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請教各位對此戰役的看法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640 x 480
800 x 600
1024 x 768
1280 x 1024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基本
協助
提示
編輯:
Font
Andale Mono
Arial
Arial Black
Book Antiqua
Century Gothic
Comic Sans MS
Courier New
Georgia
Impact
Lucida Console
Script MT Bold
Stencil
Tahoma
Times New Roman
Trebuchet MS
Verdana
Size
1
2
3
4
5
6
Color
Black
Red
Yellow
Pink
Green
Orange
Purple
Blue
Beige
Brown
Teal
Navy
Maroon
LimeGreen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按這裡將簽名擋包含在發表中.
T O P I C R E V I E W
鍾連偉
Posted - 01/27/2009 : 19:32:26
蘭州戰役
一般史家皆認為,民國三十八年1月結束的徐蚌會戰是國軍在大陸上與共黨的最後決戰。
但這恐怕不是正確答案!真正的國共最後決戰發生本年8月底的中國西北。
中共在民國三十八年7月完全控制關中後,隨即以彭德懷所部第一野戰軍團為主力,長驅直入衝向西北。共軍部署概況如下:以第二兵團之3個軍以及第十九兵團之2個軍,分兩路向蘭州躍進,擔任攻拔的主力;第一兵團附六十二軍在突破青馬軍右翼後直接插向青海,以擾亂其軍心,並阻止蘭州方面向青海逃回的企圖,爾後再率先指向西寧。而第十九兵團麾下第六十四軍則由固原一帶向寧馬方面進行擾襲與佯動,並且監視其動向;第十八兵團主力(欠六十二軍)以及第七軍等3個軍沿川陜公路前進,以狙擊胡宗南所部。除了以上這些共軍正規部隊外,還有約15萬的民工、以及數以千計的汽車、大車跟隨部隊行動。不加上民工,戰鬥部隊亦超過20餘萬!
面對這種緊迫的局勢,蘭州西北公署方面亦全力佈置,準備決一死戰!7月底起,馬步芳即開始向中央方面表示需要充沛的武器、彈藥,並且隨後派員飛臺灣面見蔣中正洽商西北決戰事宜;蔣立刻於8月1日要求參謀總長顧祝同以及行政院長閻錫山必須動用空軍空運增援軍火物資,全力接濟:「西北軍事以彈藥補給為首要,而以六五步彈待用最急。中正告以六五步彈去年已覺最為缺乏,現在無法購置為更困難!但西北各部隊以六五槍又最多,應嚴令聯勤設法搜羅,儘量補充,以維戰力。其次為砲兵最感缺乏,中正告知此前無法撥發。如何能設法移借數門亦可慰藉西北軍心,以鼓勵士氣為要。」由此可見即使此時中央方面並非對西北戰局漠不關心,而是實在心餘而力絀,自顧不暇了。當時東南的浙江、江西等省皆已易手,共軍兵鋒已經直抵閩江北岸,這象徵臺海保衛戰即將展開,已近山窮水盡的國府中央手上資源有限,如何有餘力能增援遙遠的蘭州呢?國軍主要參戰部隊以及兵力概況如下:青海部隊第八十二、一二九軍、騎八、十四旅,以上總共6萬餘人負責主要的城防工作;新成立之騎一軍(18000多人,槍4000多枝)防守蘭州右翼洮河;原屬西安綏署麾下的第九十一、一二○軍,總兵力不超過10萬人。
民國38年8月25日清晨,共軍對蘭州發動總攻擊。
當日清晨共軍在猛烈而集中的砲火掩護下對沈家嶺、狗娃山發起猛烈轟炸,緊接著各部隊即以營為單位發起一波波的衝鋒。面對這種狀況,馬繼援立刻調遣第1○○師抽出精銳前去增援首當其衝的第一九○師,防禦黃河北岸的騎兵第八、十四旅分別馳往化隆、永靖確保河岸(按:應該是為撤回青海作準備)。在沈家嶺雙方官兵沿著各陣地前緣展開激烈的肉搏,一片火海中血肉橫飛、反覆爭奪;青馬官兵在兵火力的劣勢下陣地雖然逐步丟失,但仍不斷地奮力反撲,據參戰的共軍官兵的回憶:「整營整團的向我反撲。不分隊形,也無法計算次數,只見漫山片野的敵人背著槍、光著膀子,提著明晃晃的馬刀,像凶神惡一樣橫衝直闖。在他們背後,敵軍官也手舉長刀,大呼大叫。甚至還有頭纏白布、留著大鬍子像阿訇打扮的人,口中念念有詞,也在後面督戰。」共軍官兵亦全部上刺刀,與這些伊斯蘭勇士們喋血拼搏;在殺聲震天中共軍第四師第三十一團傷亡慘重,幾小時內全團大部陣亡,僅餘170多人生還,團長最後亦傷重不治!第四師立即將第三十三、三十等團投入戰鬥,才將青馬軍的兇猛反撲逐漸壓制。在歷經10多個小時的惡戰後,青馬一九○師終於打光了所有預備隊,各級軍官只有親自帶隊向共軍衝擊反撲,其五六七團麾下3位營長級軍官最後是陣亡殆盡!當日下午6點,共軍第四師麾下三十一、三十三、三十團,在犧牲團長、政委級軍官各一的慘重代價下,終於控制了這個整個蘭州的重要防禦關鍵。在稍早,狗娃山方面守軍亦宣告不支,馬繼援(整八十二軍軍長,馬步芳之子)增派三五七師第二團前去增援亦無補於事;而皋蘭山方面的二八四師同樣亦蒙受沉重的壓力,馬繼援多次致電此間守軍官長務必拼死奮戰、堅持至最後,雙方官兵亦於猛烈砲火中激烈廝殺!擔任主攻的第一野第六軍,多次以敢死隊的方式,以士兵的身軀配合炸藥包來破壞沿著峭壁上的青馬軍工事,在血肉橫飛中終於能將防禦工事破壞而逐次地推進;到下午5點左右,才在此間守軍已經展開撤退工作後方完全控制此地。
晚間,殘餘的青馬軍潰退出城,蘭州戰役結束。
此役,是國軍在大陸上最後一場大戰役;而青馬部隊,這支伊斯蘭雄師的覆沒,也象徵了自晚清以來盤據在西北的地方勢力到此結束。
1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慎.中野
Posted - 01/28/2009 : 00:01:24
看起來像轉貼文,是自己寫的嗎?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