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軍事相關問題發問專區
 關於阿共滲透戰術的向心攻擊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次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2頁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Posted - 03/30/2012 :  13:11:37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像林彪戰法裡,有突擊時提到要5路包圍,然後向心攻擊。
跟國軍或他國教材提到的突擊時採一翼包為或兩翼包圍不同,請問各有其優缺點?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3/30/2012 :  19:54:31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請問分成五路進襲的依據為何??
準備時間要花多久??例如各股兵力行軍到攻擊發起線要花多久時間??
每小股的兵力與戰力皆不足還要分成5路嗎??
其實...........你心中早有答案了~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SOCOM
路人甲乙丙

Hong Kong
722 Posts

Posted - 03/30/2012 :  22:25:31  會員資料 Send SOCOM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分多少路,只是看現場實況而定,我覺得是沒有一定準則......





~~~~~~~~~~~~~~~~~~~~~~~~

You may not be interested in the dialectic, but the dialectic is interested in you.

~~~~~~Leon Trotsky


You may not be interested in troubles, but troubles are interested in you.

~~~~~~SOCOM
Go to Top of Page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Posted - 03/30/2012 :  23:05:27  會員資料 Send SleeplessPrometheus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我看過的是講多路包圍向心攻擊,重點是向心攻擊。
最接近五路的其實就是連排小部隊的兩翼包抄的衍伸變化型。
就分12345的縱隊,那3隊正面頂著,15隊在3隊左右,24隊為15隊預備隊。
3隊正面陽動吸引敵火或是火力壓制敵正面,然後15隊對自己正面的排據點實施強攻。
待佔下敵左右翼排據點後,替24隊鋪路。
24隊順15隊已占領區域在往前強攻佔領敵更後方的排據點,然後行成五點合圍後向中心發起攻擊。
而1245隊在強攻時並不管自己的側翼問題,只管集中兵力一點突穿後佔領。
所以其實就只是雙重的兩翼,然後一個正面做兩輪的兩翼攻擊。
主要是擺在包圍敵據點,截斷敵退路已做包圍殲滅戰用的。
但是缺點是要有五路,那以現在的四班三排三步連這種編制很難做到。
而且要用更多的兵力去做到包抄的動作,那除非你很缺重火器,然後一營五步連,
用一個營去包圍一個連據點(一連三步排的編制),或者是更大規模的五營吃一營的狀況,
然後都只是靠步槍機槍火箭炮這類的步兵武器才有這種價值。
因為五隊對以圓陣防守的三隊,防守方會在隊與隊之間產生一些火力隙縫,而五隊同時發起攻擊也會產生足夠的壓力產生防守方火力掩蓋不足之處,可以讓五隊的攻方有隙可趁。
這算是一次咬一大口的做法,也是比較大的部隊的做法,就是局部上大吃小的包圍殲滅。
這有點德軍的突擊隊或蘇軍的戰鬥群的作法,兩點突穿,佔領擴大,再突穿,再佔領,形成包圍網殲滅。

那一面頂著兩翼包抄則是更小的三三制的部隊的正規做法,一次只咬一小口,但是在更小的點上是優勢兵力。
排咬班據點,連咬排據點,分層多次的咬下去,就像樹根一樣。
好處是攻方不用預備那多兵力,但是支援火力要夠,也不用把敵人都殲滅殺光,只要打退敵人佔領目標或摧毀目標即可,而且可以反覆的靠著步兵運動來連續做兩翼包抄的動作。

那一翼包抄在小部隊就是看地型而定,在不能實施兩翼包抄下就是一翼包抄。
那極大的單位如軍團程度的,這最有名的就是鐮割計劃。
Go to Top of Page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Posted - 04/01/2012 :  01:29:11  會員資料 Send SleeplessPrometheus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想到這話題又說回來林彪,這話是林彪啥時講的?
