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 O P I C R E V I E W |
小毛 |
Posted - 03/23/2022 : 08:46:41 假設最誇張的方案,全民皆兵打游擊玉碎,每個人發一支步槍,每支步槍三萬台幣,發個一千萬支步槍要: 一千萬支T91:30K NT x 10,000,000=三千億台幣,分成十年完成每年只要三百億
買F-35,假設不含彈藥每架九千萬美金,買個六十架要54億美金,匯率1:28的話,要1512億台幣,所以買120架F-35大概和買一千萬支步槍很接近,分十年付錢的話也大概是每年三百多億台幣。
後面還可以算一算塔江神盾或是M109,M1A2啥的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
dasha |
Posted - 06/19/2022 : 11:21:2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arvida
台灣可能禁不起失敗風險。 這個擊殺鏈有幾個關鍵國造自走砲/無人機/網路火協/拘束兵力,一個接不上就是全盤落索。全新的挑戰似太冒險。
現在的問題是,這是陸戰趨勢,而且是火器替代冷兵器等級的大趨勢,所以一定要搞. 然後台灣也挑戰過這套,但走錯路,要重新來要選擇哪種架構,才是重點.老美是想逼我們直接買他的貨,炮兵可能不反對,可是老美的體系早已五軍化,到台灣就變成要擠掉天弓雄風既有系統,這才是大麻煩. |
damau |
Posted - 06/19/2022 : 04:03:23 Bluetooth camera配自拍桿不就可以了?可能的話固定在頭上,再配個3d手機眼鏡..,演習時在打電動還是在演習沒人知道.
炮兵最重要還是第一階段打舟波和攤頭,和空降機降部隊,這階段面對的是敵方艦炮和遠程火箭,飛彈和天上的無人機,攻擊直昇機和戰轟,反而遇不太到對岸自豪的炮兵和火箭.除非中國先攻佔綠島,龜山島這類離台灣較近的島嶼,在上面部屬炮兵掩護,不過機會很小.這時中國是靠觀測飛機或無人機,衛星觀測.所以要炮兵雷達不如用無人機和第一線前進觀測官.機動很重要,配制煙幕彈和野戰防空也很重要. 同理新的托式可攻頂,打的遠,威力較大,打海上目標如登陸艇,兩棲戰車會比標槍好用. 不知雷射導引炮彈在導引攻擊稍遠點海上目標,標定不知會不會出問題?還是要發展能雷射標定的無人機?
|
小毛 |
Posted - 06/19/2022 : 00:47:18 城鎮絞肉戰和壕溝戰的時候,潛望鏡似乎很好用,這玩意有必要做成單兵個裝嗎?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ki1 |
Posted - 06/14/2022 : 00:48:0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越自動化當然越快,但是反砲兵的重點在於快速發現敵軍火砲位置. 只有砲得快,放列快,找不到目標,那也是白搭.
這些步驟夠快的話,就可以像凱薩那樣發現敵軍火砲位置後再從掩蔽處快速移動-放列-射擊,盡量減少曝露時間,而不是相反 (極端而言如牽引砲要執行類似任務就不太可能等發現目標後再放列,而是要先放著等)
對台灣來說的話,或許意義是牽引砲(例如常被討論的M198)雖然看來便宜,但效果計算起來可能遠不如較貴的卡車砲 (履帶式一來訓練/維護成本高出許多, 二來買不到新M109的話反正也沒有其他可能的選項了,可以先排除掉)
quote:
英文Wiki裡寫的是10公里,不過9公里和10公里差一點而已. 還留在6公里的話,資訊也太舊了.還提TOS-1的舊型,那就太落漆了.
火箭彈的消耗是很快的,舊的彈藥一下子就會射完,之後就會補新彈藥. 而且9-10公里也算不上多長的射程,對彈頭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反正步兵要找TOS-1A,並沒有想像中簡單,這才是重點. 而且在這麼強大的火力砲轟之下,能否有效反擊,也要先在砲擊下撐得過去再說. 如果先在被TOS-1A砲擊中就GG了,那也沒啥反擊好說的啦! 
