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07:18:36
|
quote: 再說,這很明顯是噸位和性能要求決策本末倒置的現象,只是052C較大,還可挽救 縮得更小變成死結則不易外
對啊, 這個問題網友們幾年來早就討論透了, 只要海軍願意放大艦體, 根本就沒這麼多問題。 海巡明明在噸文問題上沒這麼龜毛(現代的海巡艦, 大多比30年前的一代要大), 海軍為什麼要這樣半世紀堅持4000噸工作馬只能說很奇怪了。
quote:
個人覺得海鷹眼機率不大, 猜最保險的方式, 就是套用跟康定級一樣的改良方案, 只是拆分為兩種構型
康定改是保留了法國雷達做主感測器吧, 這新船需要新雷達啊, 如果不是之前傳聞的S波旋轉海鷹眼, 會是什麼呢?
|
|
|
waffe
我是老鳥
7187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08:26:46
|
上面不少網友把鍋往海軍頭上扣,我個人比較難以認同。軍事的建設主要還是政策的方向問題,有政策做不好那怪軍方沒問題,但政策都沒有啥事也沒辦法做直接去廚房領個鍋海軍也是冤。我島海軍在現代化上步伐其實一直都很快,當武三這種區域防空系統上艦服役的時候蔚山還趴在船台上敲鋼板,全亞洲有戰系化作戰系統與區域防空的驅逐艦隊的除了台灣就是阿本與阿三海軍。阿本的屬於自己做這沒問題,阿三的驅逐艦用的是跟老毛子買的卡申改,而護衛艦主要是跟英國買的利安德級。卡申級有區域防空能力,但利安德只有射程跟我老二差不多長的海貓飛彈。
而二代艦規劃海軍眼光已經鎖定板磚系統,但一來採購標的受限二來我們一個島國花一艘航空母艦的錢去研發新的艦種這風險估計換成是你也不一定敢簽字。而目前研發的受阻不知道各位是不是都藍過了頭,主要都是老馬時期的政策問題,他連GG戰術彈都給砍了怎可能撥大筆經費去研發一級作戰艦或是持續性的研發費用?但老馬做的也沒錯2000以後只要是成年的台灣男性有誰沒想過組團去對面花個600RMB爽一整晚?往內陸一點的200都可以...........當時的兩岸氛圍鬼會想研發武器?又有哪個先知會想到目前這個狀態?別人不知道但我個人確實大約10年的時間沒想過這種事。
所以現在有問題不是海軍而是政策,火燒屁股了還搞國艦國造?前文都扯過很多次了你新船下水少說都要測個幾年是要等測好了移交給對岸當海警船?海警船也不需要飛彈與雷達。目前需要的是直接採購國外的成熟性產品先組成一定的戰力當主軸,你要造啥機巴矛在慢慢去搞。現在世界各國嘴巴上都在反中,看看能不能先搞個四艘驅逐艦回來撐個場面。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2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09:06:20
|
問題是除了法國,沒有成熟產品了 法國我是真心不想再碰
大家不是不體諒海軍,但是4530前2-4艘用海弓PESA,哪裡不行? 海軍從來沒有白紙黑字說裝不下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9/02/2022 09:08:06 |
|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0742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09:24:54
|
海巡的嘉義艦,號稱四千噸級,滿載排水量五千九百噸,人員只要50人。就算塞滿塔江級的裝備,用人應該不超過百人....而且台灣有買設計圖...... 用嘉義艦的基本設計為基礎來作輕武裝二級艦,日後拿掉部分武裝轉給海巡繼續用也不錯啊....至少跟監碰船都有底氣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
|
Dr Evil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85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09:39:48
|
