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閑聊區
 MDC交誼廳
 醫療相關討論欄位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前頁 | 次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16頁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0507 Posts

Posted - 07/03/2014 :  22:43:54  會員資料  Visit 小毛's Homepage Send 小毛 a Private Message

1.開冷氣睡覺
2.棉被床單衣物拿去洗洗曬太陽
3.檢查看看是不是蚤,虱,恙蟲等等....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Go to Top of Page

change.she
路人甲乙丙

956 Posts

Posted - 07/03/2014 :  23:43:46  會員資料 Send change.she a Private Message
如果是汗皰疹的話,
小弟之前連續好幾年都被這東西纏身,
試過好多方法都無效,
每當快受不了時又莫名痊癒,
一直到女兒出生時,
順道在醫院看了皮膚科,
擦了一種藥膏痊癒後,
一直到現在三年過去了,
都不曾復發。
所以還是聽toga大的話,
到皮膚科檢查一下吧!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728 Posts

Posted - 07/04/2014 :  08:48:23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是不是蟲就用樟腦丸試試看,單人床上大概放三到五顆,三天後不會飛的蟲就消失了,不過蚊子這種會飛的或塵璊這種太小的就不一定生效.如果不是蟲,皮膚病的話,就要找皮膚科醫師.
Go to Top of Page

Luke-Skywalker
我是老鳥

Taiwan
26649 Posts

Posted - 07/04/2014 :  16:46:40  會員資料  Visit Luke-Skywalker's Homepage Send Luke-Skywalker a Private Message
上午到北醫,醫生說是蕁麻疹

=========================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President of IMFS(International Military Fans Society)



http://www.facebook.com/luke.liu3
Go to Top of Page

toga
版主

Tajikistan
12730 Posts

Posted - 07/04/2014 :  17:03:47  會員資料 Send toga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uke-Skywalker

上午到北醫,醫生說是蕁麻疹

=========================
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

President of IMFS(International Military Fans Society)



http://www.facebook.com/luke.liu3



http://epaper.ntuh.gov.tw/health/201205/special_1_1.html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Go to Top of Page

小毛
我是老鳥

Taiwan
10507 Posts

Posted - 07/08/2014 :  16:10:19  會員資料  Visit 小毛's Homepage Send 小毛 a Private Message
剛剛看到有關第二階段DRG的討論文章,講到以後不能生太複雜的病,要不然只要超過健保局規定的標準生病範圍,超過的部分會造成醫院虧損,要嘛就是醫院要醫生吸收,要嘛就是醫生會勸你14天以後再來看,或是請轉到大醫院去看...

不過剛剛心血來潮去查了一下健保財務,哇,今年到五月底為止,健保已經有盈餘六百二十億了(後面提到的是盈餘304億,請見13頁).....那第二階段DRG是不是暫時先不要實施好了....或是無限期延後好了....XD
資料來源:請看第六頁....

http://www.nhi.gov.tw/webdata/webdata.aspx?menu=17&menu_id=1023&WD_ID=1043&webdata_id=4517

比較有意思的,菸品捐一到五月收了九十億台幣,全國人民都要感謝抽菸的人的貢獻,請大家檢舉走私香菸,以增加健保收入....笑。


** 小毛的新幻想空間逐漸復活中.....**
http://lordmrx.pixnet.net/blog
歡迎參觀

Edited by - 小毛 on 07/08/2014 16:11:50
Go to Top of Page

toga
版主

Tajikistan
12730 Posts

Posted - 07/08/2014 :  23:43:37  會員資料 Send toga a Private Message
健保局與政府官員的邏輯:"我們讓總該佔你們醫院大多數病例的小病健保給付增加,只有少數複雜的病例你們醫院得認賠治療處理,但是一來一往間你們醫院的營收應該還是較之前增加,所以有啥好抱怨的?"


醫院財團高層與行政部門的邏輯:

對於那些專看小病或是奉行極簡美學處理病患,麻煩患者一律人球處置的醫師:"GJ∼∼∼!!!!你們是捍衛本院營收的英雄,守護本院財政的功臣!!!繼續加油與保持下去,你們的薪水與福利金定會步步高升!!!"

對於那些不惜血本收治麻煩病人或是膽敢用高貴藥衛材照顧特殊病患的醫師:"FXXK∼∼!!!你們這些個破壞本院財政的敗類與吸血蟲,全冥賤保給你們那些破爛手術的給付只有6到8萬,你們是借了誰的狗膽給我用上總花費超過15至20萬的國外先進器材術式與舶來藥物!!!???甚麼!?病人身體情況特殊,需要用這些高級行頭才能獲得較好的預後???去你X的!!!!官大學問大的上頭說得很清楚:"只要器材藥品名稱相同,就是有相同的治療效果。"所以成本五萬的國產平價器材與成本將近二十萬的國外先進器械,以及每顆價格20元的國產藥與每顆價格300元的舶來藥效果就是一樣!!!!再給我發現你們膽敢用舶來貴族器材與藥品去伺候那些非VIP賤保平民,我保證你們薪水與福利金的預後會很難看!!!!"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Edited by - toga on 07/09/2014 00:12:25
Go to Top of Page

GMM
路人甲乙丙

3333 Posts

Posted - 07/09/2014 :  01:13:22  會員資料 Send GMM a Private Message
這不就是台灣老百姓要的嗎
小病感冒敢砍健保補助給我試試看
那些大病罕見疾病出來喊救命的時候我再來FB幫你按讚集氣罵政府
Go to Top of Page

over55Stars
我是菜鳥

524 Posts

Posted - 11/29/2014 :  03:58:53  會員資料 Send over55Stars a Private Message
 
over55Stars 在發酒瘋

over55Stars 從小在工廠裡長大
生活圈很小, 裡面有一個湖南來台的老榮民 (印象中是空軍防砲)
老人家沒結婚, 身體開始退化後才進了榮家
over55Stars 讓老人家損失大半輩子的照片 (都更拆遷的過程中)

老人家當年頂替家中的哥哥拉伕
開放探親後, 回湖南兩次
剛開放的那次, 回家被剝的乾乾淨淨的, 但是還算興奮地帶當地農產回來要分給大家
第二次回湖南後, 老家親友的樣子讓他再也不想回鄉

老人家持續老化, 特別是視力、關節退化的影響
老人家後來進了榮民醫院
然後是氣切
然後因為鼻胃管不舒服, 自己拔了鼻胃管好幾次
然後從手腕被綁住 (避免病患自己拔除鼻胃管)

氣切後老人家的運氣很好, 居然還能復原(單指氣切), 但是已經不能講話
因為鼻胃管的關係, 老人家的手長期被綁在床邊 (中間曾經放開一段時期)
榮民醫院有復健的照護, 但老人家的關節因為高齡持續退化
 (老人家以前有一室友就是全身的關節都硬掉, 完全不能動彈)
老人家的手綁了四年(印象中), over55Stars 這個月去探望時解開了
老人家的手再也不用綁了, 因為關節已經整個硬掉了, 甚至肌肉已經開始萎縮了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897 Posts

Posted - 12/05/2014 :  05:30:13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從閒聊區移動一些健保討論過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hoshuTripneustes

好像還有人因為美國看病太貴跑去古巴治病的lol
我妹之前在美國筋拉傷還怎樣去醫院打針6000台幣飛了
在台中我看個中醫掛號150推拿20總共可以看35次...
難怪歐巴馬要搞健保,而且在看看樓上案例,看病真會害死中產階級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oga

令妹算是運氣不錯,個人所聽聞過最聳人聽聞的國外醫療天價案例是在德國卡到魚刺,到耳鼻喉科求診取出後收到相當於17萬新台幣的醫療費帳單......



德國是搞健保歷史最悠久的國家,分成有錢人用的私人保險,跟一般民眾用的大
眾保險。

下面這篇文章可窺德國健保一斑:

----
http://store.taiwan-panorama.com.tw/tw/show_issue.php?id=200629502069C.TXT&cur_page=1&table=0&distype=&h1=&h2=&search=&height=&type=&scope=&order=&keyword=&lstPage=&num=&year=2006&month=02
2006年2月第069頁
天下健保一個樣 ──德國的醫療及療養制度
德國 張筱雲

全民健保吃力不討好,全球皆然。看了德國的百年經驗,台灣應該可以釋然一點?還是更「鬱卒」了?

20年前我剛到德國時,最不習慣的就是大學的強制健康保險。註冊時如果缺少這項文件,就無法順利完成手續。對分毫計較的窮學生來說,每月68馬克(當時約合台幣1200元)的支出可不是小數目呢。

雖然,和一般德國民眾所繳、動輒七、八倍以上的保費相較,學生保費已是最最便宜了,但當時台灣尚未實施全民健保,而我大學一畢業便出國,從沒有公保勞保經驗,再加上向來是健康寶寶,一年到頭不生病,除了偶爾看牙醫外,幾乎和醫生、診所絕緣,因此老覺得花冤枉錢很不甘心,一想到保險公司把我的保費拿去補貼不認識的老外,更加心痛。
吃虧就是佔便宜?

「花錢保平安,健康就是福。寧可花點錢,等哪天保險公司在妳身上花的錢比妳繳的保費多時,情況就不大妙了!」朋友安慰我。

但我還是無法認同「吃虧就是佔便宜」的大道理。因為我知道有人就逃過了健保月費支出,例如我的房東。她們是一對上了年紀的母女,老母親八十好幾了,倆人既無工作也沒有收入,完全靠後面加蓋的小房子隔間出租過日子,手頭並不寬裕,因此分毫必較捨不得花這個錢。沒有健保,她們必須非常小心,小病用「土法煉鋼」自己醫,冬天也不敢出門,怕滑倒,一摔就要花大錢,經常拜託我們這些房客幫忙買菜。就這樣戰戰兢兢度過春夏秋冬,也虧得她們運氣夠好,直到我搬走,沒生過大病。

當時我非常羨慕她們可以省下這筆保費,多年後才懂得要為她們捏一把冷汗。高齡老人通常是醫院的主要顧客,一旦生病就不得了,在德國治病如果是掏錢自己付,很可能讓你傾家蕩產!

就這樣,白繳了幾年的學生「保平安費」,有時候我實在心理不平衡,就去配一付保險公司付賬的「陽春眼鏡」(超過這極限,好一點的鏡架必須自己貼錢)來「撈本」(輕度近視,沒眼鏡也沒事);直到脫離學生身分,才知道過去耿耿於懷的學生健保費有多便宜,因為同一家保險公司,由於身分不同居然5級跳,每月保費從68馬克暴漲到320馬克!
「三輸」政策?

「簡直是吃人夠夠嘛!」我氣憤地向當時已工作多年的女友抱怨。她安慰我:「趕快找份工作,就不必付那麼多,老闆會幫你繳一半費用!」(德國法律規定,雇主必須為員工支付50%)。

原來如此,難怪我曾在財經報導中讀到,公司雇主怨聲載道,每隔幾年健保公司就提高月費,增加他們負擔,讓他們不得不厲行緊縮員工政策,也讓德國已經夠嚴重的失業率雪上加霜。

另一方面,大眾健保公司,如BKK、Barmer、AOK、TK也滿肚子牢騷,他們哪裡願意老是漲價當壞人?只因年年虧本,不堪負荷,逼不得已而出此下策。尤其近幾年來德國人口老化,上了年紀的人看病機會多,退休者繳的保費又少,加上失業率節節上漲,靠失業或社會救濟生活的人可以免繳或只繳象徵性的一點金額,導致「進帳少,支出多」。

更糟的是,現代醫療發達,疾病種類增多,昂貴的新藥推陳出新,價格居高不下(僅藥物這項,就佔將近20%的健保支出),連長期請病假的人薪水照領,這筆錢也算到他們頭上(前6星期由雇主負責,之後由健保支付)。

保險公司一肚子苦水,病人也怨聲連連,明明自己繳的錢不少,大約薪資的14%,卻只能接受醫院診所給予二等國民般的差別待遇,顯然他們的命比私人商業保險的保戶不值錢。
苦水滿天飛

記得早年我看過一場電視辯論,一位大眾健保投保人代表舉證說,她的親姨媽因肚子摸到硬塊,希望立刻作處置,到醫院掛號,安排的檢查日期卻是一星期以後。結果4天後肚子痛送急診,腫瘤(硬塊)已經將腸道堵塞,緊急手術後腸子被截掉一大段,只好在體外植入人工肛門。醫生說,如果早幾天來就可以從容安排,情況不致惡化到這麼糟。

這位代表憤憤不平地表示,類似的情況,私人保險卻有許多特權,隨時可以優先插隊,她的朋友打電話到診所,連星期五(德國通常已經是半休假狀態)都能在一小時內馬上安排醫生接受檢查,進醫院開刀還可以指定醫生(如果你知道哪位醫生好)。

說完,現場幾位大眾投保人代表心有戚戚,一致激動抗議,他們表示,90%的德國人必須強制參加大眾保險(德文為Kassenpatienten,法律規定月收入3,860歐元──相當於台幣15萬元以下者,有義務加入大眾健保),有違社會主義的精神與原則,對廣大群眾而言太不公平。

被指責的醫院代表也不甘示弱,挺身控訴大眾保險公司剝削、壓榨他們的專業和勞力,難怪唸醫的人愈來愈少,1997年醫科學生人數將近1萬2000人,2003年降到6,800人,少了一半,還有將近6,300位德國醫生因低薪而出走、遠赴國外工作。如果只靠大眾保險病人的收入,醫生們恐怕只有「喝西北風」。

醫院代表還指責保險公司又「摳」又鴨霸,付費標準全由他們規定,經常是少得可憐,而且規定限制特別多,必須按「人頭」算點數,不像私人保險「照單全收」、按帳單數目開多少付多少,醫生才能有薪水(公立醫院薪資很低)以外的進帳。
氣死人的「總額制」

這點倒是不假,過去在台灣人的觀念中,醫生屬於傲人的超高收入者,來德國以後發現他們只是和學校老師差不多的公務員薪水階級,連開私人診所的也好不到哪裡去。

一位台灣來的女友嫁給德國醫生,老公在鄉下開診所,據說是方圓50公里內的唯一一家,生意興隆,整天病人川流不息,我看了十分羨慕:「你們一定數鈔票數到手軟!」女友卻搖搖頭苦笑:「妳想得美咧,累個半死,賺不到什麼錢。」

她解釋,由於大眾健保公司有支付看診人數最高限制規定,超過一定額度他們就不付了(編按:類似台灣全民健保的總額給付制),所以收再多病人也沒用,超出的數量只好算是做白工、行善助人了。

那場電視辯論會最後,大家又一致把矛頭指向大眾健保公司代表,紛紛指責他們「人謀不臧」,規矩多如牛毛,為了應付這些,醫院憑白浪費許多人力物力填寫表格文件報告書,光處理這一道道繁雜的公文流程,平均花在每位病人的成本便高達180歐元,且逐年增加,根本不合乎經濟效益。

抨擊完還不夠,一位女士又不客氣指出,健保公司一天到晚喊窮,拚命要人民多繳錢,而她住家附近的保險公司大樓卻愈蓋愈氣派,一幢接一幢,有那個必要嗎?她要的是好的醫療服務,不是富麗堂皇的建築。

那次我在電視上見識到德國人將他們傳統好辯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唇槍舌劍,個個振振有詞。當時聽得迷迷糊糊,很多地方不太明白,許多年後被迫成為「長期病號」的當事人,才弄清楚健保制度「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從平民到特權

總之,當年依著女友建議,努力尋尋覓覓,結果工作還沒找到,卻糊裡糊塗一頭栽進家庭的牢籠,新「老闆」很大方,現在,我用不著付一毛錢,他全幫我付了;也是拜婚姻之賜,我一下子從平民階級的大眾保險,升等到特權階級貴族待遇的私人保險。但因當時我還是「健康寶寶」,自以為無論是大眾或私人保險都是一樣,反正都是繳錢幫別人付醫藥費就對了。

沒想到,情勢變化很快。有生以來第一次住院是因生孩子,從這次經驗也體會到,大眾保險和私人保險的確不同,德國病人果真有兩個等級。生產前,先生就為我選擇了一家位於市立公園旁、環境幽靜但收費昂貴的私人婦產科醫院,並指定接生醫生。

推出產房後,我直接住進電視、衛浴設備齊全的單人房,大眾保險產婦一般4天出院,我卻足足住了一個禮拜。工作人員十分禮貌客氣,早上7點以後才有清潔工人敲門詢問是否可以整理房間,同時每天派專人指導產後收縮子宮運動。

回想起幾年前到慕尼黑公立醫院探望生小孩的學姊,她是普通大眾保險,住在4人一間的病房,裡面有盥洗台,淋浴、如廁則必須到共用的浴室;更大問題是「不得安寧」,學姊跟我抱怨:「七早八早6點不到,清潔婦就把人從床上『攆』起來;房間住4位產婦,訪客不斷,晚上還要被喊起來餵兩次奶,害我睡眠不足,真是受夠了!」大眾或私人保險果然有差,「一分錢、一分貨」,沒話說。

第二次住院是「真生病」,大夫以腹腔鏡作膽結石移除手術,這時候,我發覺跟健保公司「撈本」,實在一點都不好玩,沒賺(除了生產例外)反而賠(健康)大了。如果有選擇餘地,寧可一輩子白白送他「買平安」的幸福錢。但生病這種事由不得自己,幾年後因為罹患腫瘤,多次進出醫院開刀,而且每下愈況,一回比一回嚴重,讓我忍不住對健保公司心生「抱歉」。

「屋漏偏逢連夜雨」,不久父親在台灣也動心臟大手術,隔著千山萬水,我心急如焚,開刀順利平安出院後,立刻與母親通越洋電話,交代她趕快為父親找一個好的療養院。「療養院?台灣哪有這個?!」母親嘆氣。
我要去「療養」!

