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荷蘭海軍戰列線戰術發展1665~1667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Posted - 02/20/2017 :  22:45:36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大部份的人都覺得戰列線戰術的始於1653年3月29日;由英國的海上司令官們——布雷克、迪恩和蒙克——所發佈的《關於艦隊作戰時更佳陣型的訓令》(Instructions for the better ordering of the fleet in fighting),這份訓令被下到了每個分隊中,規定在戰鬥時儘量讓所有艦隻和指揮官的座艦保持縱隊隊形;此訓令從此造成戰列線戰術的濫觴,持續到二十世紀之久[註];其實,第一個使用戰列線戰術的人,可能是荷蘭人。

註:其實戰列線戰術在第一次英荷海戰使用率並不高,嚴格來說只有一次半,大量使用始於第二次英荷海戰。

在80年獨立戰爭期間,荷蘭人可能就使用單縱隊混合近戰登舷的戰術來打擊西班牙人;1638年7月,當科內利斯·約爾(Cornelis Jol)率領15艘荷蘭西印度公司(WOC)的船艦,在古巴外海發現一支西班牙的白銀運輸船隊,他按傳統方式將麾下船隻分為兩組,每一組皆使用抓鉤纏住一艘敵艦進行攻擊。

8月31日,約爾再次進攻,但西班牙人的戰鬥力不容小覷;約爾本人所在的分隊並沒能抓住西班牙指揮官的旗艦,反倒是他的前隊指揮和後隊指揮在進行這一嘗試時陣亡了;由於約爾麾下的其他艦長消極避戰,情勢一度可能出現反轉,令這位荷蘭司令身處險境—他可能會被實力更強的西班牙艦隊所壓倒;不過最終,約爾還是得以脫離接觸,但他的戰利品也得以逃脫了。

到了9月2日,約爾再次在下風處發現西班牙人;首先他打算先集中火力攻集大型的西班牙大帆船(galleons),只要能打沉兩三艘,剩下的就容易對付了。
為了達到此目標,每一艘軍艦的艦長都拿到書面命令要組成縱隊,他們被要求保持在固定的某一位置上,要緊貼著前一艘船以至於船艏斜桅幾乎可以接觸到前船的船艉;同時他們還被命令要壓低炮口,這樣荷蘭戰艦縱隊駛過一艘西班牙大帆船時,他們就能夠進行一次舷側齊射;這些艦長們還要讓自己的船隻始終處在西班牙艦隊的上風位置。

而更著名更明顯使用縱隊隊型打擊敵人的例子就是唐斯海戰;荷蘭著名的戰神特龍普在1639年的唐斯海戰中率17艘艦船追擊西班牙方奧肯多(D'Oquendo)所率領的、載有約13,000名士兵的船隊(艦船數量大約在80-90艘),並在得到增援後將後者逼入唐斯錨地。

在此場戰鬥中,特龍普下令12艘戰艦排成一條直線,讓後船的船艏緊貼前船的船艉,用砲火攻擊敵人,而不是混戰後進行登舷;同樣在戰場上的維特·德·維茨(Witte de With)手下另有5艘艦船,這些艦船並未遵循特隆普的安排,而是在逆風位置上等待敵人的到來。

為什麼特龍普會這樣做?為什麼他沒有依循舊有的習慣進行混戰登舷?而是讓戰艦排成一條線,與敵人保持相當一段距離後用砲火進行攻擊?有可能是特龍普手中的艦隊實力太低,進行登舷奪艦的成功機率不大。不管理由怎樣特龍普在交戰時集中火力攻擊少數的西班牙戰艦,消耗敵人的實力並使之筋疲力盡——西班牙艦隊雖然要強大許多,但其艦船的速度卻不及荷蘭戰艦;在這場戰鬥中西班牙指揮官似乎因這種戰術而蒙受了慘重的損失。