這裡有新式火箭彈(尖頭)的照片 https://topwar.ru/189364-novye-tjazhelye-ognemetnye-sistemy-tos-2-tosochka-zakrojut-granicu-s-ukrainoj.html

 但在烏克蘭公開的可辨認照片中目前為止全是平頭的舊式火箭彈 TOS-1A被步兵送上天(字面上)的案例也不少,敢站這麼近實乃猛人 |
NET |
Posted - 06/13/2022 : 23:36:3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兩次的暴風明顯不同,第二次籠罩了整個TOS-1系統.應該是被打了! 雖然沒有照到炮車損毀,應該也是GG了,要求俄國記者涉險回去拍砲車,這也太強人所難! 有點太不切實際了. 
在0:53 時人員就撤了,不是被打跑...而且三次的尾煙都相同,發射的角度也無太大差異,第一次的尾煙在影片左側外。 |
cwchang2100 |
Posted - 06/13/2022 : 21:22:4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CSEG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這個M60A3升級系統和半人馬2是一樣的,台灣有和義大利談過,但是科科院的口頭禪你知道的,既然科科院說會做射控,所以陸軍只想買裝甲和120砲管,問題是射控/砲管/射表都是綁在一起,怎麼可能分開賣,除非又想要*參考致敬*,再加上動力獨鍾雷神的950馬力希望義方能提升不加價,義大利覺得虧大,雙方談不容再次破局...
就和美國不賣砲管一樣,台灣認為相關射表和參數都要免費贈與,但美國說你要加錢,台灣人的邏輯就是貪小便宜,想要凹卻凹不成整個破局...省小錢花大錢, 現在M60A3升級先改2輛,只有科科院的射控...慘 /雲豹戰砲車砲管要慢慢研製,看明年結果。
我和外商聊過天,他們對中科院的印象很糟 整天想佔便宜、白嫖、整碗端走,吃象難看
我擔心105砲像雲豹的機砲,從嫌貴、嘗試自製、不斷修改目標 結果繞了一大圈(十年),還是只能乖乖買外國貨,浪費時間金錢
中科院很多對外窗口的工程師,素質不是很好. 很多做研發的工程師,並不熱衷於和廠商往來.
另外一個重點是,火炮/機砲/車身這些機械系統,多是202/205/209廠的業務範圍. 中科院主要還是搞電子相關的射控裝備.上面講的事情,其實多數是軍備局的事. 很多案子,主導的是陸軍和軍備局,中科院只是陪公子讀書而已.
軍備局裡面的研發人員比例要比中科院低很多,所以能做的研發有限. 其實不要期待他們能做出啥驚天動地的東西出來.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cwchang2100 |
Posted - 06/13/2022 : 20:50:3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跑得快,放列得快,放列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發出信號(aka避免對講機喊來喊去) ,放列得難以推測,打得快 打完後趕緊跑路,一項項都和生存性有關 (訪談中提及徹底執行打了就跑,而M777就有還在放列即被無人機發現的案例)
損失的話,俄軍為了心戰大概都會相當積極公開 (望向109A3和777,從俄軍的反應也能大約推知損失如何)
越自動化當然越快,但是反砲兵的重點在於快速發現敵軍火砲位置. 只有砲得快,放列快,找不到目標,那也是白搭.
M777和M109A3過於高調,因此成為重點打擊對象. 如果凱薩自走砲也頻頻高調出鏡,未來難免也會被俄軍當成打擊重點.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除了烏克蘭目標被Tochka-U砸了外,過沒多久就被拍到俄軍Tochka-U在白 https://www.polygraph.info/a/fact-check-russia-kramatorsk-missile/31793971.html
https://tass.com/defense/1128331 2020年的新彈藥只有9km 且俄軍沒多少錢,新式彈藥的配賦不太全面(從烏軍繳獲的舊式APFSDS,SU-34的高阻力炸彈等即可看出) 其次,長射程彈藥是用彈頭威力和最小射程換來的, 反而減損TOS-1的最大價值(把一堆裝藥貼到對手頭上轟他__),距離拉遠就不用那麼高級的載台了(TOS-2改用卡車)
英文Wiki裡寫的是10公里,不過9公里和10公里差一點而已. 還留在6公里的話,資訊也太舊了.還提TOS-1的舊型,那就太落漆了.