說來好笑,在德國多年,我已習慣了醫療體系中附屬的「療養」部分,它屬於一整套流程作業,通常動完大手術的病人出院後,醫師便會開出證明,憑單可到風景優美的公、私立療養院調養身體(甚至國外的療養院也承認,如鄰近的奧地利、捷克等)。

療養院的帳單,由大眾或私人保險公司支付,理論是,療養有助早日康復,減低日後醫療費用,對病人和健保公司雙方都有好處。他們認為短期幾天效果不大,至少要住一個月以上,而且必須全程留院,安心休養,不能中途離開。這種愛護過頭的美意,反倒害鄰居胡柏特先生錯過獨生兒子的高中畢業典禮,因為當時他正在北海療養院養病呢。

有病要療養,連沒病也可以去。有一天,家裡的清潔婦跟我請假,說要出遠門「療養」3星期(沒病的期限短一點)。「反正保險公司付錢,每兩年可以申請一次,剛好免費度假。」「啊!有這種事?」我有點驚訝。

「以前孩子小,可以參加『母子母女療養營』,現在孩子長大了,我就自己去!」清潔婦好心提醒我,「別讓妳的權利睡著了!樓下失業的那家人也每兩年去一次呢。」

話是沒錯,但,「沒病幹嘛療養?」我覺得奇怪。

「防範未然呀!等病了就來不及了!」清潔婦滔滔不絕發表高見:「家庭主婦每天應付家務、老公、孩子,壓力也很大,偶爾放鬆是必要又划算的,這樣心理才可以保持平衡。否則哪天要是承受不了,瘋了或是憂鬱,要送精神病院,豈不是小錢不花花大錢?所以健保公司是很聰明的。」

看她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似是而非的理論讓我目瞪口呆,不知該如何回應,只能說,德國人真是被社會福利「寵壞」了的族群。
天文赤字隱憂

此事其來有自,德國是全世界最早實施健保的國家,從19世紀末,「鐵血宰相」俾斯麥便為德國制定全民健保制度,享受社會福利的觀念在人民心中根深柢固。百餘年來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台灣民眾應該可以向老大哥學習。另一方面,制度愈老,包袱當然也就愈重。

鑽研德國健康保險法多年的專家許淑霞表示,德國健保弊病不少,為了維持下去,必須隨時調整。基本上私人健保以營利為目的,一定要賺錢,但因投保人數少,規模小,可以靈活運用策略。反觀大眾健保卻是龐大無比的機器,牽一髮而動全身,不能大刀闊斧劈下去,只能慢慢的,一點一點改。

目前為止,大眾健保採取的多半是消極的防堵政策,「哪裡漏,堵哪裡」。但正本清源之道,還是須教育投保者改變心態,把上醫院視為萬不得已,而不是有事沒事去光顧「撈本」。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看德國健保的缺點,可以省去冤枉路。無論如何,在德國,醫療保險已被視同社會福利,就算年年虧本,平衡開支永遠遙遙無期,也不可能關門大吉,只好儘量節流,期盼天文赤字能有自動「消腫」的一天了。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ugiahua
德國健保那麼貴? 那不比美國便宜阿
我記得我學生時代保費跟他差不多, 我現在繳的比他畢業時還少
怎麼一堆美國人整天說德國全民健保多好之類
還是又是"外國月亮比較圓"心態?



上面那篇文章不是說了嗎?

有健保,沒生病也要繳健保費,覺得健保費很貴。

沒健保,生病要自付天價醫藥費,覺得醫藥費很貴。


既然是「全民健保」,少生病的人繳得錢要去貼補多生病的人,要維持健保財
政,就得劫富濟貧,這當然也會引來一些人覺得他們繳高額保費錢卻是別人在
花。(社會保險制度向來都是這樣)

至於收費水準怎麼算的,這個各地物價跟醫療費用不同。

比如研究一下台灣跟日本健保收的個人承擔保費,看看有沒有比美國民營醫療保
險便宜,給付金額如何?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897 Posts

Posted - 12/05/2014 :  05:34:13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aptain Picard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小毛

外籍學生的公立醫療保險,在英國是自動生效免費的,這樣可以鼓勵大家來留學,不過學費就是本國學生的一兩倍起跳...
如果台灣希望多吸引海外學生,配套措施就應該考慮要給外籍學生健保(不管自費或免費,畢竟台灣的全民健保是國際出名)。
至於台灣年輕人在海外發生種大傷病,只要在台灣還沒停保沒有欠費,按照保險的精神還是要給付理賠,這樣才符合保險的精神。不過大家都把健保當成是福利而不是保險,那就是另外一種結論....



比起台灣,那個NHS醫療健保不實用啊! 有急病還是要預約GP,真得很急還是要走幾mile到地方醫療中心,也只開處方,回到離宿舍20米不到的pharmacy拿藥,暈!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oga

數年前看過一則美國外科醫師到英國見習的經驗心得談報導,他提到在英國,罹患惡性腫瘤的病人從初次就診到安排相關檢查就能費時兩三個月,再到接受手術治療時更動輒拖上個一年半載∼不少病患就這樣一路拖到掛也等不到治療。

相形之下在台灣,個人親自體驗過的最速惡性腫瘤處理流程:從入院受檢到檢驗確認再到送上手術台挨刀,費時不過四到五天。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Reinherd Von Hwang提督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我聽說英國跟美國奉行私人醫療,所以是Real怪醫黑傑克狀態而且更沒醫德,真正
是「有錢醫生,沒錢醫死」。

低階勞工賺一輩子辛苦錢,剛退休太興奮出個車禍住院半年,退休金就光了房子也
要賣掉,命還在但是要去街頭流浪。



美國其實沒這麼糟糕

原因是因為美國醫院, 尤其是公立醫院有一個規定
(我不知道有沒有成文)
就是醫院不能拒絕送入急診室的病患
不管這位病患有沒有錢負擔醫療費用, 只要進了急診室
醫院就一定要醫治下去

這產生一個問題
很多窮人沒有保險, 變成很多不應該去急診室的病也因此送進急診室
搞得美國公立醫院的急診室排隊誇張到不可思議的地步
並且往往是因為這些不該急診的人塞住
並且, 又很多人因為沒有錢付費用
所以變成醫院被迫吃下這筆帳, 然後這筆帳又轉嫁給其他有錢支付的病患身上
所以有種開玩笑的說法
在美國看病最好是當極端有錢的或是極端沒錢的
因為極端沒錢的可以賴帳
最倒楣的是中產階級, 因為無法賴帳, 然後極窮付不起的帳單由中產病患吃下
這也就是為何我一直支持美國推動醫療改革或是推行Obamacare

聽到上面講NHS這樣 難怪之前英國電影"金盞花大酒店"
裡面就是去印度開刀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oga

是的,所以聽說很多美國窮人的看病法就是:把自己的病情惡化到符合進急診室的條件之後再說。

然而國外醫院的檢傷分類可不比台灣那般聊備一格,有資格進急診室的最低條件都得是如不進行醫療,估計在24至48小時內將有性命之虞∼所以上述窮人看病法真的是貨真價實的”玩命關頭”。




補充一些。

基本上醫療民營化的地區,保險公司為了多收錢少付錢,會把醫療保險分得很
細,可能你買保險沒注意看,比方講保了頭但沒有保到腳,於是可能車禍沒撞
到頭只撞斷腳,所以不給付。

況且醫院為了多收錢,一旦肥羊病患進了醫院,就會說這個也要檢
查那個也要檢查,小病也說該吃藥。你吃壞肚子看醫生,醫院說要順道幫你做
「胸部X光」看胸部有沒有問題,就可多收一筆檢查費。再來你傷到腳指,可能
醫院也說順道驗個血驗個大便,接著開出一張單子說,「哎呀,先生你有慢性
病」,這個可以治療那個可以治療,這些藥好便宜的買回去吃。

由於醫院想收錢,而保險公司不僅想收錢也想少付錢,在醫院要幫你檢查之前,
你可能最好確認一下,保險公司有沒有給付這些項目。

我看過一個數據是,在美國申請個人破產的案件有四分之一以上起源於付不出重
傷病的醫藥費。


quote:
分隔線


給ACG宅:

話說動畫《打工吧!魔王大人》裡頭蘆屋四郎因為不想付醫藥費,忍著腹瀉直到
不支倒地被強制送急診住院,住了院還要不斷拿出健保卡向護士確認所受治療有
沒有健保給付的那個段落。這對一些窮人來說並非開玩笑的事情。

號稱守備力魔王軍最硬的惡魔大元帥,也敵不過醫療費用的。XD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897 Posts

Posted - 12/05/2014 :  05:45:20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http://www.guancha.cn/ShiDaiZhouKan/2013_05_06_144646.shtml


《時代》週刊深度調查:為什麼醫療帳單害慘了美國人

編者按:《紐約時報》報導著名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為預防乳腺癌,切除雙乳。僅僅
致癌基因檢測費用就高達3000美元。但是假如患上癌症,治療費用將是天文數字。調查顯
示,美國人的醫療成本是地球上最高的。醫院的利潤率遠遠超過華爾街。醫院聯合保險公
司壓榨美國病人。

美國《時代》週刊今年2月20日發表的深度調查《苦澀的藥片:為什麼
醫療帳單害慘了我們》,作者深入美國醫療行業,揭露醫院、製藥業、保險業整條利益鏈
上的痼疾。美國的總體醫療成本是“發達國家俱樂部”經合組織國家中最高的,美國的人
均醫療成本也是最高的。另一方面,在奧巴馬醫改強制推行全民醫保以前,據美國聯邦政
府人口普查資料,2009年時尚有5000萬美國人(約占人口的16%)沒有任何醫療保險。高
昂的醫療成本,讓沒有保險或保險額度很低的普通美國人,以及樂觀的美國“中產階級”
生不起病。美國究竟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為何奧巴馬的醫保改革舉步維艱?美國醫療制
度的深刻缺陷,值得我們警惕和思考。

2008年,美國的人均醫療成本為7000美元,資料來源

2008年,美國的人均醫療成本為7000美元,效率之低居各國之冠(資料來源:《福布斯》
雜誌)

觀察者網全文翻譯,以饗讀者:

俄亥俄州蘭開斯特市的居民肖恩•雷基今年42歲。去年3月,他被檢出非霍奇金淋巴瘤,
妻子斯蒂芬妮認為他應前往休斯頓市的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治療。10年前,她父親曾在那
兒治病,因此至少多活了8年。因此,父女倆對安德森中心的醫護人員都很信賴。

這對夫妻剛開始科技創業,沒錢購買綜合健康保險。他們目前投保的商業醫保是每月交
469美元保費——即收入的兩成——住院期間可每天減免2000美元的費用。但斯蒂芬妮打
電話到安德森癌症中心預約時,接電話的女人卻告訴她:“我們不接受這種打折保險。”

一位開賬員對斯蒂芬妮說,花六天時間過來檢查就得花掉48900美元,且需提前支付。斯
蒂芬妮只好請她母親幫忙開支票。“現在只能想盡一切辦法了。”她說。雷基夫婦飛往休
斯頓市,留下斯蒂芬妮的母親照料他們的兩個十多歲的孩子。

一周後,她又向母親借了3.5萬美元,好讓丈夫立即開始治療。據醫生判斷,治療不可拖
延。雷基到達休斯頓以後,病情迅速惡化。“他渾身出汗,不停地顫抖,異常痛苦。”斯
蒂芬妮回憶道,“胸腔裡長了個很大的腫塊……越長越大。他怕得要命。”

她說,雷基在接待室耽擱了約90分鐘,因為醫院得核實支票是否已經兌現。雷基用信用卡
預支7500美元後,才得以見到醫生。院方表示,雷基等候就醫的情況很常見。安德森癌症
中心的外宣部門經理說:“醫療費用提前支付是很正常的,如果確實延誤了治療也只能說
很不幸,這是美國所有醫院的問題。”

最後,檢查和初步化療費用共達8.39萬美元,每一筆都是先付錢、後治療。

費用為何如此之高?

在長達8頁的帳單上,344行字全是讓人費解的術語和符號,但仔細一看就能看出貓膩。例
如有一行是“1片對乙醯胺基酚325毫克。”標價1.5美元,但其實這不過是泰諾罷了。你
不用帶處方就可以在亞馬遜上花1.49美元買個一百片。

還有各種檢查項目都是大幅提價,例如“胸片,正側位71020”標價283美元。如有聯邦醫
療保險(聯邦醫保,針對65歲以上老年人),該項檢查則只需20.44美元。

每抽一次血(“常規靜脈穿刺”)收費36美元,血液樣本每項檢測都要花23至78美元不等
。全部加起來,光化驗費用就達1.5萬美元。如果雷基是老人,能夠享受聯邦醫保,那這
些化驗費用只需要幾百美元。依據法律,聯邦醫保的支付金額約等於醫院提供服務所需的
管理、設備、人員薪水的總成本。

一頁頁帳單翻下去更讓人瞠目結舌。一劑“利妥昔單抗600毫克”標價1.37萬美元。這是
一種治療癌症的有效藥物。一般來說,其價格是4000美元/劑左右。安德森癌症中心的進
價約為3000至3500美元。也就是說,這家非營利機構賣給雷基的救命藥價格漲了大約4倍


我就此詢問安德森癌症中心,得到的是一份醫院的書面聲明:“費用計算對供應商、支付
方、政府單位等各方來說都是很複雜的事情,我們的收費與其他醫療機構的差不多。”

這家醫院有理由這麼牛氣。雖然安德森癌症中心只是德克薩斯州大學的一個非盈利部門,
但醫院收入遠超其世界級服務水準,2010財年的營業額達20.5億美元,利潤5.31億美元,
高達26%的利潤率對於服務型企業來說已是天文數字。

中心主任羅奈爾得•迪平侯就像掌管生意興隆的企業一樣,收入頗豐。他去年收入高達
184.5萬美元,這還不算他主動放棄的額外報酬。據休斯頓《記錄報》報導,得州大學曾
允許他“與三家大型製藥公司的經濟往來”,但他高調放棄了。

迪平侯的收入約為得州大學校長的2.5倍。後者的年薪約為75萬美元。這種情況在美國很
常見,得州大學、斯坦福大學、杜克大學和耶魯大學附屬醫院院長的工資要遠高於其大學
校長。

去年訪問萊斯大學時,我萌生了撰寫本文的想法。萊斯大學位於休斯頓市商業中心的週邊
,我走出校園,瞥見一英里外好幾幢摩天大樓,玻璃牆反射的光線照亮了傍晚的天空。這
簡直是迪拜。但我看到的是得州醫學中心而已。1300英畝的土地上屹立著280座高樓,全
是醫院和相關醫療機構。安德森癌症中心是其中最有名的一家,有1.9萬雇員。毫無疑問
,醫療產業已發展到巨大的規模。在休斯頓最大的10家企業中,5家是醫院。3家是能源公
司,共1.4萬雇員。怎麼會這樣?我想。錢都是從哪兒來、往哪兒去的?我花了7個月時間
,分析安德森癌症中心等醫院、醫生、製藥公司以及美國醫療體系中的各方。

包括肖恩•雷基在內的無數病人收到的帳單無法得到合理解釋,他們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
。病人面對高昂的價目表束手無策。

但那些在醫療行業工作的內部人士則對此習以為常。我們總是爭論應該誰來買單,卻忘了
問那個更為根本的問題:這些高價帳單是怎麼回事?

