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fanity
路人甲乙丙
  
2208 Posts |
Posted - 08/28/2022 : 12:23:4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ity
我就舉一個例子 50年前以前核廢料的標準處理程序叫做丟進海裡一了百了 核能在當時甚至是救世主等級的能源黑科技 現在核廢料要花上滿坑滿谷的百姓稅金還難以找到大家滿意的地點處置 日益高漲的核安標準與要求同時也要砸更多的錢 所以大俠兄也同意政府用核電廠坑殺百姓嗎?
而所謂的XXXX億解決方案 不也是可以完美套用在核電上嗎? 看看蓋茲兄的神奇行波反應爐~ 想要嗎 掏出XXXX億就有囉∼ 這對於大俠兄來說核電的諸類演進史算不算得上也是一種騙? 而在這個標準下有甚麼東西不算是騙的了?
這兩個不同之處,在於核能當時是一個世代接一個世代,不斷汰換;現在的綠能是一個洞接一個洞,新東西都是補舊東西的洞,而這些洞都是早被指責的存在,比方太陽能只能白天用與風力有強弱變化,只是電機業金融業的選擇是先不說實話,等問題出來了才把東西丟出來. 當然這也可以說是一種策略或產業型態不同的問題,核能很像海空軍,明星產品是重點,但綠能就像陸軍,各兵種需要互助. 所以小弟至少這5年來,都不否定綠能的技術與事業可行性,小弟否定的一來是不說實話而放綠衛兵(不是台灣特定政黨網軍)作亂的幹法,二來是大量綠能投資最後是要個人從自己帳戶去支付,像繳房貸繳車貸一樣繳電貸的幹法,不只是先前的買房,2019年Nissan還推買電動車然後與電力公司簽約賣電,甚至競標賣電,乍看之下省掉電費甚至賺零用錢,但實際上卻是把電費轉移到車貸內,而且同時卡死你用車自由.
我可以認同大俠兄這一段論述的立場 但是有趣的部份於歷史其實總是一再重複上演的∼ 這個世界上有可能只會有綠衛兵而不會有核衛兵嗎?? 最中間具代表性的就是法國 去深入了解法國成為7成核電容量大國的過程中 就會發現有多少大俠兄說的"騙局"在現在和未來要被戳破要被強迫亮相了 核電的騙局最為有效的關鍵在於他的時間跨度太大 所以很容易會有人無法見證騙局被揭穿的那一天 這是綠電現在辦不到的特異功能
至於綠能投資的部份 這邊我就好奇了 難不成不是綠能就不需要投資了? 法國長期以來便宜的核電政策導致EDF賠到差點屁股都沒了 現在更是逼得法國政府必須國有化EDF扛下滿滿的債來維持能源供給穩定 直接變成過去的帳單由現在的百姓買單 法國人民有的選嗎?
要說騙局是綠能產業的特異功能這一點我是完全不同意的 |
 |
|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
Posted - 08/28/2022 : 18:40:23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3%89lectricit%C3%A9_de_France Électricité de France
有一點需要釐清!
EDF雖然是法國電力公司,但是在多國都有事業. 並且這是一家上市公司,是有股票發行的,自然有為數甚多的私人股東.
在俄烏戰爭爆發前,EDF財務上並沒有太大的問題,否則早就被迫下市了! 所以怪到核電頭上,是根本不合理的事情!!!
2022年,法國政府之所以想國有化EDF,其實就是因為俄烏戰爭爆發後,天然氣等能源價格過高. 依賴私人公司機制的話,為了股東權益,勢必要反映真實成本,而提高電價. 並且如果要大舉投資核電的話,目前的私人公司架構,也不夠有效率.
這才是法國政府想進行國有化的原因,國有化之後,就可以在政策上直接壓低電價,不必考慮私人股東. 而且也方便注入大量資金來發展核電.蓋新的核電廠.這些都是有公開訊息可查.
其實在目前的高電價下,原有的再生能源部門,其實是有利可圖. 因此,私人股東有要求把再生能源部門分出來成立獨立公司,免於國有化. 這樣私人股東也還有利益可圖.
因此,什麼核電政策導致EDF賠錢一說,不知從何而來? 其實根本就是謊言,和事實不合!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
|
冗丙
版主
   
