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標題
到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頁,共 17頁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08:40:56
嗯!高虹安 這小姐利害,能收新資訊,還能變敢轉灣,將來也會是號人物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17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08:43:02
?? 哪件事?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17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08:52:42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Harvida 不知道有沒有經濟學家可以給大家一個概念... 換一個策略,說到年底前,60歲以上吧,重大傷病,醫事人員,先打兩劑,接下來不管幾劑就這樣打下去。剩下的靠自己,恢復正常生活。 現在政府這樣的搞法,八成兩劑,恐怕要到明年夏天了。 從經濟上看兩個方案哪個損失較低。玄學的說法是要到後年春天疫情才會降下來...經濟上可能有些炸彈要炸不知何時而已。 這個不是經濟學家能夠回答的問題 最重要的關鍵是 一劑的效果是多大? 目前看起來CDC採用主流的看法,一劑防重症。 只要一劑覆蓋夠多,就可以防止醫療崩潰。 還記得6月雙北病床一位難求,大家的恐慌嗎? 還記得某人說"不少人是可以搶救回來",大家的憤慨嗎? 這就是醫療瀕臨崩潰(但是還沒崩潰)狀況 醫療崩潰的話,比這個嚴重十倍百倍。 如果能夠接受醫療崩潰,再來討論解封救經濟的議題。 如果醫療崩潰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選項,那麼這是第一優先的目標 (分隔線) 如果發現一劑根本不能防重症,兩劑才能防重症。 那麼整個施打策略就要大轉彎。 所以我說這不是經濟學問題,是醫療科學問題。 至於怎麼幫助那些要餓死的人,那的確是經濟學/社工/社會/政治 要努力的方向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9/09/2021 09:36:17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17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09:46:00
我覺得應該考慮改進台灣的NPI措施,是比較實際的作法。 大陸那套我們學不來,但是香港似乎做得很不錯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香港似乎是 1. 嚴格執行14+7的隔離,包括機師。(其中+7之後還要篩檢PCR) 2. 餐廳開放內用,但是員工要定期PCR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香港餐廳沒有停止內用,但今年4月起公布「疫苗泡泡」方案。根據方案,疫苗開打前,若員工未定期檢測,顧客沒有實名制,每桌上限2人,全店上限20人,只能營業到晚上6點;如果員工每兩周檢測一次,顧客實名制,每桌上限4人,全店上線20人,開放時間可延長到晚上10點。" 3. 應該還有更多規定 我覺得關鍵是定期PCR,舉例來說,如果八大從業人員每三天PCR一次,也不是不能開放。 我現在就覺得幼稚園老師應該每周定期PCR一次。 台灣5月會炸開,就是因為社區內PCR的次數太少,也沒規劃特定族群定期PCR,連去醫院都不用PCR,結果發現的時候太晚了。 目前醫院已經要求PCR,這波板橋的就是這樣抓出來的。 如果我們把特定人群定期PCR做好,就算邊境有破口,也可以更快的撲滅疫情。 這個雖然沒有全面普篩基層工作這麼繁重,還是需要相當的基層組織。 但是香港做得來,台灣應該也可以辦到。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09:58:17
