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真正的G2大妥協的可能性?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xk2008 Posted - 04/29/2013 : 18:38:25
根据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一书的说法:

承认中国是一个地区大国不只是像赞成一个口号那么简单。这种地区的举足轻重地位必然会有实质性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作为成功地接纳中国参与世界事务的政策的一部分,美国应当同意中国有多大的势力范围,这个势力范围在哪儿?作为一种让步,会不得不容许哪些目前在中国政治影响范围之外的地方落入重新崛起的天朝的范围?

这也就是之前的G2被中国拒绝的原因:中国不想慕虚名而处实祸,没有实际内容的口号是没意义的。

而根据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一书的说法:
除个别例外(如在南中国海),中国在东亚的霸权不大可能以直接付诸武力的方式扩大其对领土的控制。然而这可能意味着,中国希望其他东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做以下某些或者全部事情:

支持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中国对西藏和新疆的控制,以及香港和台湾回归中国;

默认中国对南中国海,或许还有蒙古的领土主权;

当中国与西方在经济、人权、武器扩散和其他问题上发生冲突时普遍支持中国;

接受中国在该地区的军事优势地位,不发展可能对这种优势地位构成威胁的核武器或常规力量;

采取与中国利益一致的和有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贸易和投资政策;

在处理地区问题时服从中国的领导;

对来自中国的移民普遍开放;

制止或镇压其国内反对中国和反对中国人的运动;

尊重华人在其社会中的权利,包括保持与其亲属和中国故乡紧密联系的权利;

不与其他大国建立军事联盟或进行反对中国的合作;

提倡使用汉语普通话,将其作为在东亚进行广泛交流的语言工具,补充并最终取代英语的作用。


最近看到一篇中国方面的文章,作者算是中国著名外交学者,可以参考下: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zlwj/article_2013042281862.html

按他的说法是:

  这前景就是,在一个根本前提——巨型中国的和平崛起在未来仍将长久持续——之下,美国将更加认真地考虑中国不但在经济甚而金融世界、也在外交甚而战略世界的一流地位,并且可能最终采取一种和平的“最终解决”。这将要求均衡地理解不同的功能领域和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的实力对比和影响力对比,并且采取一种“选择性优势”而非全面优势、“优势分配”而非优势垄断的理念。

简单说就是所谓的大妥协,中美共同瓜分世界,重新划定双方势力范围:

 这不仅意味着美国接受中国未来可能在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总量和在亚洲的外交/经济影响这几大方面的领先地位,还接受中美之间互相的战略威慑——既在核威慑也在常规威慑方面——连同作为相邻两强的和平并存,它们由某些军备控制和地缘战略利益互认互尊协议得到正式规制。

这将包括中国在本国近岸地区拥有对美军事等势甚或边际优势(以台湾东部海岸外邻近海域为大致的战略“分界线”),并且意味着台海两岸和平的或基本和平的重新统一;

这也将包括中国在西太平洋的一个较为狭窄但仍非同小可的洋域“战略空间”,并且相应地钳制美国在东北亚的同盟体系(特别是美日同盟),使之不那么军事化,不那么以中国为钳制和对抗目标。


  与此同时,美国在中国的接受下,将保持它在世界的总的军事优势和(特别地说)在冲绳和关岛以西的西太平洋西部及中太平洋的军事优势。

美国还将确信,中国将坚持排除用战争作为工具去解决与邻国之间的重大争端,从而保证美国的两项紧要利益——亚太的基本和平和美国亚太盟国的安全。

与此同时,美国在中国的接受下,还将拥有在某些地理区域的相对于中国的外交优势。在世界金融和安全的体制性安排中,中美两大国的正式影响或权势的分配,将大致符合这两大国在相关功能领域内各自拥有的实力和各自作出的贡献,这在其他之外,意味着中国的贡献必须相应于中国增长了的实力而增进。


  这一切,将使中美之间的权势分享、密切协商与合作成为必要和必然,也将要求(1)美国接受一个和平和建设性的中国为世界强国(World Power);(2)中国尊重美国作为一个世界强国(或许仍是头号世界强国)的紧要利益和正当国际关切。

一句话,中国尊重美国是世界老大,美国尊重中国是东亚老大。这是要求20世纪初的美英大妥协的待遇。

否则就是:

必须指出中美大国关系的另一种可能前景——不祥的或甚为危险的前景。如果鉴于目前的形势,并且假设今后缺乏很大力度和甚为经久的争取两国间“新型大国关系”的多种努力,那么它大概较易成为未来的现实。


  中美之间的大国“结构性对立”正在变得更为广泛、深刻和显著。特别是,中国经久持续的急速军力建设(尤其是经海洋、空中甚而外层空间的战略力量投射能力建设)正在愈益成为美国的战略精英甚而颇大部分美国公众的显要忧惧,

何况他们似乎已经明白,这急速的军力建设在中国大得人心,至少与愈益高扬的“大众民族主义”要求、广泛的军事大强国诉求和从最高决策者到民间大众的民族伟大复兴理想高度契合。


  另一方面,美国的地缘战略“再平衡”,加上因为减抑人员伤亡、减少军事开支和应对更大“威胁”的强制性必需而力度加剧的“军事革命”(诸如“海空一体战”之类),再加上美国通过非常积极和灵巧的努力在中国周边的外交竞争得益和地缘政治添乱,

已经使中国更为不满美国及其战略伙伴,更加决心加速推进自身的军力建设和军事反制努力,并且,新近以来愈益考虑在东亚对美国的某些战略盟友或伙伴作武装较量。

自多年前的里根政府以来,美国一直决心维持无可置疑的军事优势,将它视作美国作为超级强国的最重要的战略资产,同时,反复证明在它认为必要和可行时不惜发动武力干涉甚而战争。

反之,中国近20年来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民族自尊、发展权利和呼应国内要求,始终决心将军事现代化和拥有战胜能力。

中美之间的这一最根本矛盾,当然并非没有可能毁坏未来的中美关系。争取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很大程度上正是为了试图阻绝这一可能性。

要么中美大妥协,要么中美新冷战?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dasha Posted - 05/24/2014 : 09:06:56
融合材料的重水與鋰靠化學方式及進口,很難查核,但沒有分裂材料起爆,目前融合材料還無法自行融合,即使有些雷射融合之類的技術,但這些技術依然在實驗室,離放入彈頭還遠.因此抓核彈,還是可以靠抓分裂物質產量推估.
另一種難查核的就是Th232核彈,這個可以靠化學合成,而這也是相關技術核大國都"號稱"沒有研發的原因,因為流出就更難搞,當然效率比鈽彈低也是一個因素.
Manfred Posted - 05/24/2014 : 08:57:0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不,核彈頭相關物資儲量,前蘇聯高於美國,主要是因為前蘇聯比美國晚20年以上才停產鈾/鈽.
一個十萬人級城市的一年耗電量,一年大概可以做廣島級核彈2~5顆用的鈾/鈽,雖然有很多偷雞的方法,不過這還是可以用來參考的估算.想要快速量產核彈,看這種用電量,確定不會被發現?



这个说道是裂变材料吧?聚变材料消耗的电力比裂变更高吗?
dasha Posted - 05/21/2014 : 07:34:25
巴基斯坦的離心機是2000個機組,全速開動年產量有2~15個核彈的估計法,耗電就是幾十萬人城市用電水準.不過這兩個數據,一個是長崎級,另一個是比廣島小的最小當量水準.以大陸的核武庫而言,就算十倍產量也不能算是高速生產吧?
當然五大核強國即使是這種產量,能生產的核彈數量與當量還是比巴基斯坦多,因為最小當量可以更小,然後這個更小當量可以當融合彈的首級核心,變成大當量融合彈,這是偷雞法的一種.但這依然有限度,五大核強國技術也沒有好到任何分量的分裂物質都可以當核心,還是有極限.
印度之類被免被查核的做法,就是另一種,拿高放射源擺在鈾旁邊,放射線自然照射,也是可以,耗電量無法查核,只是印度花十幾年才能弄出一顆廣島級核彈的份量......
ybzd Posted - 05/19/2014 : 22:29:3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不,核彈頭相關物資儲量,前蘇聯高於美國,主要是因為前蘇聯比美國晚20年以上才停產鈾/鈽.
一個十萬人級城市的一年耗電量,一年大概可以做廣島級核彈2~5顆用的鈾/鈽,雖然有很多偷雞的方法,不過這還是可以用來參考的估算.想要快速量產核彈,看這種用電量,確定不會被發現?

离心机有那么大耗电量?一个离心机组流水线一直不停,恐怕很难发现有多大波动
另外完全独立搞供电也不是不可以,基本很多二炮基地供电不接入电网
dasha Posted - 05/19/2014 : 20:56:06
不,核彈頭相關物資儲量,前蘇聯高於美國,主要是因為前蘇聯比美國晚20年以上才停產鈾/鈽.
一個十萬人級城市的一年耗電量,一年大概可以做廣島級核彈2~5顆用的鈾/鈽,雖然有很多偷雞的方法,不過這還是可以用來參考的估算.想要快速量產核彈,看這種用電量,確定不會被發現?
Manfred Posted - 05/19/2014 : 20:10:1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ngcobra


至於中共核彈頭數目的說法,從200到5000的都有
從64年到現在正好50年,如果中國真的只有200或者幾百個核彈頭,
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覺得不需要,而不是做不出



不,核彈頭那些物資與加工精煉都貴得很,不像戰鬥機這麼便宜,而且那個貴很多方面是指你生產時消耗的電力非常的大,發電廠不夠用就做不出來.
2003年美俄的限武條約就被指出問題,剩餘彈頭量太低時,被先制攻擊的一方會失去報復能力......說到這想到了1980年代中期,當時也有專業雜誌說美國可以讓蘇聯核武能力一下整個喪失,變成赤裸的巨人,以此鼓吹星戰計畫,現在我們都知道星戰計畫是怎樣......
但是做武器的知道,你條約規定現役彈頭是指一天內可以當彈頭的東西,廢棄的則是幾天就可以重新裝入彈頭,固然彈道飛彈突然增產比較難,可是有掛核彈能力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卻是馬上就能用......所以那些現有彈頭數字有點假,烏克蘭鬧事這段時間,如果俄羅斯有意,那夠讓俄羅斯彈頭數量增加3倍.
彈頭數字虛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很多彈頭是模組化的,給他一個月,一顆彈變成十顆彈不稀奇......對中共的彈頭估計數,有很多方法,比方看二炮的單位與基地數量,又或是藉由發電廠來算生產了多少物資,然後假定你每顆彈頭用多少的鈾/鈽,去估你有多少彈頭......所以有些人喜歡算當量而不是彈頭量.



