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O P I C R E V I E W |
kumachan |
Posted - 03/29/2012 : 19:29:21 未來各國爆發戰車戰的機率很低, 反恐低強度衝突的可能性很高. 戰甲車要輕巧易於怖暑,又要有足夠防禦力. 更重要的是避免人命損失. 而且必須僅可能減少駐軍數量.
2020年雙人輕戰車構想: 1.自動裝填的105mm低後座火砲, 可依口令和操縱器的按扭/滾輪而自動替換彈種.
7.62mm搖控機槍. 主動硬殺防禦.
2.標準重18噸,可用橡膠履帶. 可附加裝甲塊. 3.無人砲塔,車身可以很低矮. 4.2名乘員 人類體積無法縮小,所以僅可能減少人數. 人少就不必太多空間,有限的裝甲可以保護的更好.
大部份工作由電腦和機械取代. 現代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會越來越強 一切都數位化,使用光電+LCD+電子操作來取代傳統操作. 電腦也兼導航員.
砲塔4週有多組光電感測器,形成360度視野. 感測器之間並且互相函蓋視野範圍,壞了一部份也不影響偵查範圍. (例如每具看90度角,裝8具, 03壞了就拿02和04的畫面來用.) 2人都是多具大型LCD畫面與操作器,類似飛機座艙那樣.... 2名的工作可以隨時交換. 比如說 戰車兵1切換到駕駛模式.戰車兵2就當車長. 若沒有移動的需要,戰車兵1也可以當通訊或機槍手. 或連通訊或機槍都無需操作,則戰車兵1可以當射手. 反過來也可以說,戰車兵2也可以隨時切換工作. 變成車長,駕駛,通訊,射手,機槍手等任一.
若任一乘員傷亡,則一人也勉強能操作戰車. 例如A畫面是駕駛模式,B畫面是車長搜索模式,C畫面是射手模式. 每個畫面還可設子母畫面. 訓練是1秒內可以轉換任務..... 甚至同時兼手動控制和語音控制兩種工作. 比如說,駕駛必須手動,但彈種裝填或通訊可以用全語音控制...
當車長標定目標後,也可以由電腦代替射手追瞄. 電腦會主動追蹤被標示的目標並調整前置量,由戰車兵1或2花0.5秒按紐射擊....
雖然輕戰車只有18噸,但裝甲防禦力等同中戰車等級. 因為人類要的空間不到一半了... 如果被IED/地雷炸到,最慘也是損失2人,而不是4-5人. 每個裝甲旅的車輛數可以Double,而前線兵力人數不變.
電腦隨時監控軍用網路來的訊息,自動過慮不必要的資訊. 針對重要資訊,以TTS人工語音或即時無線電告知.
電腦兼負損管的工作, 隨時監控系統運作,自己採取反應. 對於電腦無法自行處理的,則通知戰車兵,並提出最有效的損管處理建議.
|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
kumachan |
Posted - 04/10/2012 : 13:23:5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ryan C
But 2 men tank means 12 hour long watch shift per person? And field maintenance means each person has to do it all while the other guy is on watch/alert duty.....
Stryker與MCS這樣幹,是因為輪胎/履帶都是橡膠的,那個是磨到一定程度才要拿去換,不需要天天拆鋼製履帶.其他零件也是,基本上車上儀器累積估算你開多少小時後,就會叫你回來,到有工程車的地方修理,工程車也是FCS車係......
所以我把2人戰車定義在20噸以下.這才方便履帶橡膠化. 好維護點. 或許輪車也行. 反正核心概念跟履帶輪子無關.
Nokia Pureview808的4100萬像素卡爾蔡司鏡頭 目前最先進的手機光學模組.
lcd螢幕雖然不會有幾千萬像素,但是這畫素密度能用來做10倍以上的無損數位變焦. 在座艙內任意放大戰場局部.
