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TIGER
新手上路
Taiwan
165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10:07:31
|
>>在明中業已後衛所敗壞,家丁遂成為軍隊主力,家丁另一意為親兵,武將將吃空餉所獲用來裝備這群人所以有戰鬥力,戚繼光特別把家丁設為主要戰力
huangmin95兄把明的親兵和清的戈什哈搞混了 明的親兵是由軍隊中挑戰出來的主管親衛隊兼儀仗,主官調走了,親兵不會跟著調.清的戈什哈有點主奴的成份在,會隨主官調動而一起調動,戈什哈如有升遷調動需經主官同意. huangmin95兄提到戚家軍,這個牽涉到靠山問題,戚繼光無論在東南在塞北先搞好地方關係至中央內閣關係,同時期遼東總兵李成梁也玩這套,自己募兵要兵部承認其政府軍資格發糧餉.另一個沒靠山的俞大猷就沒那麼幸運了.打完倭亂就調去廣西當總兵(沒升).俞家軍就地解散,部份被戚繼光吸收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12:51:48
|
小弟去台大歷史系聽課時講到的稍有不同,衛所制敗壞後,搞的是實質募兵,找人來頂缺,這種頂缺的來源就很複雜,連監獄內的犯人都會拿來頂,而且一般來說身分很低下,當時教授還轉錄一段文字,某個中層軍官嫁女兒,嫁妝中包括三個兵--讓小弟想到民間故事中,鍾馗妹妹替哥哥慶生,要一個小鬼扛兩個小鬼過去,鍾馗把三個小鬼通通拿去油炸來吃,那兩個就問扛他們的小鬼,我們被吃就算了,你出勞力扛我們居然也要一起下鍋...... 這種"黑來源"的兵,名義上或許是家丁,畢竟你也不好公開承認這傢伙是該處決的犯人吧?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6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13:21:36
|
quote: 明的親兵是由軍隊中挑戰出來的主管親衛隊兼儀仗,主官調走了,親兵不會跟著調.
這個應該是標兵. 家丁不好說是標兵吧?
薩爾滸時, 明朝还命令杜松、刘、官秉忠、柴国柱等“各携家丁” 這個怎麼看都是跟著將領移防的親衛.
quote:
明后期,将领克扣士卒粮饷是一个极其普遍的现象(65)。他们用脧削所得,过着花天酒地的糜烂生活,且向兵部官员、监视太监和纪功御史等人行贿,营求升迁或开脱罪责(66)。这就决定了他们同士卒的矛盾必然激化,平时摩擦甚多,战时更不可能做到上下齐心。将领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和地位,采取了自养家丁的办法。他们把克扣来的钱财拿出一部分,豢养一小批经过挑选的士兵,给予较好的生活待遇和马匹器械等装备。将领即便革职离任,家丁也依旧由他们带回原籍供养(67)。这样,到了关键时刻,家丁就成了将领邀功的王牌或逃命的盾牌。
戚家軍的確牽涉到靠山問題, 明末常常看到的一個劇本就是欠餉鬧餉, 戚家軍的後勤都是有保證的. |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10/12/2011 16:58:07 |
|
|
張邁可
我是菜鳥
382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19:07:16
|
親兵家丁確實是主帥私有的,通常來說主帥被調的話其親兵家丁也會跟著一起被調。
明代中後期一般的兵已經沒啥戰鬥力了,尤其又被常態性缺餉或是無地可耕……也因此明中後期的將領們都寧願吃空缺以足餉來養親兵家丁,至少這樣還能維持一支能打的兵力;至於其他的兵則通常只要點兵的時候報個到就行,能不能打仗沒人理你,就算真被拉去打仗也只是當砲灰或是當苦力。
戚家軍與禁軍則是明中後期狀況最好的部隊,因為這兩支軍隊的糧餉獲得朝廷保證供應,只不過禁軍的戰鬥力當然比不過戚家軍;但戚繼光也是有在搞親兵家丁那一套,只是他的戚家軍連一般兵卒都能拿到餉﹝雖然不會有親兵家丁們來的多。﹞,所以不至於到只有親兵家丁能打仗的地步。
而親兵家丁規模搞最大的就是遼鎮李成梁了,這傢伙的親兵家丁可是數以萬計、而且能當親兵家丁的基本上都是騎兵……當然這和遼鎮的屯田政策能持之以恆有關,畢竟遼寧那邊是缺人不缺地,所以遼鎮的一般兵卒就算拿不到餉也還有地可以種;而我記得沒錯的話,遼鎮一般兵卒種田所得的收穫是有一部份要上繳遼鎮的,同時李成梁又扣下朝廷發來的餉來養親兵家丁……
也由於其實遼鎮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並不是那麼依賴朝廷所發下的糧餉,因此不只親兵家丁、一般兵卒也都還有些戰鬥力,所以在明末其戰鬥力僅次於戚家軍;尤其戚家軍衰落、女真掘起後,由遼鎮演變而來的關寧軍更是成為大明絕對主力。
──────────────────────── 上聯:詩書易禮樂春秋 下聯:儒墨道法名陰陽 橫批:賦詩詞曲
我果然瘋了 |
Edited by - 張邁可 on 10/12/2011 19:08:53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21:02:12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GER
huangmin95兄指的應該是洪武時代吧!!,到了永樂末期對階級劃分就沒那麼嚴謹.
