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所有討論區
 軍事討論區
 軍事相關問題發問專區
 主戰車的砲盾一問

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
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視窗大小:
UserName:
Password:
編輯模式:
編輯: 粗體斜體底線橫線 靠左置中靠右 水平線 加入鏈結加入Email加入圖片 加入程式碼加入引言加入列表
   
內文:

* HTML is OFF
* Forum Code is ON
表情符號
Smile [:)] Big Smile [:D] Cool [8D] Blush [:I]
Tongue [:P] Evil [):] Wink [;)] Clown [:o)]
Black Eye [B)] Eight Ball [8] Frown [:(] Shy [8)]
Shocked [:0] Angry [:(!] Dead [xx(] Sleepy [|)]
Kisses [:X] Approve [^] Disapprove [V] Question [?]

 
   

T O P I C    R E V I E W
waffe Posted - 08/30/2014 : 13:26:55
歐美系的戰車大多以整體包附的方式形成一個方形的砲盾保護主砲與砲塔,但俄系的戰車好像都直接把主砲裸露在外,這樣防護力會較差嗎?

M-1整個方形的砲盾


雷克勒也差不多


豹二也是一整大塊


T-90 就沒有類似的設計


老共的99式也差不多,感覺像整個沒有保護

25   L A T E S T    R E P L I E S    (Newest First)
dasha Posted - 09/03/2014 : 09:42:43
大陸那篇文章丟掉吧,錯蠻多的.有興趣翻英國酋長/挑戰者/挑戰者二的炮盾看看人家是怎麼改的,其實就知道了.
二戰末期來說,不管哪家戰車,炮盾都是全車最厚的部分,就算IS4的炮盾是用厚80mm的鋼板加工的而已,但人家把這玩意彎成豬鼻狀以後,正面傾斜80度,對正面的視厚度就到400mm了,還超過M-1或T-72的炮塔正面.這種設計原則持續到1960年代.
但是1970年代出現變化,蘇聯的變化比較簡單,因為他們的戰車從T-54到T-80,是用同系列設計改的,就像酋長到挑戰者二,或M26到M60,蛋形炮塔增厚時,炮盾部位的機構沒有重大改良,於是從本來最厚的部分,變成最薄的部分,而且從凸出變成縮入.
重新設計的M-1與豹二則是受1973年贖罪日戰爭的影響,原本設計的炮盾部位厚度300~400mm,還是最厚的,但基於該場戰爭中反戰車飛彈的表現,決定在既有設計上大幅強化裝甲,容易換的炮塔裝甲變厚了,不打算重新設計還是整塊鑄鋼的炮盾,就爛了......
酋長到挑戰者因為歷經整段變化,最值得參考.酋長是全新設計的戰車,不像一路改的百夫長或巴頓,同樣也不像那兩輛一開始為了預留裝更大火炮的空間,怕更大火炮的相關系統需要大空間,而弄大型外裝炮盾,酋長出現時英國已經有MBT80的概念,設計未來英國的超級主戰車,所以酋長就只想用120mm炮,射控一堆也不掛在炮盾上,因此採用小小的內裝炮盾,整個炮塔就是7吋厚傾斜60度裝甲(視厚度356mm!),提供超時代強大防禦.至於升級火炮?那給MBT80用吧.
只是,MBT80變成MBT90,然後MBT2000,最後直接死亡,一直沒出現......酋長只好小改良,在酋長的炮塔上鋪新裝甲,變成挑戰者.由於新的裝甲是在沒有加工的酋長炮塔上加上去的,近年拆解的挑戰者可以看到那個醜化的酋長型鑄造炮塔,所以炮盾就更深陷在炮塔內了,與蘇聯或中共那些戰車一樣,能看得到結構的話,就可以回追那個炮盾是從哪型戰車的設計中改過來的;豹二A5/6/7也是這樣,只是現有裝甲外面加東西,裝一堆射控甚的炮盾還是沒改,就越變越深.
MBT2000即將死亡時,看來只能繼續改挑戰者,這次挑戰者二終於放棄酋長那個鑄造模,真的搞新炮塔,炮盾就重來了,於是整個炮盾變得比較像豹二的做法,大型外裝,不是小型內裝.
munaiyi888 Posted - 09/01/2014 : 07:17:1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aff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unaiyi888
不過炮盾這個地方的裝甲厚度怎麼看也不可能做到和炮塔正面一個厚度,能不能裝復合裝甲也讓人存疑,屬於防禦薄弱的地方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個人疑點也在這,前裝式砲盾往前凸一快都可以算是防禦薄弱點,那內裝式啟不更是一大罩門,難不成真的把制退複進機也當成裝甲的一部分?還包一塊布...................



