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國軍與警察事務
 中華民國海軍未來發展討論區26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前頁 | 次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17頁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669 Posts

Posted - 08/18/2022 :  05:26:20  會員資料 Send Captain Picard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問題是這10年是怎麼算的? 從簽約日? 從設計定型算?(各種次系統型號基本就已經定下來了)。 從初始量產交第一具開始算, 還是全速量產交第一具開始算?

一部2013年就初始量產的汽車, 以民間產業看已經算老,要步入黃昏的產品, 但以軍隊產品的標準來看,這很可能還是“現役最新”.... 軍隊與業界的落差蠻大的。



現代軍事系統跟計算機、IT有關的東西,壽命週期的確會相對較短,在同一個武器平台的壽命週期裡會換比較多次。

但是武器平台、機電類的次系統組件,壽命週期相對較長。

FMS管道的原則就有包括維持後勤料件若干年的合約,海外軍售案的經手管理有透過美軍;當然,如果承包商真的停產該產品,還是會有商源消失,所以雖然有合約但不一定能及時(例如基隆級現在的電戰組件狀況,估計因為美國海軍都還有船在用同型設備,所以不容易取得),東西越老舊後勤麻煩肯定越多。但因為是在政府間交易的軍售體系之下,有美軍管理這一層,美軍可以在自己庫存裡設法調貨(美軍後勤倉儲體量肯定比國外買家大得多),而不是廠商不幫忙買家就完全沒輒,相對還是比較有保障。

2017年時已經知道OH-58D會全部停產,所以當時台灣編列4.9億新台幣,一次購足讓OH-58D機隊能持續運作12年的零附件。

=========================


MDC Naval Ensign.
Go to Top of Page

sungf29
路人甲乙丙

898 Posts

Posted - 08/18/2022 :  10:42:04  會員資料 Send sungf29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https://www.ti.com/support-quality/quality-policies-procedures/product-life-cycle.html#:~:text=TI's%20product%20life%20cycles%20are,place%20to%20uphold%20this%20commitment.
Our commitment to product longevity and continuity of supply

At Texas Instruments (TI), we know that semiconductor product longevity and supply continuity
are important to you; they are important to us as well.
TI’s product life cycles are typically 10 to 15 years and often extend longer,
consistent with many customers’ requirements.
We are committed to product longevity for our customers and have strategies and internal policies
in place to uphold this commitment.

--------------------------------

以上是德儀的產品週期政策,一般德儀的產品週期是10到15年,通常會更長.
雖然德儀的產品價格較貴一點,有時交期較長,但是產品週期這部份是相當優秀,沒有話說.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產品壽命10~15年對 軍事產品來說壽命很短

德儀 有些DSP產品 已經甩鍋給 羅徹斯特

羅徹斯特的庫存品質不比淘寶好到哪去

只能說很多產品跟上現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

連消費性電子產品自己都受不了

但是也是消費性產品的週期壽命 才促成性能急劇上升

一體兩面有好有壞

早買早享受 晚買享折扣 不買免費送



Go to Top of Page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8/18/2022 :  12:56:23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ungf29


產品壽命10~15年對 軍事產品來說壽命很短
德儀 有些DSP產品 已經甩鍋給 羅徹斯特
羅徹斯特的庫存品質不比淘寶好到哪去



能保證所有的電子產品life-cycle至少有10-15年的廠商很少!
TI的長青產品不少,超過15年life-cycle並不少.

美軍的軍品壽命週期,也只有系統壽命週期是30年.
期間都有更新計畫,並不會一直撐這麼久.
電子部分幾乎都早就更新了,能撐30年的很少.

並且這裡的life-cycle只是產品的獲得性,並不是產品本體的壽命.請勿搞混.
用過TI的產品,應該可以知道,只要不惡搞,產品的壽命可以很長.
軍規的產品,壽命也不會短,只要好好用,也可能比你壽命長.
通常會很早就老化的,是像電容這種化學品,而非IC類.

隨然TI軍用產品部門早早就賣掉了,但是TI依然是供應軍用電子零件最老牌的廠商之一.
你所能想到的問題,TI大概都有碰到過.

過時的退伍產品,讓別的專門廠商來管理,這也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Rochester Electronics也不是只有管TI的產品,他是專門管各家的過時產品.
總比讓西台灣仿造要好得多.

IC類的主要保存問題在於接腳的氧化,一般要存放在有溫溼度控制的充氮環境保存.
密封靜電袋之類的包裝也是必須的.最好打開包裝後的半年之內上線裝配.
這些都是電子廠的常識,沒有好好保存和遵守,那就是自己的問題.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ungf29


只能說很多產品跟上現在消費性電子產品的生命週期
連消費性電子產品自己都受不了
但是也是消費性產品的週期壽命 才促成性能急劇上升
一體兩面有好有壞
早買早享受 晚買享折扣 不買免費送




這是兩回事,好的產品本來就可以有比較長的生命週期.
另外,電子零件壽命和產品使用壽命是兩回事,不要搞混了.

事實上,人類也開始反思,這麼短的消費品週期是否有問題??
這只會導致劣質品充斥,好產品反而活不久.
原本快速換代的手機,近年來也因為各種因素,換機的時間開始拉長.

以Apple手機為例,雖然iPhone年年換新版,但是我的朋友圈內,
一個iPhone用上4-5年才換的,比比皆是.
雖然我早就用新的iPhone,但是我的iPhone4還在手上,都還可以很好地使用.

所以,不要以為快速換代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摩爾定律已經到頭的今日,未來的換代週期可能反而會加長.
取而代之的是軟體的更新.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Go to Top of Page

ki1
路人甲乙丙

5871 Posts

Posted - 08/19/2022 :  19:12:08  會員資料 Send ki1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從航母的例子可以看出,新的QE航艦,噸位明顯加大.
是整個皇家海軍的規模在成長,作戰艦艇的能力都明顯增加,
基本上也就是趕上米國同行,以擔任同樣任務的船艦來說,
英海軍的船隻明顯小於米海軍! 像是Type-45明顯小於柏克級.
更有趣的例子是豪州的Hunter-class,明明出自同門Type-26,但是噸位要大上許多.
Type-31的大小,也比不上米海軍的星座號.
從同樣用途的軍艦來看,皇家海軍的確是小型化.

