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O P I C R E V I E W |
n/a |
Posted - 04/26/2012 : 19:40:58 一、從偵察機到戰鬥機
相較起法國人在馬恩河奇蹟以前,把他們自家的航空部隊看作豬狗不如的存在,德國人看待自家飛機的情況,卻又是另一種過度期待卻又怕受傷害的感覺。
德國航空產業的基礎是建立在他們的盟友奧匈帝國一個偶然的發明上。1910年,維也納技師伊戈•埃特里希設計出了鴿式機(Taube)。鴿式機那極富特色的主翼與尾翼曲面設計,再加上輕巧的重量,為本機贏得了極為靈巧的運動性與安定性,在航空發展史初期是非常罕見地不容易摔的飛機,做為教練機而言是最為適當的機體。
一次大戰前期佔德軍主力且持續作為教練機服役到戰爭結束的鴿式機。
埃特里希爽快地放棄了鴿式機的版權,並開放設計圖供有意生產者自由索取,其結果是投下了一次大戰前夕歐美航空業界的大震撼彈。英國、義大利、德國與日本很快就輸入了鴿式機與其圖面設計,做為自家飛機的設計參考,同時也引進了大量鴿式機用來培訓飛行員。而義大利人甚至更在1911年的義土戰爭中,首度投入鴿式機以對土耳其地面部隊投擲刺刀與磚塊進行空襲。
德國參謀總長小毛奇見到義大利人的成就,於是也跟著心動起來,在1912年便要求參謀本部進行「在飛機上搭載後座機關槍與炸彈用於對地攻擊」此一課題的研究,儘管當時的飛機性能令這次實驗報告得出了令人失望的結果,但是德國人並沒有因此放棄航空軍備的整建計畫。1913年,德軍參謀本部在這年度的秋季演習中,以「航空器可能擔負的軍事角色」展開了一連串的實驗與研討,結果提出了以下的幾種可能性。
前線的砲兵觀測。(戰術偵查) 後方的敵軍觀測。(戰略偵查) 對空戰鬥。 對地攻擊。 將校軍官的緊急聯絡/輸送。
基本上除了對艦攻擊之外,1913德國參謀本部報告中就已經囊括了大部份現代空軍所扮演的角色,而其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除了當時全世界有飛機的國家都有在注意的航空觀測、偵查作戰之外,德軍也注意到了飛機本身作為兵器和輸送載具的價值。儘管是還沒有發達到可以輸送大部隊的程度,但德軍著眼的重點在於「讓少數高級將領快速進行點對點移動」的這個特徵,也反映了德軍將領重視親臨前線陣前指揮的思考傾向。
為了更進一步驗證飛機快速輸送軍官在戰場上移動的可能性,參謀本部派遣了40餘位校級參謀軍官前往陸軍航空隊進行實兵驗證操演,以當時粗糙不堪的飛行器水準來說,這實在是相當大膽的舉動。演習最後在無人傷亡的情況下作收,而這些參與演習的參謀軍官都一致同意,飛機將會是指揮官掌握戰況與代步的最佳工具,基於這個事實,參謀本部在該年年底制定了1914年度航空軍備擴充計畫。這個計畫的概要是在1914年12月以前,德軍應當整建一支擁有600架飛機的陸軍航空隊,並在1916年以前整建足以一年生產1000架飛機的生產體制,儘管1913年末的時間點德國人手裡的飛機還不滿100架,但是德國參謀本部已經預見到飛機取代了軍馬,成為高級將官與參謀們人手一機的座騎般的新時代。
配合1914年航空軍備擴充計畫,以及飛行員的大量訓練體制,參謀本部也開始著手編寫一份航空兵訓練教範───儘管內容大部份是關於起降場的選擇與觀測、輸送飛行的實施方法,但是不同於先有飛機、再摸索戰術的法國人;德國人發展空軍的方法,就與他們的計畫工業模式一樣:先有方法、再來實踐。
德國人會如此熱切地關心航空軍備的發展其理由是很單純的,那就是基於相對於法國的劣等感。一次大戰前夕的法國在火砲、航空、步兵裝備等各層面都優於德軍,德國參謀本部始終對於與法國正面衝突抱持著憂慮,也不對正面交戰的勝利抱持著期待。老一輩的德國將領們腦海中絕對忘不掉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被法國人旺盛火力壓著打的慘況,即使他們贏了,但是對於與法國人硬幹還是相當反對的。也正是因為如此,像希里芬計畫這種非正規的奇策才會受到參謀本部大多數軍官的強烈支持,因為沒人認為正常的對打德軍會贏。
