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帝國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SOCOM
路人甲乙丙

Hong Kong
722 Posts

Posted - 11/16/2008 :  14:20:02  會員資料 Send SOCOM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Empires
Herfried Munkler德文原著
Patrick Camiller英譯
Polity, 2007

這是一本書的摘要,書名叫Empires。作者Herfried Munkler是德國人,主要是研究軍事和國際關係的。Munkler在這本書中分析了該如何界定「帝國」、帝國的興亡、帝國統治的原理等等。



第1章

近二十年來,美國總是「獨斷獨行」。例如干預南斯拉夫、拒簽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攻打伊拉克等等。美國經常單獨行動,而不重視是否有盟友支持,或國際間是否反對。對美國來說,聯合國也只是為其行動「造勢」的場所。即使沒法在聯合國中得到支持,美國還是照樣行事。

另一方面,美國人也漸漸改變了北約的角色。以往,北約是共同防範蘇聯的軍事同盟。現在,沒了蘇聯,美國卻不斷推動北約向東擴張,以圖壓迫俄羅斯。總之,北約已變成美國用來擴大勢力、謀取其利益的工具。

再來,西歐多國在冷戰結束後,都紛紛裁軍。美國雖也有裁減軍力,但在減少原有部隊的同時,卻又發展新的軍力。實際上,美國不是在裁減軍力,而是在軍事轉型和擴軍。

看到種種現象,尤其波斯灣的形勢,美國國內開始有人呼籲,美國應該繼續擔當「霸權」(hegemon)的角色,而不要謀取「帝國」(empire)的地位。他們認為,一旦成為帝國,便要承受很多風險,例如過度擴張(overextension)以致過度消耗國力。過去的帝國,最後也難逃崩潰的命運。例如羅馬、英國、蘇聯,它們的帝國崩潰後,就不只失去帝國地位,連原有的霸權,甚至大國(great power)地位都失去。

簡單界定一下帝國

第一,帝國的「概念」(concept)不同於主權國家(sovereignty state)。就法理上、概念上,每個主權國家都具有相同的權利(right)。它們在其國境內行使最高權力,不服從於任何更高權威。國界(boundary)的劃分很清楚,這裡是法國,過了邊界就到德國。就算像中國和印度有領土爭議,雙方也是想把有關地區明確地重新劃進該國領土內。

帝國的界線則有所不同。我們可以在地圖上,明確地找到主權國家的國界,但帝國的界線卻是另一種觀念。它是看不到的、是無形的。界線內,各個政治單位(political unit)並不持有相同權利,而是不同強弱程度的權力(power)和影響力(influence)。

由於帝國在經濟和文化上享有優勢,吸引了很多在帝國界線之內的人們,都想要移居進該帝國的領土內。例如墨西哥天天都有人偷渡進美國,全世界都有人想抽到綠卡。相對地,美國卻沒多少人想放棄美國國籍。

美國政府可以用各種方式,向其他國家施壓,使美國人民較容易到全世界工作、旅行、居住。相對地,美國相當嚴格地執行入境法例,相關的標準也訂得很高。

再一例子,美國有能力干預中南美洲的國家的內政。但中南美洲國家,卻很難對美國做同樣的事情。

第二,帝國和霸權是不同的。霸權是指一些特別強大的主權國家,但帝國所強調的是,帝國控制著其他國家。受帝國控制的國家,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賴(dependence)帝國,故只能擔當帝國的附庸國(client state)或衛星國(satellite)。

冷戰時期的美蘇即為對比。美國是北約的最強國家,派出將領指揮北約部隊。美國和其他北約成員國之間,仍然地位平等。各個成員國都派有代表出席general secretary,在決策上享有實權。

蘇聯方面的華約組織,實質上受蘇聯指揮。成員國並不享有平等權利,只能擔當衛星國,處處受蘇聯控制。

另外有一個例子,和將來的美國十分類似。

希臘各個城邦國家,在公元前5世紀左右,建立了「提洛同盟」(Delian League),以共同對抗波斯。當初,各個成員國都有同等權利,義務上則各國有異。有些提供金錢,有些提供軍艦,但最大部份的艦隊來自雅典。

後來,雅典提供的金錢和艦隊越來越多,軍事指揮官亦由雅典人擔任。雅典人指揮下,提洛同盟的部隊分駐到各國成員國,雅典也漸漸干預成員國的內政。於是,雅典由霸權轉化成帝國。

第三,帝國和「帝國主義」(imperialism)是兩回事。帝國主義一詞源於19世紀,當中包含有道德批判的成份。這裡是以敘述性和分析性的方法來研究帝國,與道德批判無關。

其次,帝國主義理論認為,帝國是人們「有意」、「刻意」建立的。以達到由中心(center)剝削邊陲(periphery)的目的。但綜觀歷史,帝國的建立時間很長,過程也相當複雜,不可能單靠某些人所定立的大戰略(grand strategy)計劃達成。帝國總是在複雜的歷史過程之下,慢慢形成。John Robert Seeley曾說過,英國的帝國,是建立於「in a fit of absence of mind」,這裡也採取此一觀點。



Edited by - SOCOM on 11/16/2008 21:29:32

SOCOM
路人甲乙丙

Hong Kong
722 Posts

Posted - 11/16/2008 :  21:30:09  會員資料 Send SOCOM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世界帝國(world empire)和大帝國(great empire)

何謂「世界帝國」?

