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國軍與警察事務
 中華民國海軍未來發展討論區8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前頁 | 次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16頁

metalfinally
路人甲乙丙

2805 Posts

Posted - 05/23/2018 :  13:29:24  會員資料 Send metalfinally a Private Message

看那甲板底下的機櫃數量和排燄管設計,8-cell用的空間好像還是比較緊密划算一點

只是零碎空間塞垂發,應該還有射界問題,要特別對飛彈設定延遲幾秒才開始翼動面或者向量噴射作動,不然很容易打到上層結構或者天線那類的。

Edited by - metalfinally on 05/23/2018 22:41:51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5/23/2018 :  13:52:44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8管不會同時發射,所以可以共用同樣的排焰管,至少可以2管共用,單管你的排焰管一定要那個大小,所以佔掉的空間就大很多......
Go to Top of Page

wyn0626
新手上路

127 Posts

Posted - 05/23/2018 :  18:28:50  會員資料 Send wyn0626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oga

船體22億新台幣,約相當於七千多萬美金。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7千多万美元,略贵一些。请问,我看资料说有反潜鱼雷管,这用什么声呐?舰壳声呐还是拖曳声呐?感觉有点定位有些模糊啊

用作巡逻为主的话,双体穿浪船型有些不合适,吨位偏小些,反潜这船型不大适合啊。
如果用作反舰突击,貌似又大了些,也没必要反潜鱼雷管,成本略贵。

大陆把这两种功能分开了。
巡逻反潜警戒的056和056A,6-7亿人民币
反舰突击22型小吨位,1亿多
Go to Top of Page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3 Posts

Posted - 05/23/2018 :  20:56:46  會員資料 Send BlueWhaleMoon a Private Message
反艦突擊是啥任務? 難道056沒反艦飛彈?

台海風浪大,小船不好用。

沱江要取代的是錦江級,負責平常台海周圍的巡邏護漁之類的雜事,台灣操作這個大小的船已經差不多有20年的歷史。從使用者的選擇,就可以知道在台海周圍要持續出勤,噸位大概就是至少要600-700,不然就只能趴窩。

沱江現在設計上想嘗試的一個點是,看看能不能用模組化的概念,讓這艘船在短時間內,武裝進行大幅度的選擇改配。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5/23/2018 23:40:56
Go to Top of Page

metalfinally
路人甲乙丙

2805 Posts

Posted - 05/23/2018 :  22:39:43  會員資料 Send metalfinally a Private Message
沱江有拖曳聲納,船尾後面兩個艙門其中一個就是收放聲納用的
至於看起來定位模糊也是因為海軍在測試沱江(原型艦)這個新船體能做到什麼程度,可不可以滿足高階參謀心中想要的作戰需求,所以想裝的都裝上去了。
在一連串的部隊測試運用後,估計後續量產艦也會調整船體設計,壓低價格好生產。
(但應該還是會這麼大台,畢竟這型船的要求就是要能收容至少8枚雄三飛彈,而且還要能在台海惡劣風浪下航行,小不了)
Go to Top of Page

ASMP
路人甲乙丙

1343 Posts

Posted - 05/23/2018 :  23:24:32  會員資料 Send ASMP a Private Message
朱明正常能量釋放
先進相列雷達系統體積過大 台版「小神盾」擬用次級貨取代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1351

國防部發新聞稿例行打臉,老實說這次和當初朱明信誓旦旦說的2千噸雙體巡防艦,最後又急轉彎變成傳統單船體巡防艦的情形很像,而且這次軍方說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戰系構型迄今均未改變,這表示應該還是去年航太展的構型,就不知最後朱明要如何自圓其說了。

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戰系構型 可滿足作戰需求
https://mna.gpwb.gov.tw/post.php?id=8&message=89088

Edited by - ASMP on 05/23/2018 23:24:58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5/23/2018 :  23:24:41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關於4500噸巡防艦的爭議, 我們列一下可能的組合和噸位好了。