Taiwan
16193 Posts |
Posted - 08/29/2022 : 07:54:04
|
這是在說台電吧???
-------------------- 本文因違反數位中[共]法已被刪除 |
 |
|
清河
新手上路

229 Posts |
Posted - 08/29/2022 : 09:10:04
|
歐洲能源危機持續發酵,德國和法國的電價幾乎每天都在刷新紀錄,這兩個關鍵市場的電價週五均飆升逾25%。
法國明年交付的基本負荷電價達到1130歐元/兆瓦時,日內漲25%,歷史上首次超過1000歐元。德國同類產品也刷新歷史新高,日內漲幅高達33%,至995歐元/兆瓦時,本周累計漲幅約為70%。這在石油市場上相當於1600美元/桶。
歐洲電價之所以持續刷新紀錄,一方面是因為天然氣供應短缺,另一方面和今夏席捲歐洲的極端熱浪有關。旱情導致水力發電效率降低的同時,也衝擊了核電和煤炭發電。
由於天氣太熱,河水溫度過高,無法用於冷卻核電站的反應堆。此外,乾旱使河流水位降低,而德國的燃煤發電廠依賴萊茵河等水道的船隻運送燃料,水位太低意味著煤炭運送的效率降低,這些都影響了歐洲的電力供應。
法國傳統上一直是歐洲最大的電力淨出口國之一,但隨著該國今年核電發電量降至逾30年新低,這一地位已成為過去。電網運營商RTE的資料顯示,截至週五,法國電力公司核反應爐的可用性僅為42%。
公用事業公司法國電力公司宣佈,其多家核電站恢復運營的時間要晚於此前的預期。在天然氣依舊稀缺的情況下,這些核電站將成為今冬法國主要的電力來源。
Watt-Logic能源顧問Kathryn Porter表示:“今年冬天,法國電力市場將非常緊張,尤其是在風力較弱的情況下。歐洲各國可能在同一時間試圖進口電力,這會帶來巨大挑戰,一些國家可能會對工業用電進行配給。”
高電價可能迫使一些行業縮減規模,有些甚至可能不會重新開工。在整個歐洲,化肥生產商的產能大幅降低,對糧食和農業構成了威脅。
分析師警告稱,很多公司正在停止生產,因為它們難以跟上飆升的成本,這意味著終端使用者面臨的通脹壓力將繼續上升。
2022年08月27日 中財網 https://cfi.net.cn/newspage.aspx?id=20220827000860&client=phone |
 |
|
pcgamer
我是老鳥
   
10340 Posts |
|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
Posted - 08/29/2022 : 12:39:2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清河
由於天氣太熱,河水溫度過高,無法用於冷卻核電站的反應堆。此外,乾旱使河流水位降低,而德國的燃煤發電廠依賴萊茵河等水道的船隻運送燃料,水位太低意味著煤炭運送的效率降低,這些都影響了歐洲的電力供應。
這裡有個錯誤,我在別的討論欄講過一次了. 河水溫度並沒有高到無法用於冷卻核電站,這種講法不太完整. 冷卻核電站的反應堆這件事是沒有問題的.
問題出在排放溫度. 冷卻之後的冷卻水為了要帶走餘熱,勢必會比原來的河水要熱不少. 這樣的熱水排到河流當中,恐怕很容易熱死生物. 所以,原來訂立有排放水的溫度限制. 如果照原有的溫度限制,那麼現在更熱的冷卻水會變得無法排放.
因為電力緊缺,所以法國政府被迫臨時將排放水溫限制取消. 多死點魚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了. 因此,目前法國運行中的核電廠就沒有冷卻水的問題了.
主要比較不幸的是,半數核電廠正在歲修維護當中, 這也和天氣無觀.單純是因為人品不好.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54 Posts |
Posted - 08/29/2022 : 12:44:27
|
可以理解法國夏天歲修,因為歐洲冬天用電比較吃緊 (這就好像台灣都盡量排冬天歲修)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090 Posts |
Posted - 08/29/2022 : 14:03:09
|
核電可用性只有42% 看起來核電廠跟天氣也是息息相關
德國有太陽能(夏天)跟風力(冬天)
為何南法沒有大量使用太陽能? 純靠核電就是找死的感覺
怎不考慮在非洲建發電廠 再用超高壓傳送電力到歐洲
|
 |
|
清河
新手上路