几天的问题是被对手突袭状态下大脑还在不在?
战斗机的那点航程大概只能做战术用途。而轰炸机,俄国目前的状况不是很看好。Tu-160数量不多。至于Tu-95和运输机的话,不知飞到纽约的能有多少。
俄国的状况根本就是缺钱。所以维持不了那么大的核武库。这也是奥黑同意削减核弹头数量被元老院喷死的原因。如果大家都要算废弃的东西,那美国这里的储备比俄罗斯只多不少。
Manfred Posted - 05/19/2014 : 19:47:07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affe

話說中國7成靠煤炭發電,還有水力、風力、太陽能,還是真的進步神速短短幾年全部變成核能發電了?



没有,主要还是靠煤,所以才会有那么多雾霾。而且,前两天刚刚贴的分析,中国的煤炭消耗以现有探明储量来看30多年就会烧完。核电其实真的很坑。燃料棒的处理会是个很大的问题。大陆的P民现在也不是善茬,XK那种毕竟少数。大部分人中产不满足100块的月交通费。前两天,杭州那里搞垃圾焚烧厂也造成群体事件。
waffe Posted - 05/19/2014 : 15:02:44
話說中國7成靠煤炭發電,還有水力、風力、太陽能,還是真的進步神速短短幾年全部變成核能發電了?
xk2013 Posted - 05/19/2014 : 14:41: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ngcobra


至於中共核彈頭數目的說法,從200到5000的都有
從64年到現在正好50年,如果中國真的只有200或者幾百個核彈頭,
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覺得不需要,而不是做不出



不,核彈頭那些物資與加工精煉都貴得很,不像戰鬥機這麼便宜,而且那個貴很多方面是指你生產時消耗的電力非常的大,發電廠不夠用就做不出來.
2003年美俄的限武條約就被指出問題,剩餘彈頭量太低時,被先制攻擊的一方會失去報復能力......說到這想到了1980年代中期,當時也有專業雜誌說美國可以讓蘇聯核武能力一下整個喪失,變成赤裸的巨人,以此鼓吹星戰計畫,現在我們都知道星戰計畫是怎樣......
但是做武器的知道,你條約規定現役彈頭是指一天內可以當彈頭的東西,廢棄的則是幾天就可以重新裝入彈頭,固然彈道飛彈突然增產比較難,可是有掛核彈能力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卻是馬上就能用......所以那些現有彈頭數字有點假,烏克蘭鬧事這段時間,如果俄羅斯有意,那夠讓俄羅斯彈頭數量增加3倍.
彈頭數字虛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很多彈頭是模組化的,給他一個月,一顆彈變成十顆彈不稀奇......對中共的彈頭估計數,有很多方法,比方看二炮的單位與基地數量,又或是藉由發電廠來算生產了多少物資,然後假定你每顆彈頭用多少的鈾/鈽,去估你有多少彈頭......所以有些人喜歡算當量而不是彈頭量.



中國發電量是世界第一,目前已經大大高於美國,如果中國真的認為核均勢至關重要,那快速生產核彈真不是什麼問題
xk2013 Posted - 05/19/2014 : 14:27:59
不要舊式冷戰思維,要中俄對抗
http://www.guancha.cn/John-Allen-Gay/2014_05_17_230341.shtml
對這篇文章的意見,網址評論說的夠清楚了,就不廢話了,在中美矛盾激化的情況下指望中國還要主動去和俄國為敵,中國人腦子還沒進水。


胡波:中美在西太平洋的軍事競爭與戰略平衡
http://www.21ccom.net/articles/qqsw/zlwj/article_20140516106084.html
本文鄭重推薦,這是我看到的詳細論述中美現在軍事戰略特別是美國海空一體戰和中國反干涉戰略競爭最好的文章

這篇文章確實值得全文轉載的

胡波:中美在西太平洋的軍事競爭與戰略平衡發佈時間:2014-05-16 17:41 作者:胡波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點擊:1989次  胡波:北京大學中國戰略研究中心副研究員,《中國海權策》著者,北京大學外交學博士。本文原載於《世界經濟與政治》雜誌2014年第5期,若需查看帶有注釋的完整版本,請參考雜誌及期刊網上的PDF文檔。

  內容提要:近年來,中國軍事現代化加速發展,反強敵干預的力量建設尤其引人矚目。與此同時,美國對中國的擔心和疑慮也與日俱增,積極謀劃針對中國的軍事戰略。目前,雙方戰略博弈的焦點依然集中在台海、東海及南海等中國近海海域,著力點是臺灣問題與涉華海洋爭端。未來隨著中美力量差距的進一步縮小,雙方戰略競爭的範圍將可能擴大至整個亞太地區。中美間的戰略平衡正在發生改變,雙方的軍事戰略也越來越針鋒相對。然而,無論中美如何努力,考慮到地緣、技術和軍事體系等因素,中美極有可能在10-20年後形成如下態勢:美國不得不接受中國在近海海洋空間的戰略優勢,而中國不管崛起到何種程度,也無法動搖美國在第一島鏈以外廣大海域的軍事霸權。除非地緣態勢和軍事技術發生根本性變化,或者中美兩國軍事體系出現重大失誤,否則,雙方沿第一島鏈附近海域形成的戰略平衡就將長期得到維繫。

  關鍵字:軍事戰略;反介入/區域拒止;空海一體戰;戰略平衡;中美關係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9550(2014)05-0000-17

  一、引言

  中美關係已成為未來左右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最重要的一對雙邊關係,而隨著中美間實力差距的逐漸縮小,這對關係將趨於均衡,至少在西太平洋地區會是如此。這並不是說,中國將會最終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權,但中國的崛起還是會有限地改變中美間的權力結構和關係態勢。

  冷戰結束以來,中美之間在西太平洋地區大致形成了如羅伯特•羅斯(Robert Ross )描述的戰略格局:兩國各具優勢,中國具有強大的陸權優勢,而美國具有強大的海權優勢,從而在該地區形成了兩極格局或戰略平衡。這種狀況使中美在各自占主導的領域都有一定的防禦優勢,從而使雙方在互相防範的同時,也留有一定的餘地。中美在台海危機、南海“撞機事件”等較量中就深刻體現了這種平衡,雙方都保持了必要的克制。只是,這種沿中國邊境線或領海線附近形成的軍事平衡是不太正常的,其前提是中國軍隊海外投送能力特別是海空實力的過度孱弱。

  這種平衡註定也是不穩定的,至少在西太平洋地區,伴隨中國綜合實力的壯大和軍事現代化的加速發展,中國堅定走向海洋,其權力開始向海上輻射,中國捍衛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維護海洋權益的態度也隨之更為堅決。力量對比的變化將迫使美國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在臺灣問題、釣魚島等事務上的所謂“責任”或承諾,在中國專屬經濟區及毗鄰中國腹地近海空間中的軍事政策。

  平衡被修正或重塑的過程將是一個動盪不定、充滿危機的時期。對於中國而言,捍衛領土主權、維護海洋權益、反對強敵干涉是自己的基本權利,在近海空間追求與自身國力相稱的權力地位也是海洋強國建設的應有之義。對於美國而言,作為西太平洋的長期主宰者,其對中國權力的增長極為敏感焦慮,美國已將中國當成未來最大的長期戰略競爭對手,並開始對中國的崛起做提前預置,比如頻繁指責中國進行海洋“擴張”,開始在釣魚島和南海問題上改變其“No position”的政策,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貫徹“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等。

  中國的反強敵干預戰略與美國類似“空海一體戰”的進攻性威懾戰略正日漸針鋒相對。兩國的軍事戰略均尚待完善,內容也待充實,但方向不會發生變化。中國提防美國介入臺灣問題和涉華海洋爭端,美國則擔心中國越來越自信,進而危及美國在亞太的軍事安全主導地位。這種戰略分歧是制約兩國戰略互信改善的最大原因。隨著中美兩軍各自戰略的進一步完善,各類先進武器系統的列裝,兩國的戰略博弈將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新的平衡也將應運而生。

  值得高度警惕的是,在中美兩國正積極構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新型大國關係的背景下,中美軍事戰略對抗的風險卻在攀升。為了規避這種風險,我們更需要對兩國軍隊做“最壞打算”準備的戰略和行為做客觀的對比分析和假定推演,以促使兩國相關決策者和部門對未來的形勢有一個大致的理性預期,從而能更理智、更和平的進行戰略博弈。

  二、中美間正在改變的戰略平衡

  基於當前的發展趨勢,哪怕是低一些的經濟增長率,中國的經濟總量超過美國將僅是時間早晚的問題。各類國際經濟機構和戰略預測專家幾乎一致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1世紀前半期超過美國,最早的時間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預測的2018年。2010年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預計,中國經濟總量將於2020年超過美國。根據2011年渣打銀行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總量將達24.6萬億美元,超過美國當年23.3萬億的水準。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2012年12月發佈的《全球趨勢2030》報告預測,中國將在2030年前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胡鞍鋼等人在其《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一書中指出,2030年中國將成為真正意義上的世界經濟強國,經濟總量相當於美國的2.0-2.2倍。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 時間還將大幅提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1年就斷言,中國經濟總量將於2016年超過美國。。