雷基的帳單,以及其他6個例子,為本文提供了近距離觀察的機會,雷基和那些大型醫療
保險公司在醫療體系這個賣方市場裡都是弱勢的買方。

結果便出現了美國新一輪的淘金潮,從特效藥、拐杖、人造植入器官、CT檢測儀以及各種
醫療收費服務。全美城市都出現了相同的景象,免稅的“非營利”醫院轉變為各個城鎮最
賺錢的企業,醫院的主管則常常是當地收入最高的人。而在大城市,甚至醫院的中層管理
人員也收入頗豐,紐約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的14位行政主管年收入超過50萬美元,其中6
個人超過了1百萬美元。

放眼全國,這些能量巨大的機構和天價帳單主宰了美國經濟,美國納稅人的醫療負擔是全
世界最高的。美國20%的GDP用於醫療方面,而其他發達國家則是美國的一半。無論從哪個
方面衡量,美國的醫療體系都比不上其他發達國家。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美國人的醫療花費是其後10個國家的總和:日本、德國、法國、中國
、英國、義大利、加拿大、巴西、西班牙和澳大利亞。我們可能對600億美元的桑迪颶風
救災資金感到驚訝。但你要知道,那只是相當於美國一個星期產生的醫療費用。美國人每
年用於購買人造膝蓋和髖關節的金額高於好萊塢全年票房。美國人花在拐杖和輪椅等耐用
設備上的錢則是這一數字的兩三倍,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國會受到大量遊說,結果,聯
邦醫療保險購買耐用醫療設備的價格要比在沃爾瑪的價格高25%至75%。

美國勞工部預測2020年發展最迅速的20個職位中,有10個與醫療行業有關。也許有人以為
,美國最大的城市是金融服務之都,但紐約市最大的18家私人雇主中,有8家是醫院,只
有4家是銀行。這麼多人救死扶傷是好事,但醫療拖累了全國經濟,納稅人、公司和消費
者花這麼多冤枉錢,則說不過去。醫療正在蠶食美國的經濟和財富。

把麥肯錫以及其他研究機構的資料統合起來,總體上是這樣:今年美國人的醫療消費預計
達2.8萬億美元。如果按照其他發達國家的人均醫療消費金額計算,這2.8萬億當中,7500
億美元(總額的27%)是多花的。在2.8萬億美元中,通過為殘疾人和65歲以上公民提供的
聯邦醫保,以及貧困人口享受的醫療補助計畫(Medicaid),總共是8000億美元,由聯邦
政府支付。這8000億美元還在隨著物價和GDP迅速增長,變成聯邦政府的財政赤字。剩下
的2萬億美元將由私營醫保公司和個人(包括沒有上保險和交保費的人群)支付。

家住康涅狄格州斯坦福市的珍妮斯,今年64歲,退休前是一名售貨員。去年夏天,她突然
感到胸口疼,救護車把她送進了斯坦福醫院的急救室(名義上是非盈利機構),醫院距住
地才4英里。經過幾小時診斷,結果她只是消化不良,就被打發走了。故事還沒完。

這次診療花了她2.1萬美元:救護車費用995美元,醫生診斷費3000美元,醫院診療費1.7
萬美元。

她失業已1年,也沒有上醫保。帳單上有三次標價為199.5美元的肌鈣蛋白檢測,這項檢測
可查出患者是否有心臟病。有些醫療機構常做這項檢測,因此並無大礙。問題在於價格。
斯坦福醫院發言人說這個價格是根據“定價表”來的。據悉,每個醫院都有自己的定價表
。以前,定價標差不多是一本電話簿的厚度,而現在則是一個龐大的電腦檔,包含無數專
案。

斯坦福醫院的定價表包羅萬象,其中當然包括珍妮斯做的血液測試。這似乎應該是一份重
要文件。但每當我向各家醫院提起此時,院方都會假裝不知道。他們想法設法轉移話題,
或者輕描淡寫。我很快明白過來,他們希望外人不要去關心定價表。這是價值萬億美元的
醫療帳單的基礎,但似乎沒有任何商議過程或原則可言。

珍妮斯64歲,沒到65歲,所以無法享受聯邦醫保。但是,對比同一個肌鈣蛋白檢測的價格
可以讓我們管窺定價表在醫療危機中所扮演的角色,並評估199.5美元的價格有多大合理
性。聯邦醫療保險收集每一種治療、化驗及其他服務的資料,強調非營利性醫院應該維持
成本,但不得盈利。因此,根據法律,聯邦醫療保險應該補償醫院的所有服務成本,包括
管理、資本運營、高管薪酬、、員工保險、地區差異帶來的額外生活費,甚至醫學院學生
的教育費用。

如果享受醫保,肌鈣蛋白檢測費用只需13.94美元,而不是珍妮斯支付的199.5美元。

珍妮斯接受的全血細胞計數檢測標價157.61美元,如果你是急診室愛好者,那你應該記得
,喬治克•魯尼一晚上要接受好幾次這個化驗項目。在康涅狄格州,這個化驗專案的醫保
價格為11.02美元。醫院人士竭力宣稱,聯邦醫療保險沒有補償全部成本,平均每位元病
人要讓醫院損失約10%的錢。但就算在11.02美元的基礎上提高10%,也遠達不到157.61美
元的程度。每家醫院的領導都在抱怨聯邦醫療保險的補償率。補償率是由國會制定的,美
國醫院協會去年花了1859041美元用於遊說國會議員。

但是,斯坦福醫院(Stamford)向美國衛生部提交的年度費用報告顯示,聯邦醫療保險設
定的賠償率是準確的。斯坦福醫院2010年實際用於檢測的成本為2750萬美元,而收費卻達
2.932億美元,是前者的11倍。雖然有私人醫保的患者可在定價上打折,但折扣遠不如聯
邦醫保的大,並且醫院是制定的。也就是說,醫院靠打折價也能能賺錢。至於沒有醫保或
診療超過醫保範圍的患者,就得按定價表付費。

這就是美國醫療市場:最無助的人支付最高昂的價格。

2012年9月,南加州大學的Dave Campbell醫生(圖片中間)站在洛杉磯體育場,慈善機構
Care Harbor正在為大批沒有醫保的美國人進行免費診療

2012年9月,南加州大學的Dave Campbell醫生(圖片中間)站在洛杉磯體育場,慈善機構
Care Harbor正在為大批沒有醫保的美國人進行免費診療

每個醫院的定價表都不盡相同,也沒有客觀的制定標準——沒有一位醫院人士能向我解釋
標準是什麼。“這是很久以前制定的,一直沿用下來。”一位醫院的財務主管聳聳肩說道


我向斯坦福醫院詢問珍妮斯帳單上的價格。“這不是實際價格。”醫院發言人奧斯塔德說
。我請求約見醫院的CEO格裡斯勒。“這是我們內部的價格,但大部分從未支付。我懷疑
格裡斯勒已經多年未見這份定價表了。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你如此在意它。”

奧斯塔德拒絕評論珍妮斯的帳單,包括浮誇的化驗價格。“我告訴你了,這種帳單沒有意
義。”他說,“沒人真的照這個帳單付錢。”

但珍妮斯被要求付錢。另外,定價表的價格是有意義的,就算是那些有聯邦醫保的人也要
當心。保險公司擁有醫院需要的客戶,但保險公司卻會先在醫保價格基礎上上浮30%-50%
,而不是在定價表上直接打折。隨著很多醫院聯合起來,保險公司越來越喪失了談判的資
本,於是定價就會直接從定價表上打折,比如5折或4折,可是,13美元成本的藥品價表上
仍然是199.5美元,打完折也沒用。“我們痛恨商討定價表,但沒辦法。”安泰保險的律
師愛德華•沃德爾說。

沒幾個消費者意識到定價表的存在,醫療產業已經把辯論焦點從帳單定價轉移到了“誰來
買單”這個問題上。

珍妮斯帳單中還有一項更加昂貴的項目,名字叫“NM MYO REST/SPEC EJCT MOT MUL ”,
是一種CT掃描,標價近8000美元,醫保價格554美元。

珍妮斯還額外支付了染料費872.44美元。常規的心電圖檢查費用低得多,即使按照該院的
定價表,也只要1200美元(如果有聯邦醫療保險,則只需支付96美元)。雖然很多醫生說
這項檢查比較全面,但也有些醫生說在大多數情況下沒必要用CT檢測。

美國心臟病學院前CEO、心臟病學專家傑克•勒文說:“當然要看具體的患者情況,但一
般是先做簡單的檢測,比如心電圖就足夠了。我們做了太多核磁共振。這並不妥當……有
時心電圖就夠了,不用別的檢測。但一般都是先做簡單的,如果查出問題,再做更深入的
檢測。”

由於珍妮斯當時的病情無法獲悉,所以不知道為什麼醫生會給她做昂貴的檢查。但醫院的
動機是,CT掃描設備造價25萬美元,使用耗費很小,如果能讓更多患者做這項檢測,就能
儘快撈回成本開始盈利。

根據麥肯錫諮詢公司的報告,一台醫療設備如果每天使用在10-15個患者身上,1年就能收
回成本,而設備的使用壽命長達7-10年,利潤可想而知了。一年過後,每做一次檢測,就
可以純賺利潤,刨去醫院的維護費,以及給醫生的回扣。

根據麥肯錫的另一份報告,美國醫療行業人均CT掃描次數比任何一個國家都高,比德國高
出71%。德國政府醫療體制沒有給過度醫療提供動機,給醫院進行CT掃描的補助也只有美
國的1/4。

在美國,聯邦醫保對醫院的補助是由國會制定,但聯邦醫保在抑制過度醫療方面也有限制
。聯邦醫保為了防止醫生在同位患者身上進行多次CT掃描,規定分析同一位元患者的多次
掃描片費用必須下降,而美國放射學會去年11月14日就在專門國會新聞的報紙《Politico
》上刊登整版廣告,呼籲通過一項方案,旨在反對聯邦醫保的這一限制舉措。(實際上,
當天《Politico》報的12頁廣告中,有6頁是醫療集團的各種遊說。)

花在高科技檢測上的醫療費還有增加的趨勢。麥肯錫對比1997年和2006年的情況,CT掃描
器和核磁共振成像設備的台數從3000升至1萬台,每台平均使用次數由3800升至6100次。
《急救醫學紀事》的一份研究表明,美國急救室使用CT掃描的次數近幾十年翻了兩番。一
位前急救醫生說,“在急救室做CT掃描就像吃糖果一樣簡單,但這太小題大做了,相當於
在機場給90歲的老太太搜身。”

與此同時,通用電氣和西門子等醫療設備公司也成了美國經濟的亮點。獵頭也在康乃狄克
州積極尋覓合適的銷售人才,只需有“至少一年銷售固定設備經驗”,開出的待遇包括年
薪8.5萬美元,最高達9.5萬美元的銷售傭金,還有車輛津貼。

我在網上申請該職位以後發現,光康乃狄克一個州就有186位元醫療設備銷售員。
2. 醫療技術的經濟學

醫療市場不像其他行業,其總體趨勢是,技術越進步,價格就越貴。首先,更先進、便捷
的設備使得檢測和治療更為方便(一個明顯的例子是關節內窺鏡檢查)。其次,患者不會
因為高價而挑三揀四。高價總是意味著治療更安全、效果更佳。另外,消費者在接受醫療
服務前,很可能不知道價錢。

除了明顯的利益動機,醫院和醫生選擇高價設備還有另一個原因。比如,萬一珍妮斯有個
三長兩短,那麼醫院和醫生還可辯解說,出事前我們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使用了最昂貴的
設備。

“我們使用CT是為了自保。”斯坦福醫院附近的另一家醫院的CEO告訴我,“比如說,如
果有人摔跤撞到頭——只要他們說到頭這個字——我們就選擇最穩妥的方式。我們不可能
因為做過多檢測而遭起訴。”

他點出了醫療事故訴訟的問題。醫生和院方為避免事故而做的多餘檢查,遠超賠付的成本
。有些人會以避免訴訟為藉口而賺黑心錢。醫療事故訴訟改革方案如果要獲得成功,那就
必須要為醫生提供避風港。要由同行來判斷診療是否恰當。只有這樣,患者的辯護律師常
用的辯詞——“醫生本該多做些什麼”——才不會成為訛詐的工具。

奧巴馬醫療法案的草案推出時,共和黨人就用這種醫療事故訴訟來反對改革。最終,改革
法案在事故訴訟方面無所作為。

關於定價表,醫院常用的辯護詞是“慈善”。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首席運營官約翰•顧恩
說,“我們收取非醫保患者高額費用是用來補貼窮人的。”

看一看醫院的財務狀況就知道這只是托詞。第一,雖然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以及很多醫院
都有針對窮人的救助計畫(斯坦福醫院則沒有),但支付高額費用的恰恰是這些既沒有聯
邦醫保也沒有私人醫保的窮人;第二,定價表的價格與醫院的實際成本差距巨大,即使醫
保患者可以打折,醫院的利潤還是高得驚人。

的確,在聯邦醫保和私人保險公司給予折扣的情況下,醫院最終收到的款目,要比原帳單
上所羅列的數額低得多。斯坦福最後收到了收入的35%左右利潤,而這也是大多醫院的獲
利。(斯隆凱特林癌症中心和安德森癌症中心憑藉其著名品牌與保險公司進行了強硬協商
,可以拿到大約50%)

然而,不管折扣多麼厲害,定價表上的價格之高、與成本相關的考慮之缺失,導致了獨一
無二的美國式結果:數以千計的非盈利機構變成了高利潤、高知名度的行業,魚與熊掌兼
得。一方面,這些醫院類似於低風險的基礎性公用事業單位,另一方面,他們像從事高風
險行當的企業家那樣,支付高薪給管理層。

就像地方上的電力公司一樣,顧客離不開他們的產品,並且在別處得不到。他們被保險公
司或者醫生引導去了某家醫院,或者,當地只有這一家醫院。然而與電力公司不同的是,
醫院的利潤沒有任何監管做。

即便如此,醫院還是深受喜愛的地方性慈善機構。

於是我們看到,在全國的小村鎮和城市,地方性的非盈利醫院也許做著當地最好的生意、
每年淨賺數千萬美元、支付其非醫生管理者十萬或百萬年薪是普遍現象。作為非盈利機構
,這些醫院募集捐款,而他們一年一度用來做秀的慈善晚宴通常被視作重大的新聞事件。

但是,慈善贈款只是他們經濟基礎的一小部分:在斯坦福醫院去年的收益表中,只有略超
過1%的金額來自募捐。那些標價199.5美元的驗血和花費數千美元的CT掃描才是真正的利
潤來源,即使將醫保折扣考慮在內。

根據最新的退稅記錄,截至2011年9月的財年,位於中等城市、服務物件中享有高折扣聯
邦醫保和醫療補貼的病人比例高達50%的斯坦福醫院,得以淨賺6300萬美元(經定價表所
有折扣前是4億9500萬美元)。12.7%的利潤率,會讓其他業者嫉妒不已。

斯坦福醫院將近5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也使得它成為該市最成功的本地經營者。事實上,該
院的進賬超過了斯坦福市的稅收總額。這家醫院是一家比它所在城市更大的公司。

這家醫院的財富之雄厚,並不是什麼特例。全國所有非盈利醫院的平均利潤率是11.7%,
而這還包括了那些賠錢的非盈利醫院。此外,斯坦福的12.7%營業利潤率是在醫院向管理
層支付一筆筆高薪後計算的,這其中包括支付給其財政主管的74.4萬美元和院長的186萬
美元。

事實上,麥肯錫在美國銀行的協助下匯總了總有醫院的財政報告進行研究後發現,全美
2900家無需支付所得稅的非盈利醫院最終的營業利潤率,比那1000家盈利性醫院扣除所得
稅因素後的營業利潤率更高。一言以蔽之,在醫療保健領域,非盈利機構比盈利機構更賺
錢。

儘管如此,像斯坦福這樣的醫院還是能夠用他們令人同情的非盈利身份攫取利益。在與醫
療保健相關的赤字減少的辯論持續升溫之際,美國醫院協會在一家名為“Mike Allen’
Playbook”的華盛頓內情報告上每天打廣告,向國會施壓:不得減少給醫院的開支,因
為這將危及醫院面向窮人的“393億美元”的無償救治,而這筆款額目前由醫院通過慈善
專案支撐。根據醫院用來計算慈善救治成本的公式計算,這筆錢大約是它們2010年總收入
的5%。

根據美國國稅局的規定,非盈利機構可以賺的比花的多。他們只是不能夠將利潤額分給持
股人——原因很簡單,他們根本就沒有持股人。

那麼,這些富有的非盈利機構們拿這麼多利潤怎麼辦呢?正如我們在你追我趕地用上漲的
學費來建教學樓、增加課程的非盈利大學中所看到的一樣,醫院用這些錢改進和擴充設備
(儘管美國的病床數量已經過多),購買更多器械,雇傭更多員工,提供更多服務,買下
競爭對手,並因為管理的顯著擴大而給高層加薪。與大學不同的是,在醫療保健領域,增
長更具有可持續性。醫療保健甚至被看作是比高等教育更重要的必需品。與高等教育的另
一不同點在於,在醫療保健領域,價格的透明度是很低的——即使有透明度,處於任何一
個地區的醫院所面臨的競爭都要小得多。此外,醫院一般是該社區最大的用人單位之一—
—甚至沒有之一,因此當地不會有多少人抱怨其突飛猛漲的收入。

去年12月,當《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新聞,描述聯邦政府削減赤字可能會威脅到醫院經
費,布朗克斯區(隸屬於紐約市——觀察者網注)的一家大型非盈利醫院系統蒙特菲奧(
Montefiore)醫療中心院長史蒂芬-薩耶爾抱怨說:“削減服務提供方的經費,就是削減
受益者的利益……這不是’狼來了’。”

實際上,根據醫院的最新公開稅務返還來看,薩耶爾也許才是在上演狼來了的那一個——
該醫院2010裡的營業利潤是1.968億美元。在25.86億美元的收入中,有99.4%來自病人,
0.6%來自基金募集活動和其它慈善捐贈。要知道,薩耶爾院長執掌的的企業規模是布朗克
斯區最著名的企業——紐約揚基棒球隊——的6倍之多。當然了,在不影響顧客服務的前
提下,薩耶爾可以降降某些高管的巨額薪水:他自己的,406萬5千美元;或者他的財政總
監之一(324.3萬美元)、副院長(222萬美元)或牙科主任(179.8萬美元)。

珍妮斯被斯坦福醫院開出的帳單震驚了。她無力支付,於是在網上找了一位當地女性,她
是那些自稱為“醫藥帳單律師”的新興產業中的一員。他們的職責是幫助人們閱讀和理解
他們的帳單,並想方設法減少費用。“醫院都知道帳單只是個虛構而已,或者至少只是討
論開始的一個起點,所以你要跟他們討價還價,”在自家辦公室為珍妮斯的帳單做交涉的
卡塔琳•葛恩茲這樣說。她以前是一家醫院的收費部門的投訴協調員。

葛恩茲是“理賠專業助手聯盟”的一員,該組織現在在全美有大約40名成員。另外一個叫
做“美國醫藥帳單律師”的組織大約有50名成員。每位律師一年為處理40到70起醫療費用
糾紛的案子。這樣每年總共約5千名患者接受這種諮詢服務。而其背景,則是成百上千萬
有著相同煩惱的美國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每年60%的個人破產申請表格與醫療費有關。

“我只要跟他們說,患者已經準備好付錢,但驗一次血或X光檢查300美元嫌貴,他們直接
可以給我降價30%到50%。”葛恩茲說,“他們在醫院裡做驗血和x光透視就像分發瓶裝水
一樣,他們自己清楚這一點。”