方案A: 4面被動S波段陣+2具X波段照照射器(基本就是西班牙小神盾): 6200噸。

這個數字很難再更低, 因為挪威南森級的小神盾雖然只有5300噸, 但他們的小神盾取消了High Power能力, 是“近視眼”神盾。

台灣有些人提議, 可以維持4面被動S波段陣(海天弓), 取消飛彈照射器。 但這將為害30公里視線範圍內的抗干擾能力, 因為飛彈照射器提供的照射能量都是kW級的, 天弓, AMRAAM等主動頭的能量都是幾W級的, 這在最關鍵的30公里反掠海飛彈階段會有重大隱憂。

所以, 只要是用S波段陣, 6000噸以上是必須的。


方案B. 3-4面X波段主動陣,加旋轉式廣域搜索雷達(C,S或L波段)

代表作是德國小盾薩克森級, 4面X波段APAR小陣(負責低空/近空搜索和飛彈照明), 旋轉式SMART-L 3D 雷達負責廣域搜索, 6000噸。

可是, 如果台灣可以接受6000噸的船體, 那直接選擇技術風險較低的西班牙就好了, 何必搞薩克森級?

個人最屬意的巡防艦雷達方案, 是3面X波段主動陣, 配合一具輕量化的C/S波段廣域搜索3D雷達。

X波段主動陣可以負責150-180公里左右的低空搜索與飛彈照明, 輕量化的C/S波段廣域搜索雷達負責抓250公里以內的戰機。 這個組合應該能降到5500噸左右(因為不用薩克森級的大型L波段雷達), 但這個方案不符合海軍對巡防艦300公里對空偵搜範圍的要求。

其實, 最大的問題, 是海軍既希望新巡防艦不超過5000噸, 又希望能3D追蹤300公里, 這是技術上的矛盾。 美國,日本的4000噸級新巡防艦(LCS, 30DX)都只有X或C波段對空追蹤, 技術上就很難超過250公里, 台灣海軍應該放寬噸位, 或將300公里的搜索要求降低到200公里。 未來是聯網作戰, 要求巡防艦對空300公里有點落伍。


方案C: 固態電子化的SPS-48/49輕量改良版, SPQ-9B, 外加兩個STIR 180/240。

但這個方案也可能超出4500噸, 因為現在成功級的SPS-49+STIR+MK92都已經在此4500, 就算是方案C也還是會超重, 但不是沒希望維持在5000噸左右。

============================================================

所以, 按照噸位劃分, 預估可能的選擇:

方案A 6000+噸: 4面S波段陣列+X波段照明器
方案B 6000噸: 薩克森模式(L波旋轉廣搜, 3-4X波段小盾)
方案C 5500噸: C/S波段旋轉廣搜(不必是AESA, 可以是頻掃), 3面X波段小盾
方案D 5000噸: L/S波段旋轉廣搜, X/C波段旋轉近/低空搜,X波段火控雷達
方案E 4500噸: S/C波段旋轉廣搜, X波段旋轉近/低空搜,X波段火控雷達


個人認為方案C的性能最佳, 因為純論反制掠海飛彈, X波段小盾不輸給S波段大盾, X波段小盾是輸在廣域搜索, 而反掠海飛彈對於巡防艦來說更重要。

所以, 技術上, 對巡防艦來說, 攻克X波段小盾是置關重要的。 方案D和方案E的意義不大, 因為其性能不會超越成功改良版太多(用SM-2取代SM-1, 獲得低階多目標能力)

============================================================

另外, 我覺得台灣應該考慮繼續使用MK13或新懸臂發射器, 不用追流行搞全垂發。

各國的新巡防艦動不動就5-6千噸, 但多數還不如4000噸派里的40發載彈量, 這是因為懸臂發射器射速遠不如垂直發射器, 但空間利用遠勝垂直發射器。

反艦飛彈, 反潛火箭, 遠程防空, 其實根本不必垂直發射器1秒1發的射速, 需要1秒1發射速的, 只有ESSM/海劍二。

如果真要限制新巡防艦在5000噸左右, 那選擇30-40的懸臂發射器(如MK13般可以發射ASROC, 魚叉, 和SM-2), 外加20-40枚ESSM/海艦二的輕量垂發, 在同樣重量要求下, 可以超過全垂發。