這就是西方和俄國對於防禦的理念不同的地方吧,西方坦克是盡量增加炮盾的防禦力,俄系坦克則是盡量減少主裝甲開口面積減少中招的幾率,哪個更有用就看個人理解了。
Peter Chen Posted - 08/31/2014 : 22:23:36
只要有效能擋住敵火, 都可視為廣義的裝甲吧?
以色列人設計馳車式的時候, 連引擎/柴油都拿來擋敵火了, 都是整體防禦的一部分.
炮盾面積那麼小, 要正面命中還要過炮管這一關, 機率更小.
真的打到炮盾還穿透的話, 後面還有制退機構跟炮膛擋著, 所以只要適當的防護就可以了吧?(俄式觀點)
waffe Posted - 08/31/2014 : 21:49:36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unaiyi888
不過炮盾這個地方的裝甲厚度怎麼看也不可能做到和炮塔正面一個厚度,能不能裝復合裝甲也讓人存疑,屬於防禦薄弱的地方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個人疑點也在這,前裝式砲盾往前凸一快都可以算是防禦薄弱點,那內裝式啟不更是一大罩門,難不成真的把制退複進機也當成裝甲的一部分?還包一塊布...................
munaiyi888 Posted - 08/31/2014 : 21:44:4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LUMBER

複合裝甲在西方跟俄系不同的地方,在於加壓強度.
俄系或許可以把不同材料加壓再放進鑄造裝甲的裝甲槽內,但是不是如此就不得而知.
美英則是乾脆掛在車外,不需要另外做過大或過多的修改工序.
德系坦白講,小的沒有足夠的資料去證明後來的外掛裝甲是不是複合裝甲
頂多可以說內部的三角形裝甲因為外型簡單,所以就算是也沒啥好意外.
至於炮盾跟最外面的那層就很難講.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obham_armour#Structure

Since the early nineties it has been known that holding the tiles under constant compression by their matrix greatly improves their resistance to kinetic penetrators, which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when using glues.

加壓的原因是因為可以增加陶瓷片抵抗動能彈的能力.
但是,這個加壓並非加工當時而已,而是要一直保持.
(最早是黏的)

俄系的陶瓷片,安裝結構上應該無法在鑄鐵槽內保持加壓.
除非有其他的原因.(現在不清楚,以前應該沒有)

德系的基本裝甲是類似查布漢

不過炮盾這個地方的裝甲厚度怎麼看也不可能做到和炮塔正面一個厚度,能不能裝復合裝甲也讓人存疑,屬於防禦薄弱的地方應該沒有什麼問題。
cwchang2100 Posted - 08/31/2014 : 20:39:1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UMBER

複合裝甲在西方跟俄系不同的地方,在於加壓強度.
俄系或許可以把不同材料加壓再放進鑄造裝甲的裝甲槽內,但是不是如此就不得而知.
美英則是乾脆掛在車外,不需要另外做過大或過多的修改工序.
德系坦白講,小的沒有足夠的資料去證明後來的外掛裝甲是不是複合裝甲
頂多可以說內部的三角形裝甲因為外型簡單,所以就算是也沒啥好意外.
至於炮盾跟最外面的那層就很難講.



http://en.wikipedia.org/wiki/Chobham_armour#Structure

Since the early nineties it has been known that holding the tiles under constant compression by their matrix greatly improves their resistance to kinetic penetrators, which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when using glues.

加壓的原因是因為可以增加陶瓷片抵抗動能彈的能力.
但是,這個加壓並非加工當時而已,而是要一直保持.
(最早是黏的)

俄系的陶瓷片,安裝結構上應該無法在鑄鐵槽內保持加壓.
除非有其他的原因.(現在不清楚,以前應該沒有)

德系的基本裝甲是類似查布漢的多層複合裝甲,
但是,豹二A5和A6前方的似乎是中空裝甲(spaced armor).