火箭彈的消耗是很快的,舊的彈藥一下子就會射完,之後就會補新彈藥. 而且9-10公里也算不上多長的射程,對彈頭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
反正步兵要找TOS-1A,並沒有想像中簡單,這才是重點. 而且在這麼強大的火力砲轟之下,能否有效反擊,也要先在砲擊下撐得過去再說. 如果先在被TOS-1A砲擊中就GG了,那也沒啥反擊好說的啦!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ki1 |
Posted - 06/13/2022 : 18:14:25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109A3上陣沒多久就被俄軍反砲擊抓到可作為對比,或許代表射程和射控系統的性能差異
上陣沒多久就被抓到,那是部署的問題,不是系統的性能,凱薩又不是匿蹤火砲. 射控系統是看打得準不準來決定,跟有沒有被抓,其實無關.
凱薩的確有射程優勢,但是剛好這次的戰例,距離只有十幾公里,並不遠. 幾乎所有的自走砲都打得到.
而且凱薩的損失數字,也沒有公開,無法跟M109A3做直接比較.
跑得快,放列得快,放列過程中盡可能減少發出信號(aka避免對講機喊來喊去) ,放列得難以推測,打得快 打完後趕緊跑路,一項項都和生存性有關 (訪談中提及徹底執行打了就跑,而M777就有還在放列即被無人機發現的案例)
損失的話,俄軍為了心戰大概都會相當積極公開 (望向109A3和777,從俄軍的反應也能大約推知損失如何)
quot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俄軍在烏克蘭出現沒有裝備的東西已經不是新聞了 案例之一是Tochka-U https://tass.com/politics/1423317 當然,就算是TOS-1A,射程也不怎麼遠(僅6~9km,和新的81mm/120mm迫擊砲類似),直接被看見的可能性還比反砲兵雷達高
那個Tochka-U新聞是因為烏克蘭的錯誤宣傳導致的. TOS-1A的部署,又不是來自於烏克蘭的新聞,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除了烏克蘭目標被Tochka-U砸了外,過沒多久就被拍到俄軍Tochka-U在白 https://www.polygraph.info/a/fact-check-russia-kramatorsk-missile/31793971.html
quote:
另外,TOS-1A早在2020年就已經改進火箭到10km了. 你不知道都是查哪裡來的老資料?? 都是過時的消息. 請更新一下吧! 否則都推導出一些離譜的結果... 
https://tass.com/defense/1128331 2020年的新彈藥只有9km 且俄軍沒多少錢,新式彈藥的配賦不太全面(從烏軍繳獲的舊式APFSDS,SU-34的高阻力炸彈等即可看出) 其次,長射程彈藥是用彈頭威力和最小射程換來的, 反而減損TOS-1的最大價值(把一堆裝藥貼到對手頭上轟他__),距離拉遠就不用那麼高級的載台了(TOS-2改用卡車) |
teamgod311 |
Posted - 06/13/2022 : 15:07:1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CSEG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這個M60A3升級系統和半人馬2是一樣的,台灣有和義大利談過,但是科科院的口頭禪你知道的,既然科科院說會做射控,所以陸軍只想買裝甲和120砲管,問題是射控/砲管/射表都是綁在一起,怎麼可能分開賣,除非又想要*參考致敬*,再加上動力獨鍾雷神的950馬力希望義方能提升不加價,義大利覺得虧大,雙方談不容再次破局...