FDI只有噸位大一點點,長寬事實上是縮小的.
而且FDI所搭載的武器和人員比拉法葉更多,明顯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事實上,FDI是小型化了喔!


Type-45和柏克擔任的並非同樣任務,不然早就是Type-8X而不是4X
再說,Type-45滿載8500公噸,和DDG-51 Flight I/Flight II近似,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Type-31的任務也不同於星座(選用的防空飛彈就差很大)
至於Hunter-class,就是和DDG-51任務近似時船會有多大的最好說明

FDI比拉法葉更寬,人員也比拉法葉少
"FDI的標準人員編制是125人,包含15名航空組員"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fti.htm
"拉法葉級編制153名人員,包括軍官15名、士官56名、士兵82名;"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f710.htm

quot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謹慎一點的話,海功號也能去那些地方,而且那些地方不是海外領地的精華
https://youtu.be/-Arc5f1TW1w
南印度洋法國運補船影像,還是有不少海象不錯的時機
https://youtu.be/zADNZup3Fmg
南冰洋捕鯨影片,抓準時間的話,都看見浮冰了海象還是很好,好到可以直接接舷作業

布雷斯特雖然在北大西洋,但還不到搖滾區(GIUK缺口以北)
搖滾區海象示意:
6000噸級巡防艦也能開出快艇的感覺
https://www.reddit.com/r/gifs/comments/25bvyc/danish_navy_frigate_smashes_into_some_heavy_swells/

MH-60在3000噸級巡防艦著艦也能享受鹽水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A_noXLzuo&ab_channel=Forsvaret



你這樣講就太弱了! 同樣台海也有風平浪靜的時候!
大家都有海象不好和海象好的時候!

事實上,法國海軍是公認的全球海軍,這一點海軍同行都是認可的.
如果你不認同,那是你個人的問題喔!

你可以舉無窮的特例來GGYY,但是你改變不了海軍專業人士的認知.
這就是專業和不專業的酸民最大的差異!


要執行的是那些任務?
宣示主權任務和盯著戰機/彈道飛彈/潛艦/CSG差很大,後者不會因為海象不好就不出門
反而還可能特別利用海象不好的時機
(CSG甩開艦艇跟監的方法之一就是發揮噸位優勢在海象差時飆船,至少那些"拖網漁船"遠遠跟不上)

全球海軍是能在全球發揮實力,而不是指特定船舶的耐海能力如何
美海軍顯然比蘇聯海軍更是"全球海軍",但驅逐艦的耐海性便曾是明顯不滿之處
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DDG51-2.htm
quote:
艦型也是DDG 51研究的一大重點。二次大戰結束以來,許多美國海軍艦長都發現他們指揮的驅逐艦在惡劣天候的航海性能不如蘇聯的同類型艦體,例如美國的舊型驅逐艦在快速航行時,海水經常越過船頭灑到艦橋上,但蘇聯驅逐艦卻鮮少有這種困擾。在197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船艦工程中心(NSEC)研究了蘇聯艦艇的設計,發現蘇聯比較偏好寬水線面、V字形前段截面的艦型,耐海能力優於美國海軍慣用的窄水線面、U字形前段截面的構型,而蘇聯艦艇的外飄式船舷也比較能防止海浪打上甲板。美國海軍艦艇研究發展中心(NSRDC)的研究也指出,在相近的排水量與艦體長度情況下,蘇聯艦艇寬水線、艦尾幾乎與艦舯同寬的構型,能使浮力中心分別向艦尾與艦首移動,具有更好的抗縱搖(pitching)與縱移(surging)能力,惡劣海象下的耐海性與航行能力較佳。而參考這些研究的經驗,美國海軍在DDG 51上引進一種稱為耐海船型(seakeeping)的新設計,具備與蘇聯艦艇相近的寬水線、V型前部段面以及外傾較大的舷緣,艦尾也比以往更為寬闊。
Go to Top of Page

airbear
新手上路

71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08:26:29  會員資料 Send airbear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從航母的例子可以看出,新的QE航艦,噸位明顯加大.
是整個皇家海軍的規模在成長,作戰艦艇的能力都明顯增加,
基本上也就是趕上米國同行,以擔任同樣任務的船艦來說,
英海軍的船隻明顯小於米海軍! 像是Type-45明顯小於柏克級.
更有趣的例子是豪州的Hunter-class,明明出自同門Type-26,但是噸位要大上許多.
Type-31的大小,也比不上米海軍的星座號.
從同樣用途的軍艦來看,皇家海軍的確是小型化.

FDI只有噸位大一點點,長寬事實上是縮小的.
而且FDI所搭載的武器和人員比拉法葉更多,明顯扮演更吃重的角色.
事實上,FDI是小型化了喔!


Type-45和柏克擔任的並非同樣任務,不然早就是Type-8X而不是4X
再說,Type-45滿載8500公噸,和DDG-51 Flight I/Flight II近似,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Type-31的任務也不同於星座(選用的防空飛彈就差很大)
至於Hunter-class,就是和DDG-51任務近似時船會有多大的最好說明

FDI比拉法葉更寬,人員也比拉法葉少
"FDI的標準人員編制是125人,包含15名航空組員"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fti.htm
"拉法葉級編制153名人員,包括軍官15名、士官56名、士兵82名;"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f710.htm

quot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謹慎一點的話,海功號也能去那些地方,而且那些地方不是海外領地的精華
https://youtu.be/-Arc5f1TW1w
南印度洋法國運補船影像,還是有不少海象不錯的時機
https://youtu.be/zADNZup3Fmg
南冰洋捕鯨影片,抓準時間的話,都看見浮冰了海象還是很好,好到可以直接接舷作業

布雷斯特雖然在北大西洋,但還不到搖滾區(GIUK缺口以北)
搖滾區海象示意:
6000噸級巡防艦也能開出快艇的感覺
https://www.reddit.com/r/gifs/comments/25bvyc/danish_navy_frigate_smashes_into_some_heavy_swells/

MH-60在3000噸級巡防艦著艦也能享受鹽水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3A_noXLzuo&ab_channel=Forsvaret



你這樣講就太弱了! 同樣台海也有風平浪靜的時候!
大家都有海象不好和海象好的時候!

事實上,法國海軍是公認的全球海軍,這一點海軍同行都是認可的.
如果你不認同,那是你個人的問題喔!

