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閑聊區
 MDC交誼廳
 社會風氣與教育問題討論 #08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前頁 | 次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17頁

change.she
路人甲乙丙

956 Posts

Posted - 12/16/2014 :  10:03:11  會員資料 Send change.she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yusaku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hange.she


如果我們可以用分數評斷學科能力程度的增減,那體適能理應可以成為評斷一個體育老師上課的成效才對,但是這一點卻很少被提及。
而活動空間的問題也是體育課排課的重要原因,藉由將體育課錯開時段,使得幾乎每個班級都可以平均使用到各個場地。


體育課練體能?
心臟很大顆哦。
最近學校請了地檢署檢察官討論法律風險。
有講道練體能結果學生暴斃的案例。

檢察官引述法條後他也覺得這些判例搞下去學校老師絕對不敢練體能。
受害的到底是誰。
但是檢察官們也知道很蠢,但是法條就是這樣。
練出毛病,業務過失的罪名等著背上吧。

----
戰爭結束後我就要回鄉下結婚了。
看,這是我女朋友的相片,她已經懷孕了。
回國後我打算做捕蝦的生意,說不定商○週刊會來採訪。
咦?什麼聲音,我去看看。
你先走我隨後就追上去。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215/36267670/

剛好最近看到這則新聞,
才想說要找機會來講一講體育課的問題說。
記得早些年這類體育課搞死人的問題還蠻常出現的,
到後來好像體育課都不敢要求體能一樣,
但是這是不是本末倒置?

相信yusaku你應該知道現在國小六年級要求要游泳檢測,
要說危險游泳檢測教學難道不怕有人淹死?
事實上維護安全的方法很多,
游泳的時候要有老師在旁邊看著,
跑步的時候難道不需要?

當你看到學生已經跑到臉色發白,
或是根本就知道學生不適合運動,
老師不處理,出事以後被告也是剛好而已。

我自己帶學生跑步,
可以的話都會儘量帶跑,
邊跑邊觀察學生的整體狀況,
一有不對馬上會要求他停下休息,
連學生小感冒、沒吃早餐...這些事情都可以馬上發現處理。

這樣很累,
但是抱持著教體育課很輕鬆的想法,
和抱持著上國語、數學很輕鬆的說法是一樣的,
如果你只是要讓小朋友覺得好玩、自己又輕鬆的話,
相信我,帶到電腦教室去,
就算你不上課都沒有小朋友會抱怨的...
Go to Top of Page

GMM
路人甲乙丙

3333 Posts

Posted - 12/17/2014 :  00:51:22  會員資料 Send GMM a Private Message
一群死小鬼在嬉鬧的時候
老師哪來的心力去專注在每個小孩身上
Go to Top of Page

Luke-Skywalker
我是老鳥

Taiwan
26649 Posts

Posted - 02/02/2015 :  16:14:46  會員資料  Visit Luke-Skywalker's Homepage Send Luke-Skywalker a Private Message
王正坤說,本來希望這些言論自然停止就好,不料情況愈來愈嚴重,他才在兩天後發文回擊;原本是希望學生們自制,但又有更多偽裝成學生的家長、甚至還有公民團體代表匿名加入挑撥、謾罵,連三字經跟生殖器官都出現了。擔心自己與孩子繼續遭網路霸凌,才會揚言提告來平息糾紛。

在校方找來幾名上網發言的學生與王正坤面對面溝通後,王正坤決定不向學生追究。他說,在網路上罵得最難聽的大概都不是學生,而是那些想藉題發揮的匿名者,希望這些人不要再害慘無辜學生了。

台南一中校長張添唐表示,在網路世界發表言論分寸較難拿捏,稍不注意就可能過激;不會因為這起事件對相關學生進行懲處,但校方會再加強有關網路言論的教育。
http://n.yam.com/cna/society/20150202/20150202847710.html

=========================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President of IMFS(International Military Fans Society)



http://www.facebook.com/luke.liu3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26 Posts

Posted - 02/02/2015 :  19:56:03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http://www.douban.com/note/331536306/
【推薦】《人生七年》:49年跟拍14人,富者仍富窮者仍窮
簡七君 2014-02-20 09:23:28

英國有部很了不起的紀錄片,一個導演可能初衷是想驗證在英國社會階級是很難踰越的,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窮人的孩子依然是窮人,選擇了14個不同階層的孩子進行跟蹤拍攝,每七年記錄一次:從7歲開始,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去年的56歲。幾十年過去,還是那個導演——從青年到老年,還是那群人——從兒童步入老年。

本文作者是一位暱稱為「曼佳」的豆友,本文原標題是《五十六已然知天命》。

我聽說這片子有一年之多,因為是完全的真人秀,所以相當好奇,但是一直沒有找到片源,現在終於見到這片子,2012年他們也完成了56歲的拍攝,所以這最新的一部片名字叫做《56UP》,一共分三集,在這150分鐘裡,我們可以窺見到普通的英國人的人生。

那些人的人生好像證實了導演最初的推測,遺憾地是,真的證明了,就像天涯前不久一個很火熱的帖子《寒門再難出貴子》,一群畢業生在銀行實習後各自不同的表現和最終歸宿,讓人無法言語但卻就是殘酷的現實,優良的社會資源早已經按照既定格局被瓜分殆盡,從父母輩一直承傳到子女輩。在我們的國家,那個二十年前就出來打工而子女留守老家的這群體,作為父母遠離孩子也沒有時間精力管孩子,也沒有足夠的資源可提升孩子,他們只是艱難地活著而已,而他們的80、90後孩子依然隨便上點學到了中學就輟學,然後步入父母的老路到城市來打工,然後依然在繁華城市的邊緣被壓擠,這群人中除非立志能夠改變自己人生的還是有,但是很小的一部分。而這部英國真人秀電視紀錄片也是讓人看了唏噓不已,裡面沒有分析具體原因,我們只能通過那些表象去推斷本質的原因。

7歲的孩子大部分都天真浪漫,上層階級讀私立學校的小孩Andrew和John已經每天在看《金融報》或者《觀察家》了,他們明確知道自己會上哪個高級中學——然後上牛津大學——然後成為著名律師著名人物之類;中產階級的男孩也有一些夢想:反對種族歧視、幫助有色人種或者到哪裡上學讀書、有個什麼職業,女孩子則想著長大了嫁人生子;而在窮人區貧民窟上寄宿學校的下層階級的孩子甚至談不上什麼夢想,有人希望當馴馬師賺錢,有人希望能有機會見到自己的爸爸,吃飽飯、少罰站、少被打這也成為了他們的願望。