就和美國不賣砲管一樣,台灣認為相關射表和參數都要免費贈與,但美國說你要加錢,台灣人的邏輯就是貪小便宜,想要凹卻凹不成整個破局...省小錢花大錢, 現在M60A3升級先改2輛,只有科科院的射控...慘 /雲豹戰砲車砲管要慢慢研製,看明年結果。
我和外商聊過天,他們對中科院的印象很糟 整天想佔便宜、白嫖、整碗端走,吃象難看
我擔心105砲像雲豹的機砲,從嫌貴、嘗試自製、不斷修改目標 結果繞了一大圈(十年),還是只能乖乖買外國貨,浪費時間金錢
基本上八九不離十...勇虎的反應裝甲過重,動力+底盤外商早說要升級,陸軍乞丐想用毅力撐過去,結果就是那樣,人可以靠毅力蠻撐,但機械和科學的東西,說多少就是多少,真的假不了,不然當世界各國軍武商都是笨蛋就是?需要花這麼多時間/金錢/人材,才測出如此寶貴的數據,如果陸軍不改科學化方式思考,只會一直重蹈覆轍, 猶如迫砲車一樣,一改再改,改到他自己都不知道要什麼類型XD。
105砲車基本上2007年的問題,會在鬼打牆一次,本來想買美國105砲是包含砲塔技術(降後座力機制/射控/自動裝填)和射表,但這些額外技術是要加價,台灣又窮鬼心態想凹,結果搞得一場空,現在你都要自己慢慢測,有得測了,重點是如果不達標還是要走外購...和機砲一樣繞一大圈。
|
MCSEG |
Posted - 06/13/2022 : 13:53:1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這個M60A3升級系統和半人馬2是一樣的,台灣有和義大利談過,但是科科院的口頭禪你知道的,既然科科院說會做射控,所以陸軍只想買裝甲和120砲管,問題是射控/砲管/射表都是綁在一起,怎麼可能分開賣,除非又想要*參考致敬*,再加上動力獨鍾雷神的950馬力希望義方能提升不加價,義大利覺得虧大,雙方談不容再次破局...
就和美國不賣砲管一樣,台灣認為相關射表和參數都要免費贈與,但美國說你要加錢,台灣人的邏輯就是貪小便宜,想要凹卻凹不成整個破局...省小錢花大錢, 現在M60A3升級先改2輛,只有科科院的射控...慘 /雲豹戰砲車砲管要慢慢研製,看明年結果。
我和外商聊過天,他們對中科院的印象很糟 整天想佔便宜、白嫖、整碗端走,吃象難看
我擔心105砲像雲豹的機砲,從嫌貴、嘗試自製、不斷修改目標 結果繞了一大圈(十年),還是只能乖乖買外國貨,浪費時間金錢 |
cwchang2100 |
Posted - 06/13/2022 : 07:39:5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109A3上陣沒多久就被俄軍反砲擊抓到可作為對比,或許代表射程和射控系統的性能差異
上陣沒多久就被抓到,那是部署的問題,不是系統的性能,凱薩又不是匿蹤火砲. 射控系統是看打得準不準來決定,跟有沒有被抓,其實無關.
凱薩的確有射程優勢,但是剛好這次的戰例,距離只有十幾公里,並不遠. 幾乎所有的自走砲都打得到.
而且凱薩的損失數字,也沒有公開,無法跟M109A3做直接比較.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俄軍在烏克蘭出現沒有裝備的東西已經不是新聞了 案例之一是Tochka-U https://tass.com/politics/1423317 當然,就算是TOS-1A,射程也不怎麼遠(僅6~9km,和新的81mm/120mm迫擊砲類似),直接被看見的可能性還比反砲兵雷達高
那個Tochka-U新聞是因為烏克蘭的錯誤宣傳導致的. TOS-1A的部署,又不是來自於烏克蘭的新聞,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另外,TOS-1A早在2020年就已經改進火箭到10km了. 你不知道都是查哪裡來的老資料?? 都是過時的消息. 請更新一下吧! 否則都推導出一些離譜的結果...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ki1 |
Posted - 06/13/2022 : 01:02:5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凱薩的數量並不多,沒有報告損傷,也並不奇怪.沒有必要神話. 這次提到的也只有6輛,影片顯示是以三輛為一組行動. 而且凱撒擁有明顯射程優勢,雖然這次的距離較近,不代表每一次的距離都很近.