林彪是1971年掛點的,所以肯定是在之前。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時,營級部隊都是團級部隊縮編的,所以營部有團部規模的編制,要比其他國軍編制大。
營連編制有多種形式,包括三連制,四連制,五連制。
三連制營下轄三個步兵連,四連制營包括三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或機砲連,五連制營包括四個步兵連一個機槍連或機砲連。
但是北伐時國軍是一營四連制,到引進德國顧問後才改成一營五連制。
解放軍的步兵連從來沒有轄過機砲排,50年代有前期是砲班,主要是60迫,還有90火。
中後期為40火。60年代,60迫重新裝備,70年代中以後步兵連有過炮排,不過裝備的卻是40火。
1979年戰前,參戰的步兵連的砲排改為40火與60迫混編。

1954年前步兵營編機砲連,1954年後分編機槍連、砲兵連。
1962年後,甲種編制步兵營為5連制,乙種為3連制,編機砲連,乙種部隊戰前必須擴編為5連制才能執行作戰任務。

所以在國共戰爭時所有營級支援火力就是營屬重機槍連或機炮連(重機槍+迫砲之類的)。所以應該是四步連一機炮連。
所以這樣解釋五路包圍就說的通了。
以營級作戰來說,支援火力的重機槍與迫炮的機炮連釘住一個正面,然後四個步連兩兩分開從兩翼強攻。
在兩翼分別做兩次強攻後形成五面的包圍網。
或者說是穿插迂迴,利用地型小路遶過敵據點後多面包圍截斷退路然後行向心攻擊的殲滅戰。

多路包圍向心攻擊我看過的是在講渡江後在江南稻田地帶的作戰,以及懲越戰爭時的山地作戰為多。
多路包圍應該是由老共自栩為解放軍經典戰術的穿插迂迴發展出來的。

向心攻擊是有看到一個完整的講法
『向心攻擊,是指從兩個以上的方向,向敵防禦區域中心同一個目標實施的攻擊。通常是對環行防御之敵或孤立據點之敵攻擊時採用的一種攻擊手段。
組織向心攻擊,應以部分兵力佔領有利地形,斷敵退路,阻敵增援;攻擊部隊首先對敵實施四面合圍,對敵實施猛烈火力襲擊,爾後根據情況,有重點的從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方向,向被圍之敵實施攻擊。突破後,割裂敵人防禦部署,各個殲滅敵人。』
所以照此應該正確的口訣是穿插迂迴=>多路包圍=>向心攻擊,並以此打殲滅戰。

說真的,如果是營連級獨立據點被這樣優勢兵力多路包圍,像老美在越戰的溪山之役的陣地一樣,那還真的是沒有空中運輸與火力支援的話很難挺的住。
因為以一排四班、一連三排、一營五連的編制打這種多面齊攻的環型防禦戰的話可以說是會變成幾無預備隊可用。

Edited by - SleeplessPrometheus on 04/01/2012 01:30:55
Go to Top of Page

vater von hase
我是菜鳥

372 Posts

Posted - 04/01/2012 :  03:15:21  會員資料 Send vater von hase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兩岸對內戰里向來是各說各的,不過我有點好奇,就是國軍那邊有沒有認為哪個共軍將軍打仗算是很行的?哪個共匪頭目是在戰場上公認比較難纏的?
林彪和粟裕右岸軍史專家有什麽有趣的評語么?
Go to Top of Page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4/01/2012 :  09:03:01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時代不同了~
S兄最大的盲點是在於當整個營正面被重機槍與迫砲攻擊之後~~兩前一後或一前兩後的步槍連真的會進入陣地準備逆襲嗎??
還是在陣地內各有所圖??
正常的連營教案對陣地週邊有嚴格的目視巡邏~~舉BOB渡河偵蒐為例本軍的巡邏就是像那個樣子~~
定標竿的確認射界的忙的要死~~老士官長在旁打趣的說不做一定會死~~
而有預備隊只是讓主官有籌碼備用而不見得有效率~~我碰到的連排長都不爽有預備隊~~
他們習慣一開始就就指定班內某伍或排內某班會被緊急抽調他處支援~~其實伍內那一門M249一掃射就可以檔掉不少次的突擊的意圖~~
所以現代化的暴風攻擊隊面對的可不是一戰的英法軍~~而是每班至少兩門M249與40槍榴彈筒的驚人火力~~
你分越多路進襲~~所面多的火力投射比會越高~~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陸戰屋小步兵
版主

7782 Posts

Posted - 04/01/2012 :  10:18:22  會員資料 Send 陸戰屋小步兵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vater von hase

兩岸對內戰里向來是各說各的,不過我有點好奇,就是國軍那邊有沒有認為哪個共軍將軍打仗算是很行的?哪個共匪頭目是在戰場上公認比較難纏的?