台灣要面對高強度戰爭, 要面對敵人空中, 海面和水下的威脅, 所以備彈數量或很重要, 其他國家可以搞6000噸帶48垂發, 台灣應該尋求類似澳大利亞派里, 40發MK13加8垂發(可帶32ESSM), 澳大利亞派里的失敗是因為派里的初始設計, 但理論利用懸臂發射器較加的空間利用, 5000噸級的船應該也能帶48枚以上的SM-2
Go to Top of Page

cph0516
路人甲乙丙

5417 Posts

Posted - 05/23/2018 :  23:55:45  會員資料 Send cph0516 a Private Message
你認為5500噸跟6200噸有很大的差異嗎?

在說Mk-13是10秒一發
面對飽和攻擊或高強度戰爭這射速是不夠的
另外只要機械固障就是一發都打不出

EMMS先天尺吋
所以有射程上的缺陷,基本上30km外是很難打中的
飛彈小.尋標器也小
水平線外(40km)船艦雷達也掃不到低空飛機

以天劍2來說
只要加大火箭引擎或加裝增力器(甚至修改彈體來增加射程)就很難一坑四彈

一個問題
基本上戰爭時這些飛彈打完也很難在補充了

船艦航程問題
俄羅斯的新船航程都不遠,屬近海海軍的距離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0:14:22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 你認為5500噸跟6200噸有很大的差異嗎?

問題是海軍似乎就覺得有很大差距, 我覺得海軍若能接受西班牙小神盾6200噸, 那一切根本就沒問題。

----> 在說Mk-13是10秒一發
----> 面對飽和攻擊或高強度戰爭這射速是不夠的

MK-13是拿來打魚叉/雄二等次音速反艦飛彈, ASROC反潛火箭, 和SM-2/弓二等長程區域防空彈的, 應該說10秒一發算夠用, 而且絕對用不到1秒1發。

需要1秒1發的是ESSM和海劍二等反反艦飛彈主力, 若垂直發射系統只需要發射這種小型飛彈, 結構會簡單很多, 可以參考一下Mk41和Mk48的不同, 研發垂直發射系統之所以遇到困難, 是因為要把魚叉, ASROC, SM-2, ESSM這些完全不同的飛彈弄在一起。

如果可以接受MK-13來打反艦反潛飛彈和長程防空彈, 那研發ESSM/海劍二的專用VLS會簡單很多.... 況且MK-13還帶來較佳的空間利用。 (常常會聽到, 為了更大的VLS, 必須拉長船身云云, MK-13等懸臂發射器根本不必那樣, 成功的前甲板絕對裝不下40發MK41, 但MK-13就是能塞下40發SM-2或ASROC)

與其追求1秒1發的反艦飛彈或反潛火箭, 不如能夠多帶幾枚。


----> 基本上戰爭時這些飛彈打完也很難在補充了
就是因為難以補充, 所以一開始就帶越多越好, 台灣要面對的是高強度戰爭。

其他國家出海, ASROC根本不用帶幾枚, 台灣可能都需要10枚以上, 台灣的情況與其他國家不同, 其他國家的小艦可能5000-6000噸, 32垂發就夠了。
Go to Top of Page

cph0516
路人甲乙丙

5417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0:42:11  會員資料 Send cph0516 a Private Message
Mk-41也不用全放在B砲位
另一個可以放的地方就是機庫左右,少說可以放四組