109A3上陣沒多久就被俄軍反砲擊抓到可作為對比,或許代表射程和射控系統的性能差異
quote:
你可能沒有搞清楚,TOS-1並沒有裝備俄羅斯陸軍,投入俄烏之戰的只有TOS-1A. 雖然寫的是TOS-1,其實都是TOS-1A,所以不必展示你的抬槓才能啦! 
俄軍在烏克蘭出現沒有裝備的東西已經不是新聞了 案例之一是Tochka-U https://tass.com/politics/1423317 當然,就算是TOS-1A,射程也不怎麼遠(僅6~9km,和新的81mm/120mm迫擊砲類似),直接被看見的可能性還比反砲兵雷達高 |
cwchang2100 |
Posted - 06/12/2022 : 23:46:5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155/52的射程優勢常被提及, 但比起其他還沒交貨(Pzh2000)或才剛交貨的(Krab)155/52西方自走砲 ,凱薩早就在戰場活躍一段時間(5/25至今)而還沒有明確證實的損傷就代表其優勢之處 1.訓練簡便(4/22宣布移交到5/28開始宣傳戰果,時程很可能是各種155自走砲中最快的-換成其他西方自砲可能還在訓練中) 除了介面簡單外車體部分和一般卡車差異有限或許也是一大優勢 (不用花費履帶車的訓練時間) 2.後勤需求較低 極端而言輪車從巴黎自力開到哈爾科夫都有可能 ,但履帶車移動稍遠就要上板車或軍列,比卡車砲容易被偵知
凱薩的數量並不多,沒有報告損傷,也並不奇怪.沒有必要神話. 這次提到的也只有6輛,影片顯示是以三輛為一組行動. 而且凱撒擁有明顯射程優勢,雖然這次的距離較近,不代表每一次的距離都很近.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TOS-1射程3.5km(TOS-1A則是6km),一發射就被目視到更有可能 這影片大概更顯示俄國記者積極在前線採訪,而不是反砲兵效率
你可能沒有搞清楚,TOS-1並沒有裝備俄羅斯陸軍,投入俄烏之戰的只有TOS-1A. 雖然寫的是TOS-1,其實都是TOS-1A,所以不必展示你的抬槓才能啦!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ki1 |
Posted - 06/12/2022 : 23:30:5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不見得是凱薩卡車砲的功勞,主要的功勞是無人機的情報偵蒐. 換成其他的西方自走砲,一樣可以打出同樣的戰果.
155/52的射程優勢常被提及, 但比起其他還沒交貨(Pzh2000)或才剛交貨的(Krab)155/52西方自走砲 ,凱薩早就在戰場活躍一段時間(5/25至今)而還沒有明確證實的損傷就代表其優勢之處 1.訓練簡便(4/22宣布移交到5/28開始宣傳戰果,時程很可能是各種155自走砲中最快的-換成其他西方自砲可能還在訓練中) 除了介面簡單外車體部分和一般卡車差異有限或許也是一大優勢 (不用花費履帶車的訓練時間) 2.後勤需求較低 極端而言輪車從巴黎自力開到哈爾科夫都有可能 ,但履帶車移動稍遠就要上板車或軍列,比卡車砲容易被偵知
quote:
美帝厲害的是TPQ-36反砲兵雷達,推特上就有俄國記者拍到TOS-1火箭炮系統, 發射之後,不到一分鐘,約50秒後,TOS-1火箭炮系統就被火炮打掉了,這才真正的驚人. 台灣沒有反砲兵雷達,之前買的反砲兵雷達不能活用,這才是真正要改善的地方.
