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567 Posts |
Posted - 09/07/2021 : 01:19:02
|
趁放長假,把之前想要整理上來,同一個主題的三篇文章整理一起放上。 這三篇文章都是發表於經濟學人報(7.13~8.7.2021)。分別針對美國本土的彈道/巡弋飛彈威脅問題。 從對空警戒,到共軍的能力,再到情報蒐集。
先從對空警戒 標題: Eyes in the ice 冰雪之眼 https://www.economist.com/the-americas/2021/07/31/north-americas-arctic-radar-shield-is-due-for-an-upgrade
中文摘要翻譯: 1. 美國在冷戰期間於加拿大部屬的北方警戒雷達系統(North Warning System, NWS)。需要大規模的性能提升。 該系統起源於1950年代,在加拿大的北極地區建造長達5000公里的對空雷達警戒網。 在1980年代更換雷達系統。而現在需要針對中共和俄國的新裝備再一次更新。
2. 更新和維持有經濟上的難處,因為目前美國和加拿大分攤60:40的經費。但是未來如果有新系統要重新談判經費分攤。 目前加拿大的國防預算只占GDP 1.39%。 而接下來5年的預算中,只有1.31億美金用於北美防空系統的性能提升。 但是目前推估性能提升雷達系統需要110億美金。
3. 目前的挑戰和冷戰期間不同在於,冷戰期間主要是蘇聯的洲際彈道飛彈等高空拋物線目標。 但是目前最大的挑戰是俄羅斯的戰略巡弋飛彈,尤其是射程長達4000公里的KH-101巡弋飛彈。 尤其是2019年以後,中程核子武力條約的毀滅,導致俄國可以在北極地區部屬巡弋飛彈。 如何去偵測低空飛行的巡弋飛彈,或是彈道飛彈的高超音速滑翔體。成為挑戰。
4. 所以目前加拿大政府對於更新地面雷達系統興趣不大。比較傾向盡量沿用老系統。 尤其現在北極的凍土地區由於全球暖化而有融化的狀況,導致施工更為困難。 目前加國傾向使用艦載的雷達系統,或是空基雷達系統,來輔助老舊的地面雷達網。 而空中雷達除了使用預警飛機和人造衛星,還考慮使用飛行船(blimp)。 所以加國於2019年發試射兩枚人造衛星,專門用於極地監控。
標題: Xi's Shell,習近平的飛彈 https://www.economist.com/china/2021/07/31/china-is-rapidly-building-new-nuclear-missile-silos
中文摘要翻譯: 1. 美國科學家協會(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 FAS)發現,中共目前在哈密興建110個固定式彈道飛彈發射陣地。 同時在玉門建造120個個固定式彈道飛彈發射陣地。 這之所以是一件大事是因為,過去判斷中共只有100枚地面陣地的洲際彈道飛彈和大約200枚核彈頭。
2. 過去中共的地面彈道飛彈陣地主要是在內蒙古北部靠近中蒙邊境。每個發射陣地相聚大約10公里。 但是目前在甘肅玉門興建的新陣地,彼此大約相距只有3公里。所以有可能是類似美國冷戰期間的MX彈道飛彈計畫。 飛彈可以透過地下坑道移動到不同的發射陣地。
3. 目前比較大的爭議是這些陣地是否都會部屬彈道飛彈。 因為中共目前主力彈道飛彈東風41型應該可以攜帶多枚彈頭。但是中共應該還沒有這麼多核彈頭可以充分部屬到全部的陣地之中。 因為目前認為中共從1980年代開始就已經停止生產可作為核彈彈材的鈽。 目前也還沒有證據顯示有恢復生產。 新建的230個陣地,理論上最少可以容納230枚東風41行洲際彈道飛彈,以及好幾百枚核子彈頭。
4. 這對於中共重要在於,過去中共的地面發射陣地數量較少,所以如果發生衝突。 這些發射陣地可能會被美國的精準導引傳統彈藥給擊毀。而就算少數彈道飛彈沒有被擊毀。 也有非常大的機率會被美國的反飛彈系統所攔截。 所以中共需要增加自己的彈道飛彈陣地生存性。 而增加生存性的做法之一就是大量建造發射陣地,讓美軍不知道到底是哪個陣地才真的部屬彈道飛彈。
5. 另外一個問題是,固定陣地彈道飛彈,相較於機動陣地,空射或是潛射。反應速度比較快。 (機動飛彈需要垂直豎起甚至還要填充液態燃料)。 美俄目前都有飛彈處於高度警戒,可以隨時發射。但是中共還沒有。 未來中共隨著有更多固定陣地飛彈,並且又有更好的警戒雷達, 會不會開始採用"警戒即發射"(雷達上看到核子飛彈來襲就立刻發動反擊)。
