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29/2012 : 19:29:21
|
未來各國爆發戰車戰的機率很低, 反恐低強度衝突的可能性很高. 戰甲車要輕巧易於怖暑,又要有足夠防禦力. 更重要的是避免人命損失. 而且必須僅可能減少駐軍數量.
2020年雙人輕戰車構想: 1.自動裝填的105mm低後座火砲, 可依口令和操縱器的按扭/滾輪而自動替換彈種.
7.62mm搖控機槍. 主動硬殺防禦.
2.標準重18噸,可用橡膠履帶. 可附加裝甲塊. 3.無人砲塔,車身可以很低矮. 4.2名乘員 人類體積無法縮小,所以僅可能減少人數. 人少就不必太多空間,有限的裝甲可以保護的更好.
大部份工作由電腦和機械取代. 現代語音辨識和人工智慧會越來越強 一切都數位化,使用光電+LCD+電子操作來取代傳統操作. 電腦也兼導航員.
砲塔4週有多組光電感測器,形成360度視野. 感測器之間並且互相函蓋視野範圍,壞了一部份也不影響偵查範圍. (例如每具看90度角,裝8具, 03壞了就拿02和04的畫面來用.) 2人都是多具大型LCD畫面與操作器,類似飛機座艙那樣.... 2名的工作可以隨時交換. 比如說 戰車兵1切換到駕駛模式.戰車兵2就當車長. 若沒有移動的需要,戰車兵1也可以當通訊或機槍手. 或連通訊或機槍都無需操作,則戰車兵1可以當射手. 反過來也可以說,戰車兵2也可以隨時切換工作. 變成車長,駕駛,通訊,射手,機槍手等任一.
若任一乘員傷亡,則一人也勉強能操作戰車. 例如A畫面是駕駛模式,B畫面是車長搜索模式,C畫面是射手模式. 每個畫面還可設子母畫面. 訓練是1秒內可以轉換任務..... 甚至同時兼手動控制和語音控制兩種工作. 比如說,駕駛必須手動,但彈種裝填或通訊可以用全語音控制...
當車長標定目標後,也可以由電腦代替射手追瞄. 電腦會主動追蹤被標示的目標並調整前置量,由戰車兵1或2花0.5秒按紐射擊....
雖然輕戰車只有18噸,但裝甲防禦力等同中戰車等級. 因為人類要的空間不到一半了... 如果被IED/地雷炸到,最慘也是損失2人,而不是4-5人. 每個裝甲旅的車輛數可以Double,而前線兵力人數不變.
電腦隨時監控軍用網路來的訊息,自動過慮不必要的資訊. 針對重要資訊,以TTS人工語音或即時無線電告知.
電腦兼負損管的工作, 隨時監控系統運作,自己採取反應. 對於電腦無法自行處理的,則通知戰車兵,並提出最有效的損管處理建議.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3/29/2012 19:49:03 |
|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11 Posts |
Posted - 03/29/2012 : 21:11:03
|
後勤人員會大幅上升吧~~ 大概就老美玩得起~~ |
|
|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
Posted - 03/29/2012 : 22:52:38
|
要105炮又要標準重18噸,這有困難吧? M8輕戰車也是用M35低壓105炮也是用自動裝彈機,可是它1級裝甲就19.25噸了。 M8的1級裝甲大概只到STANAG 4569 LV2或LV3的水準,或者在之間而已。
因為你這只有兩人,那車長兼炮手,又是無人砲塔,那勢必要在砲塔頂裝個全周界車長觀測鏡頭才能取得傳統有人炮塔的視野高度。 那裝甲又不很厚,可能還得加主動防禦系統才夠力。 只是裝個無人砲塔就要減這多重,挺有技術難度的。 |
|
|
ki1
路人甲乙丙
5871 Posts |
Posted - 03/29/2012 : 23:13:2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leeplessPrometheus
要105炮又要標準重18噸,這有困難吧? M8輕戰車也是用M35低壓105炮也是用自動裝彈機,可是它1級裝甲就19.25噸了。 M8的1級裝甲大概只到STANAG 4569 LV2或LV3的水準,或者在之間而已。
因為你這只有兩人,那車長兼炮手,又是無人砲塔,那勢必要在砲塔頂裝個全周界車長觀測鏡頭才能取得傳統有人炮塔的視野高度。 那裝甲又不很厚,可能還得加主動防禦系統才夠力。 只是裝個無人砲塔就要減這多重,挺有技術難度的。
AMX-13的105砲版除了人多了點和有人砲塔的部分 其他似乎都達到樓主的設想 T88改用無人砲塔似乎也還算範圍內 |
|
|
stroll
