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
n/a
deleted
1241 Posts |
Posted - 04/24/2012 : 21:30:32
|
普法戰爭爆發的時間點,法國陸軍擁有著三大遠遠凌駕於普魯士之上的優勢。
第一點是遠較普魯士為多的常備軍。 第二點是無煙火藥步槍。 第三點是機關槍。
夏士波步槍是世界第一把使用無煙火藥小口徑子彈的步槍,即使與普魯士配備的德雷瑟後裝槍相比,法國步兵手裡的夏士波步槍無論是在射程、準度、威力、可靠度上都要遠優於普魯士人的裝備。
而另一方面,米特留斯多管槍也是一項普魯士人手裡沒有、而法國有的獨門優勢。米特留斯多管槍是1850年代比利時兵工廠開發的多槍身式後裝機關槍,使用25~50管槍身,使用紙包聯裝彈匣後膛裝填,其設計可以說是拿破崙戰爭時代管風琴砲的進化版。
米特留斯多管槍
但不同於管風琴砲,米特留斯可以使用預先裝填好的紙包彈藥匣實施後膛裝填這一點,使得米特留斯多管槍可以在一分鐘內實行五次以上的齊射攻擊,若要形容的話,就像一門特大號且長射程的散彈槍一樣。同時,米特留斯機槍可以用旋轉把柄的快慢來控制擊發速度,以維持持續火力,不致於出現火力空檔。而且相對於重達六百公斤的此武器來說,其後座力可說是幾乎能完全忽略的程度,所以在齊射之間能夠迅速修正彈道,達到高度的命中率。相較起手動迴轉式的蓋特林機槍,米特留斯多管槍雖然因為槍管數較多而比較沉重,但是在機械可靠度上由於可動部件少而更加不易故障,也較具野戰信賴度,同時也幾乎沒有卡彈的可能性。
法國陸軍很快就注意到米特留斯多管槍並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向比利時人採購此槍後,便立即在凡爾賽兵工廠展開了密集的測試與評估作業,結果證實本槍擁有足以壓倒步兵的絕對優勢火力。
於是1867年,法軍便正式將米特留斯多管槍制式化,投入了鉅額資金進行米特留斯的改良與量產作業。米特留斯多管就這樣成為了法國陸軍準備用來對付普魯士人的壓箱秘密武器,量產過程被拿破崙三世視為機密加以隱匿,法國甚至還開發了類似現代金屬風暴系統的三聯裝彈藥,以使米特留斯多管槍可以用一個紙包彈匣實施三回的齊射。
普法戰爭前夕,法國人一共生產了215門的米特留斯多管槍與五百萬發以上的彈藥,並期待著用這個秘密武器把普魯士人轟成篩子的日子到來。然而───普法戰爭的過程與結果,都大大地背叛了法國陸軍對於米特留斯多管槍的期待。
米特留斯多管槍在普法戰爭之中,並沒有任何值得一提的表現;這倒不是因為設計不良(比利時製的武器一向比法國貨可靠的多),若要究其原因的話,最根本的問題在於法國陸軍本身的運用戰術問題。
因為這個時代還沒有「機關槍」這樣的名詞,所以法國陸軍對於米特留斯多管槍的定義是「可以發射遠程散彈的野戰砲」。法國人讓砲兵來操作米特留斯多管槍,而且將它怖署在距離前線約1000~2500公尺遠的後方,以大仰角射擊的方式來運用米特留斯。
檢視米特留斯多管槍的清朝官員。課本上講自強運動時常出現這張圖,一般人常會因為旁邊地上放著實心彈而誤以為這尊東西是前膛砲,但實際上是最新式的多管槍。大清開創了中國選槍有眼光的好傳統之始,他們最後決定不買米特留斯而買了蓋特林。
雖然米特留斯多管槍使用的13mm彈藥擁有3500公尺的最大射程,但在並未設計專用的光學瞄具與長距離射擊表尺的情況下,想要擊中一千公尺遠的敵兵根本是天方夜譚。實際上,當時主流的四磅野戰砲(75~85mm)最大射程也不過3800公尺,而在這個距離上連後膛加農砲都打不中任何東西,更何況多管槍?實戰中證明米特留斯最適合發揮的接戰距離還是300~400公尺以內的直接駁火而非高仰角曲射。