229 Posts |
Posted - 08/29/2022 : 14:51:24
|

 紙面上的計畫很容易,但協調所有參與國和公司的利益,最終落實卻很難。
一個國家內,整個項目虧損,巨額補貼換來能源安全和穩定供應還是值得的,協調起來相對容易。但幾個國家一起負擔虧損,哪國的公司應該獲得更多利益,這樣的問題就要扯很久。
即便歐洲國家願意長期虧錢運營,非洲國家可是要賺錢的,給的少了換個民粹總統就可以不認之前簽署的協定,來個蘇伊士運河國有化2.0股權收歸國有,或是獅子大開口年年要更多的錢,不給就斷電,看歐洲人心慌不。
政治經濟高度一體化後,電網一體化才可能成為現實,德法打了幾百年才在1951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一體化進行的過程中,非洲殖民地國家則繼續在擺脫歐洲的殖民枷鎖,法國的非洲海外領都獨立了。
再說,隨著北非國家人口和經濟成長,本身也需要更多的電力,埃及有限的面積和大半國土面積都是沙漠的情況下都承載了一億人,電力有限的前提下為什麼不自己用,歐洲國家願意冒白做嫁衣的風險嗎。
另外,碳排放不僅對發達國家有要求,對發展中國家也一樣,發展中國家將綠電輸送給發達國家,碳排稅的分擔也是要考慮的。
|
Edited by - 清河 on 08/29/2022 14:56:24 |
 |
|
Henschel
路人甲乙丙
  
3497 Posts |
Posted - 08/29/2022 : 16:47:4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核電可用性只有42% 看起來核電廠跟天氣也是息息相關
德國有太陽能(夏天)跟風力(冬天)
為何南法沒有大量使用太陽能? 純靠核電就是找死的感覺
怎不考慮在非洲建發電廠 再用超高壓傳送電力到歐洲
反而奇怪法國為何大部分核電廠都起在內陸,只有少數起在海岸
|
 |
|
cph0516
我是老鳥
   
6090 Posts |
Posted - 08/29/2022 : 17:37:40
|
利益分享是沒錯 相對的先進國家 需要把這些開發中國家當兄弟才行 而不是當另一種經濟的殖民地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54 Posts |
Posted - 08/30/2022 : 10:03:4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清河
紙面上的計畫很容易,但協調所有參與國和公司的利益,最終落實卻很難。
最大的問題是,北非有兩個計畫的關鍵還在戰亂 西薩哈拉 利比亞
這兩個地方足夠穩定之前,計畫都只是計畫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
|
arescai
我是菜鳥
 
500 Posts |
Posted - 08/30/2022 : 12:39:0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WhaleMoon
最大的問題是,北非有兩個計畫的關鍵還在戰亂 西薩哈拉 利比亞
西撒哈拉真是個有意思的地方,阿爾及利亞這些年就靠各種買買買,湊出了一隻非常不錯的軍隊。 空軍:30架左右的米格29都已經升級到最新的型號,還有兩個中隊在路上,58架su30MKA,40架左右的su34(已經交付了十幾架),su24攻擊機20幾架,伊爾78加油機4架。好像還訂了14架su57,就不知道毛子能不能按時交貨。無人機的話是翼龍2和彩虹3/4,感覺需要預警機啊,毛子的A100還真是難產。
海軍:2艘德國的meko護衛艦,3艘TG的C28(053H3改)3艘056改,6條基洛級潛艇(有兩艘877老型號),1艘平甲板兩棲登陸艦,好像最近找TG買了一批陸基的鷹擊12A。
陸軍:800輛T90SA(已經到貨了500輛)800輛T72M另外T62+T55還有600輛左右,300輛BMPT72支援戰車,T62也在改為BMPT62,用的俄羅斯方案。BMP1-3各種步戰有1000多輛,裝甲輸送車也有大概1000輛左右。火箭炮有70門SR5(TG版輪式M270)50門BM30,50門TOS1,150門BM21。身管火炮有50門PLZ45,50門諾拉155,75門2S3 152榴,145門2S1 122榴,160門用D30上奔馳卡車魔改的輪式火炮,好像還有TG的SM-4 120自行迫擊炮幾十門,牽引火炮就不統計了。
陸航:34架mi24/35,42架mi28,mi8/17/26各種亂七八糟加起來150架。
防空:8套s300/400,28套鎧甲S-1,數量不詳的輪式BUK。
戰術導彈:大概4個團的伊斯坎達爾,一共加起來200發。
這軍備水平非常不錯,阿爾及利亞一年軍費也就130億美刀左右,相比之下,假想敵摩洛哥就要遜色很多了。
-------------------------- 誰曾造不倒的殿堂 誰曾見不朽的國王 苜蓿上的蜻蜓用一生飛折翅膀 更有誰的臉龐永遠沐浴陽光 |
 |
|
清河
新手上路

