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軍事相關問題發問專區
 想整理一下軍事行動的節奏問題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前頁 | 次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3頁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3/15/2017 :  09:57:01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然後二戰初期的法國因為還在沿用大俠所說一戰末期的戰爭節奏,剛敗就退20~30KM建立新據點才不到一晚怎麼摩托化德軍又出現了~~
大批後勤彈藥根本來不及撤退就GG了~~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3/15/2017 :  10:26:03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不過,個人的主張節奏還是情報更新速度.

二戰的法國最慘的就是情報更新速度跟不上戰況,還不是後勤.
丙大講的是一線部隊的囧態.但後方也很慘.

後方的預備隊只收到一波波戰報,要支援A地,但是出發前就傳來A地淪陷,
改要去支援B地,結果還沒出發,B地又淪陷...
最後搞到後方軍隊麻痺,不知道該怎麼辦,空有人力火力,卻只能idle.前線根本得不到支援.
最後,就傳來後方或是側面被德軍包抄,還沒打就要撤退.

到這種程度,有時不是打輸,而是嚇輸的.

現代戰爭的節奏快,特別容易發生這種事.
所以,第一波都是要打指管通信,情報更新停止了,部隊就只能等死.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3/15/2017 :  12:04:12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這個情資帶來的節奏,在其他領域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甚至可以從1940年法國戰例說明AIM-120D與RMA的概念.

1940年5月10日德軍衝亞爾丁高地,法國在5月12日就已經判斷出來,但問題是,幾時會突破色當?法國估計前哨會在5月14日到,5月18日開始首波渡河,雖然法國的飛機從5月13日就開始對付德軍,但地面部隊調兵則是以5月16~18接近當地為標準計算,理論上應該來得及.
但實際上,隆美爾那個師在14日當天就渡河,古德林的軍則是14日開始渡河,15日完成渡河,當然師與軍的規模不同,所以產生渡河作業的時間差,但不管是哪個,速度都比法國估計的要早24~72小時,而英法軍一直到5月25日,都一路重複這種敵軍位置的估計錯誤,逐一敗不可收拾.

AIM-120D重要的改進之一,在加上GPS座標,在飛彈常用的極座標系統外,加上直角坐標運作概念,這有甚優點?以前空對空戰鬥的目標位置,都是目前偵測到的位置,加上僚機提供不知道幾秒前偵測到的位置,這種時間差很容易造成單一目標分身成數個目標,所以作戰時還是要利用自己找到的目標資料,不能用誰知道是剛完成的掃瞄,2秒前的上次掃描,還是8秒前的完整掃描資料這種非即時性資料.
但是RMA的重點之一,就是不僅提供偵測目標,還提供目標未來位置向量預測,這讓飛機與飛彈可以獲得一個完全同時性的目標資料組,雖然未來預測可能會出錯,但我至少有時間資料可以進行各種比對與修正,讓飛彈朝向更正確的未來位置方向飛行,進一步節約燃料與能量,而不像小弟在飛彈導向那邊講的那些電路技術做的方位預測那樣耗能量.

時間規模以日或以秒來算的不同作戰架構,乍看完全無關,但是在時間性與節奏性上,其實有可以共通討論的架構,那就是資料獲取與預測.
不過小弟也打算把這套延伸到古代的戰爭討論,比方騎兵車兵,或是歷史上某些古怪的高速輕步兵之類......比方亞歷山大或漢尼拔的一些會戰,又或長平之戰.
Go to Top of Page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3/15/2017 :  13:13:07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那成功級SM1 MR防空飛彈加入這玩意接戰射程不就由40km暴增為近60km了??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2 Posts

Posted - 03/16/2017 :  06:02:08  會員資料 Send BlueWhaleMoo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http://forum.acewings.com/topic.asp?TOPIC_ID=5015
相關討論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3/17/2017 :  06:48:50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SM-1因為導向方式問題卡住射程,美國搞相關改良編號就到SM-6去了......

過去討論那些戰略戰術思想,說真的切入點不太一樣......那種討論比較有德式思潮,小弟現在做的則比較接近法式路線,不過法式路線有個危險,那就是教範數字化太嚴重,武器一升級就可能不適用......美國算是改良法式路線,數字上比較有彈性,只不過這通常都要有專業研究單位去不斷更新就是.

