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1757 Posts |
|
ki1
我是老鳥
   
6429 Posts |
Posted - 09/29/2025 : 18:08:36
|
1.最重要的目標是維持海上交通線,或掩護其他兵力直到把飛彈撒出去,等等,而不是金身不破 2.要攔截各種飛來的東西,前提是要有飛彈可用,為求金身不入而讓飛彈數量不足,接戰不久便等同放空,則本末倒置 (最明顯案例:烏克蘭的愛國者,看似有效,但實則讓俄軍對大多目標形同自由攻擊)
Errors in safety standards are of two kinds. The first is obvious – that the standard is too low and the ship sinks in a moderate gale or after minor damage. The second kind of error is less obvious – that the standard is so high that operational capability is prejudiced or cost unreasonably increased. D.K. Brown Atlantic Escorts: Ships, Weapons and Tactics in World War II
quote: 喊貴~要不看看 台製防彈背心.很便宜嗎?還是笑果好?
現代戰爭是砲戰,烏俄雙方已經明示暗示,將近9成傷亡來自各種破片 剩下一成多再瓜分後,子彈可說微不足道 在A4紙大小的板子上糾結,不如設法擴大面積防止破片癱瘓各處關節和肌肉 (看似穿著頂級抗彈板,一顆榴彈下去後只能仿效孔乙己移動的影片不少,讓人深省) |
 |
|
waffe
我是老鳥
   
7544 Posts |
Posted - 09/29/2025 : 18:17:4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照這種標準,韓國的飛彈與雷達,日本的飛彈與雷達也沒經過實戰考驗,大概也是台灣水準?????.....笑
對,你看日本全自研的最上級有配自家生產的艦空彈?韓國盾艦不也是雙搭配嗎?老美的戰系配標準+自研的海弓。
我在聲明一次我不是黑國產的東西,只是全國產的主戰(我前文一直突出主戰也就是一級艦)艦艇這技術風險著實太高,一艘船混搭沒問題或是生產幾艘全國產的搭配外購系統或是整船(例如星座級)這也沒問題。
例如一樣的艦體部分搭仔外國的飛彈、戰系另一部分則是國產,不然哪天真打起來發現不頂用就完全來不及了。
老美的雖然貴但保證能夠用。
|
 |
|
waffe
我是老鳥
   
7544 Posts |
Posted - 09/29/2025 : 18:42:1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CSEG
海陸空個別的需求與發展,能不能合併或移植?子系統的雷達、尋標器、電腦、火箭引擎、發射架 美國海軍自己,歐洲各國海軍,彼此的交流切磋? EX:為什麼有海麻雀/海欉樹而沒有海鷹? ……
海麻雀與海槲樹都是MIM-46 Mauler拳擊手爛尾後的應急計畫,老美財大氣粗的都是搞專用的,鷹式存在的同時間海用的是性能數據差不多的韃靼人飛彈,而且還不只一種。
海槲樹壓根就沒啥人用,而海麻雀也是老美火燒屁股後上艦然後歐洲接著火燒屁股後入股加碼,前後演變到今天essm這副尊榮跨度幾十年。 |
 |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1757 Posts |
Posted - 09/29/2025 : 18:43:32
|
所以對策不該是一面生產國產飛彈,一面持續精進研發下一代? 還是跟美軍烏克蘭北約國家一起搶美國飛彈產能,等那下單了錢給了,卻隨時可能被美國拖延交貨挪用的美國飛彈?這是你的選擇? 你想用雙系統降低風險,雙系統需要多大的船?海軍何時才會把目光望向萬噸大驅?五年十年內有可能嗎? 繼續放空好嗎?
國產雷達飛彈可以透過每年的測驗操演去發現問題不斷改進優化,進口要看人臉色,說不定還要看是美國那個黨執政,那蹉跎下去可能就不只四年八年的.
海軍在驗收中科院雷達飛彈方面似乎沒有放水的習慣,要不然現在可能大大小小的船隻都塞了海劍羚,所以如果海弓三能夠通過海軍的驗收,那就沒有道理不用...標準飛彈產能有限,美軍在紅海用了很多,美國這點產量短期內全世界都不夠分.
愛國者三MSE如果是弓三六倍價錢,打得還沒有弓三高,那就沒有不多買多用弓三的理由. 軍種可以設立嚴格的驗收標準表來卡國產武器,但是能夠通過驗收的武器就應該多用多買....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Edited by - 小毛 on 09/29/2025 18:45:20 |
 |
|
ki1
我是老鳥
   