林彪和粟裕右岸軍史專家有什麽有趣的評語么?



大概是看紀實文學"異域"的影響,個人對陳賡印象比較深刻

讀書不成先用劍 用劍無它A讀書 讀書用劍兩無成 落魄江湖它W負
Go to Top of Page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Posted - 04/01/2012 :  13:22:35  會員資料 Send SleeplessPrometheus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時代不同了~
S兄最大的盲點是在於當整個營正面被重機槍與迫砲攻擊之後~~兩前一後或一前兩後的步槍連真的會進入陣地準備逆襲嗎??
還是在陣地內各有所圖??
正常的連營教案對陣地週邊有嚴格的目視巡邏~~舉BOB渡河偵蒐為例本軍的巡邏就是像那個樣子~~
定標竿的確認射界的忙的要死~~老士官長在旁打趣的說不做一定會死~~
而有預備隊只是讓主官有籌碼備用而不見得有效率~~我碰到的連排長都不爽有預備隊~~
他們習慣一開始就就指定班內某伍或排內某班會被緊急抽調他處支援~~其實伍內那一門M249一掃射就可以檔掉不少次的突擊的意圖~~
所以現代化的暴風攻擊隊面對的可不是一戰的英法軍~~而是每班至少兩門M249與40槍榴彈筒的驚人火力~~
你分越多路進襲~~所面多的火力投射比會越高~~




丙大,不是我忽略掉M249跟40榴,或者說現在班機槍或目視巡邏的問題。
而是林彪乃何年何月之人物??
那老傢伙掛點的時後我都差幾個月還沒出生咧。

所以就算有真有林彪戰法,也有講到5路包圍向心攻擊
那也是韓戰之前的事情。
所以你看我說我看過的講法都是國共內戰渡過長江後的水田地形作戰,或者是懲越戰爭的山地作戰,甚至於是溪生戰役。
那溪生是1968年,懲越戰爭是1979年,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

溪生是攻方17200員圍攻老美6000員陸戰隊,16900員北越軍阻援。
但是在老美不惜成本的重度火力支援下,三萬四千北越軍預估死傷一萬五。
那不管真實死多少,總之以此大兵力阻援合圍6000人據點的攻勢是潰敗了。
所以我舉這點的意思是只要你有足夠的支援火力,多路合圍這招沒有用。

那懲越戰爭也不是很好看,老共20萬人加到40萬人對越共的10萬陸軍加15萬民兵。兩者都有戰車炮兵支援,但是老共也只能算是個慘勝。
但這也是他們常拿來說多路包圍向心攻擊的戰例。

所以林彪戰法說的,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也不是有道理。
它的道理在於它那個時代的那個編制與那種火力。
當你手上的營只有重機槍機槍小迫炮跟步兵手上的手動步槍,目標又是殲滅戰,那它主張的多兵多路多打一的合圍是有道理的。
所以我說林彪是啥時講這句話的?

但是當現代的伍班排連的火力提升了,甚至於科技的進步造成監視能力也提升了,這種作法是否合用?那就有疑問了。
要打包圍殲滅戰當然是人數多圍起來打是正道。
但是在現今的以擊退佔領而不是圍起來全殺光的狀況下,就沒有這種必要。
甚至於要全殺光還可以只靠支援火力做到大半,步兵只是進去掃蕩殘存用的。

但是如果攻方沒有支援火力,而守方在支援火力範圍之外或支援火力不足,那多兵打少兵的多打一圍毆永遠是王道。

現在會用到這種戰法的大概只剩遊擊隊吧?