在此提供另一個例子;1633年8月的11日至13日,特龍普率領戰艦對敦克爾克(Dunkirk)港及其附屬堡壘進行了炮轟,在這次轟擊行動中,他首次確立了自己艦船所需要遵循的作戰序列,並給出了指示「每一艘戰艦都應該跟隨在前一艘戰艦駛過城鎮(敦克爾克),並且在陸上目標進入火炮射程時開火。在駛過城鎮之後,領頭的戰艦應當轉向東面,繞回來並再次進行炮擊。」

時間到了1652年,面對英國越來越強的海軍與英荷商貿衝突越來越烈,荷蘭人意識到他們海軍屈於下風時,已經為時過晚,不過他們還是撥出200萬荷蘭盾用於1652年的新造戰艦規劃,而次年又有同樣數量的款項到帳,繼續支持海軍擴軍。舉例而言,1652年11月時,就有新建大型戰艦(men-of-war)的訂單被送到了西蘭的船塢,不過荷蘭人依舊在爭論,是否要建造更大的艦隻以匹敵英格蘭人。對荷蘭人而言,新建的艦隻需要一段時間才能作好戰鬥準備,於是,在第一次英荷海戰時特龍普不得不利用傳統的混合艦隊來對付英國人;一些相對較小的專用戰艦,外加雇傭來的商船來進行戰鬥(後者的數量不少於150艘)。

關於第一次英荷海戰的戰術,《航海時代的海戰》一書的作者布萊恩.康舒妥認為雙方有可能的是採用下面這種方式進行;雙方分別佔據上下風位置,用多路並進的方式排成一字横阵,彼此船頭面對船頭。在戰鬥中,雙方船隻交錯穿過對方的佇列,以側舷開火,隨後越過對方船頭,轉向,然後雙方位置互換,多次重複上述動作。小約翰.F.吉爾馬丁教授的論文《近代早期的海戰軍事革命:技術源頭、戰鬥結果和戰略後果》中提到傳統的蓋倫帆船交戰方式是:
「搶到上風,用船頭的火炮射擊,再用舷側射擊;越過敵船時用船尾的火炮攻擊;在清理好炮膛能夠重新裝填之前,調整航向回頭,用另一側的舷側射擊。如果有機會登船的話,就最好抓住機會登船並奪取捕獲賞金和戰俘終究是首要目標。」看來這兩個資料可以互相應證。

對荷蘭人來說,多個分隊多路併進與敵艦互相砲擊不是主要的攻擊手段,這些行為最主要的還是要為登舷戰術服務[註];每個分隊都排成縱隊前進僅僅是為了有秩序地逼近敵艦以便登船,而不至於互相妨礙;在貼近敵艦之後,每一艘荷蘭戰艦便會選擇最便於登艦作戰的敵人,展開登船。假如一艘荷蘭戰艦陷入危險的話,其他艦隻便會加以支持,無論陷入險境的戰艦隸屬於哪個分隊都是如此。傳統上,分隊司令官在這樣的戰鬥中將會身先士卒,不過倘若他們的座艦不能迅速加入戰鬥的話,其他艦長也並不會等待長官行動,會自行發動攻擊。

註:與英國版本戰術不同的差別在,英國人強調以砲擊火力攻擊敵人,不允許隨意登舷搶船。

在海戰中,荷蘭人會在某些場合下安排了5支分隊的編制,上述這5個分隊將會按照固定的順序輪流對敵人發動攻擊。在每個分隊內部,艦長們必須保持軍艦緊靠在一起,即所謂的“密集隊形”。這樣在戰鬥中才能一次攻擊多艘敵艦,並以數量優勢進行登舷作戰,每一艘戰艦在戰鬥時幫助其他戰艦,保證沒有軍艦會落入敵人手中;而從另一方面說,倘若敵人的實力太強或是佔據了上風位,緊密的編隊也可以防止被敵人分割或切斷。

有時荷蘭人還會保留預備隊應付例外狀況,譬如維特·德·維茨(Witte de With)在1652年的肯特諾克海戰就排成4個分隊;3個分隊用於進攻敵人,第4個分隊作為預備隊,在需要時介入戰鬥。

不過對於上述戰術而言,取勝的第一要務便是佔據上風;荷蘭人努力的搶奪敵人船隻並拖往下風處,在面對敵火時,己方有數量優勢時依然很難,風力和海況依舊對戰鬥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力。