6429 Posts |
|
ki1
我是老鳥
   
6429 Posts |
Posted - 09/29/2025 : 19:03:0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我有點懷疑,台灣到目前為止都還沒向美國正式提出購買SPY7, 因為從來就沒聽說過美國有拒絕.... 不知台灣在等什麼, 洛馬希望可以出售SPY7已經好多年了....
一種糟糕的可能性: 和過去一段時間的軍購案一樣,要先以非正式管道敲定後才能走正式管道 ...再比對美國現在主流意見,則大致和不必浪費時間差不多? |
 |
|
waffe
我是老鳥
   
7544 Posts |
Posted - 09/29/2025 : 19:11:25
|
自己幻想那就什麼都有了,國產彈就不受國外制約?一堆新聞都在扯這彈那彈的突破都是老美這零件那零件的開放進口,它哪天不給你進口你要改生產火箭?而且還是那句話,雖然討論純屬扯皮不是工作所以不需要那麼較真,但基礎的認識總是要有的吧?我前文就提了多看看目前衝突的各種詳細報導,但看都不看只看新聞還有網路討論能有啥理解?例如二毛的飛彈在攻擊過程中會一直快速的切換導引方式,一下gps一下慣導,有的還會切到地形匹配,我軍的飛彈使用的軍用gps與雷射陀螺儀有證據是全自研、自產?要是沒有還不是要進口。真打起來美國缺彈最少有機會(我只說有機會)從盟國掉貨,靠自產的話就算零件不愁的狀態下一年幾百發,打光了連調貨的小小機會都沒有。
|
 |
|
MCSEG
路人甲乙丙
  
Taiwan
2352 Posts |
Posted - 09/29/2025 : 19:52:5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aff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CSEG
EX:為什麼有海麻雀/海欉樹而沒有海鷹? ……
海麻雀與海槲樹都是MIM-46 Mauler拳擊手爛尾後的應急計畫,老美財大氣粗的都是搞專用的,鷹式存在的同時間海用的是性能數據差不多的韃靼人飛彈,而且還不只一種。
海槲樹壓根就沒啥人用,而海麻雀也是老美火燒屁股後上艦然後歐洲接著火燒屁股後入股加碼,前後演變到今天essm這副尊榮跨度幾十年。
我看到一份1959年美德將官交流的文件,提及鷹式上艦失敗的兩大原因: 雷達(未明言是搜索還是照明)在船上的穩定性不足, 飛彈尾翼太佔空間 美國海軍的“海鷹”測試報告(1957),可以交給西德海軍參考 |
 |
|
kmleu
路人甲乙丙
  
1776 Posts |
Posted - 09/29/2025 : 22:43:57
|
靠自製武器救火,爆兵!遠的不說俄烏戰爭雙方如何想方設法砸爛對方軍工生產與能源設施,對岸沒看到? 先聲明在下不反核但對本島是否持續使用核能採審慎態度,對岸對核工可比黃世咻等人強多多了! 何必詐返應蘆!搞個廠內福社外洩事故製造混亂調動軍警,這一搞下來還能發電?還有電生產武器嗎? |
Edited by - kmleu on 09/29/2025 22:47:32 |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801 Posts |
Posted - 09/30/2025 : 02:57:42
|
陀螺儀.導波管 台灣都是入門等級.就算會生產也一樣 這些精密.精準的東西.都需要自歐美進口
以為自製就會進步 看看雄風2反艦飛彈至今面世30多年吧.後來的批次生產真的有進步嗎?
|
 |
|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851 Posts |
Posted - 09/30/2025 : 04:25:38
|
洛馬的SPY7 + PAC3提議,不一定與海弓三衝突。 如果放在康定上的英國997雷達都能夠支持海劍二射控,沒道理與弓三雷達一樣是S波段的SPY7就不能支援海弓三的射控,這應該只是要不要出錢做的問題。
SPY7 + PAC3 + 海弓三的組合應該可以接受,可以PAC3少買一些,專職反飛彈, 多買一些海弓三負責多任務。
我其實蠻看好海用版PAC3的。 標準系列量產速度太低,使用國越來越少。 PAC3的使用國越來越多,只要有人出錢搞出來,又有SPY7這樣的外貿專用AESA, 前景應該蠻好的
|
 |
|
waffe
我是老鳥
   