用一或一個半以上的連級人力然後去攻擊一個在地面火炮範圍外的老美的排據點。
但是攻方也只能支撐到空中支援火力來之前。


Edited by - SleeplessPrometheus on 04/01/2012 13:27:33
Go to Top of Page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4/01/2012 :  21:08:01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林彪的戰法得利於國共內戰多年的經驗~~
優秀的步兵可以在缺少現代化通訊器材的情況下進行迂回與穿插~但是這種經驗是本能反應卻無法明言於書本~更無法下傳到菜排~
而新六軍那種美式教練下各級軍士官基於教案構工各式三角陣地~~死板~簡陋~~可是很有效~~
往往衝殺多次消耗了國府軍的子彈後才能攻入陣地~~結果又被仿m3衝鋒槍的36/37式在肉搏戰中幹掉一大票~
這也就是啊共死傷遠大於國府軍的原因~~只好利用地形與季節搞長春圍困戰之類的打法~~
只能說此類戰役只能比氣長而已~~
目前最佳的案例就是孫立人的201師打的金門防衛戰~~直到最近的研究發現這些斗笠兵根本沒丟掉1/4的陣地~
只是讓約兩個團穿插過到後方~~而且也沒被圍困~這應該是m5戰車防衛後方師部的功勞~~
空軍空襲海灘陣地還炸到不少根本沒淪陷的據點~~
到了韓戰前期那幾個月還很有效~~但是美軍改用站穩腳步撐過一晚等待支援的方法之後志願軍的死傷就直線上升了~~
所以林彪的戰法其實在國共內戰後期就失效了~~
其實也算是林彪的好運,老蔣不批准胡連12兵團連同其他殘兵的反擊計畫~~改調金門與舟山後連贏兩場~~
不然這支剛剛接收西南地區全新軍械的新練兵團比起林彪麾下每個兵只有20~30發的疲憊之師而言應該吃的下才對~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0:28:20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所以除了2戰老米以外,同時期他國部隊的火力不足以抵抗林彪這種優勢兵力攻擊?

那如果不是5連打一連,而是一連分成5批打一連的話反而吃力不討好?
還有,一戰後步兵改為33制,其理由在前線展開兩前一後或一前兩後,多半3個部隊足已.但預備隊不是越多越好嗎?55制的話,前線只夠展開3個,但我把多的2個部隊當預備隊不就好了?

以老共的導師-蘇聯來說,在進攻時也是以優勢兵力包圍,但沒有老共斷後路的做法,WHY?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Edited by - helldog on 04/02/2012 10:51:49
Go to Top of Page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1:30:59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按照韓戰志願軍渡江初期英軍/法軍/土耳其軍的表現.....是的~
可是這是跟意志力有關~~

米軍在1948還是1949按照東線德軍那種艱困的表現寫出一套新的步兵教範~~
更加強了地形地物的應用部分~也強調了交叉射擊掩護的概念~~一個排變成9人班的3個步槍班+9人火力班+5人排部=41人排
一個班當然是一挺BAR~~火力班就是兩個伍,有時是兩門M1919A4 or m1919a6~有時是一門火箭炮伍+m1919a4/6機槍伍~~~
不管如何還是輸給德軍步槍排的火力~~也來不及普級全軍就碰到啊共渡江了~~

其實這個討論的重點是部隊會不會被沖散??很多黃埔的老長官都有說過他們碰到很多次三三陣地被穿插與切割~
但是他們很有耐心的堵斷啊共後續部隊增援這些已穿插的拳頭部隊~
這些小股部隊的火力漸弱到剩自保~下場不是自己突圍消失就是等著被蟬食殲滅~~
這些活著到台灣的老長官們幾乎都逼迫自己的部隊耐著性子等啊共接近到50~100m才開步槍火力~~
至於24重機槍與60/82迫砲都被他們視為外掛~~慢慢的攻擊由遠而近的土鱉~~
所以我認為主官的意志力真的很重要~~甚至有所謂督戰隊斃掉自己人的不得已情況~~~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1:58:31  會員資料 Send SleeplessPrometheus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所以除了2戰老米以外,同時期他國部隊的火力不足以抵抗林彪這種優勢兵力攻擊?


如果你有夠多的如衝鋒槍之類的近距離自動火器與彈藥,還是頂的住的。
必竟最後還是得進入近距的陣地爭奪戰,在那種狀況下迫砲之類的支援火力就派不上用場。
在那個缺乏自動直射火力的時代,如果有一堆衝鋒槍在敵最後一次衝鋒時藉著工事掩護頂住,還是可以壓制住的。
像之前有人貼過的稅警總隊的戰法。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那如果不是5連打一連,而是一連分成5批打一連的話反而吃力不討好?


攻守人數比5:1或3:1幾乎是通則了。
那人數一樣多的連分成五批,就算火力相當,但是缺乏通訊能力下那光穿插迂迴繞路的時間就有可能產生變化,或者是被守方發現。
機動的越多被發現攻勢意圖的機會越大。
當包圍網將完成那一刻被發現是最危險也最容易失敗的。
如果守軍不守要撤退,那你後方那兩點的各五分之一將會面對守方三分之一的兵力突圍,或是五分之二對三分之二,哪邊人多這不言可喻。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還有,一戰後步兵改為33制,其理由在前線展開兩前一後或一前兩後,多半3個部隊足已.但預備隊不是越多越好嗎?55制的話,前線只夠展開3個,但我把多的2個部隊當預備隊不就好了?