Upgrade with spaced armor added to turret front, and increased armor on hull and side skirts.

http://www.inetres.com/gp/military/cv/tank/Leopard2.html

以德國人的鋼鐵工業水準,相信不是那麼需要擔心砲盾強度.
LUMBER Posted - 08/31/2014 : 19:35:41
複合裝甲在西方跟俄系不同的地方,在於加壓強度.
俄系或許可以把不同材料加壓再放進鑄造裝甲的裝甲槽內,但是不是如此就不得而知.
美英則是乾脆掛在車外,不需要另外做過大或過多的修改工序.
德系坦白講,小的沒有足夠的資料去證明後來的外掛裝甲是不是複合裝甲
頂多可以說內部的三角形裝甲因為外型簡單,所以就算是也沒啥好意外.
至於炮盾跟最外面的那層就很難講.
cwchang2100 Posted - 08/31/2014 : 19:01:1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AH66
書的部分有人提到癥結點我就不多提了,但是:
1981-1985,複合裝甲才剛剛裝備西方戰車,蘇聯戰車都還沒裝

T-64根本沒用複合裝甲,砲塔是鑄鐵的.要是俄國做得出複合裝甲,就不會是蛋形的啦.到今天都沒有能將複合裝甲做成蛋形,也只是用掛的方式.俄國光考慮有屁用,根本做不出來,沒用上.產品設計怎會考慮沒用上的東西.
這根本不合理.不需要為俄國人硬凹吧.....


這裡我還是想酸一下:所以70年代實裝的T-64B是未來式而不是過去完成式?

不管結論正確與否,不管是不是後見之明,很明顯回文前對蘇系裝甲的演變史並沒做足功課,不然就不會信誓旦旦說北極熊坦克到廿一世紀的今天都弄不出複合裝甲,反過來說別人幫俄國人硬凹了。



您可能要仔細讀一下.
"到今天都沒有能將複合裝甲做成蛋形".
這句話至今仍然成立!!!
(也許我要寫嚴謹一點,是類似"西方那種查布漢複合裝甲".)

1981-1985也許我漏寫,寫不清楚,我抱歉.
但是您可以看出,我指的是那本書.
那本書的背景,就是西方認為蘇聯戰車並沒有裝複合裝甲.
這個也是事實.

T-64的描述,我寫之前就有查過Wiki才會寫.
很確定推出時並無複合裝甲.
Wiki也有寫T-64複合裝甲,百度也有,我自然有做功課,但是無關的,我並不想寫.
而且俄國人有考慮砲盾和複合裝甲的關係嗎????
蛋形鑄鐵是無可爭辯的事實.

75年的T-64B是過去完成式,然後呢?
有對我們講的主題有任何影響嗎????

個人是針對主題說明,沒有花太多力氣在不必要的地方.
K-combination個人認為和砲盾設計一點關係都沒有.
所以,我根本不會去多想它.

這樣的解釋不知您還有怎樣的疑問呢?

PS:
俄式複合裝甲會引起爭議,也許和個人偏見有關.
因為自始自終,我都認為那種俄式的"複合裝甲",是技術不過關的應付用的產物.
在我的眼中,西方的那種疊成一片的裝甲,才算數.

剛剛post時,又寫錯一次....(關於蛋形的問題) :P
cwchang2100 Posted - 08/31/2014 : 18:46:24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imahuman

等等...我猜cwchang兄誤會了,
那篇文只是說 「“内装式防盾”与“外装式防盾”名称来源于[那本80年代的書]」,
不是說作者的其他分析基於那本書的內容

原文:
quote:

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weapon_system/01/003.xml

炮塔与防盾
   在考虑对炮塔座圈直径的影响以前,先应适当地看一下部分影响防盾选择的因素。由于火炮俯仰,所以要在正面范围内为炮塔内的乘员提供与炮塔其他部分赋于的相同程度的防护力。正面的安装孔要保持尽可能小,防盾要能防轻兵器火力以及各种口径(直到主要口径)的火炮。多年来曾试验过不同的防盾设计,想法是用最轻的重量和最简单的结构来提供防护力,这些防盾一般可分为内装式和外装式。图中表示出两种典型的外装式防盾设计,一是“豹”式坦克的防盾(图3.3a),一是“百人队长”坦克的防盾(图3.3b),两者具有明显的类似点。





I would never die for my beliefs because I might be wrong.
--Bertrand Russell



這樣講,作者就有點狡猾了!

原文第四段:
".....这些防盾一般可分为内装式和外装式。"
接下來第五段:
"采用内装式防盾的炮塔,可以将炮塔开口尽可能的缩小,......."