要在五年內暴兵,就是飛彈,不要多想戰機戰艦之類,大系統集成的裝備 機艦不談設計,光製造測試訓練,時間的物理限制,就注定數量極其有限 不要因此病急亂投醫,誤了長期建軍的計畫步伐
|
Edited by - Dr Evil on 09/02/2022 09:41:39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669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09:45:0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SMP
這邊說的堅持使用AESA,指的不是051C,而是在052C發生的AESA和PESA之爭。 當初航天二部想將紅旗9的雷達照搬上艦,其實就和中科院照搬弓三上艦一樣, 以一個科研單位降低難度節省成本的想法是沒錯,但是他們都忽略了買家業主的想法,以致於一敗塗地。
發展052C防空系統並不是規格或路線之爭,純粹就是各單位利益之爭。14所的多功能 有源相控陣跟航天23所C波段紅旗9火控相控陣(訂位類似RIF-M那個雷達),根本不是同一類東西。
文章敘述裡船艦口或者更高層的單位都沒有明確指定要哪一種規格,而是讓14所跟23所自己爭,技術跟路線之外到最後還要比後台。
=========================
MDC Naval Ensign.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669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2:37:0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affe
上面不少網友把鍋往海軍頭上扣,我個人比較難以認同。軍事的建設主要還是政策的方向問題,有政策做不好那怪軍方沒問題,但政策都沒有啥事也沒辦法做直接去廚房領個鍋海軍也是冤。我島海軍在現代化上步伐其實一直都很快,當武三這種區域防空系統上艦服役的時候蔚山還趴在船台上敲鋼板,全亞洲有戰系化作戰系統與區域防空的驅逐艦隊的除了台灣就是阿本與阿三海軍。阿本的屬於自己做這沒問題,阿三的驅逐艦用的是跟老毛子買的卡申改,而護衛艦主要是跟英國買的利安德級。卡申級有區域防空能力,但利安德只有射程跟我老二差不多長的海貓飛彈。
而二代艦規劃海軍眼光已經鎖定板磚系統,但一來採購標的受限二來我們一個島國花一艘航空母艦的錢去研發新的艦種這風險估計換成是你也不一定敢簽字。而目前研發的受阻不知道各位是不是都藍過了頭,主要都是老馬時期的政策問題,他連GG戰術彈都給砍了怎可能撥大筆經費去研發一級作戰艦或是持續性的研發費用?但老馬做的也沒錯2000以後只要是成年的台灣男性有誰沒想過組團去對面花個600RMB爽一整晚?往內陸一點的200都可以...........當時的兩岸氛圍鬼會想研發武器?又有哪個先知會想到目前這個狀態?別人不知道但我個人確實大約10年的時間沒想過這種事。
所以現在有問題不是海軍而是政策,火燒屁股了還搞國艦國造?前文都扯過很多次了你新船下水少說都要測個幾年是要等測好了移交給對岸當海警船?海警船也不需要飛彈與雷達。目前需要的是直接採購國外的成熟性產品先組成一定的戰力當主軸,你要造啥機巴矛在慢慢去搞。現在世界各國嘴巴上都在反中,看看能不能先搞個四艘驅逐艦回來撐個場面。
回頭看這些年台灣海軍做了什麼,到陳水扁任內為止基本就是圍繞著接收四艘紀德級, 海軍水面艦隊運用發生很多質變;當時另一個重頭戲是潛艦規劃,但是搞砸了。
後來馬英九上任之後無論台灣自己家或歐巴馬政府,對於軍備或對台軍售都比較消極。 這幾年間潛艦還是在海軍內部沈潛作業。而台灣三軍主要預算分配向來是輪流的, 分散付款高峰,那幾年分配重點不好說,陸軍那些年花了不少錢買直昇機。
台灣海軍真正努力推一波艦隊更新的是2013年8月上任的陳永康,2014年上旬就推出了 一系列願景,也宣示無論有沒有美國支持都要推動潛艦。那時候開始有想過新一代巡防艦。
依照去年立法院議事記錄,台灣海軍大概在十年前請中科院開始規劃下一代巡防艦 的雷達戰系,換言之也就是在2010年前後,估計是一些不大不小的科研案的規模,最後產出的也就是現在中科院那些裝在高雄號測試的東西(相位陣列雷達、迅聯、海弓三)。