在來來回回數個電話之後(葛恩茲按每小時0.97美元向珍妮斯收費),斯坦福醫院將其帳
單減至一半。珍妮斯總帳單由2.1萬美元減至1.1萬美元。大多數醫生如出一轍。

但是救護車公司的底線則是,珍妮斯通過每月分期支付25美元的方式共繳納995美元的乘
坐費用。“救護車從來不接受討價還價。”葛恩茲說。

斯坦福急救醫療服務中心的一位元管理人員向珍妮斯徵收了958美元的救護車上門接送費
和每英里9.38美元的路費,表示“我們的價碼都是由國家根據各地區的情況規定的”,並
稱公司是獨立經營。這與趨於融合的潮流是相左,眼下,幾家私募公司正在投資華爾街分
析師們所說的“盈利率日漸高漲的行業”。總體來說,去年的救護車急救服務營業額超過
120億美元,這比好萊塢一年的票房總收入還要高10%。為一段4英里的救護車車程預支
1000美元,或者理應只需15美元、卻要價199.5美元的驗血上享受50%的折扣,或半價支付
可能毫無用處的7997.54美元的負荷測試,這些事例都不是什麼奇談怪論了。然而,葛恩
茲說,“我不會逐條逐條地對待帳單。我只是減掉一些費用。病人們通常被帳單震驚了,
不明白單子在說什麼,在催債人催促得無路可走的情形下聯繫到我。因此他們充滿感激。
為什麼要告訴他們還在付冤枉錢呢?那會讓他們心痛的。”

摔一跤,9400美元

醫藥帳單律師並不總是成功。讓我們看看艾米莉婭•吉伯特:這位校車司機與康涅狄格州
最受人尊敬的非盈利機構發生了爭執,該醫院從CT掃描的費用中大撈特撈,並且拒絕就其
在定價表上的標價做任何讓步。2008年6月一個夏夜,她在位於菲爾地的家中後院滑倒,
臉著地。現年66歲的吉伯特現在每週仍在為那次醫療帳單付款。當時她流了很多鼻血,因
而被送到了橋港醫院的急救室。

與紐黑文市的格林威治醫院和聖拉菲爾醫院一樣,橋港醫院醫院現在由耶魯大學紐黑文醫
療系統所有,此系統驕傲地擁有各色簇新設備。儘管耶魯大學和耶魯紐黑文是兩個不同的
實體,耶魯紐黑文醫院是耶魯醫學院的授課醫院,而包括耶魯校長理查列文在內的大學代
表也是耶魯大學紐黑文醫療系統董事會的成員。

“我在那裡呆了大約六個小時,直到半夜,”吉伯特回憶道,“大部分時間都乾等著。我
大約見到了住院醫師15分鐘,不過我做了很多的化驗。”

事實上,吉伯特就她的頭部、胸部和腦部做了3個CT掃描。腦部掃描顯示出她的鼻子有極
細的裂紋。單單CT帳單就要價6538美元。(如若有聯邦醫保,它將為這三個支付825美元
。)一位元醫生就分析這些掃描提出收取261美元。

吉伯特做了一個和珍妮斯一樣的肌鈣蛋白驗血——聯邦醫保的價格是13.94美元,珍妮斯
在斯坦福醫院則付了199.50美元。吉伯特只驗了一次。橋港醫院比斯坦福醫院多收20%:
她得支付239美元。

帳單上還有一些聯邦醫保和任何保險公司都不會為之支付任何金額的項目:基本儀器、邦
迪膠布、甚至靜脈注射所用的針管。根據聯邦醫保法規和大多數保險合約條款,這些應該
屬於醫院徵收的設施費,吉伯特為急救室的費用交了 908美元。

吉伯特的總帳單是9418美元。

“我們認為定價表是完全公正的,”耶魯紐黑文健康系統掌管付費人關係的高級副總威廉
•傑基說,“它的公正在於,所有人被徵收一樣的錢。甚至聯邦醫保也會得出和這個醫院
收到的帳單完全一樣的金額。當然了,我們針對聯邦醫保或者別的保險公司是否會免付、
少付某些款項有不同的安排,但是每個人的起步金額是一樣的。”當被問及定價表對肌鈣
蛋白驗血這樣的項目價格是如何計算的時,傑基說他“沒有詳盡的瞭解”但會想辦法知道
。之後,他回復說,“歷來都是這個價格,將我們經營醫院的全方位成本都考慮了進去。


根據聯邦政府的財報,2010年,橋港醫院醫院總收入4.2億美元,盈利5200萬美元。從中
來看,剛剛離職的總裁拿了180萬美元。其母體耶魯紐黑文醫療系統的掌舵人年薪是250萬
美元,這比耶魯大學校長列文的160萬美元年薪要高58%。

“你真的不能比較這兩個工作,”耶魯紐黑文醫院常務副院長說,“把醫院去跟大學比較
,就像比較蘋果和橘子。運營一個醫院系統要複雜得多。”實際上,由四家醫院構成的醫
療系統和耶魯大學的預算差不多。列文要管理3900名員工,申請(並使用)數千萬美元的
政府研究資助,以及190億美元的資產,更不要說接管14000名耶魯醫學院和其他學校學生
的教育。當然,列文的工作要比耶魯紐黑文醫療系統最小的單位——184個床位的格林威
治醫院——的CEO工作繁重得多,而後者的年薪比列文還高11.2萬美元。

“當我拿到帳單,我差點就直接回醫院去了,”吉伯特回憶道,“我當時喘不過氣來。”
更令她震驚的是,她的雇主提供來自全美最領先的信諾公司(Cigna)的保險,而吉伯特得
到的是一個主要為低薪者提供保險的叫做星橋公司(Starbridge,信諾旗下的子公司)。
這將吉伯特歸為了數百萬個像西恩•瑞茲那樣的美國人:擁有健康保險,然而事實上得不
到任何實質性的保險專案。

星橋公司每次只給吉伯特報銷2500美元,剩下的大約7000美元就由她自己想辦法。康涅狄
格州規定(每個州都有自己的醫補政策),吉伯特每月1800美元的收入對醫補來說太高了
。她還說,她向醫院申請的財務幫助也被回絕。耶魯大學附屬紐黑文醫院的蓋奇堅稱,吉
伯特從來沒有向院方申請過財務幫助,而吉伯特也確實沒向我提供任何申請書。

2009年9月,一連串的催債電話催債無果後,醫院將她告上了法庭。吉伯特找到醫療帳單
律師貝斯•摩根。摩根分析了帳單上的收費專案,並將這些專案與保險公司願意支付的折
扣率加以對比。在前兩次法院調解環節,橋港醫院律師堅持要求全額付款,但是吉伯特和
摩根不同意。在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調解環節中,吉伯特獲知,如果她可以立即付款的話
,可以享受20%的折扣。但是她表示根據摩根的建議,欠帳總額還是過高。“我們或許應
該給更多折扣,”蓋奇承認,“但是當時我們的律師只知道我們欠了多少錢,卻不知道欠
的這些錢是原價還是打折後的價格。”

2011年7月11日,法官判決,吉伯特支付的總額在原來欠款的基礎上減去500美元。(減去
的是基本醫療設備的費用)法官判決她每週還20美元,一共還6年。吉伯特覺得,定價單
上的價格難以置信。

一天高達8.7萬美元的門診費

按理說,讓病人在入院的同一天出院是減少開支的好辦法。門診病人不佔用病房,也不需
要昂貴的全天候觀察和照料。這就是為什麼上世紀90年代聯邦醫保按照醫院的治療專案付
費,而不是根據病人在醫院裡待的時間長短。保險公司也敦促醫院儘快讓病人出院或不讓
他們在醫院過夜。同時,非侵入性腹腔鏡手術等技術的運用也有助於促進從住院病人到門
診病人的轉變。

到2010年,病人的平均住院天數已明顯下跌,而門診量的增加則更為顯著。不過,這並不
是改革者所期望的,為了省錢,真正的原因恰恰相反。

專家預計,現在的門診服務與很多隱性利潤掛鉤。麥肯錫的研究報告稱,每年高達7500億
美元的超額醫保費中,門診中的各種費用占了三分之二。醫生、實驗室和診所(包括提供
CT掃描或化驗血的診斷性診所)都參與其中;即日手術和化療等治療項目也都包含在內。
根據麥肯錫的調查,門診急救的平均利潤率是15%,而非急救門診的利潤率高達35%。另一
方面,住院醫療的利潤率僅為2%。說白了,住院醫療對非營利性醫院來說,幾乎就是不盈
利的。而門診醫療相當有利可圖。

“一間手術室的費用是固定的,”一名議員經濟學家解釋道,“你每天多收治10%或20%的
門診病人,這會對收入產生直接影響。”

2011年,史蒂夫•H去奧克拉荷馬市仁愛醫院就診的經歷很能說明問題。在他看來,自己
的病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去醫院裡治療一下背痛的毛病。

史蒂夫是一位30多歲的藍領,在當地一家零售店工作。他在2011年夏曾諮詢過仁愛醫院的
專家,對方告訴他必須在他背部植入一個刺激器。好消息是,得益于先進技術,整個過程
一天就能完成。(最新的聯邦檔顯示仁愛醫院63%的手術是針對門診病人的。)

史蒂夫的主任醫生打算使用美敦力公司生產的“康速牌”(RestoreUltra)神經刺激器,
該公司位於明尼阿波利斯市,年銷售收入達160億美元,當屬世界上最大的醫療技術公司
。美敦力公司官網承諾說,“康速牌神經刺激器通過定制療法選擇一個或多個傳輸引線,
由其為脊髓提供神經刺激。”我沒有能夠採訪到史蒂夫,但根據維吉尼亞州賽勒姆市的一
位醫療帳單專家派特•帕勒姆說 (這位專家為斯蒂夫參保的保險公司提供諮詢),史蒂
夫當時並沒有詢問該神經刺激器會花費多少錢,因為保險公司會為他提供每年上限為6萬
美元的醫療保險計畫,而當年的這筆錢斯蒂夫還沒用多少,餘額大約還有4.5萬美元左右
。帕勒姆說:“他大概想著,在慈愛醫院待一天也花不了多少錢,難不成每天能花掉五萬
、十萬?”

史蒂夫即將碰到在數百萬美國人醫療保險單上的毫不起眼的註腳:保費的上限(有時候是
按年計算、有時候是按人的一輩子計算),即在病人向保險公司索取的補償費用上,有著
一定的限制。在奧巴馬醫療政策下,2013年後,絕大多數醫療保險裡都不可以再含有上限
。這也許會幫到像史蒂夫一樣的人,但這也是在此醫療政策下保險費會飛漲的原因。

史蒂夫的醫療帳單包括了當天他在慈愛醫院接受手術所產生的一切常規費用及慣例的加價
費用。其中一個專案為 “標記皮膚使用費”,收費3美元。這個項目其實就是用一支筆在
史蒂夫的背上描出之後做手術將切割的部位,而這支筆大概是可迴圈利用的罷。除此之外
,還有31美元的 “手術臺皮帶使用費”,即用寬而厚的皮帶將史蒂夫固定在手術臺上所
產生的費用。在這一項的下方,還有32美元的 “毛毯取暖費”,即用毛毯墊在手術臺上
為患者保暖而產生的費用。當然,這條毛毯肯定是迴圈利用的。就算醫院用了一條嶄新的
毛毯,在易趣購物網上才賣每條13美元而已。再往下4行,是39美元的 “外科醫師工作服
費”,即為患者主刀的外科醫師在手術時所穿的工作服費。同樣的工作服,在網上,180
美元可以買30件。上述這些費用,無論是國家老年人醫保體系還是任何大型的醫療保險公
司都不會為參保人支付;這些費用統稱為醫療設備使用費,僅此一項,史蒂夫這一次手術
便花去了6289美元,但這些雜費實在毫無道理可言。

總計來說,史蒂夫為這些基本的醫療和外科手術用品所支付的帳單為7882美元。除此之外
,他還需支付1837美元的 “藥品一般分類”費,其中的藥品包括桿菌肽 (108美元)。
但這已經是史蒂夫面臨的所有問題中最好解決的了。

花費最大的項目是美敦力公司的神經刺激器,這也是慈愛醫院從史蒂夫手術中獲得的最大
利潤。該項目的花費是49237美元。

據另一家醫院的首席財務官所說,美敦力公司神經刺激器的批發價格“約為1.9萬美元”
。而由於慈愛醫院是一家主要的連鎖醫院,它購買該刺激器的價格還能降低5%至15%左右
。假設慈愛醫院購買一台神經刺激器花了1.9萬美元,那麼在將它賣給史蒂夫先生後,醫
院方面淨賺了3萬多美元,邊際利潤率高達150%。醫院在為昂貴的可植入醫療器械定價時
往往有一個共同點:即醫院通常以購置該設備成本的2.5倍將其出售給患者,這使得醫院
的利潤率保持在150%左右。

正如史蒂夫在接到他的醫藥費單時所發現的那樣,僅僅因為神經刺激器,他的保險就已經
超過了年度支付上限。他的帳單總額是86,951美元。在他的保險支付了第一個4.5萬美元
後,他仍舊欠4萬多美元,而這還不算醫生開出的帳單。(我沒有看見史蒂夫的醫生開出
的帳單。)

仁愛醫院為天主教慈善修女會所有。根據美國國稅局最新的免稅慈善機構檔案,它的使命
是“通過改善健康狀況,完成耶穌療救終生的職責”。慈善修女會會員在中西部地區擁有
31家連鎖醫院及300家診所聯號,並且在堪薩斯州托皮卡市有一家位於名叫柏林惠勒(
Berlin-Wheeler Inc.)的醫療帳單催債公司。俄克拉馬州的諸多法院都有針對仁愛醫院
病人的訴訟,而原告正是柏林惠勒公司。據其最新的納稅申報單顯示,截至2011年6月30
日,慈善修女會會員連鎖醫院俄克拉馬州分院財年收入為3.37億美元。其中3400萬美元為
利潤。那是在付給10名董事每人30多萬美元後的數值,也包括給當地官員的78.4萬美元以
及給醫院院長的43.8萬美元。

這份報告不包括監督仁慈健康中心(Mercy Health)的官員。該中心隸屬于俄克拉馬州的
仁愛醫院。慈善修女會的全部連鎖醫院那年的總收入為42.8億美元。位於密蘇里州斯普林
菲爾德市(該市人口為16萬人)的醫院年收入為8.807億美元,利潤3.19億美元。美國國
稅局記錄了仁愛醫院總公司董事的收入,包括與其相關的各非贏利性機構。據仁愛醫院檔
案顯示,中心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林恩•布裡頓(Lynn Britton)收入為193萬美元,執行
副總裁邁拉•奧布瓊(Myra Aubuchon)收入為370萬美元。仁愛醫院的七位董事人均收入
是100多萬美元。仁愛醫院的稅務檔案還包括一份來自安永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審計結
尾顯示,該連鎖提供的慈善醫療福利占其上一年收入的3.2%。不過,審計員指出,這一數
值是基於所有帳單的費用,而不是仁愛醫院提供相應服務的實際支出,即價目表上的定價
。假設仁愛醫院的實際成本是價目表定價的1/10——也許更少——所有慈善醫療福利實際
支出占仁愛醫院1%年收入中的3/10,即42.8億美元中的1300萬美元。

仁愛醫院的網站上列出了它的18人媒體團隊。蕾切爾•賴特(Rachel Wright)是團隊中
的一員。我事先發給了她幾個問題,包括關於賠償以及仁愛醫院針對柏林-惠勒及史蒂夫
(為保護其隱私,我改掉了他的姓名以及去醫院看病的日期)的催債行為,賴特告訴我說
,無論是布裡頓還是其他人都無法回答這些問題。

賴特說,醫院的律師已經認定,討論史蒂夫的帳單將觸犯《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關
於保護病人醫療記錄隱私的相關規定。於是我指出,只是想問關於醫院對標準專案的收費
問題,如手術服、基本血液測試、電熱毯,甚至是一些醫療設備,不會涉及到單個病人的
情況。“每一樣東西都是病人特需的,”她回答道。甚至是一件手術服嗎?“是的,甚至
是一件手術服。我們不能和你談論這個問題。這有違法律規定。”她也拒絕讓我和醫院律
師討論他們的法律分析。

躲在隱私法案背後以逃避關於手術服收費的問題是一種緩兵之計,但是仁慈健康中心也許
有合法的理由不去談他們以49237美元賣給史蒂夫的美敦力(Medtronic)的設備是花了多
少錢買來的。製藥公司和醫療設備公司慣常地將法律條款插入銷售合同中,禁止醫院洩露
他們出了多少錢以及拿了多少折扣的消息。2012年1月,一份美國政府問責辦公室(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的報告發現,“缺乏植入性醫療器械(IMD)的價
格透明度以及醫院支付出去的數額的變化,這產生的問題在於醫院是否獲取了可能得到的
最高價格。”

缺乏價格透明度並非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發現的唯一的潛在市場失靈現象(potential
market inefficiency)。“雖然醫生們沒有參與價格協商,但是他們經常對某些生產商
和植入性醫療器械表現出強烈的傾向性,”美國政府責任辦公室寫道,“鑒於同一家醫院
的醫生會有不同的偏好,對於醫院來說,要想從特定生產商得到較大的折扣似乎有些困難
。”

“醫生們沒有群體購買特定的一種可植入儀器的動機,”制定奧巴馬醫療政策的白宮關鍵
智囊、賓州醫院副院長厄姆納爾解釋說,“就算是在最單純的情形下,這也折殺了市場效
率。”

情形不總是單純的。2008年,健康和人類服務部門的助理調查官葛列格里-丹斯克告訴議
院委員會,“內科醫生們通常從醫學儀器公司那裡通過股票、版稅協定、諮詢協定、研究
費和夥伴關係得到豐厚的補助。

