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到第 頁,共 5頁
|
Dr Evil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89 Posts |
Posted - 10/17/2011 : 23:11:45
|
陸軍動態
99年12月
非常感謝 大院貴委員會於百忙之中,特別安排本部報告「國軍地面部隊主要武器裝備專案執行現況」。依據敵情威脅與防衛作戰需求,陸軍秉「數位化、立體化、機械化」之建軍指導,近年積極籌獲建國專案、天鷹專案、天鳶專案、銳鳶專案、霹靂專案及迅馳專案等主要武器裝備,以建構「快速反應、遠程接戰、精準殲敵」之打擊戰力。
在此,針對各專案之執行現況與後勤能量建置,向各位委員及先進提出具體說明,企盼藉由本次報告,能讓 大院各位委員,充份瞭解國軍為強化聯合地面防衛整體戰力所做的各項努力,並請繼續給予支持與指導。
貳、專案執行現況:
一、建國專案:
(一)專案概述
全案預算編列114億1,295.3萬,由本軍(含三軍需求)委中科院自90至101年生產37系列跳頻無線電機,取代現役之老舊無線電機(AN/PRC-77及VRC-12系列),提升整體戰力。
(二)執行現況
98年完成小批量生產及初期作戰測評,99年依中科院與廠商(合勤公司)合約交貨期程,已完成5批次交貨,目前第1批裝備已由通基廠完成電氣性能測試,並經三軍綜判合格,預於年底前由各軍種辦理驗收及解繳作業,並於100至101年區分批次全數解繳軍種。
(三)後勤能量規劃
本案於101年1月全數解繳完畢後,由中科院負責兩年保固,期滿由各軍種區分三級(單位、野戰及基地級)建置維修能量,目前同步執行換裝訓練,可有效支援全壽期裝備維保。
二、天鷹專案:
(一)專案概述
全案編列593億1,133萬3千元(含軍售、訓練及國內配合款),於97至103年執行,向美採購AH-64D攻擊機30架,以提升整體防衛作戰打擊力。
(二)執行現況
97年12月與美軍簽署發價書,98、99年執行委製品項產製、換裝前飛行(保修)人員訓練及設施工程等作業,另每年定期與美召開專案管理與供補會議,以確保專案執行暨維護本軍應有權益。今(99)年5月確立新機所需測裝及備料清單。目前飛機產期均按計畫執行,預於101年4月開始產製,102年10月首批6架交運回台,至103年7月區分批次全數獲得;為利接機任務,規劃種能教官於100年第4季起分梯赴美受訓,返國後實施國內換裝訓練。
(三)後勤能量規劃
為滿足飛機維保需求,完成全般後勤維保規劃,依保養權責,於使用單位及飛機保修廠建立單位及野戰段修能;另為滿足戰備需求,向美爭取於航勤廠建立核心基地級修護能量(電戰、導航、光電、武器系統等),餘非核心能量則採工業合作及商維方式於國內建立修能;另經濟部已與主(次)合約商完成工合協議書簽署,並承諾執行工合額度達合約總價款40%以上
三、天鳶專案:
(一)專案概述
全案預算編列847億3,786萬7千元(含軍售、訓練及國內配合款),向美採購UH-60M通用直升機60架,自97年至109年執行,取代現役老舊之UH-1H直升機,以提升作戰支援及平時災害防救能力。
(二)執行現況
99年10月19日與美軍簽署發價書,未來飛機獲得後,移撥15架予內政部空勤總隊供救災使用。除購機款外,其餘人員訓練、後勤維保及救難裝備等,由內政部自行編列預算。
預於100年4月底與美方召開專案管理會議,以建立雙方作業平台,確保專案執行及本軍權益;飛機產製依發價書期程,並於101年8月開始產製,103年12月首批10架交運回台,全案區分10批次交裝,108年6月可全數獲得。
為利接機任務執行,規劃種能教官於102年第2季起分梯赴美受訓,返國後實施國內換裝訓練。
(三)後勤能量規劃
為滿足新型機維保需求,於陸航部隊所屬飛機保修廠建立單位及野戰段修能;基地段修護將透過工業合作,於國內建立修能,未來循軍機商維方式,辦理委商交修;經濟部工業合作推動小組將協助本軍與主(次)合約商完成工合協議書簽署,並要求執行工合額度達合約總價款40%以上。
四、銳鳶專案:
(一)專案概述
本案預算編列36億9,018.3萬元,於95至100年委中科院產製「無人飛行載具(UAV)」,執行聯合國土防衛作戰情蒐任務。
(二)執行現況
95至96年先導生產1套執行初期作戰測評合格,於97年下達量產決心,並陸續完成產製,預定100年可全案解繳部署,為利人員接裝,98至100年執行4梯次種能訓練,區分外部飛行員、內部操控員、籌載操控員、電子維護員與機械維護員等5項專長施訓,預定100年2月完訓,可執行戰訓任務。
(三)後勤能量規劃
為健全本案裝備維修體制,通用裝備(車輛、通信機及發電機)依現行規範於單位二級廠、地區聯保廠、汽基廠及工基廠建立維保能量;另專用裝備(UAV)野戰及基地級保修,則委中科院實施,確保裝備妥善。
五、霹靂專案:
(一)專案概述
全案預算編列144億5,420萬元,於91至101年委中科院產製「新型多管火箭」,以汰換工六火箭。
(二)執行現況
98至99年執行初期作戰測評,99年8月達「合格」標準,量產建議併測評總結報告已奉國防部核定,本軍於11月5日下達量產決心,刻依期程執行量產各項整備作業,以提升本軍整體戰力。並強化接裝部隊教育訓練,以有效滿足接裝需求。
(三)後勤能量建置
為利裝備維保執行,確保武器系統妥善,本軍已完成後勤維保規劃,區分單位、野戰及基地維保等層級,分別就裝備系統「如發射架、火箭彈(含彈箱)、砲車、運彈車及通信」等屬性,於各地區聯保廠、飛勤廠、通基廠及中科院等所屬基地廠庫建立保修能量,以有效提升本軍裝備維保效能。
六、迅馳專案:
(一)專案概述
全案預算編列581億8,472萬6千元,由本軍委聯勤兵整中心自95至103年生產裝步戰鬥車,以取代現役老舊之M113及V150系列甲車,提升本軍整體戰力。
(二)執行現況
95至96年完成14輛小批量生產及作戰測評,原規劃97至103年實施量產,因小批量產車於97年發生鋼板裂紋缺失(乃研發階段正常之現象),於98至99年執行鋼板改善與驗證。
今(99)年10月底完成鋼板裂紋改善與驗證測試,並經本軍初期作戰測評,確認符合需求,將於100年正式進入量產,規劃先行產製40公厘榴彈槍車型,續於101至106年完成榴彈槍車型產製。機砲車型則由軍備局生製中心規劃籌獲武器系統,預於102年進行測評,俟符合需求後,依產能規劃進行量產。
有關機砲車型武器系統,前瞻未來需求與世界趨勢,擬規劃調整為30公厘機砲,透過技轉與國內合作生產方式,引進發展成熟且性能優異之武器系統與關鍵技術,俟確認符合本軍需求後再進行量產。
(三)後勤能量規劃
本案現已完成全般後勤維保規劃,區分單位、野戰及基地維保層級,依車輛底盤、武器及射控系統等裝備屬性,分別於各地區聯保廠、兵整中心、汽基廠及飛勤廠等國軍所屬基地廠庫建立保修能量,滿足裝備維保需求。另同步規劃後勤支援、軍備壽期資訊與電腦輔助教學等系統,藉由資訊化管理,提升教學訓練與後勤支援之效能。
參、結語:
上述各主要武器裝備專案,均由各專案團隊,透過專案管理會議、定期成效稽核與履約督導等有效之管考機制,落實推動執行,近年已有明顯成效,並將於明(100)年陸續量產與成軍部署。後續除賡續執行績效管考,並將同步進行成軍整備與專長訓練,俾確保主要武器裝備發揮應有戰力,精進三軍聯合作戰效能。
報告完畢
敬請指導。
|
 |
|
pcgamer
我是老鳥
   
10335 Posts |
Posted - 10/17/2011 : 23:44:46
|
>>99年10月19日與美軍簽署發價書,未來飛機獲得後,移撥15架予內政部空勤總隊供救災使用。除購機款外,其餘人員訓練、後勤維保及救難裝備等,由內政部自行編列預算。
所以說現在已經確定,從陸軍撥交到內政部的15架黑鷹,就讓內政部全權負責這批直升機的一切操作維修,不需要再跟軍方吵這個誰要負責了對吧?
>>全案預算編列144億5,420萬元,於91至101年委中科院產製「新型多管火箭」,以汰換工六火箭。
這是指雷霆2000對吧?
|
 |
|
James.luo
路人甲乙丙
  