當大家用的作息時間都可以猜出來的時候,要讓對方無法預測你的動態,像1940年的德對英法,那就是部隊的速度要快,每段行軍速度只要超出對方預期,就可以等對方混亂.戰史上最有名的,就是蒙古軍,以少人數突襲波蘭到巴爾幹半島之間的廣泛地區,各方在決定是否要集結前就各自被攻擊,嚇得先強化防禦與收拾殘局,讓東歐聯軍無法形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種方式.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3/19/2017 :  19:06:56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研究所出海在南非附近的海上無聊時,小弟指導教授曾經問小弟,匈奴人怎樣把漢人打得一敗塗地?小弟當時的回答是,他們速度快,可以選擇利於自己的戰場打,步兵為主的漢人速度慢,就沒有挑選的機會.
事隔20年(當時是1996下半年),小弟還是會指出上面一段是提到主動性的重要,但,騎兵的優勢,並不只有機動力帶來的主動權,可以在自己選擇的戰場上作戰,只要將領不太蠢,掌握主動權就掌握優勢;不過騎兵的優勢,還不只有主動而已,另一點就是切入速度.
古代步兵對戰最大的難處,就是攻方若以步兵進行側面攻擊甚至背後攻擊,敵方若看得到又還有預備隊,他只要調動部隊轉頭就好,通常部隊轉換隊形耗時,比起走到你的側後方要短,因此步兵要搞側翼作戰,都是要一些詭道,或者用地形,或者用天候,甚至用上斜行序列之類.
這方面騎兵的優勢,就是有可能在你隊形轉換完畢前,就衝到你的側後方,尤其當步兵是馬其頓方陣或日耳曼大方陣這種鈍重異常,而不是羅馬那種可以班排為基礎快速解散重組隊形的輕便方陣時,騎兵的效果就特別強大.
就這角度來說,漢尼拔的坎尼會戰,居然能用步兵咬住羅馬軍側翼,算是了不得的成就,只是他還是要騎兵才能完成包圍網......

不過,大部分騎兵的速度優勢,是在戰術上,尤其步騎混合的軍隊,騎兵的戰略行動能力常常被步兵牽制,不是遊牧民族那種純騎兵,步騎兵同規模單位的戰略行軍速度,小弟印象中的例子差距都不大,大部分是騎兵單位比較小,才會跑得比較快,因為每次組隊上路耗時短.
在這方面,拿破崙在1804~1805年調動大陸軍,就成為戰略調動的典範,利用較小規模的師與軍行動上比較輕捷的優點,直接卡到沿多瑙河西進的奧軍後方,不管是情報上,機動性上,編制上,都直接凸顯法國新創的師制特色;而這也結束了中世紀以來的慣例,匈牙利平原比北德平原更容易抵達法國的慣例,北德與波蘭對法國來說,重要性開始飆升.
而19世紀殖民帝國軍隊在海外的優勢,小弟認為,這時的編制修改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只是,與陸地調軍相比,搭船可以24小時行軍--因為走的是船不是人,使得海軍擁有比陸軍更強大的戰略機動力,也是19世紀最明顯的特色.雖然船堅炮利常常被提及,但船上的陸戰隊跑到你地面部隊追不上,沿海守軍備多力分,也是一個重點.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3/23/2017 :  09:07:53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二次大戰末期,紅軍的梯隊戰術,大致,或者說概念模型上,分成三梯隊,軍的話,大概第一梯隊(師)後約15km是第二梯隊,第一梯隊後40km是第三梯隊,而當時主要戰車的最大時速,大概40~50km,至少德蘇雙方主力車種如此;波灣戰的美軍雖然不是三梯隊,但是裝甲師的縱深,大概是70km,而M-1的最高時速是69~72km......有沒有注意到什麼?
一次大戰中期以後,決定縱深的因素,有情報系統,還有一個就是部隊主要作戰載具的速度.
不過要注意到,不是戰車的最高時速,因為接近戰場時沒多少人以最高時速飆,都要減速甚至是交互前進,其中交互前進是成對行進,一半先開到前面,另一半停著從後方掩護,等到前車到達火力涵蓋範圍邊緣後,就輪到後車前進,超越停下的前車,並直到前車火力涵蓋範圍邊緣,這樣輪流行進,這時速度一定減半,甚至減為四分之一.