這切入重點了,凡事要循序漸進,由一到十,按步來,cdc從各國收集的資料,現下都是即便是第一劑,都能拉高防重症的比例,在沒變化下,別自亂陣角,但也有人不厚道,拉偏架引歪風,像昨天五七爆新聞裡,那黃暐翰就引個數字說第二類 兩劑施打率已達44.5%,而七十五以上 ,兩劑才一趴多,是多不該,我是想請問,他講的第二類是中央政府列冊的那1770人,還是全台灣各地方政府列冊的近二十八萬人,如果是中央的那頂天就八百人,是回事嗎?那如果是地方上報的,扣除軍警憲調一線防疫的,那剩下就是前幾天吵的藍營執政浮報的,結果就是用一句詞“第二類”來蓋刮承受。這種話術,低劣阿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WhaleMoon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Harvida 不知道有沒有經濟學家可以給大家一個概念... 換一個策略,說到年底前,60歲以上吧,重大傷病,醫事人員,先打兩劑,接下來不管幾劑就這樣打下去。剩下的靠自己,恢復正常生活。 現在政府這樣的搞法,八成兩劑,恐怕要到明年夏天了。 從經濟上看兩個方案哪個損失較低。玄學的說法是要到後年春天疫情才會降下來...經濟上可能有些炸彈要炸不知何時而已。 這個不是經濟學家能夠回答的問題 最重要的關鍵是 一劑的效果是多大? 目前看起來CDC採用主流的看法,一劑防重症。 只要一劑覆蓋夠多,就可以防止醫療崩潰。 還記得6月雙北病床一位難求,大家的恐慌嗎? 還記得某人說"不少人是可以搶救回來",大家的憤慨嗎? 這就是醫療瀕臨崩潰(但是還沒崩潰)狀況 醫療崩潰的話,比這個嚴重十倍百倍。 如果能夠接受醫療崩潰,再來討論解封救經濟的議題。 如果醫療崩潰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選項,那解封救經濟救是無意義的討論。 (分隔線) 如果發現一劑根本不能防重症,兩劑才能防重症。 那麼整個施打策略就要大轉彎。 所以我說這不是經濟學問題,是醫療科學問題。 至於怎麼幫助那些要餓死的人,那的確是經濟學/社工/社會/政治 要努力的方向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04:02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mazon373 那一牌子的不重要,熱騰騰的昨晚“新聞面對面”,高虹安,高虹安知道吧!自己講即便保護力只剩30%我們的第二劑巴啦巴啦的,甚至那大牌律師主持人都講,大衛國現在都已開始規劃第四劑了,至於39%的出處是上周 新光的副把子在突發棋想裡,講他收到歐美期刊的最新資料裡講的,至於他這號人物,上次不知講什麼,被人到臉書裡鬧,他特別將他在歐美期刊發表的一百多篇文章列出來,嗆 誰來跟他比,至於某些只看自己想看看的,嘿嘿嘿,好吧,bnt的保護力還在94%,萬年不動,你信就好啦,到時再進那果凍的三千萬劑,替你准備好,打飽打滿。 少在那裏放屁!https://scholars.lib.ntu.edu.tw/cris/rp/rp06577/otherinfo.html 陳培哲Pei-Jer Chen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發表的論文,查得到的就有676篇,全部都列給你! 你信不信?! 如果是講新光醫院的副院長洪子仁那貨?! 那根本是周玉蔻的最愛! 此人根本不是醫學系出身,也不是生物化學科系出身,是公衛出身的. 當上副院長,恐怕以行政方面的能力居多,而不是學術能力. 在學術上的地位,跟陳培哲院士比起來,恐怕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別再講大衛國了,大衛國在彭博的防疫排名才35名,已經被1450和側翼鞭屍幾百次啦! 大衛國才領先台灣6名而已.值得一提再提的嗎??? 39%的報告根本被大衛國自己都打槍,有看過自己出的報告,被自己的專家打槍的嗎??? 就可以知道這個數據有多不可信! 我是不懂BNT有啥好黑的,綠營可以樂此不疲地黑BNT?! 事實上,要是沒有郭董這批BNT,DPP政府恐怕要被罵到死了. 看你每次都提綠營同溫層的政論節目當證據,看來被洗腦的程度已深. 也不期望你能多清醒了...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Harvida
路人甲乙丙
3679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14:03
我是認為我們50左右這輩乃至以上與重大傷病的各家要自己顧好,國家的義務只有到給你兩+N針。不能過度壓抑年輕人來顧老人。我們要先放下不安全感。要求國家速給兩針其他一切照舊生活。 或再抓寬一些吧,鎖定醫護重大傷病50歲以上,兩+N地打下去。 是不是有可能加上50歲以下靠自身免疫力與室內戴口罩+隔板,不會醫療崩潰, 經濟也沒問題? 最近好多業務員找我要給我低利貸款啊,利率好低,好想貸...聽說年輕律師開業醫師非常慘。 這病從萬華看,從幼稚園的狀況看,幾乎是要室內+無口罩+長時間相處才會爆。 40歲以下幾無重症,這病似乎挑戰著世代矛盾,先保護50歲以上,年輕人先別想出國問題,或許是應走的方向。 年紀大的與年輕世代,都要勇敢且替彼此設想。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14:11