7544 Posts |
Posted - 09/30/2025 : 09:53:4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CSEG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waffe
我看到一份1959年美德將官交流的文件,提及鷹式上艦失敗的兩大原因: 雷達(未明言是搜索還是照明)在船上的穩定性不足, 飛彈尾翼太佔空間 美國海軍的“海鷹”測試報告(1957),可以交給西德海軍參考
雖然我沒看過原文,但不能上艦的最大原因應該是體積,小很多的麻雀當年上船就已經很占地方了。
至於雷達在船上的穩定度這先天就是整個系統中最難的關卡,麻雀上船後就一直不是使用原來的搜索雷達,只有射控雷達是改裝搬上船的。後續各種的改也是除了彈體外都是各種改裝或是專門設計的雷達,例如我軍大量使用的屎特就是針對此一系統改造的。
而麻雀飛彈能上艦並且一直使用到現在一開始很大原因在於其原先配屬於戰鬥機時有個特殊的射擊模式,Boresight Mode。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rnmdPE_xUc
看主站中介紹海麻雀的文就可以知道,這東西剛上船的時候就是使用船上的搜索雷達找到來襲飛彈後用人力操作控制台轉向飛彈來襲處,然後啟動搜索與鎖定並發射飛彈攻擊,這種模式跟Boresight Mode真心就是87%一毛一樣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先天就是作用於目視的近距離,很適合瘋狂逼近的反艦飛彈。早期的鷹式有效最短距離超過兩公里,也就是當飛彈超過這個距離就可以準備跳船了(網上可查到的麻雀最短有效離從300米-1.5公里左右,但想不炸到自己應該最短在一公里上下)。主動彈也有類似的近距離模式,俗稱瘋狗。
|
 |
|
kmleu
路人甲乙丙
  
1776 Posts |
Posted - 09/30/2025 : 11:15:54
|
#說句刺人的話,好歹也看到公開數據如維基百科上還查得到(真假未知)以製綠松雷達偵測距離與精確度再來談未來如何 只憑飛彈射高就開始談"上艦願景"...好比小孩抓周,抓到籃球,父母就開始準備二十年後參加NBA選秀時要穿什麼衣服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L/M-2080_Green_Pine
#COMBAT SYSYTEM與CONTROL SYSTEM 差很多! 上週才知道美軍空軍不把CCA當作無人機(Group 1-5),CCA Leader是指揮(command)而不是控制(control)CCA! CCA配對要能自主如棒球上投捕搭檔,投捕暗號溝通後捕手手套放哪個位置投手根據暗號把球投到捕手手套 簡單地說COMBAT SYSYTEM一定具備指管(CC)與戰場管理能力(BM)而不是將各子系統資訊彙整到戰情中心顯示台就好
#COMBAT SYSYTEM實作上來說就是SI(system integration),以寰網銳指等系統整合歷程看來,中科院得再努力 據說海魚昆艦現在遇到問題之一:魚雷發射系統無法接收IPMS指令但手動操作發射沒問題,也無法與艦上所有子系統連線作業 軟硬整合需要時間技術與資金,這和超商購物紅綠標商品合購有便宜是兩回事, 土槍加洋砲...得看對立委老爺們給不給預算,對岸給不給國軍出錯後逃出生天的機會 追加時間與預算能解決還算好,整合失敗風險控管怎能排除爛尾可能...望向海魚昆 以下為寰網系統相關新聞 2021:提升空軍防空飛彈攔截效能寰網聯戰採以色列系統作為主要核心技術 https://www.upmedia.mg/tw/investigation/survey/132001
2022:針對網路媒體有關中科院三軍防空系統雷達情資即時指管整合, 寰展案認賠上億與美商雷神簽約等報導內容,本院說明新聞稿 https://www.ncsist.org.tw/csistdup/news/NewsPublishDetail.aspx?PostNo=16566
2025::寰展專案政策執行錯誤延宕5年近82億經費暴增至逾百億 https://www.upmedia.mg/tw/investigation/survey/226419 |
Edited by - kmleu on 09/30/2025 11:24:20 |
 |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