你可以舉無窮的特例來GGYY,但是你改變不了海軍專業人士的認知.
這就是專業和不專業的酸民最大的差異!


要執行的是那些任務?
宣示主權任務和盯著戰機/彈道飛彈/潛艦/CSG差很大,後者不會因為海象不好就不出門
反而還可能特別利用海象不好的時機
(CSG甩開艦艇跟監的方法之一就是發揮噸位優勢在海象差時飆船,至少那些"拖網漁船"遠遠跟不上)

全球海軍是能在全球發揮實力,而不是指特定船舶的耐海能力如何
美海軍顯然比蘇聯海軍更是"全球海軍",但驅逐艦的耐海性便曾是明顯不滿之處
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DDG51-2.htm
quote:
艦型也是DDG 51研究的一大重點。二次大戰結束以來,許多美國海軍艦長都發現他們指揮的驅逐艦在惡劣天候的航海性能不如蘇聯的同類型艦體,例如美國的舊型驅逐艦在快速航行時,海水經常越過船頭灑到艦橋上,但蘇聯驅逐艦卻鮮少有這種困擾。在197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船艦工程中心(NSEC)研究了蘇聯艦艇的設計,發現蘇聯比較偏好寬水線面、V字形前段截面的艦型,耐海能力優於美國海軍慣用的窄水線面、U字形前段截面的構型,而蘇聯艦艇的外飄式船舷也比較能防止海浪打上甲板。美國海軍艦艇研究發展中心(NSRDC)的研究也指出,在相近的排水量與艦體長度情況下,蘇聯艦艇寬水線、艦尾幾乎與艦舯同寬的構型,能使浮力中心分別向艦尾與艦首移動,具有更好的抗縱搖(pitching)與縱移(surging)能力,惡劣海象下的耐海性與航行能力較佳。而參考這些研究的經驗,美國海軍在DDG 51上引進一種稱為耐海船型(seakeeping)的新設計,具備與蘇聯艦艇相近的寬水線、V型前部段面以及外傾較大的舷緣,艦尾也比以往更為寬闊。




FDI雖然小型化, 但是不便宜, 希臘採購都超過10億歐/艘~~~
台灣買得起幾條? 含彈藥跟零件備料還要多幾億........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10:06:45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arve


軍費不足導致艦艇服役時間被迫延長和設計壽命完全是不相關的兩件事情。

請問艦艇在設計壽命時是否會考慮軍費不足導致延期的問題呢?如果有這一點考慮因素,那麼可以加進去,帶來的結果是成本上升。

如果沒有這一點考慮,艦艇這樣設計就完全沒有問題。壽命30年,只要過了30年那一天,艦艇壞了,都算合格。在當代汽車工業裡面也比較推崇這種設計理念,即品質過高就是浪費,你的設計壽命是多少,就應該能使用多長時間,提前壞和延後壞都是不達標的。





19世紀後半軍艦開始飛速漲價之後,考慮未來軍費幅度而一開始就延長設計壽命的案例,是主流,並非"完全不相關",實際上是"高度正相關".
除非,要拿一堆一開始設計的結構壽命就估錯的船來作範例.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10:11:07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過去大部分的時候方陣並不會隨時開著,所以沒打下自己的直升機.
但可見的未來,無人機的威脅提高且近迫防禦整天開著的機會大增,難保不會有擊落友機的事發生.....(如果沒有man in the loop控制更有可能)



不,避免方陣跑去打海浪與打島嶼,以及瞄準自己的直升機,是1970年代方陣設計就實際發生的問題,當時花很多功夫去做.
至於不小心打自己UAV,這更早,1960年代美國反潛UAV計畫,Dash-2(Dash-1是SH-2,Dash-3是SH-60),則是因為相反的理由而很快退役,這傢伙居然不會飛向指定的水下目標,而是緊跟母艦或某艘自己人的水面艦,隨時準備投導向魚雷甚至核深水炸彈,有一次日美聯合演習就出這種包,好在最後魚雷沒丟......
現代軍武1910~1970年代很多出過的包與解決的方案,去看1990年代以後的資料都很少人提,所以小毛兄不知道,這些其實都是半個世紀以前的事情了.
Go to Top of Page

cph0516
路人甲乙丙

5417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15:27:18  會員資料 Send cph0516 a Private Message

FDI雖然小型化, 但是不便宜, 希臘採購都超過10億歐/艘~~~
台灣買得起幾條? 含彈藥跟零件備料還要多幾億........


當年成功級就6.5億美金一艘
不就是貴到翻掉
這還是1990年代的價位

性能更強上不少的FDI賣10億一艘算貴?
以當初價格買黃金
再算上通膨已經來到多少了
Go to Top of Page

airbear
新手上路

71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15:45:20  會員資料 Send airbear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ph0516


FDI雖然小型化, 但是不便宜, 希臘採購都超過10億歐/艘~~~
台灣買得起幾條? 含彈藥跟零件備料還要多幾億........


當年成功級就6.5億美金一艘
不就是貴到翻掉
這還是1990年代的價位

性能更強上不少的FDI賣10億一艘算貴?
以當初價格買黃金
再算上通膨已經來到多少了



現實就是當年(20~30年前)國防預算大概百億美金
現在133億美金........, 通膨翻多少, GDP增加多少??
台灣稅收跟國防預算從20年前, 佔GDP比就一直下滑
認真說台灣國防預算夠, 買好船好武器我雙手贊成

就算台灣想買, 先要問法國願不願意賣, 賣多少價錢
別忘記, 一開始法國對希臘報價是33億歐2艘

就算歐元貶值, 還是非常貴, 以更大的星座級還貴
會不會賣一賣又像上次軍購一樣出現鳥事? 後續船跟授權中斷

康定在二代艦中妥善率一直不好, 法方後勤彈藥又貴
Go to Top of Page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15:51:16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Type-45和柏克擔任的並非同樣任務,不然早就是Type-8X而不是4X
再說,Type-45滿載8500公噸,和DDG-51 Flight I/Flight II近似,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https://www.royalnavy.mod.uk/the-equipment/ships/destroyers/daring-class
DARING CLASS

可惜皇家海軍的官方數據是7350噸,而且長度也比較短,分明就比較小型.
不是同樣任務?! 還Type-8X勒?? 在哪裡呢?? 指鹿為馬也要有個限度.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Type-31的任務也不同於星座(選用的防空飛彈就差很大)
至於Hunter-class,就是和DDG-51任務近似時船會有多大的最好說明



不用胡說八道吧?! 都是通用多用途巡防艦,垂直發射裝置的數量也差不多.
根本是同一等級.看來你什麼都跟DDG-51差不多.