TOS-1射程3.5km(TOS-1A則是6km),一發射就被目視到更有可能 這影片大概更顯示俄國記者積極在前線採訪,而不是反砲兵效率 |
cwchang2100 |
Posted - 06/12/2022 : 23:22:2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NET
影片內容與文字描述不符,0:02 與 1:01 處都是火箭彈發射,整片沒拍出砲車被擊毀。
兩次的暴風明顯不同,第二次籠罩了整個TOS-1系統.應該是被打了! 雖然沒有照到炮車損毀,應該也是GG了,要求俄國記者涉險回去拍砲車,這也太強人所難! 有點太不切實際了.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NET |
Posted - 06/12/2022 : 21:32:19 影片內容與文字描述不符,0:02 與 1:01 處都是火箭彈發射,整片沒拍出砲車被擊毀。
|
小卒看倌 |
Posted - 06/12/2022 : 20:23:07 印象中陸軍曾經表達汰換TPQ-36、37的 AN/TPQ-53 Quick Reaction Capability Radar有興趣
坦克...我看還是二手M1A1、M1A2 SEP買進來後再加購套件吧?
|
cwchang2100 |
Posted - 06/12/2022 : 18:41:5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看到有人說凱撒卡車砲在烏克蘭戰果輝煌,新世代的砲兵是結合無人機前觀,網路化火協,高精度長射程,以及快進快出射擊場地的組合. 或許台灣可以往這方面進行,高度數位化和自動化,人員只要協助放彈藥,剩下的都交給系統.... 發展這種水準的卡車砲,再用這樣的技術去升級老舊的M109砲車......真的沒必要在傳統火砲方面學美國....
不見得是凱薩卡車砲的功勞,主要的功勞是無人機的情報偵蒐. 換成其他的西方自走砲,一樣可以打出同樣的戰果.
https://twitter.com/JulianRoepcke/status/1532695309943463939 俄國記者影片
美帝厲害的是TPQ-36反砲兵雷達,推特上就有俄國記者拍到TOS-1火箭炮系統, 發射之後,不到一分鐘,約50秒後,TOS-1火箭炮系統就被火炮打掉了,這才真正的驚人. 台灣沒有反砲兵雷達,之前買的反砲兵雷達不能活用,這才是真正要改善的地方.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teamgod311 |
Posted - 06/12/2022 : 18:38:4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CSEG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題外話 30鏈砲當年願意花10億台幣買技轉,現在就能3軍通用。 半人馬真的有考慮,但是義大利要賣整車,台灣只要砲塔技術,所以GG。
李奧納多推出過M60A3的升級
更新的火力是120mm/45倍徑低後座力砲,和半人馬二代相同 如果我們把M60A3 TTS(共460)升級跟著納入,選兩三百輛 加上雲豹砲車,五六百輛的訂單應該足夠讓李奧納多心動吧
除非中科院談的價格、分配不好...
這個M60A3升級系統和半人馬2是一樣的,台灣有和義大利談過,但是科科院的口頭禪你知道的,既然科科院說會做射控,所以陸軍只想買裝甲和120砲管,問題是射控/砲管/射表都是綁在一起,怎麼可能分開賣,除非又想要*參考致敬*,再加上動力獨鍾雷神的950馬力希望義方能提升不加價,義大利覺得虧大,雙方談不容再次破局...