而飛機的發展也是如此,德軍相信在法國人擁有如此強大航空工業潛能的條件下,這一定會成為法國人用來對付德軍的大殺器,基於對抗的邏輯,法國有、那德國也一定要有才行。在這樣的對抗意識下,德軍便於自己也未發現到的悄悄演變中,逐步取得了一次大戰前半期綜合條件上的航空優勢。
一次大戰的突如其來爆發打亂了德國人整建航空隊的計畫,雖說1914年八月的時間點德國陸軍手中已經配備了180架各式軍用機(以及50架海航水上飛機),但許多剛設立的工廠才剛剛開始運轉,距離夢想中的600機體制還有三分之二的遙遠距離需要追趕,撥交到陸軍航空隊手裡的飛機,多半也都是單座式砲兵觀測機而非計畫中的雙座聯絡機。德國將軍們不得不繼續騎在馬背上與坐在火車上,而非搭在飛機上往返於前線與後方的軍司令部會議之間。
不過,相對來說法國人同一時間點的準備也是一團亂,而且還自殺性地摧毀了自己的航空工業來說,德國也算是勉強取得了一陣子的主導權。不過有一件事情卻引起了德軍航空隊的注意,那就是1914年10月5日於法國北部蘭斯上空發生的空戰。
法軍有位突發奇想的飛行員約瑟夫•法蘭茲(Joseph Frantz),和他的機槍手路易•奎諾(Louis Quenault),他把一挺霍奇克斯M1909保彈板輕機槍裝在伏爾辛(Voisin)式後推機上,並以這挺機槍擊墜了某架碰巧路過的德軍偵查機。德國的飛行員並沒有生還,這架人類史上第一架在空戰中被擊落的飛機撞擊在地上變成了一團火球。
伏爾辛式後推機與前座機關槍。
德軍航空隊對於這種情況大感意外,因為德軍自己當時過半的航空隊主力是無武裝的鴿式單座偵察機,並沒有任何一款對空或對地戰鬥用的武裝飛機,按照參謀本部的推估與對民間設計師的訪問調查,德國航空業界要到1916年才有辦法生產搭載炸彈與機關槍的武裝飛機的能力。
當然德國這邊並不曉得,首開擊墜紀錄的法國飛機是轟炸機,上頭搭載的機槍也不是為了對空射擊,而是奎諾為了在轟炸任務的同時順便對地掃射,而自己魔改造配置上去的非正規裝備。德國恐慌地認定法軍已經配備了可以進行空對空戰鬥的機體,而陷入了病急亂投醫想把所有武器塞到飛機上的焦慮心理之中───但也正是這樣的焦慮刺激了德國航空隊的提早成熟。
法國這邊也在開戰初期的混亂後站穩腳步,馬恩河奇蹟促使協約國認識到航空偵查的重要性。於1914年11月以後重建航空學校與飛機工廠,逐步加強了荒廢的飛機生產腳步。而在各種機型中,法國人最重視的機體是砲兵觀測機與轟炸機。而德軍這邊也同樣在坦能堡會戰裡享受到航空偵查帶來的好處,但德軍參謀本部還想要更多,比方說壟斷戰場上的偵查權,而不留給敵軍偵察機生存空間的想法也逐步成形。
1915年是空戰由摸索期進入熟成期的一年,在同步射擊裝置開發成功以前,英法德各國都在嘗試一些應急的解決方案。基於可以搭載機關槍的理由,法軍與英軍都不約而同地開始大量生產推式機,比如說伏爾辛Voisin式與迪哈維蘭DH式。但是推式機的引擎後置,導致了發動機容易過熱而無法長時間高速運轉的缺陷,在機體所能發揮的動力上是遠遜於牽引式前置引擎機的。
同為後推式構造的迪哈維蘭DH.1,1915年協約國大多數轟炸機與戰鬥機的常見構型。
而英國這邊則是出現了把劉易士輕機槍塞到機翼上方避開螺旋槳的福斯特槍架(Foster Mounting),以及萊農•霍克上尉(Lanoe Hawker)所構想的機翼槍與斜射槍等新配置方法。然而,這些方法無一例外的,都因為武器槍口偏離機體中心線,飛行員不能透過瞄具直接瞄準敵機,所以很難打中目標。
福斯特翼上槍架。
法軍在機載武器上的領先持續到了1915年。這年4月1日,有個法國飛行員在他的愛機上加裝了一組擦彈板保護螺旋槳,成為史上最早搭載螺旋槳前射機槍的戰鬥機,並在短暫的幾天內就擊落了三架德國飛機。然而,4月18日他就在飛過德軍壕溝的時候被地面步兵的機槍與步槍給擊落,而這個擦彈板射擊裝置也就落入了德國人手中。
然而、德國人並沒有採用這個法國人的發明,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原因很簡單,自從1914年十月的蘭斯空戰後,德軍就已經在著手研製一套比擦彈板更合理可靠的同步射擊裝置。1915年6月,同步射擊裝置完成,經過反複測試,於六月底便正式量產,並裝置在福克E.I單翼機上。