因此,蘇聯的三梯隊戰術,在進攻時,考慮到第一梯隊還要前進幾公里才開始接敵,三梯隊同時出發,大概第一梯隊接敵後1~2小時,第一梯隊的人開始累了,注意力降低時,第二梯隊就可以上來替補,讓第一梯隊休息.
前面忘了講到一個人類的生理節奏,這個其實上學的人就會有感覺,一般學校上課每節課與休息大概就60分鐘,補習班則會有90~120分鐘的節奏,這是人類集中精神的有效持續時間.所以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的距離,也就是大概第一波集中力應該開始下降的時間.
至於第三梯隊就比較簡單,那個差不多是5小時週期,第三梯隊出後大概2~4小時就會看到前線,然後簡單做最後檢查與吃點乾糧飲水,就可以上了,而這時守方就是處在5小時後肚子該餓了的狀況......
對攻方而言,這三波是依序打擊休息打擊休息,沒有勉強,但守方呢?卻是一波接一波,沒有間斷......就算是德國動物軍團對上T-34/76,累都累死你,更何況油彈可能在第三波到來時就耗光,只能棄車.

至於防禦呢?其實也差不多,只是這時不是我方三梯隊前進,是敵方前進,就算動物軍團的戰車尖錐順利切開第一梯隊的防線,等到士兵集中力下降時,就面臨第二梯隊的攻擊;突破第二梯隊後,能左右反轉撕開敵人前線嗎?不行,敵人還有第三梯隊,而且德國戰車的續行力大概就160~200km,這還是最佳狀況,在敵人前線區域,因為大量戰術動作,大概40~50km,也就是剛好與第三梯隊交戰時,你的油彈就該補給了......
而且三個梯隊之間的距離,曲射火炮有可能互相支援,你要利用第二梯隊與第三梯隊中間的距離停下來補給,很容易受到干擾,甚至敵方發現你停下補給,馬上前進,你還能不能補給?

這個概念模型講起來很簡單,簡單到讓人覺得為何其他國家沒有及早模仿?但實際上這個距離與相關的後勤組織,都是用鮮血換來的,蘇聯可是1920年代就與德國研究提出相關概念,但1941~1943年之間,多次因為梯隊距離安排不當與戰術協調問題,被德軍找到空門反過來撕碎紅軍攻擊矛頭......概念模型到實作之間,還有很多差異存在,1943年下半這套戰術模式終於成熟,才輪到德軍再也無力反攻,或者應該說找不到空門反攻.
不過梯隊戰術還是有其問題,每次進攻大概就500~700km就要停,考慮到T-34之類紅軍後期戰車的續行力大概就500km左右,這個進攻距離,也是有其技術與節奏因素,也就是後勤組織在進攻前就算車修好油彈帶滿,到了大概2~3次以後,就耗光了......這一段的計算與概念模型小弟還沒發展出來,沒辦法多講.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3/25/2017 :  20:51:57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從三梯隊戰術,還可以往前延伸到德國裝甲部隊,以及往後衍伸到1980年代空陸戰的探討.

空陸戰是對付梯隊戰術的作法,既然你梯隊前進會卡住我部隊節奏,那我打亂你的節奏不就好了?其作法簡單講,就是即時縱深打擊,M-1/2打前線,MLRS與AH-64打第二梯隊,ATACMS與空軍攻擊第三梯隊.
雖然大家可能會想到閃電戰中密接支援的Ju-87,那個不只是幫第一線部隊打擊,更重要的其實是打擊第二線的預備隊,讓預備隊沒辦法在原訂的5~12小時內支援第一線,時間一旦被拖延,地面部隊就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在突破第一線後休息整補,然後以最佳狀況進行第二線突破.
可是蘇聯的梯隊戰術,第二梯隊的接戰時間被拉快,變成1~5小時節奏,這時空中支援就會發生困難,因為飛機數量總是比地面部隊少,對地打擊事先簡報準備還比攔截任務更花時間,每天每架飛機給你上午下午各1架次出動,多的話加個傍晚這樣1天3架次而已,即使前線部隊會空援官隨時呼叫空中支援,但是只有重點單位可以叫到飛機,非重點單位就抱歉,除了1944~1945年美英那種每日可出動架次十倍甚至千倍於敵軍的狀況,否則正常狀況的話,少數部隊少數時間在呼叫後0.5~1小時可以得到空援,大多數部隊就只能繼續承受敵人的梯隊攻擊.
因此,除非核彈來個每次摧毀一個旅一個師的幹法,不然單靠空援,你可以對付以日為單位的波狀攻擊,但以小時為單位的蘇聯波狀攻擊,空援可以干擾第三梯隊,但你陸軍還是要想辦法自己擋住第一第二梯隊的波狀攻擊.