一半一半,商人被壓迫主要是在官和法上,像我說的商人不能穿絲綢,這在當時稱作祖制,任何一個官員都可以用這個理由來處裡,而且是合情合理的處裡,即便事後被商人的靠山找麻煩,也是很風光
雖說很多評論者都認為明朝中葉後對商人的管制已經降低許多,但實際上只是一種利益轉換,太囂張還是會用階級的理由動你,另外因為明朝科舉必須回原籍考試,商人長時間在外回到原籍科考也會遭到當地農民反彈
明朝地方制度中有很重要的三老,這三老單純是活的久而已,可是在官員評價以及地方評論上佔有很大的地位,原因在於路引導致人口遷移限制家族特別是有老頭子的家族說話聲音可以比較大,為了維護自身考試的利益也會對於商人有所欺負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21:14:4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GER
huangmin95兄把明的親兵和清的戈什哈搞混了 明的親兵是由軍隊中挑戰出來的主管親衛隊兼儀仗,主官調走了,親兵不會跟著調.清的戈什哈有點主奴的成份在,會隨主官調動而一起調動,戈什哈如有升遷調動需經主官同意. huangmin95兄提到戚家軍,這個牽涉到靠山問題,戚繼光無論在東南在塞北先搞好地方關係至中央內閣關係,同時期遼東總兵李成梁也玩這套,自己募兵要兵部承認其政府軍資格發糧餉.另一個沒靠山的俞大猷就沒那麼幸運了.打完倭亂就調去廣西當總兵(沒升).俞家軍就地解散,部份被戚繼光吸收
你那個是儀仗,我講的是家丁
當時的狀況,將領吃空餉是很普遍的事情,可以說你不吃反而會遭人非議,再加上兵籍是子孫繼承,逃兵狀況非常嚴重,部隊戰鬥力非常低下,可是在當時的環境來說,農民必須負擔大量的稅收和勞役,因此有我前面講的掛靠
也就是賣身當奴才,這種奴才是受主家保護,比流民還有地位,主家也必須負擔他們的消費,因此產生出我門所謂的家丁,先是家丁然後才是親兵,家丁是跟主家一輩子的
武將養家丁的費用何來?侵占兵戶的農地、吃空餉、走私等,中文叫侵占公款,拿這些錢來養手下維持他們家的農地耕作,日常服務有時也有夜間服務,因此他上任的時候也會帶一些家人一起上任負責照顧他的起居
這個就是親兵家丁的由來,武將親兵的錢是由主將自己出的,並不屬於所謂的兵戶,要升遷也是由武將自己依照需求來升遷,弄這個東西比起清朝的割舌哈還簡單多了一句話的事情,就可以讓一個親兵變成百戶甚至千戶了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21:51:3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小弟去台大歷史系聽課時講到的稍有不同,衛所制敗壞後,搞的是實質募兵,找人來頂缺,這種頂缺的來源就很複雜,連監獄內的犯人都會拿來頂,而且一般來說身分很低下,當時教授還轉錄一段文字,某個中層軍官嫁女兒,嫁妝中包括三個兵--讓小弟想到民間故事中,鍾馗妹妹替哥哥慶生,要一個小鬼扛兩個小鬼過去,鍾馗把三個小鬼通通拿去油炸來吃,那兩個就問扛他們的小鬼,我們被吃就算了,你出勞力扛我們居然也要一起下鍋...... 這種"黑來源"的兵,名義上或許是家丁,畢竟你也不好公開承認這傢伙是該處決的犯人吧?