福克單翼機,協約國1915年的惡夢。
1915年夏季西線的天空,與1914年時兩軍飛行員相遇時會在空中打招呼敬禮的紳士情景截然不同,大戰爆發後僅僅一年,天空就成為了與地面同樣的大規模殺戮戰場。
由於法軍配備的七五速射砲無法進行曲射,且射程也相當有限,所以法國陸軍希望用飛機擔任一種應急的飛行砲兵,以暫時彌補缺乏重砲的法國陸軍火力缺口。1915年5月27日,法國集中了十八架轟炸機,編成第一轟炸機大隊(GB1),搭載七五速射砲或是90mm野砲的改造砲彈,以後座乘員人力投擲的方式空襲了德國南部魯爾區路德維希港的武器工廠。法軍只損失了一架轟炸機(大隊司令官本人的座機),並成功破壞了工廠,這次作戰的成功激勵了法國人編成更多轟炸機部隊。在接下來短暫的一個月裡,法國人就編成了GB2、GB3、GB4等更多個轟炸機大隊。
6月17日,法國轟炸機在卡爾斯埃上空集結了四個基地起飛的各式各樣轟炸機共計110架,以手投炸彈實施了史上首次的百機大轟炸,儘管這一百多架轟炸機投下的炸彈量總計僅有四噸左右,還不到一架二次大戰的B-17一次投下的總載彈數。然而,從這一天開始,戰略轟炸這個名詞也就正式被引入了航空軍事史上。
然而,這樣的快樂時光沒有持續多久,到了1915年8月底,法國航空隊的戰略轟炸行動就完全沉默化了。其原因在於法國的飛行員與其自傲的百架轟炸機在這兩個月裡被完全殲滅殆盡、無力進行補充,而不得不停止了對德的戰略轟炸作戰。
六月底起德國為了迎擊法國轟炸機而集結了200門速射砲集中到魯爾區,以對空射擊定時引信榴散彈的方法進行防空戰,並調集了能搭載機關槍的武裝飛機投入攔截行動之中。而更加重要的劇變來自於同一時間起,出現在西線天空的德軍最新銳武器,搭載了同步射擊裝置的福克E.I「單甲板式」。以發明英麥曼迴轉而聞名的德國王牌飛行員馬克斯•英麥曼(Max Immelmann)也在這個時期初次亮相,如同許多其他的德國飛行員一樣,在這輕鬆愜意的空中大收割裡賺到了第一袋的經驗值。
德國王牌英麥曼在他的福克單翼機上合照。
笨重、脆弱、時速不到100公里,而且武裝僅有一挺霍奇克斯或劉易士機槍的法國轟炸機被德國人用馬克沁機槍的猛烈火力撕成碎片。8月12日的空戰中甚至出現了法軍一天內被擊墜九架轟炸機的慘烈損失,轟炸機的日間編隊空襲成為了與集體自殺無異之舉。
為了對抗德國人的防空戰術,法國轟炸機很快放棄了低空侵入精確轟炸的戰法,改以爬升到中高空(約三千公尺左右),並採取V型密集編隊,靠後座機關槍的彈幕掩護彼此的編隊戰法來對抗。然而轟炸機的防禦機槍效果僅有心理上的安慰效果,無助於法國轟炸機部隊在「福克惡夢」的慘烈歲月裡被大量擊墜的現狀,這逼迫英法協約在1915年下半開始研製一批真正的戰鬥機───就像他們的德國對手那樣,單座、單引擎、而且配備同步射擊器與重機槍。然而這樣的亡羊補牢要等到1916年春才能生出第一批堪用的新式戰機。
1915年夏季的防空戰勝利,以及同步射擊裝置的開發,不僅使得德軍獲得了從此之後約半年時光的絕對空優,更使得德國航空隊在連續的空戰勝利之下建立了相當程度的信心。而這樣的信心,更進一步地促使德國航空隊決心採取更大膽且富侵略性的戰略───那就是制空權爭奪戰。
1916年2月凡爾登要塞攻防戰爆發。在這場法軍佔據地利優勢,而德軍進攻要塞的劣勢局面下,本來戰鬥應當是按照教科書般呈現,以法國一比德國三的傷亡數作為結果才對;但事實卻與此完全相反,在堅固要塞中防禦德國進攻的法軍付出了五十五萬的傷亡,其損害甚至比要塞外的進攻方德軍要多出十幾萬人。
而導致了防禦方的法軍異常大損失的原因,除了德軍地面重砲的貢獻、特種突擊戰術的發達、還得再加上一點,就是凡爾登上空的德軍絕對空優。
1915年秋季至1916年初之間,在這段空戰因為法國人失血過多暫時退場的空窗期裡,德國航空隊也暫時退入第二線,一方面指導訓練新一代的飛行員,另一方面也進行組織的重編與架構調整。
