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標題
到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頁,共 17頁
guy123
路人甲乙丙
2688 Posts
Posted - 10/07/2023 : 18:23:19
他母親的一台BYD成本與內地產的Model3有一成的成本優勢,但一台Model3比BYD的差價隨便也是10萬起跳,這也就代表外國只要想搞事隨便加個一成的關稅還是啥小附加款的BYD就趴了。 而同樣的這個模型是以目前的成本去做計算,也就是直到2030年土共國內的薪資水平還是跟現在一樣?這麼沁人心脾的消息123真是加快了踩縫紉機的腳步。 溢價能力那麼低也值得高興?你們所有人都不想雙修8小時? 而且請問一下你們光伏與電車的發展關我島鄉民鳥事?你這但凡有機會就拿來吹牛逼請問一下有人想聽嗎?我薪水肯定比你高,而且高不少,我有必要見你一次就跟你說 === 阁下风魔了嘛?没刷牙又来喷人。 BYD汉、唐和海豹,一堆和model3价位相近的车,到底是指哪一辆~ 如果是指海豹,哪怕到2030年,对比的特斯拉model3也是中国款的最便宜~ 在下讨论日本衰落,当然要拿大陆的光伏和电动车比了。不想听就一边玩去~ 至于阁下薪水高,这边建议好好享受当下,现在大陆产业升级,芯片这块是要全拿的。参照韩国,五年前对中国顺差556亿美元,现在今年八个月对中国逆差160亿美元了。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面板,锂电池、存储和造船被中国打的节节败退了。 光伏和电动汽车虽然和贵岛没关系,芯片可不会哦。
gera
我是老鳥
6428 Posts
Posted - 10/09/2023 : 20:40:56
https://www.jaxa.jp/press/2023/10/20231002-1_j.html 小型月着陸実証機(SLIM)の地球周回フェーズから 月遷移フェーズへの移行完了について 瞭解後,是個很有趣的東西,全重才210KG,包括攜帶的20KG燃料. 這東西其實就是無人的地月貨物單程運輸器, 往後為月球輸送物資時,可以先達到1.5t的重量(然後再做到近4T的規模,H3的極限差不多是6T),扣除10%的燃料,以及設備與艙體重量,應該還有800~900KG的貨物載運量, 精密設計下,飛船的大部份零組件都能回收再使用,因此利用率很高. 也很方便,直接從地球打到月球,不需要再中轉,唯一要求就是月面接收站需要250M直徑平整地面. 缺點就是只能做為固定航班運輸,載運的內容在幾個月前就得排好,沒有變動與緊急發射的可能. 總之,讓日本人幹日本人擅長的事,就是能做好,日本人不是美國人也永遠不會是美國人, 反過來也是一樣,美國人就幹不好日本人擅長的事, 各司其責其務就是最好的.載人宇宙任務與太空站等事以及商業化就交給美國人開拓.
Edited by - gera on 10/09/2023 20:44:31
gera
我是老鳥
6428 Posts
Posted - 10/12/2023 : 22:29:07
TOYOTA X 出光興產 兩間企業將會在固態電池的量產合作. 日本的三大+一能源企業(因為它們原則上都是綜合型企業,脫離了單純的石油行業), 排名第一,ENEOS控股, 日本石油+三菱石油=新日本石油(當時第一)+新日礦(當時第六)=JX控股+東燃通用石油(曾是第四)=JXTG控股=再改名為ENEOS控股. 排名第二,出光興產, 出光興產(當時第二)+昭和殼牌(曾是第五)=出光昭和殼牌=再改名為出光興產 排名第三,COSMO控股(當時第三), 在平成年間只購入更小型油企的股票,成為連結子公司,如三愛石油.並沒有做大型合併, 主要是在2007年時被阿聯政府的投資公司購入股票而成為其連結子公司(至2022年阿聯政府出清股票取消). 目前其子公司COSMO石油與ENEOS石油有合作關係. 今年COSMO控股被村上財團基金狙擊,但防守下來,只是村上財團已經吃入20%的股票. COSMO的組成相對簡單,發行的股票太少,股權分散,很容易被狙擊, 它未來更可能是被ENEOS控股合併,說穿了村上財團本來就打這種主意,吃入COSMO後,再拆解出售,過手撈錢. 倒不如COSMO自己賣身. 排名第四,INPEX, 國際石油開發+帝國石油=之後再改名為INPEX. 日本政府直接間接佔股25%左右加黃金股一股.