在他們56歲的時候,當年那幾個上私立學校的7歲孩子已經按照既定路線上了牛津大學,然後都做了著名律師,過著上層社會的優渥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們的孩子也無一例外地走著父親的老路——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中產階級的男孩子有三個也上了大學,第一個Bruce牛津大學數學系畢業後成為了一個中學教師,按照他的理想幫助窮困地區的學生,後來回到英國在一個普通的公立學校教書,過著平淡也還安靜的生活;另外一個農家子弟Nick從牛津物理系畢業後,到美國成為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第二次婚姻中娶了一個身材外貌氣質極佳的美國妻子,他是這裡面唯一一個成功晉級精英階級的人;男孩Peter年輕的時候政治思緒很激烈英姿勃發,大學畢業後做了教師,中途因為發表政治言論被民眾抨擊退出了電影拍攝,56歲時候重回拍攝,已經改行做了公務員,家庭穩定幸福兒女雙全且優秀,和自己的美麗妻子業餘時間一起創辦樂隊進行創作表演並在業內取得很不錯的成績,身材修長氣質優雅,他們依然穩定地處在在中產階級這個梯度裡。不過那些中產階級出來的女孩子則表現都很平淡,我甚至都不能準確地分出誰的故事:無一例外她們嫁人結婚生孩子,她們的人生幸福程度幾乎與她們的婚姻美滿程度完全掛鉤。而那幾個來自底層社會階級的孩子(有色人種居多),他們年老以後,都當了一堆孩子的爺爺奶奶,而他們的孩子,極少能上到大學,做著都是普通的服務性工作——修理工、保安之類。而他們自己,常與失業相伴,如果沒有好的社會制度,他們其實處境堪憂。

我們中國古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主要說的是遺傳和潛移默化,大概也表達了不同物種之間這難以踰越的某種界規吧。除了結論真的讓人感嘆甚至讓人有些不甘以外,我還明顯地發現了以下值得感興趣的幾點。

一、一個人的體重與他的社會階級是對應的。
片中的精英階級Andrew和John 56歲時依然保持著相對不錯的體型和身材;原中產階級中,晉陞為精英階級的美國教授Nick夫妻,中層佼佼者——公務員Peter夫妻,體型明顯較好;而底層階級長大變老的男人們,雖然他們年輕的時候有幾個甚至說得上相當英俊帥氣,但最終幾乎都成了胖子或禿子,尤其是她們的妻子,每個體型都是走形得相當厲害。而這些底層階級父母生的孩子們,人數眾多,絕大部分都是肥胖的,雖然現在他們還只有20來歲。

可見,精英階級從身形鍛鍊飲食控制等方面的修行,遠遠強於底層階級,這種能保持自己體重的毅力,是不是也是他們成功的重要特質?人人都只看到了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的家庭教育資源和社會環境,除了更好的生活品質和生活習慣,其實在體型的背後更是他們的家庭賦予的某種自律自強的精神吧,這點其實很值得我們深思。所以現在有人說,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我們看到的只是身材,然而身材的背後映射的是更多內容,因此我們對那些能長年保持自己體型的人,那些堅持不懈朝著自己目標奮進的人,由衷地表達自己的敬意,在背後,他們的付出或許是我們所不能設想的。

二、除了母體的家庭環境,性格是重塑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張牌。
誠然,前面有說,絕大部分人基本都沒跳出社會的等級的既定魔咒,但還是也有例外的。舉兩個例子,任何人都會注意到有個叫Neil的中產階級的孩子(他有個小學同班同學是電影中的考上牛津數學系的Bruce),Neil在在7歲的鏡頭裡他非常燦爛地敘述著他不著天際的奇異的劍客或者花朵蝴蝶飛之類的夢想,甚至14歲的鏡頭下也是一背著書包騎著自行車在好教區飛速而過的陽光燦爛少年,在考牛津大學失利而進入一別的大學之後,因為精神有了問題,他輟學之後做了建築工人,然後流浪輾轉在英國各地,居無定所,食不果腹,衣衫襤褸,實在讓人看了相當心酸。雖然最後在56歲的時候以反轉的姿態做了某個地區的議員,但依然是個貧苦的拿著救濟金的議員,他平時所打的零工比如做教堂的輔助祭司也僅僅能讓他活著,他對著鏡頭從來都沒有過高的奢望,說不知道他自己能做的是什麼,還有什麼樣他可以做下去賺到錢的更好職業,他骨子裡已經對自己的命運無可奈何了。片子一直沒說他的精神問題是他的天生遺傳問題還是後來因為家庭環境壓迫所致,總之,這個人物看了讓人相當悲涼。如果他性情沒有問題,他大學畢業後本來是可以順利走在中產階級有尊嚴的軌道上的。

還有一個孩子,生活在貧民窟,住在寄宿學校裡,7歲時候出現的那張悲涼的臉讓我很難忘懷,他叫Paul。他7歲時候談不上什麼夢想不過就是希望少被打,少被罰站之類。他的憂傷無助的小臉在1964年的黑白鏡頭下讓人心痛。他成年後雖然也找了很多工作,但是因為無一技之長,也無足夠的毅力堅持,或者也因為就業環境不佳,他頻繁地失業,換工作,到晚年的時候已經只能在妻子幫工的養老院謀得一份小小的修理工的雜差。他到底是因為家庭環境而造成的自卑,還是因為天生性格本身而造成的少毅力?不得而知,總而言之,他小時候的那張臉讓人憐憫並心裡發冷,因為這都可能只是與他的童年生長環境密切相關。

三、婚姻可以拯救一個人,尤其是女人。
在電影中,女人的幸福主要與情感與婚姻有關,事業在裡面的比重很小。中產階級裡面有三個同班同學,在多個年代一起肩並肩出現在鏡頭裡,長大以後的命運差別還是很遠。有個叫Sue樂觀的女孩第一次離婚後堅強帶著孩子,後來再婚幸福夫妻關係很和諧,然後工作也一路順利並且有顯著提升,家庭美滿事業順利,總之人生更為幸福;有個女孩子一生中嫁了兩次離婚兩次,留下幾個孩子,每個孩子都沒上大學,只做著低微的工作,她身體不好又遭遇到一系列的家庭不幸,一直失業領著救濟金經濟也很拮据;還有一個女孩子本性是個悲觀的人,她在7歲14歲和21歲的時候是一個很憂傷很反叛的女孩,而在28歲的時候遇到了她的丈夫,從此她變成了一個陽光的人,在56歲的時候坦然地說出:雖然自己是一本也許不怎麼好看的書,別人(觀眾)既然翻開了,但是還是會有慣性一直讀下去。