這位助理調查官隨後透露了這些補助可以驚人到什麼程度:“我們發現在2002年到2006年
之間,控制了75%的臀部和膝蓋艾倫市場的4家製造公司在大約6500份諮詢協議下支付給了
內科醫生諮詢員們超過8億美元。

丹斯克指出,其它的醫生將利益衝突延伸到了諮詢費以外:“另外,內科醫生持有醫學儀
器製造商和相關生意的股份似乎是醫學儀器領域的新潮流……有時候,內科醫生即使對生
意沒什麼幫助也會獲得豐厚的分紅,雖然他們具備為公司拉生意的能力。”

2010年,美敦力公司和一家醫藥科技貿易組織的幾個成員一起,開始將潛在的衝突透明化
——它將支付給內科醫生的所有薪金都公佈到了網站的一個叫做“內科醫生聯盟”的板塊
。這項自發行為正好趕在奧巴馬醫改法案實施之前,後者對所有獲得聯邦醫保或者國立衛
生研究院資助的醫生(這基本包括了全美所有醫生)作出了一項類似的薪水曝光規定。非
盈利公益新聞群組織ProPublica也整齊漂亮地將醫生薪水資料在其網站上整理了出來。儘
管衝突沒有消除,它們至少被公佈了——儘管是在網站上,而不是由醫生按要求直接向病
人公開。

這些矛盾會導致醫生給病人開過量或偏貴的藥,但這些不是這一市場的核心問題。更為根
本的脫節在於,仁慈醫院替史蒂夫付給美敦力公司的錢與醫院的要價之間沒什麼關係。原
因何在?因為他事先不知道價格。

另外,調查顯示,在合理範圍內,價格偏高或偏低不會對顧客的決定產生多少影響。和傳
統市場相比,顧客對醫保報銷範圍內的費用價格敏感度較低,即使病人們罕見地事先知道
了價格,情況也是如此。如果你病痛纏身或已生命垂危,你會因為治療費用比預期的要高
5%或20%而拒絕治療嗎?——當然,這是在你事先知道了預期價格的前提下,而事實上你
是根本不知情的。

最近,關於病人對醫療設備提價有多敏感的問題出現了新的情況。奧巴馬政府認識到器械
製造商背後的巨大利潤後,決定按設備銷售額的2.39%進行徵稅。政府打算從這筆巨額利
潤中收回一部分,用於奧巴馬醫改的補助以及更大範圍的保險花費——這部分保險費用有
時將高於設備費用。但醫療器械產業迅速在華盛頓集結,力推撤銷這項徵稅的法律。他們
主要的觀點是,2.39%的價格漲幅會減少銷量,這將使該規模達1360億美元的產業所提供
的42.2萬個崗位消失很大一部分。

這筆小小的稅收可能帶來的厄運與醫療保健市場消費者價格敏感度的大量研究結果相矛盾
。它也忽略了麥肯錫的利潤率資料。麥肯錫的資料證明,現如今,器械製造商的發展前景
十分廣闊。2011年,麥肯錫針對醫療行業客戶的一項調查顯示,器械製造商們是迅速發展
的醫療市場中的超級巨星。美敦力公司處於這一集團中游。在1990至2010年間,美敦力每
年複合年度回報率達14.95%。也就是說,他們1990年投資的100美元在20年後升值為1622
美元。因此,如果額外的2.39%的稅收會給像美敦力這樣的公司所在的醫療市場產生影響
以致銷售額下降的話,那麼醫療行業為什麼要抬高價格而把這種影響轉向顧客呢?根據利
潤率來看,幾乎沒有這個必要。

美敦力公司發言人唐納•馬奎德說,公司不會討論銷售額或是在史蒂夫的神經刺激器上所
獲得的利潤。但是,2012年10月的證監會季度檔(SEC filing)顯示,其脊椎“產品和治
療”“仍然受到外科醫生的普遍歡迎”,並且其成本是價格的24.9%。其中很有可能包括
史蒂夫購買的器械。

對於一家生產實體產品的公司而言,75.1%是一個異乎尋常的高利潤率。蘋果公司也生產
高端、高科技產品,但它的總利潤率為40%。如果神經刺激器也有這樣豐厚的利潤,就意
味著如果仁慈醫院付1.9萬美元給美敦力公司,該公司的成本是4500美元。不算上銷售費
用、經費和管理支出(包括首席執行官的薪資,2012年這一數值為2.5億美元),美敦力
公司的淨利潤約為14500美元。

來自仁慈醫院的優惠

醫療帳單專家派特•帕慕爾曾給史蒂夫的保險公司提過建議。當她受理仁慈醫院的帳單時
,她準備了合計約4000美元的收費列表,列出了她認為最過分的收費專案,如手術服、電
熱毯和記號筆。列表上只寫了她認為很明顯不允許的收費。“我沒有對所有收費專案提出
質疑。”她說,“因為那樣會惹惱他們。”

醫院很快就對這些項目作出了讓步。對於剩下的8.3萬美元,帕慕爾請求打六折。聯合保
險(The Union)這樣的小公司在仁慈醫院所能享受的折扣範圍內。這樣,帳單上將剩下5
萬美元,保險公司承擔其中的80%,約4萬美元。

於是乎,史蒂夫的帳單上剩下1萬美元。

西恩•瑞茲就沒那麼幸運了。他的帳單不僅有昂貴的利妥昔單抗(Rituxan),而且還有
一系列常見的收費專案,如泰諾、驗血和普通物品。其中有一項是我在其他帳單上沒有發
現的:安德森癌症中心的每一片酒精消毒片要價7美元。這只是一小塊方方正正的酒精棉
。在網上,一盒100片裝的酒精棉賣1.91美元。

我們看到,多數醫院高管捍衛這種開價行為,他們總是說會跟病人協商價格。但是病人通
常不知道他們入院後還要議價。當然,醫院也不會讓他們知道。不管怎樣,由於雷基一家
的保險不夠,他們要全額支付安德森癌症中心的帳單。對公開濫收費(小到可以收一小方
酒精棉的錢)的現象,院方發言人潘恩唯一的辯解是:“很難比較一家零售商店出售的普
通商品和癌症中心提供的高度專業且有針對性的護理之間的價格。”她在一封郵件中寫道
。同時,醫院還對這一“專業且有針對性的護理”收取每天1791美元的病房費。

先不說安德森癌症中心給瑞茲的利妥昔單抗開價13702美元,位於供應鏈頂端的醫藥公司
利潤也同樣可觀。利妥昔單抗是百健艾迪(Biogen Idec)的主打產品。百健艾迪每年的
銷售額有55億美元。其首席執行官2011年薪酬11331441美元,比他2010年的收入高出20%


利妥昔單抗是百健艾迪和基因泰克公司(Genentech)合作生產銷售的藥物。基因泰克
總部位於南三藩市,是生物科技行業的先行者。基因泰克在其官網上吹噓利妥昔單抗,跟
羅氏製藥公司在年報中的做法如出一轍,後者以450億美元收購了基因泰克公司。去年九
月的投資者大會上,羅氏製藥公司首席執行官斯萬強調說,羅氏能夠保持高價格和利潤是
因為它注重“與眾不同的療法”。利妥昔單抗這一神奇抗癌藥物無疑達到了這一要求。

百健艾迪發言人稱不能透露公司在製藥上的成本。不過根據其最新的年度報告,百健艾迪
的銷售成本,即生產和運輸之外所需的額外費用,僅占售價的10%。這一費用比大部分軟
體公司所耗費的銷售成本要低,並且軟體公司通常不會生產任何實體產品或是需要運輸的
產品。

這就意味著,百健艾迪及基因泰克只花了300美元來製造、測試、包裝利妥昔單抗,然後
花了3000至3500美元把藥運輸到安德森癌症中心,最後醫院以13702美元的價格賣給瑞茲


2013年伊始,由於付不起進一步治療的費用,雷基回到了俄亥俄州接受治療。至於13702
美元一劑的利妥昔單抗,俄亥俄州的醫生告訴他,基因泰克有一個慈善項目可以讓他免費
得到治療。“安德森癌症中心從來沒有透露過一丁點關於基因泰克項目的事情。”斯達芙
妮•瑞茲說,“他們做的就是在我們面前把錢拿走。”

基因泰克發言人夏洛特•阿諾德不會透露,在過去幾年裡,有多少人像瑞茲一樣,買了本
可以免費的利妥昔單抗。她只說,1985年以來,基因泰克已經“向美國未投保險的患者捐
贈了28.5億美元免費藥物”。這看起來很多,但如果把資料分解後就並非如此了。阿諾德
說,這28.5億美元是基於製藥商給出的價格,而不是基因泰克的生產成本。根據基因泰克
1985年以來的歷年成本和收入,這些捐贈只占基因泰克不到1%的銷售額。這並不像斯萬在
投資者大會上說的那樣可觀。

儘管如此,基因泰克給瑞茲的資金支持比安德森多。瑞茲的妻子反映說,他“狀態不錯,
病痛正在減輕。”

安德森癌症中心發言人佩納強調說,醫院在用自己的錢給病人提供經濟補助,但是州議會
限制了對德州居民的這種幫助。同時她還說,安德森“盡一切努力”讓病人知道醫藥公司
的慈善專案。2012年,2.4萬名住院病人和門診病人中,有50名受到慷慨資助得以接受利
妥昔單抗治療,其中還有一名不是來自德州。

重症又要付多少錢呢?

當醫療關係到生死存亡時,醫保消耗的錢就達到了一個新的量級。帳單多得讓人看都看不
完,更別說付錢了。

患者史蒂夫2011年1月診斷出肺癌,他的妻子愛麗絲就知道,他們只是在花錢買時間。關
鍵是,時間到底值多少錢?

愛麗絲在家經營一所兒童護理中心,每年賺4萬美元左右。她解釋說:“(史蒂夫)一直
在說,不管怎樣,多活一秒是一秒。而我要考慮開銷,還有我和女兒將要面臨的債務。”
2011年11月,他在北卡羅來納的家中去世時,共活了11個月,而愛麗絲的帳單共計902452
美元。

史蒂夫從加州達利城的塞頓醫療中心(Seton Medical Center)回家後,他們家的第一張
帳單就來了。34.8萬美元的帳單上滿是常見的坑人項目:88片裝糖尿病測試條每盒18美元
,而在亞馬遜上則是27.85美元/50盒;19粒裝鹽酸每盒24美元,而藥店每件5分。還有四
盒消毒紗布片,每盒77美元。以上沒有一件是算在已經提供的服務中的。塞頓兩天的護理
為每天13225美元,重症護理12天(每天7315美元),還有一天在普通病房(15天的總費
用為120116美元)。另外,還有CT掃描20886美元,化驗24251美元。

我問愛麗絲關於漫天要價的問題,例如在清單中列有糖尿病測試條或是紗布片等。就像笑
話中的林肯夫人被問及覺得演出如何那樣,愛麗絲回應說:“你在開玩笑嗎?”“我在處
理我丈夫的事情,他被診斷出肺癌四期。我只關心這個……你以為我會一項一項地看嗎?
我只看了總額。”

史蒂夫和愛麗絲不知道醫院把給人們開帳單當成是公開拍賣活動。因為沒有一張醫療帳單
上會寫:“你最高出價是多少。”這對夫婦只知道帳單上的價格達到了聯合健康保險政策
規定的5萬美元的最高值——史蒂夫上一年在一所社區大學工作時買了這份保險。“我們
震驚了。”愛麗絲回想道,“我們看著總數卻沒有辦法應對。於是我們就把所有的帳單放
進一個盒子。我們沒法兒看著它們。”

聯合健康保險付給塞頓醫療中心的5萬美元可以抵扣8萬美元的欠款,因為保險公司承擔的
費用會按它與塞頓商定的折扣來算。付完8萬美元後,史蒂夫和愛麗絲就要靠自己了,他
們不會再有任何優惠。在她丈夫就診後的四個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愛麗絲知道了加州門
洛派克市的帳單律師派特西•斯通,她的客戶一般都是遭遇保險索賠問題的中產階級。斯
通看到愛麗絲要支付的高額帳單,為史蒂夫和愛麗絲感到難過。愛麗絲說:“她花了很多
時間幫助我們,都是免費的。”而平時,斯通的諮詢費是100美元/次。很快,斯通就說服
塞頓減掉34.8萬美元中的29.7萬美元。她的理由很簡單:史蒂夫家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不
可能支付這筆費用,或許他們運氣好能湊夠3000美元。

聯合健康保險支付了5萬美元,他們自己付了3000美元,減掉29.7萬美元就等於打了1.5折
。據最新財報,塞頓有很多這樣的折扣和減免,其最終收入只有帳單開的18%。這是平均
82%的折扣率,而其他醫院的平均折扣率為65%(除了安德森癌症中心和斯隆凱特琳癌症中
心收到了50%的帳單數額外)。塞頓的優惠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它是我查到的唯一一家有
少量運營虧損的醫院——塞頓去年的財務報告顯示,它有500萬美元運營虧損。

當然,如果史蒂夫家沒有遇到斯通,那些費解又駭人的帳單將會在盒子裡壘成堆。婦女慈
善醫療系統首席執行官羅伯特•伊塞擁有並管理塞頓。他通過一封公關助理的郵件拒絕評
論任何關於他的醫院的帳單或是收費政策。他多次被要求對24美元的煙酸片、18美元的糖
尿病檢測條和77美元的紗布片做具體回應,他均表示拒絕。

我在郵件中緊接著問他,醫院明知道病人無法按時支付錢款,但仍寄給他們那些不可能完
成的帳單——在特殊的敏感時期,醫院是否會感到擔憂?對此,他也拒絕回答。

史蒂夫在塞頓接受第一次治療後,各種帳單接踵而來。他也可以購買加州政府成立的高風
險保險公司的保險來處理這些帳單。這樣會有用,但效果沒有那麼明顯。每月1000美元的
保費對於一個月收入約為3500美元的家庭來說,是個重擔。並且它限定每年支出額度為
7.5萬美元,而史蒂芬家會在差不多兩個月內花掉那些錢。

帳單還在累積。史蒂夫是紅杉醫院的住院病人,繼塞頓後,他在一月底到十一月期間也是
紅杉醫院的門診病人。紅杉醫院給了史蒂夫28張帳單,所有的價格都是開價者定價,包括
9.9萬美元、6.1萬美元以及2.9萬美元的發票。門診病人化療診所要求支付8.5萬美元。一
家外部實驗室要11900美元。

斯通把這些帳單和其他帳單一起製成了一張詳盡的帳簿,記錄了美國重大疾病創造的GDP
。七月,斯通發現史蒂夫和愛麗絲應該有資格申請聯邦醫療補助。但悖論是,醫療補助是
聯邦和州政府的聯合專案,旨在幫助那些同時享受聯邦醫保的窮人。雖然現在全美大部分
爭論的焦點在醫療保險上,但是若加上醫療補助的子項目“兒童健康保險”,醫療補助覆
蓋到的群體事實上更大,達到5.62億人,而醫療保險的覆蓋面則為5.02億人。

史蒂夫和愛麗絲發現,聯邦醫療補助的限制也小一些。大部分政客和媒體都沒有像關注醫
療保險一樣關注醫療補助,也許是因為同樣的原因:其補助對象是貧困人口。這兩項方案
間的主要區別在於:醫療保險方案的規定在全美國都是一樣的,而醫療補助則是主要由州
政府規定,因為州承擔了大部分資金。根據斯通的消息,史蒂夫和愛麗絲很快就會滿足規
定。在獲得醫療補助前,史蒂夫家每個月要付3000美元的醫療帳單,而這是愛麗絲每個月
稅後工資一大部分。

這些掉堆積如山的帳單中,醫療補助將幫他們支付前五個月的帳單,即到二月份。不過他
們必須先湊夠1.5萬美元。“我們離這個數差得遠了。”愛麗絲回憶道。

於是,斯通說服紅杉醫院,如果醫院同意他們用聯邦醫補的錢來支付帳單(儘管醫補會享
受較大優惠),那麼它應該為史蒂夫提供1.5萬美元的“信貸”——也就是說,先不收這
筆錢。對於大部分的帳單,紅杉醫院同意這麼做。很明顯,這是史蒂夫夫婦永遠都不可能
自己去掌控的一種策略。處理掉了紅杉醫院的大部分債務,這對他們而言是巨大的解脫,
但在2011年秋史蒂夫去世之前,他們仍有數萬美元的賬要付。同時,他們還源源不斷地收
到帳單。“我們開始討論化療的費用。”愛麗絲說。“這最終導致了我們之間的緊張關係
。”她說,“醫生告訴我們,安排好的下一次化療能讓他多活一個月,不過會很痛苦。於
是他放棄了。”

史蒂夫逝世一周年之際,也就是去年年底,斯通已經和他的醫生、診所以及其他供應商定
下了很多協定,這部分是醫療補助沒有觸及的。其中一部分較為慷慨,比如塞頓。在史蒂
夫彌留之際,塞頓的家庭保健護工免費為其進行護理,包括感恩節的週末。“他(斯通)
是一個無私的人,”愛麗絲說,“他說他這樣做是為了得到認可,因此他沒有問我們要錢
。”

另一些人則比較頑固,包括一些醫生。他們堅持要求全額付款,或是給出最低限度的優惠
。此外還有一些則早就把帳單賣給了專業收債人。愛麗絲和斯通仍在希望醫療補助能夠幫
助他們處理掉其中一部分或是大部分債務。