只有少數經過前線經驗洗禮過的法國砲兵軍官意識到軍部方針的錯誤,因而將米特留斯多管槍掛上砲盾推到距離前線幾百公尺之處實施直接射擊,讓戰線瞬間化為一團血肉模糊的屍山,普魯士兵驚懼地稱呼其為「地獄製造機(Hollenmaschine)」,甚至連參謀本部都下達了指示禁止步兵與法軍的米特留斯多管槍接戰,直到砲兵將其掃平為止;但是這些法國前線將士的正確判斷卻未能及時成為法國軍方的教範,戰爭就已經先結束了。
而更嚴重的另一個問題在於最根本的操作運用上。拿破崙三世與法國軍方將米特留斯多管槍視為秘密武器的結果,是使關於它的情報秘而不宣到了矯枉過正的程度。1865年開始量產的米特留斯多管槍,卻基於保秘原則而僅有少數高級砲兵將官在凡爾賽演習場親眼見過實物與口頭教學,第一本關於米特留斯的正式教範直到1870年二月才開始少量印刷,這也就是普法戰爭爆發的那年。
米特留斯5x5二十五槍管型的正面圖
關於米特留斯的保密到了什麼程度,法軍元帥麥克馬洪或許是最好的一位見證人。在1870年年底,普法戰爭已經開戰兩個月,戰況急轉直下即將敗北之際,元帥才在營帳前見到了一門被推出來的米特留斯多管槍───這是他第一次見到並知道自己手上有這種大殺器的存在。
既然元帥都如此了,那麼底下負責操縱的基層官兵之無知就更加可想而知。伴隨著法軍急速的動員擴軍,部隊人數急速膨漲之際,增產的米特留斯多管槍被撥交給對於如何應用、保養一無所知的士兵手中,遠距離交戰教範加上低劣的瞄準操作技術,其相乘的效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到最後,米特留斯多管砲不是因為沒人懂得怎麼開火而被普魯士人的刺刀奪取,就是被野戰砲給撕成碎片,迅速地從歷史的表舞台上消失了。然而,米特留斯多管砲的失敗卻造成了許多層面的影響───不論好或是不好的。
被德軍步兵攻陷的米特留斯陣地
曾經領教過米特留斯彈幕威力的德軍,戰後開始正視機關槍的威脅而開始關注這個領域,並開始少量引進蓋特林機關槍,奠定了後來德軍引進馬克沁機槍的準備前置知識。火力勝過刺刀,這個觀念已經伴隨著法國人多管槍與無煙火藥步槍的齊射震撼力深深地刻印在德國軍官的腦海中。
普法戰爭期間憑著戰略上的優勢勝利,但在戰術面上被法軍強大火力所壓倒的普魯士步兵死傷慘重的場面,逼迫普魯士砲兵為了拯救他們的同胞,而不惜冒著犧牲的風險,將克魯伯後膛砲推往最前線以直接射擊的方式,將恐怖的法國多管槍以重火力撲滅。儘管德國砲兵傷亡慘重,但他們「與步兵併肩」的勇猛精神亦贏得了步兵們的信賴,接近前線戰鬥成為了德軍砲兵的傳統,更促進了德國獨有的直接支援火器步兵砲之發達。
然而相同的事情卻一體兩面地帶給法軍截然不同的教訓,法國人鑑於普法戰爭之中米特留斯多管槍幾乎全被德國砲兵撕成了碎片而無甚表現,因此而決定要發展比德國人更好的火砲,並引進德式砲兵戰術的觀念───比如直到現代仍然是砲兵戰術重要基礎的「試射」、「效力射」與「反砲兵射擊」。過度依賴多管槍這種新兵器、不能像德軍砲兵這樣貼近火線的「精神軟弱」被認為是拿破崙三世敗北的主要原因,也使得法軍連帶地輕視重機槍這種「米特留斯的同類」,所以法國軍方從此開始強調精神教育,要求將士發揚法蘭西民族的勇猛精神,以刺刀克服兵器物質層面的缺陷與不足。
這樣的反省也導致了後來的傑作火砲M1897式75mm速射砲───「七五小姐」的誕生,與又一次法國軍事史上的悲劇。
M1897年式75mm速射砲的誕生是世界軍事史上的一件頭等大事。在此之前,不論是十九世紀的英國阿姆斯壯後膛砲,或是十五世紀時土耳其人圍攻君士坦丁堡所用的巨砲,不論前裝後裝、滑膛線膛,它們無一例外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後座力。