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生命,這話放在女權主義那裡不好說對與錯,但是放在這個電影裡再合適不過了。那些在7歲的時候就興高采烈地說要結婚要幾個孩子的女人,在她們的人生道路上都寫下了這些篇章,只是個中滋味大相逕庭。婚姻甚至重塑了她們的第二次生命。那個蘇在這些女人中顯得相當年輕有活力,無論容貌還是精神在這群女人中都是佼佼者,再婚遇到的讓她幸福的男人,和一路向上的事業也給了她極大的信心,當然也創造了較好的物質環境吧。而其中有個女人在56歲的時候衰老得驚人,家庭一般又遭遇失業,歲月在她的臉上無情地刻下深深的痕跡。

父母的糟糕的婚姻會傷害一個孩子,給他們人生留下很不好的印記,但其實好的婚姻也可以拯救一個男人,比如上段中寫的那個7歲就臉呈憂傷之色讓人心痛的白人貧民男孩Paul,小時候因為父母離婚一直說不會結婚不考慮這事情,後來去了澳洲,看起來很英俊,長大到28歲以後幸運遇到一個陽光的女人,這女人支撐他走過了後面的幾十年的歲月。雖然他遇到問題的時候無一例外地想逃避,想消失,但是最後他的妻子用自己的方式固定了他,也許是孩子,也許是溫暖,讓他留在這個完整的家庭裡繼續盡責。如果沒有這個妻子的話,這個從來就一臉悲涼的對人生無望恐懼的孩子又被傷害了自尊心又沒有自信的男人不知道晚景會如何地悲涼也很難預測。而他的女兒終於也考上大學主修英國歷史,一家人重回英國遊覽的時候也很讓人感嘆。

四、一個家庭中孩子數量的的多少確實與生活品質大有關係。
在電影中,精英階級的人基本只生個兩個孩子,在優生優養子女之外有更多的時間來享受自己的人生進行自己的理想規劃,比如喜愛園藝、帶領板球隊、組建樂隊等,他們的孩子都按部就班地上中學大學、畢業以後也有很不錯的體面高薪的工作。而底層階級的那些長大後很容易生個三五個孩子,兩段婚姻甚至更多,因為他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因為衝動無序而導致孩子們更無序地出生,甚至他們年輕的兒子在也很年輕甚至不到二十歲的時候也會生了三五個孩子。因此他們還未到衰老的時候甚至只有49歲就已經是一大堆小孩的爺爺奶奶了,經濟壓力可想而知,他們的生活質量也是可想而知,電影中他們被一大家子圍著忙忙碌碌,一刻不得閒,有白人也有有色人,他們在五十六歲時候為自己的兒女輩找到了一個體面的工作比如郵遞員而感到很欣慰,如果偶爾家族出現了一個大學生,則更是滿面榮光。按照推測,他的子女應該基本是我們所說的80後。

那些結婚的人基本都是找的是門當戶對階級的人,這很正常,一個人在自己所屬的階級裡有更廣泛的人群交集和價值共鳴,裡面精英階級和上層的中產階級在婚姻上倒是更為穩定,是因為理性的選擇還是物質的保證?而其他很多人在35——42歲左右的時候經歷了離婚再婚的過程。當然,一段失敗的婚姻會讓人生更為不幸,除了讓人對婚姻的某種信念散失而讓人覺得沮喪,更是因為修正上一段錯誤需要花更長的時間和精力,如果上端婚姻又留下一堆要負責的孩子而爸爸們也都不知道去了哪裡的話,這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所以,理性的人是更容易具有幸福生活,井然有序,一切都在掌握中?還是感性的人更容易有幸福生活,走到哪裡算哪裡,隨心所欲?或者,表面上的有序看起來乏味無趣,但是在有序之中卻有遊刃的空間,而表面上自由隨心卻帶來後續的混亂,最終是否能擁有自由和愜意卻是未知。所以這個讓我們深思,我們羨慕的不僅僅是精英階級表面上所擁有的更為豐厚的物質基礎和社會資源,或者更要研究他們能擁有並保持傳承這種實力的潛在的那種特質。

從42歲的時候開始,他們的生活基本已經沒有了什麼變化,人生的一切似乎已經成為了定局,孩子們已經長大再教育已經來不及,而自己年華老去追求事業和愛情都已經力不從心,那些曾經意氣風發劍指江湖的有志少年也變成了今日平靜祥和的頭髮稀少的中老年男人,那些曾經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為現在淡淡評閱自己人生的中年嫻靜婦女。在這個年紀,人生的大好時光已經過去,回首過去,他們都很驚訝自己小時候的模樣,他們彷彿都基本滿意如今的人生,只是不滿意又能如何?他們不會對著鏡頭後悔的。雖然,電影中,那是在英國的福利性的保障制度下,那些人生活還能得到很有效的保障。在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現在這樣的保障體系下,如果我們在年輕的時候也都知道了未來的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我們是否更充滿信心還是會覺得沮喪?
或許就像劇中人所說,無論我們自己是怎麼樣的一本書,精彩或者乏味,讀著讀著,也就讀下去了;或者就像局中人所說,所謂幸福,就是我們都還在平穩地在這裡,沒有遭遇到厄運;或者就像劇中人說說,如果有機會重來,會在年輕的時候好好讀書,因為知識是誰也拿不走的,那樣可以更有力掌控人生;或者如劇中人所說,如果能重新來過,一定不會像當年那麼懶,會很努力工作把握每一次機會,那麼還是能夠改變整個人生的。

「如果……如果……」不過人生沒有如果,在這個知天命的年齡,一切都已經成為定局。

----

http://b.bbi.com.tw/Salary/1IrUsUgd.html
這是我在大陸網站看到的一篇文章,很有感觸,與大家分享。

本文出處:http://ppt.cc/34zd

寒門再難出貴子

【導讀】本文是一位銀行的 HR 寫的,他工作了10年,接待了一群到銀行實習的實習生,
然後觀察他們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像小說,但比我們看過的小說更精彩;像現實,但比
我們瞭解的現實更殘酷。文章來源於天涯社區網站,作者:永樂大帝二世。

一看標題就吸引了我,《寒門再難出貴子》。因為我出生在寒門,深刻理解作者為什麼說
寒門再難出貴子,如果你一會兒看到文章中治國的故事,你就可以聯想到我。當然,理解
不代表認同。

文章中的寒門,還不是家庭貧困,而是小城市、小城鎮的學生。講述了好幾個殘酷故事,
應該是真實的故事。否則我不相信作者有這個水平虛構出來。

大家做好思想準備。這篇文章很長,長得讓你讀兩個小時讀不完;這篇文章很真實,真實
的會讓一些人對生活產生絕望;這篇文章很現實,現實的會毀掉一些人的夢想;這篇文章
也沒有正能量,但有助於我們認清我們的社會。