2012年結束了。愛麗絲自己支出了約3萬美元(包括給塞頓的3000美元),另外還有14.2
萬美元的債——這是她在最低谷的時候被迫打撲克碰到了最差的牌欠下的。她仍不斷收到
討債者們的信件和電話。“每時每刻我都在想那14.2萬美元。這筆錢就懸在我心頭。”愛
麗絲在十二月時說。
她說,通過這件事她得到的一條教訓就是:“我永遠也不會再婚。我不能冒這個險。”
二月初,愛麗絲告訴《時代》週刊,她賣掉了她丈夫奧克拉荷馬的一個小農場,並且從醫
療補助和一筆小額人壽保險中得到一些錢,最近還掉了大部分債務。

132303美元:化驗“提款機”

2012年初,50多歲的麗蓓嘉和斯科特夫婦在達拉斯過起了舒適的半退休生活。斯科特成功
地賣掉了他的小型製造業公司,然後為其他公司做兼職諮詢。麗蓓嘉在經營一家小型銷售
公司。3月4日晚飯期間,斯科特開始感到呼吸困難。麗蓓嘉火速將他送到德州大學西南醫
療中心急診室。麗蓓嘉回憶說,夫婦倆當時都以為斯科特要死了。

那時候麗蓓嘉不會想到如果斯科特活了下來,那些帳單將如何改變他們的生活,更不會擔
心每日例行化驗產生的大量費用。斯科特在醫院待了32天,肺炎終於得到控制。麗蓓嘉回
憶道:“在第四還是第五天,我在醫院裡坐著覺得無聊,於是下樓去營業廳,想查一下保
險的情況。”她說她記得保險“有些限制條款”。

“就算是那時候,帳單已經超過了8萬美元。”她回想著,“我簡直不敢相信。”

營業廳裡的女子不露聲色地告訴了麗蓓嘉更多壞消息:她在安舒龍健康保險公司的保險政
策每年的支出限額為20萬美元。由於之前健康保險公司已經幫他們付過一些賠償金,所以
斯科特夫婦很快就會超出這個限額。在西南醫療中心每天的食宿為2293美元,而且這還沒
有算上其他所有實際費用。

斯科特出院時,他那161頁的帳單共計474064美元。院方告訴斯科特和麗蓓嘉,在他們的
保險金抵扣掉之後,還剩下402955美元。收費最高的部分是斯科特的住院費,為73376美
元;“呼吸費”為94799美元,大部分是給斯科特輸氧,檢查他的呼吸,以及每天多次督
促他進行吸氧療法,每次134美元,聯邦醫保將為這部分支付17.94美元;“特殊藥物”
108663美元,主要是非特殊藥物,如“9%氯化鈉”。這是一種標準鹽水溶液,西南醫療中
心估計是給斯科特進行靜脈注射以保持他體內的水和鹽含量。(這種溶液也用於浸潤隱形
眼鏡鏡片。)你可以在網上花5.16美元買到一升這樣的溶液(為方便靜脈注射,袋裝生產
)。斯科特則要花84到134美元買成打成打的鹽水溶液。

還有132303美元的“實驗室”費用,包括數百次驗血、驗尿,每次價格30至333美元不等
。對於這部分,聯邦醫保要麼分毫不付,因為它是病房費用的一部分,要麼付7%到30%。
醫院發言人羅素萊恩稱,沒有人可以討論定價操作,無論是德州西南醫療中心年薪124.4
萬美元的院長達尼爾帕多斯基,還是任何其他行政管理人員。“法律不允許我們討論如何
開帳單。”他解釋道。

通過朋友的朋友,麗蓓嘉找到了派特西-帕慕爾。她是維吉尼亞賽倫市的那位帳單律師,
幫助過奧克拉荷馬的史蒂夫應對帳單問題。帕慕爾的醫療康復服務是藍十字藍盾協會的賠
償金處理公司,她的兩個成年女兒也在裡面工作。她的一個女兒在一場意外後被送到了急
診室,隨後帕慕爾被當地醫院的帳單震驚了,於是她入了這一行。她說,那份帳單包括了
諸如檢查燈上的燈罩。她開始把幫朋友們看帳單作為一種愛好,隨後決定開這家公司。

帕慕爾至多只能讓德州西南醫療中心提供信貸,不過這對夫婦還將欠31.3萬美元。帕慕爾
在一份詳細的申訴中說,仍有總計11.3萬美元的超額收費。這些超額並不是因為價格太高
,而是因為她選出來的那些項目根本不應該被收費,包括5890美元的鹽水溶液,還有
65600美元的氧氣。她主張這些應該包括在醫院食宿費中,而不應該進行二次收費。

根據我從醫藥帳單律師那兒得到的消息,帕慕爾的論述引起了強烈反響。事實上,她斷言
,斯科特在重症監護室中一些專案的收費達到了三次重複收費的程度。“首先,他們索要
每天2000多美元的重症監護室費用,因為這是一間重症監護室,裡面具備所有的特殊設備
和醫務人員。”她說。“其次,重症監護室中輸血或輸氧的一些工具需要支付1000美元…
…另外,還有50或100美元是每件工具、繃帶或是任何配套部件。那是三次收費。”

這對夫婦仍在努力,但是醫院堅稱斯科特欠下了31.3萬美元的賬。那還不包括麗蓓嘉所說
的幾千美元的醫生費用,以及斯科特復發後去第二家醫院的7萬美元。醫院目前唯一的讓
步僅僅是減掉帳單中的20萬美元,前提是斯科特家能迅速支付帳單,或是在24個月內分期
支付31.3萬美元的全部金額。“我怎麼可能現在就簽下一張20萬美元的支票呢?”麗蓓嘉
說,“我有整盒整盒從催債人那兒收到的通知……我們無法申請慈善援助,因為我們有資
產,不能算作窮人。”她補充說,“我們曾經以為我們已經安定了,但現在我們處在危機
邊緣。”

那不是保險

“人們常常會以為他們有很好的保險,尤其是富裕階層,直到他們知道他們沒有。”帕慕
爾說。“我的大部分客戶是有保險的中產或中上層人士。”

斯科特和麗蓓嘉是從安舒龍保險公司買的保險。安舒龍保險公司賣健康保險給小公司,並
且只能給他們的員工或是個人支付掉十分有限的一部分資金,而這些人往往無法從雇主那
兒拿到保險,也不能申請醫療保障或醫療補助。安舒龍也向雷基一家賣了保險,但該公司
只幫肖恩•雷基支付了每天2千美元給安德森癌症中心。

雖然安舒龍的市場資料和政策檔中詳細說明了其支付範圍的嚴格限定,但對它的顧客而言
,似乎上百美元一月的健康保險訴求遠比理解這些細節要引人注目。“的確,我們知道其
中有一些限制。”麗蓓嘉說,“但當你看到這些限制埋沒在上千美元中時,那些就可以接
受了。直到你攤上事兒,才會注意到。”

上百萬種保險方案限定了年支出額度。不過雇主買的更為普遍是限額為50萬或75萬美元的
保險。一旦遇到致命疾病,這筆錢很快就會消耗一空。因此,奧巴馬醫療改革禁止了理賠
金限額,並且到2014年,全面廢止年支出限額。這樣將保護像斯科特和麗蓓嘉這樣的人,
但也會因為保險公司在沒有邊界限定的情況下承受更大的風險,使個人的保險費用升高。

但是奧巴馬醫療改革基本上沒有幫重壓之下的斯科特和麗蓓嘉減輕費用。例如,斯科特花
了13.2萬美元做的驗血、驗尿等常規化驗,相當於日均費用超過4千美元。如此驚人的無
底洞難以填補。我估算,2013年,美國將有700億美元用於做70億次測試。也就是說,每
人將進行16次測試,每次223美元。通過控制訂購量或價格,可以很輕易地從這筆賬中減
少250億美元。在這些超量訂購的案例中,有很多是像斯科特這樣要求延長住院時間的病
人。他們的這種常規測試成為了醫院每天的提款機。

“當你接受醫學訓練時,”一位參與制定奧巴馬醫療改革健康保健政策的醫生說,“他們
會叫你做‘晨檢’。你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血液測試和其他測試要做,這並非因為它們是
必需的,而是為了和其他醫生說話時有談資。這就像你採集消息的方式……我敢肯定,
60%的測試是沒有必要的。”

奎斯特診斷公司(Quest Diagnostics)是美國最大的診斷器械公司。據報導,該公司
2012年總收入為74億美元。2012年營業收入為12億美元,約為銷售額的16.2%。

但那只是我們看到的醫療市場其他領域巨大利潤的冰山一角。原因在於,像奎斯特這樣的
公司會從醫生和診所那兒採集樣本,然後把測試結果回饋給他們,而這並非利潤的大頭所
在。

真正的利潤來自于沒有中間人插手的自家實驗室,比如收取了斯科特和麗蓓嘉13.2萬美元
的西南醫療中心的化驗室。室內實驗室占所有測試收入的60%。這是醫院的主要收入來源
。實驗室也逐漸得到醫生扶持,他們與同一領域的醫生一起行動,為實驗室和診所提供資
金。

這些實驗室使實驗收入迅速增加。同時,他們得到的份額也在不斷增多。這些醫院自己經
營的實驗室沒什麼銷售成本,並且正如定價調查反復證明的那樣,它們索價可以更高,因
為醫院或是合夥診所有著誘人的顧客基數。

病人們做化驗也有好處,因此他們也有醫院去做更多的檢驗。《華爾街日報》去年四月報
導稱,醫學雜誌《健康事務》的一項研究發現,泌尿科醫生以及他們的實驗室“發現他們
的前列腺活組織樣本中的癌症病例比其他實驗室寄來的要少,因此要求聯邦醫療保障專案
出資贊助他們分析還有72%的前列腺活組織樣本”。

其實,在醫院內部檢測的做法及其帶來的甜頭正促使醫生們聯合組成實驗小組。正如布朗
克斯區某泌尿科醫師說的,“擁有自己實驗室的經濟意義太誘人了。”更重要的是,醫院
和實驗小組日益疏遠。很多時候醫院甚至要與他們簽署同行間禁止競爭的協議,要求他們
把患者送到夥伴醫院。一些醫院直接購買醫生的研究。麥肯錫的調查顯示,2012年,54%
的醫生的研究結果歸醫院所有,比10年前增長了22%。這是醫院增加跟保險公司討價還價
的籌碼的第一步。一項昂貴的副產品就是它使測試工作都在醫院高盈利的實驗室內完成。

當納稅人為實驗室買單

無論是吉伯特設法還清價值近9418美元的“一跤”還是愛麗絲•D因為他丈夫治療癌症欠
下了14.2萬美元債務發誓永遠不再結婚,我們都可以看到,醫療市場未達到預期效果,受
傷害的就是買單的個人。

當納稅人為實驗室買單後,市場的情形就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2011年7月,一為88歲的老人在他費城外的家裡突發心臟病,我們暫且管他叫“艾倫•A”
。他在瑪律頓醫院的重症監護室裡躺了兩個禮拜,最終活了下來。

瑪律頓醫院是四家連鎖醫院中的一家。根據該醫院2010年的記錄, CEO的年薪是307.3萬
美元,其他兩位高管的年薪分別140萬美元和170萬美元。而它2010年的收入為6.337億美
元,營業利潤為9100萬美元。後來艾倫還在附近的一家療養中心住了三個星期。

聯邦醫保迅速解決了這兩家醫院268227美元的帳單,只支付了43320美元。而艾倫•A除了
支付100塊的雜項開支,一分錢都不用花。這是因為住院護理費用100%由醫保報銷。

據艾倫說,馬諾療養中心(ManorCare)給他提供了“良好的的護理”,他住在一間“還
不錯,但不夠豪華的病房”,住院3周的費用由醫保報銷了11982美元,平均每天物理治療
、檢查等費用為571美元。非緊急情況下,醫院可以不接收有醫保的患者,且拒絕提供優
惠,但是馬諾療養中心還是接收了他。事實上,該院歡迎這些患者,還鼓勵醫生們優先照
顧他們。

醫療保健提供方可能會不滿醫保專案的收費表,但是醫保專案付的錢想必給馬諾中心帶來
了利潤。該醫院是藍籌私募公司——凱雷投資集團——的投資項目之一。

大約10年前,時年78歲的艾倫在斯隆凱特林醫院被診斷患有非何傑金氏淋巴瘤。醫生告訴
艾倫,他願意對艾倫實施新的化療方案。但醫生警告稱,他還從來沒有在艾倫這個年齡的
人身上用過這種療法。

治療起作用了。10年後,艾倫依然處於恢復期。他現在每隔6周就去一次斯隆凱特林醫院
複查,主治醫生會給他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用來提升他的免疫系統。

2011年夏天,艾倫每次複查的費用基本是在7346美元左右,其中包括430美元的醫生會診
費。

那幾年共複查了8次(只有4次有醫生會診),每年維持艾倫的開銷一共是57408美元。而
他自己掏腰包付的錢不過是一個零頭:平均每次7346美元中,他只需支付50美元。

某種程度上來說,斯隆凱特林醫院對艾倫的治療代表了美國醫療市場的最好服務。首先,
很明顯,當別的醫生都放棄治療時,他依然活著。其次,作為一名普通的退休藥劑師,艾
倫享受了富人才能享受到的服務,因為他選擇了正確的保險。

醫療保險是這些保險的核心。包括艾倫在內,90%的擁有醫保的人都能享受補充保險政策
,該政策可以報銷20%的就醫和門診費中的90%,而這些費用是不包含在聯邦醫保中的。

下面就以他2011年夏的帳單為例,計算一下這些保險是如何為他節約開支的。

不算醫生的340塊的會診費,斯隆凱特林的人免疫球蛋白費用共計7006美元。

加上幾百塊錢的各種雜項,斯隆凱特琳兩項基本收費是一次5小時、每小時414美元的護士
給藥費,還有4615美元的人免疫球蛋白。

據艾倫介紹,護士一般一次照顧3到4位病人,也就是說每名護士每小時的護理費就高達
1200美元之多。當我就每小時414元的收費向醫院的財務規劃經理保羅•尼爾森諮詢時,
他解釋稱其中的15%是管理費和間接費用,20%是利潤,用來支付醫保或醫補病人的折扣,
還有65%是直接而費用。但即使只算直接費用,依然假定護士只同時照看3位病人,護理費
依然要800美元(1200美元的65%)。

不管斯隆卡特琳醫院是怎麼計算的,包括艾倫等享有醫保的病人根本不用為此掏一分錢,
而他們占了該醫院病人總數的1/3。這一基於成本的定價公式使除藥物外的各項收費達302
美元,包括護士每小時的護理費和雜項。醫保報銷其中的80%,每項報銷241美元,剩下的
由艾倫和他的保險公司共同支付60美元,艾倫付6美元,他的保險公司安泰保險付54美元


總而言之,斯隆卡特琳醫院價值2400美元的定價表費用由聯邦醫保支付302美元,艾倫只
要花6美元。



抗癌藥物利益鏈

正是這張藥費單讓美國醫藥產業展現出了不同的一面,即使醫保報銷也無濟於事。我們看
到,即使有保險公司的超低折扣率加上醫保更低的折扣率,定價表從食宿到泰諾(退燒藥
)到CT掃描的費用,也足以讓醫院的花費成為美國7500億美元的醫保費年年超支的主要原
因。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藥費為什麼會成為美國醫保費超支的罪魁禍首。

根據國會制定的法律,聯邦醫保支付給醫院的價格必須比藥品的所謂“平均售價”高6%以
上,平均價格想必就是製藥商賣給醫院和診所的藥品的均價。但國會並不控制製藥商的定
價權,製藥商可以自由地設定價格。這在一個自由市場經濟體中看似公平,但是當某種藥
物是絕無僅有的救命血清時,結果就一點都不公平了。

均價再加上6%的額外補貼,聯邦醫保把斯隆凱特琳醫院對艾倫開出的4615元的人免疫球蛋
白藥費單減少到了2123元。製藥商對醫保機構說,所謂的均價上要加價6%就是這麼回事。
醫保依然要承擔其中的80%,而艾倫和他的保險公司共同承擔剩下的20%,艾倫出10%,保
險公司出90%。這樣艾倫的花費是42.5元。

在實踐中,平均價格並不是真正的平均。我問到的另外兩家醫院稱,拿到醫藥公司的部分
退款後,相同劑量的人免疫球蛋白他們平均只收1650美元。而且兩家醫院在抗癌市場的份
額都無法與斯隆凱特琳相提並論。斯隆凱特琳的一位醫生猜測,這種藥的實際價格為1400
美元。“製藥公司給醫院部分退款,這樣醫院就能賺的更多,就會促使醫院更多地使用這
種藥,”該醫生解釋道。(醫保機構的發言人只會說平均價格是基於“製藥商給醫保中心
的價格資料且該價格包含了部分退款。”)

斯隆凱特琳醫院的財務規劃經理尼爾森稱他的醫院為艾倫支付的人免疫球蛋白的價格“略
微高於”1400美元,但他並沒有具體講高多少,只是說“價格和收費的差價就是用來維持
藥房運營的費用——包括管理費——還有加成。”即使假設該醫院的人免疫球蛋白的實際
價格“多少高於”1400元,醫院也能從醫保2123元的報銷金額中賺取大約50%的利潤。因
此可以說,醫保為醫院利潤貢獻了很大一塊,而且當醫院買藥時,醫藥公司也跟著大賺一
筆。



人免疫球蛋白的利潤率

處於人免疫球蛋白供應鏈起點的西班牙製藥公司做得比斯隆凱特琳還好。

人免疫球蛋白由人類血漿製造,可以改善免疫系統。斯隆凱特琳從美國百特國際或者是位
於巴賽隆納的基立福公司(Grifols)購買該藥。艾倫用的藥便是來自基立福公司。

基立福公司在2012年上半年的股東財報中提及人免疫球蛋白血漿血清以及其包裝業務,“
北卡羅來納州克萊頓生產”,說明書上這樣寫道。財報稱,基立福公司的全球銷量增加了
15.2%,達162億美元。在美國和加拿大,銷量大增20.5%。“銷售增長來自……主要的血
清製品”在報告中被標出,因為“每升血清的成本下降了”。(基立福在全美運營著150
家獻血中心,它給每個獻血者的報酬是25美元。)