路人甲乙丙
Taiwan
821 Posts |
Posted - 03/29/2012 : 23:57:59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leeplessPrometheus
要105炮又要標準重18噸,這有困難吧? M8輕戰車也是用M35低壓105炮也是用自動裝彈機,可是它1級裝甲就19.25噸了。 M8的1級裝甲大概只到STANAG 4569 LV2或LV3的水準,或者在之間而已。
因為你這只有兩人,那車長兼炮手,又是無人砲塔,那勢必要在砲塔頂裝個全周界車長觀測鏡頭才能取得傳統有人炮塔的視野高度。 那裝甲又不很厚,可能還得加主動防禦系統才夠力。 只是裝個無人砲塔就要減這多重,挺有技術難度的。
AMX-13的105砲版除了人多了點和有人砲塔的部分 其他似乎都達到樓主的設想 T88改用無人砲塔似乎也還算範圍內
樓主要的其實比較接近NLOS的105砲版吧? 因為裝甲只要保護車頭部分的兩人(類似十字軍火砲),其他部分包含砲塔就只要求防步槍彈就好, 不需要像M8把整個車身貼滿.不過視野上的確會過度依賴全周影像儀,另外故障排除也不大容易, 至於操作機槍除了用遙控的,人員根本沒活動空間,架設在車頭的話掃不到的死角又很大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09:54:52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leeplessPrometheus
要105炮又要標準重18噸,這有困難吧? M8輕戰車也是用M35低壓105炮也是用自動裝彈機,可是它1級裝甲就19.25噸了。 M8的1級裝甲大概只到STANAG 4569 LV2或LV3的水準,或者在之間而已。
因為你這只有兩人,那車長兼炮手,又是無人砲塔,那勢必要在砲塔頂裝個全周界車長觀測鏡頭才能取得傳統有人炮塔的視野高度。 那裝甲又不很厚,可能還得加主動防禦系統才夠力。 只是裝個無人砲塔就要減這多重,挺有技術難度的。
你自己寫的就夠清楚了,想一下就知道. 19噸的基本M8-AGS是有人砲塔, 換成投影面積小又無需絕對防禦的無人版砲塔可以省個幾噸了. 然後橡膠履帶又可以省上噸的重量.
更重要的是不只靠無人砲塔,還要砍人數大砍空間. 80年代的M8 AGS只要三人, 只是弄上裝彈機. 而30年後的科技又更進步....人力運用可以更彈性,使用2人取代. 裝甲區域要包3人和包2人的重量差異就少1/3.
要在18噸放進2人車體和無人砲塔並不難. (我這18噸當然也是不包括付加裝甲.)
全周影像儀是8-12個攝影機組成,彼此可以互相cover視野. EX: 03攝影機看到的範圍,02/04也都看到各一半.... 所以可承受一定程度的戰損而不去處理. 要處理時,把該模組換掉就好.數位光學感測目前已經很便宜, 必要時搖控槍塔的攝影機也可以取代某一個全周攝影機陣列. 當成其備用攝影機.
數位光學感測器甚至可以弄個完整備用版. 比如說6-8組是構成全週天的基本數量,為了互相cover視野,可能會做到12組. 但是反正cmos價錢不貴,就乾脆做到12+12組. 正常版放塔塔上面,視野最好. 完整備份版,則放在塔塔側面稍低.視野稍低. 必要時可以取代正常版. 要把它打到許多具感測器都戰損,則挨了無數發的這輛車應該也早就掛了.... 就有點類似戰艦的損管人力備份,損失一些人力不影響戰力. 大量損失人力則戰艦應該也沒救了,那也不必擔心人力問題. 80年代的M8沒有這種資源來這樣搞,但30年來科技進步很多.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3/30/2012 10:19:28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0:17:19
|
這玩意根本是FCS中MCS的降級版,把120mm換成105mm,重戰車級防禦力降級為中戰車級,然後小神盾般的毫米波雷達也沒上...... 這已經不算幻想武器了,雖然FCS已經砍了......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0:36:1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玩意根本是FCS中MCS的降級版,把120mm換成105mm,重戰車級防禦力降級為中戰車級,然後小神盾般的毫米波雷達也沒上...... 這已經不算幻想武器了,雖然FCS已經砍了......