然而,海軍在2015年向義大利SELEXES諮詢艦載3D雷達及戰鬥系統信息,在2017年又向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諮詢過SETIS戰鬥系統信息,顯示2017年左右開始推動「新一代巡防艦」(當年首次在世貿展出模型)時,眼光跟最初請中科院開始做的時候,肯定不太一樣了。
我在2017年世貿航展問過艦上雷達是否要用中科院系統、研發完成沒之類的問題,當時海發人員強調「沒有限定是自製或外購系統」,還說要中科院話、希望在船艦建成之前中科院能搞定研發測試,當時就有不好的預感,因為中科院的東西顯然還要一些時間研發,要搞船艦設計不可能在核心系統規格不確定(無論自製外購)的情況下,就貿然確定船艦平台設計。後來果然如我的預感出問題,而且沒想到的是海軍堅持咬死平台規格,於是「後牆坍塌」,圍繞著「空氣」設計出來的船艦根本沒用。這種項目管理的鍋絕對是海軍的,沒有藉口。
至於在2013年回推到2008年,這段時間海軍對水面艦有什麼作為(或者因為哪些原因而沒有太多作為),可能要問一下局內人才知道,不過無論是內部資源分配跟外在軍購環境當時都不太好。真正可以事後諸葛後悔一下的就是美國當年offer了四艘派里級,台灣拖了幾年後只要兩艘....
=========================
MDC Naval Ensign.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669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2:39:15
|
輕巡防艦現在計畫像是打鴨子上架一樣,一上馬直接跳到原型艦建造階段,明年就要開始造, 估計就跟先前梅復興跟朱明透露的信息一樣,拿海軍手頭上現成的東西拼湊,船型用當年二代二級艦 的船型(後來先給海巡署造了台南跟新北艦),戰系武裝基本照搬沱江、塔江,中科院迅聯系統 加上海蜂眼加上海劍二,如果垂直發射海劍二一時不能備便就用斜射先頂。
=========================
MDC Naval Ensign. |
|
|
ASMP
路人甲乙丙
1343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3:11:55
|
明年剛好也是康定級延壽升級案首艦開始改裝的時間, 目前能確定會對外採購3項裝備,2項裝備採取技術授權共同研發, 武裝就是雄二和海劍二,所以海劍二的垂發理論上應該是準備好了。 |
|
|
kmleu
路人甲乙丙
1137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3:29:11
|
海劍二垂發!!!摘錄CP大作,華陽垂發是冷垂發嗎?
http://www.mdc.idv.tw/mdc/navy/royalnavy/rn-sam3.htm
* CAMM又推出延長射程的CAMM-ER,彈長4.2m,直徑19cm,重160kg,最大射程增至45km以上。
* 不同於西方現有的艦載防空飛彈系統,CAMM改用冷垂直發射(又稱為軟發射,Soft Launch),使用高壓活塞系統將飛彈彈射離管, 至80到100英尺(24~30公尺)的高度,然後彈體後部周圍四個側向發動機(轉向套件)點火控制飛彈轉向目標的方位, 之後才點燃續航固態火箭發動機,朝目標飛行。相較於熱發射系統,冷發射系統本身不必承受高溫熱焰, 大幅減少了火災爆炸的安全顧慮以及發射器本身的結構耗損,同時降低高溫噴焰增加的艦體紅外 線跡訊; 而飛彈本身也可以免除抗在發射管內點火時抗高溫高壓的設計,故原本ASRAAM的彈體結構就不需要大改 。 另外,冷發射以及側向發動機點火的設計,使CAMM飛彈的續航發動機不需要在升空以及轉向目標的階段耗費能量 (因為CAMM彈體較小,火箭藥柱容量也較低);而且,以往靠自身火箭發動機升空轉向的熱發射飛彈, 往往需要上衝一段距離才能轉向,而CAMM透過外動力彈射到半空中、由側向發動機完成轉向才啟動續航發動機,就能更快地完成轉向,節省緊迫的反應時間。
* CAMM屬於較小型的飛彈,發射所需的彈射力道低於俄羅斯SA-N-6或中國海紅旗-9等大型冷射飛彈,故技術複雜度相對較低, 萬一飛彈在空中點火失敗砸落,造成的傷害也比較有限。