你也只敢在零星的數據上扯淡,但是根本不提皇家海軍擴大規模的大趨勢.
因此上面也只是扯淡罷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FDI比拉法葉更寬,人員也比拉法葉少
"FDI的標準人員編制是125人,包含15名航空組員"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fti.htm
"拉法葉級編制153名人員,包括軍官15名、士官56名、士兵82名;"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f710.htm



怎麼不提長度?? 明明噸位較大,為何要設計成較短呢?? 那就是不想大型化的明證.

呵呵.你忘記了拉法葉級最低人員要求只需要約90名.
在高度自動化之後,其實用不了那麼多人.
單單拉法葉級本身就有小型化的趨勢了!

DTI的110+15人的配置,也是高度自動化的結果.看來你也不是很懂.

而且我寫人員武器,就要要人員武器一起看,DTI其實任務要比拉法葉級重.
因此同樣的任務強度之下,其實並沒有大型化的趨勢喔!
由於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其實有小型化的趨勢呢!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要執行的是那些任務?
宣示主權任務和盯著戰機/彈道飛彈/潛艦/CSG差很大,後者不會因為海象不好就不出門
反而還可能特別利用海象不好的時機
(CSG甩開艦艇跟監的方法之一就是發揮噸位優勢在海象差時飆船,至少那些"拖網漁船"遠遠跟不上)

全球海軍是能在全球發揮實力,而不是指特定船舶的耐海能力如何
美海軍顯然比蘇聯海軍更是"全球海軍",但驅逐艦的耐海性便曾是明顯不滿之處
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DDG51-2.htm
quote:
艦型也是DDG 51研究的一大重點。二次大戰結束以來,許多美國海軍艦長都發現他們指揮的驅逐艦在惡劣天候的航海性能不如蘇聯的同類型艦體,例如美國的舊型驅逐艦在快速航行時,海水經常越過船頭灑到艦橋上,但蘇聯驅逐艦卻鮮少有這種困擾。在197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船艦工程中心(NSEC)研究了蘇聯艦艇的設計,發現蘇聯比較偏好寬水線面、V字形前段截面的艦型,耐海能力優於美國海軍慣用的窄水線面、U字形前段截面的構型,而蘇聯艦艇的外飄式船舷也比較能防止海浪打上甲板。美國海軍艦艇研究發展中心(NSRDC)的研究也指出,在相近的排水量與艦體長度情況下,蘇聯艦艇寬水線、艦尾幾乎與艦舯同寬的構型,能使浮力中心分別向艦尾與艦首移動,具有更好的抗縱搖(pitching)與縱移(surging)能力,惡劣海象下的耐海性與航行能力較佳。而參考這些研究的經驗,美國海軍在DDG 51上引進一種稱為耐海船型(seakeeping)的新設計,具備與蘇聯艦艇相近的寬水線、V型前部段面以及外傾較大的舷緣,艦尾也比以往更為寬闊。




最早討論的就是法國海軍軍艦的品質和規格.
明明法國為了全球走透透,以致海軍艦艇本來就準備應付全球海況.
是因為你硬要抬槓才說啥都是去中低緯度的鬼話.
現在你被打臉又扯不下去,又要扯DDG-51了?! 有沒有新招?? 你只知道DDG-51囉?!

現在又要提啥美蘇艦艇的優劣?! 根本是你在鬼扯離題好不好!
證明你只想抬槓而已.

而且海浪上艦就可以判斷船艦的耐海性能嗎?? 果然你是特例專家!
船的長寬比各有好處,過寬也是有耗油,速度下降的缺點.怎麼不提??
你根本不去考慮船艦整體性能,只能抓住隻字片語,根本以管窺象,看不清大局.

前蘇聯的造艦品質如何?! 早就有公論.不是你GGYY就能翻案.
莫斯科號的下場就可以證明你這種搞特例的做法是無用的! 呵呵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Edited by - cwchang2100 on 08/21/2022 15:52:58
Go to Top of Page

LUMBER
我是老鳥

Taiwan
8485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18:51:23  會員資料 Send LUMBER a Private Message
喔,德儀內部規定不管哪一種東西的生產線都要維持30年
所以才會有一堆機器是「比你年紀還要大」.....

Go to Top of Page

cph0516
路人甲乙丙

5417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19:32:32  會員資料 Send cph0516 a Private Message
康定妥善不好
你從哪邊看到?
我只知道海軍沒用法國原廠漆了.電磁訊號....

再說上面火炮系統都是台灣自己加裝的
哪來的彈藥不足?

海軍把六艘康定當寶貝
捨不得拿來研究一下倒是真的

..................................
要不國防部可以開國際標.並允許在台灣生產
採購12~20艘巡防艦
60架高性能戰機

看有沒有人要來投標





Edited by - cph0516 on 08/21/2022 19:35:56
Go to Top of Page

ki1
路人甲乙丙

5871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21:14:12  會員資料 Send ki1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Type-45和柏克擔任的並非同樣任務,不然早就是Type-8X而不是4X
再說,Type-45滿載8500公噸,和DDG-51 Flight I/Flight II近似,並沒有明顯的差異



https://www.royalnavy.mod.uk/the-equipment/ships/destroyers/daring-class
DARING CLASS
可惜皇家海軍的官方數據是7350噸,而且長度也比較短,分明就比較小型.
不是同樣任務?! 還Type-8X勒?? 在哪裡呢?? 指鹿為馬也要有個限度.


新聞稿就透漏過是8500公噸了,這個官方數據光是30節航速就知道有所保留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19082500/http://www.royalnavy.mod.uk/News-and-Events/Latest-News/2013/October/11/131011-HMS-Daring-leaves-Sydney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ype_system_of_the_Royal_Navy
二戰後RN甚好特業水面艦,Type-4X就是專業防空艦,而不是如DDG-51般的全能艦
,Type-45幾乎不注重反潛作業就是最明顯的不同處

quot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Type-31的任務也不同於星座(選用的防空飛彈就差很大)
至於Hunter-class,就是和DDG-51任務近似時船會有多大的最好說明



不用胡說八道吧?! 都是通用多用途巡防艦,垂直發射裝置的數量也差不多.
根本是同一等級.看來你什麼都跟DDG-51差不多.