在這段期間德國陸軍航空隊的組織架構逐漸明確化,像是說可以搭載炸彈的飛機不再隸屬於軍指揮所的觀測飛行隊,而被集中編成了陸軍總司令部直轄轟炸機大隊(kampfgeschwadern der Obersten Heersleitung),簡稱Kagohl集中運用。每一個大隊都編制有六個轟炸機小隊(Kasta),或是掩護用的戰鬥機小隊(Jasta),一個小隊編制有六架飛機。而除了需要與前線陸軍緊密合作的觀測機以外,其他諸如戰鬥機、夜間戰鬥機、長程偵察機、對地攻擊機等機體都陸續整編成了司令部直轄單位。
重編成了司令部直轄大隊的德軍航空隊,逐漸擺脫了陸軍砲兵附屬品的地位,而蛻變成一支具備半獨立地位的新兵種。這支經過大整頓的陸軍航空隊於1916年2月20日夜間接到了來自陸軍總司令部的直接命令。
「擊滅凡爾登上空一切敵對航空器。」
接下來直到2月底的一個禮拜之間,法國人便體驗到了戰史上前所未有、飛機遮天蔽日的恐怖滋味───凡爾登要塞攻防戰對法軍而言最為黑暗的一周開始了。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
慎.中野 |
Posted - 06/21/2012 : 17:33:3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stroboy 是在說一戰啊! 當然是指那些同盟協約、空白支票、戰爭計劃、動員計劃這些令小事化大的東西 我想那時一個英國兵可能到死都不太明白,為啥奧地利太子葛屁了他就得跟德國佬死嗑吧? 怎麼扯到了MAD...
因為假設冷戰結束之前就真的Fallout了,大概也沒幾個死人搞得清楚,為什麼發生了太陽風暴,就有人發射核子彈了。
這類機制就是這樣白爛,只是現在電子化了而已。就跟Windows出了點小毛病也會全部當機一樣。
換個方法來解釋,我常說國際關係尤其是戰爭,很像小孩子打架或是黑道火拼。
所以常看報紙會有種更簡單的案例:
為什麼兩個人搶女朋友或有債務糾紛,可以演變成雙方各來幾十個人持刀互砍,然後死的人跟原先發生的糾紛,一點關聯都沒有?
---- 「當旗幟飄揚的時候,所有的理由都在喇叭聲中。」 ∼俄羅斯諺語∼ |
dasha |
Posted - 06/21/2012 : 13:52:07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有時不免要質疑,到底是誰設計出有可能因為太陽風暴造成的雜訊就讓全地球Fallout的機制。
橘子!(一秒) 很多東西理論上都很可行,實際執行時會出的包就很難講.小弟記得看1950年代的日本軍事雜誌時,就提過美國想搞類似末日系統的東西,只是最後美國還是停在半自動系統中,蘇聯就真的搞末日系統了...... 至於一次大戰前的事情,其實在18世紀就已經看得出端倪,當時英法習慣性作對,普奧法奧也常對立,差一點點就成為壁壘分明的兩個陣營......只能說,最壞的情況遲早會出現,只是這次出現在1914年. |
astroboy |
Posted - 06/21/2012 : 12:09:4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你是不是指: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 相互保證毀滅
可笑的事情是後面這個更爆笑的主意真的是最天才的人搞出來的。
有時不免要質疑,到底是誰設計出有可能因為太陽風暴造成的雜訊就讓全地球Fallout的機制。
是在說一戰啊! 當然是指那些同盟協約、空白支票、戰爭計劃、動員計劃這些令小事化大的東西 我想那時一個英國兵可能到死都不太明白,為啥奧地利太子葛屁了他就得跟德國佬死嗑吧? 怎麼扯到了MAD... |
ki1 |
Posted - 06/19/2012 : 22:13:5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閒遊之人
稍微看了一下一戰的開戰原因 那腦殘等級的連鎖動員自爆裝置 是那個天才搞出來的 根本就是決對開戰裝置阿..........