如果參照您的原文,可以看到第四段後半基本是抄書.
書中提內裝式只有一句話而已.其他什麼都沒說.

但是,第五段開始是自己的論述.
可是勒......完全沒有做說明.
也是自此,作者開始講砲盾防禦力較弱,
後面又提到外挂複合裝甲解決內裝式的防禦力問題
接下來第六段又開始說外裝式已無優勢.....

這兩段也是個人覺得問題最大的部分.
感覺只是為中式戰車的設計找藉口辯護而已.
RAH66 Posted - 08/31/2014 : 18:28:3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這和時間點有關,
我應該說T-64"最早"是沒有複合裝甲,
T-64B才開始裝Combination-K.
嚴格講並沒有錯.

書的部分有人提到癥結點我就不多提了,但是:
1981-1985,複合裝甲才剛剛裝備西方戰車,蘇聯戰車都還沒裝

T-64根本沒用複合裝甲,砲塔是鑄鐵的.要是俄國做得出複合裝甲,就不會是蛋形的啦.到今天都沒有能將複合裝甲做成蛋形,也只是用掛的方式.俄國光考慮有屁用,根本做不出來,沒用上.產品設計怎會考慮沒用上的東西.
這根本不合理.不需要為俄國人硬凹吧.....


這裡我還是想酸一下:所以70年代實裝的T-64B是未來式而不是過去完成式?

不管結論正確與否,不管是不是後見之明,很明顯回文前對蘇系裝甲的演變史並沒做足功課,不然就不會信誓旦旦說北極熊坦克到廿一世紀的今天都弄不出複合裝甲,反過來說別人幫俄國人硬凹了。

quote:
另外,1981-1985西方也無從得知這種裝甲的詳細資料,
根本不可能寫在書中.
現在講,都是後見之明,是以現代的眼光去看過去的事.
在80年代,T-64的裝甲根本是蘇聯國防機密,西方最多是諜報人員知道.
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另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這類的複合裝甲,請問砲盾的考量有什麼不一樣?!
和所謂的內裝砲盾的考量.一點關係都沒有.
整體還是鑄鐵,這點也沒有改變.
形狀就是蛋形,開口大,蛋形的意義就沒有了.
imahuman Posted - 08/31/2014 : 18:11:21
等等...我覺得cwchang兄誤會了,
那篇文只是說 「“内装式防盾”与“外装式防盾”名称来源于[那本80年代的書]」,
不是說作者的其他分析基於那本書的內容

原文:
quote:

http://warstudy.com/theory/modern/weapon_system/01/003.xml

炮塔与防盾
   在考虑对炮塔座圈直径的影响以前,先应适当地看一下部分影响防盾选择的因素。由于火炮俯仰,所以要在正面范围内为炮塔内的乘员提供与炮塔其他部分赋于的相同程度的防护力。正面的安装孔要保持尽可能小,防盾要能防轻兵器火力以及各种口径(直到主要口径)的火炮。多年来曾试验过不同的防盾设计,想法是用最轻的重量和最简单的结构来提供防护力,这些防盾一般可分为内装式和外装式。图中表示出两种典型的外装式防盾设计,一是“豹”式坦克的防盾(图3.3a),一是“百人队长”坦克的防盾(图3.3b),两者具有明显的类似点。





I would never die for my beliefs because I might be wrong.
--Bertrand Russell
cwchang2100 Posted - 08/31/2014 : 17:30:14
這和時間點有關,
我應該說T-64"最早"是沒有複合裝甲,
T-64B才開始裝Combination-K.
嚴格講並沒有錯.

另外,1981-1985西方也無從得知這種裝甲的詳細資料,
根本不可能寫在書中.
現在講,都是後見之明,是以現代的眼光去看過去的事.
在80年代,T-64的裝甲根本是蘇聯國防機密,西方最多是諜報人員知道.
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知道的.

另外,可以很清楚地看到,
這類的複合裝甲,請問砲盾的考量有什麼不一樣?!
和所謂的內裝砲盾的考量.一點關係都沒有.
整體還是鑄鐵,這點也沒有改變.
形狀就是蛋形,開口大,蛋形的意義就沒有了.
waffe Posted - 08/31/2014 : 17:17:58
看到這邊,難到內裝式砲盾也是一種"省錢"與"適合大量生產"的做法?一但砲盾被擊中
1.砲管毀損:跟被擊毀差不多了,立刻失去戰力而且野戰基地應該是沒辦法換砲管吧?
2.砲管加砲耳一起掛掉:一樣失去戰力,而且砲耳損壞應該整個砲塔都報廢了吧?