用在甲車上,最好能畢免機械式電動變焦. 因為可動零件越多,故障的可能性越高. 反正目的不是拍照,而是戰場觀察, 小型感光元件不會有明顯的模糊散景,反而是優點. 而且比螺絲還小就算反戰車狙擊槍也打不到..... |
kumachan |
Posted - 04/10/2012 : 13:20:4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UMBER 3.保全業已經在使用的攝影機有一個鏡頭360度全攝影的種類,雖然還是民用版,但是不計射控與防禦,這算是最簡單的類型.
軍用還是環繞多鏡頭比較可靠. 而且一個鏡頭360度,則影像解析度會很低.因為一個鏡頭配一個CMOS.... 保全監控是還好,但是需要辨識就最好直逼人眼極限的高解析.
一個鏡頭360度全攝影倒是可以做成伸縮桿狀. 伸高以後,就可以躲在房子後觀察.
|
dasha |
Posted - 04/10/2012 : 11:55:2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ryan C
But 2 men tank means 12 hour long watch shift per person? And field maintenance means each person has to do it all while the other guy is on watch/alert duty.....
Stryker與MCS這樣幹,是因為輪胎/履帶都是橡膠的,那個是磨到一定程度才要拿去換,不需要天天拆鋼製履帶.其他零件也是,基本上車上儀器累積估算你開多少小時後,就會叫你回來,到有工程車的地方修理,工程車也是FCS車係...... |
Bryan C |
Posted - 04/10/2012 : 11:47:46 But 2 men tank means 12 hour long watch shift per person? And field maintenance means each person has to do it all while the other guy is on watch/alert duty..... |
LUMBER |
Posted - 04/10/2012 : 10:39:35
1. 40mm有選擇彈種的疑慮(高速穿甲或高爆彈),或許改成12.7mm重機槍加上75mm短倍徑榴炮足堪應付低強度的大多數目標
2.跟人型載具比起來速度較快,但是只有兩人控制,反應速度可能比起來沒差多少.
3.保全業已經在使用的攝影機有一個鏡頭360度全攝影的種類,雖然還是民用版,但是不計射控與防禦,這算是最簡單的類型. |
kumachan |
Posted - 04/08/2012 : 23:09:42 通常一群戰車,受限地形與遮蔽物不會全都能夠接戰.(除非平原沙漠...) 這些人力應該可以更有效運用. 如果在車頂裝衛星資料鏈,各車和後方指揮單位都能分享ViewCam視野. 比如A車看到某方向有東西,等於各車全都看到. 這有可能使車長工作更簡化,有一堆人能幫你看. 未來的某一天,雖然最前方的一車先接戰,卻可能有8個人在監看.
或許頻寬所限,車上的乘員可以高解析全周120FPS.... 而遠端監看的解析度和流暢度都下降(影像傳輸會做壓縮) 但是畢竟遠端監看的人多眼睛多,隨時可以指出接戰車沒注意到的細節. 因為一個人無法同時看360度,8個人就每一角度都不只一人看到.
若有裝衛星資料鏈. 甚至有可能,當兩個人都受傷時,自動將戰車轉成遙控模式. 戰甲車太多輛,全都搖控會太浪費頻寬..... 所以先用最少人力來操作,只有死傷時才切換到遙控. 也可以說:最低操作人數是0人,上面兩個都算是損管備用人力XD 免的天線壞了,車子就不能動....