Edited by - gera on 10/12/2023 22:29:56
dasha
版主
41971 Posts
Posted - 10/14/2023 : 06:06:38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guy123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當然要講現在日本,很難脫離中國是真的,產業資料看一看,多得是老共一灑補助,日本廠商馬上跑大陸去談合作,幾年後老共就突然變成世界第一. 比方上次談到的電解製氫,這幾天IAEA最新報告才出來,直接講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老共崛起,2020年中國電解製氫占全球比例最多10%,而且通通是實驗設備,與日本福島當年開張那個工廠不能比;2022年一個世界最大的新廠啟用,就是30%;2023年又一個更大的新廠啟用,全球一半.廠商設備都是大陸搞的,但一堆零組件專利呢? 還有個最新的太陽能電池PSC,2009年日本首度公開,2021年波蘭率先量產,2023年福建就一個世界最大廠完成廠商簽約儀式,開始興建,該廠最高顧問就是日本的PSC發明人,然後日本人拿了錢回國,就鼓吹中小聯合量產PSC,鑽老共福建那個廠不會走的產品線...... 日本的衰败,除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为了限制日本,刻意培养韩台产业。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国产业的崛起,从家电、面板、造船、手机和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要是中国科技没起来,安心做日本雁形阵的尾,日本日子也会很舒服。 中国产业多一分发展,日本就少一分利润,就如同现在的电动汽车产业,现在国内日系被打的节节败退,而且出口也是高歌猛进,今年肯定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 我觉得新兴产业,一开始日本可能有先发优势,但是比起燃油汽车之类的传统产业,优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比如光伏业,一开始可能有引进日本技术。但是现在全球80%专利都是中国的,美国占了7.2%。日本那点专利可以说是忽略不计。 而且十多年前的光伏面板是现在价格的十倍,差别大到就像是150年前的电动汽车和现在的电动汽车一样。这还能是一个东西吗?那时候的那点专利还能用吗? 日欧厂找国内二线电池厂合作,规模效应和成本没法和宁德时代还有比亚迪比的,而且智能驾驶模块也没法和华为甚至大疆比。华为的智能驾驶可以做到经销商天天在网上直播~ 你日欧连电动化都没玩明白,智能驾驶?不过欧洲车企算是想明白了,准备全面和中国车企合作,但是日本嘛~ 有专家预测,中国品牌汽车在2030年会占到全球的1/3,这并非不可能,因为现在中国已经占到全球市场31%,新能源汽车更是占61%。日德的汽车市场国产品牌都是占八、九成,想想日本会收到多大冲击,汽车相关产业起码影响到日本40%的GDP吧~ “目前,全球光伏第一大技术来源国为中国,中国光伏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光伏专利总申请量的80.14%;其次是美国,美国光伏专利申请量占全球光伏专利总申请量的7.24%。韩国和日本虽然排名第三和第四,但是与排名第一的中国专利申请量差距较大。“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6227749465555768&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5%85%A8%E7%90%83%E5%85%89%E4%BC%8F%E7%AC%AC%E4%B8%80%E5%A4%A7%E6%8A%80%E6%9C%AF%E6%9D%A5%E6%BA%90%E5%9B%BD 近日,瑞银集团的分析显示,随着价格更实惠、生产成本更低的中国电动汽车势不可挡地崛起,西方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市场份额将失去五分之一。 包括Patrick Hummel和Paul Gong在内的瑞银分析师在8月31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预计到2030年,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市场份额将增加近一倍,达到33%。 瑞银(UBS)中国汽车研究主管Paul Gong表示,未来10年左右,全球汽车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瑞银预测,到2030年,西方汽车制造商的全球市场份额将从81%下滑至58%。对于西方传统企业来说,这将是一个危机时刻。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6190353750399722&wfr=spider&for=pc&searchword=2030%E5%B9%B4%E4%B8%AD%E5%9B%BD%E6%B1%BD%E8%BD%A6 日本衰退其實先是南韓替代,十幾年後才是大陸接棒. PSC那個小弟特別提2021年生產,因為2009年提出的只是最原始的研究報告,用武器類比,2005年首次形成戰力的F-22,研究計畫ATF開始於1983年,但初期定義可回推到1975年,2009年對PSC,等於1975年對F-22,中間有多少研發歷程,小弟說明中是跳過的,而中間這些部分,老共那邊是幾乎沒專利的. 至於找二線電池廠方面,那個是歐盟在歐洲建立6個GigaFactory計畫的重點,這些二線廠在大陸不可能有資金人力去建立這種大工廠,那沒關係,甚至可以說更好,因為這樣才容易從這些廠挖技術,也容易用你們去訓練歐洲自己的工人,大廠有足夠人力,就不會認真搞技術與生產線輸出,甚至會給你玩整廠從大陸搬到歐洲的把戲. 至於自動駕駛,日本三大車廠,日產雷諾是歐日合作,豐田是到美國挖人,本田則是替美國牽線,在老共剛開始發展自動駕駛時就已經加入,與商湯那些搞在一起,沒幾年以後貿易戰爆發,本田這條線的中美日所有廠商都選擇不要多發合作新聞,免得給美國政府盯上,但合作還是在搞,而且進度看來比日產豐田都要快,下一步本田甚至要從機車這條線進攻印度,那個也不是本田自己而已. 必須說很多金融機構的國家分析,針對的是國家而非廠商,所以底下廠商搞國際化這點,無法從這些報告中看出端倪.