文中很多觀點比較悲觀和現實,看完文章,也不用沮喪。原文作者不太瞭解互聯網,也不
熟悉電子商務。至少在電子商務這個行業有些不一樣。我現在有些明白,為什麼那麼多年
輕人會選擇在電商領域創業和工作,因為在這裡,不用太看他們的家庭;因為在這裡,大
家真的是在一個差不多的起跑線上,還沒有太多人建立固有的壁壘。看完文章,我深深感
歎自己很幸運,處於一個不錯的行業。

原文帖子有4.4萬字,是幾百個帖子匯聚在一起,我整理了一下午,分類,做了排版,糾
正了無數錯別字(如果還有錯別字,大家忍耐一下,應該不會影響原文意思了,之前的真
不好說),做了小目錄,由於實在太長,分成兩天發給大家。

雖然長,我看了兩遍,校對了一遍,感觸很多,強烈推薦閱讀。

——–導讀結束——–

http://b.bbi.com.tw/Salary/1IrUsUgd.html
(以下略,原文在此)

----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422690162.A.538.html
http://blog.livedoor.jp/kinisoku/archives/4297865.html
(網站)


http://livedoor.4.blogimg.jp/kinisoku/imgs/2/6/26109c69.jpg
(圖片)
NHK節目上的一張圖,讓很多日本鄉民崩潰了XD


【悲報】NHK「貧しい家に生まれた奴はそこで人生終了」

【悲報】NHK「出生在貧窮家庭的人,人生一開始就結束了」

超級中肯的啦XD 魯蛇一出生就是魯蛇了



圖片解說:

小時候 求學 出社會 老後

A君: 父母年收入1000萬日幣
出國旅行、學才藝、補習 進一流名校 進一流企業 有國民年金、
年收600萬, 一大堆積蓄、
婚姻美滿 兒孫滿堂、
住高級安養院



B君:父母年收入200萬日幣 打工養家 非正式員工 獨居老人
放棄讀大學 年收225萬 (感謝指正)
單身




-------------------------



日本鄉民:


1.這是真的,根本在講我

2.父母的所得差別 就是兒女教育的差別啊

3.出生在貧困家庭的人雖有上進心卻不努力阿

4.樓上,與其說「上進心」不如說是被扭曲的「對抗心」吧

5.真的式這樣耶,nhk真敢播

6.雖然很糟,但大致上說得沒錯

7.拿到獎學金就可以上大學了阿

8.負向連鎖會持續下去....

9.正解無法反駁...

10.一無所有阿

11.這就是資本主義,真傷心

12.話說回來,無法理解窮人為啥要生小孩

13.樓上,他們根本沒想過這問題吧,做了就有了

14.樓樓上,生小孩本身只是父母的意志,誰都無法影響阿
簡言之,想生就生了;想懷孕就懷孕了,就只是這樣。

14.年收200萬是做什麼阿? 也太少


15.這些道理誰都知道阿,但是日本人性格就是這樣,
就算自己不夠努力失敗了,變得很貧困也不會跟別人說的。

16.樓上,因為我得親戚很富有,努力不夠、能力不夠、也可以透過家境彌補缺陷,
對他們來說,影響人生很大的「運氣」根本不重要阿。
因為真的出生在富裕家庭的人,運氣好是理所當然的,
身在其中,他們可能無法體會什麼是「運氣好」,因為本來就很好了。


因為很多條,懶得翻了....orz

----

附圖三張:






推薦參考書籍兩本: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3747
父酬者:姓氏、階級與社會不流動
The Son Also Rises: Surnames and the History of Social Mobility
作者: 葛瑞里.克拉克
原文作者:Gregory Clark

一日靠爸,大富三代!
————社會未曾流動,階級宛若遺傳————
如何消弭世襲階級導致的教育、所得、財富、健康、壽命不平等?
如何翻轉父酬者主導的贏者全拿社會?

經濟史學界重量級學者葛瑞里.克拉克
繼《告別施捨——世界經濟簡史》
再次推出前所未有、顛覆現有社會流動理論的爭議鉅作!

面對長逾五百年階級地位持續不墜的證據如此確鑿,迫使我放棄原本對資本主義的驕傲之一——對普遍和快速社會流動的樂觀。過去多年屢次嘲諷我的社會學同僚偏執於階級等虛幻概念,現在我已有證據相信,個人的人生機運不僅可從父母的地位預測,而且從太祖父母輩(祖父母的父母的父母的父母!)就能預測。—葛瑞里.克拉克Gregory Clark

----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53472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Le Capital au XXIe siècle
作者: 托瑪.皮凱提
原文作者:Thomas Piketty

貧富不均漸趨惡化已是當前極受熱議的問題。它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儘管眾說紛紜,但各種議論的資料根據似乎略嫌不足。

皮凱提從稅收與遺產紀錄著手,蒐集整理橫跨二十幾個國家、長達二百多年的數據資料,藉此分析工業革命以來的全球財富分配動態,從中提出一個系統而全面的解釋。

這個源自龐大實證資料的見解,其核心概念相當簡單:從歷史證據來看,資本報酬率通常大於整體的經濟成長率,也就是說,有錢人財富增生累積的速度快過一般人工作收入增加的速度,因此富者將愈來愈富,占掉社會大部分的所得與財富份額。

過去的主流意見認為,貧富差距拉大只是經濟發展的初期現象,到了成熟階段,分配不均的情況會逐漸減低。然而皮凱提指出,上述說法只是剛好看到二十世紀初期到中期的發展所導致的誤會。資本主義經濟在那一段時間出現貧富差距縮小的情況,主因在於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蕭條摧毀了許多原本的財富積累,以及當時的高累進稅政策。

皮凱提認為,各國政府應積極改革稅制,減低財富過度集中的趨勢,否則將危害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我們也很可能回到十九世紀那種貧富極度不均的景況。

----


很久很久以前,我忘記是在哪邊看到的一篇文章,大意是這樣的:
----

創立標準石油公司的美國富商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跟人談到他是怎麼致富的:「非常簡單的...就挖挖幾桶石油」。

寫此文的作者在後面補充:洛克斐勒用老方法創業──靠他老爸的錢。
---




已經為人父母的網友們,這樣知道小孩子的教育跟未來該怎麼安排了吧?如果你自己沒那麼有錢有權,幫小孩多交幾個有錢有背景的朋友吧。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Go to Top of Page

白河子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44 Posts

Posted - 02/02/2015 :  21:51:33  會員資料 Send 白河子 a Private Message
事在人為
起跑點輸人一大截,只要不努力跑只會輸更大截