標題: 核子武器鐵路迷--->公開情報挑戰國家機構壟斷情報蒐集和分析
https://www.economist.com/briefing/2021/08/07/open-source-intelligence-challenges-state-monopolies-on-information
這篇新聞和軍事比較無關,但是對於軍武迷來說比較有鼓舞姓。
這個文章講到一個趣事,以上的中共彈道飛彈陣地是怎麼被發現的。 其實最早是有一位業餘衛星圖資愛好者Decker Eveleth在甘肅玉門發現120個興建中的飛彈陣地。 一個月後,FAS的研究人員Matt Korda,也用同樣的方式在新疆哈密發現興建中的飛彈基地。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民間業餘/或是職業分析人員使用公開情報分析出重要的情報。 其實這在二戰期間就已經開始,美國的外國廣播資訊處(Foreign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rvice,FBIS) 就已經開始大規模透過蒐集各國的新聞和公開資訊進行情報分析。 甚至1944年美國空軍的偵照任務就已經無意間拍攝到納粹在波蘭的滅絕營進行大規模毒氣毒殺。 只是當時因為情報分享的嚴格限制,所以一直到1980年代才被中情局的分析人員在業餘期間挖掘出來。
而現在由於有大量的商用衛星無時無刻的對於地球進行拍攝(大約有150個人造衛星)。 並且有多個商用公司提共高解析度衛星照片,例如美國的Maxar以及歐洲的空中巴士公司。 所以導致民間的分析機構或是愛好者社團可以從事過去情報單位所進行的情資分析活動。 目前這次中共彈道飛彈陣地已經不是國際間第一次用開放資訊發現。 例如說伊朗德黑蘭誤擊事件。當時就已經使用公開的現場拍攝影片讓世界知道是伊朗軍方誤擊民航機。 或是2018年,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 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 透過百度地圖屏蔽新疆特定地區的地圖資料,然後搭配衛星圖資。 查到當時中共官方沒有證實的新疆再教育營。 而也有透過羅德曼和金正恩的合照,推算出金正恩的體型尺寸。 然後用金正恩的體型尺寸,去推算出跟他合照的北韓武器裝備大小。 最後補充這個機構網站:Geo4NonPro。這個非營利學術機構專門用開放衛星圖資作情報研究。 https://nonproliferation.org/geo4nonpro-project/
其實我覺得這個新聞少了一個大事,當年中共的J-20戰鬥機也是靠網路上的開放資訊被揭發。 |
Edited by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on 09/07/2021 03:13:44 |
|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567 Posts |
Posted - 06/19/2022 : 04:51:14
|
之前讀到這篇談論美國國防產業的問題。 我不知道該放在哪一區塊比較好,放在烏克蘭議題可能太快會被淹沒。 我們MDC論壇上也沒有專門對於產業面的討論區。 因為這談到目前烏克蘭針對俄國營戰鬥隊的主要武器----標槍飛彈的生產和援助問題。
所以我覺得勉強符合這一區,所以放這好了。我覺得這一篇文章非常非常非常的經典。 應該要被長期保留下來,給所有人讀。 https://www.economist.com/united-states/2022/05/07/because-of-ukraine-americas-arsenal-of-democracy-is-depleting 標題: 因為烏克蘭,美國的民主軍火庫正在快速的耗盡。 Because of Ukraine, America’s arsenal of democracy is depleting
以下是我的摘譯,有興趣的朋友建議閱讀全文。