不對,大明律裡面確實有這種條例,讓殺人放火的嫌犯去九邊包圍大明,歷朝歷代都有這種情況
家丁的來源是投效,把自家的土地送給官員當他的奴隸,家生子,家丁和賤籍所生下的後代,部分是親友,例如某百戶的兒子給某千戶當家丁,或是聘請,多數的家丁都有賣身契,轉換賣身契在當時是很正常的事情
家丁和逃人有關,和罪人無關,如果家丁內有罪人主家會因為包庇的問題獲罪,逃人主要是逃荒、逃兵、逃戶這類的 |
|
|
timouz
新手上路
71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22:18:19
|
戚戰神大概是明朝中期練兵數一數二的,但在鎮守薊門時他卻表示蓄養家丁對軍隊建制和戰力是破壞而非建樹...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6 Posts |
Posted - 10/12/2011 : 22:44:13
|
quote:
也由於其實遼鎮基本上可以自給自足、並不是那麼依賴朝廷所發下的糧餉,因此不只親兵家丁、一般兵卒也都還有些戰鬥力,所以在明末其戰鬥力僅次於戚家軍;尤其戚家軍衰落、女真掘起後,由遼鎮演變而來的關寧軍更是成為大明絕對主力。
關於關寧軍的部分 這邊我有一點不是很確定 這部分最近幾年網路翻案的很兇. 關寧軍到底是明末很能打 還是很不能打的軍隊 網路上爭議不小
遼鎮的主要兵力在薩爾滸敗戰, 瀋陽敗戰, 廣寧敗戰以後, 大量損失, 沒死的殘部大部分都被吸收進八旗, 小部分西逃被招募為關寧軍, 另外關寧軍也不只是有遼東人, 明朝有另外從九邊與南邊調兵一起組建 實際的狀況可能相當複雜的
關寧軍戰鬥力還算可以(我認為) 也跟軍餉相對穩定有關
不知道有沒有人整理明末軍系史 這是個蠻有趣的題目
|
Edited by - BlueWhaleMoon on 10/13/2011 01:21:06 |
|
|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6 Posts |
Posted - 10/13/2011 : 00:58:1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mouz 寧遠之戰前,明軍因關寧統帥與前方督臣戰略相左,已數次交相指責軍心不穩,前線甚至忽視統帥部傳來後金將出兵的警告。開戰伊始,明軍車營騎營七萬餘野戰軍直潰山海關,後金沿路拆堡壘推進到寧遠,攻打寧遠城三天之後轉戰覺華島,一舉把島上的龍武水營擊潰,幾乎沒有打野戰,附帶一提在此役中關寧十三萬明軍八成的糧料被後金奪走或焚燬。
這段被用來攻擊關寧軍戰力不佳的鐵證之一.
quote:
己巳之變明軍先是來了個外圍分散防守,把集結中的部隊分散到離京城百里之外的各個城池駐守,結果後金沿官道每日行進六十里朝北京進軍,反倒和急忙回援的明軍騎兵前腳後腳抵達京師,明軍步兵沒趕上第一次北京城大戰。
這段其實是己巳之變之中最大的謎團 也是爭論最大的部分. 到底皇太極怎麼高速往北京進軍, 袁崇煥為何沒有在薊州城把皇太極堵住 (袁崇煥早到了兩天) 但是皇太極繞過去了. 對薊州城附近地形的解讀也是網路翻案文章的對戰焦點
quote:
交戰當天,德勝門的明軍是滿桂部的五千騎、廣渠門的明軍是袁崇煥部的九千騎,滿桂部對上皇太極,後金先用火器轟擊,隨後騎兵突破,城上明軍開砲也誤擊友軍,造成滿桂部被驅散;袁崇煥部擺了個品字陣對上後金諸貝勒與蒙古聯軍,甫交戰一翼即退卻,後金乘隙直殺中軍,射了主帥好幾箭,另一翼的祖大壽向中軍靠攏後,把亂戰中的後金殺出去,雙方互有損傷。
後金大規模擴充漢軍旗與編定蒙古八旗都是皇太極中期之後了。
廣渠門的關寧九千騎的戰力也很模糊 上面這段有人解讀成關寧軍能打 也有人解讀成關寧軍不能打.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0/13/2011 : 03:00:5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mouz
戚戰神大概是明朝中期練兵數一數二的,但在鎮守薊門時他卻表示蓄養家丁對軍隊建制和戰力是破壞而非建樹...