939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00:00:2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r Evil
陸軍動態
六、迅馳專案:
(一)專案概述
全案預算編列581億8,472萬6千元,由本軍委聯勤兵整中心自95至103年生產裝步戰鬥車,以取代現役老舊之M113及V150系列甲車,提升本軍整體戰力。
(二)執行現況
95至96年完成14輛小批量生產及作戰測評,原規劃97至103年實施量產,因小批量產車於97年發生鋼板裂紋缺失(乃研發階段正常之現象),於98至99年執行鋼板改善與驗證。
今(99)年10月底完成鋼板裂紋改善與驗證測試,並經本軍初期作戰測評,確認符合需求,將於100年正式進入量產,規劃先行產製40公厘榴彈槍車型,續於101至106年完成榴彈槍車型產製。機砲車型則由軍備局生製中心規劃籌獲武器系統,預於102年進行測評,俟符合需求後,依產能規劃進行量產。
有關機砲車型武器系統,前瞻未來需求與世界趨勢,擬規劃調整為30公厘機砲,透過技轉與國內合作生產方式,引進發展成熟且性能優異之武器系統與關鍵技術,俟確認符合本軍需求後再進行量產。
(三)後勤能量規劃
本案現已完成全般後勤維保規劃,區分單位、野戰及基地維保層級,依車輛底盤、武器及射控系統等裝備屬性,分別於各地區聯保廠、兵整中心、汽基廠及飛勤廠等國軍所屬基地廠庫建立保修能量,滿足裝備維保需求。另同步規劃後勤支援、軍備壽期資訊與電腦輔助教學等系統,藉由資訊化管理,提升教學訓練與後勤支援之效能。
原來雲豹甲車僅有"40榴彈槍"跟"30mm機砲兩種構型 竟然沒有50機槍構型 實在令人感到驚訝... 請問諸位先進 陸軍的想法到底是什麼?以後如何編裝呢? |
 |
|
hellyhappt
我是菜鳥
 
324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03:42:02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James.luo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r Evil
陸軍動態
六、迅馳專案:
(一)專案概述
全案預算編列581億8,472萬6千元,由本軍委聯勤兵整中心自95至103年生產裝步戰鬥車,以取代現役老舊之M113及V150系列甲車,提升本軍整體戰力。
(二)執行現況
95至96年完成14輛小批量生產及作戰測評,原規劃97至103年實施量產,因小批量產車於97年發生鋼板裂紋缺失(乃研發階段正常之現象),於98至99年執行鋼板改善與驗證。
今(99)年10月底完成鋼板裂紋改善與驗證測試,並經本軍初期作戰測評,確認符合需求,將於100年正式進入量產,規劃先行產製40公厘榴彈槍車型,續於101至106年完成榴彈槍車型產製。機砲車型則由軍備局生製中心規劃籌獲武器系統,預於102年進行測評,俟符合需求後,依產能規劃進行量產。
有關機砲車型武器系統,前瞻未來需求與世界趨勢,擬規劃調整為30公厘機砲,透過技轉與國內合作生產方式,引進發展成熟且性能優異之武器系統與關鍵技術,俟確認符合本軍需求後再進行量產。
(三)後勤能量規劃
本案現已完成全般後勤維保規劃,區分單位、野戰及基地維保層級,依車輛底盤、武器及射控系統等裝備屬性,分別於各地區聯保廠、兵整中心、汽基廠及飛勤廠等國軍所屬基地廠庫建立保修能量,滿足裝備維保需求。另同步規劃後勤支援、軍備壽期資訊與電腦輔助教學等系統,藉由資訊化管理,提升教學訓練與後勤支援之效能。
原來雲豹甲車僅有"40榴彈槍"跟"30mm機砲兩種構型 竟然沒有50機槍構型 實在令人感到驚訝... 請問諸位先進 陸軍的想法到底是什麼?以後如何編裝呢?
不是說40榴彈配7.62排用機槍嗎? 陸軍是說彈道接近 可以一起射擊 可以邊射邊炸.. |
 |
|
max03max
我是菜鳥
 
Taiwan
319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09:05:51
|
96式RWS那個40榴的位置應該也是可以換五零機槍吧? 話說五零機槍彈除了穿甲力和便宜還有什麼優點? |
 |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28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09:15:04
|
雲豹案我覺得真的是一整個扯 一個完整的步兵營除了APC/IFV外 連要有81迫擊砲車 營要有120迫擊砲車/營指揮車/保修拖車(目前用M88) 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車族 簡化後勤 要是不生產迫擊砲車 那等於要用機動速度遠不如雲豹的M113帶迫擊砲
|
 |
|
dasha
版主
   
41985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09:35:3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r Evil
AT3,IDF計畫準備開始的年代,也少不了看衰的意見
什麼年代都不會缺乏這樣的人,以為按概括的經驗或事例推論就能論斷
但是現實的結果卻不隨其主觀看法而改變
只要有顆執意批評的心,雞蛋裡也會挑出骨頭,他人眼裡的細沙也會看得見
有些事情要有心才能推動,而在軍方,"心"代表以下三種東西的乘積: 1.錢. 2.膽. 3.愛國心. 所以,只要有一個趨近於零...... |
 |
|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10:09:44
|
應該還要加上4.對此事物的愛。 |
 |
|
toga
版主
   
Tajikistan
12887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10:49:12
|
空射雄二的腿比空射魚叉短其實是相對無關要緊的問題:如果你的距外目標偵搜識別導引能力夠,延伸飛彈射程基本上只是延伸彈體加大油箱,或甚至於只是更換使用燃料種類就能達成目標的小Case;能力不夠的話,則魚叉那等額外射程腿長你在實戰時也用不到,就像法國和他愉快的飛魚飛彈國外使用客戶們,艦射飛魚長年以來有效射程都只有魚叉飛彈系列的1/2乃至於1/3,直到最近才開始投產180公里級增程型,空射與潛射飛魚則是直到可見的將來都將維持在有效射程50至70公里級的水準,還不是一樣在國際間暢銷多年,三不五時擊敗魚叉奪標。
真正的問題應該還是在載具的航程與酬載~經國號的實戰酬載能力要是真如空軍高層說法,掛得了雄二就掛不了劍二的話,在反艦作戰的運用上確實會多出很多問題與不便(空軍得派更多護航機為其護法,反艦經國能否另行攜帶電戰莢艙與額外干擾絲/熱燄彈等提高生存率的行頭大概也會有問題,更不用說大型增程油箱/CFT...),特別是當就連鳳凰機的酬載航程,在執行反艦作戰任務時都已經讓空軍頗有微詞不滿了,只因為沒有別的更好選擇所以才只好勉強將就而已。
所以現實結果就是空軍至今仍堅持持續採購使用鳳凰魚叉配作為反艦作戰的主力,而經國號未來在改良升級後雖然應該會搭配青雲萬劍甚至反輻射劍二之類武器成為CAS與SEAD作戰的要角(鳳凰機在這些領域欠奉同樣檔次的行頭配備),但未來會引進CFT與空射雄二的前景展望大概還是看淡。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
Edited by - toga on 10/18/2011 11:08:28 |
 |
|
Dr Evil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89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11:03:57
|
有心有時不見得是最重要,現實才是最根本的原因
至少IDF就不是,當時美國連F16/79都不賣 跟本完全沒有選擇,現在不作未來就要開天窗
現在潛艦案幾乎已經走到IDF當時的處境 美國擺明不開生產線,國外生產的可能性更渺茫 但是要找美國支援重要系統裝備,人家就正在弄西班牙的S80A
什麼二次大戰的潛艦?中船找那些人來是吃白飯的還是當白癡的 有些不為人知的事我不想成洩密罪人而選擇隱忍
|
 |
|
James.luo
路人甲乙丙
  
939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18:22:4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x03max
96式RWS那個40榴的位置應該也是可以換五零機槍吧? 話說五零機槍彈除了穿甲力和便宜還有什麼優點?
穿牆的功力就很好用了 老美的Stryker vehicle在伊拉克依然配備 難道國軍有何獨見而創獲的見解嗎? |
 |
|
qaz9491
路人甲乙丙
  
809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19:40:30
|
96式RWS已經在研究改裝 2挺五零機槍的可行性。 |
 |
|
James.luo
路人甲乙丙
  
