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 你必須先註冊才能夠發表回覆.請按下這裡, 註冊. 註冊一切免費!
quote:不是地,這是DTM/DIIC在一百期以前流行的說法,但事實上並不正確(這不是他們的錯,因為西方刊物錯了,他們就跟著錯了)可以回想一下,當年MiG-23問世時發生什麼大事?答案是1967年莫斯科航展「同時」展出MiG-23與MiG-25,刺激美國推動F-X計畫那MiG-23與MiG-25的最大差別是什麼?答案是一個單引擎,一個雙引擎那Ye-8與Ye-166的最大差別又是什麼?答案也是一個單引擎,一個雙引擎...所以...Ye-8與Ye-166(其實應該是Ye-152,Ye-166是破記錄用的競速機)並不是MiG-23的兩種路線,而是前者是MiG-23的概念機,而後者是MiG-25的概念機!!!MiG-23與Su-15並不是相同需求的飛機,因為基本上前者是前線航空軍要的,而後者是本土防空軍,所以前者會有STOL的需求,但後者不會Su-15真正競爭的對手其實是前面講的Ye-152,原因是為什麼?因為這兩個才都是雙引擎嘛!老師在講你們有沒有在聽!(丟筆)不過,Su-15走的路線略有不同,當時蘇聯的本土攔截機分成有人火箭與飛彈卡車兩種路線,前者以Ye-152為代表,後者則是Tu-28。Sukhoi的Su-9/11原本是拿香跟著MiG設計局拜(MiG設計局跟史達林當局的關係比較好,所以那時其他的設計局都很慘),走MiG-21的高速路線,但單引擎的可靠性不高,被空軍提早結束生產,改買雙引擎的飛彈卡車:Tu-28,所以Sukhoi認為以高速攔截機為基礎,加上飛彈做成「高速的飛彈卡車」或許有搞頭,因此冒出了比Tu-28快且小,但比Ye-152慢的Su-15(不過Tu-28比他們兩者都大一倍以上,因為他的飛彈是四枚,也比他們多一倍)Ye-152也有飛彈,不過它重視的是速度,別看它機頭進氣跟MiG-21一樣,它可是蘇聯第一種突破2.5馬赫,極速可達2.7馬赫的狠角色,與MiG-25差距不大。但最後蘇聯防空軍認為有人火箭也得加上大雷達與長射程飛彈,所以Ye-155 也就是後來的MiG-25也從善如流地改成兩側進氣,也形成與Su-15的高低配,而蘇聯本土防空軍最後就有三種攔截機:長航程的飛彈卡車:Tu-28/128三馬赫的有人火箭:MiG-25,介於兩者之間的Su-15...前線空軍還有好幾火車的 MiG-21/23....這才叫機海戰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