* 陸基版FLAADS(L)可使用12聯裝垂直發射器或者輕量化的三聯裝舉升式垂直發射器,能輕易部署在4噸級商規輪型載重車上; 而海基的FLAADS (M)的冷發射模組則可相容於現有美製MK-41、輕型的MK-56或MBDA自己的Sylver垂直發射器, 配合MK-41/Sylver的採用四合一冷發射單元,每個發射管就能裝填四枚CAMM;而延長射程的CAMM-ER則能以三枚裝一管的方式相容於 Sylver垂直發射器
維基百科:天劍二,彈長3.593m,直徑19cm,重184kg,最大射程15km(陸射型) |
Edited by - kmleu on 09/02/2022 13:34:47 |
|
|
ASMP
路人甲乙丙
1343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3:38:0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mleu
海劍二垂發!!!摘錄CP大作,華陽垂發是冷垂發嗎?
http://www.mdc.idv.tw/mdc/navy/royalnavy/rn-sam3.htm
* CAMM又推出延長射程的CAMM-ER,彈長4.2m,直徑19cm,重160kg,最大射程增至45km以上。
* 不同於西方現有的艦載防空飛彈系統,CAMM改用冷垂直發射(又稱為軟發射,Soft Launch),使用高壓活塞系統將飛彈彈射離管, 至80到100英尺(24~30公尺)的高度,然後彈體後部周圍四個側向發動機(轉向套件)點火控制飛彈轉向目標的方位, 之後才點燃續航固態火箭發動機,朝目標飛行。相較於熱發射系統,冷發射系統本身不必承受高溫熱焰, 大幅減少了火災爆炸的安全顧慮以及發射器本身的結構耗損,同時降低高溫噴焰增加的艦體紅外 線跡訊; 而飛彈本身也可以免除抗在發射管內點火時抗高溫高壓的設計,故原本ASRAAM的彈體結構就不需要大改 。 另外,冷發射以及側向發動機點火的設計,使CAMM飛彈的續航發動機不需要在升空以及轉向目標的階段耗費能量 (因為CAMM彈體較小,火箭藥柱容量也較低);而且,以往靠自身火箭發動機升空轉向的熱發射飛彈, 往往需要上衝一段距離才能轉向,而CAMM透過外動力彈射到半空中、由側向發動機完成轉向才啟動續航發動機,就能更快地完成轉向,節省緊迫的反應時間。
* CAMM屬於較小型的飛彈,發射所需的彈射力道低於俄羅斯SA-N-6或中國海紅旗-9等大型冷射飛彈,故技術複雜度相對較低, 萬一飛彈在空中點火失敗砸落,造成的傷害也比較有限。
* 陸基版FLAADS(L)可使用12聯裝垂直發射器或者輕量化的三聯裝舉升式垂直發射器,能輕易部署在4噸級商規輪型載重車上; 而海基的FLAADS (M)的冷發射模組則可相容於現有美製MK-41、輕型的MK-56或MBDA自己的Sylver垂直發射器, 配合MK-41/Sylver的採用四合一冷發射單元,每個發射管就能裝填四枚CAMM;而延長射程的CAMM-ER則能以三枚裝一管的方式相容於 Sylver垂直發射器
維基百科:天劍二,彈長3.593m,直徑19cm,重184kg,最大射程15km(陸射型)
https://youtu.be/S06JpkxIqi4 這東西怎麼看都不是冷垂發!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2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3:49:49
|
海軍司令部先是於12月7日貼出「輕型巡防艦防空型及反潛型監造」技術服務案的招標公告,讓輕型巡防艦正式啟動浮出檯面,隨後又於徵求公告公佈7天後突然消失 == 回頭看去年底海軍就想放棄震海了 與現在預算中論述相同
只是輕巡構型究竟是什麼?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
|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4:03:30
|
2000噸的船只裝看70多公里的海蜂眼太不輪不類了吧,全世界有哪個2000噸或以上戰艦是只有70公里預警雷達的?