各人感覺還是外裝式砲盾的防護力"應該"比較好,最少多一層保護不會直接傷到砲耳。
imahuman Posted - 08/31/2014 : 16:57:29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T-64根本沒用複合裝甲


T-64有複合裝甲啦
http://en.wikipedia.org/wiki/Combination_K





I would never die for my beliefs because I might be wrong.
--Bertrand Russell
RAH66 Posted - 08/31/2014 : 16:53:5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AH66

T-64這種60年代中期的主戰車就已經率先使用FRP-鋼板構成的複合裝甲,後面出的T-72/T-80更不用說,怎麼會有80年代蘇聯主戰不考慮複合裝甲的錯覺?



T-64根本沒用複合裝甲,砲塔是鑄鐵的.要是俄國做得出複合裝甲,就不會是蛋形的啦.
到今天都沒有能將複合裝甲做成蛋形,也只是用掛的方式.

俄國光考慮有屁用,根本做不出來,沒用上.產品設計怎會考慮沒用上的東西.
這根本不合理.不需要為俄國人硬凹吧.....

那1981-1985年歐美的書,更不可能討論類似複合裝甲裝在俄式戰車上的事.
離譜的程度更高.


看看這2007的討論串內容
http://forum.acewings.com/topic.asp?TOPIC_ID=4095
Dasha的回文:
其實俄系最早的複合裝甲在車頭,也是平的,放到有曲面的砲塔是後來的事情.
<<中略>>
成的造價與生產時間問題也都很難容忍,畢竟蘇聯的原則就是維持數量較大的兵力,這結果會導致武器必須低價.這些問題讓他們比較難放棄鑄造設計.
因此,相對於西方把複合裝甲塊掛在戰車結構體外部的做法,蘇聯則是在戰車結構體內留下一個空間,在裡面放複合裝甲塊,反正鑄造的要作出這樣的空間不難.但比較有趣的,則是蘇聯在這個空間中放東西的方法,不像西方是花不少功夫去把裝甲塊一個個加工,蘇聯戰車的裝甲外殼是用澆灌鑄造的,裡面的也就同樣簡化用澆灌的就好了,又是一個省原料的做法.然後手工放進傾斜安置的一片片陶瓷塊,使得正面過來的HEAT彈噴流,會碰到的是好幾層,而不是西方式設計的少數幾層介面,讓噴流在通過不同介面時的分散作用增強,效果很好.
只是,一票都是鑄造的結果,加上為了節省重量而影響厚度,縱使宣傳中蘇聯戰車裝甲的厚度與強度不下於西方戰車,實戰中就破功了,厚度是不下於西方戰車,強度卻......
======================================
先不提性能優劣,複合裝甲真的只能掛?
munaiyi888 Posted - 08/31/2014 : 16:48:5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AH66

T-64這種60年代中期的主戰車就已經率先使用FRP-鋼板構成的複合裝甲,後面出的T-72/T-80更不用說,怎麼會有80年代蘇聯主戰不考慮複合裝甲的錯覺?



T-64根本沒用複合裝甲,砲塔是鑄鐵的.要是俄國做得出複合裝甲,就不會是蛋形的啦.
到今天都沒有能將複合裝甲做成蛋形,也只是用掛的方式.

俄國光考慮有屁用,根本做不出來,沒用上.產品設計怎會考慮沒用上的東西.
這根本不合理.不需要為俄國人硬凹吧.....

那1981-1985年歐美的書,更不可能討論類似複合裝甲裝在俄式戰車上的事.
離譜的程度更高.




應該是這張T72里復合裝甲被取出後的夾層凹槽
munaiyi888 Posted - 08/31/2014 : 16:41:4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AH66

T-64這種60年代中期的主戰車就已經率先使用FRP-鋼板構成的複合裝甲,後面出的T-72/T-80更不用說,怎麼會有80年代蘇聯主戰不考慮複合裝甲的錯覺?



T-64根本沒用複合裝甲,砲塔是鑄鐵的.要是俄國做得出複合裝甲,就不會是蛋形的啦.
到今天都沒有能將複合裝甲做成蛋形,也只是用掛的方式.

俄國光考慮有屁用,根本做不出來,沒用上.產品設計怎會考慮沒用上的東西.
這根本不合理.不需要為俄國人硬凹吧.....