以台海防禦作戰來說
巡防艦一定要機庫?還是只須要有甲板加油就夠了

Mk-13美方也早就停產了,要去那邊生零件來修理
另外MK-13用標2飛彈一樣射程40km,基本上跟EMMS一樣短腿

還不如Mk-41(短)兩組
裝32枚EMMS+ASROC就夠了,問題還比較少一點
魚叉就放艦尾甲板上

Edited by - cph0516 on 05/24/2018 00:50:39
Go to Top of Page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3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0:46:04  會員資料 Send BlueWhaleMoon a Private Message
不太確定為何說10秒一發夠用,可能同時要發射ASROC與SM2啊?
另外MK-13在防空時應該會先把SM2上好備射,那臨時需要發射ASROC怎麼辦?
我覺得新一代艦艇紛紛放棄MK-13走全垂發,總是有理由的,如果其他國家面臨的威脅強度不高,更應該使用MK-13不是?
Go to Top of Page

coolhand
我是菜鳥

374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0:46:10  會員資料 Send coolhand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WhaleMoon

反艦突擊是啥任務? 難道056沒反艦飛彈?

台海風浪大,小船不好用。

沱江要取代的是錦江級,負責平常台海周圍的巡邏護漁之類的雜事,台灣操作這個大小的船已經差不多有20年的歷史。從使用者的選擇,就可以知道在台海周圍要持續出勤,噸位大概就是至少要600-700,不然就只能趴窩。......恕刪



如果拿沱江比056好像功能比較類似,都是巡邏艦配拖曳聲納、8~16枚反艦飛彈 、單艦點防空
但是國軍應該是因為不想做1000噸以上的艦
所以就用雙船體來提高單位籌載但是以台海作戰,實在還是單船體適海性比較好,改裝餘裕也大,而且兩者成本也相去不遠
無怪乎沱江艦屢受批評?

TttKkk
Go to Top of Page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3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1:04:12  會員資料 Send BlueWhaleMoon a Private Message
台灣海上負責巡邏的艦艇,歷代是
山字級20->錦江級12->沱江級12

山字級(其實大小並不統一)差不多與056大小類似,大約是1400左右。
後來接替任務的錦江級600-700
沱江級600後續量產艦會加到700

所以可以看得出來,是希望能夠用盡量小的船,沱江級實測後不得不放大一些,基本上不考慮1000+的選項。

錦江級當初也是屢受批評,可能的原因也與有一點不夠大有關係。

沱江級比錦江級優異之處最明顯的就是飛彈帶得更多,速度更快,還有匿蹤設計。前兩者可能都是雙體船的優勢。

說實話我覺得裝8雄2+8雄3反艦飛彈有一點太多了= =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5/24/2018 01:19:45
Go to Top of Page

coolhand
我是菜鳥

374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1:57:29  會員資料 Send coolhand a Private Message



土法煉鋼 比對海軍當初草圖 雷達尺寸約為2M左右
再比對弓三雷達尺寸約為2.5M
蜂眼大蓋落在1.2~1.5M
在中科院影片中看得到弓三雷達是由多個模組組成
所以新ㄧ代巡防艦應該還是可以由該模組組成
就算是做成蜂眼的大小 性能應該也比蜂眼好
除非為了省錢實在沒有改用單面旋轉來當作長程搜索雷達
反正依照國軍尿性說不定還是會搭個AN/SPS-49當備援
至於30公里內反艦飛彈威脅弓三頂多有ㄧ次攔截機會
不如把反飛彈任務都丟給劍二 海劍羚
弓三專注區域防空


Edited by - coolhand on 05/24/2018 02:40:09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2:01:15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 另外MK-13用標2飛彈一樣射程40km,基本上跟EMMS一樣短腿
不是因為MK-13的關係, 紀德用Mk-26打標二是超過120Km射程的。

是成功打標2是40公里, 因為成功的戰鬥系統不支援分時照明, 也沒有系統支援標二的上下資料鏈, 是全程照明。

所以成功若要打標二, 需要戰鬥系統改良, MK-13若擺在紀德上發射標二, 一樣能打120Km。

---->不太確定為何說10秒一發夠用,可能同時要發射ASROC與SM2啊?
---->另外MK-13在防空時應該會先把SM2上好備射,那臨時需要發射ASROC怎麼辦?