何必這麼急這建造這種軍艦? 海鷹眼若沒研發好可以再緩幾年,軍艦一造就是要用30年的,寧缺勿濫,美國LCS就是個例子,況且這船預算似乎也不是很便宜,配70公里雷達太差了,當年60歲的武進三預警距離都比70公里遠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2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4:15:40
|
如果是傳聞中的以光華二號二代艦為模板 海巡已有多艘
我只希望匿蹤做好ㄧ點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669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4:32:3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SMP
明年剛好也是康定級延壽升級案首艦開始改裝的時間, 目前能確定會對外採購3項裝備,2項裝備採取技術授權共同研發, 武裝就是雄二和海劍二,所以海劍二的垂發理論上應該是準備好了。
8月23日我在高雄拍到康定級的西寧號(1203)正好進入旗津中信造船廠的中信八號乾塢。或許西寧號就是第一艘執行升級案的原型艦。
=========================
MDC Naval Ensign. |
|
|
MACOS8
路人甲乙丙
3316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4:42:3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2000噸的船只裝看70多公里的海蜂眼太不輪不類了吧,全世界有哪個2000噸或以上戰艦是只有70公里預警雷達的?
何必這麼急這建造這種軍艦? 海鷹眼若沒研發好可以再緩幾年,軍艦一造就是要用30年的,寧缺勿濫,美國LCS就是個例子,況且這船預算似乎也不是很便宜,配70公里雷達太差了,當年60歲的武進三預警距離都比70公里遠
看那麼遠打不到一樣沒法度。海蜂眼的用途跟海鷹眼不一樣,預警不是功能,射控才是。這種噸位的船沒有長程對空搜索雷達其實差別也沒有那麼大..
海軍自己蹉跎了這麼多年,現在等不了了只能趕快先把船生出來。長程搜索雷達位置可以先留下來,反正兩個東西並不互相衝突。海鷹眼也不是沒有增加偵測距離的空間,當年MPQ-64就從40 km一路長到了120 km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2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5:44:12
|
問個笨問題,為什麼不裝海鷹眼?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
|
ASMP
路人甲乙丙
1343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6:07:51
|
不管是Google Earth、新聞媒體、還是網友拍攝的影像,都沒有海鷹眼上艦測試的身影, 以海軍對中科院高規格的標準,應該會要求中科院上艦測試及測評,所以也只能期待上艦測試的影像單純沒被拍到。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2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6:37:26
|
我理解海鷹眼可能尚未完成,
未來理論上可將海峰眼替換成海鷹眼? Gowind2500也是裝一具S頻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
|
kmleu
路人甲乙丙
1137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6:42:00
|
個人猜想~海軍與中科院應該曾對不同艦種噸位與預算限制,任務需求,電力,散熱...空間做過評估, 如"新造"一級艦要上四面AESA,二級艦上單面旋轉AESA之類的,三級艦實例塔江, 二級艦上四面AESA!!!就算技術實測到位,四面AESA上艦成本會與單面旋轉AESA差距不到40%嗎? |
|
|
waffe
我是老鳥
7187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7:16:2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aptain Picard
[quote]Originally posted by waffe