火砲發射時的後座力會將砲身往後推離砲位,不僅士兵要費力將它推回原位,限制了火砲放列時可以選擇的地點,同時更使得瞄準盡失,得重新計算彈道諸元,既費時又無效率。法國人做出的改良,在於他們給火砲加上了一個液壓駐退復進機構───如此一來,火砲的後座力便由駐退機吸收,而減輕了傳達到砲架上的後座力。
七五小姐,法蘭西陸軍的夢幻情人
更具體一點來說,十九世紀列強陸軍的標準武器:阿姆斯壯後膛砲的射速平均是每分鐘兩發,裝備了駐退機的M1897七五速射砲由於無需推回砲位,每分鐘可以噴出十五發砲彈、極限狀態可達到三十發的驚人火力。就如同米特留斯多管槍一樣,法國陸軍視七五速射砲為鎮軍之寶,將之密而不宣,直到1901年八國聯軍對抗義和團時,德軍才在北京城外見識到了法國人的秘密武器之恐怖。
全世界都被法國人的劃時代發明所震驚,隨後陸續跟進;五年後德國人才造出了第一門國產的77mm速射砲,但每分鐘只有六至七發的射速,性能仍然遠遠不及法國的七五速射砲。美國、波蘭、日本很快就跟著向法國輸入了七五速射砲並展開仿製或授權生產,英國、俄羅斯等國家雖然基於實戰經驗而對速射砲抱持著懷疑感,但也開始按照法國的方法研製自己國產的速射砲。
德製77mm野戰速射砲
德國人在速射砲革命中是唯一的輸家,因為法國對於德國念念不忘的仇恨,始終拒絕將七五速射砲的設計圖授權給德國人,結果使得德國不得不將自己手頭上的舊式野砲與有缺陷的七七速射砲升級修改,但不管怎麼努力,德國人都還是面對著坐擁絕對領先優勢的法國火砲望而興嘆。
法國人十分明瞭他們具備這種絕對優勢,遂更進一步地得寸進尺,形成了速射砲萬能論學派。他們給速射砲加上鋼製砲盾,在教範中要求砲兵將七五速射砲推進到距離前線一千公尺以內,以榴散彈的彈幕壓制德軍戰線,以支援法軍步兵發起他們自豪的國技:刺刀衝鋒。
加裝了砲盾的七五速射砲。
在這種技術與精神兩方面的因素下,法國人對於七五速射砲的熱烈擁戴,已經從軍事上的學派升級成為了一種不可質疑的信仰。榴彈砲、重砲、臼砲等各式各樣的舊式火器與大口徑砲都被扔進了垃圾場,法軍相信他們已經找到了未來戰爭的最佳解答,全軍上下只需要一種火砲、一種口徑、一種彈藥───七五小姐、75mm、榴散彈───就能夠在面對德國人的復仇雪恥之戰當中克敵制勝。
但是,法國人再一次地失算了,因為德國人拒絕跟法國人玩速射砲對決。
德國陸軍面對法國速射砲在技術面上的絕對優勢,終於迫使他們放棄繼續陪法國人搞這種被動的軍備競賽,德國人大膽地邁出了新的一步,那就是火砲的大口徑長射程化。
大口徑長射程化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普法戰爭至一次大戰之間,除了攻城臼砲以外,絕大多數的陸用野戰砲口徑都是50~90mm之間,含砲架在內一至四噸左右,其理由也很簡單:更大的砲,馱馬就拖不動了。倘若是用於攻略要塞用的列車砲或攻城臼砲也就罷了,但是野戰之中,一門走不動的重型火砲在進攻時將會帶來嚴重的補給負擔,也跟不上部隊的推進。
但德國人面對技術上不能克服的問題,以組織的效率加以彌補。150mm的重榴彈砲從岸防要塞裡被拖出來,換上改良過的野戰砲架方便野戰放列,制定詳盡的動員計畫徵召更多的馬匹來牽引,投資預算在運輸車輛的採購上以促進重砲兵單位的機械化。
一般步兵師的師砲兵則從77速射砲升級到105mm輕榴彈砲,大砲的口徑變大就意味著射程增長、火力也增強。德軍的大口徑榴彈砲相比起法國小口徑速射砲,雖然射速慢了點,但無論是火力、射程與射角都要佔更多優勢。
使用77速射砲的砲架改造而成的105輕榴彈砲
德國軍援土耳其的105榴彈砲