因為他傻阿,他能不能打我不知道,但是戚繼光鐵定是傻子加貪污犯,而且是超大貪污犯
明朝將領會用家丁當主力,其一家丁是他信得過的,其二將領很窮,明朝薪水低是大家都知道的,其三兵籍導致大量逃兵
傻的地方,募兵制是家丁親兵的一種轉變,貪的地方沒人好奇他怎麼巴結權貴嘛 |
|
|
TIGER
新手上路
Taiwan
165 Posts |
Posted - 10/13/2011 : 10:52:18
|
家丁和親兵是兩回事,親兵等同今日政府官員的隨扈.家丁類似今日私人保鑣+傭人. 明代只有武官配有親兵,文官即使位居內閣六部有沒有親兵編制. 有主官與親兵關係密切或是同鄉之誼,退役後後被主官招募為家丁.就像前面提到戚繼光當薊鎮總兵時把一堆退下來的浙江官兵招為家丁. 另一種就是huangmin95兄說的,將領對各地來的部隊不信任,所以安排自己家丁補入軍籍.前面提到的遼東總兵李成梁就是這樣搞的,李家家丁後來追隨李如松(李成梁長子)參予抗日援朝戰爭,留有記載的有副總兵查大受,祖承訓
|
|
|
timouz
新手上路
71 Posts |
Posted - 10/13/2011 : 18:35:57
|
仔細探究傳承,現今諸多網友以關寧軍統稱的部隊,主體應該是天啟年間孫承宗督師關外時,依照幕僚茅元儀的規畫,由主帥馬世龍與旗下將領練出來的部隊,其中野戰部隊以車營為主、馬營為輔,結合馬兵步兵並大量裝備火器。
在孫承宗督師期間並沒有與後金主力決戰的戰機--基本上此一階段努爾哈赤的重心轉向內政,修築瀋陽並遷都,同時消化三岔河以東新佔領的土地與人口,用兵主要是針對利用明軍大敗後趁虛而入的蒙古。後金放任明軍在三岔河以西修築城堡並任意行動,雙方以三岔河之間的區域為緩衝區。(這段期間毛文龍的後方襲擾也蠻多的,但後金水戰不力,無法清除他,只能和他又打又談。)
不過由於孫承宗練兵三年國家餉銀吃重,朝中一直希望能在河東取得勝績,馬世龍在壓力下不得不渡河出擊正在修城的耀州,因渡河船隻不足士兵過少沒能攻下,反遭後金追擊,結果吃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敗仗,實際損失不大,但銳氣受挫,最終也導致孫承宗去職。
之後發生的寧遠之戰大抵上是高層指揮文官不合導致軍心渙散,關寧軍未觸先潰。後來在寧錦之戰中,由滿桂領軍的關寧軍倒是貨真價實的和清軍兩度野戰,並打得平分秋色,由此觀之,此時的關寧軍雖然沒有三頭六臂能以一當十,但在野戰中由合適的將領統帥,若沒有遭遇奇襲、能排開陣型,和人數相當的後金應該也能一時間相持不下。
只是後金原先就善於襲擊,此後皇太極又組建漢軍旗使用俘獲、自鑄的火器,加強了正面對陣的威力,使得後金在野戰上更具優勢。而關寧軍在趙率教、滿桂先後戰歿之後,後繼統兵的將帥就難以在野戰中與後金旗鼓相當了。(與關內叛軍對戰的記錄倒是非常輝煌。) |
Edited by - timouz on 10/13/2011 21:54:44 |
|
|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9 Posts |
Posted - 10/13/2011 : 20:49:32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陸戰屋小步兵 說中國人不懂通貨膨脹的觀念有些奇怪,北宋/南宋的那幫文官不懂嗎? 我知道蒙元末期 蒙古人惡搞之下 紙幣信用破產 搞到天下大亂 所以紙幣在中國人心目中 形象一直很不好 或許是這樣,老朱才要搞內縮性的農村經濟 強迫性地把問題單純化?
