩獵或射箭比試沒什麼兩樣的一種盛大娛樂活動。貴族子弟本身就是熟練各種戰技的精銳武士,在嫡長繼承體制下的周代,有許多旁系與非嫡長的貴族都成了少數精銳的常備軍人。

士大夫.都市居民(國人)這些較為貼近統治核心的上流社會成員,根據禮樂傳統的教誨,日常若有足夠財力就會進行駕駛馬車、射擊弓箭等軍事訓練,在戰爭爆發之時便隨貴族出戰擔負軍役,他們主要的任務是擔任車兵與重裝步兵;這些國人士族出戰時也視家族出征的人數和裝備多寡而雇用傭兵或讓家丁隨行以協助戰鬥,是周代正規軍隊最主力的核心成員。

而一般散居城外的農民與奴隸(野人),則附屬於貴族的領地裡,平時在井田上為諸侯耕作、戰時至多擔負雜役後勤之用,並無要求這些野人擔負軍役;之所以在周代禮制中限制野人參與軍役與政治事務,主要也是出於對於這些低層平民的蔑視和不信賴感。

周代的武裝拓殖政策在前商遺民佔有的東部沿海獲得了極大成功,但是顯然在面對南方楚地的蠻族時就遭遇到了各式各樣的困難。昭王時代曾發動過南渡長江的大遠征,最後卻以船難事故覆滅作為收場;最後對於南方的楚地採取了招撫冊封而非武力征服的方針,才成功將江南地方收入周國版圖。

需要注意的是,周人始終未能有效控制他們透過戰爭得到的新領土,除了在華中與西歧的少數已開發省份以外,幾乎都是軍隊與國人龜縮在城池與堡壘中,而貴族采邑之間的夾縫就會流竄著盜匪與不法份子、至於距離更遠沒有築城駐軍的地區則充滿了富有敵意的鄰近諸國,需要朝廷以賄賂或聯姻來加以冊封攏絡。

就在西周歷代國王致力於鎮壓東方叛亂與征服南方蠻族時,背後的西北邊疆卻出現了更加強而有力的新威脅。在周的威脅遠離後,獲得喘息空間的犬戎結合了時叛時服的邊界地方諸侯勢力,在武備鬆弛且不得諸侯人望的周幽王年間攻陷了鎬京,使得周國東遷雒邑,瓦解了原本就稱不上穩固的封建殖民體制,從此之後中原諸國邁入了春秋戰國的全新世紀。

春秋時代───戰爭藝術的曙光

雖然西周的統治既不穩固也不完全,但就如同西亞民族彼此征伐競爭促成進步的背景,這個小而頑強的高傲王國以及其先進的政治思維,使得周邊的異國政權陸續加以仿傚學習,結果是使得周公式的禮樂制度和周代的封建軍制普及到中原各國。事實上這個善用軍事與外交手段結合的周王國,是中國歷史上許多短壽王朝的陰影下最長命的罕見政權(至少在名稱上)。

雖然在周室東遷之後,最初不斷遭到鄰近的地方政權鄭國的羞辱與戰爭威脅,但這種現況很快就被來自過去周人東方殖民地的齊國所制止。齊國早期只是一個遠離周室統治範圍的邊境小國(嚴格地說來,齊本身就是周人所蔑稱的東夷),還苦於魯國等強大的傳統封國之鄰敵,但是在齊桓公在位時在名相管仲協助下展開了改革,這是第一個突破周禮下的政治與軍事規章的大膽嘗試。

齊國其實擁有非常良好的發達條件,濱海的地理環境令齊國在商業上有著鹽貿易的巨大獲利,同時在食物的供給上也尚稱充足;為了短時間內能夠獲得大量成長,齊國採取了普遍減稅的措施,鼓勵小自耕農的土地開墾,並吸引了眾多鄰國人口移住往齊,從而確保了勞動力和兵力的來源。齊由於缺乏天然的礦山資源,因此透過各種手段來取得銅與鐵,包括以兵器作為罰款和關稅貨物等措施,以彌補其戰略資源的先天不足。