這純屬想太多。 反潛作戰頂多是分鐘, 甚至小時計算的, 耗時非常多的反潛作戰, 不差那1秒或10秒。

長程防空雖然不像反潛耗時那麼久, 但防空飛彈要打100公里目標, 飛彈要飛好幾分鐘, 同樣不是很需要那1秒或10秒。

況且巡防艦不會是區域防空的主力, 台灣的新巡防艦能打100Km目標已經很好了(規劃中的4500噸巡防艦, 甚至有可能只帶海劍二), 不要求對這麼遠的目標還能1秒1發打十幾個。

需要1秒1發的, 只是20-30公里內的單艦點防空。

我也希望台灣能像西班牙小神盾一樣, 有48到64枚VLS空間, 但那至少要6000-7000噸以上的艦體。

5000噸左右的艦體, 要裝上等同48枚SM-2飛彈的載彈量, 只有澳洲派里一個例子, 必須靠MK-13這類緊致懸臂發射器才能辦到。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2:10:23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 裝32枚EMMS+ASROC就夠了,問題還比較少一點

若只裝ESSM, 那就不必要求300公里對空偵測, 甚至200公里都不太需要。

而且別看ESSM與標1都是40公里射程, 射高差多了, 若只靠ESSM/海劍二這類靠走經濟彈道的“偽”區域飛彈(標1走直線打40公里, 所以它是“真”區域防空飛彈), 人家只需要派轟六高空投精靈炸彈就可以把一票只帶ESSM的巡防艦炸成渣。

基本上我認為, 巡防艦的標2不需要帶很多, 但一定要有, 否則無法獨立作戰/護航/巡航(變成所有的護航/巡航都必須有驅逐艦壓陣, 那台灣打算建多少萬噸大驅? 10? 12?)
Go to Top of Page

gera
我是老鳥

6101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2:24:12  會員資料 Send gera a Private Message
C案比較好,
但記得MK13無法打ASROC,要運用ASROC只能裝MK41打VL-ASROC,
美軍已經不用ASROC,台灣目前用的ASROC只在濟陽級,而且火箭引擎是自力翻修(美方已不支援),不可能繼續使用下去.

MK13在空間利用率的確比較好,70年代的東西要複製也不難,不過看來它不在海軍的規劃內.
至於SM-2的射程與它無關,就不討論了.

海軍的走向是彈藥自主化,雄二雄三都是斜架發射器,弓二/三塞不進MK13,只剩下劍二改有可能,
但能用MK41的情況下,劍二會拿去裝四聯發塞MK41一管,另外開發配合MK13的彈種其實不怎麼划算.

成功級/派里級總共十艘,如果海軍有打算延壽或升級,那麼就必須開發配合MK13的海劍二(或是買SM-2),
但海軍應該是選擇SM-1用到爛,
事實上海軍手上的SM-1連MK13都填不滿,各艦載彈即備彈,打完後想再填裝也沒辦法,
既然海軍只選擇延壽SM-1的火箭引擎卻沒有解決彈量問題,
就知道這十艘只會頂著用.

海軍在新艦的態度其實夠明顯,就是自家雷達,戰系,反艦飛彈防空飛彈加上近迫飛彈,然後整合外購的(部份)電戰,聲納,VL-ASROC與短魚雷,反潛直昇機等等,
因此菜其實都配得差不多了,就看料理(噸位)要怎麼炒....而這就牽扯到整個海軍的戰略-作戰規劃的問題.