1. 美國目前援助烏克蘭的武器裝備以及彈藥如下: (a) 7000枚標槍反戰車飛彈 (b)14000套其他的反戰車武器系統(主要是AT-4等一次用反戰車火箭)。 (c) 1400枚肩射型刺針防空飛彈 (d) 700套折刀滯空彈藥(攻擊型無人機) (e) 90門 M777 155mm榴彈砲 (15個6砲連,5個砲兵營) (f) 183,000發 155mm砲彈(每一門砲至少分配到2000發砲彈,大家可以參考其武器的發射器/彈藥比例)。 (g) 16架Mi-17運輸直升機 (嚴格來說這是順水人情,因為這是美國送到烏克蘭維修的直升機,原本是維修好要交付給阿富汗 等於是烏克蘭政府留下來自己用了。) (f) 200 輛裝甲運兵車。
2. 以上的美國援助/出售的武器裝備和彈藥補充都來自於美軍目前的戰備庫存。 美國目前還沒有辦法大規模動員廠商加大生產。 以標槍飛彈為案例。雖然美國沒有官方公開過其庫存的標槍飛彈數量。 但是以公開可獲得的資料推估,從1996年美軍開始使用標槍飛彈起計算。 美國一共採購了34,500枚標槍飛彈。 美國陸軍在過去20多年間,大概用了12,500-17,500枚標槍飛彈(訓練和測試消耗)。 扣掉美國海軍陸戰隊的2400枚,以及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中打掉的5000枚。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應該還有17,000-22,000枚標槍飛彈的戰備庫存。 援助烏克蘭的7000枚飛彈大概佔了美國陸軍1/3以上的標槍飛彈庫存。
3. 目前美國只有一間工廠在生產標槍飛彈,位於阿拉巴馬州的Troy市。 該工廠一年生產2100枚標槍飛彈。 以目前的產能速度來算,扣掉美國用於外銷的飛彈,至少需要3~4年才能彌補目前美軍的標槍飛彈的戰備庫存損失(軍援烏克蘭)。 雖然理論上,最大產能是一年6480枚標槍飛彈。 但是這需要洛馬公司和雷神公司拿到明確的訂單,找到更多的工人,以及更重要的找到更多的零件。才能擴大產能。 因為目前兩公司都面臨了供應鏈緊缺的問題。
4. 刺針防空飛彈的生產也是非常吃緊。 刺針飛彈由1981年開始生產,美國最後一批採購是在2003年。 刺針飛彈的產線去年(2021年)關閉,但是又由於一個外國客戶而重啟(據信是台灣的訂單才重啟了刺針飛彈的產線)。 而生產商雷神公司表示該公司只有有限的零件庫存。 雷神公司的老闆Gregory Hayes對公司的股東表示,部分的刺針飛彈零件已經無法商購(停產了)。 由於缺乏遠本的部分零件,所以雷神公司必須重新設計飛彈尋標器的部分電子零件、 所以恢復刺針飛彈的生產需要一定的時間。
5. 對於戰備庫存衝擊比較小的是155mm榴彈砲彈藥。因為美國和其盟國有大量的155mm砲彈庫存。 軍援烏克蘭反而減輕了其倉儲的壓力。
6. 另外一個問題是烏克蘭極端需要的長程防空飛彈。 由於北約盟國和美國長期掌握制空權,所以長程防空飛彈的投資不足。
7. 這不是北約盟國第一次發現自己缺乏武器。 2011年英法主導的利比亞空戰,很快就把這兩國的精準彈藥給打光了。 而美國在2014-18年反ISIS的戰爭中,消耗精準彈藥的速度也超過生產的速度。 精準武器由於有許多晶片和感測器,這兩者都不容易生產。
8. 蘭德公司的研究員Bradley Martin表示: 過去規劃者通常傾向於平台的數量,例如戰車,軍艦,和飛機。但是往往在彈藥上面省錢。 這是因為普遍認為,一旦開戰,可以加大這些彈藥的生產,但是這個假設是有問題的。 而延伸的問題是,往往低估了軍隊在戰時的消耗量。
9. 由於過去幾十年的和平時代,產業界視效率高於適應性/持久性。 而維持多餘產能很花錢,所以往往產業界沒有維持這些多餘產能 (個人譯著: 類似早年日本豐田汽車的生產流路習慣,沒有多餘的商品庫存來降低生產開支)
10. 最近一篇國家國防工業協會(National Defence Industrial Association)的報告。 論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在惡化。最大的問題是 1)缺乏熟練的工人 2)缺乏零件。 該協會投放問卷發現,有30%的受訪廠商說,他們是美國國防部所採購的軍品的唯一共應商。
11.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Kathleen Hicks表示,美國國防部正在努力打通這些產業瓶頸。 協助廠商找到替代的零件共應商。 或是在標槍飛彈項目,找到替代的生產工具。長期來看,美國國防部嘗試要增加美國國內的半導體產能。