|
rockitten |
Posted - 04/08/2012 : 19:33:27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GMM
如果沒有打算直接拿來打戰車戰的話 使用35mm 40mm左右口徑的機砲會不會更適合城鎮戰啊 然後105mm的在使用同樣設計但較大型的4人版
the key for "2 man tank" relies on: 1. reliable full 360 degree surveillance system 2. a reliable auto loader 3. workload of the crew
For the first one, we have to wait those trials in US for their 360 degree view by view-cam +LCD monitors. The gun is easier, just a 105 gun with a revolver breech can do a relative good job........... - And then, if the view-cam can send the images back to company/platoon HQ and the commander in HQ takes the role of target allocations (in effect take the role as platoon leader + tank commander), that shouldn't be too hard for today's tech
小貓不會作模型,小貓只愛玩模型;看似小貓玩模型,其實模型玩小貓: A B 補土白膠條,樹脂改套蝕刻片;凹線凸線凹凸線,乾磨水磨銼刀磨; 水性油性消光漆,乾掃手掃噴槍掃;模型一盒三百幾,零件一堆三千幾; 多買多作進步多,買了不作口水多;花錢耗時傷精神,小貓是隻敗家喵。 |
GMM |
Posted - 04/08/2012 : 18:19:36 如果沒有打算直接拿來打戰車戰的話 使用35mm 40mm左右口徑的機砲會不會更適合城鎮戰啊 然後105mm的在使用同樣設計但較大型的4人版 |
kumachan |
Posted - 04/03/2012 : 11:42:0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verify9k
主體與兩旁的 履帶/輪胎同高, 這樣若要從旁邊攻擊戰車會先經過 履帶/輪胎的阻檔, 尤其是 履帶/輪胎本身有護裙,
只有砲塔略高於主體,正面前置引擎,可保護成員, 後方放置砲彈與電池,構成後方屏障, 以此構型,應能大幅降低裝甲厚度.有 S戰車的味道.
這是典型的一次大戰型戰車,FT-17或Char B/C系列除了引擎外也是這種設計..... 這種設計的弱點是砲塔環不夠大,二戰型戰車在上車身部份就會向外突出, 增大砲塔環以便安裝更大的砲塔與火炮
無人砲塔應該可以比有人砲塔的砲塔環小一級. 砲塔環問題反而不大. 若類似S戰車/突擊砲,連砲塔都沒有,則毫無問題.
履帶和車身同高有個真正的缺點是車內空間更小. 因為原本履帶上方的車內空間不見了. 這在追求低矮的現代戰車是個大問題.
搞不好為了增加空間還得把車改得更高.....然後履帶再次跟著拉高. 和車身同高的陸輪與履帶重量可能會不必要的加重.... 因為原本履帶只有1米多, 要做到最上面車身同高,就會變兩米多. 這樣用在陸輪與履帶的總重量比原本還高. 陸輪與履帶從車頭一直到車尾是類似全面防護. 然而如果人少,有些沒人沒彈的地方可以不必強化保護. .....不如把這重量直接弄在小型化乘員艙的裝甲上.
最好的構型仍是少人化的傳統車身+全週光電的無人砲塔 用一樣的人力來作戰. 100輛105砲+30發彈藥的2人20噸輕戰車 vs 50輛105砲+50發彈藥的4人30噸中戰車. 就蘭開斯特平方律而言,前者在對抗上更有優勢. 因為火力差距不大,彈藥也差距不大,但是火砲數卻Double.
戰場上有直射火力與裝甲防禦需求,戰車不會消失. 現在雖然沒有類似的成功產品,但我相信未來戰車會更致力靠科技精簡車上人力.
個人是認為105比較適合輕戰車,因為它的對手應該不會有105打不爆的東西. 120雖然威力更好,但是彈藥數會更低......弊大於利.
|
dasha |
Posted - 04/03/2012 : 09:22:3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verify9k
一種戰車, 主體與兩旁的 履帶/輪胎同高, 這樣若要從旁邊攻擊戰車會先經過 履帶/輪胎的阻檔, 尤其是 履帶/輪胎本身有護裙,
只有砲塔略高於主體,正面前置引擎,可保護成員, 後方放置砲彈與電池,構成後方屏障, 以此構型,應能大幅降低裝甲厚度. 有 S戰車的味道.