229 Posts |
Posted - 08/31/2022 : 17:52:40
|
北溪1號對歐斷氣了,不知是真是假,具體實施情況如何,消息刺激下,歐洲天然氣跳漲5%
|
 |
|
dasha
版主
   
41991 Posts |
Posted - 09/04/2022 : 07:49:48
|
核電詐騙的問題cwchang2100兄提了,小弟這邊還要提一點,核電這種大東西是政府與全球那少數幾個大電機廠出資,他們投資出問題會有很多緩衝機制,個人須分攤的風險除了不爽之外通常並不大;但再生能源的太陽能與蓄電池有一些部分是平民直接採購,而且就像Panasonic那個建案反映出的問題,與買房子成本差不多一樣高,一輩子最大的投資,這個出問題就是直接毀了當事人甚至當事人一家的一生,這點小弟很難接受.
電價飆漲的問題一部分與競標制度有關,只漲25%算客氣的,日本去年漲過幾十倍...... 現在歐盟雖然提出一堆解決方案,但怎麼看都要2025年以後才能穩定供應,雖然沒有斷俄氣大概要2030年以後才能穩定,現在算是進度加速,可是最近這幾年就很難看了.
長程高壓電這問題引發直流電網復興,歐美與大陸2010年代都丟一堆錢給學校養這方面的學生,因為現有的交流電網不分流拉到千公里以上根本不划算,不如電池卡車電池船,所以講蓋這種電網,一打算盤大家就放下了. 好像上個月還是上上個月有人提到日本的大型蓄電池船?那個就是日本現在要推長程大容量電網的技術備案之一,也是氫能源海運的技術備案之一,前面任兩個案子失敗,這案子就能頂上,即使那兩個案子成功,這案子也還能當成地震時的救災設備,政府花錢養,以日本這種兩三年一次地震上國際新聞的地方,這種救援船養個兩三艘大概還可以. 不要舉大陸的長程交流電路例子,因為他們就是為這個在搞直流電網技術......
1991年小弟在地質系上課,就提到立法院曾經有人提議學美國加州提斷層帶附近禁建的法案,但一翻地質圖,發現這就是要台灣所有的人搬回大陸,就放棄了...... 只考慮地質安全,其實台灣確實適合再生能源電網,要配大型蓄電池就是,現有的大型發電廠都有比較高的地質風險;但地質條件同樣差的日本卻也指出再生能源電網有個很大的非技術風險,這種一堆小發電設備的東西,開放企業民間投資比較快,但企業民間投資就會給你亂來,真的蓋在斷層上導致山崩,或堤防上加蓋太重釀成潰堤...... 當你申請案上千個,這種東西你就會來不及審核,保證有東西會出包,相對的大型電廠因為審核案都是個位數,比較能緊盯.所以很諷刺的是,技術上比較好的方案,政治上反而會加劇問題發生. |
 |
|
fanity
路人甲乙丙
  