一戰之後的德國都亂印紙幣通貨膨脹,其實很多現代人也搞不太懂。
這不是當時德國政府為了擺脫戰爭賠款才故意亂印紙幣嗎 德國政府不是不懂這樣會通貨膨脹,只是為了救國不得以如此,許多民眾一生積蓄都因此化為烏有 等到經濟大恐慌時又為了同樣目的再亂搞一次,只不過改成通貨緊縮向英法演苦肉計證明德國還不出錢,結果就是失業遍佈 這兩次故意亂搞剛好造成希特勒的崛起...... |
Edited by - LE323 on 10/13/2011 20:56:26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0/14/2011 : 00:38:0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GER
家丁和親兵是兩回事,親兵等同今日政府官員的隨扈.家丁類似今日私人保鑣+傭人. 明代只有武官配有親兵,文官即使位居內閣六部有沒有親兵編制. 有主官與親兵關係密切或是同鄉之誼,退役後後被主官招募為家丁.就像前面提到戚繼光當薊鎮總兵時把一堆退下來的浙江官兵招為家丁. 另一種就是huangmin95兄說的,將領對各地來的部隊不信任,所以安排自己家丁補入軍籍.前面提到的遼東總兵李成梁就是這樣搞的,李家家丁後來追隨李如松(李成梁長子)參予抗日援朝戰爭,留有記載的有副總兵查大受,祖承訓
其實不太對,文官也是有親兵的,只是不是叫做親兵,一般稱呼是家人、家丁,比較有名的是"師爺",前面的家人並不是現在所謂有血緣關係的家人,是文官家中所豢養奴僕或是管家之類的
依照大明律,一縣吃皇糧的人少的可憐,除了三頭幾個捕頭捕快還有各房的幾個書辦,其他人都是沒錢領的,類似現在所謂的約聘工,家中背景比較雄厚點的文官,就會帶一些家丁、家人上任,去接替一些抄寫之類的下層工作,有的幫忙跑腿出主意,你總不能較縣長一個人跑遍全縣勘察和收帳吧
你講的那個親兵是所謂的聘僱,在整個大明來說算很稀少了,另外一種親兵是原本的部隊或是各部派出的儀仗,服務官員用的,一但你調了還是如何那些親兵是不管的,真正能打聽話的還是家丁或是內丁,久了這些人就是我們俗稱的親兵
再過去不要以為三五千人的奴僕好像很不可思議,這些數量在當時都是很司空見慣的事情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0/14/2011 : 00:51:1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mouz
只是後金原先就善於襲擊,此後皇太極又組建漢軍旗使用俘獲、自鑄的火器,加強了正面對陣的威力,使得後金在野戰上更具優勢。而關寧軍在趙率教、滿桂先後戰歿之後,後繼統兵的將帥就難以在野戰中與後金旗鼓相當了。(與關內叛軍對戰的記錄倒是非常輝煌。)
實話說明末崇禎沒有重用東林黨,改用太監當國,未必會在野戰幹輸後金,事實上在當時衛所只剩殘渣的狀況,能上場的兵幾乎都是各級將領的家丁,投降後反過來打明朝給滅了,也是這批家丁 |
|
|
TIGER
新手上路
Taiwan
165 Posts |
Posted - 10/14/2011 : 10:16:44
|
那個"師爺"其實不能算家丁,那是主官的幕僚.與主官只有聘雇關係. 師爺這一段也可以單獨來談,明清兩代一直到民初實際操縱整個帝國庶務都是這些"師爺". "家人"和"家丁"又有差別,"家人"也是奴僕但是要姓氏改跟主人姓,"家人"的後代一直要跟著主人姓,一直維持主僕關係 "家丁"就可以保有自己姓名."家丁"後代不一定要繼續原有主僕關係. |