939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20:34:4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qaz9491
96式RWS已經在研究改裝 2挺五零機槍的可行性。
原來如此 多謝前輩告知 |
 |
|
Dr Evil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89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22:22:29
|
精盡案檢討
96年11月
帥委員化民:
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部長,今天難得有機會討論這個議題,本席也許幹不了多久,但這問題前後已10幾年,你我都在「精實案」陰影下長大,在座許多人為此受罪,主因在於「精實案」的理想面與現實面嚴重脫節,始終捨不得快刀斬亂麻一次搞定。本席追隨過4位總長,我親眼見到中間的妥協過程,照理講,「精實案」是國軍走向現代化的最重要的一個步調,但10多年來,其走向卻始終違反此原則。「精實案」之精簡如同剁手指,每個手指都剁,每個手指的力量都很弱,這是第一個你要回去思考的問題。以後若繼續剁手指,將會喪失操縱整個軍隊的能力,這是部長首要思考的問題。我舉二個例子,第一個,以「國防二法」為例,參本部,亦即聯合指揮部是否將進行移轉?「精實案」將陸軍師部、軍部裁撤,造成軍團能量大減,未來作戰時,將由參本部直接掌握10幾個聯兵旅,但現在問題立即浮現。以前師部負責後勤,軍部負責戰術指揮,軍團負責指揮調度的制度,聯兵旅權不構成一個戰略的獨立作戰單位?無論它的戰力、火力、後勤力,如不能,那會遇到嚴重問題,因為參本部如今是聯、參編組,屬幕僚單位,而非指揮單位,兩者屬性不同,遇到戰時、臨時的任務轉換,上層將無法如臂使指的指揮調度,下層聯兵旅又因獨立性不足,無法靈活因應戰場的變化。
第二,既然有「聯合指揮部」之打算,將來又要進行C4ISR(聯合指管通情),「聯合指管通情」如同人的神經系統,大腦的想法經由手指完成,在構建此神經系統的同時,國防部卻至今無法定案。如果上層是作戰指揮部,下層是能獨立作戰的戰略單位,若是如此,C4ISR是一個很好的設計。但聯合指揮部的型態如今仍未定案,本席就不知道國防部現行的「博勝案」要如何構建內部的管線或管路系統?這道理很簡單,參本部平時是幕僚機構,戰時則變成指揮單位,所以機制間之運轉勢必不那麼純熟。這就如同蓋房子,蓋了10層樓的大廈,裡面的水電、管線均不依原始藍圖進行施工。本席今天的質詢是要讓部長想想幾個問題,第一,現今的戰略單位能否獨立作戰?第二,面對現在的編制及架構,將來C4ISR(聯合指管通情)要如何部署?因為上層的參本部是臨時編組的附屬單位,下層單位要如何編組、架構?如同蓋5層樓就要有足夠的總機及分機,即5層樓的作戰指揮鏈。
第三個是一個老問題,你們保留「聯合聯勤司令部」,那將來究竟是「聯合後勤」,還是「軍種後勤」?這個問題已經吵了數年,本席知道海、空軍都不喜歡「聯合後勤」,堅持要保有「軍種後勤」,未來要如何妥協出一個合適的編制,是否由軍備局負責整個後備系統及野戰軍團之補給?以前因為陸軍後勤司令部的能量大,故由其負責一切。但如今陸軍後勤司令部被裁得不像樣,聯勤也已萎縮得不像樣,軍種後勤要裁未裁,你們要在這三者間找出答案。若要你們回答本席這個問題,可能要開會到半夜。部長,你我早晚都要離開軍中,但這問題能否在部長手中拍板定案,若不能拍板定案就會陷入今天的局面。本席今天回到軍中,許多單位名稱本席已不認識,單位名稱換來換去,只達到一個目的,就是忘記自己國民革命軍是哪個單位傳承下來,亦即其歷史已被模糊掉而消失不見,不過這是意識型態問題,無所謂,重點在於將來能否打仗的問題。
第三,你們既然要講「聯合作戰」,在上次報告中,你們口口聲聲說已經過漢光演習驗證。本席不知道該演習是否真的對這套建軍構案有貢獻?李傑部長有一年請本席參觀「聯合作戰」,本席聽了10分鐘的報告就不想聽,因為國防部、參謀總部手上根本沒有戰力預備隊,一旦軍團的戰況吃緊,就無足夠的兵力支援。因為沒有戰力預備隊,所有指令都要自己想辦法,努力修復以待明日再戰。這牽涉到本席上次向部長提及的,常、後分離後,將所有後備力量一刀切,本席認為若有誠意解決這個問題,應該將陸軍的「新訓師」儘快撥回,讓軍團司令手上仍有牌可打下去。否則就如同中共所說,速戰速決、48小時拿下台灣。這問題有急迫性,因為今天能立即轉換成戰力的僅有「新訓師」,但本席也沒看到任何動靜。
部長,本席將這些問題以條列式列出,除前面所述外,尚有備戰問題。本席請教,面對這些新的戰略單位及指揮機構,其「聯合作戰計畫」是修訂或新頒?
主席:請國防部李部長答復。
李部長天羽:主席、各位委員。我們隨時進行相關的修訂。
帥委員化民:
本席認為若是「修訂」,即是鬼扯蛋。因為去幾十年是習慣性的單一軍種作戰,在每個作戰計畫裡,其他兩個軍種皆是依狀況提出申請、要求,然後再到達。但今天已變成分區聯合作戰,亦即海、空軍必須有固定的責任和兵力,讓計畫作戰人員知道手上擁有多少資源,所以「固安作戰計畫」不能再修訂,應該要新頒。在新頒的作戰計畫要將未來的理想面摻入,未來的「指管通情」作戰機制為何?有何配置?如此一來任何一個下階的作戰指揮人員才知道手裡有哪些牌,可以進行何種層級的戰役,也才能寫出聯合作戰計畫,然後再利用每年的漢光演習去驗證這個新計劃,了解其作戰計畫之缺失,進行補強,這才是一個可行的作戰計畫,正確的邏輯應該是如此。
李部長天羽:的確是如此。
帥委員化民:本席在任時,「固安作戰計畫」早已是一個裝飾品,根本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你們不能再以此進行逐步修訂。
前面提的都是備戰問題,最後再來談建軍問題。當初負責各軍種購案的是「武獲室」,如今已被裁撤,但問題在今年就被凸顯出來,因為每個建軍作戰案之程序都有問題,這也是你們會怕林郁方委員的原因。因為不依時間、作業程序等進行,所以林委員隨便一挑,都是問題。本席當年在管院任院長時,曾派人教導所謂的專案管理,民間企業稱之為專案經理。過去任何軍售案均由武獲室負責處理,如今武獲室被裁撤,軍方已無充分能力審查下級建案,造成各軍種的建案任由他人綁椿,於是違法情事開始產生。因為未建立起專案經理及專案管理制度,造成人才的培訓愈來愈弱,我只看到你把管院給弱化,如此一來人才就沒有來源了嘛!當然整個制度就無法建立。這些問題均與建軍有關,涉及到軍事教育及軍隊招募問題。既然談到「精實案」,部長要將本席剛才提及的所有問題進行反證,今天精簡的單位及方向是否正確?此事處理起來會有困難,但方向是正確的。本席今天不須要部長幕僚回答這些問題,但本席提供這十大問題供部長參考,看要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不管我們的任期長短,你我始終都是過客,但有問題總是要研究,不要含糊帶過。部長,是否同意本席提出的問題?
李部長天羽:
非常感謝委員的指教。委員當過我在讀戰院、空院的老師,對於你的指導,至今我仍謹記。委員共列舉八大項,我已一一記載。向委員報告,從我個人接任部長後,會定期、不定期針對「精進案」進行戰力專案管理及相關規劃。對於委員的期許,更加深我自己的責任及使命感。我及幕僚同仁會依委員指導的方向,適時的向委員請益,關於平、戰結合、常、後分立等專案管理,我們後續會再做更精進的作為。
帥委員化民:你今天既然承諾,屆時要拿東西出來。
李部長天羽:一定會,謝謝委員指教。
張委員顯耀:
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關於精進案,包括前面的精實案,是國軍這幾年以來的重大案件,因為它關係到整個國軍的戰力與未來的規劃,所以今天所提出檢討績效與未來規劃的報告很重要。戰規司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規劃出這樣的報告,我基本上給予肯定,但是報告內容並不符合本席的期待,報告裡面最重要的是執行的成效與績效檢討,這部分卻只有2頁的敘述。本席想要了解這個案子的成效如何,好的、壞的、不足的與檢討的部分,結果卻只有2頁。
主席:請國防部李部長答復。
李部長天羽:
主席、各位委員。報告委員,關於這個部分,我們可以補送後續的資料,因為我們考慮到議場的時間、整個資料的發散……
張委員顯耀:
考慮議場的時間?您將這個資料拿給委員們,我們就會看了,只要有報告重點與摘要即可,但也不能精簡到連所有的績效與考評都完全看不到的地步,只是再次說明精進案的原則而已,這點我覺得非常不足。
李部長天羽:是的,我們會再將書面資料呈送委員。
張委員顯耀:
所以,未來還是要再度排入這個案子。本席將整個精進案整理出四大問題,第一,造成我國目前的兵力嚴重不足;第二,基層連隊幹部嚴重不夠;第三,有經驗的中壯年幹部大量退伍;第四,使各級單位、體系出現許多後果。
首先,本席向部長說明,目前國軍裡面有許多校級、將級幹部經過各級的培訓後,經驗都十分豐富,這些幹部做到50幾歲上校屆齡退伍之後領國家的薪俸,他們的體力、智慧都到了人生的最高峰,國軍不需要他們了,但還要養他們,因而招致社會與很多委員的批評,沒有對這些有經驗的幹部做出良好的安排,本席覺得這是國家的浪費。所以,精進案首先要解決此問題。在本席的服務處裡面,都儘量聘請這些國軍幹部,本席發現他們都很有經驗,訓練都很多,但是國家沒有對他們做很好的安排。國防部在精進案中有做嗎?本席看不出來。
李部長天羽:
報告委員,對此問題本部有同樣的遺憾,根據規定中校服役24年、上校服役28年,如果沒有辦法再往上晉升,就必須按照制度退休,而目前的配套措施就是退前職訓,本部也做了相當的安排,甚至在退前的半年或3個月就有轉職訓練。
張委員顯耀:部長提到退役前轉職訓是依照國軍校級軍官退前職訓條例,請問從93年以來,這4年內經過國軍校級軍官退職職訓的員額總共有多少人?
李部長天羽:應該不到1千人。
張委員顯耀:本席的資料只有614人,請問93年以來校級以上軍官退役的人數有多少?
李部長天羽:報告委員,本人現在沒有數據,不過可以跟委員報告,這是我們前部長的……
張委員顯耀:本席的數據是9,686人,其中接受退前職訓的只有614人,只佔總人數的6.3%。
李部長天羽:這裡面有的是個人生涯規劃,我們尊重個人意願。
張委員顯耀:但是比例實在太低了。
李部長天羽:報告委員,一是尊重個人意願,其次是個人生涯規劃,要領終生俸……
張委員顯耀:
尊重個人意願?這份報告是戰規司所提出來的,請問董司長,戰規司前任司長林勤經中將,他就是部長方才提到的尊重個人人生規劃,所以今天報紙才會登這麼大。對於曾參與規劃精進案的前戰規司司長林中將勤經可能會加入美國籍,這就是尊重個人人生規劃的結果,本席覺得很可惜,報導裡也提到他擁有國軍非常重要的資安資訊專業,可是退伍之後,不到一年,就加入美國國籍,本席認為這是國家及國軍的損失。另外,他退役下來有沒有很好的規劃,他是個人意願加入美國籍嗎?據了解,要加入美國籍不是這麼容易的,如果是以留學生身份加入美國籍,必須在拿到學位之後,先找到雇主申請勞工證,等勞工證批准後,才能申請移民,而後再申請綠卡,時間長達5至7年不等;如果是以學者的身份,用J1的簽證到美國去,必須先回到自己的母國,在自己的國家待2年以上的時間,才能再申請綠卡入美國籍,而且申請到綠卡還不見得能進入美國籍,還要一段時間,請問林中將勤經到底是用何方式加入美國籍呢?
本席請助理查了一下,根據美國入籍辦法裡只有1項,就是利用特殊人士的身分,以國家利益豁免的方式直接申請移民,本席認為林中將勤經如果加入美國籍,應該是用這一條,那代表什麼涵義?表示他對美國國家利益有直接貢獻,能夠豁免排除前面這些先申請綠卡的等等過程,可以直接加入美國籍,只有這條才可以,換句話說,林勤經中將對美國國家利益有重大貢獻,才能加入美國籍,再往下說,本席不敢想像,我不懷疑林中將勤經對國家的忠誠度,但他若確定是在退伍之後一年之內加入美國籍,除了這一條之外,沒有別的辦法可以加入美國籍。因為問題很嚴重,本席在此正式請國防部對於林中將勤經的事件於1個星期內查明清楚。另外,校級軍官退伍後不到1年加入外國國籍,對於這樣的行為,本席還是不能接受,所以我一定要修法,取消他的終生俸。在這麼快的時間內加入其他國家的國籍,你是我們國家的中將,是前戰規司的司長,擔任過次長,這麼重要職務歷練,如果真的是用特殊人士對美國國家利益豁免的方式加入美國國籍,那問題就太嚴重了!所以請部長回去,1個星期內,查明清楚。再者,請問國軍實際的兵力經過精實精進案後,請問目前有多少兵員?
李部長天羽:此部分本人不太方便在會議上向社會大眾來做宣達。
張委員顯耀:本席已經查出來了。
李部長天羽:委員所查出來的,我們僅供參考。
張委員顯耀:
在委員會中,部長可以說因為事涉國家機密,不方便回答,但是今天既然做了檢討,就要說明,請問目前國軍經過精進案之後,在編制上有多少兵員?
李部長天羽:本人可以到委員的研究室,當面向委員報告。
張委員顯耀:
如果這樣,在檢討報告裡不應該欺騙立法院,告訴本席目前編制員額29萬,現在調整到27萬7千餘人,這個數字是不對的。
李部長天羽:
此數據不是國防部公布的,應該是25萬的現員編制,2萬5的維持員額,委員方才所言的數據是不對的,事實上我們國軍目前的編制只有24萬不到,但是如果扣掉缺額,實際服役的不到20萬人。
張委員顯耀:
所以現在軍中,原來需要10個人做的事,只有不到5個人在做;換句話說,現在在部隊裡,1個人要做2.5以上的工作,兵力兵員嚴重不足,難道不該趕快檢討國軍的精進案
嗎?
李部長天羽:報告委員,我們一直在檢討,而且這個數據本人可以慎重跟委員報告,有相當的落差,會後戰規司董司長會到委員的辦公室,提供更詳細的書面資料。
張委員顯耀:另外,有關國軍的精進案,義務役士兵及士官跟常備士官的比例為何?
李部長天羽:國防部希望是1比2比2。
張委員顯耀:沒錯,是1比2比2,如果依此比率,請問目前國軍的現役士官應該有多少人?
李部長天羽:本人不方便在此公開說明,但是我們會到委員的研究室一五一十的向委員報告,目前國軍最缺的就是士官。
張委員顯耀:
連專業士官的人數都嚴重不足,請問國軍戰力要如何發揮?因此,本席認為此精進案可檢討的空間很大,本席現在要追究責任,請問國軍精進案當初是由誰規劃?現在國軍戰力不足,連部長都不敢說,本席也不好意思再追問下去,難道精進案還不應該檢討嗎?
李部長天羽:
報告委員,我們一直在檢討也做了很多補強和精進的作為,本部還有很多作為,不方便在此公開,我們還是會很誠懇的跟委員報告。
張委員顯耀:
因為國軍要上演空城計,所以不能讓對岸知道我們有多少戰略性武器、有多少的兵員?本席可以體諒部長的作法,但本席還是要繼續追究此案。
李部長天羽:國防部會接受委員相關的質詢。
|
 |
|
Dr Evil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89 Posts |
Posted - 10/18/2011 : 22:48:45
|
果房自主
99年4月
廖委員婉汝:
我今天為什麼要排國防自主的報告案呢?因為我想瞭解國防部未來在國防自主這一塊如何落實。我們一直希望國防自主,在產製當中能落實國內的工業產業或國防產業。我滿肯定劉局長在這份報告中很誠實的陳述出來,尤其是第一點提到,過去國防部做的學合計畫未能有效結合三軍聯合作戰的需求。其實,我們在審查預算的過程中,看到很多代號的學合計畫,到底學合計畫有沒有符合三軍聯合作戰的需求跟未來國防建軍備戰的需求?我們不知道。很多研究案、計畫案是中科院或某單位提出來,研究完後就不了了之,我們覺得很可惜。我們無法完全瞭解這些學合計畫跟哪個建軍備戰結合,你們沒有很清楚的說明,全部都是代號。今天局長很清楚的陳述,我很肯定,但是,未來要如何改善?我希望國防部要加強。
我們現在要落實國防自主,請問我們的國防自主已經喊幾年了?
趙副部長世璋:起碼喊了20年以上,已經愈來愈落實,這是事實。