法國的七五小姐本質上是一種直射的加農砲,所以德軍榴彈砲可以憑藉較高的仰角,隱藏在崚線後方依托地形掩護來射擊;德軍105榴的射程,也遠高於法國七五小姐的射程;德軍榴彈砲發射的砲彈不再是噴灑出鋼珠與破片的榴散彈,而是整顆塞滿炸藥的高爆彈,砲盾抵禦的再也不是彈片,而是足以使砲兵七孔流血的劇烈衝擊爆風。
1914年八月開戰之後,法國陸軍於前三個月基本上就是單方面的被德國人打臉───他們所自豪的速射砲完全無法靠近德國人,就會被榴彈砲的長程火力撕成碎片。就算挖掘掩體構築砲陣地也一樣無效,因為榴彈砲的高爆彈就算沒炸中砲堡本身,光是一兩發近彈的爆風也足以殺光全部的砲組員,更別說德國人研製了延發引信的破甲高爆彈,可以在打穿碉堡外層後在內部引爆。
法國砲兵部隊在前線被德國人打得滿地找牙,但後方的軍部高級將官卻仍然向七五小姐發誓至死不渝的真愛,法國人拒絕採用或設計更大口徑的重砲,而倔強地堅持認為只要改良七五速射砲使其能提高仰角進行曲射攻擊,就能解決問題。但是戰況容不得法國人表現他們對七五小姐的忠貞,結果到了1914年底,法國人開始從博物館與垃圾場裡,把他們舊式的大口徑重砲、臼砲、攻城砲───許多是普法戰爭甚至拿破崙時代的前膛武器───給拖上戰場應急。
實際上法軍不是沒有好的榴彈砲,他們手裡有一批為保加利亞設計的155mm榴彈砲,性能完全優於德軍的150mm榴彈砲,但是法國人卻只拿它來外銷而堅持拒絕制式採用。直到1916年末決定大幅擴增重砲部隊為止,法軍於是都必須處在這種處處單方面挨打的慘況下,用輕量級的七五速射砲對抗重量級的德國150與105榴彈砲。
而導致了這種大量流血傷亡慘況的原因,居然是源自於七五小姐,一門改變了世界軍事史的傑作武器,這可以說是令人始料未及的發展吧。
許多人可能不知道,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初,法國是當時地球上最大的航空強權,並保持著這樣的技術與裝備領先直到1929年經濟大恐慌為止。但是,當初第一個製造動力飛機並成功的萊特兄弟,不是美國人嗎?確實是如此,然而萊特兄弟對於自己的發明過於自滿,向美國陸海軍提出了二十萬美金一架的天文數字,這在當時完全是常識外的鉅款───特別是對本體是腳踏車與汽油引擎,機身是用油紙與木頭糊成的東西來講更是貴的有點超乎想像。
不用說,萊特兄弟的飛機被美國軍方打了回票,取而代之地,另一位允諾用較為低廉的價格為美軍提供飛機的發明家寇蒂斯,則被軍方扶植起來成為取代萊特兄弟的選項。
萊特兄弟在美國吃了閉門羹後仍然不知好歹地帶著他們的飛機去歐洲各地巡迴兜售,不過始終沒有降低那驚天的價格過。法國技師法爾曼在表演上看過萊特兄弟的飛行器後,立即理解到萊特兄弟的飛機秘訣在於可控制的襟翼、升降舵與垂直尾翼構成的三翼面原理,隨後經過數年的苦心研究,而於1908年推出了可以持續飛行三十分鐘的飛機。
理所當然地,在這種航空業界的新廠家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新時代,萊特兄弟堅稱自己擁有「飛行器版權」的主張是沒有任何人會接受的,更何況他們的飛機性能也不怎麼樣。很快地,在萊特兄弟以前就一直是滑翔機大國的德、法兩國,迅速地發展出自己的國產航空工業,將新大陸的突發奇想拋諸腦後,萊特兄弟的飛行者還來不及對世界造成任何影響,便已經從航空史的舞台上滅絕了。
支持著法國航空業茁壯發展的土壤,是其成熟的汽車工業與蓬勃的體育競賽活動,賽車運動催生了各式各樣輕量大馬力的發動機,不怕死的小伙子們則爭先恐後地搭上被側風一吹就會空中解體的紙糊飛機,冒險精神與浪漫主義成為航空開發史草創期的非理性動能。美國要一直等到禁酒法時代,才由於逃避FBI的私酒查緝活動而流行起飆車和改車,航空產業也由於汽車工業的發展而跟著連帶受惠…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總之,法國在一次大戰前夕,已經發展出令德國人瞠目結舌自嘆不如的強大航空實力。