12. 對美國來說,烏克蘭戰爭只是一個有限的承諾和投入。 但是假設對於一場有限的烏克蘭戰爭,美國國防工業都會面對限制,那美國可以面對一場大規模戰爭嗎? 例如說,武力保衛台灣對抗中共入侵。 蘭德公司的研究員Bradley Martin表示:二戰期間,美國之所以可以快速把民間工業轉變成軍事工業。 關鍵在於美國在經濟大蕭條後有龐大的多餘工業產能。 目前,民主兵工廠美國,沒有能力去面對長期高強度戰爭。(因為美國目前沒有龐大的多餘工業產能)
13. 改變國防生產的想法有以下幾點 1)更多庫存 2)多角化共應商(關鍵零件不能只有單一共應商)。 3)模組化武器設計,讓不同武器的零件能夠互通有無。 4)盟國之間的裝備採購有共同標準。 但是以上都很困難,因為採購很緩慢並且各國國防工業往往高度保護性。 國防部副部長Hicks女士說,美國國防部必須給予產業界一個強大且持續的市場訊號。 保證廠商,如果廠商聘僱工人或是擴大產能,會真的有工作給他們做。
-------------------------分隔線------------------------------------
這篇文章其實寫得非常的好也點出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今天全球化,高度分工,且已開發國家普遍去工業化(把產能轉包給其他共應商來增加效率降低開支)。 美國已經很難大規模的突然擴大國防產業(例如標槍飛彈)。 甚至連許多裝備都面對停產的壓力(例如刺針飛彈)。
而許多裝備由於設計開發是數十年前的冷戰時代,很多零件共應早就消失了。 不管是製造商倒閉(尤其是很多零件是獨門共應商),或是產品停產。 或是生產的工具製造商的倒閉或是停產。
越是高科技的武器或彈藥,由於需要大量電子零件,則問題更大。 (所以傳統的155mm砲彈反而不是問題)。 而大家都低估了戰爭的彈藥消耗,所以買的載台/發射器數量和彈藥需求完全無法匹配。 (採購太多發射載具,但是太少飛彈,而由於飛彈採購太少又導致廠商庫存太少零件也沒有多餘的產能)。
而這篇文章比較沒有提到的另外一個問題是美國製造業工人短缺。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的大。文章沒有提及太多。 我自己分享一個我朋友親身經歷的故事。
我朋友服務的公司是一個台灣傳統產業的廠商。由於響應美國政府的招商。 在美國很鄉下的窮鄉僻壤,買下一個倒閉的工廠,想要在美國生產某一種產品。 (和國防無關但是我認為面對的是一模一樣的問題)。
結果面對以下問題: 1. 由於美國生產成本過高,在市場上競爭力很低。所以為了壓低成本。工廠只能選擇窮鄉僻壤。 例如這篇文章提到美國標槍飛彈生產商在阿拉巴馬州。這個州是美國最貧窮的州之一。 大家可以參考這幾年台商在美國投資設廠,幾乎也都是在美國南方的貧窮州, 例如南亞化工在南卡羅來納州設化工廠。 現在已經不是二戰時代,當時美國很多大城市都是工業城。 例如五大湖區的一大堆工業城市。現在美國大城市的工業幾乎都蕭條消失了。 (例如紐約市,費城和巴爾蒂摩市區內已經很難找到工廠/製造業)。 原本的工廠和倉庫不是荒廢/都更,就是重新改裝成餐廳,酒吧,科技公司辦公室或是公寓。
2. 這些美國貧窮州雖然生產成本低,但是人力素質極爛。 因為這些貧窮南方州的薪水太低,生活條件也不夠吸引人,所以有志青年早就北漂了。 (我朋友原本是住在美國鄉下的一個大學城,該大學城的薪水也不高,比灣區 波士頓 紐約等地低很多。 但是去了該台資工廠工作才嚇一跳,才知道原來鄉下可以低到這樣,只有美國聯邦最低時薪而已)。
這些地方最大的問題是找不到好的工人。車間天天都在發生事情。 例如有人在生產車兼販毒,有工人上工前在停車場吸毒。 然後該台商以為鄉下地方民風純樸,所以沒有裝監視器。 結果開工第一週工廠就被被洗劫。然後工人也不好好工作。 甚至工廠後來學乖,要求員工驗尿,還會被工人鬧事。這種工作環境導致我那朋友最後也辭職不幹了。 因為工廠內部各種亂七八糟的事情。報警也沒用,鄉下警察超無能。 當然根本原因是,美國本地高素質的勞動人力早就遷移到好地方去了。 離如鄰近的大學城,開給薪水雖然不高,也比這些窮鄉僻壤高上一大截,並且生活機能更好。 所以留在這些窮鄉僻壤的人往往素質真的很低。留給美國製造業的人力素質低的可怕。
我的朋友後來心得就是: 不是每個國家的中低層人口,都跟亞洲國家一樣,會"老實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