你是不是指: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 相互保證毀滅
可笑的事情是後面這個更爆笑的主意真的是最天才的人搞出來的。
有時不免要質疑,到底是誰設計出有可能因為太陽風暴造成的雜訊就讓全地球Fallout的機制。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納許均衡吧 |
慎.中野 |
Posted - 06/19/2012 : 21:03:0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gsx56840 不過相互保證毀滅理論是二戰後至今仍未發生世界級大戰的重要因素,說他是個天才的發明也不為過
這跟酒駕一樣,沒出事不代表沒問題。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gsx56840 |
Posted - 06/19/2012 : 20:45:2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 相互保證毀滅
可笑的事情是後面這個更爆笑的主意真的是最天才的人搞出來的。
有時不免要質疑,到底是誰設計出有可能因為太陽風暴造成的雜訊就讓全地球Fallout的機制。
----
不過相互保證毀滅理論是二戰後至今仍未發生世界級大戰的重要因素,說他是個天才的發明也不為過 |
慎.中野 |
Posted - 06/19/2012 : 19:46:0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閒遊之人
稍微看了一下一戰的開戰原因 那腦殘等級的連鎖動員自爆裝置 是那個天才搞出來的 根本就是決對開戰裝置阿..........
你是不是指:
Mutual assured destruction = 相互保證毀滅
可笑的事情是後面這個更爆笑的主意真的是最天才的人搞出來的。
有時不免要質疑,到底是誰設計出有可能因為太陽風暴造成的雜訊就讓全地球Fallout的機制。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閒遊之人 |
Posted - 06/19/2012 : 12:45:21 稍微看了一下一戰的開戰原因 那腦殘等級的連鎖動員自爆裝置 是那個天才搞出來的 根本就是決對開戰裝置阿..........
|
閒遊之人 |
Posted - 06/16/2012 : 18:50:19 原來一戰就有合成奶油之類的合成食品了 這類東西生產很容易? |
Meins |
Posted - 05/21/2012 : 22:44:4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E32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ns 航校還可以臨時夷為平地,造船用的船塢不行-- 而且完整的大型艦造船用海軍工廠是很貴的。 (日本海軍在二戰前制定的九州大神海軍工廠,建造費用跟兩艘大和級戰艦的造價差不多)
不知大大能不能把九州大神海軍工廠的詳細資料寄給我 感恩
http://www.warbirds.jp/ansq/2/B2000437.html
本來以為是大和級兩艘,重看才發現是24億日圓 |
LE323 |
Posted - 05/18/2012 : 18:02:5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ns 航校還可以臨時夷為平地,造船用的船塢不行-- 而且完整的大型艦造船用海軍工廠是很貴的。 (日本海軍在二戰前制定的九州大神海軍工廠,建造費用跟兩艘大和級戰艦的造價差不多)
不知大大能不能把九州大神海軍工廠的詳細資料寄給我 感恩 |
Meins |
Posted - 05/15/2012 : 22:14:4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E323