Go to Top of Page

metalfinally
路人甲乙丙

2805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2:29:18  會員資料 Send metalfinally a Private Message
新巡防艦,海軍要求的還是船的尺寸要壓在長135m、寬15m、吃水5m以內
那些想要的雷達天線和附屬的冷卻供電系統,能用超先端技術減少安裝空間和重量,讓船體能壓在這個尺寸範圍內,當然排水量就不是問題

MK-13停產只能殺肉了,真的不需要留戀這冷戰時期的東西。現在對低空掠海反艦飛彈也會用RAM,我們也有在開發RAM替代品的海劍羚(因為RAM是美德技術合作產品),而最新的海劍羚模型顯示備彈也有12枚,你真的覺得不夠也可以學德國人在前面後面各放一個RAM,再加上至少兩個MK-41可以裝打比較遠比較高的海天劍,合計40枚以上的飛彈讓你硬殺從空中飛過來的物體,抗飽和能力應該是足夠。

ASROC這部份我就沒有想法,歐洲那邊逐漸走重型魚雷和直昇機掛魚雷去獵殺潛艦(義大利用反艦飛彈裝魚雷的MILAS反潛),美日韓用垂發反潛魚雷火箭,就不知道台灣海軍在垂發格子有限下,反潛要採取哪種方式(火箭助推的反潛臼砲?)

--
還是覺得對新巡防艦不要有過多的期待,防空能顧好自己就好了,接下來就是對艦和反潛看要偏重哪邊,那才是新巡防艦真正的任務。
Go to Top of Page

coolhand
我是菜鳥

374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2:34:15  會員資料 Send coolhand a Private Message
說到VLA 國軍還有自研案嘞


TttKkk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3:26:41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會提到MK13, 是因為純論空間利用, 這種共用發射口(而且排焰排煙排熱幾乎都在外搞定)的設計最好。 不追求射速的彈種可以用這種形式發射。

另外MK13不是新技術, 台灣應該可以自製出更好或更輕的。(而台灣現在就有標1/2, 魚叉, 雄II, ASROC, 完全可以自行設計一個能裝全部彈種的台版MK13.... 很顯然台灣自製不了能兼容這些飛彈的VLS)。

台灣既追求要船小(4500噸), 又追流行要VLS, 但歐美哪個能帶40+枚標二大小飛彈VLS的船, 不是排水量6000噸以上?

台灣現在有14艘船有區域防空能力, 若新巡防艦只能帶ESSM/RAM/海劍二/海羚羊, 那不算是區域防空艦, 連保護登陸艦與補給艦都做不到, 是不進反退。 這些任務不能都丟給大型防空驅逐艦。

既要船小, 雷達要不錯, 備彈不能少, 那我看很難不利用MK13那種較佳的空間利用模式。

當然, 一堆人會想當然而, 覺得ESSM/海艦二就夠用了, 那請問2艘這樣的巡防艦(護航幾艘AP), 遇上現在一天到晚繞島的老轟六要怎麼辦? 是給他放海劍二到8000公尺還是海劍羚到5000公尺給他當放煙火慶祝嗎? 倒是就知道還不如現在的成功老巡防艦。


Go to Top of Page

cph0516
路人甲乙丙

5417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6:01:31  會員資料 Send cph0516 a Private Message
4500噸的船要上SM-2或SM-2增程型(或海弓3)
多少會有點意義

當然巡防艦的(雷達能力)跟(攜彈量)都是問題
所以台灣應該要研究(中途導引飛彈能力)的(例如SM-6)
就顯的很重要了

陸弓3提供驅逐艦隊(200+km)的高空防空能力
海弓3掩護(舊)巡防艦(50~100km)外圍的制空權
至於(新)巡防艦透過中途導引,延伸驅逐艦上海弓三的打擊範圍

一個艦隊出海
驅逐艦要防空又要反潛,說真的還真的有點困難
海軍計畫四艘(8000噸)神盾驅逐艦真的夠用嗎?