廖委員婉汝:也是愈來愈多問題,是不是?我希望在落實中呈現出來的問題要改善。
趙副部長世璋:是的。
廖委員婉汝:
我舉一個例,我們的國防建軍因為量少,很多都是依賴美國軍售,買完之後的工合額度落實了嗎?你能不能舉個例子說明哪個案子工合做得最好?
趙副部長世璋:40厘米榴彈槍的產製,我們做得非常好。
廖委員婉汝:很好的意思是怎麼樣?
趙副部長世璋:
工合完成後,我們把40厘米榴彈槍彈藥的生產整個移到國內,現在已經產了100萬顆的低速彈,產值14億。
廖委員婉汝:美國同意把這些技術移轉給我們嗎?
趙副部長世璋:全部都給我們。
廖委員婉汝:
你覺得最遺憾、完全沒有使用到工合額度或者使用到很少的是哪一個案子?最差的是那一個?
趙副部長世璋:其實還沒有看到最差的啦!
廖委員婉汝:怎麼會沒有看到呢?
趙副部長世璋:有些不能達到那麼高的目標,這是有的,如果說……
廖委員婉汝:局長,軍售當中,工合額度最高的是哪個案子?
主席:請國防部軍備局劉局長答復。
劉局長復龍:主席、各位委員。有到70%的是神鷗專案。
廖委員婉汝:我們定了70%,那整個執行率呢?
劉局長復龍:現在神鷗專案還在執行,現在工合額度……
廖委員婉汝:是定70%嗎?
劉局長復龍:是。
廖委員婉汝:平均是30%至40%嗎?
劉局長復龍:至少都40%以上。
廖委員婉汝:我現在其實也在思考一個問題,我們要求你們把工合額度定這麼高,到底有沒有價值?
劉局長復龍:當然有。
廖委員婉汝:
我們當初就是覺得當然有,才會要求你們一定要提高到40%以上,但是,有時候我們反思,我們定那麼高的工合額度,但因為工合額度的提高,他們有沒有增加售價?
劉局長復龍:可能會有一點。
廖委員婉汝:不是一點而已,而是很多點。
劉局長復龍:我們要求工合額度40%以上,廠商會……
廖委員婉汝:
針對今天這個議題,我希望國防部深入去分析一下。我們在委員會中要求你們提高工合額度到40%以上,但是,我們不期待因為提高工合額度到70%後,整個售價就提高很多,因為提高價錢的話,還是全民買單,這樣我們國防預算支出就很大。提高那麼多工合額度後,在美元點的消化當中,有多少是美國真正對待我們的?做得最好的是哪一塊?你剛才講做得很好,姑且不論軍售最大的博勝案、安捷案,請問有多少工合額度來做技轉?我們一直要求他們技轉,額度定得很高,可是他們沒有直接落實技轉。他們在消化工合額度當中,最好的消化方式是什麼?
劉局長復龍:有一部分是跟我們國內採購,這一部分其實工業局都有在控制額度。
廖委員婉汝:
國防部要拿出態度來,你們如果拿出態度,我們國防委員會就支持你們。你們定了高的工合額度之後付出了代價,付出了高額度的預算,對不對?你們定了那麼高的工合額度後,美國怎麼對待我們?他們最多就是採購我們一些東西,消化掉那些美元點,但是,真正要做到技轉的部分有沒有落實?沒有!很少!這是我希望你們改善的地方。
劉局長復龍:是。
廖委員婉汝:你們有沒有能力去改善這一塊?
劉局長復龍:有能力,其實我們現在技轉額度快接近48%。
廖委員婉汝:技轉額度?哪一塊技轉做得最好?
劉局長復龍:
其實現在我們軍種簽了ICA以後,所有ICA的項目都已經定下來了,至於將來ICP的部分,其實我們都有列出來,稍後我可以提供附件給委員,都是重大軍售案將來要技轉的項目。
廖委員婉汝:
實際上,各行各業都可以技轉給你們,並不是只針對國防產業需求的技術移轉,比如紡織技術、工業生產的技術都可以,不會針對國防需求來提供技轉,這是本席認為非常可惜的地方,對不對?
趙副部長世璋:對,剛剛召委說的的確非常深入,我們現在的目標就是要針對國防、科技這方面有關……
廖委員婉汝:這一塊有沒有辦法落實?
趙副部長世璋:
就技術轉移來講,比方像陸軍OH-58D的機身組裝,CH47SD、F16戰機的雷達維修以及C130的摹擬訓 練器等等,這些技術轉移都做到了。另外,我們還有一些共同開發的……
廖委員婉汝:
我們對美國是又氣又恨,因為我們向他們採購一些東西,他們不會將關鍵技術給我們,很多東西要送回美國原廠去處理、維修,這些都是成本。所以,我們希望未來技術移轉至少是關鍵性技術或是比較普遍性的技術要移轉給國內廠商,如此才能量產,也才能降低成本,未來的補給才可以銜接上,這是我們要求的。
另外,我們要求國防自主,比較可行的是,我們依賴美國之外就是要量產,而量和價是相關的,我們內需的量不可能像軍火商一樣大量生產,所以價位是高的。可是,我發現現在各軍種普遍性有一種想法,可能因為過去有太多弊案或是一些背景的關係,他們會認為反正省事就好,全部都直接向美國採購就好了,那這樣會不會增加我們的成本?也因為如此反而沒有落實國防自主。
趙副部長世璋:
我們現在有一個國內產製的評估機制,這個機制從93年就正式建立了,用以評估……
廖委員婉汝:
我第一次看到什麼國防科技發展委員會,還有什麼評估委員會,這都是一年開2次會,開了半天,不曉得執行力如何?國防部、經濟部和工業局的合作基礎在哪裡?在產業鏈的結合當中,本席要提醒一點,就是這些要有實際的成效出來,最重要的是如果國內能夠產製,我們如何在量和價當中做一評估,否則我們其實也看到很多弊端,削價競爭的結果,最後吃虧的還是國防部。本席希望你們針對這一塊好好去做思考,剛才林委員所提的也是一樣的道理,我們都很支持國防,但到底你們是不是國防自主?我們也不知道啊!你說可以,問題是你拍胸脯拍了半天,都拍到內傷了,結果是……
趙副部長世璋:現在改正了。
廖委員婉汝:
今天能不能量產,我們都滿質疑的,我們還是希望國防自主是移轉到國內,但是國內要有那個能力,沒有能力的話,到底怎麼認定國防自主?從委製或是從組裝?什麼叫作國防自主?如果要面對事實,加速我們的軍備戰力,你要調整一下,不是土法鍊鋼,就趕快研發、研發。我舉例來講,如果等了10年,為了這些量產方面再做測試,沒有辦法符合的話,可能還要再等10年才能真正做量產,所以你們要趕快解決這些問題。其實除了海軍潛艦之外和重要的巡邏艦,空軍大部分都是F16CD,我覺得陸軍所有的戰力是太弱了一點,如果還是為了要加強國防自主,好像有些在政策方面,你也沒有辦法去挹注,到最後,挹注的觀念讓本席覺得很多是希望乾脆直接外購,直接外購又悖離我們國防自主的政策,所以在拿捏之間包括要國防自主由國內產製還是委製?組裝?還是直接軍售?你們要切割得清楚一點,最後就是要符合國內的作戰訓練,不然一個案子拖個10年、20年,本席不曉得我們有什麼戰力可言。謝謝。
趙副部長世璋:謝謝召委的指導。
|
 |
|
Dr Evil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89 Posts |
Posted - 10/20/2011 : 21:35:48
|
含果人證明
關鍵技術握在別人手中不是關鍵,關鍵是自己願不願意愚公移山 開始被人笑沒關係,因為....俗話說:最後笑的人,笑的最大聲
南韓軍火商顯神通 搶外海市場
http://www2.cna.com.tw/ShowNews/Detail.aspx?pNewsID=201110170112&pType0=aALL&pTypeSel=0
九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
(航發)程執行長邦達:
最近爆發了購買拉法葉艦的弊端。其中提及的蔚山艦是韓國製造的,而三、四十年我國海軍亦曾派出一批人員與韓國一起到國外去學習造艦技術,但三、四十年後我們還需買外國的船艦,但韓國已經可以製造並外銷了,我之所以會講這個例子是因為我來自空軍,而過去我一直與空軍的上司表示說如果今天我們沒有辦法好好的從事研發工作,則十年後我們又會去買韓國的戰鬥教練機,因為這種事今天已經發生了。韓國的參謀總長十二年前來到我們的航發中心,問我們航發中心副主任王石生先生,問他目前韓國最缺的是什麼?王副主任回答說韓國目前最缺的就是人才。而他們在這十年當中,利用向美國購買F16的機會,要求美國幫他們做二件事情,即是共同研發KDS1和KDS2。KDS1就是我們的AT3;KDS2則是我國IDF的簡化型,今天他們與美國合作研發的KDS2將成為韓國以後的戰鬥教練機,而我們以後將非常有可能買到這個由美韓共同合作製造的戰鬥教練機。因為他們缺人才,所以他們目前有很多原是我國航發中心的核心人員在幫他們工作。我舉這些例子,就是希望我們能重視這些問題。
(中科院)沈院長方枰:
第二點我所要強調的,組織只是達成遠景與目標的手段,我們國防二法的遠景是什麼?目標又是什麼?這個才是重點。有位國防部的長官,曾經談到一個問題,他是海軍出身,又在中科院服務,目前海軍對於中科院研發的雄二飛彈有意見,準備將來以美國的魚叉飛彈來替代,我請教他,美國的魚叉飛彈服役多久了?他表示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今天的魚叉飛彈與二十多年前的有何不同?二十幾年前是類比式訊號,飛彈中可能還有真空管與電晶體,但是現在的魚叉飛彈已經數位化,因為美國海軍每年挹注許多經費,在魚叉飛彈的研究發展,這也就是魚叉飛彈二十多年後,還在使用的原因。同樣的道理,剛剛我也請教過漢翔公司的董事長,我們的F十六戰機,在國際上使用已經超過三十年了,三十年前與三十年後的F十六戰機,絕對是不一樣的。
換言之,我們的雄二飛彈,從十年前下達第一個生產令開始,就已經等著除役,為什麼呢?因為我們沒有任何經費研究發展。剛才工研院史院長也提到,台灣的產業界能量非常大,如果我們已經有這樣的遠景與能力,未來軍備的理念應該是要國防自主。我希望以往的國防需求觀念能有所改變,假如還是沒有國防自主的概念,我們的國防是永遠不會進步的。民國六十五年我在核能研究所工作的時候,日本的核能研究所才剛剛成立,他們經常到龍潭核能研究所,希望與我們研討與交流,因為他想瞭解我們的專業與現有科技,結果我們現在的核四廠,聽說還是日本核能研究所在提供技術,難道我們中國人真的比日本人差嗎?所以希望我們未來的國防,能夠充分利用產業界的能量,如果國防需求能先協助產業提升質與量,才有機會成為產業市場的一部分,如此我們才能魚水互補共存。
我再提一個數據,十年前國防預算佔中央總預算的百分之三十三,而今年的國防預算只佔中央總預算的百分之十五或十六,為何國防預算在十年之間會下降一半?因為國防需求未與台灣的產業界結合,所以沒有人幫忙爭取國防預算。以後預算的餅不但有限制,而且會愈來愈小,若仍不把產業界看成是國防需求的一部份,這樣產業界就不會幫忙爭取國防預算。據報載,最近透過美國引進技術,在台灣生產製造海軍所需的潛艇,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中船千萬不要讓這個案子死掉,因為這是我們經濟上一個絕對的指標。可是現在的情形好像是我們坐著等美國幫我們招商、招標,聽說中船想派人參與,還有若干反對的聲音。如果國防部還用這種思想往前看,即便通過或國防軍備組織做的再好,也只是一個組織,這是沒有用的,達不成這個願景,所有組織都沒有用。換句話說,組織只是達成願景的手段,最主要的是我們的願景及目標是什麼。謹提出這點意見供各位先進參考。
主席:請顧委員崇廉發言。(反紀德頭號戰將)
顧委員崇廉:
主席、各位學者專家、各位同仁。聽到很多專家關於國防軍備體系的高見,本席非常的欽佩。從裝備、潛艇、飛彈等等,大家談的都是很細微的部份。本席在軍中服務四十七年,及公務人員五十一年的經歷,本席對此案和各位有不同的看法,即本席希望大家跳出軍備、潛艇、飛彈等裝備的層次往上提昇。我國現在需要的軍備體系不是國防部的軍備體系,而是軍工業的體系。本席十年前在立法院被質詢時,有人認為國防部將軍工業的工業互惠抓在手上一直不肯放手。十年之後,本席自己到了立法院也要說一些公道話,並將自己的層次提昇到國家級的看法。
軍中是非常有組織的單位,也非常需要有系統、有效率的軍備體系,但軍備體系在軍政、軍令兩大支柱中是屬於軍政方面,若將其單獨出來,即軍政不要再碰軍備,則又會發生像大家所檢討的軍人一把抓的狀況。軍人一把抓的結果是什麼?強制通過這個法令建立體系之後,就變成是一個高成本、低效率的體系。我們將所有的單位如漢翔等都納入體系之下,且將其綁死之後,他們就沒有辦法和國際接軌。大家不要以為我們有了軍備體系,以後我們的武器就可以外銷,我國的武器要外銷還需要一段時間,且還有一段距離,特別是我們在政治上還未到達這個水準,因為武器外銷絕對絕對不是軍方的事情,絕對絕對不是國防部的事情,這是外交的工作,是政治性的工作。例如我賣一把手槍,這把手槍絕對不能打到我的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因為這樣和我們的政治利益是相違背的,所以任何武器的外銷,絕對不是軍方可以承擔的。反過來說,我們多少次到國外談採購武器的事情,有那一次高層接觸時是他們軍方和我們談的?都是先由他們經濟、外交等高層政治人物和我們談,等到和他們在原則上談的可以時,再慢慢談到下面的層次。所以本席認為,軍備體系在國防部是非常重要,但國防部要放手,一定要讓真正能主導國家軍工業的單位來主導,而不是由軍方來主導。當初航發中心如果能高效率、低成本的發展IDF,那有今天的漢翔公司?如果中船能高效率、低成本的為海軍造艦,後來怎會沒有訂單呢?如果將其持續抓在手上,誰敢說拉法葉的案子以後不會再發生?所以本席認為,我們不能站在低層次來看軍備,而要站在高層次來看軍備。我們談了幾十年的國防工業,有哪一個工業為國家的軍備有過貢獻?或做過特別的、世界一流的武器?以前本席曾經到一個國家訪問,他拿一個很重要的東西說,這是你們國家IDF上的東西。本席問他這東西怎麼會到你的手上呢?他說一路轉包就轉到他的公司。所以,所有重大的武器裝備都是國際化的裝備,絕不可能一個國家或一家公司就可以全包。今天台灣很多高科技的電子廠商,都在做世界各國一流的裝備中的一部份,但其就是沒有給我國的武器裝備做過一個裝配完成的東西。所以國防部在軍政、軍令一元化之後,要讓其完全走上和國際接軌的一個正式領軍的制度。不要老是在配件、裝備不好等等這些小地方打轉。二十年後,我國要不要產生重工業、軍工業?三十年後,我國的軍工業裝備究竟會成什麼樣子?在座有很多是本席過去的同仁,我們為了爭取國防軍備,在國外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卻都沒有得到我們想要的東西,真正要的東西都只能靠我們自己做。所以本席期許,我們能在二十年後做出我們自己想要的東西。為何還要將這些緊緊的抓在手上?所以從政策面看,軍備體系是很重要,但這個體系是軍工業的體系,而不是在國防部下面的一個體系。今天很多的業界都已經國際化,但軍備體系卻始終無法國際化。就現在的國防預算來看,將來我們不可能再建立高成本、低效率的軍備體系,所以我們不要談基層的細節。方才大家所說的都非常正確,本席也非常欽佩,但本席今天所談的是高層次的。今天政府改造時,一定要建立我國軍工業的體系,這個體系不可以建立在國防部之下。那一天游院長特別問本席有關這部份的問題,本席回答他說,應該是行政院跨部會的機構來推行工業互惠。十年前就談過我們至少要有百分之三十的工業互惠,例如說一萬元的潛艇,扣掉百分之三十的工業互惠,所以我們只要付七千元即可,這是最大的錯誤。工業互惠是要工業界自己站的起來,在技術轉移時,只要增加一點成本就可以發展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買一架飛機花了多少錢?總有一些事情我們是可以自己做的,我們連印刷、文件都花錢向別人買,為什麼自己不能做呢?所以百分之三十的工業互惠,一定要有一個工業界的人或經濟部來領導,讓我們能真正的站起來,這不是說打折扣就可以了。一直到現在,不論業界、軍方或政府都沒有好好研究這個觀念。本席希望我們所建立的軍備體系是一個互補的體系,將國防部的優點及不足和民間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國際掛鉤的體系。
|
 |
|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我是老鳥
   