就和美國不賣砲管一樣,台灣認為相關射表和參數都要免費贈與,但美國說你要加錢,台灣人的邏輯就是貪小便宜,想要凹卻凹不成整個破局...省小錢花大錢, 現在M60A3升級先改2輛,只有科科院的射控...慘 /雲豹戰砲車砲管要慢慢研製,看明年結果。 |
Harvida |
Posted - 06/12/2022 : 17:48:42 台灣可能禁不起失敗風險。 這個擊殺鏈有幾個關鍵國造自走砲/無人機/網路火協/拘束兵力,一個接不上就是全盤落索。全新的挑戰似太冒險。
我們也可能沒有拘束住敵兵力的所需的戰場條件,俄軍出於種種原因必須仰賴道路,偏偏桃園這個地方是少數敵機械化兵力越野性能可以發揮的地點,上岸後15分鐘,砲兵的彈道就可能被住民地高樓影響。再者,不管是現在或20多年後,我們可能也沒有足夠的拘束兵力,或說這些拘束兵力--約莫在台15線後不遠,全然在敵海空兵力的支援火力覆蓋下。
我方要大量殺傷坐在輕型甲車中的敵有生力量,窗口極小。自走砲似難擔此重任。 |
小毛 |
Posted - 06/12/2022 : 16:53:45 看到有人說凱撒卡車砲在烏克蘭戰果輝煌,新世代的砲兵是結合無人機前觀,網路化火協,高精度長射程,以及快進快出射擊場地的組合. 或許台灣可以往這方面進行,高度數位化和自動化,人員只要協助放彈藥,剩下的都交給系統.... 發展這種水準的卡車砲,再用這樣的技術去升級老舊的M109砲車......真的沒必要在傳統火砲方面學美國....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cph0516 |
Posted - 06/12/2022 : 16:15:12 放掉M60A3吧 美國海陸不是放棄M1A1 去買來升級也好 以A1一輛500萬美金.這批淘汰貨也不會多貴
台灣買的A2T 應該是拿存在沙漠的底盤重新打造的吧 |
MCSEG |
Posted - 06/12/2022 : 11:10:5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eamgod311 題外話 30鏈砲當年願意花10億台幣買技轉,現在就能3軍通用。 半人馬真的有考慮,但是義大利要賣整車,台灣只要砲塔技術,所以GG。
李奧納多推出過M60A3的升級

更新的火力是120mm/45倍徑低後座力砲,和半人馬二代相同 如果我們把M60A3 TTS(共460)升級跟著納入,選兩三百輛 加上雲豹砲車,五六百輛的訂單應該足夠讓李奧納多心動吧
除非中科院談的價格、分配不好... |
小卒看倌 |
Posted - 06/12/2022 : 09:32:29 要除役 LVTP-5 M1 240mm "Black Dargon" 155 mm gun M1, M59 M110A2 203mm 自走砲 M1 90mm 防空炮 M36 驅除戰車 M42 防空炮車 Cadilac Cage Commando V-150 M48A1、CM12 CM11 M60A3 TTS M101 (105mm卡車炮可) M114 (XT-86卡車炮可) T-82 20mm >>> 連同Sky gurad 升級 Sky shield system T-75/T-75M/T-75N/XTR-102 >>> 雲豹反甲防空型 撒隼/震海火箭彈 >>> (可能已在研究中)自製 APKWS |
teamgod311 |
Posted - 06/11/2022 : 23:05:3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話說雲豹車系,有了105砲之後,還能玩什麼花樣?原APC車款轉給後備? 30mm砲塔加裝反坦克或防空飛彈?主動防御系統? 120mm砲塔式雙迫砲車? 我還是覺的要在刺針飛彈之外再引進東歐的肩射防空飛彈,甚至引進生產線或相關技術,到時後海軍小艇和陸軍與陸戰隊都能大量配置,補充野戰和近程的防空缺口....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因該能改專職防空/反甲飛彈車,以前六輪前輩就玩過,技術還在,雷達/防空飛彈台灣也有現貨並不難,但先進反甲飛彈車就真的空白(AT3沒後續很可惜),這次各種反甲飛彈在烏克蘭大放異彩,台灣真的該要研發國造反甲飛彈(2.5-4公里等級),長釘這種高級就不為難中科院,至少要逐年加增產,量多到可以給後備軍人使用,可分車載和人員攜3腳架子的發射版,畢竟反甲在後備基層很欠缺,一定要補上,預算不夠裝輕型戰術輪車/悍馬車也行,不一定要雲豹當載體,最慘狀況人員攜帶也可以。
其他變形車種也在研發,目前已知 救護車/工兵救濟車/通訊指揮車 在研發中,就靜待消息吧,再加上以服役的 指揮型/APC/IFV 至少就六種, 而105戰砲車 /120迫砲 /飛彈車 如果預算購夠就繼續開發,技術不足就花錢買技術,真的不要省小錢不買,繼續花大錢養老舊車種,並不會比較省錢...
題外話 30鏈砲當年願意花10億台幣買技轉,現在就能3軍通用。 半人馬真的有考慮,但是義大利要賣整車,台灣只要砲塔技術,所以G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