還是6艘驅逐艦 + 24艘(新12艘/舊12艘)巡防艦
隨時保持兩個艦隊在執勤(1+2+2)

在配上陸基的E-2T值勤
少說就可以確保台灣南北200~400km內(10m~15km高度)的防禦圈

或者學法國
Aster-15/30防空飛彈
對高空飛機:100~120km
對戰機:35~45km

Edited by - cph0516 on 05/24/2018 06:02:39
Go to Top of Page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669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7:59:45  會員資料 Send Captain Picard a Private Message
回去查了下資料,「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現在4500噸的規格,是2017年5月16日海軍招商說明會提出的,官方沒有公布內容,但是有自由時報跟上報等至少兩家媒體引述具體參數


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107939



http://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18236%2F%3F%3Dfb



據指出,海軍是在5月16日在高雄舉行首場「新一代飛彈巡防艦」說明會,在海軍提供的該型艦建造成本估算表中,艦長約138公尺、寛約16.8公尺,排水量約4500噸、船速約27.5節以上。

而更早一點的數據是2017年3月敦睦艦隊開放參觀時公布的資料,當時公開的模擬數據是長135m、寬15m、吃水5m,排水量4000噸,航速28節,續航力4500海里。

============

所以如果如海軍所謂的採用的「4500噸設計」,應該是5月16日第一次招商說明會的版本,尺寸跟排水量似乎比第一次出現的數據放大一些。

依照招商說明會的版本,全長與吃水大致與成功級相當,但是寬度增加2m以上。成功級滿載排水量4100噸,很難相信新一代飛彈巡防艦如果用上述尺寸
(長度相仿、比成功級還寬2m)又裝四面相位陣列雷達,滿載排水量能控制在4500噸──當然如果4500噸是標準排水量就沒問題了。
照著原本預計的尺寸造出來,最終排水量通常會超過原先設定的數字,這是莫非定律。

如果標準排水量4500噸,滿載也會破5000噸級,不會比挪威南森級小。依照先前蒐集的「忠義計畫」的資料,當時小組也玩把滿載排水量當成標準排水量來詮釋的文字遊戲,結果曾被上級質疑。


日本海自的規則就一清二楚,對外公佈的「XXXX噸型」肯定是指輕載排水量(具體待查),肯定不是滿載(對岸軍方提數字也一定是指「正常排水量」而非滿載)。


南森級有裝四面固定相位陣列雷達,但垂直發射器縮減到8管;台灣要32管,不知道同時仍能容納四面固定相位陣列雷達是否可行(陣面尺寸用SPY-1F的等級)。

依照1990年代的經驗,當時派里級的艦體的確必須加長又加寬,末期方案估算排水量的確到了6000噸以上(這是引述RCI前輩,非常可靠);
不過當時ACS想要48管以上的垂直發射器,這一次縮減到32管。




=========================


MDC Naval Ensign.

Edited by - Captain Picard on 05/24/2018 08:55:32
Go to Top of Page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567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9:20:42  會員資料  Visit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s Homepage Send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MK-13是拿來打魚叉/雄二等次音速反艦飛彈, ASROC反潛火箭, 和SM-2/弓二等長程區域防空彈的, 應該說10秒一發算夠用, 而且絕對用不到1秒1發。

如果可以接受MK-13來打反艦反潛飛彈和長程防空彈, 那研發ESSM/海劍二的專用VLS會簡單很多.... 況且MK-13還帶來較佳的空間利用。 (常常會聽到, 為了更大的VLS, 必須拉長船身云云, MK-13等懸臂發射器根本不必那樣, 成功的前甲板絕對裝不下40發MK41, 但MK-13就是能塞下40發SM-2或ASROC)

與其追求1秒1發的反艦飛彈或反潛火箭, 不如能夠多帶幾枚。




我想提出幾點不一樣的看法給大家參考

1. MK-13的彈藥使用彈性很低
MK-13至今只能發射SM-1, 魚叉 以及部分型號的SM-2
甚至不能打ASROC, 其實也很合理, 因為受限於單臂發射器內的揚彈機設計和空間
能夠打的彈藥種類就不多, 反而是垂發系統你只要能夠塞進箱子裡都能打
大家可以想像成一種是USB(垂發), 另一種是光碟機(MK-13), USB的彈性肯定是比較大

2. 關於單臂發射器發射速度問題, 我個人是認為實戰中可能會比平時還要低
原因是因為實戰中高強度戰鬥下, 發射器可能會有損毀問題
而單臂發射器只要故障, 那射速就會明顯下降甚至是完全打不出來
但是垂發就算一個發射器模組故障, 其他模組還是可以發射(俄國的轉輪式垂發例外)
所以在高強度戰場下, 垂發的可靠性和射速遠遠超過單臂發射器.