USA
9628 Posts |
Posted - 10/21/2011 : 01:53:2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qaz9491
96式RWS已經在研究改裝 2挺五零機槍的可行性。
好奇裝2挺五零機槍的目的為何?? 難道是為了對空射擊嗎? (那用一挺20機炮不是更好)??
|
 |
|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
Posted - 10/21/2011 : 03:36:15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James.luo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x03max
96式RWS那個40榴的位置應該也是可以換五零機槍吧? 話說五零機槍彈除了穿甲力和便宜還有什麼優點?
穿牆的功力就很好用了 老美的Stryker vehicle在伊拉克依然配備 難道國軍有何獨見而創獲的見解嗎?
當初主張也是這樣,後來遙控武器站案也是搞了好幾年繞了好幾圈然後拍板國造。然後中科院說T91榴彈機槍跟50機槍搭的彈道系數不同所以它們的射控程式沒辦法做到非共軸控制,所以只好改用T91榴彈機槍加T74 7.62mm機槍搭配。 也因為這樣托來繞去導致定案定型時雲豹APC RIFT量產版也要出爐了,只好就這樣上去。 不過我想以後應該還會再改進啦。
當初IFV也是從25mm=>30mm=>35mm->40mm一路吵,吵吵繞繞回了T75 20機炮那門爛貨,被內外交批之後才訂案要改買(預定)Mk44 Bushmaster II 30mm機炮。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qaz9491
96式RWS已經在研究改裝 2挺五零機槍的可行性。
好奇裝2挺五零機槍的目的為何?? 難道是為了對空射擊嗎? (那用一挺20機炮不是更好)??
我怕是拿來攻城掃蕩用的。 如果敵目標都在1km外,那40榴機槍不太有用,倒不如用兩管50實用。 就像幻想版有人貼過南非那門跟AMOS有得拼的長射程後膛自動化........60迫炮一樣。 當對手就只是些開卡車的民兵,能一台車有360發備彈的60迫炮車的吸引力就大多了。
但也不能否認說不定是使用光電頭搜索的雙聯裝防空機炮的設計驗證型。 中科院有展出過20km級的車載光電搜索器,也有啥單兵雷達。 如果是搞防空,那還有得搞的,一切應該都還在迷霧中............ |
Edited by - SleeplessPrometheus on 10/21/2011 04:11:21 |
 |
|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
Posted - 10/21/2011 : 03:57:49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雲豹案我覺得真的是一整個扯 一個完整的步兵營除了APC/IFV外 連要有81迫擊砲車 營要有120迫擊砲車/營指揮車/保修拖車(目前用M88) 這才是一個完整的車族 簡化後勤 要是不生產迫擊砲車 那等於要用機動速度遠不如雲豹的M113帶迫擊砲
後面還有好幾年再生產的,現在還接不上的計劃既續做,以後就會有了。 你講的這些車族在MDC主站上都有被提過,但是都先停了的樣子。先搞定最基本的APC跟IFV再說吧。 迫炮車要是走傳統開頂路線還是得要有APC車體的,同樣的指揮車也是,所以基本都還是APC那個車體。 |
 |
|
Captain Picard
我是老鳥
   
