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討論>奧斯特里茲會戰中的普拉欽高地問題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陸戰屋小步兵 Posted - 04/25/2014 : 23:34:47
會戰經過參考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5%A5%E6%96%AF%E7%89%B9%E9%87%8C%E8%8C%A8%E6%88%98%E5%BD%B9#.E9.83.A8.E7.BD.B2

有一點個人感到疑問:

"在南線和北線展開激戰的同時,蘇爾特軍的旺達姆師和聖海拉爾師(共16000人)乘著濃霧的掩護,推進到普拉欽高地腳下靜靜潛伏,等待著進攻的信號。上午8點半,由24000名俄奧聯軍組成的第四縱隊在克羅拉瑟的指揮下,也開始離開普拉欽高地,加入對南線的攻擊。至此,南線已吸引了超過5萬人的聯軍主力。中央的普拉欽高地正如拿破崙的設想一樣,變得兵力空虛,法軍將輕而易舉的從此突破。"

勝敗關鍵在此,依照奧俄聯軍的計畫,當以此高地為軸,全軍向北旋轉,然後席捲全線。所以這個軸心是不能放棄同時要加以固守的,這樣才能瞰視全局不是?同時聯軍也比法軍多出25000人左右,剛好就是高地上的數目,這些人完全可以充作預備隊不到關鍵時刻不輕意投入戰鬥,同時也該把砲兵拉上去,等濃霧散去就能左右戰局,同時也要掩護好後方交通線,避免被切斷後路。聯軍指揮官完全可憑藉人數優勢做四平八穩的指揮,但從頭到尾我只看到聯軍似乎對拿破崙這各有常勝威名的強敵有著輕視?變成如同卡納的法羅那樣,把全部的部隊都硬塞進狹小的正面,反而搞到壅擠不堪.....或許只能說拿皇洞察人心的能力實在太高竿了...?










讀書不成先用劍 用劍無它A讀書 讀書用劍兩無成 落魄江湖它W負
11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LUMBER Posted - 10/24/2014 : 22:38:29
李德哈特對於側翼機動與彈性目標比較推崇....的樣子.
小的印象中,諸如此類學者對拿破崙有興趣.反倒是早期在義大利,與奧地利互相追逐的那段....
dasha Posted - 10/24/2014 : 22:23:13
其實應該是"騙術"這句話帶有的貶義,好像這場戰爭指揮不怎麼樣.
陸戰屋小步兵 Posted - 10/24/2014 : 22:06:1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仔細看維基的文章,少提到三個事情:
1.炮兵分佈,拿破侖的139門炮有100門擺在北線,阻止敵軍突破.另外39門擺在中線,後來對南方的湖炮擊,就是這些炮.俄奧聯軍的炮通通往南帶,然後就陷在濕地,整場會戰沒得用......炮不往南帶也有困難,因為那時代的炮兵有效射程不長,放在中央高地就只能阻擋法軍進佔高地而已,對南對北都不能用.
2.拿破侖擔憂俄軍的突破,他知道俄軍作戰模式以刺刀突擊為主,11月26日下達指令,每個旅的戰鬥序列是第一團橫隊,第二團縱隊,第二團第一營在第一團第一營後方,第二營也是在第二營後方,炮擺在第二團各營中間的空隙,後方還要擺預備隊與騎兵.雖然南線沒炮用,
3.高地留守部隊的南下增援導致空虛,是奧地利將軍克羅拉瑟帶了自己的人走,俄國總帥庫圖索夫知道放空有危險,可是他很難攔奧地利人,他也攔不住後來上前線的沙皇......結果中央從1.7萬~2.5萬(不同資料記錄不同)被減弱到0.8萬.維基的寫法好像是通通被帶走,其實沒有.



拿皇戰前很仔細偵查戰場,好好地布置了這個舞台;相反的,聯軍方面幾乎對戰場一無所知,沒有事先充分偵查,然後顯得有些盲動,我認為這就是落敗的關鍵。但我不明白李德哈特為何對此評價不高? 作戰本來就是事前充分準備,然後大膽執行,拿破崙完全符合阿。



讀書不成先用劍 用劍無它A讀書 讀書用劍兩無成 落魄江湖它W負
dasha Posted - 10/18/2014 : 07:50:44
對了,拿破崙霸道進擊第六集重新畫了這場會戰,但為了避免與獅子的時代完全一樣,所以劇情發展很多地方最好兩邊一起對照,否則會不知道某個傢伙倒地後為何就變成一堆人圍在拿破侖身邊......
果然大家都懶得查那位老兄......
慎.中野 Posted - 10/18/2014 : 07:43:5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側翼機動那傢伙還搞幾何學,是WHO?