|
|
TIGER
新手上路
Taiwan
165 Posts |
Posted - 10/14/2011 : 11:38:00
|
"家人"和"家丁"習俗後來隨著降官降將傳到後金國去,在漢軍旗與滿八旗中流傳,"家人"就是清代說的"包衣",家丁就是清代說的"奴才". 清入關到雍正晚期,漢臣對皇帝自稱"臣",滿臣對皇帝自稱"奴才",乾隆以後,皇帝為示寵信才讓官員對皇帝自稱"奴才". |
|
|
waffe
我是老鳥
7188 Posts |
Posted - 10/14/2011 : 14:53:36
|
親兵在明中葉是一種很自然發展出來的現象,試想你自己是當時的帶兵大將朝廷派你去消滅一群匪寇,並派給你一萬的衛所軍,結果等你到任點兵時會發現,這哪裡是一萬的軍隊,根本是一萬個雜碎(有沒有一萬人還是個問號)。而且由於你根本不認識他們而他們也不認識你,所以你雖是大將卻無威嚴,雖有統兵權但是士兵卻不會聽你的。還有更傻眼的是中下階軍官由於代代的世襲,所以你手下的遊擊、參將不是看起來像乞丐的頂替者就是一副弱不禁風的小夥子。試想這種軍隊怎打仗?
所以當時明代的將領都會自己花錢招幕一些人作為自己的親兵,可以形成高階將官與軍隊之間的緩衝,一來你是親兵的老闆,發錢發糧發衣服,所以他們聽你的。二來親兵都是經過挑選的精銳,裝備與訓練都有保障。所以親兵的功能很多 一、 可以作憲兵: 雜碎雖然戰力薄弱但是上萬名拿著武器的雜碎還是有戰力的,親兵可以當成中軍壓陣的督戰隊,讓雜碎往前衝後退者斬,並且可以貫徹主將的命令監視與鎮壓外軍。 二、 可以作為儀仗隊:當你上任的時候一群衣甲鮮明騎著高頭大馬敲鑼打鼓前呼後擁的親兵隊可以很快的讓你建立威信,當過兵的都知道很多主官都有一種讓人望而生畏的威儀,就像現太爺升堂一樣,兩旁站著的三班衙役就是給縣太爺助威的。 三、 可以帶頭衝鋒:當雜碎畏懼敵人比畏懼你的威儀還嚴重時,就該親兵隊上場了。對於某些難打的地方常有中階將官藉故推託,這是打仗常會發生的事,這時就該叫你的親兵上場了,以身作則貫徹主帥的意志,帶頭打幾場勝仗就不怕沒人聽你的了。而且最重要的雜碎在面臨敵人猛攻容易潰逃,此時填補戰線或是幫忙補強都是親兵要做的事。 四、 可以當保鑣:當你身陷危險或是兵敗如山倒的時候,能保護你脫離戰場的也是這些跟你生死一命的親兵,畢竟老闆掛了誰來發餉?戚繼光在還沒當戚老闆時也遇過手下的兵跑光光剩他一個人的情況。
但親兵誰養?那親人誰養?當然就是靠你自己了,所以能不能搞到錢就是很大問題了,明代親兵玩的最有名堂的應該就是李成梁了,大清太祖奴爾哈赤就是老李的親兵出身,李成梁手下親兵家丁有上萬人,而且都弓馬嫻熟武藝高超。但是這些親兵其實不好當比現在的兩棲蛙人還操,有仗打衝最前面沒仗打操練到死,但是想當的人還是一堆,因為李成梁不但給錢還給地,論功行賞劃分田土。軍功越多田土越多,以當時的經濟條件誰不拼命?但是別以為李成梁多有錢他劃的田不是他的而是朝廷的。有興趣可以看看李家軍在碧蹄館的表現,數千騎面對數萬敵軍仍能與主帥一起死戰到底,這就是親兵的魅力。
還有麻煩別用現代人的觀點看古代人,在那個時代只要你政治正確除非謀反,其他都不是罪,政治錯誤別說你有經世繼國的才能,就算你會飛天遁地點石成金也一樣發配邊疆,而且別說古代看看現代的中國不也是差不多。