梯隊攻擊的可怕,在於其節奏,這種進攻節奏不只是卡住你人員作息彈藥補給,還有一點,就是後方間諜甚至空中偵察,情報傳遞分析應用節奏,都要以日以週為單位計算,除非拿破崙加上他那個參謀長貝爾提耶那種反應速度,否則是不可能應付以小時為單位的梯隊攻擊.
而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E-8偵查加上資料鏈傳輸訊息的J-STARS,把情報傳遞節奏從日變成分鐘,比你梯隊還要快,有了這個高速情報傳遞技術,才能以更快的節奏,切斷你梯隊戰術的節奏.
當然這時你需要的還不只有J-STARS,因為空軍與陸軍是不同軍種的話,你還是沒辦法即時叫到攻擊第二梯隊的空援,與陸軍在一起的直升機,以及砲兵/火箭,才能提供即時的打擊火力.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3/31/2017 :  12:38:57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在指管通情系統沒有特別先進科技出現的時代,如果不想或無從以總體數量優勢打勝仗,那就必須以決戰點局部數量優勢,而獲得決戰點局部數量優勢的方法,一種是部隊的機動力,另一種就是指揮官的反應.

因此,即使到了二戰,德國還是一堆將領整天在前線出入,尤其是1940年的法蘭西之役,隆美爾一直在前線,古德林也是在下面幾個師之間跑來跑去,然後直接叫預備隊調過來.
相較之下,法國因為怕另一個拿破崙出現,加上傳統要塞防禦體制與野戰軍之間的差別,出現了行政體制上陸軍總部-軍團-軍的直轄關係,在情報體制上卻是軍與軍團都直接報告總部,互不提供報告的問題,造成情報流紊亂......這再加上二戰初期的法國防線設計還是將就於1820年代的軍區(要塞區)體系,縱深不足,把一戰的經驗都丟光了,才會慘敗.
反倒是6月的德軍二度進攻,北段防線完全丟掉要塞區以後,沒那些19世紀初期的包袱,法軍作戰反而比較靈活,德軍損失就變重.只是第一階段丟掉的部隊太多,法國已經沒救了.
至於更早的戰爭那就不用說了,亞歷山大自己帶兵都是在衝最前頭的重騎兵陣中,主陣都是交代部下去幹.17世紀瑞典國王還有衝入敵陣死掉的.

而如果連指揮官親自帶頭的指揮優勢都不在,那剩下的,就是部隊機動.人類的生理節奏很難扭轉,長期扭轉會造成部隊大量掉隊甚至潰散,但是如果常常練行軍,蒙古人那種馬多輪流換,甚至是裝甲師與直升機空降部隊,就有可能以超過敵方估計的速度出現在前線.
不過空降部隊比較麻煩,因為傘兵丟下去就不能回收,直升機空降機動每次行軍雖然可以一跳百公里,但大概是每天才能跳一次,這個節奏是軍團甚至集團軍以上單位的行動節奏,你必須丟在第一線軍的後方,如果丟在人家幾個師構成的軍中間,甚至幾個團旅構成的師中間,彼此之間的支援是2~5小時週期,那就輪到你這些空降單位被人家切在運作節奏中,亂成一團......

倒是有趣的是1999年才開始出現的SBCT,這種Stryker旅在伊拉克代替101直升機空降師,表現不錯,一方面因為是低強度作戰,但比較重要的還是在於雙重機動優勢:輪車比履帶車甚至步兵更高的前進速度,能比飛天上的傢伙以外更快佈署到現場;以及IT技術讓本來出發前需要半小時一小時的作戰簡報,改成大家在路上打開螢幕看,因此其他單位要接獲報告後2~4小時才能整隻部隊開拔,SBCT常常半小時內就開拔,因此SBCT跑到幾十公里外接戰時,傳統部隊通常還在營區準備出發,不管你是裝甲師還是旋翼師,速度都不如SBCT.
Go to Top of Page

攀登新高山
新手上路

52 Posts

Posted - 03/31/2017 :  14:33:29  會員資料 Send 攀登新高山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vidboy


苏军的梯队战术不太了解,指的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吗?