雖然在經濟上有著充裕的基礎,但若是要以這種原始而脆弱的基盤支撐大規模軍事力的發展則是顯得很不明智的行為,於是齊國採取了(至少在中原)前所未有的措施:普查戶口,徵野人為兵。作為對野人交換權利義務的代價,齊國也默許了農民把田地轉讓、經營私人財產和小買賣的權利。

齊國閱戶徵兵的結果,是得以在極低成本下擁有一支為數約三萬人的民兵武力(十五鄉出三萬人,以為三軍),這支數量龐大的民兵正是齊國日後得以成為諸侯盟主的有力外交籌碼。至於有人說齊開創了徵兵動員制、擴大常備軍的說法則是完全錯誤的;齊的民兵體制仍處於極其原始的等級,也沒有任何資料指出這些民兵所受之訓練是否有可能與士族組成的甲兵對戰而獲勝。

雖然採取了嶄新的兵制,但齊的軍事戰術上仍非常傳統,不管是對抗魯、宋、蔡、楚、晉等國,多是短期的小規模低強度戰鬥後再談一談就決定了勝負(其中多半趁對手逢內亂與政變時,打著攘夷尊王與信守盟約等口號),所以齊的稱霸更多成分是建立在其外交戰略的靈活而非壓倒的軍事力,對齊而言,戰爭更加接近於一種貫徹政治目標的戰略手段而非主要目的。這也體現出了早期民兵體制下,軍隊不可能離鄉進行遠征戰鬥的限制,這些僅在農閒時經過短暫訓練的民兵在缺乏適當的戰術與武器補足下,僅只能以其本身的數量作為壓垮對手的優勢而已。

繼齊之後躋入列強之位的其餘春秋五霸都未能有兵制或軍事上的重大突破,同時也沒有這些國家採取了齊制的資料記載,總體而言春秋時代的戰爭仍是以貴族車兵和士族甲兵為主力的小規模戰爭。幾則有趣的故事諸如宋襄公之仁、晉文公退避三舍等紀載也都體現出中原列強之間交戰,還是有著一套相當嚴格的戰爭規則主宰限制著當年的軍事手段。

至於南方的楚與西方的秦這兩國,都是原本在周代被稱為「南蠻西戎」的邊境勢力,卻透過征服其周圍的弱小部落或是併吞周的小封國來增強勢力,透過掠奪與戰爭來補充其本身不足的人口和勞力,最終發展成有實力能進兵中原爭霸稱雄的列強之位。

許多過去常見的春秋五霸勢力分怖圖,其實都沒有很準確地表現出當時各國的實際有效統治範圍;嚴格地說起來,春秋戰國時代的封建諸侯國領土不可能如同我們現代人所認知的「畫地為界」那樣,一條線切過去就把你的我的分清楚,實際上各國對於領土與權力的概念更多是根植於城邑而非對領土的索求,其領土範圍會更近似於一盤圍棋似的「點」而非完整的一塊「面」。就算是位處中原的宋、鄭等老牌諸侯國內也都有許多未開發的荒地,其統治的基礎也是以城邑中的國人為核心,並不會對城下的野人遷徙來去加以干涉。

在春秋時代晚期,這種種周代殘留下來的制約變得更加薄弱,許多新的戰術思想與用兵方式開始有了巨大的變革───其中以遠離中原的南方邊境.吳國,所掘起的孫武,為這段期間最重要也對後世影響最深遠的戰略家。

孫武雖是齊國沒落貴族出身,但因戰亂逃難而遠離中原來到吳地避難,由於家境豐裕,遂在安定下來之後將其研究戰史的心得總結起來,創作了著名的孫子兵法十三篇,這是相當簡單而有效的一系列戰略指導大原則。與大多數戰略家不同的是,孫武有機會透過實戰來親身驗證自身的理論可行性並加筆修正,由於友人伍子胥的推薦加上吳王闔閭的重用,孫武得以成為吳這個新興小國的武將之一。

孫子兵法中有許多論述可以看得出來春秋時代戰爭的技術制約,由於當代的攻城技術尚未熟成,所以孫武極其排斥攻圍城邑要塞,強調高速機動、集中戰力、並推崇主動攻擊與野戰殲敵的會戰決勝主義。這種排斥攻城與重視野戰的戰略方針也影響了後世千年之久,對古代中國的攻勢用兵思想埋下極深的根基。