gera
我是老鳥
6428 Posts
Posted - 10/16/2023 : 02:24:36
TSMC、熊本で国内最先端6ナノ半導体量産へ 政府も支援https://www.nikkei.com/article/DGXZQOUA1255U0S3A011C2000000/?n_cid=SNSTW005 台積電赴日,是與SONY合組Japan 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JASM), 原本是設定28nm~22nm,目前決定提高到12nm~16nm, 預定2024年末開始量產. 而新聞則是第二工廠,提高到6nm. 可以知道兩個工廠技術差了一代,代工方向應該也不同,第二工廠的總投資高達二萬億日元,而日本政府將直接補貼9000億日元. (雖說如此,但二萬億日元有點少,一般來說,一間最先進的積體電路工廠,合理價格是200億美元,也就是差不多要三萬億日元,雖然6nm目前已經不是最先進的了)
cph0516
我是老鳥
6007 Posts
Posted - 10/16/2023 : 17:44:59
日本想蓋半導體工廠.也要有人礦可用 台灣人礦日漸短缺 新一代的大學生畢業後 越來越不想進入半導體工廠.天天穿無塵衣度過日子 日本是有不少 高素質與一流的大學生 只是這些人願意當(人礦)去賣肝嗎? 投資200億美金真的不算啥 但背後的各種人力.資源.技術.自動化掌握才是重點
gera
我是老鳥
6428 Posts
Posted - 10/18/2023 : 20:05:26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7513989 傳反對威騰鎧俠合併 SK海力士:報導不符事實 根據外媒報導指出,美國記憶體晶片大廠威騰(Western Digital)與日本同業鎧俠(Kioxia)有關合併快閃記憶體業務的潛在交易,傳出南韓SK海力士反對, 不過SK海力士今(18)日鄭重聲明澄清,相關報導內容不符事實。 彭博資訊上月報導點出,威騰和鎧俠一直協商合併事宜,鎧俠的銀行並為該交易安排融資,威騰硬碟業務可望維持獨立,不屬於交易的一部分, 可是近期日經新聞透露,鎧俠的間接股東SK海力士對該計畫心存疑慮,已與軟銀集團接洽,希望在交易失敗後合作。 對此,SK海力士今日鄭重聲明澄清,強調與軟銀合作的相關報導內容不符事實。 海力士是透過貝恩資本間接控股,嚴格來說,貝恩的49.9%也不全是海力士的. WD與鎧俠的合併其實是弱弱聯合,雖然拉高市佔率,而僅次於三星,但我很懷疑能守住陣地多久. WD的Flash其實都是用鎧俠設備生產的,只是在營銷與定位上有所區別,因此WD與鎧俠其實早就綁在一起了, WD面臨嚴重的虧損,並且為了削減成本而不計手段,它家的SSD表現正在惡化,消費市場的客源因此而逐漸流失, 至於鎧俠的SSD則是一板一眼,賣100就是給100,既不多也不少, 總的說,兩者的合併,以目前看,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可能一起拖死. (大概就是本來就貧弱的鎧俠營銷被WD系統併掉,省一點成本而已) 反而海力士與鎧俠如果合併,可以超越三星的市佔,有產能調度上的好處, 最好就是海力士與鎧俠加上WD都合併,在產能與銷售上都統一,後者全部掛WD的名義銷售(海力士不走消費市場,鎧俠本身也不重視,因此WD可以轉為專門負責銷售,不再搞生產), 只是這過不了反托拉斯那關,因為加起來就超過50%的市佔,具有主導權了.