  有關中國綜合國力的預測則相對謹慎,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推測,根據國內生產總值、人口規模、軍費開支及科技創新四大指標,中國將在2030年擁有與美國類似的世界權力;如果再加上健康、教育和政府治理三大指標,中國的綜合國力將在2045年左右趕上美國。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在其《歷史的慣性:未來十年的中國與世界》一書中預測,2023年世界可能出現中美兩個超級大國,兩極格局也將隨即形成。不過,他也承認屆時中美間仍有一些差距,“中國的經濟實力有可能達到美國的水準,但是中國的軍事實力、文化實力則難以達到美國的水準。中美綜合實力差距只能縮小到同一級別,但中國無法全面趕上美國”。就軍事能力而言,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尚不能在全球範圍內與美國抗衡,但漸有在西太平洋地區與美分庭抗禮的底氣。蘭德公司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國防開支將略超美國國防開支的一半。英國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在其2月5日發佈的《2014年全球軍力報告》中指出,中國國防開支可能會在本世紀30年代趕上美國。筆者依據公開資料進行推算,也得到了大致相近的結論。以2011年美國的基礎國防預算5663億美元 (美國國防部提交的數額為5490億美元)為基準,按照3%的通行年均增長速度,至2021年,美國國防開支預期將累計增長約8300億美元。而隨著《2011年預算控制法案》的啟動生效及美國國防預算消減政策的執行,2012至2021財年,美國將累計少增長487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若美國財政危機繼續惡化,自動減赤計畫還將每年再削減500億美元的國防預算,直至2021年。雖然美國國會2013年採取了行動,暫時緩解了自動減赤危機,但2016財年,該機制重啟的風險將再次來臨。除非美國財政收支狀況改善,否則2012至2021財年,美國國防預算仍可能累計削減近10000億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國防開支的計畫削減基本與預期增長相抵消。即使自動減赤計畫得以避免,美國國防預算十年間的實際增長也較為有限,約為3430億美元,平均每年343億美元。這樣,2021年美國的基礎國防預算也僅比2011年略有增長,約6,000億美元左右。而過去近二十年來,中國國防預算幾乎不間斷的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2012年中國公佈的國防預算為6702.74億人民幣(按當時匯率約為1100億美元),若中國國防開支繼續保持10%以上的年增長速度,那麼中國的國防開支將會在2025年前後的時間達到約4600億美元,鑒於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可能,中國實際軍費開支將與美國接近。即便出現中國經濟及國防開支增長速度放緩、美國因財政狀況好轉並減緩削減國防開支等情況,中美國防開支差距大幅縮小的趨勢也是無法改變的。況且,中國的幾乎全部國防開支都集中在西太平洋地區,而美國無論如何“再平衡”,也只可能將其中一部分開支聚集在該地區。因此,中國將很快在該地區擁有比美國更充裕的財政資源。不過,軍費開支只是衡量軍事能力強弱的諸多重要指標之一,美軍在軍事理論、科技發展情況、裝備水準、作戰效率和海外政治支持等方面仍舊會遙遙領先。需要重點一提的是,與軍費、裝備等硬實力相比,中國軍隊在經驗或“軟實力”方面要趕上美軍需要的時間還將更為漫長。

  綜合考量經濟實力、軍事科技與裝備工業水準、軍事戰略與理論、軍費開支等因素,各類戰略報告或分析評估也普遍推斷,未來10至20年間,中美在西太平洋的戰略態勢將發生質的變化。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報告指出,未來15到20年間,中美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差距將會縮小,中國的軍事優勢在其周邊水域對美日同盟構成越來越大的挑戰,美國主導地位會受到擠壓,從而出現一種“被侵蝕的平衡”。 “美日同盟最可能受到的潛在挑戰,並不包括中日之間會爆發全面軍事衝突,或中國要把美國逐出西太平洋。實際上,北京最可能憑藉其不斷增長的實力,通過和平方式逐步侵蝕日本的安全利益,而非通過軍事進攻解決爭端。”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的評估報告稱,到2020年,中美在太平洋上的主要軍艦(航空母艦、巡洋艦、驅逐艦、潛艇等)數量將不相上下,大致都維持在100艘左右,於中美間確實還存在巨大的品質和能力鴻溝,但由於中美作戰範圍的非對稱性,中國海軍毫無疑問會在東亞近海獲得體量優勢,這將一定程度上彌補質的差距。再加上中國龐大的陸基空中力量和導彈部隊的加入,力量的天平勢必向中國傾斜。美國海軍分析家廣泛認為,美國的主動和被動防禦都可能不足以應對在第一島鏈——特別是中國大陸沿海水域內越來越不確定的作戰環境。事實上,台海軍事力量對比已經失衡,中國還將在2020年前後取得東海對日的海空軍事優勢,那時美國將失去離岸平衡的空間,不得不直面與中國的戰略對抗。卡內基的報告還指出,“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將能夠逐步提高既有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優勢,將其擴展到東北亞地區,並最終到達東南亞。”蘭德公司2011年的報告也認為,未來數十年,美國要在中國周邊範圍內保護其盟友和朋友的能力將逐漸減弱。鑒於此,美國正試圖未雨綢繆,積極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調整亞太軍事部署、重塑地區安全結構、落實“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以應對未來強大的中國。

  現實情況是,最近幾年來,中國力量的增長已經導致了一定的後果,某種程度上正在改變亞太地區的“現狀”和力量平衡。中國的海警執法力量開始對中國專屬經濟區海域實施有效管控,並在釣魚島、南沙群島等爭議島礁的附近海域保持常態化存在;中國海空兵力在近海的警戒巡航密度急劇增大,設立東海防空識別區即是中國對自己力量日益自信的表現;中國海上力量發展迅速,在強化近海存在的同時正積極走向遠洋,中國海軍加快了“走出”第一島鏈建設遠洋海軍的步伐,頻繁派遣大規模編隊赴西北太平洋及北部印度洋進行遠洋演習訓練。


  三、中美日益針鋒相對的軍事戰略

  中美兩軍關係長期是兩國關係的最大“短板”,兩軍嚴重缺乏信任。 “彼此之間的‘對手/敵人意向’逐漸強化,雙方均越來越將對方視為主要(潛在)對手。在相當一部分中方人士看來,美國是中國維護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衛國家安全的最大威脅,而一系列事態也顯示,美國則將中國看作至少是亞太地區的頭號軍事對手,即使中國並未試圖挑戰美國亞太軍事主導權。”

  從現實利益和戰略需求來看,中美兩軍也似乎不得不做最壞的打算。中國不僅需要構建可信的武力威懾,以反對“台獨”,維護自己在近海的主權及權益,還需要發展遠洋海軍,在西太平洋和北部印度洋保持一定的遠程投送能力,維持一定的有效存在,以維護國家安全和海上通道的暢通。而在美國看來,中國不斷壯大的近海“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會損害美國尤其是美軍在該海域的“航行自由”或“自由進出”,削弱美國對本地區盟友安全承諾的可行度,進而危及美國在亞太的軍事主導權;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雖然起點較低,亦將衝擊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影響。因此,美軍必須投資確保在‘反介入/區域拒止’環境下有效行動的能力。“這包括執行新的‘聯合作戰介入概念’(JOAC)作戰概念,保持持久水下作戰能力,研發新型隱形戰略轟炸機,改進導彈防禦系統以及強化太空系統安全有效運行等”。



  中美雙方都致力於發現對方軍隊的弱點,充分利用導彈、艦船、飛機、航太及資訊等方面的技術革命帶來的重大機遇,量體裁衣、極盡所能發揮自己所長去瞄準對方的弱點,以求在戰略博弈中獲得優勢,並在可能的局部衝突中取勝。

  (一)中國的反強敵干預戰略

  20世紀90年代初,美國國防部淨評估辦公室安德魯•克雷賓涅維奇(Andrew F.Krepinevich)等人在其撰寫的《軍事革命》的報告中指出,隨著第三世界國家掌握一定數量的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及高性能飛機等遠端武器系統,美國遍佈世界的前沿基地將遭遇嚴峻挑戰,在衝突或危機時期,它們不僅不能給予盟友信心,反而成為美國的焦慮源頭或包袱。2003年在《應對反介入和區域拒止挑戰》的報告中,克雷賓涅維奇等人正式提出了“反介入/區域拒止”概念。於所謂“反介入”,是指通過反艦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高性能戰鬥機、先進水雷、靜音潛艇、反衛星武器、網路武器等迫使美軍不得不在遠離中國大陸或這些武器的有效射程之外活動,從而喪失對中國近海危機的介入能力。“區域拒止”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若戰時不能阻止美軍自由進入,上述力量應立足於遲滯美軍進入或通過襲擾降低美軍的行動效率。該概念隨後在美國觀察家的評論、美國軍方的各類報告中被頻繁使用。雖然早期的著述中並沒有確指威脅主體,但實際設定的最大挑戰者始終是中國。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官方並沒有“反介入/區域拒止”的提法,這是美國戰略界和軍方對中國軍事戰略與政策的一種解讀。顯然,中國無意破壞西太平洋的航行自由,更沒有將美軍逐出西太平洋的計畫,中國針對美軍的軍事戰略、武器發展和力量部署的實質是“反干涉、反侵略”,即反強敵干預。自新中國成立始,防止強敵干涉中國主權就成為中國軍隊的最重要任務,美國始終是重要防備物件,無論是統一臺灣,還是保衛在釣魚島及南沙群島的主權,美國的介入都是中國不得不認真對待的重要變數。中美建交後,美國通過《與臺灣關係法》維持著與臺灣當局的軍政聯繫,繼續向其兜售武器,並反對中國政府以武力方式收復臺灣,揚言不惜為此付諸武力,在1995-1996年的台海危機中,美國就曾派遣兩艘航母赴臺灣附近海域附近耀武揚威,對中國進行武力威懾。美國與日本簽署有《日美安保條約》,中日圍繞釣魚島的爭端升級後,美國多次公開宣稱,釣魚島在該條約的覆蓋範圍內,美國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日本對釣魚島“行政管轄權”的行為。美國與菲律賓簽署有《美菲共同防禦條約》,近年來在推動“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名義下,著力加強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部署,外交上高調介入南海爭端。從軍事角度而言,美國在亞太地區廣泛的防衛承諾使得美軍成為中國捍衛主權的最大協力廠商障礙,中國在該地區的任何軍事行動,均可能遭到美軍的掣肘甚至是干預。因而,防止美軍干涉中國在近海的軍事行動漸成為中國軍隊必須予以應對的重要課題。中國軍方高度關注美軍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阿富汗戰爭以及伊拉克戰爭中表現出來的高度一體化、資訊化、現代化的作戰能力,並將打贏資訊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上升為中國軍隊的主要使命。

