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末期的兵源分類
這幾天研究了一下中世紀末期主要的兵源,大致分類一下,供大家參考,有一些是我自己創造的名詞。
封建兵:傳統的封建騎士及所屬其下的輔助人員組成的部隊,遵循傳統的封建契約出動,因此可動用的時間是以契約限定的。但是裝備和訓練十分良好,為了傳統權威的國王或教會出兵是義務和榮譽,值得一提的是,對國王來說封建兵是免費的武力,因為他們要自己供養自己,因此略奪對封建兵來說是一種常態。臨時部隊的色彩很強,各自為戰的情形很嚴重。
市民兵:城邦都市為了自衛而組成的部隊,由平民自發組成,定期接受訓練,遇戰亂時編成。裝備和訓練都只能說是半調子,但是普遍士氣非常好。只有在自衛戰爭時能夠發揮效力。現代瑞士和以色列的「國民兵」屬於此類的傳承。
臨時傭兵:多半由土地收入不足的騎士為領導組成,在封建契約之外,接受以金錢為報酬的臨時雇用。這類的傭兵是有根據地的,由傭兵隊長領導,只是常常外出遠征賺錢。裝備跟訓練的等級跟封建兵相當甚至在其之上,並有戰爭經驗的累積,只是隨著領導人的不同表現參差不齊。有時是由君主供給封建兵金錢打長期戰爭而在特定戰爭中形成。在城邦林立的義大利和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為流行。
流浪傭兵:散兵遊勇組成的武裝集團,領導者多半是沒有土地的下級騎士,被軍隊人數不足的君主所雇用。戰爭結束後,不肯解散形成強盜團的情形非常多,對傭兵的負面印象多半來自此類。紀律鬆散,裝備良莠不齊。
常備傭兵:由君主定期支付薪餉,長期雇用的外籍部隊。在西歐和北歐最為流行,著名的瑞士傭兵屬於這一類。戰力、裝備、訓練都非常良好,缺點是昂貴,在低地國戰爭中扮演要角,瑞典的遠征軍也屬於這一類。算是近代常備軍的濫觴。戰力雖然強,但由於是外籍傭兵的緣故,忠誠常常受到質疑。好處是可以隨君主高興任意開赴國外作戰。著名的法國外籍兵團屬於此類。講求合理訓練。
常備民兵:自本國國民中挑選兵源,長期支付薪餉,訓練、武裝組成的部隊,利用國家的權威和信仰,可以保有良好的裝備和訓練,忠誠度也十分可靠,是近代常備軍隊的原型,但在中世紀時由於武裝人民所帶來的危險,願意採用的國家不多。講求合理訓練。
強徵兵:為了補軍隊人數不足,臨時強徵人民從軍的士兵,在三十年戰爭為了補傭兵隊人數不足,時常產生這類士兵。甚至有領主強徵領民組成部隊出售的情況,裝備、訓練、士氣都十分差勁,但和較優秀的部隊混合使用時,可以由人數產生一定的作用。
常備徵兵:俗稱「不願役」的近代國民兵,由國家徵集國民服役一定時間組成的部隊,薪餉通常很低,裝備和訓練屬於半調子的狀態,由於紀律和訓練難以維持,通常採用嚴罰主義,強調忠誠、榮譽來和金錢魔力相抵。好處是能夠以便宜的價格維持數量和戰力,除役之後的部隊也能夠在戰時再度徵調。以普魯士的部隊最為著名。在短期戰爭時能發揮強大的威力。
英國自由農民兵:也就是著名的「長弓兵」來源,這是英格蘭特有的組織,英國的自由農民(不需要替領主服勞役,代以繳納金錢的農民)負有練習長弓的義務,在百年戰爭時,英王動用特有制度,臨時徵集參戰,和城邦都市的市民兵和常備徵兵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參與戰爭的時間同樣受到經濟的限制。
義勇兵:由於某種信仰狂熱而主動組成參戰的軍隊,士氣有餘,裝備訓練不足,數量通常也少,難以發揮決定性作用。
----
〝You can't assume that kindness is an inherited trait. It is learned behavior.〞 「別以為仁慈是天性,它是後天學到的行為。」 ∼Katie Cour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