你也只敢在零星的數據上扯淡,但是根本不提皇家海軍擴大規模的大趨勢.
因此上面也只是扯淡罷了!


Type-31不負責艦隊防空,也不怎麼負責反潛,顯然和星座不同
Hunter-class的話,就是既有高性能雷達,又有高性能反潛設備後的噸位
擴大規模並不是大趨勢,各種作戰艦數量縮減的問題都還沒止住

quot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FDI比拉法葉更寬,人員也比拉法葉少
"FDI的標準人員編制是125人,包含15名航空組員"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fti.htm
"拉法葉級編制153名人員,包括軍官15名、士官56名、士兵82名;"
http://www.mdc.idv.tw/mdc/navy/euronavy/f710.htm



怎麼不提長度?? 明明噸位較大,為何要設計成較短呢?? 那就是不想大型化的明證.

呵呵.你忘記了拉法葉級最低人員要求只需要約90名.
在高度自動化之後,其實用不了那麼多人.
單單拉法葉級本身就有小型化的趨勢了!

DTI的110+15人的配置,也是高度自動化的結果.看來你也不是很懂.

而且我寫人員武器,就要要人員武器一起看,DTI其實任務要比拉法葉級重.
因此同樣的任務強度之下,其實並沒有大型化的趨勢喔!
由於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其實有小型化的趨勢呢!


看過水線下長成啥樣就知道其實沒有比較短了
再說,拉法葉只是沒錢裝上設備,並不是設計的任務強度較低
FDI還沒流出最低人員需求,要比較也要在相同基準下
quote:
因此,全部五艘拉法葉級都採用這種完全沒有反潛能力、只有基本短程防空自衛能力的規格。雖然拉法葉級仍保留安裝反潛聲 納、魚雷管與垂直發射系統的空間,模組化設計使其在必要時可快速加裝聲納、反潛魚雷系統、Aster-15防空飛彈以及配套防空雷達;但實際上由於經費短缺,拉法葉級整個服役生涯都沒有進行主要裝備更新。



quot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要執行的是那些任務?
宣示主權任務和盯著戰機/彈道飛彈/潛艦/CSG差很大,後者不會因為海象不好就不出門
反而還可能特別利用海象不好的時機
(CSG甩開艦艇跟監的方法之一就是發揮噸位優勢在海象差時飆船,至少那些"拖網漁船"遠遠跟不上)

全球海軍是能在全球發揮實力,而不是指特定船舶的耐海能力如何
美海軍顯然比蘇聯海軍更是"全球海軍",但驅逐艦的耐海性便曾是明顯不滿之處
http://www.mdc.idv.tw/mdc/navy/usanavy/DDG51-2.htm
quote:
艦型也是DDG 51研究的一大重點。二次大戰結束以來,許多美國海軍艦長都發現他們指揮的驅逐艦在惡劣天候的航海性能不如蘇聯的同類型艦體,例如美國的舊型驅逐艦在快速航行時,海水經常越過船頭灑到艦橋上,但蘇聯驅逐艦卻鮮少有這種困擾。在1970年代中期,美國海軍船艦工程中心(NSEC)研究了蘇聯艦艇的設計,發現蘇聯比較偏好寬水線面、V字形前段截面的艦型,耐海能力優於美國海軍慣用的窄水線面、U字形前段截面的構型,而蘇聯艦艇的外飄式船舷也比較能防止海浪打上甲板。美國海軍艦艇研究發展中心(NSRDC)的研究也指出,在相近的排水量與艦體長度情況下,蘇聯艦艇寬水線、艦尾幾乎與艦舯同寬的構型,能使浮力中心分別向艦尾與艦首移動,具有更好的抗縱搖(pitching)與縱移(surging)能力,惡劣海象下的耐海性與航行能力較佳。而參考這些研究的經驗,美國海軍在DDG 51上引進一種稱為耐海船型(seakeeping)的新設計,具備與蘇聯艦艇相近的寬水線、V型前部段面以及外傾較大的舷緣,艦尾也比以往更為寬闊。




最早討論的就是法國海軍軍艦的品質和規格.
明明法國為了全球走透透,以致海軍艦艇本來就準備應付全球海況.
是因為你硬要抬槓才說啥都是去中低緯度的鬼話.
現在你被打臉又扯不下去,又要扯DDG-51了?! 有沒有新招?? 你只知道DDG-51囉?!

現在又要提啥美蘇艦艇的優劣?! 根本是你在鬼扯離題好不好!
證明你只想抬槓而已.

而且海浪上艦就可以判斷船艦的耐海性能嗎?? 果然你是特例專家!
船的長寬比各有好處,過寬也是有耗油,速度下降的缺點.怎麼不提??
你根本不去考慮船艦整體性能,只能抓住隻字片語,根本以管窺象,看不清大局.

前蘇聯的造艦品質如何?! 早就有公論.不是你GGYY就能翻案.
莫斯科號的下場就可以證明你這種搞特例的做法是無用的! 呵呵


""應付"全球海況",就是問題所在
還能開船和還能把飛機/彈道飛彈打下來的要求差很大
在焦點地區執行高強度任務和在邊陲地區顯示存在的要求不同也不難理解
(最"全球走透透"的花月級除了電偵設備外就只有象徵性的武裝,但噸位就明顯放大許多)
甚至少裝點東西/做好氣象預報/增進船藝仔細開船都能是應付的方式

長度和噸位可以說是決定耐海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二
Steel is cheap, air is free,
過半直接從法軍訂單抽出的FDI成本仍達到300億台幣/艘
(走正常流程的原案甚至達1.5倍)
為了小型化反而讓成本及時程失控,便是"以管窺象,看不清大局"的實踐

隨意找幾艘水面作戰艦看看艦橋上有那些東西,
就能知道艦橋淋海水浴對維持戰力的影響,甚至可以想想若結成冰塊影響如何
Go to Top of Page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08/21/2022 :  22:18:55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新聞稿就透漏過是8500公噸了,這個官方數據光是30節航速就知道有所保留
https://web.archive.org/web/20131119082500/http://www.royalnavy.mod.uk/News-and-Events/Latest-News/2013/October/11/131011-HMS-Daring-leaves-Sydney