我記得在鈕先鍾《西洋戰略思想史》中有寫,甚至克勞塞維茨跟約米尼的書中也有
提到此人,因為我懶得查,自己找找看應該有。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helldog Posted - 05/06/2014 : 16:12:20
側翼機動那傢伙還搞幾何學,是WHO?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dasha Posted - 04/28/2014 : 05:36:06
仔細看維基的文章,少提到三個事情:
1.炮兵分佈,拿破侖的139門炮有100門擺在北線,阻止敵軍突破.另外39門擺在中線,後來對南方的湖炮擊,就是這些炮.俄奧聯軍的炮通通往南帶,然後就陷在濕地,整場會戰沒得用......炮不往南帶也有困難,因為那時代的炮兵有效射程不長,放在中央高地就只能阻擋法軍進佔高地而已,對南對北都不能用.
2.拿破侖擔憂俄軍的突破,他知道俄軍作戰模式以刺刀突擊為主,11月26日下達指令,每個旅的戰鬥序列是第一團橫隊,第二團縱隊,第二團第一營在第一團第一營後方,第二營也是在第二營後方,炮擺在第二團各營中間的空隙,後方還要擺預備隊與騎兵.雖然南線沒炮用,
3.高地留守部隊的南下增援導致空虛,是奧地利將軍克羅拉瑟帶了自己的人走,俄國總帥庫圖索夫知道放空有危險,可是他很難攔奧地利人,他也攔不住後來上前線的沙皇......結果中央從1.7萬~2.5萬(不同資料記錄不同)被減弱到0.8萬.維基的寫法好像是通通被帶走,其實沒有.
dasha Posted - 04/26/2014 : 18:40:27
側翼機動那傢伙還搞幾何學......雖然後來研究者都不提他了,但是經常可以看到類似的人在網路上出現......
另外看到麥田以前出的"指揮官拿破侖",講到0730濃霧散去,但接下來就說拿破侖一看到馬上命令蘇爾特上前,讓小弟懷疑這本書的時間是格林威治時間(GMT),與其他書用的當地時間(GMT+1不同).
關鍵的高地駐守軍碰到一個大問題,即使將領要守穩中線,沙皇亞歷山大六世卻想親自帶軍沖下去,享受身入前線戰勝的榮耀,這種中二發作誰都管不住......
glight Posted - 04/26/2014 : 14:42:08
貌似当时德意志那个军事学派很注重侧翼机动致胜,《战争与和平》里对此有大量吐槽,可能这有助于拿一预测对手的行动
dasha Posted - 04/26/2014 : 09:59:40
雖然翻譯很差,不過拿破侖這部漫畫還是有,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方便.
這場會戰被稱為"戰爭藝術的精華"確實不為過.那個霧是清晨幾小時就會散的晨間霧,還是鋒面帶來會持續幾天的鋒面霧,並不知道,但確實很好的遮蔽了拿破侖的意圖.假如是鋒面霧,那要幾天才會散;晨間霧在八點半時散了沒?12月的時候,天亮得晚,恐怕很難.
然後拿破侖以正攻法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接著敵人發現南線火力比較弱,就這樣衝下去,沒想到那邊潮溼,沒有看起來那麼寬闊,人就塞在那邊了......更糟的是北線因為法軍猛攻一直卡在那邊時,南線下去的人進展緩慢,後面的人不知道,只覺得這邊好像一直都有進度,所以就一個接一個衝過去,俄羅斯方面後來雖然發現不對,趕快調兵填高地時,時間來不及了,但這點應該說是拿破侖計算精準,算準該放空的時間......
那時代軍隊的調度沒像現在這樣嚴謹,常常會有人自動衝出去,吸入南線的陷阱,尤其奧地利更急,這也是被拿破侖算準的.
慎.中野 Posted - 04/25/2014 : 23:55:44
1.當天有起霧,高地上其實看不太到下面狀況。

2.法軍右翼的誘敵跟遲滯行動非常成功(法軍右翼指揮官是達武元帥,而且俄軍
被騙入湖邊沼地)。

3.間接路線大師李達哈特跟對此戰極高評價的克勞塞維茨相反,認為奧斯特里茲
會戰只是拿破崙用了一種騙術才成功的。(但就我來說戰史上被騙得很慘輸到脫
褲掉腦袋的人實在還不少)

不過希里芬元帥說,一場坎尼會戰需要一個漢尼拔還需要一個法羅,漢尼拔是很
難找但這場會戰中有了,至於法羅,我們向來是不缺的。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