在下有朋友是動輒被人討債的N級貧戶出身的,經過努力成為CM靠壁大手,直接從底層爬上來的
也有認識天生麗質的,各種不努力or不把握結果被眾人輾過往下摔,現在看他還是原地踏步的
沒有絕對不可能,只有想不想,做的事正確與否

第一篇裡面也有提到菁英階級的人普遍擁有較好的自律能力,是否意味著底層出身的只要有相同的特質,同樣能增加其翻身的機會?
"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

Edited by - 白河子 on 02/02/2015 21:56:21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26 Posts

Posted - 02/02/2015 :  22:10:56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白河子

事在人為
起跑點輸人一大截,只要不努力跑只會輸更大截

在下有朋友是動輒被人討債的N級貧戶出身的,經過努力成為CM靠壁大手,直接從底層爬上來的
也有認識天生麗質的,各種不努力or不把握結果被眾人輾過往下摔,現在看他還是原地踏步的
沒有絕對不可能,只有想不想,做的事正確與否

第一篇裡面也有提到菁英階級的人普遍擁有較好的自律能力,是否意味著底層出身的只要有相同的特質,同樣能增加其翻身的機會?
"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



沒人說絕對不可能,只是機會與選擇的多與少相差很大罷了。
畢竟人生最沒能選擇的事情就是父母。

比如我認識的一些預校出身軍官,多半都是因為家境有困難才被送進軍校,就像
是賣小孩給國軍當長工,他們的人生從國小畢業進中正預校開始就沒多少選擇,
就一條路。

這些人當中當然也還各自成就有高低,在軍隊中也有混得好混得不好,還債期間
過了,是否要退伍也能自由選擇,軍隊給他們的錢有助於讓他們家庭翻身,但人
生前半就是注定在軍隊。


甚至極端地來說,我們出生在台灣或出生在非洲某戰亂地區鄉下部落,就很大程
度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如果只站在個人事業的微觀立場,套句我喜歡的說法,人出生本來就有很多不可
抗力的先天限制跟無法掌控的潮流,一個一個去抱怨沒完沒了,重點是怎麼替自
己爭取更多的自由。


但是跳出個人問題用宏觀來看社會結構,歷史上很多時期這種貧富差距不受控制
大到一個程度後,因為一些導火線事件整個炸燬,就要重新洗牌。

學者發言警告這種結構性問題,是一種提醒跟示警,但是歷史上還是有很多權貴
認為貧困都是窮人自找的抱持「何不食肉靡」態度,有一些後來就被砍頭了。


歷史上一些極端狀況,有錢人家的十歲女兒可以被當掌上明珠小公主伺候,同年
紀的窮人女兒可能已經要賣身養家,那要怎麼上進?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02/02/2015 22:25:37
Go to Top of Page

change.she
路人甲乙丙

956 Posts

Posted - 02/02/2015 :  23:04:05  會員資料 Send change.she a Private Message
慎大您的這幾po其實就是"社會再製論"的通俗版,
我自己在教育現場能夠特別感受得到這種再製現象,
也是因為這樣所以我個人非常反對現在的教育改革方向,
以英美為目標的教育改革方向,
因為強調教育的外表的多元化,
變成要學習的種類變多,
這樣非常不利於生活環境不佳的小孩,
因此這樣的教育不但沒有促成社會階層流動,
反而是一道阻礙的牆。

我最喜歡舉的例子就是阿扁,
一個三級貧戶的小孩,
因為可以把幾本課本讀通,
就能一路平步青雲登上總統。
如果以之後的升學制度來看,
他可能很難有機會進入南一中,
更難有機會進入台大就讀。

這些其實都是社會上的人生勝利組,
制定一個對自身後代比較有利的未來環境,
以生物學的角度看來其實也無可厚非,
只是我自己覺得看不過去而已。
Go to Top of Page

cht1234
路人甲乙丙

772 Posts

Posted - 02/03/2015 :  08:51:03  會員資料 Send cht1234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白河子

事在人為
起跑點輸人一大截,只要不努力跑只會輸更大截

在下有朋友是動輒被人討債的N級貧戶出身的,經過努力成為CM靠壁大手,直接從底層爬上來的
也有認識天生麗質的,各種不努力or不把握結果被眾人輾過往下摔,現在看他還是原地踏步的
沒有絕對不可能,只有想不想,做的事正確與否

第一篇裡面也有提到菁英階級的人普遍擁有較好的自律能力,是否意味著底層出身的只要有相同的特質,同樣能增加其翻身的機會?
"你連自己的體重都控制不了,你連冬天早晨起床都起不了,你如何能有毅力去控制人生呢"



沒人說絕對不可能,只是機會與選擇的多與少相差很大罷了。
畢竟人生最沒能選擇的事情就是父母。

比如我認識的一些預校出身軍官,多半都是因為家境有困難才被送進軍校,就像
是賣小孩給國軍當長工,他們的人生從國小畢業進中正預校開始就沒多少選擇,
就一條路。

這些人當中當然也還各自成就有高低,在軍隊中也有混得好混得不好,還債期間
過了,是否要退伍也能自由選擇,軍隊給他們的錢有助於讓他們家庭翻身,但人
生前半就是注定在軍隊。


甚至極端地來說,我們出生在台灣或出生在非洲某戰亂地區鄉下部落,就很大程
度決定了我們的人生。


如果只站在個人事業的微觀立場,套句我喜歡的說法,人出生本來就有很多不可
抗力的先天限制跟無法掌控的潮流,一個一個去抱怨沒完沒了,重點是怎麼替自
己爭取更多的自由。


但是跳出個人問題用宏觀來看社會結構,歷史上很多時期這種貧富差距不受控制
大到一個程度後,因為一些導火線事件整個炸燬,就要重新洗牌。

學者發言警告這種結構性問題,是一種提醒跟示警,但是歷史上還是有很多權貴
認為貧困都是窮人自找的抱持「何不食肉靡」態度,有一些後來就被砍頭了。


歷史上一些極端狀況,有錢人家的十歲女兒可以被當掌上明珠小公主伺候,同年
紀的窮人女兒可能已經要賣身養家,那要怎麼上進?





一命 二運 三風水 四積德 五讀書 六名 七相 八敬神 九交貴人 十養生
NHK 和 BBC 講那麼多, 還不就是老祖宗這句話
什麼都做不好, 請好好養生, 60歲之後就贏了!!!

我最贊同的是 婚姻 是女生的第二生命
結婚對女生最重要!!!!!