基立福發言人克里斯多夫•希利不會透露艾倫使用的藥物的造價和運費,但他說過公司生
產的包括人免疫球蛋白在內的生物藥品的成本約為售價的55%。然而, 一位熟悉抗癌藥物
行業的醫生稱,人免疫球蛋白的利潤率一般較高。他估計艾倫使用的人免疫球蛋白製劑—
—斯隆卡特琳以1400或1500美元的價格從基立福購買並以2135美元賣給醫保中心的藥品—
—“收集、生產、測試和運輸的總費用加起來不會超過200美元或300美元。”

基立福在美國的銷售利潤比其他發達國家要高得多,這是因為它在美國定的售價要高得多
。絕大多數的發達國家意識到,很多製藥公司尤其是生產獨特救生藥物的公司擁有很大的
話語權,於是就對製藥公司的定價進行監管,將它們的利潤率限制在某一水準。其實,製
藥公司的市場公報不斷警告投資者,越來越嚴格的價格管控可能會威脅其高額利潤。不過
,美國市場不在擔心之列。

美國的監管環境跟外國相差太大。麥肯錫諮詢公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美國處方藥的整體
價格比其他發達國家的“同類藥品高50%”。儘管受到限制,但是藥物利潤率依然很高,
足以促使基立福、百特公司大力將產品銷往這些國家。比如,基立福公司37%的銷售收入
來自北美之外的國家。

美國今年花在處方藥上的費用高達2800多億美元。而同樣的藥品別國則要便宜940億美元
。製藥行業的解釋是,美國會承擔額外藥物研發費用。姑且不問一個處於醫療開支危機中
的國家是否會補貼別國,更不要問誰能代表美國人批准這項工作,單是算算公司的帳本就
會發現矛盾之處。

根據大製藥公司的上市公告,研發費用一般占淨營收的15%-20%。其實,基立福公司在
2012年前3季度僅僅投入淨收入的5%用於研發。5%或20%的研發費用都不會對這些公司淨利
潤的基礎產生多大影響。因為淨利潤不是毛利潤,它是扣除研發投入後的利潤。基利福的
淨營業利潤增長達32.3%,這是扣除了研發、銷售、管理等費用後的利潤。換句話說,即
使把公司所有的研發、包括代價不菲的藥物研發費用計算在內,基利福的盈利狀況也相當
健康。所有這些資料都說明了一件事:像別國那樣對藥物價格實施管制會節省數百億美元
,同時製藥公司依然會有客觀的利潤空間,其研發新藥的積極性不會受損。



醫保的手銬

美國的法律不僅阻撓政府限制藥物價格,還規定最大的買家(即聯邦醫保)不能議價。這
是國會送給製藥公司的永久大禮(國會還接受了他們的理由,即不受限制的藥價和利潤是
研發風險的必要保障)。國會曾多次禁止美國健康與社會服務部下屬的醫療保障和醫療補
助中心與製藥商協商藥品價格。聯邦醫保只要確定平均售價,再加6%的補貼。

與此類似,國會2003年通過醫療保障法案D部分,老年人將享受處方藥的報銷,而聯邦醫
保不允許議價。

醫保機構機構同樣無權決定哪種藥是浪費錢。業內人士所謂的療效比較的爭論,幾乎在
2009年將整個奧巴馬醫改法案推翻。

當時支援療效比較的醫生等醫療系統的改革者們僅僅提出了一個簡單的論點:假設經過大
量的研究,售價300美元的抗癌藥物A與售價300美元的藥物B的療效相當甚至更好,難道付
款的一方,即聯邦醫保不能排除B而選擇A嗎?但國會2003年通過的一項法案說:不行。該
法案(依然要在均價基礎上加6%)要求聯邦醫保為患者報銷任何一種抗癌藥(食品及藥物
管理局(FDA)批准)的費用。絕大多數州對保險公司也有同樣要求。

斯隆卡特琳醫院的流行病學醫生彼得•巴赫是數家醫療政策機構的顧問。巴赫2009年在《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撰文指出,醫保開銷的大頭——抗癌藥的費用——從1997年的30億
美元猛增至2004年的110億美元。巴赫稱該開支還在迅速增加,現在恐怕已經超過了200億
美元。

面對不斷膨脹的帳單,巴赫等政策專家們致力於推動奧巴馬醫改法案,設立以服務患者為
宗旨的醫療效果研究所。通過細緻的研究,醫生不僅能夠確定藥物、還能確定CT掃描之類
檢查的比較效果。

然而,當詳細的研究和審查過程都寫進醫改草案條款中後,國會卻橫加干預,並增加了8
條限制性條款。第一條規定便是:研究結果“不能作為實踐指導、承保範圍、支付或政策
建議的參考。”

有了這二十幾個字,巴赫和他同事的努力都付諸東流。醫保的巨額開銷依然沒有得到任何
遏制。

“醫療機構看到這項調查之後會說,啊,這種藥效果更好,價格一樣,甚至更便宜,”斯
隆卡特琳醫院的首席運營官葛恩說,“但是他們什麼都不能做。”

很多被扼殺在搖籃裡的條款,包括向提供臨終關懷的醫生付費(安樂死除外),奧巴馬的
療效比較讓反對派大呼該條款製造出了“死亡小組”。批評者們怒斥,華盛頓那些當官的
無權決定那種藥適合哪類病人,或者哪些病人有權活下來。

反對聲音最大的就是紐約州前副州長貝特西•麥考伊。麥考伊是衛生政策改革的保守派,
她現在掌管著“減少感染死亡委員會”基金。她還激烈反對療效比較。“醫學期刊上到處
都是療效比較研究,這當然沒問題,”她說。“但這種研究應當作為醫生做決定時的參考
,而非奧巴馬之流替醫生做決定時的參考。”

政策專家巴赫醫生對飆升的藥費非常失望,最近他和同事決定自己採取行動。他們在《紐
約時報》評論版刊文稱,決定停用大腸癌藥物阿柏西普(Zaltrap),這種藥月均花費是
11063美元。他們稱,所有的研究都表明,一種叫做阿瓦斯丁(Avastin)的藥物具有同等
療效,但每月只需5000美元。他們表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典型的抗癌藥
,10年前剛上市的售價約4500美元(按2012年價格計算);到了2010年,其平均價格就漲
到了一萬美元。兩種這樣的抗癌藥每月要花掉3.5萬美元。而藥費負擔越來越多的被轉嫁
到患者身上——其後果可能是災難性的。”
阿柏西普的生產商賽諾菲公司的CEO第一個跳出來反駁巴赫及其同事的文章。這位CEO稱,
巴赫他們沒有考慮實際情況中需要的劑量差異。但是4周以後,賽諾菲將該藥的價格減半




幹得好,當官的

從資料上看,聯邦醫保就像是一匹脫了韁的野馬。自林登•詹森總統于1965年簽署醫保法
案以來,眾議院籌款委員會預計到1990年,該計畫將耗資120億美元,但實際耗資是1100
億美元,今年這一數字很可能會達到接近6000億的規模。這是因為美國老齡化人口增多,
醫保覆蓋的報銷範圍越來越大,醫療費近年也暴漲。此外,聯邦醫保被捆住了手腳,無法
協商藥價或耐用醫療器械的價格。但是開支的增加跟麥考伊抱怨的所謂“當官的”管理不
力沒關係。

不過,研究一下艾倫的醫藥帳單審核及處理的過程會讓人眼界大開,而且這在醫保系統中
算是最讓人鼓舞的一個環節了。

處理過程迅速、精確、方便顧客且科技含量很高。而且它完全是由一支與私企有密切合作
的公務員隊伍默默完成的。有人呼籲將聯邦醫保私有化,代之以“醫療券”,這樣享受醫
保的人群就能用政府補貼去私人保險公司買保險。現行醫保系統的相關人員中,私人承包
商(8500人)比政府工作人員(700人)多得多。

一天15億美元

斯隆卡特琳醫院將艾倫的帳單通過電子系統送到醫保中心,該帳單全部根據醫保規定進行
了精細的編碼。

編碼有兩種基本格式。第一種編碼是從7000種治療中識別出哪項是由醫生做的,比如胸部
X光、心臟移植手術或診斷新患者病情(診療費要比老患者貴——用的編碼也有差別,因
為新患者一般會花更長時間)。假如某患者的病情棘手,那麼這些初步的診療程式將採用
不同編碼;比如,急診室診療有兩種編碼。程式會根據醫生工作地點的生活費用、醫生是
在自己的辦公室(報酬會更高)還是在醫院給病人看病等等差異做出相應的調整。

一支由美國醫療協會組建的醫生隊伍每年都會對這些編碼進行審查,並向醫保機構提交修
改建議。醫生有時會為了價格爭論不休,比如哪些治療中的哪些特殊病情需要更多時間和
專業知識,因此價格也應更高,這樣一來編碼就會變得有些麻煩。不過該小組提的絕大多
數建議都會被醫保機構採納。

第二種編碼是用來支付醫院的服務費用。有數千種編碼分別對應腦部手術、闌尾手術或突
然暈厥等。醫保機構規定,全國所有的醫院必須將費用報告中的每種診療項目——包括從
管理費用到護理人員到手術室器材等專案的撥款——都要記錄在案,每項的收費也要跟綜
合平均價格相當。

醫院沒有誇大其費用的動機,因為這是違法的,而且每家醫院獲得的報酬不是根據其自己
上報的開銷,而是根據所有醫院的平均開銷,這會隨著不同的地區和其他因素做出適當調
整。除了急救服務,所有醫院都沒有義務收治納入醫保的患者且承擔相應的費用,但是他
們都並沒有拒絕。

類似的編碼也用於計算實驗室和診斷檢查如CT掃描,還有急救車服務,此外還有像艾倫帳
單中的配發藥物。

“我告訴朋友們我的工作聽起來很無趣,但其實很有意義,”黛安•科瓦奇在馬里蘭校園
的醫保機構工作,職位是供應商計費小組的副組長。“我們正在實施的計畫能幫助數百人
人,我們每個人都以此為榮。”她說。

卡瓦奇在醫保機構工作了21年,她管理的電腦每天將處理超過300萬份的帳單,確定每個
帳單的合理費用,每天通過網路轉帳超過15億美元。

我最近跟科瓦奇和她的三位同事共度了一個上午。他們四個人負責監管數千條指令的編寫
和審批,這些指令將會發送給編碼員,他們也是私人雇員,分別來自惠普、通用動力公司
等大型客機公司。他們編寫的代碼將確保醫保機構支付了恰當的款項,並且能夠把任何不
該支付的專案從帳單中剔除出去。

比如,為了貫徹奧巴馬醫保中的要求——“某些預防性的就診(如結腸鏡檢查或避孕服務
)將不再列入醫保中門診共付的20%”,就有數百條代碼指令需要更改。更加複雜的是,
有些診療僅限於一年一次,這就意味著這些指令必須能夠追蹤患者就診的時間間隔。

如果操作得當,編碼能夠對任何帳單上的偏差進行“修改”——假如一名醫生在一年內為
同一名患者做了兩次預防性診療(preventative-care),那麼通過代碼的檢驗,這些問題
帳單都會被退回或否決。這些程式都是機器自動完成的,沒有人去閱讀這些帳單。“我們
第一階段的目標就是所有人都不必碰帳單,”負責修正醫生帳單的萊斯利(Leslie
Trazzi)如是說。

艾倫的帳單會傳送至肯塔基州謝爾比維爾的資料中心,該中心由私人公司(隸屬於美國最
大的健康險公司維朋)承包,負責處理來自紐約州和康涅狄格州的醫療帳單。聯邦醫保5
年來共支付了這家公司3.23億美元——把其他地區承包商的費用加在一起,每張帳單的處
理費用是84美分。

在謝爾比維爾,艾倫受保人的身份獲得確認,然後他的帳單被電郵至南卡羅來納州哥倫比
亞的資料處理中心,支付指令隨後進入總帳會計階段。負責監管承包商的卡倫•傑克森稱
它為世界上最大的總帳會計。整個過程要花3天——之所以花這麼長時間,是因為資料是
分批送達的。

很多的保障措施確保這一高效到“無情”的系統不至於那麼無情。30天之內,醫保中心會
跟蹤並公開報告“乾淨”帳單的比例——即,沒有被否決項目的帳單。即使承包商回復每
個顧客熱線電話的時間也被監控和報告。根據醫保機構的記錄,接聽一位元醫生來電的平
均時間是57.6秒鐘,而接聽一位元患者的電話的時間是2分鐘41秒,這比2007年的8分多鐘
縮短了不少。這可能會令曾經撥打過電話的人吃驚。這一監控過程同事受獨立的監察員辦
公室的監管。辦公室裡有來自地方和國家的律師。

此外,參眾兩院的535位議員也充當起巡視員的角色。“我們每天都接到國會辦公室的電
話,職責我們拒絕了受保人的要求,”CMS副組長喬納森•布魯姆說。結果,布魯姆的機
構有多達52名接線員專門接聽國會的電話,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擔當起了努力化解糾紛的
社區工作者的角色。

根據醫保中心最新的綜合度量指標報告,只有約10%的醫保報銷請求遭到否決。而在這10%
中,僅有約20%(占總申訴數的2%)的患者提出投訴或申訴,而且僅有約一半(占總數的
1%)的申訴取得成功。

這一令人驚異的效率也引起了人們的質疑,即,醫保機構是否只是簡單地用最快的速度把
錢打出去呢?一些欺詐事件難以避免——即使0.1%的欺詐率乘以6000億美元的分母也足以
登上各大報紙的頭條。也可能人們可以利用系統漏洞,而不採取赤裸裸的欺詐手段。但是
醫保機構擁有多層防欺詐保護措施,保險公司不會恐怕也不能與之抗衡,因為它們沒有醫
保機構那麼大的規模。

據聯邦醫保機構負責人傑克遜所說,承包商們“被各種指標有力地監管著”,而且被要求
每個季度都要“做很多資料分析且提交審查報告和錯誤率降低計畫。”

除此之外,還有獨立的私營“醫保報銷追償審計承包商”(RAC,recovery audit
contractors,以下簡稱“追償審計”——觀察者網注)。該組織在小布希總統任內由國
會設立,一家醫院的管理人稱,追償審計“把醫生和醫院甚至聯邦醫保報銷請求處理員都
逼得發瘋了。” 追償審計的唯一的任務就是審查付過款之後的帳單,尋找其中的系統錯
誤,如錯誤處理過程,或者在醫生或醫院醫療記錄中反映出來的帳單錯誤,如果是後者,
那麼該機構有權對該醫院進行審計。

任何私人組織都會垂涎追償審計的一項經濟來源——他們雖然不會獲得預付款,但他們追
回多少錢,就會按這筆錢的一定比例獲得報酬。他們靠打獵為生。聯邦醫保中心發言人艾
瑪稱,強壯的追償審計獵人在2011財年共追回了7.97億美元鉅款,其中的9%至12.5%支付
給了追償審計。

這一過程可能會“變得相當吹毛求疵,”一位前不久剛剛為我治療耳疾的醫生說。監管我
的醫生是在公園大道,但她跟96%的專家一樣,也收治聯邦醫保承保的患者,儘管他們支
付的是優惠價格。她說,因為“他們付錢很快。”然而,她記得還因為多收了21或85美分
而收到聯邦醫保機構的帳單。

美國衛生部監察長也致力於保護聯邦醫保的支票簿。據報導,去年通過聯邦醫保和醫療補
助計畫審計和調查共追回了12億美元。(儘管追回的錢很可能被分到好幾個財年)監察長
的工作受到一個獨立的、多機構的聯保衛生欺詐任務組的支持。該特別工作組織將對騙子
和數十億美元的虧空進行起訴。



醫保過度?

回顧其他人的醫保帳單,出現的定價表費用大打折扣現象折射出艾倫的帳單的真實性。一
位90歲的加利福尼亞老奶奶摔斷了手腕,她在斯坦福醫院121414美元的帳單變成了16949
美元。另一位91歲的垂死老人用三天時間在醫院測試並注射鎮定劑,由此產生的價值
51,455美元的帳單變成19,242美元。在聯邦醫保正式生效前,帳單被來自加州太平洋醫療
中心的創造性的定價表費用塞滿,這個中心是薩特醫療集團(一個北加州主要的非盈利連
鎖企業,2011年其首席執行官賺了5241305美元)的一部分。

從這些帳單中看出的另一個現象是:顯然一些老人因為各種各樣的疾病,每週甚至每天看
一次醫生。誠然,高齡患者的確隨著年齡上漲,越來越需要醫護,但有些時候,他們待在
醫生的辦公室裡卻不花一分錢,這肯定也是他們頻繁就醫的一個原因。特別是,如果他們
有補充保險,聯邦醫保不給報銷的20%的錢大部分便可報銷。

艾倫現在89歲,他2011年展示給我的一堆帳單和醫保報告加起來差不多有35萬美元,當時
他患有心臟病並一直在斯隆凱特林接受治療。我不能確定上述數字是否準確,因為一些小
額的單子可能是重複的。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總共支付了1139美元,因為保險公司在年終
報告中有過統計,這個數字比他所有帳單金額的0.2%還要少。那些帳單包括一年內33次看
了11個醫生,但卻和他的心臟病或癌症康復毫無關係。在這期間,他每看一次醫生都幾乎
沒有付錢:檢查一次鼻竇問題花了2.2美元,眼部檢查1.7美元,治療拇趾囊腫花費33美分
。他向我展示那些帳單的時候咯咯地笑了。

作為中產階級,艾倫能夠輕鬆地承擔高額的相關費用,高額費用原本會讓他不那麼隨便地
看醫生,或者少開帳單(如果他想使自己的姆囊炎得到治療的話)。美國退休人員協會(
AARP)和其他一些自由權利遊說集團反對這種形式的改變,並始終歪曲相關的計算方式。
但很顯然,如果聯邦醫保出臺政策,規定一定收入或資產水準以上的人必須一年內支付2
、3千美元的醫療帳單以後,才能享受醫療補充保險報銷帳單剩下的10%部分,那麼,聯邦
醫保可以節省數十億美元。(前美國退休人員協會也可能是因為另一個原因反對這個主意
,即通過支援美國補充保險產品而從聯合保健集團〔Unitied Healthcare〕獲得一定的提
成。)

去年聯邦醫保付給醫生超過65億美元(即使是在醫保利率貼現的情況下),這些錢用在一
些最基本的門診服務上。通過讓像艾倫這樣的人支付幾乎微不足道的錢,聯邦醫保每年可
以收回10億至20億美元。



診療過度?