問個蠢問題 為什麼海軍不能學陸軍規避凡爾賽合約的方式,在蘇聯建立工廠設計武器 以潛艇為例,由於在荷蘭成立子公司來生產潛艇,德國潛艇技術並未因凡爾賽合約的影響而落後,反而不斷進步保有世界領先地位。
海軍如果也在蘇聯投資船廠來生產軍艦,蘇聯應該不會拒絕送上門的好事,德國的設計團隊也能維持設計能力,加上蘇聯的保密能力又是世界第一,又沒習慣公佈自己下水的軍艦,英法應該也很難探查。而且史達林超愛大艦巨砲是有名的,以後德國要在國內自己造戰鬥艦也不需像史實只能沿用一戰的舊技術。
既然潛艇在荷蘭這種地小又容易洩密的地方都能不被英法發現,沒道理水面軍艦會在蘇聯這種地廣又保密嚴格的地方被發現吧
航校還可以臨時夷為平地,造船用的船塢不行-- 而且完整的大型艦造船用海軍工廠是很貴的。 (日本海軍在二戰前制定的九州大神海軍工廠,建造費用跟兩艘大和級戰艦的造價差不多)
此外,1920年代的蘇聯還在紅白軍內戰的狀態, 當時英國干涉軍也有針對Kronstadt等重要軍港的襲擊行動, 時間上還沒辦法重開大型艦的建造計畫。 (太平洋岸也有日本的西伯利亞出兵行動,這個的持續時間還比英法干涉更久)
蘇聯重新開始大型艦的生產已經是進入1930年代的事情了。
此外,大型軍艦的建造是相當燒錢花時間的事情, 戰艦等級的軍艦開工到完成時間是四年前後, 還牽涉到裝甲板、裝甲配置、大口徑艦砲與輪機等等的機密技術。 相對起來陸空軍的合作就沒有這麼多的問題。 |
dasha |
Posted - 05/15/2012 : 09:41:37 軍事工業科技要轉移不只是人要過去,設備或多或少也要過去,這對海軍,尤其是大型艦的技術偷偷轉移不利,一堆巨型起重機軋鋼機可是英法都想搶的,轉移難度比較高.然後俄羅斯時期的造船,有些裝備是買英法現貨,也就是說,德國技師光桿子去,很多東西蘇聯也沒有...... 另外,海軍貴,所以1920年代還在戰爭中,蘇聯也沒辦法大力發展海軍...... |
Snap |
Posted - 05/15/2012 : 09:36:4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高仔
welcome.
談到把威尼斯戰史換個標題叫"讓威尼斯商人教你如何征戰商場"會不會騙到比較多人掏錢來買。(笑)
這不是笑話,台灣非文學類書籍的銷售量,一向是以理財有關的排在前十名,就算不是直接有關也是跟有錢人的事情有關(如賈伯斯傳)。
把威尼斯和生意經放在一起,是個不錯的賣點,好東西還要有好點子才容易推得出去。
行銷得法的話,說不定「威尼斯學」會成為一代顯學,如同過去的「芬蘭學」一樣。 |
jack571207 |
Posted - 05/14/2012 : 16:29:29 呵呵呵~~~
冷門的書還是有人要出的 敝公司下週要出版的書單裡
就有一本叫做:威尼斯共和國的故事-西歐的屏障與文明的窗口
我先來探探路吧~~~
================= 我是菜鳥,大家好 |
n/a |
Posted - 05/14/2012 : 15:22:53 welcome.
我是不奢望能靠筆桿子避免畢業即失業啦,但是至少賺點外快再多買幾本書是絕不會感到抗拒的...不過在台灣會有人想出這一類書嗎?我前一陣子還在跟友人聊天,談到把威尼斯戰史換個標題叫"讓威尼斯商人教你如何征戰商場"會不會騙到比較多人掏錢來買。(笑)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
jack571207 |
Posted - 05/14/2012 : 15:01:28 高仔兄 小弟在出版業界工作
不知您介不介意小弟先將您的文章(包括之前的)轉給敝公司的編輯人員過目,並找機會跟您討論一下整理成書並出版的可行性?
================= 我是菜鳥,大家好 |
xk2008 |
Posted - 05/13/2012 : 21:27:0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gsx56840 其實之所以馬上簽合約的原因就是協約國早就打不下去了,不管是後方還是前方都是,前面四年被放血放的太徹底,就是美國挾他強大的工業力量參戰,要是英法決定不打,難到美國能一個人自己打?