是阿~我是想像30年後的現在再來做一款輕戰車,怎麼做比較實際. 許多FCS的概念會自然被延用. MCS是30噸級,已經不符合快速全球出擊的需求, 所以我目前設定在20噸以內(基本構型+數發砲彈,不含任何外掛.)
火砲用120或105mm其實都可以,因為那不是計畫重點. 120mm做成低壓短倍也可以很輕,但105mm也有彈藥夠多的優點.....
我把重點擺在作戰人力與空間的精簡,以科技達成少量人力運用的彈性. 當人力與空間精簡以後,要解決重量與防禦的問題就簡單多了.... 因為會超重都是為了保護脆弱的人類.
其實如果不管效率或戰損,全光電電腦化操作的戰車, 就是一堆LCD和按鈕/踏板...,和電玩畫面一樣,一個人也能勉強作戰.(後勤當然不是1人) 但為了保留邊移動邊作戰的需求與效率,我還是覺得2人是底限.
這輛車由於浪費在人的空間很少,也蠻適合改成搖控操作無人車.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3/30/2012 13:41:58 |
|
|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3:02:29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umacha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leeplessPrometheus
要105炮又要標準重18噸,這有困難吧? M8輕戰車也是用M35低壓105炮也是用自動裝彈機,可是它1級裝甲就19.25噸了。 M8的1級裝甲大概只到STANAG 4569 LV2或LV3的水準,或者在之間而已。
因為你這只有兩人,那車長兼炮手,又是無人砲塔,那勢必要在砲塔頂裝個全周界車長觀測鏡頭才能取得傳統有人炮塔的視野高度。 那裝甲又不很厚,可能還得加主動防禦系統才夠力。 只是裝個無人砲塔就要減這多重,挺有技術難度的。
你自己寫的就夠清楚了,想一下就知道. 19噸的基本M8-AGS是有人砲塔, 換成投影面積小又無需絕對防禦的無人版砲塔可以省個幾噸了. 然後橡膠履帶又可以省上噸的重量.
跟M8相比,你是減了不少東西,但你也又加了不少東西。 全周界攝影機也需要備份裝置跟防護,增加更多的計算機輔助與雙套駕駛與射觀系統,這都是重量。 所以一減一加但是重量還要壓在比19.25噸還要低1.25噸,我才說會這技術上會很拼。 如果你設定這樣是20噸以下,那倒是合理。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3:32:33
|
//全周界攝影機也需要備份裝置跟防護, //增加更多的計算機輔助與雙套駕駛與射觀系統,這都是重量。
這些都很輕. 由於不是要拍照,一片LCD大概2百萬像素,即使把局部放大的需求考慮進來. 也頂多只需要5M~8M pixel就已經超過需求了. 這等級的光學攝影元件很小,開口大概米粒大. 就算奢侈一點,多花100USD用入門DC等級的元件.也只是米粒變成鈕扣大.
由於攝影機開口太小了幾乎不可能直接命中.....用普通防彈玻璃就好. 感測器是裝在砲塔外部,可以6cm厚/10cm直徑的圓柱的鋼盒包圍, 底部以導線從頂部連進車內. (外型會有點像凸起的地堡,其實不需要保護到這種厚度,但我從寬估計...) 每一塊(鋼每cm3=7.85g)大概4.7KG,還有放感測器算整數5kg吧 裝10個形成全周互相涵概的視野,約50KG. 就算裝2倍的備份在砲塔側面,也只是多100KG. LCD就算裝一大堆22吋,再給你一堆10.1吋備用,也用不了100KG. 駕駛與射觀系統都已數位光學/電子化,就只是一具電腦+按扭/控制器的重量, 主機給你用4核1.5ghz SOC/32GB ROM/1GB/RAM/再插張64GB TF卡好了, 順便再多兩組備用,再多幾個4000mah電池當緊急電源吧.含防碰耐壓金屬保護殼 大概就3KG有找. (電子的東西進步太快.....以前光3台電腦就50KG) 再怎麼加,增加的重量也只是幾百公斤,這還是多重備份到很過頭的程度才有這重量.