另一個限制則可以從他強調掠奪敵軍物資的重要性看出,由於當時還沒有一套堪用的後勤補給體系,因此大軍要離城遠征是極其困難的事情,不得不依賴就地掠奪來確保部隊的給養來源。

孫子思想中有個重要的突破是贊同用奇兵與詭道詐術,這在過往傳統的上古著作中是未曾出現過的思想;如同馬基維利的君王論,考慮到春秋末期的戰爭規則已經日益模糊化的情況,基於現實主義架構其軍事理論的孫武大膽提出了「破壞規則」的新競賽模式。於是在實戰中,諸如襲擊側翼、佯攻詐敗、散兵游擊等新戰術都被孫武所親身實踐,並在稍後的戰國時代中廣為各國名將效法利用。

在遠離中原的南蠻之地激蕩誕生出全新的戰略思想後不久,發生了韓、趙、魏三家分晉的事件,強大的北方封國晉一夕之間支離瓦解,周禮制度與諸侯會盟等情形不再復見,建軍成為小國自保與大國稱雄的唯一手段,鄰近各國接下來迎來了劇烈變革的戰國時代。

(待續)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2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dasha Posted - 09/01/2008 : 10:23:27
一段時間前台灣有出一本看起來就是大陸授權書的相關題材書籍,有興趣的其實可以找找看.不過小弟是在漫畫店找到的,同系列的書在7-11可能比某些書店好找......(苦笑)
基本上現在腦袋不清楚(那顆燒掉的HD打擊太大之故),不過還是憑記憶補充一點這些時代的東西吧!
牧野之戰周軍主要勝因,在於商花了記得是三代的王才平定的人方,也就是泰山西側的東夷之一,復叛,野戰軍主力東調;同時,周則成功的聯合多路軍隊,尤其向蜀地之類當時尚未入中原政權管轄的地區借兵,湊集強大的多國野戰軍,乘虛進擊.
雖然商周的軍隊基本作戰模式相同,可是牧野之戰的商,就只能發囚徒為兵,車兵之類主力相當稀少,只能督戰與兩翼使用,這種部隊的作戰能力本來就很危險,假如紂王真像史實那樣殘暴的話,那當然危險性更大,相對的你督戰隊需求會進一步耗掉極稀少可用在野戰上的軍隊.周的戰車就比較平均的分布在戰線中,等盟友與自己的步兵(其中包括若干有比較大木牌的外籍兵之類"甲士",其實那比較像某格鬥遊戲的角色而已)擋住商的衝擊後,就輪到周的車兵全面出擊衝刺,那些囚徒兵想來很難在這種情況下獲勝.
不過既然商的正規軍並未毀滅,只是來不及抽身回防,於是,二次東征終究是有必要的,否則商(宋)還是會翻身.
比較有趣的是後來鄭擊敗東周,那次戰爭周的做法是步兵一線車兵二線,但鄭卻把車兵擺在第一線直接衝鋒,結果周軍一線崩潰影響二線,戰敗.這時才真的宣告周的時代完結,諸侯的時代來臨,以及車兵的全盛期開始.

吉屋出售
台北市基隆路二段套房,近台大及捷運,附近有黃昏市場,生活機能便利.
http://www.hbhousing.com.tw/web/A002/index.asp?module=search&file=Detail&No=Z087382%20%20%20&AID=A002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n/a Posted - 09/01/2008 : 09:32:37
這是試著以研究中世紀歐洲軍隊的方法來研究中國軍隊的嘗試。(笑)

戰國時代∼秦漢會作為一個主題,魏晉南北朝+隋為一個主題,最後就是唐宋為一個主題。標題依序大概會是「戰爭藝術的熟成」、「重騎兵革命」、「邁向近世的殘光」吧。

戰國篇裡會稍微討論一下當代士兵的裝備與護甲,之所以在那之前不討論的緣故,是因為春秋以前的軍士裝備真的只有簡單的布衣棉襖而已。(苦笑)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