然而擁有世界第一航空產業的法國,卻在一次大戰前半期遭到了引擎馬力、機體可靠性和技術水準都遠遜於法國的德軍一面倒屠殺。
是的,德軍成功的第一步在於同步射擊器與機關槍的運用,那麼在這段時間以前的法國人又在幹什麼呢?
一九一四年八月開戰時,法國陸軍航空隊擁有141架第一線飛機,以及136架預備用的飛機。同時,後方的工廠也保有每月生產150架飛機的生產力,若有必要的話,一年之內就可能編成兩千架飛機以上的航空大軍。
匪夷所思的是,法國軍方面對一次大戰的爆發,其反應卻不是動員增產、追加武器訂單、也非開發新兵器───實際上,他們作出的反應恰恰相反。根據法國軍方的想法,面對德國的戰爭將會是一次如同普法戰爭翻版的短期決戰,因此法國需要集中所有可用的人力到最前線去。
因為這個理由,法國關閉了陸軍航空學校,將所有教官與學員都派遣至前線航空單位;飛機與發動機的製造廠關閉,工人與地勤全部被徵召為預備兵派上前線;曾經是歐陸最領先的法國陸軍航空研究所也被撤廢,主事的軍官與研究人員全部都被派赴戰場。
以法國汽車與發動機大廠雷諾的生產線為例,開戰前夕一共擁有五千名的勞工與技師在廠房工作,但在一次大戰爆發後,受到法國陸軍動員的影響,於一九一四年九月只剩下了一千兩百名勞工。開戰前夕雷諾工廠擁有月產170顆氣冷發動機的生產力,但在整個九月裡卻只生產了十五顆發動機,生產力滑落到原有的十分之一。
如此一來,法國陸軍就在戰略轟炸發明或是史達林開始大整肅以前,以更為徹底的效率在一九一四年的那個夏天,把自家航空產業的所有寶貴人力資源,都化為了西部戰線上的肥料。這個出於善意的決策,卻幾乎一口氣抹殺了法國航空產業領先世界十年的技術優勢,更使得原本可能在1915年就達成的年產萬機體制,延後到了1917年才實現。
法國軍方意識到這一點是在九月二日,一架偵察機拍攝到了德軍部隊移動的跡象。以這架偵察機的攝影報告為起始點,法國陸軍半信半疑地調度了預備隊,結果成功地造就了馬恩河的奇蹟。
馬恩河奇蹟使得法國軍方對於航空部隊的觀感為之一變,所有砲兵與步兵的指揮官都熱切地要求更多類似的飛機進行航空偵查;但是,直到此時他們回頭望向陸軍航空隊的無殘慘狀才發現到了,法國的動員計畫對於航空產業、以及火砲、輕兵器、船艦、各式軍需裝備的開發與製造作業,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永久性創傷。
法國於十月解除了熟練技術人員的徵兵命令,亡羊補牢地讓他們回到後方生產,儘管其中大多數的人是沒有回來,而急速擴大生產線帶來的粗製濫造、緊急徵召民間志願者編入飛行速成班的結果,是造成了比戰死者更多的事故傷亡者。當法國人經過半年的混亂,好不容易讓飛機生產線於1915年夏季恢復戰前水準的時候,德國人已經正式將馬克沁機關槍與同步射擊器搭載到了福克單翼機上───從此之後,西部戰線便從法國航空隊的遊樂場,化作鐵十字戰鷹的掠食場。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
|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11 Posts |
Posted - 04/24/2012 : 22:06:05
|
真不知該說啥阿~~ 上面的腦殘害死人嗎... 二戰也是同一調調嗎........... |
|