光是炮塔無人化,省下的就是好幾噸了. 這還沒算砍掉乘員數,車體裝甲可以省更多.....因為人需要2立方公尺左右的空間. 要包這麼大還得擋機槍以上的防禦力,隨便也要多好幾噸.
我增加的重量只有減少的重量的1/10不到... 而且沒用啥特殊材料減重.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3/30/2012 13:54:56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3:52:57
|
核心理念只是以近30年來科技的進步使無人砲塔/雙人戰車更可行. 其實也不是非要履帶,輪車也行.
以前只能用潛望鏡式的光學觀測,甚至M-8 AGS旋轉式車長塔頂裝7具潛望鏡. 然而近年來的科技,用數位光學省事很多也更好保護..... 視野甚至遠超過以前的傳統光學,因為360度透明座艙已是可行的方案. 甚至比肉眼直接看更清楚明亮,因為人眼感光有極限,數位沒有...
|
|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0742 Posts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4:16:1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如果你們只是要駕駛用的全周天顯示,基本上現在就有多螢幕(更正,應為多鏡頭)的行車紀錄器套件,以駕駛為目的應該就夠了(螢幕要多裝幾片....) 像這套: http://www.epaudio.com.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HM-4000GPS
射控與駕駛最好是分開的鏡頭,才能夠提供足夠的目標偵蒐能力。
所以原本想的備用鏡頭陣列,其實可以做為駕駛用. 因為它可能是裝在車身上部四周,所以看底下的視野比砲塔的好一點. 比較適合駕駛. 必要時仍可互相切換,因為塔頂的可以駕駛,車身的也能搜索. 兩組位置稍有差異的全周攝影鏡頭陣列,是互為備份. 當然火砲也應該有一組自己的高解析度長焦鏡頭用以直接瞄準.
這1-2年這種東西已經便宜到不行,主機順便連戰場紀錄,地圖導航, 通訊,都可以整合在一起.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3/30/2012 14:31:32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6:37:10
|
其實在FCS的MCS之前,Stryker車系有一個裝105mm炮版本的傢伙,減重也是很成功,但那個減重方式被批評到死--車內只有14發砲彈?!MCS記得是號稱增到廿幾發,但增加了不少體積與重量.如果縮小彈艙,要減重很容易,只是持續力嘛...... |
|
|
RAH66
我是菜鳥
460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8:22:02
|
雖然輕戰車只有18噸,但裝甲防禦力等同中戰車等級. --------------------------------------------------- 不大可能吧,以布萊德雷的30噸重車體為例,整個砲塔應該是4噸級的重量,接近 105mm LPT 的裸重,就當作 25 噸是車體重,由於IFV要運兵車體較高,將車體高度從2米減到1.5米的話,就當做減掉面積為 (3.6+6.6)*2*0.5 平方米的 30 mm RHA 鋼板,視為減重 2 噸好了。
為了抵抗 HEAT 還是保留 3.6 米車寬維持原有的間隙裝甲吧,車體長再減0.5米就相當 M8 AGS 的,這樣結構能減掉 2 噸重也很了不起了。
防禦也還是之前全周抗155mm破片 + 重機槍、正面幹30mm機砲的水準,防禦是肯定比那些二戰30噸以下的中戰車好一些,但是這樣減一減重量也還是有 25 噸級直接跨入中戰車的噸位了。 |
Edited by - RAH66 on 03/30/2012 18:27:08 |
|
|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11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18:48:40
|
只有兩人 正主裝甲重量用在正前和側面 背後靠引擎倉和空間緩衝 上方有砲塔檔 正下則是v型雙層底盤(只有駕駛部份雙層) 橡膠履帶(鋁合金陸輪) 塑鋼砲塔 似乎可行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30/2012 : 23:48:0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AH66 就當作 25 噸是車體重,由於IFV要運兵車體較高, 將車體高度從2米減到1.5米的話,就當做減掉面積為 (3.6+6.6)*2*0.5 平方米的 30 mm RHA 鋼板,視為減重 2 噸好了。
不只是高度,還有裝人空間的長度. 建議別拿IFV或APC來模擬,因為它需要很大的裝甲空間. 那畢竟是3+6的9人空間要防護..... 2人和9人的活動空間差了4倍. 總車長也許變動不大,但是沒有人的部位則防護需求可以降低. 用M-8 AGS之類的3人戰車砍去不必要的裝甲帶與砲塔重, 然後把那重量用在重點雙人區的保護,會比較接近這概念.