同一空間下,人越多越壅擠,前三後二的預備隊活動空間比起前二後一的預備隊活動空間小很多。
而且這是營級以下,那營正面才多大?1200-2500米而已。
安排這樣擠如果守方有夠多的火炮,那剛好前方一線拼刺刀、後方二線被砲犁,守方反倒沒人可閒著,個個都在殺敵。
所以前二後一是有考慮到步兵11路的反應速度的。
而且兩個營正面如果接在一起,那反倒是5000米左右會變成前四後二,二線有兩個連預備隊,一線將被突穿時可以左右移動夾擊頂住。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以老共的導師-蘇聯來說,在進攻時也是以優勢兵力包圍,但沒有老共斷後路的做法,WHY?



當然是廣告效果與實際狀況的關係
一來是八路抗戰時空有編制但是人力火器編制不足,像二戰版有人說過了,百團空有百團之名實則無正規軍百團之能。
那這多的「半團」也只能靠兵分多路合圍的方式打了。
而且百團會戰不是很好聽?

而來國共內戰時要有挫國軍威風長自己志氣所以廣告效果很重要。
當然也有現時關係。
就像孟良崮戰役一般。
由於國民革命軍採用了齊頭並進的戰術,將軍隊控制在一個範圍內,導致解放軍的遊擊戰數無法奏效。

所以粟裕提出以山東解放軍主力決戰的方式粉碎圍攻的方式最終被採用。
張靈甫的整七十四師進佔孟良崮山頭,固守險要地形,等待解放軍進攻。
老蔣也圖謀裡應外合,中心開花,夾擊解放軍,決戰一場,殲陳粟大部或一部之兵力,一舉改變華東戰局。
可中華民國國防部作戰廳長中共間諜郭汝瑰已經把將孟良崮戰役作戰計劃交給老共。

但是因為外圍部對合圍不力,那整七十四師支撐了三天還是被全殲。
可整七十四師是當時國軍主力、「王牌模範軍」的美械師。
一般人不會去管美械師火力多大,那華東野戰軍軍力又多強?(九個主力縱隊共二十萬兵力)。
一般社會大眾跟兵只管『連「王牌模範軍」都被全殲了,那肯定是八路軍強』。

就像越戰的溪生戰役一樣,老美最後還是放棄了溪生基地。
但是在溪生戰役那77天當中再奢華的火力支援也得不惜成本的砸下去,絕對不成有『美軍的溪生基地被北越強攻殲滅佔領』的狀況產生。
可以事後放棄溪生基地全部撤出,但是不能被北越強攻佔領。
這種狀況效果不只是會發生在某局部戰場的某據點失守造成戰場崩潰的實質效果而已,還會在後方產生莫大的廣告效用。
萬一溪生基地被打下來,社會大眾甚至於全世界不會管是一萬七千兩百北越軍圍攻6000海陸,還有一萬六千九百北越軍阻援。
只會想到『USMC輸給北越了』。

簡單說就像這樣比方
萊克多巴胺一般社會大眾與媒體才不管啥PPM或PPB,也不管啥每功斤容許量或致死量。
對它們來說,萊克多巴胺=毒,肉有萊克多巴胺=毒肉,吃了毒肉=對身體不好。
那其它的都不是重點。

Edited by - SleeplessPrometheus on 04/02/2012 12:04:27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4:06:32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交叉火網在一戰中不就變成通則了嗎?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Go to Top of Page

davidboy
路人甲乙丙

3574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7:03:46  會員資料 Send davidboy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集中優勢兵力包圍敵人不是土共的特色,而是寫在孫子兵法裡面,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軍事原則。一戰後的每一隻現代化軍隊都會想方設法避免一線平推(阿拉伯廢柴除外),盡量突破敵人的薄弱點,形成包圍殲滅態勢。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各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發展了不同的戰術體系:德國的閃擊戰、蘇聯的大縱深突擊理論、美國的蛙跳、中國的淺縱深穿插都是殊途同歸的手段而已。順便說一下,共軍酷愛的淺縱深小分隊穿插跟蘇聯沒關係,而是跟侵華日軍學的。