|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929 Posts |
Posted - 04/24/2012 : 22:18:40
|
法國人很擅長發明超兵器然後用在會造成失敗的地方。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
|
|
su37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337 Posts |
Posted - 04/24/2012 : 22:24:07
|
原來法國人的悲情不是只有馬其諾防線而已啊... 這就是所謂的"聽得一手好牌卻打到放槍"嗎? 軍事史上, 這類用另外一種想法繞過對手優勢加以打擊的現象似乎十分常見...
--------------------------- 書買太多,看不完腳腳XD |
|
|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
Posted - 04/24/2012 : 22:29:57
|
高仔大,如果照論砲兵所講的,一戰前根本沒有反砲兵,只有砲兵對決,不是嗎?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
|
|
n/a
deleted
1241 Posts |
Posted - 04/24/2012 : 22:51:58
|
致Helldog:感謝更正。
From this day to the ending of the world、 從今天開始直到世界末日, But we in it shall be remembered; 我們永遠會被記住。 We few、we happy few、 我們這一小撮,幸運的一小撮, we band of sisters; 我們是一群緊緊相依的姐妹。 For she to-day that sheds her blood with me 誰今天與我一起浴血奮戰, Shall be my sister. 誰就是我的姐妹。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4/25/2012 : 14:33:50
|
這是典型"領先者的錯誤",後進可以追著你跑,但領先者要提出新觀念就很麻煩,很容易走錯路. |
|
|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9 Posts |
Posted - 04/25/2012 : 18:17:19
|
所以日本在二戰的戰時生產計劃也是犯了同樣的錯誤嗎 不過雖然批評日本的文章很多 但卻很少看有人批評德國 德國空軍一開戰就讓航空隊司令能自由從飛行學校抽調教官和學員補充 而且納粹為了維持平等 在徵兵上對科學家、工程師、技工、送貨員等各種職業都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 日本雖不能有效運用在民間大學和企業任職的科學家 但至少日本對理科的大學生很重視,並未將他們送上前線 這點德國似乎不如日本
|
|
|
su37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337 Posts |
Posted - 04/25/2012 : 21:40:49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是典型"領先者的錯誤",後進可以追著你跑,但領先者要提出新觀念就很麻煩,很容易走錯路.