9693 Posts |
Posted - 10/21/2011 : 14:48:56
|
>當初航發中心如果能高效率、低成本的發展IDF,那有今天的漢翔公司?如果中船能高效率、低成本的為海軍造艦,後來怎會沒有訂單呢?如果將其持續抓在手上,誰敢說拉法葉的案子以後不會再發生?所以本席認為,我們不能站在低層次來看軍備,而要站在高層次來看軍備........所以從政策面看,軍備體系是很重要,但這個體系是軍工業的體系,而不是在國防部下面的一個體系。今天很多的業界都已經國際化,但軍備體系卻始終無法國際化。就現在的國防預算來看,將來我們不可能再建立高成本、低效率的軍備體系,所以我們不要談基層的細節。方才大家所說的都非常正確,本席也非常欽佩,但本席今天所談的是高層次的。今天政府改造時,一定要建立我國軍工業的體系,這個體系不可以建立在國防部之下。那一天游院長特別問本席有關這部份的問題,本席回答他說,應該是行政院跨部會的機構來推行工業互惠。十年前就談過我們至少要有百分之三十的工業互惠,例如說一萬元的潛艇,扣掉百分之三十的工業互惠,所以我們只要付七千元即可,這是最大的錯誤。工業互惠是要工業界自己站的起來,在技術轉移時,只要增加一點成本就可以發展我們自己的東西。我們買一架飛機花了多少錢?總有一些事情我們是可以自己做的,我們連印刷、文件都花錢向別人買,為什麼自己不能做呢?所以百分之三十的工業互惠,一定要有一個工業界的人或經濟部來領導,讓我們能真正的站起來,這不是說打折扣就可以了。一直到現在,不論業界、軍方或政府都沒有好好研究這個觀念。本席希望我們所建立的軍備體系是一個互補的體系,將國防部的優點及不足和民間結合起來,這是一個國際掛鉤的體系。
說穿了這是以軍方立場,把球丟給業界以及政府;當然,以軍方立場這本來就沒錯,建立軍工產業鏈本來就不是一個以軍方的高度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任何一個後進國家如有心建設國防工業,哪一個不是以國家、軍方經營的機構當領頭羊來組織各方力量(澳洲、韓國都是如此)?軍備需求本來就是封閉的市場而且高門檻,要建立「國際接軌」的體系談何容易,更何況是國際形式特殊的台灣?如果有心建立,即便要從過去軍方內部機構一把抓改成與國內產業結合,也必須是以國內需求為主,而且政府中央的投資力度(至少在初期)不會比較少,只是換一個大方向而已。
如果中央不願意建立一個平台,主要差事還是得由中科院兵整這些軍方內部單位來扛,民間產業不會平白無故地就跑來整合成軍工產業鏈,天底下沒有這麼容易的事;屆時如果中科院預算刪減,就不是軍工體系效能分工的問題(因為根本不存在這樣的體系),而真是政府不重視國防軍工。
=========================
天佑吾「王」! |
 |
|
jackguof1273
路人甲乙丙
  