哈哈哈! 你要不要仔細看看是誰講的?! 是英國駐豪州大使Paul Madden講的公關話!
一個不是軍事專業的政客,在做公關時講的話,你也當真???
這跟皇家艦隊的公開資料的可信度差太多啦!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ype_system_of_the_Royal_Navy
二戰後RN甚好特業水面艦,Type-4X就是專業防空艦,而不是如DDG-51般的全能艦
,Type-45幾乎不注重反潛作業就是最明顯的不同處



有聲納,有反潛直升機,直昇機有帶反潛魚雷.
怎麼叫"幾乎不注重"???
Type-45擺明就是現在英國皇家海軍的王牌艦種,不對嗎?
要嚴格講的話,DDG-51也算專業防空艦,主要也是航艦戰鬥群裡面的防空主力艦.
兩者在現實世界中,完全是拿來相提並論的存在!
你的個人意見,其實並不是很重要.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Type-31不負責艦隊防空,也不怎麼負責反潛,顯然和星座不同
Hunter-class的話,就是既有高性能雷達,又有高性能反潛設備後的噸位
擴大規模並不是大趨勢,各種作戰艦數量縮減的問題都還沒止住



這時候Type-31代表的多用途又到哪裡去??? 不要老是雙標!
Type-31啥都不負責?! 那麼Type-31建來幹什麼?? 專吃閒飯的嗎???

皇家海軍目前的做法是購買高品質但是數量較少的軍艦.
但是,可以執行的任務範圍卻是比舊艦種要更大.
這是有明確地宣示過的政策.怕你不知道!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看過水線下長成啥樣就知道其實沒有比較短了
再說,拉法葉只是沒錢裝上設備,並不是設計的任務強度較低
FDI還沒流出最低人員需求,要比較也要在相同基準下



沒錢是台灣的康定級,別的國家未必這麼窮酸!
FDI的110+15的組合,已經是很少人了,請不要再砍人了.
Anyway,FDI並非大型化的思維.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quote:
因此,全部五艘拉法葉級都採用這種完全沒有反潛能力、只有基本短程防空自衛能力的規格。雖然拉法葉級仍保留安裝反潛聲 納、魚雷管與垂直發射系統的空間,模組化設計使其在必要時可快速加裝聲納、反潛魚雷系統、Aster-15防空飛彈以及配套防空雷達;但實際上由於經費短缺,拉法葉級整個服役生涯都沒有進行主要裝備更新。




這樣講,其實不等於宣稱船大沒裝武器,等於浪費.
大型化之後,又沒銀子裝武器,其實是一種浪費,終其一生,多餘的空間和人員都屬無用.
這番言論簡直是證明小型化才是王道. 呵呵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1


""應付"全球海況",就是問題所在
還能開船和還能把飛機/彈道飛彈打下來的要求差很大
在焦點地區執行高強度任務和在邊陲地區顯示存在的要求不同也不難理解
(最"全球走透透"的花月級除了電偵設備外就只有象徵性的武裝,但噸位就明顯放大許多)
甚至少裝點東西/做好氣象預報/增進船藝仔細開船都能是應付的方式

長度和噸位可以說是決定耐海性最重要的因素之二
Steel is cheap, air is free,
過半直接從法軍訂單抽出的FDI成本仍達到300億台幣/艘
(走正常流程的原案甚至達1.5倍)
為了小型化反而讓成本及時程失控,便是"以管窺象,看不清大局"的實踐

隨意找幾艘水面作戰艦看看艦橋上有那些東西,
就能知道艦橋淋海水浴對維持戰力的影響,甚至可以想想若結成冰塊影響如何



可惜你忘記了"油是要銀子買的"! 哈哈哈
光強調耐海性,那軍艦一律十萬噸,反正鐵便宜,那可就太耐海了!
小型化的好處,就是降低日常操作費用.

而且所謂的小型化,只是因為科技的進步,自動化節省人力.武器更輕薄短小.
甚至在操控性上,因為各類船舶新科技像是搖擺翼,噴水汞,能做得比以前更好.
可以在更小的構型上,取得更好的平衡.懂不懂?!

法國軍艦強調的是品質,而且可以在世界各地各類海況航行.
目前還沒有聽說太多人抱怨法國軍艦的品質不好.

軍艦的品質本來就是要能應對海水上艦,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海水其實不是那麼容易結冰,會結冰的多數是下雪.
恐怕你要重讀一下國中物理.

多體會一下科技的進步,才會知道改變的趨勢!

--------------------------------

這些秘密話語來自活著的耶穌,由迪迪摩斯•猶大•多馬記錄。
他說:「任何人發現了這些話的意義,將不會嚐到死亡的滋味。」
多馬福音第1節
Go to Top of Page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3 Posts

Posted - 08/22/2022 :  01:45:10  會員資料 Send BlueWhaleMoon a Private Message
http://www.mdc.idv.tw/mdc/navy/rocnavy/futureplan.htm
依照民國104年內(2015年)海軍司令部關於迅能計畫的檔案文件記載,「本案迅能計畫自本軍開始規劃迄今,歷經改變船型、調整噸位等設計變更未決,惟依建軍規劃期程應於105年度開始執行合約設計工作,本案已順利與得標商船舶中心完成簽約,105至106年依擇定載臺構型執行迅能計畫合約設計工作,106至107年運用其載臺設計成果接續執行震海計畫合約設計工作」。
==
問一個老問題,迅能計畫已經設計好了嗎?
以碰碰船的角度來說,似乎先造這個有需求?
==
2018年5月舊聞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526033964.A.ED6.html
海外軍退役中將蘭寧利今天以「海軍要是利刃殲敵,而非水果刀」為題在臉書發文

蘭寧利說,現在國防部內部對此主張先減列裝備,符合造艦計劃進度後,未來下一
艘再行修正的意見。但海軍則以不減裝備,原型艦要全系統測試,才符合作戰需求
。問題是哪些裝備先減列?垂直發射系統?還是迅聯系統?減列裝備一定影響作戰
,難道國防部只要符合進度,而不管作戰?難道國防部只管不要增加預算,不准延
宕時程,一定要照原計畫時程建造一艘缺東、少西不能作戰的船,好向總統「國艦
國造」的指示有所交代?這跟當年給慈禧太后造一艘在昆明湖裡慶生的畫舫有什麼
兩樣?
==
現在看起來,當初國防部是對的?