這是典型的一次大戰型戰車,FT-17或Char B/C系列除了引擎外也是這種設計,引擎前置則見於更早的英國輕戰車,但油箱安排成為弱點.Char B/C的引擎艙甚至有足夠讓人在內部站立直接維修引擎的設計...... 這種設計的弱點是砲塔環不夠大,二戰型戰車在上車身部份就會向外突出,增大砲塔環以便安裝更大的砲塔與火炮,而突出部份大多數就裝電池之類代替裝甲,不過也是有拿來裝油導致容易爆炸的...... 戰車後方通常防禦力不強,因為後面會跟著我方部隊,不需要為了擔心自己人誤擊讓車身重得不像話. |
dasha |
Posted - 04/03/2012 : 09:13:3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verify9k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概念源自於FCS的MCS,所以可以去看看人家MCS是怎樣設計的:用一堆電池代替裝甲,加上Merkava式結構,正面不用鋼板都可以滿足對機槍/炮的防禦需求,只是引擎與電池就......然後履帶不是鋼加塑膠塊,是塑膠加鋼塊,與其說像歷史上的哪種裝甲車,不如說更像玩具,重量也是低......
可否列上網址,方便點閱,謝謝.
2008年FCS取消後,相關的美國陸軍網址都已經失效了,只能找大概2005~08年之間出的書...... |
kumachan |
Posted - 04/03/2012 : 02:30:2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西伯利亞
其實小弟幾年前也作過類似的幻想,不過當時的目標是要給台灣軍方當小 強海用的東西。個人認為正因為是低強度戰場所以才更應該在車上多部屬幾個 人,一來削減戰場緊張、二來強化情況判斷最後是必要的時候可以下車當步兵處 理某些突發狀況(雖然一時沒想到有甚麼狀況可以這樣用)
低強度戰場上眞的需要用戰車砲對附的目標不多,大部分都是機槍/砲、 榴彈機槍就可以解決的東西。而有些時候對方躲到建築物裡面或複雜巷弄中的話 就只能放步兵或是UGV/UAV進去處理。
然而,就算是UGV/UAV也是需要操作員的,在車裡只有兩人的情況之下別 妄想能夠同時處理好這麼多事。
個人的想法終歸一句話:人多好辦事。
人多不見得要放在同一台車啊。 ugv/uav目前看來也不會是戰車去操作。 那讓步兵去搞吧。
敵軍躲到建築或掩體,也根本不可能是戰車兵下車去巷戰啦! 這時戰車只要原地開砲拆房......
如果要下車,也是APC的隨車步兵。和戰車無關。 |
verify9k |
Posted - 04/03/2012 : 00:22:54 一種戰車, 主體與兩旁的 履帶/輪胎同高, 這樣若要從旁邊攻擊戰車會先經過 履帶/輪胎的阻檔, 尤其是 履帶/輪胎本身有護裙,
只有砲塔略高於主體,正面前置引擎,可保護成員, 後方放置砲彈與電池,構成後方屏障, 以此構型,應能大幅降低裝甲厚度. 有 S戰車的味道.
|
verify9k |
Posted - 04/03/2012 : 00:15:1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概念源自於FCS的MCS,所以可以去看看人家MCS是怎樣設計的:用一堆電池代替裝甲,加上Merkava式結構,正面不用鋼板都可以滿足對機槍/炮的防禦需求,只是引擎與電池就......然後履帶不是鋼加塑膠塊,是塑膠加鋼塊,與其說像歷史上的哪種裝甲車,不如說更像玩具,重量也是低......