2208 Posts |
Posted - 09/04/2022 : 12:03:3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核電詐騙的問題cwchang2100兄提了,小弟這邊還要提一點,核電這種大東西是政府與全球那少數幾個大電機廠出資,他們投資出問題會有很多緩衝機制,個人須分攤的風險除了不爽之外通常並不大;但再生能源的太陽能與蓄電池有一些部分是平民直接採購,而且就像Panasonic那個建案反映出的問題,與買房子成本差不多一樣高,一輩子最大的投資,這個出問題就是直接毀了當事人甚至當事人一家的一生,這點小弟很難接受.
電價飆漲的問題一部分與競標制度有關,只漲25%算客氣的,日本去年漲過幾十倍...... 現在歐盟雖然提出一堆解決方案,但怎麼看都要2025年以後才能穩定供應,雖然沒有斷俄氣大概要2030年以後才能穩定,現在算是進度加速,可是最近這幾年就很難看了.
長程高壓電這問題引發直流電網復興,歐美與大陸2010年代都丟一堆錢給學校養這方面的學生,因為現有的交流電網不分流拉到千公里以上根本不划算,不如電池卡車電池船,所以講蓋這種電網,一打算盤大家就放下了. 好像上個月還是上上個月有人提到日本的大型蓄電池船?那個就是日本現在要推長程大容量電網的技術備案之一,也是氫能源海運的技術備案之一,前面任兩個案子失敗,這案子就能頂上,即使那兩個案子成功,這案子也還能當成地震時的救災設備,政府花錢養,以日本這種兩三年一次地震上國際新聞的地方,這種救援船養個兩三艘大概還可以. 不要舉大陸的長程交流電路例子,因為他們就是為這個在搞直流電網技術......
1991年小弟在地質系上課,就提到立法院曾經有人提議學美國加州提斷層帶附近禁建的法案,但一翻地質圖,發現這就是要台灣所有的人搬回大陸,就放棄了...... 只考慮地質安全,其實台灣確實適合再生能源電網,要配大型蓄電池就是,現有的大型發電廠都有比較高的地質風險;但地質條件同樣差的日本卻也指出再生能源電網有個很大的非技術風險,這種一堆小發電設備的東西,開放企業民間投資比較快,但企業民間投資就會給你亂來,真的蓋在斷層上導致山崩,或堤防上加蓋太重釀成潰堤...... 當你申請案上千個,這種東西你就會來不及審核,保證有東西會出包,相對的大型電廠因為審核案都是個位數,比較能緊盯.所以很諷刺的是,技術上比較好的方案,政治上反而會加劇問題發生.
說EDF的債務是俄烏戰爭搞出來的明顯就是胡說八道的謊言罷了 我只驚訝大俠兄居然可以輕易接受這種說法? 隨便去google都知道EDF負債的事情由來已久 根本不是啥俄烏戰爭可以呼巄過去的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k-edf-idUKTRE59112120091002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edf-debt-hybrids-idUSL5N17859D
跨國企業的說法也是不負責任的謊言 法國政府就是最少8成的最大股東 近期更直接要100%國營化了
難不成到時德國人英國人會幫法國人的公司還債? -------- 另外我也說過我理解大俠兄的立場
政府主導搞事並非沒有問題 這點要清楚說明 畢竟沒事以外就是像斯里蘭卡一樣直接全部崩掉 而且因為受害者不會有分別 所以才會有風險不大的錯覺 畢竟全部人都受害相對於沒人受害 個人觀點上沒有差距 但是panasonic這種案例就很明顯是只會有個人受害 個人觀點上差異明確 才會導致觀感惡劣
政府主導和民間主導各有優劣 這也是主觀認定的差距 老實說也是個只會剩下吵架的議題 所以我決定不爭論這個問題 但是以台灣來說 兩任總統最多8年 大型核電廠從無到發電動輒10年+的時間 綠能可以年年上漲的商轉容量 再加上核4的前例 究竟該如何選擇是必須要撇開單純的能源技術問題來深思 套用某句名言 何者才是必要的Z>B?
最後也不用持續爭論誰有或沒有搞"騙局" 畢竟不可能沒人不搞∼ 所以只有分成心理上能不能接受的"騙局"而已 而這是我要說的重點 所以這個議題就可以在這邊停了 剩下的都只剩主觀的吵架
|
Edited by - fanity on 09/04/2022 12:05:48 |
 |
|
kumasukiyaki
路人甲乙丙
  
