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ppyoliver
我是菜鳥
 
541 Posts |
Posted - 09/07/2025 : 15:26:06
|
輕甲車用來強攻敵方陣地本來就會有生存性低的問題, 就連戰車都可能需要加厚裝甲, 所以就肯定需要很多犧牲, 而探討如何適當的「設計」讓彈藥不容易被擊中本就有其合理性, 蘇聯的BMP-1和BMP-3都裝有打防禦工事用的大口徑砲, 提出這些車輛的「設計」當參考是作為討論的一環, 而不是單純視為吵架的話題。
BMP系列的定位和用法(註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 先不說BMP-3本來是取代PT-76的輕戰車案,只是因為發現要能水上漂浮給的空間可以裝人,所以才裝人這件事,IFV在北約華約體系的玩法,根本不同. 北約體系的IFV是獵殺BTR這類APC用的,所以就是小中口徑火炮,大口徑炮火力過剩,意義不大;BMP-1卻是蘇聯突擊炮通通被區設自走炮取代後,前線直接射擊火力只剩MBT而大幅減弱時,用來廉價取代那些ISU-122/152之類與德國突擊炮一樣的東西,需要大量炸工事用的炸藥,所以需要大口徑火器,以及一定程度的彈藥(炸藥)量. 但BMP-1這種定位就會出現一個問題,突擊炮搞到後來,正面裝甲都很厚,因為你是要正面硬肛敵人陣地,而這種東西很可能準備了連重戰車都要當心的強力反戰車武器,你一個輕 裝甲車,就是只能靠數量淹過去,把敵人工事內的反戰車彈藥消耗掉,才開始拆房子,這會死多少?然後讓突擊炮也負責運兵,就是死人一次死更多...... 某些意義上,BMP-2才是比較像IFV的設計,但這下前線就又嫌沒有突擊炮用了......西方都是MBT當突擊炮,MBT也啃不動的就召喚空軍,連帶造成西方戰鬥機的戰轟化高價化與數量減少的問題,俄羅斯就是大口徑突擊炮在,則戰鬥機就可以不用太強調轟炸能力,連帶輕量化便宜化,當自走炮開始學西方,戰鬥機也就要開始學西方......
其實也一直有人質疑IFV這種概念,你是要當成生存性比較高的APC,還是當輕戰車替代案?輕戰車都普遍被嫌棄生存性的狀況,IFV是好不到哪的,但又很少有人要把IFV搞成MBT等級,就算以色列,人家是兵與彈藥只能挑一個......
參考資料: (註1) 「沒有ABM彈藥,對付壕溝敵人用啥?」討論標題-第2頁(MDC論壇):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11978&whichpage=2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