3. 彈藥攜帶量上, 的確, 在某些船型上似乎是單臂發射器能夠裝比較多飛彈
例如成功級/派理級
但是我個人認為這不是能夠"放諸四海皆準"
例如說我們的基隆級, 大小和美國提康德洛嘉巡洋艦類似
但是基隆級能裝的SM-2飛彈是68枚(前24後44)
但是提康德洛嘉卻是最多能裝122枚SM-2飛彈(早期版神盾五組使用雙臂發射器是88枚SM-2)
所以說, 至少再提康德洛嘉身上, 改為MK41垂發後能裝的飛彈還變多了

再來, 就是如果要追求裝彈數量, 另外一條路是改用緊湊型的垂發裝置
緊湊型用通用性換取更小的空間. 例如MK48/56這種ESSM專用的垂直發射器
我個人是認為這種垂發最適合中華民國海軍去發展
因為我們不像美國垂發還要打戰斧等大玩具, 我們要打的武器比較單純
所以可以不開發通用垂發, 而是專門型去優化空間使用


總結一句, 我個人是傾向垂發>>>>>>>>單/雙臂發射器
並且我認為垂發最好是能有兩種以上的型號, 一種是打大型防空飛彈的共通發射器
另一種是專門打小型防空飛彈的輕型發射器
這樣輕型發射器可以找地方去塞, 比較有效的利用船隻的空間.
舉例來說, 成功級我個人覺得最理想的改良就是雖然保留MK13, 但是主要是打魚叉飛彈和SM-1/2
而MK13前方加裝一套MK41打垂發反潛火箭
然後另外找小的空間, 例如今天裝40mm砲的位置,
或是修改直升機庫的空間(雙機改單機庫, 把機庫兩側的空間挪出來),來裝打小飛彈的輕型垂發


Edited by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on 05/24/2018 09:32:46
Go to Top of Page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09:56:07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叫得出名號的歐洲艦用雷達廠商幾乎都是單面盾每分旋轉60次~~老俄是MR-750 頂板兩面盾,還賣給老共多年了~~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5/24/2018 :  10:15:28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Captain Picard提供的那個圖, B炮位是擺了16單元的VLS, 但浪費了一些甲板空間, 因為太靠近艦橋上層建築的地方不能擺VLS(就算還有甲板空間)

16單元的VLS, 是約3.15m x 2.15m, MK13是2.9m 直徑的圓, 所以理論上那個B炮位可以擺一個MK13。

那請問, 是32單元VLS的船強, 還是40單元MK13+16單元VLS的船強?

32單元VLS的船, 8管是一定給ESSM/海劍二的(32枚), 至少8管要給VLA,SM-2最多16枚。

40單元MK13+16單元VLS, 一樣是8管給ESSM(32枚), 8管給VLA, SM-2就可以帶40枚, 或帶30枚SM-2外加10枚魚叉。

況且, MK13老了, 台灣應該自己新研究一個懸臂發射器(也不一定要單臂), 如果能整合VLA和雄II, 那彈性就大了。

美國是財大氣粗, 動不動就是8,9千噸的船, 有的是空間搞VLS。

台灣對船隻的尺寸很有要求, 何必追流行搞全VLS?

你們可以說, 16VLS的SM-2, 齊射能力比較好, 但這船又小, 雷達一開始就不算夠力, 裝得下3台照明器指揮十幾枚SM-2打遠程嗎? 這4500噸小船的雷達能發揮的是ESSM/海艦二的齊射能力, 那40單元MK13+16單元VLS一點都不輸給32單元VLS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16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前頁 | 次頁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