gera
我是老鳥
6428 Posts
Posted - 10/20/2023 : 09:58:47
https://news.cnyes.com/news/id/5351603 豐田純電動車2025年起採用特斯拉充電規格 全球銷量最大車商豐田汽車 (Toyota) (TM-US) 周四 (19 日) 宣布,豐田北美部門已與特斯拉 (TSLA-US) 達成協議,其純電動車自 2025 年起將採用特斯拉的北美充電規格 (NACS) 。 在豐田宣布加入之前,福特 (F-US)、通用汽車 (GM-US)、BMW 等公司已經加入特斯拉 NACS 陣營,讓顧客得以使用特斯拉佈置廣泛的超級充電網絡。 (還有現代,起亞,日產,本田等等) 伊隆老仙,威震天下,充電神通,星鍊無邊。 雖然豐田投降只是時間的問題,但還是比我想像中快得多.. 不過話說回來,豐田本身在充電規格上並沒有什麼偏好,由於進場晚,所以隨大流選用SAE J1772+CCS1,並沒有弄自己的規格, 對於日本小圈圈弄的CHAdeMO,既不是發起人(但有參加),也不熱衷,這件事對豐田的影響就是換個轉接頭的事. 北美地區被NACS硬是反超一統江湖,不過歐洲,中國會不會投降還不知道, 歐洲方面流行的是CCS2,中國後來與CHAdeMO合作,弄出CHAdeMO3.0,也叫ChaoJi, 歐洲與中國市場夠大,也有很強的獨立性,可以確定中國肯定要走自己的路,歐洲再看看. 日本的電動車普及率還不高,因此多數CHAdeMO充電站都是舊規格,大多是50KW或以下,它們日後是否更新為ChaoJi是個問號, 另一個就是豐田選擇的SAE J1772+CCS1,它們之後幾年內大概會逐步換成NACS. ...後入場也有後入場的好處,因為途徑都看得很清楚.
cph0516
我是老鳥
6007 Posts
Posted - 10/20/2023 : 10:37:08
北美地區被NACS一統江湖 不是沒有原因的 特斯拉在維護充電站的妥善率上 可是非常用心 其他廠商 大多就是撈一筆充電站補助後就裝死 補助拿到後 後續能不能用.跟好不好用 又是另一回事 台灣也一樣問題 各家的充電站.品質不一.問題不少 很難不被特斯拉充電站給吞下
cph0516
我是老鳥
6007 Posts
Posted - 10/20/2023 : 10:57:38
日本9月出口創紀錄 東京房價也在創泡沫經濟40年來新高 對比中國9月70大城房價下跌
WingStar
我是菜鳥
Taiwan
470 Posts
Posted - 10/20/2023 : 19:26:10
北美被NACS統一是好事,沒人比TSLA更在意充電樁(不管是不是家用)和充電站的妥善性和實用性 我在休士頓和西雅圖的2間房子裝的家用充電樁,TSLA並不會因為是家用和早期購買就放生不管, 不僅線上檢查,還定期派員來實體檢查 這樣的服務誰能拒絕??
dasha
版主
41971 Posts
Posted - 10/22/2023 : 07:15:12
Tesla不只有EV,還自己投資電池,搞充電站本身的技術規格,最後他還是最早跑去與電力公司簽約確保供電穩定的廠商,如果馬斯克能弄到更多的錢,他搞不好直接買幾十個發電場下來自己發電,這時你不統一在他規格下都不行......這點必須說歐日其他廠商,甚至老共政府,動作都比他慢,而且唯一有可能翻盤的,就是自己已經有電廠電網的老共政府--不是單一廠商喔,是政府喔. 至於沒跟上的車廠,現在多數策略其實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同國家用不同接頭,至於接頭轉換的技術問題,那是零組件承包商的工作,一些功率半導體廠商最近都有這種多規格轉接頭晶片的消息......