事實是前兩個月開始,就有好幾個境外移入,要來台就職的,是無症狀,是居隔結束後,要就職被公司要求pcr,才抓出來的,當時cdc,就要求14+7,只是後來執行確不確實而已,像這次幼兒園那從埃及回來的家長,CT是37.9,我的天那,那從八月四號到18號時,三採陰是以34為基線不就放進來了,那現在會爆,就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了。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WhaleMoon 我覺得應該考慮改進台灣的NPI措施,是比較實際的作法。 大陸那套我們學不來,但是香港似乎做得很不錯 我稍微研究了一下,香港似乎是 1. 嚴格執行14+7的隔離,包括機師。(其中+7之後還要篩檢PCR) 2. 餐廳開放內用,但是員工要定期PCR "台北醫學大學教授陳立昇表示,香港餐廳沒有停止內用,但今年4月起公布「疫苗泡泡」方案。根據方案,疫苗開打前,若員工未定期檢測,顧客沒有實名制,每桌上限2人,全店上限20人,只能營業到晚上6點;如果員工每兩周檢測一次,顧客實名制,每桌上限4人,全店上線20人,開放時間可延長到晚上10點。" 3. 應該還有更多規定 我覺得關鍵是定期PCR,舉例來說,如果八大從業人員每三天PCR一次,也不是不能開放。 我現在就覺得幼稚園老師應該每周定期PCR一次。 台灣5月會炸開,就是因為社區內PCR的次數太少,也沒規劃特定族群定期PCR,連去醫院都不用PCR,結果發現的時候太晚了。 目前醫院已經要求PCR,這波板橋的就是這樣抓出來的。 如果我們把特定人群定期PCR做好,就算邊境有破口,也可以更快的撲滅疫情。 這個雖然沒有全面普篩基層工作這麼繁重,還是需要相當的基層組織。 但是香港做得來,台灣應該也可以辦到。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18:28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WhaleMoon 最重要的關鍵是 一劑的效果是多大? 目前看起來CDC採用主流的看法,一劑防重症。 只要一劑覆蓋夠多,就可以防止醫療崩潰。 這是你個人的胡說八道! 一劑並非主流,兩劑才是主流. 從醫學文獻的指標來看,打一劑跟沒打的差別並沒有很大. 就算從四叉貓打完高端疫苗,自費去驗抗體數的結果也是一樣. 打一劑的效果十分低,抗體數低得可憐. 連高端自己都講要打第二劑再測. 你的講法根本打臉高端! 你等於是宣稱高端疫苗是廢物! 情何以堪???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WhaleMoon 如果能夠接受醫療崩潰,再來討論解封救經濟的議題。 如果醫療崩潰是完全不能接受的選項,那麼這是第一優先的目標 你又在胡說什麼??? 哪一個國家有要先接受醫療崩潰後,才能解救經濟??? 你是在講啥??? 崩潰後才能救經濟??? 這個邏輯何在??? 我實在是看不懂!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19:29
就你這廢青,就直接跳過高虹安,30%是高虹安講的,你就視而不見了,她的數字那來的你問她去,廢物,一個指頭指著別人時,別忘了另外四個指頭向著自己。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mazon373 那一牌子的不重要,熱騰騰的昨晚“新聞面對面”,高虹安,高虹安知道吧!自己講即便保護力只剩30%我們的第二劑巴啦巴啦的,甚至那大牌律師主持人都講,大衛國現在都已開始規劃第四劑了,至於39%的出處是上周 新光的副把子在突發棋想裡,講他收到歐美期刊的最新資料裡講的,至於他這號人物,上次不知講什麼,被人到臉書裡鬧,他特別將他在歐美期刊發表的一百多篇文章列出來,嗆 誰來跟他比,至於某些只看自己想看看的,嘿嘿嘿,好吧,bnt的保護力還在94%,萬年不動,你信就好啦,到時再進那果凍的三千萬劑,替你准備好,打飽打滿。 少在那裏放屁!https://scholars.lib.ntu.edu.tw/cris/rp/rp06577/otherinfo.html 陳培哲Pei-Jer Chen 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發表的論文,查得到的就有676篇,全部都列給你! 你信不信?! 如果是講新光醫院的副院長洪子仁那貨?! 那根本是周玉蔻的最愛! 此人根本不是醫學系出身,也不是生物化學科系出身,是公衛出身的. 