如果家裡非常窮,
在美國 請去當兵, 想辦法轉去當軍官
在台灣 請好好唸書(聯考制度時期是這樣)
在中國也是好好唸書


話說學校教育應該開辦一個參觀貧民窟, 我覺得我家已經不有錢了
但我有個國中同學家裡環境很差, 國中時去他家的時候那種 SHOCK的程度讓我20年後都還記得


在聯考制度時期, 台灣其實"還算是"公平的國家
Go to Top of Page

yusaku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936 Posts

Posted - 02/03/2015 :  10:44:32  會員資料 Send yusaku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ht1234


話說學校教育應該開辦一個參觀貧民窟, 我覺得我家已經不有錢了
但我有個國中同學家裡環境很差, 國中時去他家的時候那種 SHOCK的程度讓我20年後都還記得
在聯考制度時期, 台灣其實"還算是"公平的國家


教改團體只會努力證明聯考時代更不公平。

----
戰爭結束後我就要回鄉下結婚了。
看,這是我女朋友的相片,她已經懷孕了。
回國後我打算做捕蝦的生意,說不定商○週刊會來採訪。
咦?什麼聲音,我去看看。
你先走我隨後就追上去。
Go to Top of Page

Snap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330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12:50:43  會員資料 Send Snap a Private Message
最近公司人資忽然來調查大家的學歷,原來是要申請政府的新創事業補助,其中有一項評比標準是「博碩士員工比例」....
之前不是說要快樂學習,適性成長嗎?口是心非,莫此為甚,跟這個政府認真你就輸了。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991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13:09:59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nap

最近公司人資忽然來調查大家的學歷,原來是要申請政府的新創事業補助,其中有一項評比標準是「博碩士員工比例」....
之前不是說要快樂學習,適性成長嗎?口是心非,莫此為甚,跟這個政府認真你就輸了。



如果看政府承包條約的員工薪水,連續幾版看下來,那才會氣死人......大學以下畢業的幾乎沒調,碩士博士一個調得比一個猛......
Go to Top of Page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28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17:07:00  會員資料  Visit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s Homepage Send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ht1234

如果家裡非常窮,
在美國 請去當兵, 想辦法轉去當軍官
在台灣 請好好唸書(聯考制度時期是這樣)
在中國也是好好唸書


話說學校教育應該開辦一個參觀貧民窟, 我覺得我家已經不有錢了
但我有個國中同學家裡環境很差, 國中時去他家的時候那種 SHOCK的程度讓我20年後都還記得


在聯考制度時期, 台灣其實"還算是"公平的國家




我認為在台灣和中國
好好讀書也沒太大用途

因為如果是教改前, 大學畢業生少到各個是寶的時代就算了
(我父母的年代, 理工科30%大學率取率, 文法商10%錄取率)
現在這年頭有個學士學位其實沒啥用
不管是在台灣還在大陸
(我很多大陸朋友也跟我說類似台灣的現象,我強烈懷疑台灣搞教改的也跑去大陸惡搞對岸的高教)

反而有用的我認為是能夠讓你有一技之長的學歷
就算是技職體系也無所謂

因為我自己參加國中同學會的經歷發現 我念的國中申學率很差
我是極少數能念公立高中-->國立大學的
絕大多數是國中畢業後念高職五專
但是有些人高職五專後有專業證照, 例如放射師執照,
畢業後不久就在醫院找到還算穩定且體面的工作
或是念比較容易找工作的技職科系(例如電機科資訊科), 畢業後當工程師做穩定且收入不斐的職位
這還是景氣最差的2011年
(我唯一一次參加國中同學會,當時我還是準備要念博一的研究生而已,結果發現這些技職體系的前同學們近遇不壞頗使我吃驚)

不然從軍其實也不算太壞
我在軍中很多士官同僚也是那種家庭狀況不好來從軍念士校
他們19~20歲士校畢業後就下部隊當幹部
跟我當時同年22歲時就已經成家有好幾個小孩 當時也讓我們這些預官頗嚇一跳的
(因為我當時才剛剛大學畢業預官分科訓結訓下部隊,
看到同寢的中士上士們年紀跟我同年,卻已經成家有好幾個小孩,使我大驚不已)
所以我覺得如果性格上真的能夠適應軍旅
而家境狀況又不太好, 或許從軍不是壞事 只是一定要當幹部 當小兵待遇太差
當幹部才有領導加給可以拿, 有沒有領導加給差很多

PS 美國士兵應該不能轉軍官巴
我印象中士兵大多數只有高中甚至沒有高中學歷, 而軍官一般都是ROTC或是軍官學校畢業都有大學學歷
所以一般來說當美軍士兵應該是不能轉軍官
而士兵的薪資也不高
http://www.military-ranks.org/army/private-pay
二兵基本年薪只有1萬7千6百塊美金出頭 (月薪只有1467美金)
這個年薪比我目前拿的博班學生生活費(研究助理薪資)還要低很多

目前美國聯邦基本薪資大概是8美金一小時
一周假設工作40小時, 周薪320, 月薪1280美金,
1467美金的月薪只比基本薪資多一點點而已
如果拿最近很夯的底特律走路上下班工人新聞來比較
甚至比這位令人敬佩的黑人大叔還低, 這位買不起車的大叔月薪還有1700美金
http://udn.com/news/story/6810/684494

Edited by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on 02/04/2015 17:20:13
Go to Top of Page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28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17:31:43  會員資料  Visit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s Homepage Send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hange.she


我最喜歡舉的例子就是阿扁,
一個三級貧戶的小孩,
因為可以把幾本課本讀通,
就能一路平步青雲登上總統。
如果以之後的升學制度來看,
他可能很難有機會進入南一中,
更難有機會進入台大就讀。




我認為那個年代, 能念大學的少, 剛剛好阿扁也有本事才能翻身

怎麼說呢, 雖然我不是讀法律的 但是我家裡親戚有人讀法律
讀法律不是每個人出路都好, 要好通常要能考過律師考試或是司法官特考
而阿扁重點不只是他考上南一中或是台大 而是他考上律師執照
加上當時台灣是百廢待舉的環境, 什麼都缺, 物資也缺技術人才也缺,
所以學士(稀少,並且還是台大)+律師(更稀少),碰上那個特殊時代, 自然飛黃騰達
所以我認為
就算他當年不是上台大, 而是上東吳法律, 然後考上律師執照成為名律師
我猜還是一樣能夠平步青雲爬上來當到總統

當然那個年代大學少, 法學院畢業生也少, 並且能當律師的也少
所以自然而然, 有本事一路殺上來的, 就容易翻身
今天就算是三級貧戶 考上台大法律系, 也未必能成功
這年頭重點不只是考上台大或是南一中的問題
而是整個大環境已經不是過去那種"百廢待舉"的社會
今天不管是台灣還是美國還是大陸, 都是一種"學士滿街走,英雄不如狗"的時代
呂布 諸葛亮 曹操 如果不是活在三國時代 也未必能後名垂千古阿

Edited by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on 02/04/2015 17:33:23
Go to Top of Page

ChoshuTripneustes
路人甲乙丙

4706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19:26:29  會員資料 Send ChoshuTripneustes a Private Message
R大說的沒錯,這世道有一技之長比有大學學歷還重要,不過台政清交等名牌大學還是比較吃香因為光是學歷就很好看
再者能有這種學歷的人不是只會死讀書,記性比較好,想法也靈活
再配上假如有在大學時期好好經營人脈,出了社會起薪未必多好但就是比較有發展空間
舉例,你是老闆看到有學弟來應徵,大學時認識她覺得她腦袋聰明又會學習,錄取或升遷會不會先考慮?