至於關寧軍戰力的問題,其實關寧軍編成很複雜,除了以遼人為主外還有不少各地派來的軍隊整合其中,主力應該是以騎兵為主的關寧鐵騎,或是吳三桂時期所帶領的精銳騎兵,夷丁突騎。以戰力而言不能說都很好但是一般水準高於關內的明朝經制兵。像之前提過的曹文紹就是由遼東調入關內剿匪的名將,當時有民謠” 軍中有一曹,西賊聞之心膽搖”,西賊就是指流寇。 而關寧軍最大的改變就是有效改善了明軍怯於肉搏的弱點(別嘲笑明軍二戰德軍也不善肉搏),前文有提到奴爾哈赤深知明軍戰法上的弱點。以當時世界的狀況明軍的編成十分先進,以多兵種聯合作戰為主要戰法,但由於火器的普遍反而疏於肉搏的訓練與經驗,尤其明軍中大多穿著紙甲(用紙作的甲冑),對於弓箭有一定的防護力但對於進身肉搏就顯的薄弱。所以奴爾哈赤能打敗明軍其實就像投名狀裡演的一樣,貼上去與他們鬥狠。 明將熊廷弼在描述後金軍作戰的情況稱:“奴兵戰法,死兵在前,銳兵在後。死兵披重甲,騎雙馬沖前,雖死而後乃複前,莫敢退亡,銳兵從後殺之,待其衝動我陣,而後銳兵始乘其勝。
死兵也叫鐵頭子,就像前文提到的,這些人都先衝明軍的中軍或是火器隊,以當時的明軍而言應該都是被嚇到了,看到一群面對著火砲齊射被打的血肉模糊肢體亂飛卻仍然死命往前衝的瘋子,以當時明軍的心理與裝備上的準備基本是不夠的。尤其是近戰時穿紙甲的明軍與身穿雙層鐵甲棉衣的鐵頭子相比根本沒有戰力,你會發現旁邊的自己人都被亂刀砍死而旁邊的敵人卻都亂刀砍不死,你能不逃跑嗎?而同時間的渾河戰役,來自四川與浙江的軍隊由於都是以棉甲(棉衣內付鐵片)為主要裝備,所以面對後金軍肉搏都能有效的抵抗(當然這兩支部隊本就是天下勁旅)甚至以寡擊眾。
所以當明軍搬大砲到城頭的時候後金軍的末日就到了,鐵頭子再厲害也不會輕功碰到牆壁也是要爬的,在加上明軍從戰場上得來的經驗(嚇個幾次也嚇大了),從寧遠之戰後面對關寧軍就沒什麼便宜可以占。尤其到了松錦戰役時明軍完全無懼於與清軍野戰,皇太極都打到流鼻血了,若非明廷欠餉的催戰這次戰役後金就準備玩完了(後金其實比明朝更拖不起)。而且從戰敗後一堆關寧軍跑去跳海寧死不降的意志力,只能說失敗不能怪他們。
但是就像斷送隋朝的驍果武士一樣,明朝最後也是斷送在這批軍隊手中,吳三桂入關後就是帶著這批軍隊一路打到雲南,並隨著三藩之亂的被平定關寧軍徹底灰飛煙滅。
|
|
|
timouz
新手上路
71 Posts |
Posted - 10/14/2011 : 20:50:51
|
後金在薩爾滸把明軍最有經驗的兵馬連同軍官一鍋端掉之後,遼東明軍只能重新練起,野戰能和後金打到一時相持的戰例多是關內調來的客軍,明軍只能廣築堡壘步步為營,但是野戰若無法取勝,光靠築城無法改變根本的戰略態勢,特別是己巳之變連京畿都遭兵釁,其後後金多次侵入長城,與流寇相呼應,即便遼東明軍能守得錦州不動如山、殺得關內叛軍聞風喪膽,在沉重的加餉之下,明朝的整體情況仍是愈加惡化。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0/14/2011 : 20:56:4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GER
那個"師爺"其實不能算家丁,那是主官的幕僚.與主官只有聘雇關係. 師爺這一段也可以單獨來談,明清兩代一直到民初實際操縱整個帝國庶務都是這些"師爺". "家人"和"家丁"又有差別,"家人"也是奴僕但是要姓氏改跟主人姓,"家人"的後代一直要跟著主人姓,一直維持主僕關係 "家丁"就可以保有自己姓名."家丁"後代不一定要繼續原有主僕關係.