那1981-1985年歐美的書,更不可能討論類似複合裝甲裝在俄式戰車上的事.
離譜的程度更高.




沒記錯的話鑄造炮塔一樣可以使用複合裝甲,不過因為鑄造炮塔夾層的形狀複雜限制了符合裝甲的結構,記得以前看到過一張鑄造炮塔的復合裝甲圖時間太久遠了沒留住。
cwchang2100 Posted - 08/31/2014 : 15:49:52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UMBER

砲管跟炮身的保護順序較低,會被打中只能說是倒楣.
但是可以做到會被擊穿但不會傷到乘員是必要條件.
實際上也是因為加工困難,所以炮盾很難用加壓的方式製造適合火炮總成的複合裝甲.



個人對最後一句話有點意見,
要做一定沒有問題,像上面的圖,豹二旁的那個戰車砲,
似乎就有附裝甲.

技術上,個人認為裝複合裝甲沒問題,最多就是打洞修邊,
整塊裝甲還是平面,加壓沒有問題.
最後應該也是裝甲做好,再組裝上去.

重點在於值不值得費這麼大的工,
用個一般裝甲的殼,也已經有防一般非戰車穿甲彈的能力.
這也是成本和C/P值的問題.
cwchang2100 Posted - 08/31/2014 : 15:17:3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AH66

T-64這種60年代中期的主戰車就已經率先使用FRP-鋼板構成的複合裝甲,後面出的T-72/T-80更不用說,怎麼會有80年代蘇聯主戰不考慮複合裝甲的錯覺?



T-64根本沒用複合裝甲,砲塔是鑄鐵的.要是俄國做得出複合裝甲,就不會是蛋形的啦.
到今天都沒有能將複合裝甲做成蛋形,也只是用掛的方式.

俄國光考慮有屁用,根本做不出來,沒用上.產品設計怎會考慮沒用上的東西.
這根本不合理.不需要為俄國人硬凹吧.....

那1981-1985年歐美的書,更不可能討論類似複合裝甲裝在俄式戰車上的事.
離譜的程度更高.

cwchang2100 Posted - 08/31/2014 : 14:55:23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affe

再請教一下,如果說老毛子採用內裝式砲盾是要配合砲塔的蛋型外殼,那老共的99式貌似便當盒型的砲塔搞個內裝式砲盾是何故?



那是整個俄式體系的延續,
要改的話,要連戰車砲一起考慮,
甚至便當盒可能也要變大便當盒.
這樣的改動會很大,估計以中國的習慣和能力,
無法一次做這麼大的系統重設計.
而且也要工程師肯重新思考才行.
接著以前的舊設計改,怎樣都是比較安全.
偷兒 Posted - 08/31/2014 : 13:06:15
借圖獻佛
http://army-news.ru/images_stati/pushki_Reinmetall.jpg

假設左斜前方中彈
因為堅固的砲管和厚實的砲膛多了一重保護
坐在右後方的(是車長嗎??)生存機率就高了一點點
同樣的...右前方中彈
左後方的應該傷的也比較輕
正前方中呢??
機率應該小了不少
那就當作是人品太差了吧~~




作的愈多
體會愈多
智慧愈多....
發現的謊言也愈多!!!

改自靜思語
LUMBER Posted - 08/31/2014 : 10:41:27
砲管跟炮身的保護順序較低,會被打中只能說是倒楣.
但是可以做到會被擊穿但不會傷到乘員是必要條件.
實際上也是因為加工困難,所以炮盾很難用加壓的方式製造適合火炮總成的複合裝甲.
偷兒 Posted - 08/31/2014 : 09:32:49
相對於砲後膛的厚度提供的保護
防盾似乎沒有那麼重要???

作的愈多
體會愈多
智慧愈多....
發現的謊言也愈多!!!

改自靜思語
RAH66 Posted - 08/31/2014 : 09:30:40
T-64這種60年代中期的主戰車就已經率先使用FRP-鋼板構成的複合裝甲,後面出的T-72/T-80更不用說,怎麼會有80年代蘇聯主戰不考慮複合裝甲的錯覺?
waffe Posted - 08/31/2014 : 08:38:55
再請教一下,如果說老毛子採用內裝式砲盾是要配合砲塔的蛋型外殼,那老共的99式貌似便當盒型的砲塔搞個內裝式砲盾是何故?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