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可以確定,在下一次海島大型戰爭中,會用上相當數量的游蕩攻擊器, 不論攻守雙方.
攻方有絕對的誘因使用這種武器,因為,即便攻方掌握完全的制空權,從泊地到灘頭的登陸之中, 仍舊相當的脆弱,
而游蕩攻擊器可以大幅抵銷守方的 "傳統" 防禦行為, 並且它比大多時候的傳統艦砲要有效許多, 從泊地的船舶上投射相當數量的游蕩攻擊器,在技術上並不困難.
攻方在這一層級需要的是,操作範圍約50km,有效耐航時間約3小時,除必要偵感光電頭以外, 還能攜帶約5kg的炸藥. 其他要求,可以快速的船上大量彈射起飛,原則上不回收.
相對的,對於守方而言,游蕩攻擊器可以更有效的攻擊登陸波次,不論它是LST或是兩棲甲車,LCM,氣墊艇等等.
不需要也不可能要傳統砲兵的彈幕火力(後談).
守方這方面的要求估計是,操作範圍約30km,有效耐航時間約2.5小時,偵感光電頭以及 攜帶約5~10kg的炸藥. 其他要求,要能用輕便的投射軌起飛,以及如果沒有使用,則要能返回與回收.
守方的游蕩攻擊器需要攻擊目標範圍的從甲車到艇到船,所以攻擊力要大,對於百噸以上的船艇才能造成損傷,防衛部隊可以盡可能靠近灘岸施放, 因此操作距離與耐航力不用特別要求.
傳統舊式砲兵的死刑, M114或M110這種低於20km或差不多20km出頭的傳統砲兵, 部署至深大約15km,至淺不過5km, 無一例外將成為游蕩攻擊器的絕對目標之一,它們的存活性接近零,
沒有任何保留的價值,使用等同自殺.
反而M101這種砲小到能在騎樓下射擊,轉移也相當輕便,可以保留給後備部隊.
M109A2基本上存活性也只是好一些些, 因此M109A5以下必須盡快盡速升級,射程要以30km為標準,並多買M982神劍彈,讓火力延伸至40km.
攻守雙方都需要一種監視為主的UAV,
攻方操作範圍50~100km,耐航6小時,彈射起飛,網桿回收,要有能力以雷射標定目標.
守方操作範圍50~70km,耐航6小時,起降只需符合要求(便利),一樣要有能力以雷射標定目標.
攻守雙方都需要一種反幅射為主的游蕩攻擊器, 這個就略過了.
原則上,游蕩攻擊器將會等同ATGM, 每個聯兵營應該保有一個游蕩攻擊排,三套27架.以及一套監視用三架. 每個聯兵旅應保有一個直屬游蕩攻擊連,三個排9套81架,三套監視用九架. 一個反幅射排一套12架. 另外旅應該有電戰連,與通資連完全分立.
*舊式戰車而無力升級與加裝APS者,很快就會變成被獵殺的目標,
最高階的新式重型戰車,應在最大努力範圍內,武裝到牙齒,包括APS. 發展輪式戰砲甲車取代舊式戰車,並為其發展APS.
然後盡速將舊式戰車換代.
*模組化與多用途的火箭砲兵將會成為砲兵主力, 輕型的火箭砲車仍應該發展.
*應該列裝先進防空砲車,防空連要至旅級,要有能力局部為旅轄單位撐傘.
*步兵與工兵應多重視構工與偽裝,任何工事都應該具備頂蓋(覆土), 工兵應該囤儲大量的快速工事材.
*若不得已的情況下,只能盡量在城鎮區內交戰,避免在開闊地用兵.
*由於技術發展太快,估計當前的技術在2023~24年落後,所以發展UAV與游蕩攻擊器 應考慮技術升級與換代的影響,除非確定臨戰使用,否則沒有必要全數按編生產與列裝, 應保有彈性.
*多用民間與商用技術,反正很快就會有新東西,本身亦是一次性彈藥. 游蕩攻擊器應視同彈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