當上副院長,恐怕以行政方面的能力居多,而不是學術能力. 在學術上的地位,跟陳培哲院士比起來,恐怕連提鞋的資格都沒有! 別再講大衛國了,大衛國在彭博的防疫排名才35名,已經被1450和側翼鞭屍幾百次啦! 大衛國才領先台灣6名而已.值得一提再提的嗎??? 39%的報告根本被大衛國自己都打槍,有看過自己出的報告,被自己的專家打槍的嗎??? 就可以知道這個數據有多不可信! 我是不懂BNT有啥好黑的,綠營可以樂此不疲地黑BNT?! 事實上,要是沒有郭董這批BNT,DPP政府恐怕要被罵到死了. 看你每次都提綠營同溫層的政論節目當證據,看來被洗腦的程度已深. 也不期望你能多清醒了...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26:54
台大麻醉師是兩劑莫德納,幼教師是一劑莫德納,都被突破了,我講的有錯,去檢舉我假消息造謠去。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29:56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Harvida 40歲以下幾無重症,這病似乎挑戰著世代矛盾,先保護50歲以上,年輕人先別想出國問題,或許是應走的方向。 出國的問題不只是旅遊而已.你的眼光太短了! TSMC的3nm製程其實已經被這種封鎖措施給害到了. 因為國外進口設備安裝的延遲,導致TSMC的3nm宣布要延期了! 這也害到Apple A15核心晶片的推出. 本來A15要用TSMC的3nm,這下聽說只能改用4nm.連新的M2晶片聽說也是一樣. 你以為TSMC的劉德音為何出來催疫苗??? 事實上是因為已經影響到TSMC的業務推進了. 工商協進會的林伯豐也出來說要疫苗,不要五倍卷. 其實都是希望靠多接種疫苗來促進防疫措施的解封. 要是一直保持14天的不分對象一律隔離的話, 台灣的經濟遲早會被拖垮. 到2022或是2024時,DDP才會知道事情的嚴重性! 只是到時候變成大家一起死而已.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32:03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mazon373 台大麻醉師是兩劑莫德納,幼教師是一劑莫德納,都被突破了,我講的有錯,去檢舉我假消息造謠去。 你是不懂,只是醫學白癡而已! 沒人說不會被突破,那是百分比的機率問題. 99.9%也是會被突破! 0%也是被突破! 難道都一樣??? 蠢啊!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mazon373 就你這廢青,就直接跳過高虹安,30%是高虹安講的,你就視而不見了,她的數字那來的你問她去,廢物,一個指頭指著別人時,別忘了另外四個指頭向著自己。 高虹安是神嗎??? 根本不值得一評! 怎麼樣都覺得你更廢吧! 呵呵!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Edited by - cwchang2100 on 09/09/2021 10:36:08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36:08
陳培哲被捧成寶了,他跟廈門大學的關聯要翻出來嗎?照翁啟惠的標準,褲底都要扒三層,一個背德無心的人,你就再捧高一些,到時候,大家一起扒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39:10
是阿,你懂,你是那個醫學系的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39:21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mazon373 陳培哲被捧成寶了,他跟廈門大學的關聯要翻出來嗎?照翁啟惠的標準,褲底都要扒三層,一個背德無心的人,你就再捧高一些,到時候,大家一起扒 陳培哲是院士,翁啟惠也是院士. 你要翻就翻! 人家一輩子深綠,流落到被綠營追殺,也算自作自受啦! 呵呵!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mazon373 是阿,你懂,你是那個醫學系的 就是那個你讀不到的醫學系!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Edited by - cwchang2100 on 09/09/2021 10:40:28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0:47:39