1616 Posts |
|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
Posted - 09/06/2022 : 18:10:1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ity
說EDF的債務是俄烏戰爭搞出來的明顯就是胡說八道的謊言罷了 我只驚訝大俠兄居然可以輕易接受這種說法? 隨便去google都知道EDF負債的事情由來已久 根本不是啥俄烏戰爭可以呼巄過去的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uk-edf-idUKTRE59112120091002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edf-debt-hybrids-idUSL5N17859D
跨國企業的說法也是不負責任的謊言 法國政府就是最少8成的最大股東 近期更直接要100%國營化了
難不成到時德國人英國人會幫法國人的公司還債?
這種言論,明顯就是自己不懂金融和公司運作. 否則就是想欺騙世人!
公司有負債是很正常的事,就連最會賺錢的Apple也有負債. 台積電和鴻海都有借錢,難道他們的財務有問題??? 這就是金融小白才有的問題!
EDF有債務是天經地義的事! 新聞中也指出為了要買英國的資產,EDF大量舉債. 這跟核電可是一點屁關係都沒有.
常識就是如果資不抵債,負債大於資產,那麼企業淨值為零,甚至是負的! 那麼就無法繼續上市了! EDF早就退市了! EDF還能待在歐洲股票市場,並且股價也不低,表示負債並不嚴重. 還在講EDF負債的笨蛋,可以請他去歐洲檢舉EDF財報作假! 保證世界出名!!!
請不要當別人是白癡! 任意亂說謊言.
如果EDF在英國的事業賺錢,其實也算英國人幫法國人還債. 近日,台積電遭外資大賣提款,也等於台灣人幫美國人賺銀子. 這都很正常! 不知道有人是有多無知?!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fanity
另外我也說過我理解大俠兄的立場
政府主導搞事並非沒有問題 這點要清楚說明 畢竟沒事以外就是像斯里蘭卡一樣直接全部崩掉 而且因為受害者不會有分別 所以才會有風險不大的錯覺 畢竟全部人都受害相對於沒人受害 個人觀點上沒有差距 但是panasonic這種案例就很明顯是只會有個人受害 個人觀點上差異明確 才會導致觀感惡劣
政府主導和民間主導各有優劣 這也是主觀認定的差距 老實說也是個只會剩下吵架的議題 所以我決定不爭論這個問題 但是以台灣來說 兩任總統最多8年 大型核電廠從無到發電動輒10年+的時間 綠能可以年年上漲的商轉容量 再加上核4的前例 究竟該如何選擇是必須要撇開單純的能源技術問題來深思 套用某句名言 何者才是必要的Z>B?
最後也不用持續爭論誰有或沒有搞"騙局" 畢竟不可能沒人不搞∼ 所以只有分成心理上能不能接受的"騙局"而已 而這是我要說的重點 所以這個議題就可以在這邊停了 剩下的都只剩主觀的吵架
說謊就是有問題! 哪有"騙局正常化"這種事?! 如果照你的邏輯,林智堅的論文就沒有抄襲的問題,反正大家都在騙?!
這種事不能這樣亂搞啦! 不要說謊被人拆穿,就說世界上大家都說謊,說謊沒有錯! 我的天呀????
這種鬼扯,個人是不會接受的!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
 |
|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
|
dasha
版主
   
41991 Posts |
Posted - 09/11/2022 : 03:49:07
|
雖然說騙就是騙,但是學術論文造假,廠商為利益口不擇言,與無知者亂講話的嚴重度,不同. 小弟知道台灣有環保學者為了搶先他人得到全球暖化的結論,抓準標準是1950年,因此不惜調整數值氣象模式參數到誇張的地步,誇張到1941年日本戰車可以橫越北太平洋冰層攻擊珍珠港......這是很嚴重的學術詐欺. 廠商為利益的話,基本上發生天災就說是"全球暖化",其實半數是土地開發商去開發環評不會過的土地,或是地方政府因為各種理由搞堤防溝渠沒搞好,推卸責任. 而把"核能發電"與"再生能源發電"對立,這場戰火源自"核能發電"與"火力發電"的對立,或者你要說是"德國電機業"與"法國電機業"的對立也可以,他們在歐盟搞的綠能定義戰很精彩,但超過歐盟層級的就是亂講話. |
 |
|
kumasukiyaki
路人甲乙丙
  
