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dasha
版主
   
41991 Posts |
Posted - 07/13/2013 : 09:53:45
|
不要搞錯,以為飛機反戰車有多猛,1941年德國飛機其實每個月只幹掉90輛戰車,至於當年蘇聯毀了多少輛戰車,有沒有統計數據是少於1000輛的?小弟找到的大部份多一個0......大規模戰爭中,空軍毀掉的永遠是重要但少量的作戰設備.想強化反戰車能力,針對陸軍還是比較實在. 會發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有二: 1.飛機太快太高,很多時候你看不清楚.就算觀測系統很發達的1991年波灣戰爭,美軍AH-64飛行員還是抱怨旁邊劃分給空軍獵殺區域,空軍通過後幾十個熱點只有少掉一兩個,90%目標空軍不要說沒炸,根本是都沒看到;不過M-1/2的駕駛對AH-64也說出類似的話,只是M-1/2是高興AH-64留目標給他們立戰功......那就不要期待沒有紅外線系統的二戰能有怎樣的表現,當時飛機更常見的是讓地面部隊只敢躲在樹下無法機動,導致盟軍陸軍可以穿透防線與包圍他們...... 2.每運作小時需要的維修人力差距10倍,導致飛機在戰場上的數量總是太少.Kursk時蘇聯每天出動一兩千架次飛機,德國差不多千架次上下,每架次時數大概二到四小時,出動總時數大概就是兩千到五六千這樣;戰車在戰場上就算最嚴格計算標準也是每輛每天六小時以上,最前線的甚至每天廿四小時,因此戰車出動總時數都是數萬小時甚至破十萬小時...... Ju-87在二戰後期大量淘汰,因為太容易被打下來...... 一次大戰大家都有用大口徑炮對付戰車,但沒有適合的炮彈,穿甲彈一出來小口徑炮就可以用了,88mm就只是附加這能力而已,而且附加穿甲能力的目的,對馬其諾的成分也有. |
 |
|
ki1
我是老鳥
   
6111 Posts |
Posted - 07/29/2013 : 20:17:5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日本警覺到自己戰車不足的時候,他們自己有推動一些計劃,400馬力的引擎就是一個,那是要裝上次世代戰車用的,而這個案子打破以前日本的慣例,以前是戰車飛機所有東西都由廠商自己去整合,所以會出現好引擎是其他廠商產品而不能裝的問題,這時日本就要設計政府規格的通用引擎,類似美國那樣,每個廠都給我產這個規格,每個系統都給我裝這個引擎.通用引擎指的是計劃,不是哪個廠商. 其實二戰日本的主戰場在海上,優先研發飛機與船比較正確.
前一代的統治型100式就已經是標準規格引擎了,不過單缸出力取的太小 要達到400馬力得用上20缸,太不現實 所以還得重新設計一個12缸400馬力的新發動機(而這發動機似乎是三菱自己稿的)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