不知lz在哪裡看的林彪戰法說要五路包圍,他總結的六大軍事原則裡面只有一點兩面原則:即進攻時應該集中兵力於一點,同時要有兩個主次分明的攻擊面,如果兵力充裕,可以增加到三面、四面。但是不能在各面上平均兵力,必須把兵力集中在敵作戰軸線的側翼的主攻擊面上。

他提出兩面原則不是為了容易打敗敵人,而是打敗敵人之後儘可能多的抓俘虜和繳獲裝備。解放戰爭中,國軍是共軍和裝備和兵員的重要來源,所以共軍要盡可能的形成包圍,打殲滅戰。當時如果只是擊潰國軍而沒有大量俘虜繳獲,指揮員是要做檢討的。

同樣為了抓俘虜,林彪還有更極端、違反軍事常識的“三猛”原則:一旦敵人被擊潰逃跑,則解散指揮體系,把部隊撒出去在連排長的指揮下各自為戰,“猛打、猛衝、猛追”,盡量擴大戰果。這種“以亂打亂”是解放戰爭特殊情況下發展的非常戰術,沒有普遍意義,後來就不太被人提起了。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7:06:31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elldog

交叉火網在一戰中不就變成通則了嗎?



要火器與彈藥夠才行,日本馬糞就是這兩個都不太夠,才要改走精神勝利路線......
Go to Top of Page

davidboy
路人甲乙丙

3574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7:13:54  會員資料 Send davidboy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另外一點兩面是戰役層次的指揮原則,你們拿連排級的進攻戰術和隊形來討論是不恰當的。六大軍事原則中的“三三製”和“四組一隊”以及“人員配置前重後輕,火力配置前輕後重”,才是關於運動戰、城市戰和陣地戰中連排戰術的。
Go to Top of Page

davidboy
路人甲乙丙

3574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7:24:26  會員資料 Send davidboy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按照中方的總結,朝鮮戰爭初期,英國、土耳其和法國的部隊雖然規模小、裝備差,但是這幫小而精的老兵往往比同等規模的美軍要頑強的多。只是在統一指揮下這些外國部隊經常被派去執行斷後阻擊這種黑鍋任務而全軍覆沒,所以會給人魚腩的錯覺。但是阻擊己方十幾倍的敵人而死戰不退,本身就很值得敬佩了。連熱愛和平的法軍營,在砥平里也和美軍抵禦了志願軍幾個師幾個日夜的狂攻。獲得了聯合國軍對志願軍第一個戰術勝利,足以告慰拿破崙皇帝在天之靈了吧~
Go to Top of Page

冗丙
版主

Taiwan
16098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7:44:06  會員資料 Send 冗丙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啊共當時的重點在於要槍要彈要糧食~~
即使渡江後也是一樣~

運動戰的重心跟人前置與火力後重一點都沒關係~~~不然一渡江碰到劉玉璋的52軍怎摩會輸???