我在2017年世貿航展問過艦上雷達是否要用中科院系統、研發完成沒之類的問題,當時海發人員強調「沒有限定是自製或外購系統」,還說要中科院話、希望在船艦建成之前中科院能搞定研發測試,當時就有不好的預感,因為中科院的東西顯然還要一些時間研發,要搞船艦設計不可能在核心系統規格不確定(無論自製外購)的情況下,就貿然確定船艦平台設計。後來果然如我的預感出問題,而且沒想到的是海軍堅持咬死平台規格,於是「後牆坍塌」,圍繞著「空氣」設計出來的船艦根本沒用。這種項目管理的鍋絕對是海軍的,沒有藉口。
這是項目管理的鍋還是訂的是防禦性規範就不得而知了。
防禦性規範有點像是抵制綁標還是圍標的一種手段,我碰過有些大公司的現場經辦人員會因為資方的某些人想要特定商家得標(最簡單的就是那家就是資方某大股開的)而定一些看起來很莫名其妙的規定,例如資方某大股開的公司是新公司他就加入必須做過那些大廠與運作年限,但有些公司明明就只是代理商然後代理的都是日德等各電子廠使用多年的各種藥水還是靶材,品質保證完全沒問題差的只是價格而已,定這個規定一看就莫名其妙,然後定那個條約還解釋是需要有供貨與履約的實際保證,不是指貨物本身的品質...........
當然大多數現場人員會抵制都是以次充好造成生產的麻煩,或是早就有更緊密的利益鍊,連股東都插不進來的那種。
也就是海軍"有可能"、"有可能"、"有可能"根本就不想用烏龍院的東西裝在主戰艦艇上然後又知道烏龍院要搞出主動板磚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所以從頭到尾打死就是要AESA,所以出現大家一直在那鬼打牆的4500噸、主被動、還是海狗眼、鷹眼一類的東西。
以前的討論中也呈現一個事實,海上用的、空中用的與陸地上的設備有相當大的要求差距。使用海上武備系統跟使用女人不一樣,女人要沒人用過的好,但海用武備則是別人走過的才是保證,可以確定不是一隻死魚。
看看目前海軍能接受的東西都是成熟的技術,玉山前面已經有磐石、武夷與以前那些AP,而塔江前面也有海鷗與光華,上面的設備平空雷達也不是憑空出來的,早就用爛了,而劍二都幾十年不說塔江上面那塊板磚也是在陸地上轉了N年才搬上船,然後弄東弄西都不過但法國人來弄康定一下就過了。
所以事實如何我們屁民只能猜,打死要用某些東西與堅持某些噸位是鍋還是某種抵抗大家只能自由心證。
另外弊案這種東西都要改朝換代才會浮現................. |
|
|
waffe
我是老鳥
7187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7:26:5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WhaleMoon
問題是除了法國,沒有成熟產品了 法國我是真心不想再碰
還有德國佬的模組戰艦MEKO像6000噸級的F124就蠻適合的,主機系統是海軍用爛的然氣渦輪與MTU,然後上面裝的也是美式垂發與飛彈,雷達也是行銷世界的荷蘭貨,除了歐系的電戰與聲納外其他東西對海軍而言都不算陌生。而且幾十年前的二代艦也考慮過引進這種東西,可見海軍本身也很認同。
當然我們也都知道德國佬先天的態度,只是趁著現在他們在那喊爽的反中之際丟個意向書過去看看反應,估計要是拒絕以後喊起來會小聲一點與臉紅一些。也可以跟法國老談談,也許談到一半老美又出來攔胡了。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2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7:37:05
|
老美就沒AESA+4530現貨,怎麼攔胡?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
|
|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0742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7:44:15
|
相信我,走到外購那一步,什麼4350都是屁了....六千噸買下去絕對臉不紅手不軟....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
Edited by - 小毛 on 09/02/2022 17:45:05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669 Posts |
Posted - 09/02/2022 : 17:53:2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affe
這是項目管理的鍋還是訂的是防禦性規範就不得而知了。
防禦性規範有點像是抵制綁標還是圍標的一種手段,我碰過有些大公司的現場經辦人員會因為資方的某些人想要特定商家得標(最簡單的就是那家就是資方某大股開的)而定一些看起來很莫名其妙的規定,例如資方某大股開的公司是新公司他就加入必須做過那些大廠與運作年限,但有些公司明明就只是代理商然後代理的都是日德等各電子廠使用多年的各種藥水還是靶材,品質保證完全沒問題差的只是價格而已,定這個規定一看就莫名其妙,然後定那個條約還解釋是需要有供貨與履約的實際保證,不是指貨物本身的品質...........