如果德国还能坚持,那英法肯定还要打到底的.对比二战就很明显了。英法当时不想打,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希望美国做大,仗再打下去,美国真要成主宰了。 |
xk2008 |
Posted - 05/13/2012 : 21:25:17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高仔
说个看法,个人觉得二战前弄空军其实对军队不利吧,因为当时空军过于注重战略轰炸,成立空军后往往导致空军占有过大资源和取消海军航空兵,然后导致陆海军都杯具。尤其是意大利这种国力不足的国家和英国这种国力衰弱的国家,成立空军简直是大杯具。虽然都说日本陆海军吵的厉害,但是如果日本成立独立空军我觉得日本陆军和海军更要杯具(忙着搞战略轰炸的日本空军,陆军没空中支援,海军航空兵被削减)。 |
xk2008 |
Posted - 05/13/2012 : 21:22: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E323
"然而1918年11月的革命也打亂了本艦的改裝計畫,待戰後更因為一萬噸條約與航空器禁令,而使得德國喪失了改裝、建造或保有航空母艦與水上機母艦的任何可能性,而軍艦又很難像飛機那樣藏到別國境內偷偷摸摸建造運用,結果是使得德國海航多數的人才被陸航空軍給"接收"過去,成為塞克特挑選的影子空軍之一員。"
問個蠢問題 為什麼海軍不能學陸軍規避凡爾賽合約的方式,在蘇聯建立工廠設計武器 以潛艇為例,由於在荷蘭成立子公司來生產潛艇,德國潛艇技術並未因凡爾賽合約的影響而落後,反而不斷進步保有世界領先地位。
海軍如果也在蘇聯投資船廠來生產軍艦,蘇聯應該不會拒絕送上門的好事,德國的設計團隊也能維持設計能力,加上蘇聯的保密能力又是世界第一,又沒習慣公佈自己下水的軍艦,英法應該也很難探查。而且史達林超愛大艦巨砲是有名的,以後德國要在國內自己造戰鬥艦也不需像史實只能沿用一戰的舊技術。
既然潛艇在荷蘭這種地小又容易洩密的地方都能不被英法發現,沒道理水面軍艦會在蘇聯這種地廣又保密嚴格的地方被發現吧
我想是因为军舰保密难度太大吧,另外就是战列舰啥的价格实在太高,很难瞒吧? |
ki1 |
Posted - 05/13/2012 : 21:14:37 關於德國人怎麼賠的問題: 協定關稅,領事裁判權,德國國內鐵路路權等應該也算是可以選擇的標的? |
LE323 |
Posted - 05/13/2012 : 19:49:30 "然而1918年11月的革命也打亂了本艦的改裝計畫,待戰後更因為一萬噸條約與航空器禁令,而使得德國喪失了改裝、建造或保有航空母艦與水上機母艦的任何可能性,而軍艦又很難像飛機那樣藏到別國境內偷偷摸摸建造運用,結果是使得德國海航多數的人才被陸航空軍給"接收"過去,成為塞克特挑選的影子空軍之一員。"
問個蠢問題 為什麼海軍不能學陸軍規避凡爾賽合約的方式,在蘇聯建立工廠設計武器 以潛艇為例,由於在荷蘭成立子公司來生產潛艇,德國潛艇技術並未因凡爾賽合約的影響而落後,反而不斷進步保有世界領先地位。
海軍如果也在蘇聯投資船廠來生產軍艦,蘇聯應該不會拒絕送上門的好事,德國的設計團隊也能維持設計能力,加上蘇聯的保密能力又是世界第一,又沒習慣公佈自己下水的軍艦,英法應該也很難探查。而且史達林超愛大艦巨砲是有名的,以後德國要在國內自己造戰鬥艦也不需像史實只能沿用一戰的舊技術。
既然潛艇在荷蘭這種地小又容易洩密的地方都能不被英法發現,沒道理水面軍艦會在蘇聯這種地廣又保密嚴格的地方被發現吧 |
dasha |
Posted - 05/13/2012 : 16:08:06 討論海軍時有一點要注意,Battleship在核彈出現前,是一個國家火力最強的武器,通常一艘船上有500~1000公噸的彈藥,相當於轟炸德國時的200~500架B-17彈藥量,加上彈藥本身又快又重,對建築物的傷害能力遠高於炸彈,這足以毀掉一個沿海小鎮與小城市,並帶給沿海大城市相當大的損傷,在那個時代沒有其他的單一武器系統可以擁有同等的戰略威嚇力. 所以,就像現代很多國家都想搞核彈,當時有一定實力的國家,就要搞幾艘Battleship,這是國力的象徵,同時也是對其他國家的戰略嚇阻力--雖然多數只能嚇阻二三流國家. |
張邁可 |
Posted - 05/13/2012 : 12:01:0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高仔