可否列上網址,方便點閱,謝謝. |
西伯利亞 |
Posted - 04/02/2012 : 21:49:23 其實小弟幾年前也作過類似的幻想,不過當時的目標是要給台灣軍方當小 強海用的東西。個人認為正因為是低強度戰場所以才更應該在車上多部屬幾個 人,一來削減戰場緊張、二來強化情況判斷最後是必要的時候可以下車當步兵處 理某些突發狀況(雖然一時沒想到有甚麼狀況可以這樣用)
低強度戰場上眞的需要用戰車砲對附的目標不多,大部分都是機槍/砲、 榴彈機槍就可以解決的東西。而有些時候對方躲到建築物裡面或複雜巷弄中的話 就只能放步兵或是UGV/UAV進去處理。
然而,就算是UGV/UAV也是需要操作員的,在車裡只有兩人的情況之下別 妄想能夠同時處理好這麼多事。
個人的想法終歸一句話:人多好辦事。 |
ian125 |
Posted - 04/02/2012 : 21:40:22 看要不要拿TKS或CV33來... |
dasha |
Posted - 04/02/2012 : 17:17:02 這概念源自於FCS的MCS,所以可以去看看人家MCS是怎樣設計的:用一堆電池代替裝甲,加上Merkava式結構,正面不用鋼板都可以滿足對機槍/炮的防禦需求,只是引擎與電池就......然後履帶不是鋼加塑膠塊,是塑膠加鋼塊,與其說像歷史上的哪種裝甲車,不如說更像玩具,重量也是低...... |
kumachan |
Posted - 03/30/2012 : 23:48:0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AH66 就當作 25 噸是車體重,由於IFV要運兵車體較高, 將車體高度從2米減到1.5米的話,就當做減掉面積為 (3.6+6.6)*2*0.5 平方米的 30 mm RHA 鋼板,視為減重 2 噸好了。
不只是高度,還有裝人空間的長度. 建議別拿IFV或APC來模擬,因為它需要很大的裝甲空間. 那畢竟是3+6的9人空間要防護..... 2人和9人的活動空間差了4倍. 總車長也許變動不大,但是沒有人的部位則防護需求可以降低. 用M-8 AGS之類的3人戰車砍去不必要的裝甲帶與砲塔重, 然後把那重量用在重點雙人區的保護,會比較接近這概念.
外型可能比較類似M-8得無人砲塔版. 我們做成局部鋁裝甲在非重點部位. 非重點區域只要擋12.7mm就好,就算被打穿, 也只要別再穿進有人和彈藥的重點防護區就好..... 建議駕駛是左右並列乘坐, 則重點保護區大概1.25米長,2米寬,1.5米高. 以加厚的傾斜鋼複合材質裝甲帶保護正面. 那空間內部大概只有SMART FOR TWO的座艙大小. 就算防禦厚度較一般3-4人輕戰車加倍,實際重量也不會增加.
一般3人座是1前2後,側面防禦長度會是2倍. 2人並列則側面只有單人尺寸的重點防禦區. |
閒遊之人 |
Posted - 03/30/2012 : 18:48:40 只有兩人 正主裝甲重量用在正前和側面 背後靠引擎倉和空間緩衝 上方有砲塔檔 正下則是v型雙層底盤(只有駕駛部份雙層) 橡膠履帶(鋁合金陸輪) 塑鋼砲塔 似乎可行 |
RAH66 |
Posted - 03/30/2012 : 18:22:02 雖然輕戰車只有18噸,但裝甲防禦力等同中戰車等級. --------------------------------------------------- 不大可能吧,以布萊德雷的30噸重車體為例,整個砲塔應該是4噸級的重量,接近 105mm LPT 的裸重,就當作 25 噸是車體重,由於IFV要運兵車體較高,將車體高度從2米減到1.5米的話,就當做減掉面積為 (3.6+6.6)*2*0.5 平方米的 30 mm RHA 鋼板,視為減重 2 噸好了。
為了抵抗 HEAT 還是保留 3.6 米車寬維持原有的間隙裝甲吧,車體長再減0.5米就相當 M8 AGS 的,這樣結構能減掉 2 噸重也很了不起了。
防禦也還是之前全周抗155mm破片 + 重機槍、正面幹30mm機砲的水準,防禦是肯定比那些二戰30噸以下的中戰車好一些,但是這樣減一減重量也還是有 25 噸級直接跨入中戰車的噸位了。 |
dasha |
Posted - 03/30/2012 : 16:37:10 其實在FCS的MCS之前,Stryker車系有一個裝105mm炮版本的傢伙,減重也是很成功,但那個減重方式被批評到死--車內只有14發砲彈?!MCS記得是號稱增到廿幾發,但增加了不少體積與重量.如果縮小彈艙,要減重很容易,只是持續力嘛...... |
kumachan |
Posted - 03/30/2012 : 14:16:1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如果你們只是要駕駛用的全周天顯示,基本上現在就有多螢幕(更正,應為多鏡頭)的行車紀錄器套件,以駕駛為目的應該就夠了(螢幕要多裝幾片....) 像這套: http://www.epaudio.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HM-4000GPS
射控與駕駛最好是分開的鏡頭,才能夠提供足夠的目標偵蒐能力。
所以原本想的備用鏡頭陣列,其實可以做為駕駛用. 因為它可能是裝在車身上部四周,所以看底下的視野比砲塔的好一點. 比較適合駕駛. 必要時仍可互相切換,因為塔頂的可以駕駛,車身的也能搜索. 兩組位置稍有差異的全周攝影鏡頭陣列,是互為備份. 當然火砲也應該有一組自己的高解析度長焦鏡頭用以直接瞄準.