guy123
路人甲乙丙
2688 Posts
Posted - 10/26/2023 : 10:18:40
日本的小日子真是越过越甜了,十年前刚开帖的时候日本的GDP是德国的1.8倍,日本右翼还在叫嚣经济反超中国,现在要被德国超过了。 三十多年前日本gdp5.5亿美元,美国8亿美元,现在日本只剩4.2万亿,美国23万亿,中国18万亿。过两年还要被印度赶超。 而且占日本GDp近40%的汽车这种支柱产业,电动化彻底躺平,自动驾驶就更不用谈了。连欧洲汽车产业都想挣扎一下,大众与小鹏合作,Stellantis与零跑合作。 虽说发展到一定程度,GDP就是汇率游戏,但是起码你要有能抗的产业,日本经济怕是没有未来了。 日本9月出口創紀錄 東京房價也在創泡沫經濟40年來新高 對比中國9月70大城房價下跌 ==== 看好日本经济建议去日本置地买房买股票,不过东芝都要亏到退市了哦。 中国房价下跌但是经济能增长5.5%远超全球3%,不正说明拜托了房地产的束缚,成功切换赛道到电动汽车、新能源、造船和芯片等产业上了吗? 日本のGDP、ドイツに抜かれ世界4位に IMF予測https://twitter.com/nikkei/status/1716625441426120836
guy123
路人甲乙丙
2688 Posts
Posted - 10/26/2023 : 10:46:44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Tesla不只有EV,還自己投資電池,搞充電站本身的技術規格,最後他還是最早跑去與電力公司簽約確保供電穩定的廠商,如果馬斯克能弄到更多的錢,他搞不好直接買幾十個發電場下來自己發電,這時你不統一在他規格下都不行......這點必須說歐日其他廠商,甚至老共政府,動作都比他慢,而且唯一有可能翻盤的,就是自己已經有電廠電網的老共政府--不是單一廠商喔,是政府喔. 至於沒跟上的車廠,現在多數策略其實是"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不同國家用不同接頭,至於接頭轉換的技術問題,那是零組件承包商的工作,一些功率半導體廠商最近都有這種多規格轉接頭晶片的消息...... ==== 中国做决策虽然研究时间长,但是执行力可是很强,而且超充站规范执行的是2015年的修改版,已经让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在高速公路服务区推广。 像华为和理想的超充站都能做到理论上充电10分钟,续航600公里,特斯拉的超充站的充电功率已经落后了。 中国车企自建最多的充换电站是蔚来,七月份数据蔚来4530座是特斯拉的两倍,特斯拉2300座和小鹏数量差不多。 蔚来,7月新增220座充换电站 -开迈斯,7月新增99座充电站 -特斯拉,7月新增72座充电站 -极氪,7月新增23座充电站 -小鹏,7月新增19座充电站https://weibo.com/3163705834/4930694990536529 【理想MEGA充电实测!峰值520kw,十分钟充68%电量-哔哩哔哩】 https://b23.tv/16AGqVI
cph0516
我是老鳥
6007 Posts
Posted - 10/26/2023 : 14:34:27
在電池充電這方面 光靠理論是沒用的 實際使用才是重點 充電站有能力讓多少超充一起使用 最多可以應付多少車輛 每天可以讓多少車輛.採取高速充電而不出現問題 都是要實際去紀錄與改善 蔚來目前 並沒有那種龐大資金 可以無限投資在超級充電站上 重點是電動車也沒有賣多少 還遇到各廠商 拼命降價促銷的問題 每賣一輛 就要賠半輛電動車 已經是蔚來汽車最大的問題了 當資金鏈斷掉.....
gera
我是老鳥
6428 Posts
Posted - 11/12/2023 : 00:23:07
就是硫黃島南方的翁濱沖,火山活動噴出一個新島,目前大約有200mx400m左右大, 如果沒有持續噴發,預計過一陣子就不見了. ......原來硫黃島本身就是個活火山,它底下有岩漿庫,不過被岩體堵住,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一部份岩漿往左右裂縫擠出, 這次翁濱沖的噴發就是這種情況. 硫黃島的火山活動算是很活潑,因此島嶼本身正在隆起,也就是說島持續在變大. 所以島上除必要的駐留人員外,不太適合做為軍事基地使用, 如果這次的噴發加大並且持續,硫黃島會喪失基地功能.
Edited by - gera on 11/12/2023 00:26:02
gera
我是老鳥
6428 Posts
Posted - 11/13/2023 : 20:21:26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03 Posts
Posted - 11/14/2023 : 08:29:00
麻生他表示,為因應中國擴大海洋行動,日本應加入「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此一安全保障框架,形成「日澳英美四方安全夥伴關係」(JAUKUS)。 JAUKUS Is coming?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cph0516
我是老鳥
6007 Posts
Posted - 11/14/2023 : 12:54:38
畏來東北換電站大排長龍 各種問題因低溫與結冰而產生 電量減半問題外 換電設備結與電動車輛的電池被凍住 換個電池要10~20分鐘 真是一個好棒棒的換電設計 難怪特斯拉馬上淘汰採用換電的這做法
dasha
版主
41971 Posts
Posted - 11/18/2023 : 06:31:33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畏來東北換電站大排長龍 各種問題因低溫與結冰而產生 電量減半問題外 換電設備結與電動車輛的電池被凍住 換個電池要10~20分鐘 真是一個好棒棒的換電設計 難怪特斯拉馬上淘汰採用換電的這做法 這種就是老共新創常見的問題,學微軟拿顧客做實驗......日本最近有個案子,與美國加拿大從今年冬天開始做換電池實驗,第一階段做到明年,那個系統設計成熟度並不低,但人家就是怕出現這種事影響累積百年的商譽,被美國那些律師往死裡打,新創這方面比較沒包袱. 但學微軟做實驗也有好處,進步得快,而且必須說這套系統可以變成快速更換動力/彈藥包的系統,技術成熟以後很多層面有用......