17世紀的大規模海上戰爭,並沒有像我們現在所認為的那樣,在英荷兩方之間造成明顯的隔閡,雙方皆有可能獲得對手戰鬥訓令的資料,研究它並改善自我的戰術。荷蘭人也越來越重視訓令的重要,戰前要做出基本的指示,而不是開戰時讓船長們各行其事;特龍普於1653年5月13日簽發一份《指令與次序》(Instruction and order),其針對的對象則是擁有5個分艦隊的大型艦隊。在上述訓令中,在總結中出現一段話(和這段話一起提出的,還包括了對待漠視命令的懲罰威脅):
「….最後需要指出的事情在於,在海上,我們不可能為所有無法預測的情況與可能發生的事件編制來書面命令預作準備,這些不期而至的情形可能出現在攻擊與防禦的過程之中,或是發生在風暴、濃霧和其他條件之下;這些情形可能導致十分嚴重的後果,並導致艦上的軍官失去判斷力。正因為如此,每個(軍官)都需要審視這些簡短的命令與此前在文中提到的信號,並等待進一步的指令;當出現需要時,他必須能夠時刻倚仗自己的軍事和航海素養來進行戰鬥。」此命令的用意很明顯,就是當當船長們因某些原因看不到分隊司令所發出的信號,不知道該怎辦時,請依照戰前公布的戰鬥訓令行事。

第一次英荷海戰結束,面對英國新出現的一條單縱隊隊型,以火力打擊對手的戰列線戰術時,荷蘭人還是偏向傳統作法;當德·魯伊特(De Ruyter)於1659年率領一支強大的艦隊前往松德海峽時,他在5月22日所發佈的《基本命令》中僅僅作出了一個有關陣型的定義,即攻擊時分隊要依序攻擊。


到了60年代,面對己方海軍的窘態,荷蘭人也知道改變的時候到了;聯省議會的大議長是共和派的約翰.德.威特(Johan de Witt)(後面皆簡稱為德.威特),在他的支持下海軍總司令奧布丹領主-雅各.範.瓦森納爾上將(Jacob van Wassenaer)(後面皆簡稱為奧布丹上將)于1664年開始了一個為期三年的建造計畫以增強己方艦隊的實力。依據該計畫,他們將會新建了60艘裝備超過80門火炮的新戰艦,這只艦隊被荷蘭人稱為「新海軍」。還規定戰爭結束後不可以拍賣軍備,艦隊將以常備軍的形式存在,這也解釋了為何絕大多數存世的荷蘭戰艦名錄都來自1652年後的時代,因為之前造的船全都被賣掉了。新增的軍費將由提高稅收來支付,而且新海軍幾乎由專業軍艦構成,民間商船只做為輔助的存在。

此後,聯省議會接管了海軍的指揮,而在第二次英荷戰爭於1665年爆發之後,國會向總司令奧布丹上將頒佈了一個包含26個條款的命令,其中有2個條款牽涉到如何作戰。這兩條中,第一條便直接提及了作戰序列:

「範.瓦森納爾閣下及高級指揮官們需要為追擊和發動攻擊這兩種情況提供必要的作戰順序,這些順序應當涵蓋接舷登船和其他戰鬥方式;同時,對於高級指揮官和艦長們而言,上述接舷登船的戰法應當是得到極力推薦的方式。總司令本人並沒有背離傳統的意願,他依然會遵從1653年5月13日頒佈的《指令與次序》中的做法;因此,在新的檔中,以密集隊形進行戰鬥依然是最為核心的思想。」