==
唯一支持蔡總統國防預算占GDP3%政策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08/22/2022 02:01:45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4:53:59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共軍擾台操演 銳鳶無人機立功 被稱省錢好用

https://udn.com/news/story/10930/6554919?from=ddd-umaylikenews_ch2

我一直就覺得奇怪, 這麼愛省錢的台灣軍方, 為什麼總想要拼命造船去巡邏, 而不是靠飛機或無人機去巡邏。

無人機在水面巡邏和跟蹤方面的CP值, 有人艦是很難比的, 無人機不能玩碰碰船, 但碰碰船是只有和平時期敵方接近24或12海里才需要玩的, 是一種特定, 但說不上重大威脅的情況。 沒有必要為了玩碰碰船專門造二級艦。

某些海域需要有船隻做反潛或防空巡邏, 可是2000噸的雷達性能/防空/反潛戰力會很難看, 2000噸的船也不是好的選擇。

2000噸船是適合海巡這種, 需要在廣大經濟海域執法用的, 在海巡已經大量擴增1000噸以上船隻的情況下, 海軍不應該再加碼這種船隻, 如果把海巡/海軍當一個整體看, 台灣缺的是4000噸以上, 能帶足夠防空/反潛裝備,打開區域屏障的船, 現有的4000噸船都基本太老, 而不是太多。

Edited by - MistOfWar on 08/23/2022 15:06:36
Go to Top of Page

waffe
我是老鳥

7187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5:21:00  會員資料 Send waffe a Private Message
當年研發無人機的動力主要是以色列在中東使用的經驗,那時候坊間的各家軍事雜誌都有出過很多的內容,而我軍當年(1980-2000年前後)一來已經沒有反攻大陸的這種鬼話,而台灣海岸線長周邊海島多的現況與當年(還是1980-2000年前後)民間踴躍的互相打自發性打登陸戰(走私)也讓空中海岸監視變成一種確實有效且必須的方案,所以蚋冤大約就是那個時候的研發成果,但隨者阿扁二任之後(到老馬)兩岸根本毫無敵意與對岸面對當時的二代兵力其實著實沒啥戰力的狀態下這種東西也就只有原型而欠缺後續的改型與次型,就像天弓有123、雄風也有123那樣。

我個人提過好幾次目前我軍的問題主要來自老馬的兩任與阿扁的第二任期間兩岸的和平,我們覺得或認定兩岸就會這樣和平下去,但事實上根本不是這樣。土共有十幾年的時間根本沒有在台灣問題上放過啥屁,也就造成直到強軍小瑛綠毛龜上台後軍事建設才隨著他們先天的反中屬性而大幅度加強,但十幾年的懈怠換來的就是老船與新船合拍與蚋冤這種現況。別忘了我軍的盾艦計畫可是獨步領先全球,我軍也是亞洲最早使用陣列雷達當現役裝備的國度,有需求才有動力與投資這放在全世界都是必然。2000噸的船確實有很多的缺點,但我個人從不看好一次性的跳到4500噸或是以上,除非有人完全的給你技轉不然全世界大家都是一步一步往上開發的,土共、棒子的造艦史應該不用贅述。2000噸可以當成後續更大船隻的跳板,而也因為有了更小的塔江系列我個人很樂觀的認為2000噸級的風險不會很大。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5:38:13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2000噸的船確實有很多的缺點,但我個人從不看好一次性的跳到4500噸或是以上

有風險的是雷達和戰系, 不是2000噸或4500噸艦體。

若是說因為怕雷達和戰系問題, 主張在4500噸艦體上放成熟雷達(雖然台灣也沒有一個“成熟”的AESA旋轉雷達), 或一種比較簡單開發的雷達, 先造幾個4500噸反潛艦, 我不會那麼反對, 畢竟升級潛力還是有的。

我反對的是, 因為決定採用一種簡單雷達, 乾脆也縮小艦體到2000噸這樣的想法。 因為這不僅很可能犧牲了反潛能力, 也沒有任何未來升級潛力。

這年頭已經沒有2000噸反潛艦了, 西方的反潛艦也都是4000噸起跳,2000噸的船帶不了大顆低頻聲納, 帶不了發射VLA的VLS, 支援直升機(機組, 維修設備, 彈藥油料)的空間也少, 而且反潛船要在各種會發出震動的部件都做減震,這也要重量。 這小船也絕對沒有未來增加能夠支援無人反潛艦/無人水下艦的空間(4500噸可能都沒有, 要星座級6500噸才有), 2000噸的船根本先天就不是優良反潛載台。

4000噸艦體的一級艦台灣也不是沒搞過, 根本沒有技術困難。 造2000噸的船是在解決什麼技術問題??

Edited by - MistOfWar on 08/23/2022 15:48:56
Go to Top of Page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5:46:06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聯合洪的敘述並沒有錯,以往都是高山上的岸巡雷達+周邊偵巡的海軍艦艇負責我海域的安全~~~
現況是岸巡雷達發現了疑似不明艦艇後,在沒有海航定翼機/直升機的狀況下,CALL不到空軍就只能調自己的銳鳶無人機去現場察看!!
希望以後能升級成騰雲無人機那種遠距離的長程UAV接棒!!確保200海浬的巡弋。
但再怎樣UAV臨空發現具有敵意的船艦持續靠近,或者釋放小型UUV之類的載具,就只能CALL一級或二級艦出海攔截或長時間跟蹤,甚至會有碰碰船的機率發生??
這種狀況三級艦別插花比較好!!!
而二級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除了經驗的傳承外就是打雜苦力組囉~~~




--------------------
本文因違反數位中[共]法已被刪除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5:52:41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而二級艦真的有存在的必要,除了經驗的傳承外就是打雜苦力組囉~~~



打雜苦力是錦江級。

為什麼不派接替錦江的船去作這種打雜苦力? 高速船體的目地是什麼??
Go to Top of Page

waffe
我是老鳥

7187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6:11:03  會員資料 Send waffe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quote:
2000噸的船確實有很多的缺點,但我個人從不看好一次性的跳到4500噸或是以上

有風險的是雷達和戰系, 不是2000噸或4500噸艦體。





這是網路上軍迷的共識,其中夾雜著對岸與我島的長年的宣傳口徑。

這裡的老屁股應該都是從土共開造盾艦就一路扯過來的,當年土共為了造盾艦還在陸地上造模型這件事大家應該都還記得。而土共在盾艦服役前就試生產的下了5艘051與052系列,所以大量下水餃的052d之前還有一款052c,這是從艦體、戰系、雷達、飛彈系統的全面整合與穩定後才開始打造量產艦。人家資源與投入都遠高於我們憑什麼認定我們可以直接攻頂?