首先,時間要夠長。有些政府,雖然意圖建立帝國,但當第一批領導者離任或去世後,「帝國」便隨即崩潰。

怎樣才算時間夠長?至少,該帝國要經歷過至少一次興起(rise)和衰落(decline)的循環(cycle)。在這段時期裡,要有能力進行改革(reform)和轉換領導班子(regeneration)。假如該帝國隨著第一代領導人離任或去世而崩潰,那就不算世界帝國了。

關於這個循環,這本書沒有詳細界定,但引了註釋:Modelski, Long Cycles in World Politics, pp. 7-38.

第二,世界帝國,控制的範圍一定要夠大。

對於一個帝國來說,地緣政治(geopolitics)和地緣經濟(geoeconomics)的因素是相當重要的。帝國不但要控制土地,更要控制商品(commodity)和資金(capital)的流動(flow)。有些帝國所直接統治的土地可能不多,但卻能以貿易控制上述兩者的流動。在貿易背後,又有政治、軍事、文化心理等權力的支持。

那麼,一個世界帝國,控制要多大地方才算大?這沒有明確絕對的數字、比例或標準可循。

世界帝國,照字面好像是世上唯一霸佔了全球的國家。但照作者的例子,美國和蘇聯都是世界帝國。現在沒有了蘇聯,美國是唯一的世界帝國。

美國透過很多正式(formal)和非正式(informal)的方式來支配世界。美國的權力,以transglobality的形式滲透到全世界。

美國權力對世界的控制程度,是史無前例的。雖然沒有前例可循,但不等於過去沒有世界帝國。在羅馬帝國人的眼中,「世界」有多大?古代中國人眼中,天下又有多大?

「世界」(world)有多大,受當時的技術水平和文化因素限制。古代中國人和羅馬眼中的「世界」,互不重疊,對對方所知甚少。這不是相安無事,而是根本不關事!










~~~~~~~~~~~~~~~~~~~~~~~~

You may not be interested in the dialectic, but the dialectic is interested in you.

~~~~~~Leon Trotsky


You may not be interested in troubles, but troubles are interested in you.

~~~~~~SOCOM
Go to Top of Page

SOCOM
路人甲乙丙

Hong Kong
722 Posts

Posted - 11/17/2008 :  20:53:28  會員資料 Send SOCOM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第2章 區分帝國、帝國主義、霸權

從帝國主義的理論來看,所有建立帝國的行動,都是因為領導層的擴張野心而起的。這可能是為了少數人的權力慾、威望、財富等因素。

人們從這種觀點去想,進而認為,19及20世紀以來的戰爭,甚至過往的所有戰爭,都是為了爭取經濟利益。但是,若真的從經濟角度來看,這樣做的代價很高,而且是很不智的。

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經濟觀點

從經濟角度看,侵略是代價高昂而不智的。19世紀時,歐洲人到非洲爭奪殖民地。日本和美國自19世紀起在太平洋擴張勢力,其中日本人更企圖佔領整個東亞。美國人也首先擊退西班牙人,及進佔菲律賓。

戰爭的勝敗,固然不容易在戰前估計。但戰爭的代價高昂,卻仍然是可以預料的。既然如此,領導層為什麼還派兵侵略?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看法,這是為了尋取資源和市場。按照熊彼得(Joseph Schumpeter)的看法,這是因為領導層仍保持過時的想法所致。熊彼得認為近幾百年是以貿易和交換來獲利的,而不是侵略。

由此出現了兩種推論。一是認為,問題在於人們不懂得理性地去想。二是認為,對於少數資本家和領導人來說,侵略是最合乎其利益的理性行動。

其中John Atkinson Hobson認為,問題在於,侵略創造了很多投資機會給資本家。這使得政府派兵侵略,並造就了好戰的社會文化。

一般的馬克思主義者認為,資本主義國家必須尋找殖民地,否則國內的無產階級便會革命,最後令原有體制滅亡。相對於此,Hobson不這麼想。他認為資本家急於慫恿政府發動戰爭是為了製造投資機會沒錯,但除侵略之外,社會改革也是辦法。

Hobson認為真正問題在於「消費不足」(underconsumption),假如能以政府政策,尤其福利政策來增加群眾的購買力,投資機會便重新出現。這樣既符合少數資本家利益,對社會整體來說也是理性的。

不過,這類理論的作用,不是探討帝國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該不該進行改革。








~~~~~~~~~~~~~~~~~~~~~~~~

You may not be interested in the dialectic, but the dialectic is interested in you.

~~~~~~Leon Trotsky


You may not be interested in troubles, but troubles are interested in you.

~~~~~~SOCOM
Go to Top of Page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