外型可能比較類似M-8得無人砲塔版. 我們做成局部鋁裝甲在非重點部位. 非重點區域只要擋12.7mm就好,就算被打穿, 也只要別再穿進有人和彈藥的重點防護區就好..... 建議駕駛是左右並列乘坐, 則重點保護區大概1.25米長,2米寬,1.5米高. 以加厚的傾斜鋼複合材質裝甲帶保護正面. 那空間內部大概只有SMART FOR TWO的座艙大小. 就算防禦厚度較一般3-4人輕戰車加倍,實際重量也不會增加.
一般3人座是1前2後,側面防禦長度會是2倍. 2人並列則側面只有單人尺寸的重點防禦區.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3/31/2012 00:59:13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4/02/2012 : 17:17:02
|
這概念源自於FCS的MCS,所以可以去看看人家MCS是怎樣設計的:用一堆電池代替裝甲,加上Merkava式結構,正面不用鋼板都可以滿足對機槍/炮的防禦需求,只是引擎與電池就......然後履帶不是鋼加塑膠塊,是塑膠加鋼塊,與其說像歷史上的哪種裝甲車,不如說更像玩具,重量也是低...... |
|
|
ian125
我是老鳥
8327 Posts |
Posted - 04/02/2012 : 21:40:22
|
看要不要拿TKS或CV33來... |
|
|
西伯利亞
新手上路
Taiwan
156 Posts |
Posted - 04/02/2012 : 21:49:23
|
其實小弟幾年前也作過類似的幻想,不過當時的目標是要給台灣軍方當小 強海用的東西。個人認為正因為是低強度戰場所以才更應該在車上多部屬幾個 人,一來削減戰場緊張、二來強化情況判斷最後是必要的時候可以下車當步兵處 理某些突發狀況(雖然一時沒想到有甚麼狀況可以這樣用)
低強度戰場上眞的需要用戰車砲對附的目標不多,大部分都是機槍/砲、 榴彈機槍就可以解決的東西。而有些時候對方躲到建築物裡面或複雜巷弄中的話 就只能放步兵或是UGV/UAV進去處理。
然而,就算是UGV/UAV也是需要操作員的,在車裡只有兩人的情況之下別 妄想能夠同時處理好這麼多事。
個人的想法終歸一句話:人多好辦事。 |
|
|
verify9k
新手上路
96 Posts |
Posted - 04/03/2012 : 00:15:1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概念源自於FCS的MCS,所以可以去看看人家MCS是怎樣設計的:用一堆電池代替裝甲,加上Merkava式結構,正面不用鋼板都可以滿足對機槍/炮的防禦需求,只是引擎與電池就......然後履帶不是鋼加塑膠塊,是塑膠加鋼塊,與其說像歷史上的哪種裝甲車,不如說更像玩具,重量也是低......
可否列上網址,方便點閱,謝謝. |
|
|
verify9k
新手上路
96 Posts |
Posted - 04/03/2012 : 00:22:54
|
一種戰車, 主體與兩旁的 履帶/輪胎同高, 這樣若要從旁邊攻擊戰車會先經過 履帶/輪胎的阻檔, 尤其是 履帶/輪胎本身有護裙,
只有砲塔略高於主體,正面前置引擎,可保護成員, 後方放置砲彈與電池,構成後方屏障, 以此構型,應能大幅降低裝甲厚度. 有 S戰車的味道.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4/03/2012 : 02:30:2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西伯利亞
其實小弟幾年前也作過類似的幻想,不過當時的目標是要給台灣軍方當小 強海用的東西。個人認為正因為是低強度戰場所以才更應該在車上多部屬幾個 人,一來削減戰場緊張、二來強化情況判斷最後是必要的時候可以下車當步兵處 理某些突發狀況(雖然一時沒想到有甚麼狀況可以這樣用)
低強度戰場上眞的需要用戰車砲對附的目標不多,大部分都是機槍/砲、 榴彈機槍就可以解決的東西。而有些時候對方躲到建築物裡面或複雜巷弄中的話 就只能放步兵或是UGV/UAV進去處理。
然而,就算是UGV/UAV也是需要操作員的,在車裡只有兩人的情況之下別 妄想能夠同時處理好這麼多事。
個人的想法終歸一句話:人多好辦事。
人多不見得要放在同一台車啊。 ugv/uav目前看來也不會是戰車去操作。 那讓步兵去搞吧。
敵軍躲到建築或掩體,也根本不可能是戰車兵下車去巷戰啦! 這時戰車只要原地開砲拆房......