皇家海軍的阿格斯號(HMS Argus)
小小聲說一下,其實不論是兩岸何地,HMS Argus一般都會採取意譯為「百眼巨人號」,而不是用音譯。
──────────────────────── 上聯:詩書易禮樂春秋 下聯:儒墨道法名陰陽 橫批:賦詩詞曲
我果然瘋了 |
n/a |
Posted - 05/13/2012 : 09:38:47 其實德國海軍倒也不是完全沒有反省,主力艦隊被卡死在港裡的苦果使得一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航空隊、潛水艦隊、飛行船部隊的實力迅速發展,結果是催生了一支擁有1700餘架各型水上飛機、飛行艇或動力飛行船的強大海軍航空隊與異常先進的海空聯合戰鬥思想。
德國海航當時很積極地運用水上攻擊機對沙俄與英國海軍的船隊發起攻擊,也早在美國的米契爾實驗鬧的沸沸揚揚之前就打沉了航行中的軍艦(俄國驅逐艦一艘、英國潛水艇三艘),證實了海軍航空隊的戰鬥力之後,德國海軍便開始積極改裝一批舊巡洋艦作為水上飛機母船使用,而他們手中大部份的輕巡到了1916年以後也都撤掉一兩座砲塔或魚雷發射管改裝上2架水上飛機,結果是成功地在北海巡邏與空戰期間,打出對抗英國海航的150:270交換比佳績。
繼水上機母艦與改造輕巡的成功,德國海軍航空派的人士更大力推進陸基機上船的構想,因此而誕生了德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奧索妮亞號(SMS Ausonia)的計畫。奧索妮亞號原是德國海軍手中的一艘義大利商船,排水量11300噸,長130m,速力24節,德國海軍認為此船不論速度或是尺寸都足以操作一戰當時的飛機,因此開始著手將它改裝為能搭載陸基/水上機兩種各10架左右搭載量的航空母艦,若此計畫成功,則本艦將很可能成為繼1918年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艦,皇家海軍的阿格斯號(HMS Argus)後成為航母界的No.2。考慮到德皇海航的戰鬥力和水上飛機技術的進步,他們在運用飛機於惡劣高緯度與天候下的儀航飛行技術也相當發達,若是從這時開始沒有受阻礙地正常發育大概也能出現不錯的成績吧。
然而1918年11月的革命也打亂了本艦的改裝計畫,待戰後更因為一萬噸條約與航空器禁令,而使得德國喪失了改裝、建造或保有航空母艦與水上機母艦的任何可能性,而軍艦又很難像飛機那樣藏到別國境內偷偷摸摸建造運用,結果是使得德國海航多數的人才被陸航空軍給"接收"過去,成為塞克特挑選的影子空軍之一員。
這批海航出身的飛官被抽離海軍使得戰後德國海軍的發展喪失了海航發展的Know-how,這些人當中雖有不少在後來回歸德國海軍組建海航部隊,但1935年再武裝之後的德國海軍已經不是當初那個海航先進國,不論在水上機、艦載機與飛行艇的發展上都極欠缺經驗與實證,他們也缺乏造船驗收的實驗機會和多餘資源分配量,不得不向日本人伸手要藍圖,但又對太平洋式的船艦設計不放心,最終在質量皆不足的情況下迎來了料想不到的1939年開戰。終究,凡爾賽條約不只是養成了德國空軍的畸形生長,也更嚴重地影響到了德國海軍的發展之路。
德皇海航WW1未成空母,奧索尼亞號
不過戰間期的德國海軍發育不良、與二次大戰爆發時的孱弱不堪,除了對德國海軍本身的自信心造成打擊外,帶來的好處大概就是令德國陸海空三軍相對於世界其他國家而言,要表現得比較有跨軍種聯合作戰的融洽與實績吧。
雖然大家都對戈林那套"會飛的都歸我管"的態度印象深刻,但實際上的戰史顯示的是德國海軍與空軍一向合作密切無間,海峽衝刺與北海通商破壞戰,一次又一次地上演海軍與空軍的聯合作戰與精湛表現,除了海軍本身甘願屈居於小媳婦般的小三地位受指揮之外,空軍本身也有受海航戰鬥訓練準備隨時出海執行儀航戰鬥的飛行隊,更是不可忽略的重點。德國海軍也在黑海、波羅的海戰役期間配合陸軍的各種麻煩要求,執行了許多賭上寶貴船艦與人力的輸送作戰。
不管怎麼說,比起義大利海軍與空軍之間兄弟鬩牆,或是密契爾揚言要用陸軍航空隊砸了美國海軍,乃至英國海航與皇家空軍的預算爭奪戰到會議室掀桌,或是日本陸海軍的打死不相往來;二次大戰期間德國海軍相對地與他們的陸軍與空軍弟兄們相處的很融洽,我想是不爭的事實。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