1314 Posts |
|
James.luo
路人甲乙丙
  
939 Posts |
Posted - 10/22/2011 : 01:19:1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SleeplessPrometheus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James.luo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x03max
96式RWS那個40榴的位置應該也是可以換五零機槍吧? 話說五零機槍彈除了穿甲力和便宜還有什麼優點?
穿牆的功力就很好用了 老美的Stryker vehicle在伊拉克依然配備 難道國軍有何獨見而創獲的見解嗎?
當初主張也是這樣,後來遙控武器站案也是搞了好幾年繞了好幾圈然後拍板國造。然後中科院說T91榴彈機槍跟50機槍搭的彈道系數不同所以它們的射控程式沒辦法做到非共軸控制,所以只好改用T91榴彈機槍加T74 7.62mm機槍搭配。 也因為這樣托來繞去導致定案定型時雲豹APC RIFT量產版也要出爐了,只好就這樣上去。 不過我想以後應該還會再改進啦。
當初IFV也是從25mm=>30mm=>35mm->40mm一路吵,吵吵繞繞回了T75 20機炮那門爛貨,被內外交批之後才訂案要改買(預定)Mk44 Bushmaster II 30mm機炮。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qaz9491
96式RWS已經在研究改裝 2挺五零機槍的可行性。
好奇裝2挺五零機槍的目的為何?? 難道是為了對空射擊嗎? (那用一挺20機炮不是更好)??
我怕是拿來攻城掃蕩用的。 如果敵目標都在1km外,那40榴機槍不太有用,倒不如用兩管50實用。 就像幻想版有人貼過南非那門跟AMOS有得拼的長射程後膛自動化........60迫炮一樣。 當對手就只是些開卡車的民兵,能一台車有360發備彈的60迫炮車的吸引力就大多了。
但也不能否認說不定是使用光電頭搜索的雙聯裝防空機炮的設計驗證型。 中科院有展出過20km級的車載光電搜索器,也有啥單兵雷達。 如果是搞防空,那還有得搞的,一切應該都還在迷霧中............
所以兩挺50機槍的由來就是把原本40榴彈槍跟T74機槍的位置都換成50機槍 射控程式再重新設定?
|
 |
|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
Posted - 10/22/2011 : 02:45:28
|
不曉得,但是射控參數重調應該是沒錯的。 當初是40榴搭T74而不是40榴搭50機的說法就是40榴搭50機兩者彈道不能配合。 那兩管50機就沒這問題了。 |
 |
|
James.luo
路人甲乙丙
  