在另一個條款中,對於戰鬥中應當設立幾個分隊這一問題,聯省議會也施加了影響;分隊數被設為7個。這一決定完全是出於政治因素來考慮,而不是軍事的。在聯省共和國中,荷蘭省在不久前就曾經不加節制地增加海軍將官的數量,於是西蘭和弗裡斯蘭不得不有樣學樣。現在除了總司令之外,還有5位新任命的海軍上將,這些人都擁有自己艦隊的指揮權。自從第一次英荷戰爭開始,已經出現了嚴格的規定:艦長們被要求將旗艦保持在自己的分隊之中,而各個分隊之間也要保持距離。當時的海軍信號還頗為原始,因此在指揮多達7個分隊時,奧布丹上將在指揮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荷蘭人於1665年6月13日在洛斯托夫特之戰(Battle of Lowestoft)中被擊敗,奧布丹上將戰死,這使得他們認識到,過多的分隊數量會導致己方的混亂。然而,對於這一次敗北的批評,主要還是集中在將官們缺乏引領能力,而不是戰術落後上;官方還是強調用抓鉤抓住敵艦,並進行登船作戰的重要性。

一個官方的委員會被組織起來,德·威特便是其中的委員之一,德·威特在調查中發現將領們總是太過魯莽地投入戰鬥,七個分隊指揮官中,有3人輕率地率領戰鬥力最強的戰艦在上風位置發動進攻;至麾下被吹到了下風處的其他艦船不固。該委員會在1665年6月29日提交了報告,總結戰鬥中出現的問題並提出建議如下:

「所有的海員都一致同意,倘若使用接舷登船的戰術,本國將能在戰爭中收穫最大的利益。對於這一戰法而言,數量優勢才能帶來勝利,而最終幫助我們獲勝的人,則是那些登船的海員。正因為如此,我們推薦戰艦應當盡可能多地搭載人員;在艦船的膳宿條件允許、而聯省共和國所提供的薪金能夠發放到位的情況下,每位艦長都應當盡其所能地增加船上的水手數量。」

7月3日時西蘭海軍部則鼓勵其軍官們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如何擊敗英國戰術,避免“與英國人進行長時間且不利於己方的炮戰”,並“一有機會就儘快拉近距離…” 且再一次推薦了近戰戰法:

「我們強烈推薦所有的高級指揮官、艦長、軍官、海員和士兵將所有的思慮用於避免和英格蘭人進行長距離的、不利的火炮交鋒,並考慮如何儘早抓住第一個機會進行接舷戰;上帝保佑,我們的海員們在跳過船舷、登上敵船方面具有特殊的天賦和熱情,因此倘若這樣的戰法得以成真,那麼我們就很有希望獲得一場大勝了。除此之外,由於英格蘭人抓住每一個機會避免上述情況的出現,這同樣也顯示出進行接舷戰乃是他們最為薄弱的戰術領域。」然而,在英格蘭人的密集線列戰術與重炮火力面前,荷蘭人群聚進攻與抓鉤登船的策略顯得很難發揮。

to be continued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2/21/2017 :  02:00:40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e_of_battle
Line of battle

歷史上被記錄的第一次是1500年葡萄牙的艾曼妞曼紐埃爾ㄧ世下達指令
給派去印度洋的艦隊指揮官,要以戰列方式作戰.
當時的葡萄牙海軍似乎也很常使用這種作戰方式.
在1555年,葡萄牙海軍軍事及造船理論學家,奧利維亞.費南多(Fernão de Oliveira),
在他的論文"海戰的藝術"(the Art of War at Sea)中,也建議用單縱隊從事作戰.

接下來才輪到荷蘭川普(1639)和英國布萊克(1653)...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Edited by - cwchang2100 on 02/21/2017 02:03:51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Posted - 02/21/2017 :  09:26:25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我知此事,但這條沒荷蘭川普有名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e_of_battle
Line of battle

歷史上被記錄的第一次是1500年葡萄牙的艾曼妞曼紐埃爾ㄧ世下達指令
給派去印度洋的艦隊指揮官,要以戰列方式作戰.
當時的葡萄牙海軍似乎也很常使用這種作戰方式.
在1555年,葡萄牙海軍軍事及造船理論學家,奧利維亞.費南多(Fernão de Oliveira),
在他的論文"海戰的藝術"(the Art of War at Sea)中,也建議用單縱隊從事作戰.

接下來才輪到荷蘭川普(1639)和英國布萊克(1653)...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Go to Top of Page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