這也是現在美國的困境之一吧... 其他後進國家只要避免重蹈美國的覆轍, 加上有足夠的經費,還是在軍武上超越諸如美國等先進國家
--------------------------- 書買太多,看不完腳腳XD |
|
|
潛水艇
新手上路
99 Posts |
Posted - 04/25/2012 : 22:02:56
|
>在徵兵上對科學家、工程師、技工、送貨員等各種職業都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
還是有差吧?我看"一個德國人的故事"這本書裡好像有提到理科系畢業的比較不會被叫去做大頭兵 |
Edited by - 潛水艇 on 04/25/2012 22:03:28 |
|
|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9 Posts |
Posted - 04/25/2012 : 22:13:4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潛水艇
>在徵兵上對科學家、工程師、技工、送貨員等各種職業都採取一視同仁的態度
還是有差吧?我看"一個德國人的故事"這本書裡好像有提到理科系畢業的比較不會被叫去做大頭兵
沒記錯的話 作者本人在戰爭前就叛逃到英國了 實際上德國在戰前被各國稱頌的拖德組織就是這樣幹 不分職業所有人都要去勞動服務 |
Edited by - LE323 on 04/25/2012 22:22:59 |
|
|
U條人
新手上路
161 Posts |
Posted - 04/25/2012 : 23:58:52
|
關於德法炮兵的不同,小弟有問題想請教。
先前看隆美爾寫的《步兵攻擊》裡有提到,只要進入陣地戰的情況,不論是攻擊、防禦、逆襲或是鞏固佔領陣地等等, 往往受到法軍炮兵火力不間斷的打擊,成為部隊傷亡的主要原因。 反觀德軍炮兵幾乎沒有任何表現,就算有砲擊也是稀稀落落,無甚重要。 那麼德軍炮兵的優勢又在哪裡?而這種情況又是為何產生?
難道是德軍物資不足,所以很多地區都沒有足夠炮兵和彈藥支援? 還是德軍獨特的指揮體系火力管控,往往越級或是協調集中友軍火力,導致其他部隊無法獲得火力支援,甚至是同建制內的炮兵亦然。 又或者是隆美爾身為基層指揮官的觀點使然?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2 Posts |
Posted - 04/26/2012 : 00:53:1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是典型"領先者的錯誤",後進可以追著你跑,但領先者要提出新觀念就很麻煩,很容易走錯路.
United States had similar mistake in Vietnam War: The missile myth.
Actually, United had another similar mistake in Korea War: Downsize the traditional force due to the nuclear weapon development. |
|
|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
Posted - 04/26/2012 : 11:44:23
|
你要看庸庸老師翻譯的"論砲兵"一書。裡面會講到德法炮兵的不同。 包含分散還是集中,反步兵還是反砲兵,榴砲還是速射砲兩者的觀念都很不相同。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U條人
關於德法炮兵的不同,小弟有問題想請教。
先前看隆美爾寫的《步兵攻擊》裡有提到,只要進入陣地戰的情況,不論是攻擊、防禦、逆襲或是鞏固佔領陣地等等, 往往受到法軍炮兵火力不間斷的打擊,成為部隊傷亡的主要原因。 反觀德軍炮兵幾乎沒有任何表現,就算有砲擊也是稀稀落落,無甚重要。 那麼德軍炮兵的優勢又在哪裡?而這種情況又是為何產生?
難道是德軍物資不足,所以很多地區都沒有足夠炮兵和彈藥支援? 還是德軍獨特的指揮體系火力管控,往往越級或是協調集中友軍火力,導致其他部隊無法獲得火力支援,甚至是同建制內的炮兵亦然。 又或者是隆美爾身為基層指揮官的觀點使然?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
|
|
陸戰屋小步兵
版主
7782 Posts |
Posted - 04/28/2012 : 23:40:28
|
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如果清軍在平壤能夠善用格林砲,應當還是守得住,或至少不會輸得那麼慘。不過格林砲早在明治維新就上場了,但效果似乎不怎麼樣?
讀書不成先用劍 用劍無它A讀書 讀書用劍兩無成 落魄江湖它W負 |
|
|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
|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