只是說類似,因為家丁的來源其中一部分是聘雇制的,和師爺類似,都是政府不承認不出錢,但是實務上各級官員在接觸的時候卻都承認這些人的代表,而這些傢伙的薪水也是由官員自己掏腰包支應,這也被指為當時官員貪污的原因之一
家人和家丁,只能說來源的問題,因為家丁的來源是包含奴僕和家生子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0/14/2011 : 20:58:52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mouz
後金在薩爾滸把明軍最有經驗的兵馬連同軍官一鍋端掉之後,遼東明軍只能重新練起,野戰能和後金打到一時相持的戰例多是關內調來的客軍,明軍只能廣築堡壘步步為營,但是野戰若無法取勝,光靠築城無法改變根本的戰略態勢,特別是己巳之變連京畿都遭兵釁,其後後金多次侵入長城,與流寇相呼應,即便遼東明軍能守得錦州不動如山、殺得關內叛軍聞風喪膽,在沉重的加餉之下,明朝的整體情況仍是愈加惡化。
關內的客軍,來源多是內丁或是家丁,本身所指的客軍大部已經逃逸,另外因為明朝的預算制度其實客軍越多,政府越吃力 |
|
|
TTT
剛剛入門
12 Posts |
Posted - 10/19/2011 : 08:07:01
|
大陆大西北,也有小部分地区是种水稻的,甚至以稻米为主食。。。 像陕西南部,汉中,甚至西安的长安,户县,周至等区县,我都亲眼见过农民在种水稻 |
|
|
TIGER
新手上路
Taiwan
165 Posts |
Posted - 02/14/2012 : 16:15:35
|
明朝理論編製:一個千戶所應該擁有一千零一十二戶軍戶。足夠為一個千總隊提供三百到五百名士兵,並配上足額的武器、裝備,還能承擔這些士兵的糧餉。 而千戶和百戶這些世職軍戶脫離生產,子弟的任務就是鍛煉作戰技巧,學習兵法。這樣國家一旦有事,世襲的軍職家庭可以提供出優秀的子弟來充當千總、把總等職務。J\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千戶、百戶等世襲軍職人家越來越向地主靠攏,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算帳、收租、開酒樓、做生意樣樣精通,但是領兵作戰卻完全不能勝任了。 而普通軍戶不能擺脫軍籍,不能參加科舉考試,土地也不屬於個人所有,收入也是衛所的,明朝的士兵是一群徹底被綁在土地上的奴隸,地位大概相當於俄國的農奴。 到了晚明,除了軍戶間的通婚以外,就是娼妓也不願意嫁入軍戶家,至少農民的子孫還有個盼頭——勤儉有可能上升為富農地主,聰明的農家子弟可以做個小吏,甚至考上秀才從而免去賦稅。 幾百年來,殘酷和完全沒有盼頭的生活讓軍戶子弟不斷逃亡,年輕人想盡辦法改姓自賣為將領的家奴以便脫離軍籍。雖然國家不斷把犯人充入軍戶,但是到了萬曆晚期,衛所的軍戶數量就凋零到完全無法提供兵員和裝備了。所以從名將戚繼光開始,募來的士兵成為了大明軍隊戰鬥力的基礎。可惜幾十年下來募兵制也開始敗壞,地方官員和將領從軍戶中招募士兵,從而同時雙重貪污國家募兵費用和衛所出產。 出於節約開銷、增加兵員的目的,朝廷鼓勵帶兵的將領把私人家奴貢獻出來,計口付給提供家奴當兵的將領一半的軍餉。這個政策出台後不久,高級將領就開始剋扣軍餉,然後威逼利誘,把大量普通士兵收買為家丁。很多普通士兵為了得到足額軍餉就選擇變成家奴,成為將領的私人武力,利用國家財富把國家軍隊變成家奴,這麼便宜的買賣當然高級將領一個個都趨之若鶩,武庫領取的裝備更是往往用來優先裝備他們的家丁。 |
|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