至於軍官和士官的培養學校其實比較像是國家認證的專科學校
能夠接受裡面種種莫名其妙的要求和派系內鬥的話(雖然民間好像不惶多讓),軍士官是個相當不錯的志業
不過待遇是一回事,本質學能請多加油



-------------
→ roxinnccu: 抗戰打到44年國府能透支的都差不多透支了,還想怎樣 12/13 13:40
→ roxinnccu: 直到這時候光頭才開始講『十萬青年十萬軍』徵知青從軍 12/13 13:41
→ roxinnccu: 合著之前還刻意都避免調徵這些知青上前線送死呢 12/13 13:41
→ roxinnccu: 後見之明來看,或者應該老早調他們死多一點更好 12/13 13:42
Go to Top of Page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28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20:38:52  會員資料  Visit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s Homepage Send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hoshuTripneustes

\
至於軍官和士官的培養學校其實比較像是國家認證的專科學校
能夠接受裡面種種莫名其妙的要求和派系內鬥的話(雖然民間好像不惶多讓),軍士官是個相當不錯的志業
不過待遇是一回事,本質學能請多加油




聊一聊讓我想起一個小故事

我到部第一天還沒有分發所屬的營和職務
而是在幹訓班託管了一個晚上

我記得下部隊的第一個晚上我聽幹訓班的上士和一個來找他的前同僚聊天
(我也很好奇那位前同僚已經退伍為何可以又跑回營區找舊故聊天)
我沒有插話 只是躺在床上靜靜的聽他們聊
他們聊的內容就是
那位前同僚和上士都是原住民, 原本好像是同一單位的士官
不過其中一人當了幾年就退伍回到部落, 但是回到部落後找不到像樣的待遇又很掙扎
所以跑回營區找以前的朋友聊天討論要不要恢復軍籍回到部隊
我覺得也許對缺乏大都市工商社會人脈以及所需的文憑證照的人來說
或許軍旅真得頗有吸引力, 雖然對我們很多人來說沒有吸引力(包含我在內)
聽說警察消防工作也是因此還頗具吸引力, 當然警消招考比軍人篩選難多了

Edited by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on 02/04/2015 20:40:44
Go to Top of Page

ChoshuTripneustes
路人甲乙丙

4706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21:22:34  會員資料 Send ChoshuTripneustes a Private Message
國軍軍士官也是高司基本不缺,野戰缺。道理也簡單:每天累個半死月薪還跟人一樣
所以會選也不是去野戰單位~幹部都這樣,士兵就可想而知
國軍這點該怎麼改我就不知道了.....
畢竟兵不夠還可以改徵兵,但主體和素質的確保還是軍士官

PS.警消和比國軍有吸引力據說是因為薪資

-------------
→ roxinnccu: 抗戰打到44年國府能透支的都差不多透支了,還想怎樣 12/13 13:40
→ roxinnccu: 直到這時候光頭才開始講『十萬青年十萬軍』徵知青從軍 12/13 13:41
→ roxinnccu: 合著之前還刻意都避免調徵這些知青上前線送死呢 12/13 13:41
→ roxinnccu: 後見之明來看,或者應該老早調他們死多一點更好 12/13 13:42

Edited by - ChoshuTripneustes on 02/04/2015 21:23:14
Go to Top of Page

change.she
路人甲乙丙

956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21:48:19  會員資料 Send change.she a Private Message
R大,
台灣技職體系因為教改的原因逐漸走向消失囉!
教改的想法是延後分流,
至於原住民與軍旅的關係,
最近幾年已經改變很多了,
特別是經過媒體大力的打擊國軍形象後,
從軍已經不是現在這些小朋友的選項了。
Go to Top of Page

白河子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44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22:36:34  會員資料 Send 白河子 a Private Message
延後分流才是找死啊
這個社會需要的是有擁某項專業技能的專才,而不是什麼都只懂一丁點皮毛的庸才
學生應該盡早找到並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然後全力鑽研,成為某個領域的頂尖佼佼者

除了某些天才外,平庸的人要擁有頂尖的一技之長,沒有個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的鑽研是沒辦法的(在下從高中學畫到現在十年才有一丁點成果)
延後分流只會減少學生鑽研興趣的時間,因為按照台灣學校科科都要考的規矩,多數的時間只會被考試吃光......

Edited by - 白河子 on 02/05/2015 00:31:07
Go to Top of Page

GMM
路人甲乙丙

3333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23:08:45  會員資料 Send GMM a Private Message
我的小孩怎麼可以讓他去做工

至於學生的興趣嘛
只有少數幾%講的出口
先不講你熟悉的畫畫
攝影--出路已滿,請改道
旅遊--用錢砸出的興趣,能靠帶團為生的少之又少
電腦--扣除電玩(此路台灣已無前途) 少數興趣寫程式的到了業界...
舞蹈音樂--想進演藝圈比不上個大奶正妹來的容易
Go to Top of Page

change.she
路人甲乙丙

956 Posts

Posted - 02/04/2015 :  23:52:34  會員資料 Send change.she a Private Message
台灣的教育師承日本,
從中華民國還在大陸時期就是這樣了,
民初還參考過法國的一些教育制度,
以及近來有人在喊要參考德國教育。
這三個國家的教育制度我個人覺得都辦得還不錯,
其中一個共有的特色就是重視技職教育體系。

但是如果有在關心近十幾年來台灣教改方向的朋友,
說不定可以發現台灣最近的這次教改方向,
以我個人的觀察非常大程度的參考了美國模式,
就我看來,
這種英美教育模式,
不是不好,
但是比較符合英美國家的國情狀況,
硬套到台灣身上,
就變成現在這個樣...
Go to Top of Page