是從他那個理論發展出來的實踐作為,攻守的各梯隊距離與裝備都有具體數字,這數字一般外面不太提,參謀作業手冊有.


逐次投入预备队,不是为了应对德国的弹性防御么?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3/31/2017 :  16:00:12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攀登新高山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vidboy


苏军的梯队战术不太了解,指的是图哈切夫斯基的大纵深战役理论吗?



是從他那個理論發展出來的實踐作為,攻守的各梯隊距離與裝備都有具體數字,這數字一般外面不太提,參謀作業手冊有.


逐次投入预备队,不是为了应对德国的弹性防御么?



認真講不是逐次投入,而是利用各梯隊的距離在攻防雙方面都帶來逐次削弱的效果,而且相關佈署也會有差,比方1945年的時候,是以IS-2作為首波突破火力,T-34成為第二波以後的突破單位,減低首波突破的傷亡.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4/07/2017 :  08:37:23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先前講這個議題,強調的都是一些偏向要運算的東西,比方行軍速度與作業時間之類,雖然說透過常常訓練,比方19世紀與那以前,也不是沒有經常走路,因此行軍速度比新兵快很多的部隊,但這些也還是在可以運算的範圍,除非是13世紀歐洲人碰到從前沒遇過的蒙古人,發現對方居然能同時襲擾波蘭到巴爾幹半島這麼大一塊地區,完全算不出來對方速度到底多快的情況,否則一般參謀組織應該都能來得及估計雙方幾時會到哪邊.
又,上一段的"同時"其實有點語病,實際上是蒙古大軍的前進速度,不下於當時歐洲人的軍情傳輸系統,資訊傳輸既然不比人家的行軍要快,感覺上確實就是同時受襲.理科學生多數學過相對論的"同時性"概念,應該比較容易理解這一段,文科學生可能就要花點功夫去理解.

但是過度運算,也會出現問題,典型代表就是法國派.雖然講到法國軍人,一定會想到拿破崙,但他其實不代表法國軍事傳統,法國軍事傳統比較接近約米尼那種計算派與要塞派,歐洲要塞建築集大成者多數也是法國要塞與法文著作.
而要塞派的特點,基本上就是定點的火力兵力涵蓋範圍計算,但這衍生出來的缺點,就是膠瑟鼓柱(是不是這個成語?),法國人會精確限定哪種武器的射程多少,因此各單位在敵人沒進到某距離以內,或是離開某距離以外,就不許射擊,每種武器都有精確火力涵蓋面.
這在理論上是很好啦,好像敵人接近就會一路遭到各種不同火力單位的攻擊,但假如地形不允許,負責某一段火力面的單位剛好出問題不在現場,甚至是碰到新科技新組織帶來的作戰節奏大變革呢?這就像1940年5月中旬的法軍,出大包啦......
所以,德國派強調基層軍官的主動性,俄國派強調火力重疊網,美國以大量物資確保不會少掉單位,並加上誤差容許度這種統計方式進行計算,少掉某組單位不至於出現火力涵蓋面漏洞,都是針對法國派這種過度計算帶來的缺點,進行彌補.
而這類缺點其實也是剛接觸到後勤計算的研究者常常會出現的問題.

Edited by - dasha on 04/07/2017 10:33:18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4/10/2017 :  08:20:05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tirpitz兄提醒小弟,蘇聯的梯隊戰術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很多西方的說法腦補太多.
其實這也是軍事作戰的常態,越簡單越好,三波次剛剛好能打在敵人休息頻率上只是四年實戰結論,大家隔這樣的距離,剛剛好,而且不容易被反手拍.
Go to Top of Page

john1220
路人甲乙丙

2148 Posts

Posted - 04/10/2017 :  09:00:07  會員資料 Send john1220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不過大俠大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是有關海軍節奏
我記得看過文章寫過如美軍航母,水面艦一級戒備不能超過24小時
那請問在作戰時,在高風險地區會如何安排及規劃路線