如果要下車,也是APC的隨車步兵。和戰車無關。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4/03/2012 : 09:13:3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verify9k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概念源自於FCS的MCS,所以可以去看看人家MCS是怎樣設計的:用一堆電池代替裝甲,加上Merkava式結構,正面不用鋼板都可以滿足對機槍/炮的防禦需求,只是引擎與電池就......然後履帶不是鋼加塑膠塊,是塑膠加鋼塊,與其說像歷史上的哪種裝甲車,不如說更像玩具,重量也是低......
可否列上網址,方便點閱,謝謝.
2008年FCS取消後,相關的美國陸軍網址都已經失效了,只能找大概2005~08年之間出的書......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4/03/2012 : 09:22:3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verify9k
一種戰車, 主體與兩旁的 履帶/輪胎同高, 這樣若要從旁邊攻擊戰車會先經過 履帶/輪胎的阻檔, 尤其是 履帶/輪胎本身有護裙,
只有砲塔略高於主體,正面前置引擎,可保護成員, 後方放置砲彈與電池,構成後方屏障, 以此構型,應能大幅降低裝甲厚度. 有 S戰車的味道.
這是典型的一次大戰型戰車,FT-17或Char B/C系列除了引擎外也是這種設計,引擎前置則見於更早的英國輕戰車,但油箱安排成為弱點.Char B/C的引擎艙甚至有足夠讓人在內部站立直接維修引擎的設計...... 這種設計的弱點是砲塔環不夠大,二戰型戰車在上車身部份就會向外突出,增大砲塔環以便安裝更大的砲塔與火炮,而突出部份大多數就裝電池之類代替裝甲,不過也是有拿來裝油導致容易爆炸的...... 戰車後方通常防禦力不強,因為後面會跟著我方部隊,不需要為了擔心自己人誤擊讓車身重得不像話.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4/03/2012 : 11:42:0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verify9k
主體與兩旁的 履帶/輪胎同高, 這樣若要從旁邊攻擊戰車會先經過 履帶/輪胎的阻檔, 尤其是 履帶/輪胎本身有護裙,
只有砲塔略高於主體,正面前置引擎,可保護成員, 後方放置砲彈與電池,構成後方屏障, 以此構型,應能大幅降低裝甲厚度.有 S戰車的味道.
這是典型的一次大戰型戰車,FT-17或Char B/C系列除了引擎外也是這種設計..... 這種設計的弱點是砲塔環不夠大,二戰型戰車在上車身部份就會向外突出, 增大砲塔環以便安裝更大的砲塔與火炮
無人砲塔應該可以比有人砲塔的砲塔環小一級. 砲塔環問題反而不大. 若類似S戰車/突擊砲,連砲塔都沒有,則毫無問題.
履帶和車身同高有個真正的缺點是車內空間更小. 因為原本履帶上方的車內空間不見了. 這在追求低矮的現代戰車是個大問題.
搞不好為了增加空間還得把車改得更高.....然後履帶再次跟著拉高. 和車身同高的陸輪與履帶重量可能會不必要的加重.... 因為原本履帶只有1米多, 要做到最上面車身同高,就會變兩米多. 這樣用在陸輪與履帶的總重量比原本還高. 陸輪與履帶從車頭一直到車尾是類似全面防護. 然而如果人少,有些沒人沒彈的地方可以不必強化保護. .....不如把這重量直接弄在小型化乘員艙的裝甲上.
最好的構型仍是少人化的傳統車身+全週光電的無人砲塔 用一樣的人力來作戰. 100輛105砲+30發彈藥的2人20噸輕戰車 vs 50輛105砲+50發彈藥的4人30噸中戰車. 就蘭開斯特平方律而言,前者在對抗上更有優勢. 因為火力差距不大,彈藥也差距不大,但是火砲數卻Double.
戰場上有直射火力與裝甲防禦需求,戰車不會消失. 現在雖然沒有類似的成功產品,但我相信未來戰車會更致力靠科技精簡車上人力.
個人是認為105比較適合輕戰車,因為它的對手應該不會有105打不爆的東西. 120雖然威力更好,但是彈藥數會更低......弊大於利.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4/03/2012 12:08:15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