939 Posts |
Posted - 10/22/2011 : 03:17:16
|
另外請教先進關於雲豹突擊砲車一事 請問現在計畫還在進行嗎? 據"亞太"報導指稱 這個專案已經停下來了??? |
 |
|
Dr Evil
路人甲乙丙
  
Taiwan
4589 Posts |
Posted - 10/22/2011 : 09:45:49
|
F16C/D建案羅生門,看國防部如何便宜行事授人以柄,綠營立委率先發難抓包
95年10
首先請沈委員發惠質詢。
沈委員發惠:
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本會期是預算會期,大家可能關注的重點在於預算審查,明年度國防預算在本會期大概會有很多討論,再加上過去具有爭議的3項軍購都列入年度預算,所以本席認為,此3項軍購勢必於本會期將進入實質審查,本席希望新會期初始就這部分預算問題與部長交換一些意見。
首先,剛剛業務報告第28頁及29頁提到有關近來彈藥庫的控制處理、管理等相關作為,包括飛彈的委外處理,以及新營區的購地案等,反映在明年度預算來看,國防部確實是開始積極地處理彈藥庫的掌控。去年汐止橫科彈藥庫爆炸之後,部長即在本委員會承諾將在2年內完成汐止南港彈藥庫遷移的規劃,希望部長能按照時程進行,本席首先對明年度有關這部分預算予以肯定。
但在明年度其他預算裡,本席有2個問題就教於部長,因為本席認為可能在程序上有問題,首先就是在休會期間,各界包括各報章媒體一直關注、也一再關心的明年度預算編列有鳳隼專案預算,即F-16C/D戰機採購案的預算。鳳隼專案計劃向美國採購66架F-16C/D戰機,96年度總共編列之預算為160億元左右。這個建案非常特殊,因為過去我國所有對美軍購案都是在我方提出要求,經過美方提出報價後,我們才編列預算,但是到目前為止,美方並沒有提出任何報價,而且PNA也都完全沒有進入程序,我們就直接編列這筆F-16C/D戰機的預算。就本席了解,以國防部內部編列預算的作業程序來講,相關作業都有進行,是完整的程序,但問題是我們過去從未在美方尚未同意出售的情況下,就先自行編列預算,請部長就這部分的程序做一說明。
主席:請國防部李部長答復。
李部長傑:
主席、各位委員。本會期除了96年的預算外,我們更急切的是95年預算的追加案,這個案子尚未付委,待通過付委後,希望能儘速通過,然後才是96年的預算的審查。
至於沈委員剛剛談到的南港彈藥庫,本人既然承諾2年之內搬遷就會做到,其他的細目,回頭再向委員報告。
有關F-16C/D,我們內部在建案過程中,按照相關人員給本人的報告都是合於規定的,但是本人願意講一點政策之外的話,當初承諾要賣給我們F-16C/D的是美方一位負責軍售的第二號人物,是他與我們一起談的,所以我們才建案,而且AIT在8月底也同意把資料給我們。
沈委員發惠:什麼資料?
李部長傑:報價資料。
沈委員發惠:我們在8月底有收到報價資料嗎?
李部長傑:他提供其他各盟國的報價資料給我們。
沈委員發惠:不是美方提出的報價資料?
李部長傑:
不是,是把各盟國的報價資料給我們,結果8月底之後都沒有消息了,據我們後來得自美方的了解,這些有關人員向布希總統報告後,被布希總統暫停了,因為到目前為止,我方原來承諾的3項軍購預算都沒有通過,美方看不出我們有一個完整地、持續性地軍購計畫,所以F-16C/D採購案就因而被延宕了。換句話說,當這3項軍購預算通過之後,本人相信美方會按其原來的承諾,F-16C/D採購案會如期完成。
沈委員發惠:為什麼我們要相信會如期完成?
李部長傑:因為這個承諾是當初都講好了的。
沈委員發惠:但是部長剛才也講得很清楚,當初的承諾在美國方面被布希總統否定了。
李部長傑:本建案是包含國務院相關人員共同討論後同意的。
沈委員發惠:
有關F-16C/D戰機採購案,就整個作戰需求及台海兩岸的軍力平衡上,大家都會不分黨派,認為是絕對需要的。但問題是本席認為,近幾年國防部在相關作業上實在太過便宜行事了,例如這項戰機採購案,就現有相關規定,本席認為,你們的建案程序不符合目前的規定,按照「軍事機關採購作業規定」,有關特種採購規定得很清楚,採購計畫應依外國政府或其授權機構之報價資料或契約草案審查合宜後編定,可是F-16C/D這個案子,我們完全沒有任何外國政府或其授權機構的報價資料或契約草案,為什麼可以編列預算?
主席:請國防部戰規司林司長答復。
林司長勤經:主席、各位委員。報告委員,本人在此可以公開講的是,美國政府曾經給我們的是希臘和巴基斯坦的……
沈委員發惠:這不是我們規定所要的報價資料。
林司長勤經:但是……
沈委員發惠:本席並未要求你答復,你不必上來答復,這是部長必須答復的政策問題。請問部長,F-16C/D的建案程序是否和過去軍售相關規定完全不同?
李部長傑:其實是完全相同。
沈委員發惠:不對吧!F-16C/D建案程序沒有美方正式的報價資料,我們沒有任何外國政府或其授權機構的報價資料啊!
李部長傑:但是美方把友邦的參考資料先給我們,建案完成前,美方會再計算正式的報價資料給我們,屆時再做必要的調整。
沈委員發惠:按照規定,我們必須收到美方的報價資料後才開始進行建案程序,包括作戰需求及系統分析,不是嗎?
李部長傑:美方給我們的報價資料,包括其賣給希臘及以色列的價錢,我們可據此先行編列預算,到最後建案之前,美方再給予我們正式的LOA,我們再來……
沈委員發惠:
不只是本席剛才講的「軍事機關採購作業規定」,目前國防部還有一項「軍售作業規定」,本席從上個禮拜就向戰規司索取這項規定的資料,但戰規司向本席表示這是機密資料無法提供,對不對?
林司長勤經:(在席位上)是機密資料。
沈委員發惠:所以連立法委員向你們索取都不能給?
林司長勤經:(在席位上)等安排機密場合才能給。
沈委員發惠:上個禮拜本席有安排機密場合,可是你們向本席表示因為是機密資料所以無法提供,你們不提供本席的理由是因為機密,但據本席所知,你們有提供給其他在野黨委員。
林司長勤經:(在席位上)沒有提供。
沈委員發惠:你是說沒有?
李部長傑:是誰提供給在野黨委員?
沈委員發惠:就是戰規司。
林司長勤經:(在席位上)沒有。
李部長傑:請林司長回去查一查。
林司長勤經:(在席位上)我回去查一下。
沈委員發惠:如果有怎麼辦?
林司長勤經:(在席位上)該處分的就處分。
沈委員發惠:
你們是否針對性地歧視本席?本席在此不講你們給了哪位委員,但本席向你們索取「軍售作業規定」時,你們表示因為是機密資料所以無法提供,結果上禮拜五下午在野黨委員向你們索取,你們就給了。
李部長傑:有關這點,據我……
沈委員發惠:
沒有關係,本席知道這項規定也做了一些修改,因為你們針對性地歧視本席,不願意給本席相關資料,所以本席就從過去92年國防部對立法院所做的「我國對美軍購流程報告」中找出相關流程作業規定,按照這個流程圖顯示,我方需求單位提出需求,接下來是要由美軍各專業單位準備PNA的報價資料,然後才進入建案程序。現在的問題是,沒有前面的程序為什麼可以進入建案程序?本席的問題在此,請問部長,為什麼我們沒有美方的報價資料卻可以進入建案程序?
李部長傑:這是92年的報告,現在的規定我們已經修改過了。
沈委員發惠:什麼時候修改的?
主席:請國防部軍備局吳局長答復。
吳局長偉榮:主席、各位委員。剛才委員提及的是軍事採購作業規定,該規定是等到計畫預算都通過以後,才會變成實質的採購。
其次,這次國防部所遵循的是「國軍軍事投資建案作業規定」,這項作業規定是只要有一個相關的參考資料或商情資料蒐集,就可以編計畫預算,等到實質採購時,才會變成一個……
沈委員發惠:
什麼叫計畫預算?現在立法院看到的預算無憑無據的,我們不曉得到底有無這個案子?美方是否同意?現在都是你們講的話,可是到目前為止,按照規定都是必須要……
李部長傑:報告委員,相關人員修正後的資料,大概沒有提供給委員,回頭本人會拿修正資料向委員作完整的報告。
沈委員發惠:有關這部分,本席還會再進行了解。
李部長傑:下個禮拜或者什麼時候……
沈委員發惠:
因為之前總統承諾國防預算比例提高到GDP的2.85%,所以今年國防預算增加了700多億元,可是本席看到這700多億元的編列,委實覺得你們只是在沖銷這700多億元而已。F-16C/D這個案子完全沒有美方的報價資料,你們就開始進行建案,完全違反目前的規定。
第二點,目前參謀本部是否有「軍事安全總隊」的單位?
李部長傑:
本人大概了解您的問題,向沈委員解釋一下,大家一定認為編列這些預算他們會搞監聽什麼的,其實,依法那些作為目前都不做了,現在是要用這些預算進行聯網專案。
沈委員發惠:
國防報告書裡軍令體系組織架構中,參謀本部的直屬機關並沒有「軍事安全總隊」的單位,為何預算書送來之後,卻多出一個叫「軍事安全總隊」的單位?
主席:請國防部情次室王次長答復。
王次長明義:
主席、各位委員。報告委員,依據國防組織的國防參謀組織法第五條規定,有「軍事安全總隊」的單位。
沈委員發惠:
本席知道,你們書面解釋過了,但是這個「軍事安全總隊」的預算從去年的2,000多萬元暴增到今年的1億2,000多萬元,本席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因為第一,「軍事安全總隊」存在的依據就有問題;第二,它所有的業務和目前所有各軍種的情報處和督察室的業務幾乎都是重疊的;第三,預算書上講,去年94年度預算只有2,700萬元,僅發生1件洩密案,你們防止洩密的成功率高達99.999163%,這是你們自己講的,既然如此,為什麼預算還要增加到1億2,000多萬元?
王次長明義:主要還是要提升我們的工作效能,因為有非常高比例的預算是一比一替換現有裝備。
沈委員發惠:
教育訓練業務費用從58,000元增加到1,000,000萬元,這並非你剛剛講的所謂聯網的預算,這是教育訓練業務費用,為什麼必須增加這麼多?其次,後勤及通資作業業務費用從3,990,000元增加到9,300,000元,一般裝備的預算也增加了。既然之前的績效那麼好,教育訓練業務費用還會從58,000元增加到1,000,000元?
王次長明義:
有關教育訓練部分也是因為軍事安全總隊及保防安全處移編到情報系統之後,我們再就整個教育訓練進行全盤檢討,再加上人事經管方面一些精進的作為,有關細節部分……
沈委員發惠:這倒很奇怪,你們這些人員相關經費都有增加,可是環保業務卻減少?
王次長明義:有關細節部分,我們過去已經數次到沈委員辦公室作過說明……
沈委員發惠:
因為今年度國防預算增加到GDP的2.85%,你們對這突然增加的700多億元預算完全沒有完整規劃,你們看到這七百多億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而把它放到這種東廠錦衣衛的單位去;本席屬於執政黨籍,有時候說起話來很為難,但是之前迅馳專案就已經有過一次建案皆不符合接案時程與程序就送到立法院的紀錄,除了迅馳專案之外,F-16C/D型戰機採購案又是一樣的作法,如果真的在立法院此例一開,以後國防部送預算案來也就可以在完全沒有提供任何憑據給我們的情況下,只憑國防部自己說「美國答應我們」或是「有人答應我們」,就能要求編列一年度高達168億的預算,所以本席認為實在不可開此先例,本席希望部長應該在預算審查開始之前的這段時間,你能夠將整體建案程序的過程與相關規定讓本委員會的委員能夠再多作一些了解,不然,本席對這項預算覺得非常的悲觀。
主席:謝謝沈委員。F-16C/D型戰機採購案不只沈委員有疑問,很多委員也都有疑問,所以本席要請國防部再找時間向委員會說明。
-------------------------------------------------------------
同場加映國防自主
李委員文忠:
主席、各位列席官員、各位同仁。首先,本席很高興今年國防預算如朝野所要求增加至2.85%,但我們不能將所有的錢都用在軍事投資上,其他如作業維持、教育訓練及國防自主也應做同步投資。資料上顯示,作業維持費增加260億,其中221億主要用在戰備任務需求,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請教軍備局局長,國防自主從95年度的114億增加到96年度的189億,是嗎?
主席:請軍備局吳局長答復。
吳局長偉榮:主席、各位委員。是的。
李委員文忠:這是什麼經費?
吳局長偉榮:這包括中科院的90億及三軍委製項目。
李委員文忠:中科院去年預算為89.8億,對不對?
吳局長偉榮:是。
李委員文忠:
既然去年是89.8億,為什麼今年只增加到90億?國防自主是本院許多委員同仁不斷呼籲、不斷期待的,但96年居然只增加0.2億。
吳局長偉榮:
中科院預算包含兩大部分,一是基本公務預算,負責10年研發的關鍵技術及5年系統的研改;今年所增加的數字主要是公務預算之外,三軍委製案所增加的預算。
李委員文忠:
國防自主是朝野立委於委員會中不斷期待的,部長也一再宣示,但中科院卻只增加0.2億,本席不是替中科院講話,而是為我們的國防自主。明年是否能在委製之外讓中科院經費大幅增加?
主席:請國防部李部長答復。
李部長傑:主席、各位委員。這要視中科院委製研發的成果如何,如果只是研發,不斷增加經費也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
李委員文忠:這是當然的,但要如何讓研發符合需求就是你們的責任。
李部長傑:對,只要有成果出來就給經費。
李委員文忠:本席現在說的是政策方面,因為今年你們在作業維持以及國防自主上,都進行了大比例的增加,本席可以同意。而明年經費的增加,我們希望能同比例地增列中科院的預算。
李部長傑:
例如委製部分,去年只有23億元,今年增加至97億元,因此中科院去年的預算為113億元,今年則是187億元。只要他們有進度,我們都會同意。
李委員文忠:
這些本席都了解,這也是一個好的判定方式,預算能不能增加就看中科院的能耐,這個形式本席也很贊成。但本席再重申一次,本席並不是在為中科院要預算,本席是在為國防自主要預算。本席明年要看到你們在政策上,給中科院等比例的增加,換句話說,假設中科院不爭氣,拿不出成果的話,只要你們給本席具體的資料,指出他們就是沒能力,那麼本席則不會有意見;否則的話,本席希望你們能給予中科院等比例的增加,可以嗎?
李部長傑:可以。 |
Edited by - Dr Evil on 10/22/2011 09:55:37 |
 |
|
到第 頁,共 5頁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