是阿,他是不是深綠是你講的算的,那大蔣小蔣,反共兩世代,不是綠到黑嗎?呵呵呵,你再帶歪一些嗎?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1:02:34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amazon373 是阿,他是不是深綠是你講的算的,那大蔣小蔣,反共兩世代,不是綠到黑嗎?呵呵呵,你再帶歪一些嗎? 陳院士是否深綠,小英和阿扁都清楚! 真正在綠營高層有資歷的人就會知道了. 反共就算綠?! 問題在你的腦子,你只會東扯西拉一些無厘頭的垃圾! 別那麼愛看電視,腦子會變笨的! 有時間多看點書! 不指望你看論文啦! 有營養的書多看點,就不會被人洗腦了.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2:04:58
俗話說的,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知榮辱,就你這貨,除了考據一些數據資料外,,還敢叫人多讀書,那不都跟你擠成一窩糞蛆了,還好意思起頭帶歪風,你省省吧!伐異黨同,正應了古話,文人相輕,估量你這廢物,也就擠同溫層的貨,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就只會會滿口噴糞,實話講,打仗 本糞點,該那躦就那躦,別被順手捏掉了
amazon373
路人甲乙丙
9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12:17:21
綠不綠,誰能論斷,藍不藍誰又知道,三十年前 新思維 承龍 路客講總理遺訓多好阿,嘿嘿嘿,新黨八大寇 多靚阿!結果勒,除了一個王聖人,因為他背後有一個無上大老闆,所以沒變外,現在那個不是紅通通,那個書讀的少了,那個不找盡理由帶頭歪,就陳騙那海角七億,也就是個蛆,別侮辱綠的了
ki1
我是老鳥
6096 Posts
Posted - 09/09/2021 : 21:34:37
5月時信心滿滿,現在卻喊著第三劑甚至第四劑就說明一切了 (看來也有人忘了某些疫苗效力會隨時間明顯衰退,遠遠跟不上病毒傳播消退的時間) 作為RNA病毒,序列顯然是難以相同,至少現在叫得出來的都從AY.1 AY.2 AY.3...排到兩位數了 台灣發現各串不同的Delta傳播就是明顯案例 以去年全球窘況來看,多猜猜不是壞事,甚至和打仗類似,猜測技術高低能左右勝敗 總比讓東西放幾個月後變成"那個已經沒用了"好些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這篇文正好展示了疫苗遠遠跟不上病毒,兩個月就足夠讓夠多狀況變得很不一樣 DATA SOURCES Vaccination Status Data regarding vaccinations that had occurred up to May 16, 2021 , including the date of receipt of each dose of vaccine and the vaccine type, were extracted on May 17, 2021 . Data on all positive PCR tests between October 26, 2020, and May 16, 2021 , were extracted. Data on all recorded negative community tests among persons who reported symptoms were also extracted for the test-negative case–control analysis. Children younger than 16 years of age as of March 21, 2021, 少在那裏打烏賊戰! 同樣的Delta病毒病就是一樣的DNA序列. 兩個月會變化的話,那就是變成不同的病毒株.新病毒會有不同的編號和序列. 科學是很嚴謹的,不是像你這樣亂猜. 報告說是Delta就是同樣的Delta病毒,兩個月後,還是同樣的Delta病毒. Delta病毒序列,不管幾個月後,序列都是一樣的. 當然會出現新的變種,但是那就會賦予新編號啦! 你是笨還是壞!? 就先當你不懂病毒好了,否則就要把你當成心懷邪念的卑賤小人了. 你並沒有證據證明這是兩種不一樣的病毒株. 如果你能證明是不一樣的病株,那你可以出篇論文啦! 別瞎扯好嗎??? 不要又用1450那種挑字眼的宣傳詭計,學術論文怕像你這種鑽漏洞的低級鬼. 是有很嚴謹的一套系統,不是你可以混過去的. OK?! Delta就是Delta,沒啥跟不上的事,你又在學時鐘了嗎?! 世界又跟不上台灣囉?? 呵呵!!