1616 Posts |
|
清河
新手上路

229 Posts |
Posted - 09/15/2022 : 08:16:06
|
2014年的文章,現在回顧一下也挺有意思的,歐美現在是鐵了心擺脫對俄天然氣依賴,就看美國頁岩氣的產能是否能跟得上了,德國預計2023能建成保障本國天然氣充分供給的LNG設施
俄羅斯天然氣與美國頁岩氣角力歐洲
https://www.sse.net.cn/cninfo/HotInfo/202209/t20220913_1369448.jsp 2014-03-28 13:33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之聲》網站發表了評論員伊利亞·哈爾拉莫夫的文章,文章的題目為《美國用頁岩氣的幻象戲弄歐洲》。 文章說,儘管華盛頓與布魯塞爾正在因克裡米亞局勢制裁莫斯科,但歐洲離不開俄羅斯。儘管美國信誓旦旦地試圖提供本國液化天然氣來使歐洲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但這種做法在作者看來是只不過是“關於威脅及其思辨設計的討論”。它根本行不通,其根源在於:市場並未做好轉型準備以及歐洲沒有必要的基礎管道設施。 文中援引俄羅斯能源發展基金經理謝爾蓋 比金的觀點,他對美國的市場動機提出質疑,他認為,“美國為什麼要把更便宜的天然氣輸往歐洲,難道是為了讓美國的市場變得更壞、歐洲的市場變得更好嗎?這種資源優勢不僅輸送給了美國的盟友,也同時給了美國的競爭者。更何況美國自身對葉岩氣也有巨大需求”。 哈爾拉莫夫對美國的“利益觀”提出自己的質疑,他認為,“天然氣、葉岩氣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它更是一個地緣政治問題。更準確地說,這是一個要把俄羅斯擺放到一個更加合適位置的問題,從而使俄羅斯更加容易對付、軟弱無力和缺乏鬥志。儘管華盛頓總在反復談論俄羅斯的錯誤與邪惡,也許這在美國看來是面向人類社會所應承擔的神聖責任。但美國人已多次展示了其不僅愛錢、而且很會數錢,美國並沒有準備為‘教育’俄羅斯而使自己的利益受損”。 哈爾拉莫夫進一步用歐洲的能源市場現實證明瞭俄羅斯天然氣的“壟斷地位”,他認為,“儘管俄羅斯在能源——這一中心議題飽受歐洲其他國家指責,但沒有哪一位歐洲領導人敢於斷言,歐洲不再需要俄羅斯的天然氣。而且,對於天然氣來說,需要建立對於買賣雙方互惠互利的市場,很顯然在天然氣這個具體語境下美歐尚談不上是合作夥伴”。 拋開市場因素之外,“美氣歐輸”存在致命的技術缺欠。文中援引俄羅斯國家能源研究院院長謝爾蓋·普拉沃蘇多夫的觀點,“美國並沒有真正物理意義上的天然氣(而是葉岩氣),當嚴冬到來時,對於氣體的需求量將成倍增加,而美國的企業並不能保證葉岩氣的開採。這將導致美國葉岩氣價格將比歐洲貴10倍,比俄羅斯貴30倍。在可預見的未來美國葉岩氣新增儲量並未顯現,開採葉岩氣的投資也處於停滯狀態。在不久的將來,很可能出現為滿足美國國內需求而從加拿大進口葉岩氣的局面。此外,從美國到歐洲運輸液化天然氣的管線不具備生產性規模,而建設這些管線需要投入幾十億美元”。 |
Edited by - 清河 on 09/15/2022 08:34:45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54 Posts |
|
清河
新手上路

229 Posts |
Posted - 09/15/2022 : 08:48:35
|
俄羅斯天然氣確實要比美國頁岩氣便宜多了,特別是跨大西洋運輸轉運過程之後 不過俄羅斯可能一廂情願的認為便宜就能在競爭中獲勝,或說便宜能源能讓歐盟無法擺脫對俄依賴
要是單純市場競爭角度確實如此,不過至少航海大發現帶動資本主義萌芽起,資源與市場的歸屬從來就不是單純的比價競爭,而是由國力的較量,價格不是決定因素
歐盟東擴擠壓俄羅斯想像的歐亞經濟聯盟,和美國頁岩氣逐步擴大在歐洲的市場份額,都是陽謀,俄羅斯哪怕不惜動用已大不如前的軍力,都難以逆轉趨勢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54 Posts |
Posted - 09/15/2022 : 09:35:05
|
應該說資源與市場與價格息息相關 但是企圖用資源與市場轉換為政治上的訴求,那就要回到政治面。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普丁根本沒有理論可以掌握西歐的群眾,光靠著便宜的天然氣就想掌握群眾,是不行的。
反而是烏克蘭的演員,掌握了歐美的群眾,弄來錢糧槍砲,果然是專業人士。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9/15/2022 09:35:59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