MikeH
路人甲乙丙

USA
4818 Posts

Posted - 02/05/2015 :  00:10:49  會員資料  Visit MikeH's Homepage Send MikeH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PS 美國士兵應該不能轉軍官巴
我印象中士兵大多數只有高中甚至沒有高中學歷, 而軍官一般都是ROTC或是軍官學校畢業都有大學學歷
所以一般來說當美軍士兵應該是不能轉軍官


這幾年美軍士兵學歷要求提高 大部份高中畢業
同等學歷證書有名額限制
沒高中學歷 幾乎不可能錄取

士官兵轉任軍官 要求四年大學文憑
並得在32歲前 服役六年內考進 OCS
除非特別上進 否則不容易做到

光是考慮待遇 倒也非得當軍官
士官年俸比士兵高 待夠久和軍官一樣有終身俸
另一個方案 是找有民間用途的 MOS 學些東西

===
地下軍火庫
http://guns-mikeh.blogspot.com/
Go to Top of Page

LUMBER
我是老鳥

Taiwan
8485 Posts

Posted - 02/05/2015 :  01:01:02  會員資料 Send LUMBER a Private Message
英國有些部分已經跟台灣差不多慘了.....問題是人家還比台灣專業.
至於學校被伊斯蘭佔領那也不是說假的......他們有足夠的應對方針跟鐵碗而已.

日本還有很早就鼓勵學生各種娛樂的方式,美國也是,台灣嘛....不是宣傳不夠,就是流於表面.再不然就是有立委高呼大動作,說啥參加世界比賽之類的夢想給人太高太遠不實際....

他們另外的特色就是競爭激烈
學生很容易了解自己在社會上的定位不是光靠嘴巴喊就能拿到
-
之前看華裔士兵的自傳
說到沒拿到遊騎兵徽章的人,在部隊的待遇會較差.
這似乎就無關年不年薪....

Edited by - LUMBER on 02/05/2015 01:07:54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8226 Posts

Posted - 02/05/2015 :  06:07:02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205/36371486/
最後10秒仍努力拉 感謝「機長救了台北」
2015年02月05日

(略)
夜市囝仔當上飛官

英勇殉職的廖建宗(41歲)是正港的「夜市囝仔」,老家住在南投酒廠附近,廖家父母靠著夜市擺攤賣衣服,將他和弟弟拉拔長大,5年前才退休。兩老昨上午從媒體得知復航墜機的班機就是兒子駕駛的,心急如焚地直奔台北,希望兒子沒事。
廖建宗的高中好友透露,廖在校時成績不算出色,南開工專(南開科大前身)畢業後,因嚮往環遊世界,也為了改善家計,苦讀考上空軍官校,「高中同學都很佩服他的毅力!」
好友表示,廖在空官受訓初期,曾因同學多是知名大學畢業、學經歷優秀而備感壓力,為此還躲在棉被裡哭了好幾次,好不容易咬牙苦撐到結訓,如願當上飛官。廖妻是軍醫的女兒,兩人婚後育有一子,今年9歲。

鄰居讚廖孝順善良

廖建宗服役期間仍持續苦讀英文,為轉任民航機師作準備;約7年前退役後,先進華航、再跳槽到復興,這份「開飛機」的工作,不僅讓廖家父母驕傲,鄰居更是羨慕,沒想到卻發生空難。好友哽咽地說,廖個性善良純樸,「他一定會為了降低傷亡,拚命把飛機拉到河面迫降。」
廖建宗也是鄰居公認的孝子。里長曾文聰說,廖家早年家境不好,是九二一地震受災戶,廖家兄弟從小只要有空就到夜市幫爸媽做生意;廖婚後雖搬到桃園,仍常抽空回家探視父母。
(略)
----

這次南港空難的殉職飛行員廖建宗,就是典型貧窮家庭出身,靠投身軍旅賺錢讓
家庭翻身的人物。

聽電視訪談他父親口音,似乎是原住民家庭。因為山區原住民部落缺乏賺錢機
會,但部落青年到城市工作卻又缺乏競爭力只能做低階勞工,因此確實很多人選
擇投身軍旅,因此國軍志願役原住民子弟比例頗高。

只是一般軍隊職務,不若飛行員容易在民間求得高薪工作。我在軍隊時期就流行
一個說法,是職業軍人退伍只能當三寶。(保全、賣保險、賣金寶山=靈骨塔)

加上軍隊生活與民間生活差異大,是以貧窮家庭子弟投身軍旅固然能賺錢而且有
翻身機會,但退伍後適應民間社會比較難。但軍隊確實是一個讓貧窮家庭翻身為
中產階級的管道。

只是國軍特別是員額最多的陸軍長年腐化管理不佳當過兵的都知道,這部分確實
有減少年輕人投身軍旅的意願。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Go to Top of Page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28 Posts

Posted - 02/05/2015 :  11:36:14  會員資料  Visit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s Homepage Send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keH

quote:
PS 美國士兵應該不能轉軍官巴
我印象中士兵大多數只有高中甚至沒有高中學歷, 而軍官一般都是ROTC或是軍官學校畢業都有大學學歷
所以一般來說當美軍士兵應該是不能轉軍官


這幾年美軍士兵學歷要求提高 大部份高中畢業
同等學歷證書有名額限制
沒高中學歷 幾乎不可能錄取

士官兵轉任軍官 要求四年大學文憑
並得在32歲前 服役六年內考進 OCS
除非特別上進 否則不容易做到

光是考慮待遇 倒也非得當軍官
士官年俸比士兵高 待夠久和軍官一樣有終身俸
另一個方案 是找有民間用途的 MOS 學些東西

===
地下軍火庫
http://guns-mikeh.blogspot.com/




國軍也有類似的狀況

志願役士兵要轉軍官一定要有大學學歷, 但是會當志願役士兵的有四年制大學學歷者微乎其微

結果我們那邊就發生過連長把某位罕見的國立大學畢業志願役士兵找去約談希望他轉服軍官

但是很少志願役士兵願意轉服軍官 就算符合資格
因為當士官往往比當軍官在服役工作上有利基

士官只要當到上士副排長就幾乎確定可以領終身俸,
並且上士只要待在基層連隊就幾乎是連隊的土皇帝了
當軍官的話一路升遷都要看長官臉色, 永遠人上有人, 就算當到上將參謀總長都還要看眾多立委的臉色
更不要提滿二十年終身俸除非搞到少校以上否則難上加難
Go to Top of Page

ggeneratio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878 Posts

Posted - 02/05/2015 :  11:56:26  會員資料 Send ggeneration a Private Message
其實歷史上有一些方法解決

眾所皆知
英國與日本都有向海外投射人力發展的歷史-例:澳洲

如果大規模引導人力 創造一個新的天地何嘗不是種方法
不過台灣還卡在老年化社會人口問題會更嚴重就是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17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前頁 | 次頁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