  2004年12月,中國發佈新版國防白皮書,描述未來需要打贏“資訊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過去十年來,中國軍方一直將打贏“高技術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作為最重要任務。 2013版的《國防白皮書》繼續深化了這個概念,稱“堅定不移把軍事鬥爭準備基點放在打贏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上,統籌推進各戰略方向軍事鬥爭準備,加強軍兵種力量聯合運用,提高基於資訊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 “加強針對性戰備演習演練,周密組織邊海空防戰備巡邏和執勤,妥善應對各種危機和重大突發事件”。維護國家主權、安全、領土完整,保障國家和平發展被中國軍隊視為首要任務,“堅定不移實行積極防禦軍事戰略,防備和抵抗侵略,遏制分裂勢力,保衛邊防、海防、空防安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和在太空、網路空間的安全利益。堅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堅決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鑒於美國在亞太地區廣泛的軍事安全承諾,中國要維護主權,就不得不做好應對美國介入的準備。

  近二十年來,中國軍隊加速推進軍事現代化,重點打造導彈、靜音潛艇、隱形戰機等“撒手鐧”武器,並利用資訊技術發展感測器與指揮網路,優化艦機平臺和制導武器,全面提高其導彈、戰鬥機、水面作戰艦艇、潛艇和網路武器的目標定位和打擊能力。這其中最為典型搶眼的“撒手鐧”武器當屬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據美國國防部的報告稱,“該導彈是東風-21型中程導彈的改進型,採用二級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公路機動發射,射程超過1500千米,主要是用來打擊西太平洋上的大型水面艦艇,尤其是美國的航空母艦”。由於其再入大氣層後可主動尋的,改變或修正軌跡,它比普通彈道導彈更加難以被攔截,一些觀察家甚至認為,它是一種改變戰略博弈形式或平衡的武器。迄今為止,中國官方並沒有公佈該型導彈的具體情況,但它確實存在。2011年,美軍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邁克爾•馬倫(Michael Mullen)訪問中國,中國時任總參謀長陳炳德向其透露:“中國確實在發展反艦導彈東風-21D,但目前尚處在研發階段。

  中國之所以採取投射為主(Projectile-Centric Strategy)的力量投送方式,大力發展導彈、無人機等力量,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中國在追趕美國及其盟友強大的投送能力方面沒有其他的選擇,與美軍相比,中國軍隊海上和空中平臺的技術差距依然甚大。

  (二)美國的“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

  美國當前對華戰略構想的核心目標就是防止中國改變,特別是通過武力改變亞太地區的現狀,這包括阻止中國以武力或武力威脅的方式實現兩岸統一、維護釣魚島及南海主權。美國決策者和分析家篤信實力保障和平的原則,認為美國能否向中國展示足夠的能力,構建強大的威懾,防止中國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脅的方式解決亞太地區的海洋爭端是中美在太平洋和平共處的底線或基礎。由於東亞力量對比的變化,為了維持現狀,美國可能發現自己被迫要從防禦性威懾轉向報復性威懾:前者是基於美國在西太平洋直接保衛其利益和盟友的能力,而後者是基於在局面升級的威脅下,利用遠端武器和更容易生存的平臺對中國進行反擊的效果。換句話說,就是“備戰和升級戰爭都是為了止戰”,過於害怕戰爭或局勢升級反而會嚴重損害美國的利益,並助長中國的“野心”,準備打仗、構建確信無疑的威懾正是“空海一體戰”概念出臺的原因和努力的方向。

  “空海一體戰”顧名思義,就是空海協同一體作戰,這其實並不是一個新的概念,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二戰時期的空海聯合作戰。只不過美國最近炒作的“空海一體戰”概念確有其特殊的背景與內涵。2009年7月,美國時任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Robert Gates)指示海軍和空軍引進新的作戰概念“空海一體戰”,同年9月,美國空軍前參謀長諾頓•施瓦茨(Norton A. Schwartz)上將和海軍前作戰部長加里•拉夫黑德(Gary Roughead)上將簽署機密備忘錄,聯合研究“空海一體戰”概念。 2010年版的《四年防務評估報告》中首次提出空軍和海軍將共同開發“空海一體戰”概念,以便在一系列軍事行動中挫敗對手。(1)2011年11月,美國國防部正式設立跨軍種的“空海一體戰”辦公室來貫徹、驗證這一概念,2012年1月,美國國防部推出與此緊密相關的《聯合作戰介入概念》(the Joint Operational Acces Concept)。自此, “空海一體戰”開始進入實際論證和實踐驗證階段。

  “空海一體戰”概念自提出以來就受到了美國軍方高層的熱捧,2012年2月,施瓦茨和海軍作戰部長喬納森•格林納特(Jonathan W. Greenert)聯合發表《空海一體戰:在不確定的時代促進穩定》一文,提出“空海一體戰”的“網路化、一體化及縱深打擊”三大核心特徵,此後格林納特又多次發文鼓吹“空海一體戰”概念。按其說法,“空海一體戰”的作戰任務一是“致盲”,指在戰時迅速癱瘓敵方的指揮、控制、通信、電腦、情報、監視和偵察系統,這是現代軍事一體化系統中的七個最重要的子系統,即C4ISR系統,二是攻擊敵方本土重要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資源,如破壞敵方的機場、導彈發射架等;三是應對敵方已經發起的飛機、導彈和網路等攻擊。

  嚴格意義上講,“空海一體戰”只能算是一種作戰理念,美國提出並完善“空海一體戰”顯然是迫于技術和現實的雙重壓力,其目的一是為了促使美軍聯合部隊跨越陸、海、空、天、網等作戰空間範圍進行優勢整合,更好地遂行聯合作戰任務。這一點正如施瓦茨強調的那樣,“空海一體戰”的真正價值是為各軍種提供了統一協調的手段,以應對聯合部隊作戰所面臨的挑戰。二是為了應對中國等國日益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保證美軍自由進入海洋、空中、太空、網路等“國際公域”的權利。美軍判斷,未來10-2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具備阻止美國軍事力量進入第一島鏈甚至第二島鏈內海域的能力和限制其行動自由的“區域拒止”能力,能夠打擊美軍前沿基地和部隊,攻擊其C4ISR資訊系統,破壞其後勤補給節點,遲滯其進入作戰區域,最終使得美軍喪失戰略和作戰主動權,從而不得不與中國進行妥協。面對中國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美軍前沿基地以及主要海空作戰平臺的可靠性將面臨嚴峻挑戰,對於習慣在靠近密佈基地的戰區和不受威脅的航母上發起戰爭的美國空海軍而言,不得不做出調整。毋庸諱言,“空海一體戰”設定的最大對手就是中國,《“空海一體戰”初始作戰概念》(AirSea Bat le : A Point-of-Departure Operational Concept)開篇宗義闡明其宗旨,美國規劃和落實該作戰概念主要是為了應對中國日益強大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防止中國動搖美國在西太平洋的海上霸權,並贏得與中國可能衝突的勝利。為此,美軍積極推動在亞太地區的兵力部署調整:在全球其它區域進行收縮,在亞太地區進行加強;在亞太區域內,“固北強南”,繼續加快推動美日同盟軍事合作,重點加強在東南亞地區及澳大利亞等構築新的力量存在,並將兵力進行分散後撤,強化關島等第二島鏈基地的戰略地位;在裝備建設上,將偵察、預警、導彈、通信衛星等空間支援系統作為發展重點,將新一代隱形轟炸機、艦載無人機、無人潛航器、新型潛艇等遠程、快速、隱形偵察及打擊力量作為裝備建設重點。

  然而,“空海一體戰”概念也招致了各種爭議,即使是在美軍內部,也不乏批評者。一些觀察家質疑“空海一體戰”的戰略屬性和作用,認為它無法為美軍應對中國軍隊提供有效路徑。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賽思•克羅蒲賽(Seth Cropsey)評論稱,“空海一體戰”不具備軍事戰略的基本要素,它非常模糊,更像一個美軍各軍兵種間加強合作的計畫,而非針對中國的軍事戰略。它對美國應對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力量毫無意義,只會徒增添中國的懷疑、戒心和反制。美國國防大學研究員湯瑪斯•哈梅斯博士(Thomas X. Hammes)稱,“空海一體戰”的流行,恰恰說明美國缺乏一個強有力的軍事戰略去支撐其國家戰略。另外一種觀點批評“空海一體戰”計畫過於龐大,而美國國防預算又日益吃緊,美國根本沒有資源和能力去實施,事實上也沒有有關“空海一體戰”的詳細預算。美國國會眾議院軍事委員會海上力量及投送小組委員會主席詹姆斯•蘭迪•福布斯(James Randy Forbes)就曾在致時任美國國防部長萊昂•帕內塔(Leon Panetta)的信中表達了這種憂慮。最普遍的質疑來源於對大規模戰爭的擔憂或恐懼,美軍部分高層和一些分析家擔心執行“空海一體戰”會引發刺激中美間的戰爭甚至是核大戰。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阿米泰•埃奇奧尼(Amitai Etzioni)曾對此有一句著名的評論:“‘空海一體戰’本質上就是為了升級戰爭,甚至是為了打核戰爭而準備的”。為了斬斷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力量的“殺傷鏈”,如格林納特所言,最佳的辦法就是攻擊中國大陸的指揮控制中心、導彈陣地和機場,但這無疑會招致中國的猛烈報復,甚至會刺激中國採取“先發制人”的打擊。戰爭將迅速升級,甚至引發核戰爭,這類結果美國根本無法承受,中國畢竟不是伊拉克、利比亞或伊朗。



  除“空海一體戰”之外,美國戰略家與分析家們還醞釀著其他選擇,比如哈梅斯博士提出的離岸控制(off shore Control)戰略。該戰略認為,“不能攻擊中國本土,克制對中國本土的攻擊將降低戰爭升級的可能性和使戰爭更容易結束”,美國可在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勢力範圍之外,通過遠洋海上封鎖,而非直接打擊岸上目標的方式逼迫中國妥協。最終“通過一場損耗有限的戰爭來實現戰略相持或停戰,並回歸現狀”。這種戰略最大的問題是其可操作性。遠洋封鎖或經濟戰不僅本身也存在擴大衝突的風險,而且在這個充滿活力的商業世界,執行起來也非常困難,長期來看幾乎不可能。即便美國能克服財政困難和經濟壓力,成功實施遠洋封鎖,也不可能憑此就能戰勝中國。對此,美國海軍分析中心的埃爾布裡奇•科爾比(Elbridge Colby)的批評最具典型,他指出,中美間的對抗是長期而戰略性的,雙方將會傾注足夠的耐心並擁有強大的意志力,一場遠距離封鎖顯然不足以迫使中國屈服並接受美國的條件。“就像兩次世界大戰以及對抗拿破崙那樣,一個缺乏軍事勝利計畫的遠距離封鎖是不會有成效的。封鎖對勝利很重要,但遠不足以成就勝利。遠距離封鎖或許對美國是有用的,但對美國的盟友們來說,美國的支援也是同等的“遠距離”,遠水難解近渴,而離開美國的直接援助,美國的盟友們越來越不可能對抗中國。更令美國決策者很難接受的是,這種“鴕鳥”政策意味著美國可能要將目前在中國近海的軍事安全優勢或權力拱手讓給中國,無論其有多大的效用,美國政府也著實難以承受這種行動帶來的風險和壓力。

