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
ki1
路人甲乙丙
5874 Posts |
Posted - 05/25/2008 : 21:19:20
|
二戰時後的除了日本外,還有其他軸心國家有進行標準化商船的建造嗎? ----------------------------------------------- 普通的雜貨船在撘在兵員前要怎麼樣進行改裝,好像很多盟軍方面進行這類 任務的自由輪都只裝不到一千人,日本的2A型卻有將近四千人的案例, 是因為日本人的裝備比較少,還是硬塞的結果? ----------------------------------------------- 日文資料裡常見有所謂"應急油槽船",請問雜貨船改造成"應急油槽船" 時大概會經過什麼步驟,戰後這類船隻還有進行運油工作嗎? 另外在油輪甲板上裝部隊的事在盟軍方面常有嗎? =================================================== 感謝^^ |
|
Meins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529 Posts |
Posted - 05/25/2008 : 22:23:10
|
1. 德國是沒必要, 義大利也是以當時已有的商船為主.
2. 基本上日本的貨輪改裝成兵員運輸艦, 說穿了就是把貨艙區裝上應急式的大通舖, 然後硬塞人進去, 基本上每人的分配區域不到一平方公尺-- 大部分人根本不太能好好睡上一覺, 只能坐著休息而已(講白了跟19世紀的奴隸船沒兩樣).
而且, 這種改裝貨客船一遭到魚雷攻擊時, 貨倉區往往也是最先大量進水的區域, 因此許多日本的運兵輪被擊沉時, 都會伴隨著非常高的死亡數字, 因為在下層艙區的兵員根本連逃生的機會都沒有.
特別是美國潛艇對日本海運線威脅增加的1943年以後, 兵員運輸艦的沉沒數量更是快速上升. (1943/10-44/10的期間中, 巴士海峽區域的兵員損失數就相當於兩個師團級單位!) 如果採計100噸以上的船艦計算, 隨運輸船沉沒的日本軍兵士總數大約是95500人左右.
3. 戰爭中改造的油槽船多半在戰後還是繼續從事運油工作, 直到老朽化與新造船艦補位為止..
4. 盟軍多半不會在油輪甲板上裝部隊, 因為油輪遭到攻擊時, 如果引起燃油連鎖爆炸, 則船上人員的生還率會相當低, 可能只比彈藥輸送船略好一點-- 連把部隊當貨物送的日軍也不敢在油船上塞大量部隊了, 通常油船上會配置的僅止於船舶砲兵與作業人員而已.
盟軍的運兵船多半會受到相當完善的護航, 戰爭初期開始美軍就將有限的護航兵力集中在運兵船隊上. 否則就可能是Queen Mary/Queen Elizabeth這種U艇完全無法追蹤的超高速運兵船.... |
|
|
SANJYSAN
我是菜鳥
Taiwan
549 Posts |
Posted - 06/02/2008 : 14:31:12
|
↑ 請問一下,Queen Mary/Queen Elizabeth的標配是2,283 passengers。 如果是拿來運兵的話,最大可以塞多少人進去? |
|
|
aho
我是菜鳥
405 Posts |
Posted - 06/02/2008 : 17:33:52
|
大內健二著的運輸船入門提到的資料 犧牲者數第一名是1944年2月被擊沉的隆西丸,總共有4999人死亡. Queen Mary/Queen Elizabeth的話,大內建二說那兩艘船一次可以運15000人. |
|
|
Meins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529 Posts |
Posted - 06/03/2008 : 00:01:05
|
事實上另一艘順陽丸的死者數字更高-- 她是日軍徵用的俘虜輸送船, 在盟軍戰俘間有"地獄船"的惡名. 1944/9/16從巴達維亞出海, 艦上搭載英荷軍俘虜與強徵的印尼勞工(英64, 荷1377, 美8, 印尼勞工約4200人), 兩天後的9/18被英國潛艇HMS Tradewind擊沉, 死者高達5620人, 這可能也是太平洋地區單一次沉船事件中死者最多的一次. (生還者僅723人, 後來都被送往東南亞從事泰緬鐵道的建設工程.) |
|
|
ki1
路人甲乙丙
5874 Posts |
Posted - 01/13/2013 : 17:54:03
|
該船從馬尼拉到美里裝完油(8500 m^3)後又折返馬尼拉裝不少人到高雄-本土
不久後另一個航次似乎也是這樣
當時馬尼拉往本土的船貌似還沒緊張到非得搭油輪不可 |
Edited by - ki1 on 01/13/2013 18:08:22 |
|
|
|
標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