我軍目前成熟的艦體只有快艇等級的船隻技術,以前扯過很多次不要拿海巡或是民船的經驗去度量正統的軍艦,個別零件沒問題但整合在一起就爽起來了,沱江過渡到塔江都好多年而且還是有問題遑論更複雜的驅逐艦等級的軍艦。

當然還是那句話有人願意技轉那走的彎路會少很多,就像成功級就一次性跳耀從二戰的老陽跳到冷戰時期的派里。

Go to Top of Page

MistOfWar
路人甲乙丙

USA
1511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6:34:29  會員資料 Send MistOfWar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就像成功級就一次性跳耀從二戰的老陽跳到冷戰時期的派里。

我不懂, 這不算造4000噸軍艦的經驗嗎?

難不成台灣約每40年的軍艦換代期, 每次都要經過造600噸船-->造2000噸船-->造4000噸船這種學習階段?? 非得每次多走彎路? 這也太沒效率了。 其它中小型海軍也很多不需要一種2000噸船型啊。

quote:

當年土共為了造盾艦還在陸地上造模型這件事大家應該都還記得。

美國也為了神盾艦,朱母搞陸地戰鬥系統模型單位啊, 但這不代表在造神盾艦/朱母前, 非得造一種排水量減半的小神盾或小朱母啊。 這些陸地系統通常都是為了雷達/戰系的成熟化而搞得(不用等船造好, 才開始測雷達/戰系)

真要說起來, 同樣的雷達/戰鬥系統, 擺進小船會比擺進大船難。 4000噸的雷達戰系, 基本擺不進2000噸小船。 但能放進2000噸的雷達戰系, 放進4000噸船基本不會有問題。 何況現在2000噸的問題是根本”沒有用“的問題, 造一個不能有效防空, 有效反潛的船是要干嘛? 如果2000噸的船是要取代錦江搞碰碰船, 那沒人會說什麼(本質上是用小爛船替換小爛船)。 但如果是要取代諾克斯, 那好歹大洋反潛戰力不能低於諾克斯吧, 否則是在”取代“什麼?? 用降低艦隊整體大洋反潛能力換取玩碰碰船的能力? (何況真要碰, 也應該贏不了諾克斯....)


真不懂為什麼這麼多人會因為這次危機就只想到碰碰船, 不要只看明的, 看不到暗的。 中國若敢派艦隊來東部海域”灰色作戰“, 水下會沒中國潛艇嗎? 東部海域天然就是一個潛艇/反潛戰場, 若這裡變”主秀場“, 大洋反潛能力實質上只會更急需而不是減少啊...... 不要只看到明顯的碰碰船, 就只想到要專職2000噸碰碰船啊...

Edited by - MistOfWar on 08/23/2022 16:50:22
Go to Top of Page

waffe
我是老鳥

7187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7:45:12  會員資料 Send waffe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istOfWar

quote:
就像成功級就一次性跳耀從二戰的老陽跳到冷戰時期的派里。

我不懂, 這不算造4000噸軍艦的經驗嗎?

難不成台灣約每40年的軍艦換代期, 每次都要經過造600噸船-->造2000噸船-->造4000噸船這種學習階段?? 非得每次多走彎路? 這也太沒效率了。 其它中小型海軍也很多不需要一種2000噸船型啊。




這不是效率問題而是工程上必須經過的驗證與抓蟲。

舉一個最簡單最接近的例子,光華艇首艘到量產隔了大約4年,而沱江到塔江也是類似的4年時間,如果說可以延續經驗並且講效率之前已經有百噸級的飛彈艇設計、建造、整合經驗到了大上一號的艇應該就能更快速的平推?

應該這麼說塔江與沱江就是之前造艦與造船的經驗積累,從海鷗艇延續下來的經驗。但你有經驗規經驗它能幫助的是你能造出東西但東西好不好用那與有沒有東西是完全不一樣的事。跟交女朋友一樣有交有砲打但打起來爽度如何還需要調教,除非接收別人調教好的不然遇到死魚比自己看a片還無聊。

這些問題以前的討論中都扯過,講最簡單的就算今天開造6500噸國產驅逐艦,那以兩年下水算要等進入量產最順利也要經過4年,也就是量產艦要6年後才能開建,若中間卡官那就不知道猴年馬月了。而2000噸級的簡單說就是一艘塔江的放大版,你抓個海巡使用的成熟船體然後把塔江的武器與戰系搬上去,完工。而且由於船體與戰系都是經過實測的所以是目前最有系望短時間就能量產的項目。

而且這種投入理論上有助於真正的45-6500噸驅逐艦的艦造,因為有一批人一直綁定在這些工作上面,像生產塔江就累積了不少人員徑驗與生產設備。就像日本一樣他們固定時間就換船就是要一直累積國防的能量於民間的工廠,有糖吃人家才會投入。

Go to Top of Page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0742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8:16:00  會員資料  Visit 小毛's Homepage Send 小毛 a Private Message
望向四面盾的高雄艦和光榮之星,他們不就是要驗證國產武器與戰系系統整合,讓後面的艦艇可以一次成功?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新增3D圖喔).....**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Go to Top of Page

arexychen
新手上路

Taiwan
156 Posts

Posted - 08/23/2022 :  18:20:56  會員資料 Send arexychen a Private Message
插播龍德造船的新消息
根據李忠衛先生(長期蹲蘇澳的軍事記者)在某社團的說法,塔江跟某艘FMLB停在六廠外面,可能是要保養
龍德另外搞了一艘無人船,參加過漢光38,蔡英文還特別去看過一次



結合聯合報六月的報導,塔江可能真的有不少bug要解,還沒辦法實際戰備(本月稍早共艦擾台的時候也沒看到它出來的消息)
FMLB回廠的原因不明,難道連它都有bug要解嗎?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17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前頁 | 次頁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