  還有一種思路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推行拒止威懾(Pursue Deter ence by Denial)。宣導該戰略的代表人物美國海軍戰爭學院的安得烈•埃裡克森(Andrew S. Erickson)認為,中國解決海洋爭端的終極目標是佔領並長期控制相關島嶼,美國不一定非得打敗中國,只需要阻止中國達成自己的目標即可。美國需要通過是向中國展示自己強大的破壞能力,阻止中國對相關島嶼的佔領或控制。鑒此,美軍應該發展自己的反介入或區域拒止力量,重點部署潛艇、反艦巡航導彈和魚雷等。這是一種相對被動的防禦戰略,意味著美國要承認中國的部分權利並能頂住其國內和盟友的壓力,在美國沒接受其霸權在西太平洋終結之前,美軍都不太可能採納這類政策建議。

  綜合來看,“空海一體戰”顯然更符合美國目前的總體戰略,而無論是離岸控制、拒止威懾,甚或是“代理人戰爭”榆都不太符合美國的戰略設想。面對中國的海上崛起和軍事現代化,保持在西太平洋的強大前沿存在依然是美國亞太軍事戰略的基石。美軍當前對華軍事戰略的兩大前提,一是美國預料西太平洋地區的力量平衡正在被打破,再過10年左右,日本等美國的盟友將再也無力“抵抗”中國,美國必須準備“挺身而出”,否則中國就將“得逞”;二是美國不能接受從西太平洋地區撤退,也不想與中國分享海上權力,美軍依然要維持在該地區的海上霸權,維持對中國的力量優勢。 “空海一體戰”戰略概念正是基於此進行設計的,在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的背景下,離岸控制及區域拒止等與美國的整體方略不符,將很難成為美國決策者的選擇。

  總體上,美軍應對中國“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增長的戰略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美國認識到中美在中國近海乃至西太平洋的力量平衡對中國越來越有利,而受制於地緣障礙、技術限制和預算緊縮,美國暫時找不到很好的反制辦法;另一方面,美國尚不願意放棄其在東亞的權勢,正試圖採取更具進攻性的威懾方式對中國進行戰略預置。

  因此,儘管“空海一體戰”概念有諸多缺陷,其本身也尚待完善,但這卻是今後美軍針對中國所謂“反介入/區域拒止”戰略的基本思路,除非美國對華政策發生根本性變化,願意改弦更張,與中國分享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海上權力,否則,美軍都將對“空海一體戰”概念進行進一步的深化與落實。

  四、中美誰將勝出?


  中美間的較量是兩種平臺、兩種戰略間的綜合博弈。雖然兩國軍隊的各類軍兵種均非常齊全,發展也都較為全面,但比較而言,在西太平洋地區尤其是東亞海域,兩國的力量建設和特點各有側重。中國軍隊是一支主要依靠大陸的力量,在發展遠洋海軍的同時,更注重發展反海軍技術;而美軍則是一支以海上平臺為核心的力量,正依託海洋,整合內部及盟友的資源,強化通過海空平臺投送力量的能力。

  總的來看,中美兩軍各具優勢,也都存在劣勢, 雙方的軍事博弈和較量相當複雜,但通過綜合分析技術、地緣和軍事體系可靠性三大類因素,我們大致可以判定在不同的空間範圍,哪一方的勝算更大。當然,前提是雙方都合理利用了自己的優勢,並較正常的發揮了自己的能力水準。

  (一)中國有可能取得第一島鏈內及附近海域的戰略優勢

  首先,在第一島鏈內及附近海域,技術的進步開始更有利於大陸國家。長期以來,在陸權強國與海權強國的對峙中,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陸權強國都處於明顯劣勢。海權強國可充分利用海上力量的機動性,迅速集結兵力,對陸權國家某一點進行致命打擊。相反,陸上力量難以快速聚集,即便能形成有力拳頭,也將隔海而望洋興嘆,進攻效率因而大打折扣。如在晚清與英法等帝國主義的較量中,英法軍隊雖然總體人數很少,但利用其海軍的超強機動性,在上萬千米的海岸線上隨處尋找戰機,總能在局部對中國軍隊形成兵力、火力上的優勢;而晚清政府空有龐大的軍隊,卻總是無法按時集結,處處被動。這種海權的進攻與防禦優勢正是荷蘭、西班牙、英國、美國等海上強權能分割世界、稱霸世界的重要原因,也是馬漢“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世界”的技術基礎。

  但二戰結束以來,隨著導彈技術、航太技術和資訊技術的快速發展,形勢開始發生一定的變化,大陸強權擁有了強有力的對海上目標進行定位和進攻的手段。在目標跟蹤定位方面,大陸國家可以憑藉衛星、預警機、無人機及超視距雷達等偵察工具對海上目標進行定位。偵察衛星能在全球海域範圍內獲取大型水面艦艇動向性情報;短波測向及超視距雷達能提供離岸較遠距離的目標動態資訊,雖然無法提供準確目標資訊,但能提供起到早期預警的作用;預警機能即時獲取離岸數百千米的海上目標,如美國的E-2C預警機能發現360千米以外的艦船,據《漢和防務評論》和《簡氏防務週刊》的分析,中國的空警-2000也擁有類似的性能。不過,對於超低空和水面目標,因為受到地球曲率的影響,岸基雷達和艦載雷達的探測能力進步緩慢,有效偵測距離長期停留在幾十公里至一百公里左右,甚至是目視距離。未來中國可能的遠距離情報、監視與偵察系統(ISR)將主要由天基偵察衛星、無人機以及電子偵察船等平臺組成。

  在進攻手段方面,大陸技術取得了更大的進展,可以依託陸基戰鬥機和導彈力量,對敵上千公里以外的海上力量及陸上縱深進行打擊。隨著中國軍隊東風21D導彈,靜音潛艇,以及大規模現代化水面艦艇和海上打擊飛機的列裝,美軍在西太平洋將越來越面臨著多維度的“最後1000海裡”的力量投送障礙。特別是在導彈攻擊與導彈防禦的平衡方面,技術上先天對攻擊方有利。防務專家們普遍認為,美國及其盟友已經部署的攔截裝置(主要是陸基愛國者系列及海基標準系列攔截導彈)在應對中國先進導彈系統的攻擊方面,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而且這些裝置都非常昂貴,不可能大規模裝備,這更限制了其發揮盾牌的作用。

  在這種情況下,大型艦艇尤其是水面艦艇編隊的動向很容易遭到跟蹤定位,在陸基種類繁多的進攻手段威脅之下,海上力量的生存和有效性變得脆弱,特別是在臨近大陸的海域。在特定區域內,大陸強權相對于海上強權形成了一定的天然戰略優勢,一些海權專家將大陸國家的這種海上權力稱之為“大陸海權”,這種理論認為陸基戰鬥機、無人機、反艦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等武器能夠使沿海國家在不必擁有強大海上艦艇編隊的情況下,即可屈人之兵。

  其次,從地緣上來看,中國同樣在該區域佔據著優勢。在近海,中國海權受到了陸權的庇護。美國著名海權專家詹姆斯•霍姆斯(James R. Holmes)就曾指出,陸權的強大和地理上的輻射效應,使得中國甚至並不需要能在大洋陣地上應對威脅的武裝力量。中國人民解放軍可以充分利用大陸廣闊的戰略縱深,以逸待勞,等待敵人進入自己武器的射程範圍,然後使對手在有利於中國地緣和軍事狀況的條件下作戰。(2)如在台海和東海可能爆發的衝突中,中國利用地緣優勢構建的陸上目標跟蹤監視系統、世界最大的一體化防空系統和先進的地下坑道體系等將使得導彈、無人機等發射裝置能相對安全的對敵進行打擊。而在西太平洋,美國可能用於干預亞太事務的軍事資產多集中在第一島鏈,主要是日本沖繩,大多數基地和輔助設施分佈在幾個孤立的島上,戰時很容易遭到對手的定點打擊或清除。雖然美軍近年來進行部署調整,意圖將資產分散化、網路化,並向關島等離大陸較遠的地方後置,但這樣做是增強了安全,卻損失了效率。如果戰時美軍從關島甚至更遙遠的地方往中國近海投送力量,將更不可能對中國實行飽和攻擊。而航母等海上力量懾於中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威脅,將只能在中國導彈半徑之外發揮作用。中美雙方在第一島鏈內還存在投送距離上的極大不對稱,美軍必須從數千公里之外運輸所需物資,以維持作戰行動,而中國則是在“前院”作戰。美軍在關島和夏威夷的基地將不足以保證美海軍在東亞近海的戰略影響,它必須借助於地區盟友及夥伴的大力支持。考慮到美國盟友對於捲入與中國爭端的普遍模糊而猶豫的態度,以及這些國家可能的國內政治障礙等不確定性因素,美軍面臨的情況將更為複雜。

  另外,在該區域發生衝突時,中國的作戰體系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現代戰爭是體系的對抗,作戰體系是由諸多指揮、武器、網路等系統構成的。越複雜的東西,漏洞也必然越多,不確定性也將大幅增加,這是反強敵干預和“空海一體戰”都會遭遇的挑戰和困擾,但在臨近大陸近海空間,中國軍隊的作戰系統要比美軍簡單可靠得多。中國將主要依賴岸基雷達、預警機和偵察衛星等組成的ISR系統對目標進行跟蹤與鎖定,然後將動態資訊提供給指揮系統,並將相關詳細參數傳遞給武器系統,指揮系統將根據需要對ISR系統和武器系統下達各類指令,整個過程中產生的大部分數據的傳輸和交互都是經過陸上可靠的有線網路或系統完成的。而美軍不得不大量仰仗天基衛星和海基平臺進行偵察預警,並大部分依靠天基通訊衛星進行資料中繼。美軍在近期的幾場局部戰爭中,100%的導航定位和90%以上的通信都依靠衛星來實現。而天基衛星的頻寬資源一般相當有限,戰時一旦吃緊,資料量將急劇膨脹,很容易造成通信通道阻塞,C4ISR系統很容易崩潰。為避免這種情況,美軍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時期都不得不大量租用國際電信聯盟的通信衛星。如果美軍在亞太介入與大國的衝突,美軍頻寬資源緊缺現象必將更為嚴重,再加上對方進行的一些資料注入或網路干擾,結果將更為糟糕。對方甚至不必使用反衛星武器去攻擊美國的通信衛星,就有可能使得美軍的C4ISR系統癱瘓。