這根防禦性綁標無關,而是感覺上就不像是真正要搞複雜防空艦艇的項目該有的樣子,船艦模型都出來了、進入設計階段了,還不確定要中科院還是誰家系統,正常的項目管理不應該發生。當然,動機是防禦性綁標,台灣公家「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世界第一,但是幾年後放著搞砸而損失時間是怎樣解釋也圓不了(即便預算浪費不多)
2017年世貿航展展出模型時,差不多就是船舶中心獲得船型設計合約的時候,現場展出的應該是海發初步概念驗證的產物。當時現場人員提到的期程大約是四、五年後開始建造,我第一個關心的就是那中科院的雷達跟戰系發展程度如何?而當時他們就回答目前沒有確定用本土或國外系統,以及中科院必須在開工之前這幾年搞定。
當時聽了現場海發人員說明,直覺上就覺得這會是一個沒有太多margin的計畫,看過國外真正搞防空艦的項目都是先大致確認了防空雷達戰系的具體規格,艦體載台規格才有譜;而當時中科院有什麼東西都還沒影,當然一種可能是保密得太好、實用的配套系統已經發展到相當程度,但依照過去經驗覺得並不是這樣。
而且照這時間就覺得外購應該沒戲,外購一定是認真地透過渠道,展現意向之後對方國家可能會批准簡報等級的許可,這些都需要時間,不是等船模型都做出來了、卻一點要外購的風聲都沒有;更何況要能取得足以用來靠譜地設計船體載台的裝備數據,光是簡報等級出口許可還不夠,要更進一步的(以美國DCS為例)。補充一下2017年世貿航展我也跟洛馬代表稍微聊了一下巡防艦,他說他們還在觀望看能做什麼,看台灣要真正有戰力的東西還是只想在本土弄個job creating project
後來在2020年12月1日台船舉行的民國109年度法說會首次提到新一代飛彈巡防艦時程,當時預計民國111年(2022年)初發包,果然跟2017年海發的人說的差不多;當然後來立法院資料就一路延後了。而且從2018年起果然就陸續傳出中科院的雷達戰系放不到4500噸級艦體、必須加大的事情。
所以我2017年在世貿航展上直覺會出問題的事情果然發生,中科院的東西看起來沒辦法那麼剛好塞進海軍已經打算規劃的船體;而且後來情況比預期還糟,因為海軍就是不放大──那是當然囉!花錢給船舶中心的合約設計都執行完了,要放大那麼多豈不是白做了浪費錢,認錯了當然就是承認是海軍自己的鍋。但無論如何,確定能用的系統規格之前就把船型合約設計作完了,這當然是管理的鍋,項目管理者海軍賴都賴不掉。
如果台灣海軍不想等中科院自己失敗,一開始就該更強勢指明要主動相列雷達;當然,當時中科院聲勢浩大後台硬(蔡英文相對挺中科院的時期),或者海軍等不起中科院、如果執行時間一開始押太後面就會沒預算,只能硬著頭皮幹,然後大家坐等幾年後大概率發生的爆炸....那也沒話說了,就公家單位習性也不太讓人意外。
=========================
MDC Naval Ensign. |
Edited by - Captain Picard on 09/02/2022 18:16:54 |
|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