Edited by - ki1 on 09/09/2021 21:52:32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9/10/2021 : 02:24:13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5月時信心滿滿,現在卻喊著第三劑甚至第四劑就說明一切了 (看來也有人忘了某些疫苗效力會隨時間明顯衰退,遠遠跟不上病毒傳播消退的時間) 作為RNA病毒,序列顯然是難以相同,至少現在叫得出來的都從AY.1 AY.2 AY.3...排到兩位數了 台灣發現各串不同的Delta傳播就是明顯案例 看來你也是病毒白癡! 又想打烏賊戰了! 果然死性不改! B.1.617.2就是Delta病毒的代表,AY.1就是變異種. 如果實驗是用AY.1的話,就不能寫B.1.617.2,懂不懂??? 台灣怎麼能聲稱找到不同的Delta病毒??? 還不是比對而來的! 能自己宣布發現新的Delta病毒嗎? 編號可不是由時鐘自己亂編的! 時鐘還沒有這種資格! 而且目前兩劑疫苗就可以對包括Delta在內的病毒變種產生重症和死亡保護力. 疫苗有什麼好不樂觀的??? 慘的是時鐘和台灣!!! 死也不肯多買疫苗,現在導致兩劑的接種率奇低!!! 這根本就是人禍!!! 五月前只有時鐘們才信心滿滿吧?! 呵呵 世界要趕上台灣囉! 世界看好了... 這些屁話是誰在講的??? 另外,疫苗的有效性是隨著病毒的種類而有差異. 事實上,有疫苗的有效保護時間長達10年! 新冠疫苗還沒有較長的保護期,是因為還沒有足夠的時間讓科學家研究開發, 只要多幾年,就可能會開發出多價的長效性疫苗.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以去年全球窘況來看,多猜猜不是壞事,甚至和打仗類似,猜測技術高低能左右勝敗 總比讓東西放幾個月後變成"那個已經沒用了"好些 重點是你根本就是猜錯!!! 主流如AZ,BNT,Moderna在接種兩劑的情況下,還是極為有效!!! 可以大幅下降重症和死亡率! 台灣的死亡率高居不下,領先各國! 就是因為二劑的接種率奇低! 看齊第三世界! 所以碰到Delta病毒就十分恐慌. 先進國家早就沒有再死釘確診數量了! 只有時鐘為了享受每日下午兩點的權威感, 才對確診數視為重大政策指標. 有種的話,你可以死不打疫苗,靠口罩防疫. 你這麼愛隔離的話,還可以考慮把家門裝上鐵板焊死! 日本都已經把隔離時間改為10日了, 而且還只認證日美歐的施打證明! 等到有一日取消隔離.我等打兩劑國際認證疫苗者,就有機會爽爽游日. 你們這種綠營假NPI信徒,都慢慢在家關到死好了!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1171 Posts
Posted - 09/10/2021 : 08:11:08
这裏的火气好大。 BNT或能每週送來八九十萬劑,看十月底能不能讓70%以上的人有第一劑施打率,十二月底有50%第二劑施打率(含各家疫苗)。當然其它牌的疫苗也要持續送來,讓之前預約的人不要等太久。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Harvida
路人甲乙丙
3679 Posts
Posted - 09/10/2021 : 11:01:10
一防重症,二防經濟問題。 先假定病毒會不斷變異,不會停在Delta,恐怕要先把重點放在: 1.五十歲以上世代不斷補強。約一千萬人口。先估打四劑。 2.醫護不斷補強。 三十歲以下基本上要放牛吃草,各自努力。疫苗不夠的話,打在三十歲以下基本上是心理作用,而且一打,至少是三天生產力減損,打三劑就等於病上一旬。 台北市老人染疫非常多,也有46%的無症狀,三十歲以下打疫苗造成勞動力的減損,甚至可能要超過染疫的傷害,這也會傷害經濟。 我們對年輕人可能有沒盡力的地方,甚至自己就是"慣"老闆,但就我所知很多年輕人根本愛上WFH,他們期待很嚴格的公衛手段,以沒有疫苗可打來要求WFH,他們是喜歡這樣的,經濟與生產力不在他們的考量。 60歲以上的,約莫500多萬多已經退出勞動市場,持續打預防針的副作用,不會造成勞動力減損,打越多還能促進消費--我買營養品燉雞湯給父母,也花了幾千塊。 這個策略政治上對兩個陣營都不討好,但不失為可以考慮的方向。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317 Posts
Posted - 09/10/2021 : 18:20:32
市長陳其邁也指,高市為避免幼兒園發生群聚感染,已要求幼兒園教職員工每周快篩 一次 == 希望是政府出錢。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到第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頁,共 17頁
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