  (二)美軍將繼續維持在第一島鏈以外海域的海洋霸權

  出了第一島鏈繼續深入遠洋,情況就會發生截然不同的變化。首先,技術越來越對美國有利。在遠洋,技術的進步越來越有利於海空移動平臺;相反,以大陸平臺為核心的一次性投送工具的效率大幅降低。離大陸越遠,陸基平臺的精確定位、跟蹤和打擊都將變得更加困難。在大洋上,陸基雷達、無人機等跟蹤定位方式作用有限,將主要依賴天基的遙感和電子偵察衛星來獲取目標資訊。現今一流的海軍艦艇在大洋上的活動半徑很大,軌跡變化莫測,固定軌道的衛星很難對海上移動目標實施連續跟蹤,雖然多顆衛星理論上可以大幅縮短跟蹤的時間間隔,但成本和效率根本無法接受。即便能即時捕捉到敵方艦機的信號、發現其確切位置,隨著投送半徑的大幅增大,打擊的精確度也會隨之遞減,與此同時,由於預警時間的延長,敵方海上力量對來襲導彈和飛機攔截的效率將隨之提升。若失去了大陸提供的屏障和便利,中國將面臨在美軍最擅長的領域或技術中行動,將主要依賴於自己並不太成熟的海上力量與世界最強大的美國海軍進行較量。


  美國海軍依然是全球最強大、最訓練有素、最專業的海上力量。美國的水面戰鬥編隊在同敵方的任何艦機進行正面交火時,仍能獲得壓倒性優勢。美國海軍是世界唯一一支已完成資訊化革命的、全球佈局的力量。在無可匹敵的目標跟蹤瞄準系統和作戰網路的支援下,美國戰艦在打擊範圍及生存能力方面都遠遠超越對手,尤其是在遠離對手腹地的大洋深處。

  中國在海洋地理方面還有著明顯的劣勢。技術對陸權的放大是有限的,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面臨的不利海洋地緣環境。從對海洋控制的角度而言,中國近海的地理條件對中國海軍的作戰行動弊多利少。中國近海南北長,東西短,且與太平洋及相鄰海區之間的聯繫為島嶼、海峽所割斷,呈現半封閉海區的特徵,戰時易遭敵兵力封堵分割。美、俄、日、東盟等海上戰略力量環伺正面海區邊沿展開,造成中國海軍兵力出入大洋為人所控制;黃海、東海的戰略縱深狹小,使中國海軍兵力在這一海區活動受限制較大等。中國雖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除了臺灣東海岸以外,卻少有能直通大洋的通道。西太平洋上的“第一、第二島鏈”成為中國軍事力量從近海出入大洋的障礙,東出太平洋的海上戰略通道都為美國和其盟友所控制,戰時中國海軍在第一島鏈以外的生存條件將急劇惡化,基本無法發揮實質性作用。與此正好相反,美軍將能更容易獲得第一島鏈、第二島鏈各基地的作戰支援和後勤補給,充分發揮其地緣優勢。

  更重要的是,中國在盟友網路和海外基地方面相對美國而言處於絕對劣勢,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不太可能有效彌補。在缺乏海外基地和盟友軍事政治支援的情況下,遠離大陸的中國力量將很難有所作為。在可預見的將來,中國除非能長期與美國、日本這樣的海洋強國結盟,不然就很難徹底改變自身海洋地緣上的不利條件,也不太可能在整個西太平洋地區甚至世界海域內獲得戰略優勢。

  中國的中程彈道導彈、反艦巡航導彈、遠端隱形戰鬥機等的作戰半徑雖然遠超第一島鏈,具備一定的戰鬥力,但其在相對長的跨越島鏈飛行過程中將遭遇密集防空反導力量的截擊,其作戰效能將大幅減弱。具體而言,反艦巡航導彈由於其較低的飛行速度,除了消耗對方的防空資源之外,估計不會對對手軍艦有實質性殺傷;遠端隱形戰鬥機和轟炸機不僅面臨被攔截的風險,還將在對目標的跟蹤定位等方面遭遇嚴峻挑戰;唯一還能對手軍艦和前置基地構成實質性威脅的就是反艦彈道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但由於其造價相對高昂,數目相對少,又處在岸基愛國者、海基標準系列導彈等攔截之下,很難對美國的軍事目標形成飽和攻擊。更不容忽視的是,ISR系統雖也在快速發展,但其速度遠遠跟不上打擊工具的進步。如上所述,除衛星能提供大範圍的不連續目標資訊之外,其他ISR系統在大洋上都存在各式各樣的問題。岸基系統對大洋目標是力有未逮、鞭長莫及,而空基與海基系統要發揮作用則需要前出大洋,在不掌握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其自身安全都成問題,更不能指望其能有所作為。ISR能力的不足已是中國軍隊遂行海上軍事打擊任務的另一大瓶頸。美軍在其“空海一體戰”作戰概念中,僅從東風21-D、轟6、蘇30MKK 的理論作戰半徑等物理概念臆測“中國威脅”,完全無視上述地緣、偵察監視能力的限制,這無疑誇大了中國未來的可能能力。

  至於雙方遠洋作戰體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方面,美國也將全面占優,中國無論是在經驗方面還是資源方面,完全無法與美國匹敵。只要中國保持快速崛起的勢頭,中國早晚會發展並獲得遠洋行動的必要硬體基礎,但是資料、力量的整合與協調、遠洋部署及作戰經驗等軟體的發展及完善卻要難得多。中國軍事行動離中國海岸越遠,其安全性和效率就越低。在資源方面,中國缺乏必要的遠洋支撐,除了偵察衛星之外,中國的遠洋ISR系統缺乏其他偵察手段的印證,很容易遭到美軍的干擾和欺騙。伴隨中國在遠離大陸的區域對海上平臺和天基平臺依賴的加深,中國的C4ISR系統將變得更為脆弱。相反,美軍倚靠遍佈世界的前沿基地,以及盟友的陸上或海上偵察、通信等資源,能較好地彌補天基偵察和通信能力的不足,其整個C4ISR系統運轉的可靠性相對高出許多。

  五、結論

  在西太平洋地區,中國天然是陸權強國,而美國仍是海上霸主。在地緣條件、軍事技術兩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美雙方天然存在一條戰略平衡線。與此在某些部分相似的是中國古代中原王朝與北方遊牧民族沿長城或400毫米等降水線形成的戰略對峙。中原王朝和遊牧民族政權分別在平衡線的南北維持著各自的戰略優勢,當然,這種平衡並非人力所不能突破,軍事體系效率的差異也會帶來重大變化。如漢武帝時期,中原王朝的軍隊也曾在漠北稱王逐北,而蒙古、後金等少數民族政權也曾在南方建立過較為長期的統治。然而,在雙方都正常發揮自己技術及地緣優勢的情況下,這種平衡就難以被打破。

  同理,中國“由陸向海”與美國“由海向陸”投送力量的方式均存在一定的有效半徑和優勢範圍。未來10-20年間,隨著中國軍事現代化的初步完成,中國將逐步取得在第一島鏈以內及附近海域的戰略優勢。鑒於中國在此擁有的地緣優勢、龐大的防空系統以及陸基偵察預警手段,“空海一體戰”對中國大陸進行縱深打擊的設想將不太可能取得成功,它只會引發不明智的衝突升級或中國的報復。而且,在東海及南海,中美各自的利益性質有很大差異,中國在此的利益重要性及對這些問題的關切程度,遠非美國所能比,美國缺乏在這些區域使用其遭到威脅的手段對中國實施進攻性威懾的可信度。那時,從戰略上而言,美國在臺灣、釣魚島及南海等問題上“後退”(Back Off )將是大勢所趨,任何試圖逆該趨勢而動的行為都是無濟於事且相當危險的。

  美國雖然無法在毗鄰中國的近海區域戰勝中國,但卻依然可以在遠離中國大陸的廣袤海域佔據絕對優勢,能輕鬆維持在大部分海域內的拒止能力,正如休斯•懷特(Hugh White)所言,支配中國,美國需要維持海洋控制(sea command);但制衡中國,美國只需要維持海上拒止,而這是肯定可以做到的。中國如果置自身的先天稟賦、能力缺陷和相對弱小的海外政治影響力於不顧,在整個西太海域甚至世界海洋空間追求勢力範圍和力量優勢,無論抱負及投入有多大,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美間的戰略平衡。

  中美間的戰略平衡線大致維持在第一島鏈附近海域,在軍事技術沒有發生顛覆性變革的情況下,這條線幾乎是大陸技術向海洋延伸的終結和海洋技術向大陸推進的極限。在中美兩軍充分利用新興軍事技術並發揮各自地緣優勢的情況下,美國很難在中國近海戰勝中國,而中國也不太可能在遠洋發生的與美國進行的對抗中獲勝。

  這條戰略平衡線也不是靜止的,而是動態的,其範圍有一定的伸縮空間。首先,技術的進步可能並不是對稱的。陸基偵察、投送和打擊技術在發展,海上平臺的相應技術也在不斷提升,同樣的技術對於兩者的重要性也往往不盡相同,因而一些技術創新可能會稍微改變一下戰略平衡。其次,今天的戰爭或戰略對抗已完全不同于長城內外的步戰和騎兵戰,是一個集合成百上千系統而成的體系對抗,中美各自的實際作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雙方軍事力量的一體化整合程度和聯合行動效率,這較難精確測量,且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此外,海外盟友的支援程度也是需要計算的另一大變數,隨著國際關係民主化及各國市民社會的蓬勃發展,海外駐軍的軍事行動遭受著愈來愈強的政治輿論限制,這種限制無疑將增加戰略平衡的彈性。