不管是麥田的韓戰上下兩冊還是其他史料都記載這些部隊的位置在被穿插後就變成最佳後衛了~~
米軍根本救不了自己還管他軍??至於法軍表現就是在於意志力~~

至於班排連營這種小家子氣的玩意??我曾以為德軍基本的雙鉗攻擊就是基於如此~~由小鉗轉化為大鉗~~
至於高參的玩意恕小弟層級不夠~~國防雜誌看了20年依然不懂~~

忠義衛飯筒~剽悍吃燒肉~~
Go to Top of Page

davidboy
路人甲乙丙

3574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19:09:21  會員資料 Send davidboy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可能是我的表述不清楚,“人員前輕後重,火力前重後輕”,講的是陣地戰。 “三三製”講的才是運動戰中隊形集中與疏散的問題。因為一點兩面原則要求把八成的兵力都集中在突破點,為了避免人員過於集中減少傷亡。每個班要拆散成三個三人小隊,彼​​此的間隔要以互相喊話能聽見為止,每個三人小隊由一名老兵、一名補充新兵和一名解放戰士(國軍俘虜)組成,這樣可以在快速擴編的背景盡可能保持基層戰鬥力。

這種戰術延續至今,不過在對越戰爭期間害死了不少人,由於北越的喀斯特地貌過於破碎,各小隊相隔不遠就彼此失去聯繫。所以在發起衝擊過程中戰士為了互相聯繫會不自覺的越靠越近,造成在敵火線前隊形過於密集,大量的傷亡就是這樣產生的。後來改進戰術,把城市戰的手段引入越南戰場,把噴火、爆破、通訊等不同專業的步兵組成合成化分隊,小股多路各自獨立突擊,隨時用無線電指揮砲兵伴隨火力,打擊殘餘的火力點,效果好了很多。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Posted - 04/02/2012 :  22:22:06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三三制講的是部隊編制呀,跟運動戰還是陣地戰沒有關係吧.又不是說防禦時你一個營下面就變成4個連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Go to Top of Page

SleeplessPrometheus
路人甲乙丙

3126 Posts

Posted - 04/03/2012 :  05:07:27  會員資料 Send SleeplessPrometheus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冗丙


至於班排連營這種小家子氣的玩意??我曾以為德軍基本的雙鉗攻擊就是基於如此~~由小鉗轉化為大鉗~~
至於高參的玩意恕小弟層級不夠~~國防雜誌看了20年依然不懂~~




贊同+1
以Unit的觀念來看,戰術的基本是Unit的指揮技術而不是Unit的大小。
三部就是三部,四部就是四部,跟你Unit是班排連營還是旅師軍沒啥差別。
那只是視野高度跟地圖比例尺大小的問題。
Go to Top of Page

davidboy
路人甲乙丙

3574 Posts

Posted - 04/03/2012 :  16:45:04  會員資料 Send davidboy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to helldog: 我說的三三製專指林彪軍事原則中為解決進攻中兵力集中與疏散問題和大量編入新兵和解放戰士問題而提出的三三製戰鬥編組。 “三三製”這個名字是藉鑑毛澤東提出的抗日根據地政權建設三三製,跟三連制還是四連制營沒關係。

to SleeplessPrometheu:這裡可能兩岸的說法不同,在解放軍軍語中,戰術除了指揮技術以外,還指“戰略—戰役—戰術” 三個層次的部隊組織規模中最低的層次。戰略單位、戰役單位、戰術單位分別指能執行“戰爭—戰役—戰鬥”三種作戰形式的部隊集群。林彪作為兵團級指揮員,他主要思考的應該是戰役層次的指揮藝術。
Go to Top of Page

davidboy
路人甲乙丙

3574 Posts

Posted - 04/03/2012 :  16:55:09  會員資料 Send davidboy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举个例子,同样是机械化合成兵团高速纵深突击,德国的闪击战是为了在敌国完成全面动员前迅速打垮对方,避免陷入漫长残酷的总体战,属于战略理论。而苏联的大纵深突击是在纵深200km的地幅上对敌军进行快速突击包围,以歼灭敌集团军为目标,就是典型的战役理论。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4/04/2012 :  09:40:23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戰爭-戰略-戰鬥這種層次是屬於學校討論的層次分級,你到執行階層,其實都是一樣,從基層的戰術模式放大上來,這樣比較容易指揮.而陸軍部隊的編制,通常也是適應戰術模式而改變編制,這與海軍的基地編制與作戰編制不同的狀況不一樣,基本上陸軍的編制與戰術有很密切的關係.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91 Posts

Posted - 04/05/2012 :  11:51:41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引言回覆
davidboy講的有問題.
第一:沒人喜歡打消耗戰.全世界的軍校都在教如何更快的打垮敵人,最好你能比對方早一步,在對方尚未準備完成時擊垮對方,然後逼對手簽下降書.而不是大家磨洋工打起總體戰.
弟二:德国的闪击战也是作戰階層的,移動距離也是上百公里計.但跟蘇聯的差別是德国的裝甲單位突破後,包圍交給後續的步兵師處理,然後他們整補,繼續推進.而蘇聯的裝甲單位會分包圍部隊與突破部隊.突破後,包圍部隊會跟步兵一起包圍敵軍,而突破部隊會繼續前進.蘇聯的突破矛頭並不大,只會集中在德軍一兩個師的防線上進行突破.


勇氣與耐力的考驗-
以年輕的生命力換取剎那間的永恆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2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次頁
 發表新標題  回覆本標題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