MCSEG
路人甲乙丙
Taiwan
2114 Posts
yangly3
我是老鳥
8310 Posts
puppyoliver
我是菜鳥
409 Posts
Posted - 11/18/2023 : 20:06:13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畏來東北換電站大排長龍 各種問題因低溫與結冰而產生 電量減半問題外 換電設備結與電動車輛的電池被凍住 換個電池要10~20分鐘 真是一個好棒棒的換電設計 難怪特斯拉馬上淘汰採用換電的這做法 這種就是老共新創常見的問題,學微軟拿顧客做實驗......日本最近有個案子,與美國加拿大從今年冬天開始做換電池實驗,第一階段做到明年,那個系統設計成熟度並不低,但人家就是怕出現這種事影響累積百年的商譽,被美國那些律師往死裡打,新創這方面比較沒包袱. 但學微軟做實驗也有好處,進步得快,而且必須說這套系統可以變成快速更換動力/彈藥包的系統,技術成熟以後很多層面有用...... 商用版本的「更換電池包」應該沒法轉軍用, 兩種版本的放置位置不同。 商用電池包主要是放在車底, 軍用版本則會放前方或側邊, 因為要讓電池包兼任裝甲。 至於陸軍的「彈藥包」應該沒快速更換的動力(or 財力?), 因為曾有研發案或其他軍種的現貨可以增加換彈速度, 例如:陸軍的155mm砲彈(註1)、空軍的30mm砲彈(註2) 參考資料: (註1) 美國陸軍的XM-2002履帶補給車(MDC網站):http://mdc.idv.tw/mdc/army/crusader.htm (註2) 美國空軍的A-10攻擊機用自動裝填機補充30mm砲彈(YouTube網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SpkL1InuA
Edited by - puppyoliver on 11/18/2023 20:12:34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149 Posts
dasha
版主
41971 Posts
Posted - 11/26/2023 : 07:18:16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puppyoliver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但學微軟做實驗也有好處,進步得快,而且必須說這套系統可以變成快速更換動力/彈藥包的系統,技術成熟以後很多層面有用...... 商用版本的「更換電池包」應該沒法轉軍用, 兩種版本的放置位置不同。 商用電池包主要是放在車底, 軍用版本則會放前方或側邊, 因為要讓電池包兼任裝甲。 至於陸軍的「彈藥包」應該沒快速更換的動力(or 財力?), 因為曾有研發案或其他軍種的現貨可以增加換彈速度, 例如:陸軍的155mm砲彈(註1)、空軍的30mm砲彈(註2) 參考資料: (註1) 美國陸軍的XM-2002履帶補給車(MDC網站):http://mdc.idv.tw/mdc/army/crusader.htm (註2) 美國空軍的A-10攻擊機用自動裝填機補充30mm砲彈(YouTube網站):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nSpkL1InuA 電池包問題,主要是扭力桿懸吊履帶車,或若干懸吊也是在車底的車,不適合車底加電池,這種車適用的會是還在概念中的卡車用換電池系統,因為若干卡車的底盤也不適合從下面插東西,而適合後面插東西. 至於拿電池包當裝甲,鉛酸電池時代可以,鋰電池不管是液態或固態都不好,液態就算有些耐熱鋰電池,那也只是把危險溫度從攝氏80~120度提高到120~200度,軍用一樣易燃,固態鋰電池最好用的硫化物電解質,碰到空氣中的水氣會解離出氫氣......這兩種情況都與彈藥當裝甲一樣糟糕,也是現在電動車都把鋰電池當彈藥一樣保護的理由. 彈藥包快速裝填問題,主要還是現有戰車自走炮的設計不適合,要裝就要自走炮車與彈藥車配套改進,所以服役的只有瑞典貨,而且都被批評備用彈藥量低.
到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頁,共 17頁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