  最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這條戰略優勢的分界線與古代“長城線”相比有著顯著的不同,它是無形而開放的,而非壁壘分明的,中美雙方的軍事力量在對方優勢空間範圍內是有行動自由的,即便是戰時也是如此。這是因為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像控制陸地那樣去控制哪怕是一小塊海域,中美都不可能在各自的優勢範圍內完全拒止對方。況且,中國獲得近海戰略優勢並不需要將美軍逐出東亞甚至西太平洋,而美國維持在世界海域範圍內的優勢地位也沒必要剝奪中國開發利用遠洋空間的權利。
dasha Posted - 05/18/2014 : 21:29:37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ngcobra


至於中共核彈頭數目的說法,從200到5000的都有
從64年到現在正好50年,如果中國真的只有200或者幾百個核彈頭,
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覺得不需要,而不是做不出



不,核彈頭那些物資與加工精煉都貴得很,不像戰鬥機這麼便宜,而且那個貴很多方面是指你生產時消耗的電力非常的大,發電廠不夠用就做不出來.
2003年美俄的限武條約就被指出問題,剩餘彈頭量太低時,被先制攻擊的一方會失去報復能力......說到這想到了1980年代中期,當時也有專業雜誌說美國可以讓蘇聯核武能力一下整個喪失,變成赤裸的巨人,以此鼓吹星戰計畫,現在我們都知道星戰計畫是怎樣......
但是做武器的知道,你條約規定現役彈頭是指一天內可以當彈頭的東西,廢棄的則是幾天就可以重新裝入彈頭,固然彈道飛彈突然增產比較難,可是有掛核彈能力的戰鬥機轟炸機運輸機,卻是馬上就能用......所以那些現有彈頭數字有點假,烏克蘭鬧事這段時間,如果俄羅斯有意,那夠讓俄羅斯彈頭數量增加3倍.
彈頭數字虛的還有一點,那就是很多彈頭是模組化的,給他一個月,一顆彈變成十顆彈不稀奇......對中共的彈頭估計數,有很多方法,比方看二炮的單位與基地數量,又或是藉由發電廠來算生產了多少物資,然後假定你每顆彈頭用多少的鈾/鈽,去估你有多少彈頭......所以有些人喜歡算當量而不是彈頭量.
Manfred Posted - 05/17/2014 : 19:05:2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燒地板

你自然不能代表加拿大人。加拿大人要是懂中文也不会承认你有代表性。我相信你自认不代表中国人。可惜在这里,你的原身份加上你的言语,客观上你是用自残的方式抹黑了中国人的形象。若是生活中和你网络里表现的一样,那真是丢华人脸丢到加拿大去了。也许,这也是你乐意看到的。
好吧,各位看客也看懂了你的论点论据和辩论的手法。钓鱼结束了,自爆其短也差不多了。再钓下去也没意义了,还真是虱子多了不痒。




真是太搞笑了,我都否认中国人了还能抹黑中国人?你是在夸我能力太强吗?钓鱼?你吗?我没看出来我只看到一个喷了半天俄国核武先进,500亿和50亿没区别的主被虐到现在不知道在扯个毛。话说这贴里这两天我扯过XK什么事么?没有。那你提这茬干吗?是为了秀XK有多烂还是秀你有多壮?还是给XK一个希望前途?揭别人伤疤真的很不好。原来你钓的是XK。
燃燒地板 Posted - 05/17/2014 : 11:17:1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nfred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燒地板

很不幸,你又陷入了我上面说讲的问题。把辩证范畴里的部分和整体做概念偷换了。不过这不是重点了。

对于你的帖,大部分复制以前内容基本就能回了。反正你不会正面面对。

"“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同样,精度问题生存率问题,也只是增强或降低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无法完全颠覆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

“另外也不要偷换了论点,你若是对某些用词看不惯。这样,我改成“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不知你有否异议?”

我提500亿富豪和50亿富翁的比喻,是用来形象化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你不会质疑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吧?要不换个你能懂的更生活的比喻?虱子多了不痒?
要不给你个脑筋急转弯。美国人民面对以下选择会选哪个?1:被毁灭100次。2:被毁灭10次。3:被毁灭1次.4:被毁灭50%。
有的人的逻辑和智商会让他选4.那美国人民要怒吼了,白痴,我们什么都不选。

我重复以前提醒过你的,秀你的论点和论据就好了。在这论坛里反复秀房产秀收入秀汽车而后用鄙夷的语气嘲讽这里的某网友的,相信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你自以为添了加拿大人的光。实际上,你在这台湾论坛里,还是丢了大陆人的脸。
最后,不要轻易在别人面前炫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以你现在北美一个白领的收入+物业资产,要炫耀有点自不量力。过十年后再说。当然,过了十年,你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心态了。



陷入你什么问题?哪门嘴炮在那里喷毛子核武第二啊?原来扯了半天性能那么烂?除了数量第二还有毛吗?现在知道500亿和50亿的差别了吗?你有脸这种东西吗?我愿意秀什么和你有关吗?我对1%很满意。我从来不准备代表加拿大人,我只代表我自己。从中国绝对人口而言比我有钱的多了。我不否认这一点。不过这批人在中国所占比例多少来着?我不准备代表大陆人,你不用为我丢脸。至于某个100块公交费的主,嘲讽他没别的意思,他动经济,就不会是今天100块公交费的水平。大陆有他吹的那么好,他就不会是今天有种只能自撸的水平。我可以说他的话值个P了吗?话说你有这点时间来劝诫我,还是跟你家政府商量商量,改5毛为5元不要凉了某钓丝的心。


你自然不能代表加拿大人。加拿大人要是懂中文也不会承认你有代表性。我相信你自认不代表中国人。可惜在这里,你的原身份加上你的言语,客观上你是用自残的方式抹黑了中国人的形象。若是生活中和你网络里表现的一样,那真是丢华人脸丢到加拿大去了。也许,这也是你乐意看到的。
好吧,各位看客也看懂了你的论点论据和辩论的手法。钓鱼结束了,自爆其短也差不多了。再钓下去也没意义了,还真是虱子多了不痒。
Manfred Posted - 05/17/2014 : 10:57:4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燒地板

很不幸,你又陷入了我上面说讲的问题。把辩证范畴里的部分和整体做概念偷换了。不过这不是重点了。

对于你的帖,大部分复制以前内容基本就能回了。反正你不会正面面对。

"“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同样,精度问题生存率问题,也只是增强或降低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无法完全颠覆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

“另外也不要偷换了论点,你若是对某些用词看不惯。这样,我改成“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不知你有否异议?”

我提500亿富豪和50亿富翁的比喻,是用来形象化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你不会质疑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吧?要不换个你能懂的更生活的比喻?虱子多了不痒?
要不给你个脑筋急转弯。美国人民面对以下选择会选哪个?1:被毁灭100次。2:被毁灭10次。3:被毁灭1次.4:被毁灭50%。
有的人的逻辑和智商会让他选4.那美国人民要怒吼了,白痴,我们什么都不选。

我重复以前提醒过你的,秀你的论点和论据就好了。在这论坛里反复秀房产秀收入秀汽车而后用鄙夷的语气嘲讽这里的某网友的,相信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你自以为添了加拿大人的光。实际上,你在这台湾论坛里,还是丢了大陆人的脸。
最后,不要轻易在别人面前炫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以你现在北美一个白领的收入+物业资产,要炫耀有点自不量力。过十年后再说。当然,过了十年,你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心态了。



陷入你什么问题?哪门嘴炮在那里喷毛子核武第二啊?原来扯了半天性能那么烂?除了数量第二还有毛吗?现在知道500亿和50亿的差别了吗?你有脸这种东西吗?我愿意秀什么和你有关吗?我对1%很满意。我从来不准备代表加拿大人,我只代表我自己。从中国绝对人口而言比我有钱的多了。我不否认这一点。不过这批人在中国所占比例多少来着?我不准备代表大陆人,你不用为我丢脸。至于某个100块公交费的主,嘲讽他没别的意思,他动经济,就不会是今天100块公交费的水平。大陆有他吹的那么好,他就不会是今天有种只能自撸的水平。我可以说他的话值个P了吗?话说你有这点时间来劝诫我,还是跟你家政府商量商量,改5毛为5元不要凉了某钓丝的心。
燃燒地板 Posted - 05/17/2014 : 10:13:5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nfred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燒地板

我刚在前几页讲过“網上雙方有太多這種把辯證範疇里的個性和共性,部分和整體,絕對和相對,做概念偷換的帖子”,结果你就自动跳进来做绝对和相对的概念偷换了。

俄罗斯核武库庞大,你没法否认,是否先进?拥有核武的国家美国第一俄罗斯自然算第二。到你嘴里比不上美国就变成落后了。这种诡辩术你好像经常用到。

其实我前段文字已经算反驳你的观点了,你却故意无视,无法正面反驳而只搞一些偷换概念的小动作。我就不重复打了,复制粘贴下“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同样,精度问题生存率问题,也只是增强或降低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无法颠覆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朝鲜核武问题也算是另一个佐证。量变引起质变,到了一定程度,核恐怖平衡就难打破了。500亿富翁的生活和50亿富翁的生活能有多大区别。

另外也不要偷换了论点,你若是对某些用词看不惯。这样,我改成“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不知你有否异议?






先进?Yars比三叉戟或者M51先进吗?生存性更好吗?台风以及北风之神比前卫或者凯旋级更安静吗?先进?5常里大概就比土鳖先进那么一点。
500亿和50亿的差别。因为你没到那个档次你当然体会不出来。光就小弟喜欢的飞机而言,小弟目前的收入,大概能买10万级别的玩具。100万刀级别收入可以玩4-5人级别的螺旋桨飞机。至于洲际喷气商务机,那是3000-5000万刀起跳。游轮啊什么的烧起钱来不比飞机便宜。盖茨的豪宅多钱来着?



很不幸,你又陷入了我上面说讲的问题。把辩证范畴里的部分和整体做概念偷换了。不过这不是重点了。

对于你的帖,大部分复制以前内容基本就能回了。反正你不会正面面对。

"“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同样,精度问题生存率问题,也只是增强或降低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无法完全颠覆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

“另外也不要偷换了论点,你若是对某些用词看不惯。这样,我改成“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不知你有否异议?”