是不是在那24小時中,要儘快離開高風險地區,把戰備降低,讓人員和設備可以休息維修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4/10/2017 :  09:04:23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john1220

不過大俠大想請教您一個問題是有關海軍節奏
我記得看過文章寫過如美軍航母,水面艦一級戒備不能超過24小時
那請問在作戰時,在高風險地區會如何安排及規劃路線

是不是在那24小時中,要儘快離開高風險地區,把戰備降低,讓人員和設備可以休息維修




這說法沒看過,但很合理,因為一級戰備所有人都要就戰鬥位置,超過一天真的會很累,所以小弟要找找資料想一想.
要休息確實就是後撤到低風險區域進行整補.
Go to Top of Page

john1220
路人甲乙丙

2148 Posts

Posted - 04/10/2017 :  11:55:49  會員資料 Send john1220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大俠大,這資料是從一位中國朋友移民美國去當美國海軍
他所寫的一本書叫,我在美軍航母上的日子,我應該沒記錯
他有提到航母群最高等級戒備就是24小時,因為全員都在戰備狀態,他有寫美軍條例是規定
不能超過24小時,因為要休息,裝備要檢修
倒是後面就沒寫了,我才想到這一段要如何解? 感謝大俠大的回文
Go to Top of Page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Posted - 04/10/2017 :  16:54:21  會員資料 Send kumachan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所以波灣攻勢戰役有6個航艦戰鬥群在場. 守勢戰役最少3個戰鬥群起跳.
等於集中好幾個聯隊可輪流出擊.
大概就是同時只有一部分在接戰,一部分休息但短期內可再度接戰.
不能全部一起累過頭.
另外航艦可以開出幾百公里外,防務壓力驟減,
但陸地空軍機場不行,所以持續對抗幾天後,理論上陸地可出勤數量就下滑.
得靠遠一點其他後方機場增援在空機,但航程滯空就受限.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4/10/2017 17:01:21
Go to Top of Page

john1220
路人甲乙丙

2148 Posts

Posted - 04/10/2017 :  17:23:37  會員資料 Send john1220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感謝kumachan 大的補充,會想起問大俠這個問題
不知kumachan 大有無印象,之前有對岸網友拿蘭德設定場景,有一個老美安全區
小弟那時有想到什麼,就是對不起來,後來看到大俠大的節奏戰,勿然想到
這個安全區是不是指美軍可以安全休息整補的區域,加上去找一下之前看的24小時一級戰備條例。所以做了這樣的發問?

另外想到如果用東亞第一島練區域來看,智庫的這個想定也很合理,在安全區才能整補
俞接近,當然不可能,那麼老美的軍力會如何規劃安排,也是節奏戰的一個想法,

以上為個人想法,請各位前輩指正

Edited by - john1220 on 04/10/2017 17:25:49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4/10/2017 :  19:59:36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安全區是後退補給的,現在美軍大概是5天一輪,但航艦戰鬥群攜帶彈藥油量理論上能撐到10天;英國的設定則是15天,那是殖民帝國時代習慣.
雖然一級戰備是1次1天,但美國船的人數特別多,就是大部分情況還是可以排班休息,只上3分之2的人數,只有在發生戰損機率高到一定程度,要一堆人準備消防,那才會搞到這麼累,大部分情況CVBG是可以在敵方打擊範圍以外作業.
還有,CVN-68系列理論上是能做到10天每天進行120架次作戰,這時動員人力應該是3分之2或以下,真到一級戰備,每天架次可以180~240架次,不過幾乎沒有檢修時間與休息時間......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5/12/2017 :  07:20:04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借用這一篇討論海南戰役的文章.
https://www.ptt.cc/bbs/Warfare/M.1494211963.A.AAC.html