這1-2年這種東西已經便宜到不行,主機順便連戰場紀錄,地圖導航, 通訊,都可以整合在一起.
|
小毛 |
Posted - 03/30/2012 : 14:02:20 如果你們只是要駕駛用的全周天顯示,基本上現在就有多螢幕(更正,應為多鏡頭)的行車紀錄器套件,以駕駛為目的應該就夠了(螢幕要多裝幾片....) 像這套: http://www.epaudio.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HM-4000GPS
射控與駕駛最好是分開的鏡頭,才能夠提供足夠的目標偵蒐能力。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kumachan |
Posted - 03/30/2012 : 13:52:57 核心理念只是以近30年來科技的進步使無人砲塔/雙人戰車更可行. 其實也不是非要履帶,輪車也行.
以前只能用潛望鏡式的光學觀測,甚至M-8 AGS旋轉式車長塔頂裝7具潛望鏡. 然而近年來的科技,用數位光學省事很多也更好保護..... 視野甚至遠超過以前的傳統光學,因為360度透明座艙已是可行的方案. 甚至比肉眼直接看更清楚明亮,因為人眼感光有極限,數位沒有...
|
kumachan |
Posted - 03/30/2012 : 13:32:33 //全周界攝影機也需要備份裝置跟防護, //增加更多的計算機輔助與雙套駕駛與射觀系統,這都是重量。
這些都很輕. 由於不是要拍照,一片LCD大概2百萬像素,即使把局部放大的需求考慮進來. 也頂多只需要5M~8M pixel就已經超過需求了. 這等級的光學攝影元件很小,開口大概米粒大. 就算奢侈一點,多花100USD用入門DC等級的元件.也只是米粒變成鈕扣大.
由於攝影機開口太小了幾乎不可能直接命中.....用普通防彈玻璃就好. 感測器是裝在砲塔外部,可以6cm厚/10cm直徑的圓柱的鋼盒包圍, 底部以導線從頂部連進車內. (外型會有點像凸起的地堡,其實不需要保護到這種厚度,但我從寬估計...) 每一塊(鋼每cm3=7.85g)大概4.7KG,還有放感測器算整數5kg吧 裝10個形成全周互相涵概的視野,約50KG. 就算裝2倍的備份在砲塔側面,也只是多100KG. LCD就算裝一大堆22吋,再給你一堆10.1吋備用,也用不了100KG. 駕駛與射觀系統都已數位光學/電子化,就只是一具電腦+按扭/控制器的重量, 主機給你用4核1.5ghz SOC/32GB ROM/1GB/RAM/再插張64GB TF卡好了, 順便再多兩組備用,再多幾個4000mah電池當緊急電源吧.含防碰耐壓金屬保護殼 大概就3KG有找. (電子的東西進步太快.....以前光3台電腦就50KG) 再怎麼加,增加的重量也只是幾百公斤,這還是多重備份到很過頭的程度才有這重量.
光是炮塔無人化,省下的就是好幾噸了. 這還沒算砍掉乘員數,車體裝甲可以省更多.....因為人需要2立方公尺左右的空間. 要包這麼大還得擋機槍以上的防禦力,隨便也要多好幾噸.
我增加的重量只有減少的重量的1/10不到... 而且沒用啥特殊材料減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