我提500亿富豪和50亿富翁的比喻,是用来形象化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你不会质疑量变引起质变这句话吧?要不换个你能懂的更生活的比喻?虱子多了不痒?
要不给你个脑筋急转弯。美国人民面对以下选择会选哪个?1:被毁灭100次。2:被毁灭10次。3:被毁灭1次.4:被毁灭50%。
有的人的逻辑和智商会让他选4.那美国人民要怒吼了,白痴,我们什么都不选。

我重复以前提醒过你的,秀你的论点和论据就好了。在这论坛里反复秀房产秀收入秀汽车而后用鄙夷的语气嘲讽这里的某网友的,相信你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你自以为添了加拿大人的光。实际上,你在这台湾论坛里,还是丢了大陆人的脸。
最后,不要轻易在别人面前炫耀。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以你现在北美一个白领的收入+物业资产,要炫耀有点自不量力。过十年后再说。当然,过了十年,你可能就不会有这种心态了。
Manfred Posted - 05/17/2014 : 04:43:3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燒地板

我刚在前几页讲过“網上雙方有太多這種把辯證範疇里的個性和共性,部分和整體,絕對和相對,做概念偷換的帖子”,结果你就自动跳进来做绝对和相对的概念偷换了。

俄罗斯核武库庞大,你没法否认,是否先进?拥有核武的国家美国第一俄罗斯自然算第二。到你嘴里比不上美国就变成落后了。这种诡辩术你好像经常用到。

其实我前段文字已经算反驳你的观点了,你却故意无视,无法正面反驳而只搞一些偷换概念的小动作。我就不重复打了,复制粘贴下“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同样,精度问题生存率问题,也只是增强或降低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无法颠覆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朝鲜核武问题也算是另一个佐证。量变引起质变,到了一定程度,核恐怖平衡就难打破了。500亿富翁的生活和50亿富翁的生活能有多大区别。

另外也不要偷换了论点,你若是对某些用词看不惯。这样,我改成“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不知你有否异议?






先进?Yars比三叉戟或者M51先进吗?生存性更好吗?台风以及北风之神比前卫或者凯旋级更安静吗?先进?5常里大概就比土鳖先进那么一点。
500亿和50亿的差别。因为你没到那个档次你当然体会不出来。光就小弟喜欢的飞机而言,小弟目前的收入,大概能买10万级别的玩具。100万刀级别收入可以玩4-5人级别的螺旋桨飞机。至于洲际喷气商务机,那是3000-5000万刀起跳。游轮啊什么的烧起钱来不比飞机便宜。盖茨的豪宅多钱来着?
Manfred Posted - 05/17/2014 : 04:30:15
也不知道哪个傻逼在询问贴里连老子的问题都没看懂就贴链接。
gdlz Posted - 05/16/2014 : 21:35:01
這種IDF教主類的傻逼就是來搗亂歪樓的,你指望他能做出什麽理性冷靜有邏輯有條理的討論。

你能和那種站街頭撒潑的瘋婆娘講道理嗎?
燃燒地板 Posted - 05/16/2014 : 20:36:1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nfred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燒地板

确是如此,核恐怖形成平衡的基础,就是理性的双方没人敢实际验证。从咬文嚼字的角度来讲,用外交杂志的文章倒是能反驳“连动的想法都没有”。这也是诡辩术里常用的手法。

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

咬文嚼字可以,拿来反驳上面网友讲的“如果以抗衡美國為考量的話,確實大力發展核武器比發展常規武器更有價值,就像俄羅斯"这句话就有点搞笑了,因为这本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先进而庞大的核武库。



俄罗斯还有个毛的先进而庞大的核武库?Mobile的ICBM在50-60左右。这是真正具有较好生存性的核武。其他的,要么是固定发射井,要么是极少巡航的核潜,Tu-160可以忽视了吗?本质上威慑的基础是实力对比的差距。毛子如果还有所谓先进而庞大的核武库别人外交官还谈什么威慑?外交官一般而言比军方要鸽子一点。


我刚在前几页讲过“網上雙方有太多這種把辯證範疇里的個性和共性,部分和整體,絕對和相對,做概念偷換的帖子”,结果你就自动跳进来做绝对和相对的概念偷换了。

俄罗斯核武库庞大,你没法否认,是否先进?拥有核武的国家美国第一俄罗斯自然算第二。到你嘴里比不上美国就变成落后了。这种诡辩术你好像经常用到。

其实我前段文字已经算反驳你的观点了,你却故意无视,无法正面反驳而只搞一些偷换概念的小动作。我就不重复打了,复制粘贴下“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同样,精度问题生存率问题,也只是增强或降低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无法颠覆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朝鲜核武问题也算是另一个佐证。量变引起质变,到了一定程度,核恐怖平衡就难打破了。500亿富翁的生活和50亿富翁的生活能有多大区别。

另外也不要偷换了论点,你若是对某些用词看不惯。这样,我改成“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庞大的核武库。”不知你有否异议?


SK2x2 Posted - 05/16/2014 : 20:09:4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ngcobra
從64年到現在正好50年,如果中國真的只有200或者幾百個核彈頭,
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覺得不需要,而不是做不出
炸掉北京、華盛頓等大城市,可能真的要好幾個核彈,但誰願賭賭自己、家人的運氣呢



看看早前的post了解一下是不能還是不為吧
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5170

誰願賭運氣
https://medium.com/war-is-boring/46424ba96d4
ybzd Posted - 05/16/2014 : 19:03:42
核弹和发射工具分离这个扯谈,确实有部分分开放置但始终大部分处于战备状态,小弟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去二炮的同学不少.另外喜欢玩GOOGLE地图的可以多找找看
至于说怕事,确实现在有这个毛病,但中国这个毛病从秦皇汉武以后就一直存在,除了王朝简历初期打天下以外,典型的比如前清朝对外遇到小事也是息事宁人态度,民国就不用讲了,到现在台湾是也一样,共产党政权稳固后,也是一样
Manfred Posted - 05/16/2014 : 18:46:3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ngcobra

Dasha大, 人家寫明住canada,美國多個、少個城市關他什麼事,不過是死多幾萬人吧了
看煙花看得開心就好

至於中共核彈頭數目的說法,從200到5000的都有
從64年到現在正好50年,如果中國真的只有200或者幾百個核彈頭,
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覺得不需要,而不是做不出
炸掉北京、華盛頓等大城市,可能真的要好幾個核彈,但誰願賭賭自己、家人的運氣呢
看看台灣,核電起附近就已經耍遊行、停建了
那像manfred那樣通情達理,支持核戰的




战略核武这种东西造了以后还要养,烧钱的烧的很厉害。中共真正算得上财政比较宽裕开始大规模投入军费那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之前,穷鬼一个。当然,至少79年以后其外部环境以及追求目标比苏联要好一点,所以确实没有那么强烈的需求爆战略核武。
华盛顿的黑叔叔有超过50%吧?如果和北京一起抹掉,小弟还真是看烟花的心情。
此外,中共比起苏联或者俄罗斯,在核武,不对应该说军队的使用上的控制要严格的多的多的多。这反映的是对自己人的不信任。所以平时核弹和发射工具分离。就是怕出事。这种体制,严重影响军队的战斗力。
Manfred Posted - 05/16/2014 : 18:39:4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燃燒地板

确是如此,核恐怖形成平衡的基础,就是理性的双方没人敢实际验证。从咬文嚼字的角度来讲,用外交杂志的文章倒是能反驳“连动的想法都没有”。这也是诡辩术里常用的手法。

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

咬文嚼字可以,拿来反驳上面网友讲的“如果以抗衡美國為考量的話,確實大力發展核武器比發展常規武器更有價值,就像俄羅斯"这句话就有点搞笑了,因为这本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先进而庞大的核武库。



俄罗斯还有个毛的先进而庞大的核武库?Mobile的ICBM在50-60左右。这是真正具有较好生存性的核武。其他的,要么是固定发射井,要么是极少巡航的核潜,Tu-160可以忽视了吗?本质上威慑的基础是实力对比的差距。毛子如果还有所谓先进而庞大的核武库别人外交官还谈什么威慑?外交官一般而言比军方要鸽子一点。
kingcobra Posted - 05/16/2014 : 12:11:0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nfred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nfred


还什么连动的想法都没有,小弟前两天才刚帖过外交杂志差不多8年前的文章。美帝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



當年真正搞過恐怖平衡計算的會知道,變數太多,一個失誤就是至少一個城市,這種事情只有搞外交的敢講,搞武器的可不敢打包票......



外交的讲搞武器的会玩的更致命。如果是准备牺牲100个级别城市的话,那搞定的可能性现在来看应该会大于95%了吧,更何况还有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


Dasha大, 人家寫明住canada,美國多個、少個城市關他什麼事,不過是死多幾萬人吧了
看煙花看得開心就好

至於中共核彈頭數目的說法,從200到5000的都有
從64年到現在正好50年,如果中國真的只有200或者幾百個核彈頭,
那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覺得不需要,而不是做不出
炸掉北京、華盛頓等大城市,可能真的要好幾個核彈,但誰願賭賭自己、家人的運氣呢
看看台灣,核電起附近就已經耍遊行、停建了
那像manfred那樣通情達理,支持核戰的
燃燒地板 Posted - 05/16/2014 : 11:44:5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nfred


还什么连动的想法都没有,小弟前两天才刚帖过外交杂志差不多8年前的文章。美帝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



當年真正搞過恐怖平衡計算的會知道,變數太多,一個失誤就是至少一個城市,這種事情只有搞外交的敢講,搞武器的可不敢打包票......


确是如此,核恐怖形成平衡的基础,就是理性的双方没人敢实际验证。从咬文嚼字的角度来讲,用外交杂志的文章倒是能反驳“连动的想法都没有”。这也是诡辩术里常用的手法。

不过这文章里所谓美国现在完全有能力先发打掉俄国的战略核武库的观点,包括GMD以及海基中段反导,都只是增强核战略里的威慑力道(没机会去验证后修正), 没法颠覆西方基于博弈论方法的核威慑理论。

咬文嚼字可以,拿来反驳上面网友讲的“如果以抗衡美國為考量的話,確實大力發展核武器比發展常規武器更有價值,就像俄羅斯"这句话就有点搞笑了,因为这本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凭俄罗斯现有的人口和总GDP以及两者的发展趋势,常规武器的现有装备和后续发展,是无法匹配俄罗斯现在的国际地位和国际话语权的。其余原因有多种,很重要的原因无疑是拥有先进而庞大的核武库。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