制海權制空權名詞太抽象,抽象不定量的東西就容易帶來迷思,讓人沒顧及數量.像這邊的例子,對付十萬人,海空軍需要多少的數量,才能清剿對方?絕對不是一天幾十架次或百來架次就能辦到的事情,除非你已經士氣崩潰.
配合陸軍的密接支援之類還好,因為飛機有可能炸掉一兩個主要目標,同時讓敵方混亂,甚至是損失油糧彈藥,陸軍就可以輕鬆收拾剩下幾十個目標,波灣戰爭那個空軍炸六週才幹掉20%兵力,M-1打幾小時就通通收拾掉是個範例.
但是只能靠空軍進行的深入打擊甚至戰略轟炸,只有靠核彈或導向武器,才能1個架次幹掉1個或以上的目標,過去只有笨炸彈的時代,對付一個目標,戰術目標如車輛至少一隊3~4架次,然後由4~8架次護航;防禦比較嚴重的戰略目標,那個都要上百架次.
有制空權的好處,就是你可以省掉護航架次,每天能出動的有限架次,都用在攻擊,而且攻擊成功率還會因為缺少干擾而大幅增加,打擊機數與成功率都是2~3倍,要說每天總和打擊力增為10倍,可以.
但,終究是10倍,不是無限大,以中等國家在半年以上長期戰爭的狀況,平均每天出動架次大概就是百來架次,那也就是平均每天能摧毀的戰術目標,從不到10個,增加到大概50個這樣.如果目標數量遠超過這個水準,比方持續1週的作戰,地面目標超過1,000個的話,即使一方面有制空權,但陸軍對等的力量只有100,你這一週就算空中催毀了人家350個目標,人家剩下的650個,還是壓倒你的100個......

這只是一個理想的數字遊戲,小弟以前看過一個數字,1941年東線那5個多月,德軍掌握很大的陸上與空中優勢,但是幹掉超過2萬的紅軍戰車與裝甲車,其中飛機的貢獻,大概每個月90輛而已......這是可以每天出動好幾百架次,甚至上千架次的狀況.
相對於二戰東線的每日架次記錄不過一兩千或兩三千,隆美爾在西線碰到的恐怖現象,看諾曼第那天狀況就知道,大概三萬六千架次,東線的十倍以上......這是不從數字就很難理解的二戰東西線差異.
Go to Top of Page

JOKER
路人甲乙丙

1854 Posts

Posted - 05/12/2017 :  07:39:32  會員資料 Send JOKER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不能只按摧毀的戰術目標來算,要不然會像大陸的一些蘇棍那樣,得出英美空軍在諾曼底損失的機組人員數目比在空襲下損失掉的德軍車組還多,因此空襲無用之類的XX結論。空襲會對部隊的運動和後勤作業產生非常大的干擾,這個就很難定量化,但是像德軍曾經說過“只有全裝甲化的單位才能活著抵達前線”或者志願軍在朝鮮戰爭期間幾乎沒法在白天行動一樣,大致可以看出一二。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5/12/2017 :  09:02:27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其實對部隊運動的干擾也是可以定量化,那個要算架次與出現頻率這類數字,會比較複雜,而且這類運算本來就會有很大的標準差(國三數學,小弟當年聯考好像不考),追加下去會進一步放大.一般參謀手冊就是直接當成在敵人前線那樣速度減為1/4或30%這樣來算,簡單誤差大但也有道理.
不過海南戰役相關檢討對台灣的重點,有一點是在不要倚賴海空的摧毀能力,這是提及台灣改採募兵制時很容易出現的一種迷思,陸軍派不上用場,雖然第一線不是陸軍,但陸軍的數字還是會有影響,極端一點陸軍為0的話,空權對敵人陸上部隊的干擾,就只是干擾,無法阻擋,摧毀數字才是阻擋的方法.
Go to Top of Page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5/12/2017 :  09:28:36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容在下提醒一點~~
薛岳麾下的粵系很糟糕沒錯,但海空軍無法發揮是在於本部的決心,當時只要保持一個中隊的P-51與一大隊的L機24H巡邏距離只有20公里的瓊州海峽~~
配合200~300噸的江字號4~6艘偵巡打爆各式漁船下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多的空隙能登陸~~~
也就是說海南島並沒有海空保修單位在當地駐守,連補給彈藥油料都要回台~~
至於徵兵.....在下也投恢復到2年役期~~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wyn0626
新手上路

127 Posts

Posted - 05/13/2017 :  22:06:32  會員資料 Send wyn0626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空降兵在高密度的防空火力中,高强度的机动作战中很难集中使用的啊,为啥台湾总是会觉的两岸开打,对岸会派空降部队来突袭领导机关???本人不解啊。

两岸之间真发展到那步就不是什么打死几个特定人物就解决问题的事情啊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3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前頁 | 次頁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