從另一個醫生的帳單可以看出這個系統第二個明顯的缺陷,在這個帳單裡,艾倫支付了19
美分,這是來自26個醫生的50份帳單中的一份,艾倫得心臟病後,這些醫生在危圖瑪律頓
醫院(Virtua Marlton)或者莊園保健康復中心看望過他,或者在這兩個地方看過他的診
斷測試。“每天或每隔一天,他們就列隊前來看我,在我周圍探頭探腦,然後離開。”
艾倫回憶道,除了負責他心臟病康復的醫生,“我並不知道他們是誰,直到我拿到這些帳
單。但是為了一兩美元,那又怎樣呢?”

當然,“那又怎樣”這話是說,儘管聯邦醫保已經讓帳單大打折扣,但納稅人仍然為每次
就醫支付了7.48美元(看一次胸部x光片)到164美元不等的費用。

“主治醫生從很多醫院得到的好處之一,就是可以在大廳巡查然後進入參加聯邦醫保的病
人房間,從而得到幾美元,”一名在全美多家醫院工作過的醫生介紹說,“在一些地方這
是週一上午的傳統。你去看看週末進來的人。總有一個表面的理由,但也有很多陋習。”

當醫療保健專家將目光聚焦在這種過度醫治上時,他們抱怨(並且寫了無數的文章抨擊)
他們口中的收費服務模式,即醫生大多是根據他們在治療病人或開具和閱讀測驗報告上花
費的時間來收費。艾倫不關心他的癌症或者心臟病醫生花了多少時間和他在一起,或者自
己得到多少測驗報告。他只關心身體能否轉好。

一些私人保健組織在避免過度診療這方面有所進步,他們根據患者的康復結果,來給醫生
薪水和激勵。聯邦醫保和私人保險公司還沒有找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他們也不大可能
找到,考慮到現有的機制涉及到成千上萬的私人供應商為他們的服務開帳單。

通過奧巴馬醫改之後,基於“良好的護理應受獎勵而不好的應受處罰”這樣一個共識,國
會使聯邦醫保能帶動住院治療的效率。基本方法是奧巴馬醫改方案規定的醫院“不良看護
”的懲罰體系——所謂不良看護,比方說病人住院期間感染或受傷,或者出院一個月後再
住院。兩種類型的不良事件都比你想像得要常見,比如1/5參加聯邦醫保的病人在出院30
天之內又住院治療。聯邦醫保的一份報告宣稱,“2009年它花了大約44億美元用來照顧在
醫院受傷的病人,出院再住院則另外花了260億美元。”可以想見,新的處罰措施將帶來不
少錢,這讓奧巴馬政府聲稱未來10年,其醫改方案可以在不欺騙受益人的情況下,削減數
千億美元的聯邦醫保費用。“這些罰金正給這個體系一個大衝擊,並將壓低成本,” 布
盧姆說。他是聯邦醫保和醫療補助服務中心的副局長。

布盧姆和他的同事們還進行其他改革。但是,國會不允許他這麼做。其中最主要的,正如
我們已經看到的,是允許聯邦醫保這個世界上處方藥最大的買家,來參與藥品議價,並在
比較效果的基礎上做出購買決策。但是艾倫患心臟病後還受到了懲罰。聯邦醫保為之承擔
了21.97美元。艾倫可以花大約12美元在亞馬遜網站購買。除了2011年在奧巴馬政府的推
動下國會指定的一些試點地區,國會不允許聯邦醫保通過競標來壓低任何所謂的耐用醫療
設備價格。

這不僅僅是聯邦醫保報告所說的每年買12.4萬根手杖,還包括可郵購的糖尿病用品、輪椅
、家庭醫療床和個人供養設備。聯邦醫保每年在這些產品上花費150億美元。
在美國的一些地區,國會允許聯邦醫保進行競標試點項目,這一過程創造了40%的結餘。
但到目前為止,這些試點項目只覆蓋了老人通用醫療產品的大約3%。將這個專案推廣到全
國,將節省所有150億美元的40%,並意味著每年為納稅人節省60億美元。



如何紓困

“一兩年前,我曾經開車經過佛羅里達州中部地區。”參與聯邦醫保的布盧姆說,“似乎
我看到的所有看板都登著有閃亮大建築的醫院廣告,或者展示一些在建醫院的一部分。所
以當你告訴我,醫院聲稱正在聯邦醫保上虧錢,並將成本從聯邦醫保病人轉移到其他病人
,我的反應是,佛羅里達中部充斥著各種參加聯邦醫保的病人,那裡所有醫院都在擴張,
招攬聯邦醫保的患者。所以你不能說那些醫院在虧錢……當醫院為聯邦醫保病人服務時,
他們並不會虧錢。

既然如此,我問,為什麼不將這項計畫拓展到所有人,並且向65歲以下的人收取他們支付
給私人保險公司的費用?“我可不敢說。”布盧姆回答。

在控制聯邦醫保成本的爭論中,兩黨政客們不斷建議國會將最低參保年齡從65歲提高到67
歲。這樣做的話,他們辯稱,每年將為政府節省數百億美元。所以關於我們之前調查過的
珍妮絲的案例,已不需要其他的細節了。如果她覺得胸痛然後一個月後去斯坦福醫院的急
診室,她將已經參保了,因為她剛剛過65歲生日。

如果珍妮絲參保的話,她那2.1萬美元的帳單將大打折扣,而且按照標準,醫保還會在打
折的基礎上再承擔80%。最好的情況是,珍妮絲可能不用為她因心臟病而承擔的20%費用支
付500到600美元。她只需支付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可能是100美元——如果像大多數聯
邦醫保受益人一樣,她已經買了補充保險來支付剩下20%的大部分。

事實上,這些數字表明,應降低而不是提高最低參保年齡——不僅從珍妮絲的角度,而且
從納稅人公平的角度。這不是為了保護權利而不顧巨額赤字的自由辯論,只是冷靜地計算
而已。

照現在的情況,奧巴馬醫改將要求類似珍妮絲這樣的人去購買私人保險,並給那些付不起
錢的人補貼。但是私人保險的成本——以及那些補貼——將遠遠高於這群人早幾年參加聯
邦醫保的費用,這是因為聯邦醫保以比保險公司高得多的折扣購買衛生保健服務。所以既
降低赤字又幫助像珍妮絲這樣的人省錢的最好方法,可能是在他們65歲之前讓他們參與聯
邦醫保系統。他們會被要求根據收入支付保險費,窮人支付低保險費,而有錢的可以按照
私人保險公司的收費標準支付保險費。那些負擔得起的人可能也會被要求支付更高比例的
帳單費——即,25%或者30%——而不是現在被要求的門診費用的20%。

同時,加入像珍妮絲這樣的較年輕的群體將降低每個受益人的平均醫療成本,並且還能削
減赤字,因為相對老人來說,年輕人更可能擁有更好的健康狀況。

從珍妮絲的角度來說,不管她為這個64歲參加的聯邦醫保支付多少費用,都將比她根據統
一綜合預算協調法案(COBRA plan)規定的金額少。她希望能夠保留這個法案,但在她失
去工作之後,自己與該法案的聯繫就被中斷了。

唯一的不利情況是, 64歲的人開始使用他們不需要的醫療保健服務。他們可能被引誘去
這麼做,因為正如我們和艾倫看到的那樣,聯邦醫保的保護範圍過於寬泛,補充私人保險
的成本很低,以至於它幾乎消除了病人支付20%門診醫療費用的義務,這部分費用聯邦醫
保是不承擔的。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添加一項條款,即要求聯邦醫保的64歲人群不得
購買讓他們從5%或10%以上的帳單責任中脫離出來的私人保險——具體比例依照他們的個
人財富而定。這是一個相似的但卻更嚴格的條款,削減那些過度使用福利的人的成本。

如果這種邏輯適用於64歲的人,那麼它或許更容易適用于更健康的40歲人或18歲人。這是
一種深受自由主義者喜愛並且被大多數發達國家採納的單一支付方式。

而且,如果所有病人都以接近聯邦醫保的低折扣支付醫藥費,不管有多少醫院生存或掙扎
,醫生的收入不會受到影響(這將鞏固未來的醫生的從業信心)。

“如果你能想出辦法來改善醫生的待遇,獨立投資研究……我非常清楚為什麼單個買家獨
攬是最符合邏輯的解決方案。”斯隆凱特琳的首席運營官耿德華(Gunn)說,“這當然會
比像我們這樣的醫院有效得多。我們這兒成百上千人圍坐著,為幾十家保險公司填寫各種
不同的帳單。”但是取代所有私人保險公司及其他相關體系的前景仍然暗淡。因為有些人
的利益會受到損傷,而他們有強大的影響力。他們就是醫療服務的提供者,如醫院和CT掃
描設備製造商。他們將利潤嵌在我們檢查過的帳單裡,而這部分利潤將被改革所革除。同
樣是一位64歲的病人,私人保險或者根本沒有保險時醫院可收的價格較高,而聯邦醫保支
付給醫院的價格則較低。

這種系統性改革不僅看起來不現實而且充滿風險,包括執行時的細節小問題及賦予政府權
力的大問題。

然而,儘管聯邦醫保整體上不能算是現實可行的改革典範,但聯邦醫保的成功之處卻印證
了整體醫保市場是如何失靈的。

醫保市場根本就不是一個市場——除非你受聯邦醫療保險保護。這是風險很大的事。面對
既不能控制又不能預測的狀況,人們反應不一。他們可能沒有保險,或者有保險,但他們
的保險計畫由雇主選擇,並且可能有支付限制或者無法覆蓋他們需要的藥物或治療。他們
可能達到或者沒有達到聯邦醫保的最低年齡,又或者考慮到50個州的不同標準,他們因為
太窮而不能參加聯邦醫補。如果他們沒有享受聯邦醫療保險或者只是付高額費用享受私人
保險公司的保護,他們幾乎沒有定價的能力,更別說控制價格。

在醫院或服務方面,他們沒有什麼選擇。即使在為服務買單時不知怎麼地知道了價格,他
們也不知道自己的帳單意味著什麼,那些維護定價表的人不可能解釋給他們聽。他們最終
付了多少帳單錢可能取決於醫院的慷慨程度,或者他們是否恰好得到計費方的幫助。他們
無法選擇買什麼藥,做什麼樣的實驗室測試和CT掃描,當他們真的可以選擇時也不會知道
該怎麼辦。在賣方市場裡,他們是無力的買家,這個市場唯一可以確定的只有賣方的利潤


事實上,唯一像市場機制一樣權衡各方利益的玩家是聯邦醫療保險。聯邦醫保必須給國會
和納稅人一個交待,不能隨便浪費錢。它還必須回應一小部分人,為什麼要賺不該賺的錢
。醫院、藥商和其他供應商,甚至保險公司,都沒有這些擔憂。

此外,在看起來效率很高的私營企業裡,唯一玩家是那些——我敢說嗎?——在政府監管
下工作的私人承包商。他們是聯邦療保索賠處理員,就像處理艾倫的64美分這樣的報銷索
賠。將這些及所有其他聯邦醫保的成本加在一起,聯邦醫保總的管理、行政和處理費用約
為38億美元,每年處理十多億次索賠,高達5500億美元。這是1%索賠數量的三分之二的總
行政和管理成本,或者說每份索賠不足3.8美元。根據最新的美國證監會檔,安泰保險
2012年的營業開支為69億美元(包括索賠處理、會計、銷售和行政管理)。這意味著安泰
共處理了2.29億份索賠,每份花費30美元,相當於安泰在索賠方面支付的237億美元的29%


真正的問題不是我們有一個付款人還是多個付款人,而是不管誰付款,是否都能在公平市
場中有同等的機會。國會給聯邦醫療保險以權力對付醫院和醫生,我們也看到了這一舉措
是如何壓低聯邦醫保藥價的,就像我們看到當評估並購買藥品、醫療器械和設備時,國會
如何限制聯邦醫療保險。去除現在賣方在一些地區解決聯邦醫保及市場各方面的私人付款
者巨大的影響力,這將給市場帶來公平。我們沒必要廢棄現有的體系,也不太可能這麼做
。但是我們可以減少過度花在美國醫療保健上的7500億美元,部分通過承認其他國家認可
的觀點:因為醫療保健市場買賣的是生死攸關的產品,所以不能任其自生自滅。

總而簡言之,這些帳單告訴我們這不是干涉市場自由,而是面對現實,即:迄今為止我們
佔據經濟體五分之一的最大消費產品沒有在自由市場中起作用。



現在要問的是:如何解決?

改變我們的選擇

我們應該強化與醫院相關的反壟斷法,以防醫院在一個地區變得過於強勢,以至於保險公
司在和它們協商價格時無能為力。僅僅通過降低聯邦醫保和醫補付給醫院的費用來削減赤
字是沒有用的,一個例證是,醫院包攬了醫學實驗室工作和醫生從業。這只會導致醫院為
了維持利潤將成本轉嫁到非聯邦醫保病人身上——據其在保險市場中日益提升的影響力超
過保險公司,它們將有能力這麼做。保險費用也會相應上升,而這將反過來推動增加赤字
,因為奧巴馬醫改給那些付不起保險費的人們提供的補貼會上升。

同樣地,我們應該收醫院利潤75%的稅,並且對所有薪水超過75萬美元的醫院管理層也要
額外徵稅。為什麼我們對本該解決的醫院高利潤習以為常?為什麼那些從市場獲利最多、
靠欺騙他人的機構不該幫助別人呢?如果向所有醫院(包括非盈利性和盈利性醫院)收取
利潤的75%,一年將節省800多億美元——這還沒有算上醫院因為利潤被削而減少化驗所省
下來的錢。

可以肯定的是,這似乎也不太可能發生。醫院可能是在任何國會選區中政治影響力最大的
機構。它們通常是被當作所在社區最重要的慈善機構來推崇,它們有影響力的利益相關者
遍佈各個領域,從設備製造商到製藥公司,從醫生到成千上萬的普通員工。而且,如果每
個社區更加關注那些管理者的工資,那些非盈利機構的利潤率,以及諸如77美元一塊紗布
墊這樣的收費,也許政治均衡將有所轉變。

我們應該取消定價表。涉及到的每個人都不以為然地表示定價表虛高,除了得到按定價表
擬定的帳單(或者更糟,在其基礎上被訴)的病人。所以為何不要求重擬定價表,來反映
我們考慮了實際且徹底透明的成本呢?畢竟,醫院應該是政府批准的對公眾負責的機構。
醫院喜愛定價表,因為這樣他們可以向富人擺出巨大的數值,或許這些富裕但沒有保險的
病人(特別是來自美國以外的病人)更可能受到法律訴訟或者催帳人盯梢,以此建立一個
它們可以協商解決方案的地方。這也是一個可以和保險公司展開談判的好地方。保險公司
也喜歡定價表,因為當它們解釋為顧客贏得了一個好的折扣時,可以讓顧客感覺更好。

但是對病人來說,定價表是崩潰市場的真正的隱喻性本質。它們可以是任何價目,但相互
之間並無關係。它們是流過醫療生態系統的毒藥的源頭。

我們應該修改專利法,然後那些特效藥的製造商將被限制剝削專利法給他們的壟斷權利。
或者我們可以僅僅給這些藥物設立價格限制或者利潤率限制。為什麼藥的利潤率也被人們
所接收,而沒有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呢?要知道,每年有7500億美元的醫療費用超支


僅僅將總利潤降至電腦軟體產業的利潤水準,就可以節省數十億美元。將美國藥品的價格
減至它們在其他發達國家的價格水準,一年將節省900多億美元。這將為聯邦醫保——即
納稅人——一年節省250多億美元,或者說10年2500億美元。這是現在討論的聯邦醫保削
減數額的三分之一或一半。

同樣地,我們應該進一步收緊聯邦醫保支付CT或者核磁共振成像試驗(MRI)的價格,甚
至限制保險公司可以支付給他們的費用。這占了我們門診費用巨額超支的很大部分。而且
,我們應該限制花在由醫院或醫生在室內完成的實驗室測試上的利潤。

最後,我們應該讓民主黨人停止反對醫療事故改革,取而代之的是給醫生提供安全庇護保
障,這樣的話,正如一名醫院管理人員說的那樣,醫生不必一聽到有人在急診室說“頭”
這個詞,就安排一次CT掃描。數十年來,靠民事訴訟過活的出庭辯護律師已經成為民主黨
人最大的經濟支柱。共和黨人辯稱侵權法改革早該實行,這是正確的。消除所有額外的醫
生考試、實驗室測試以及CT掃描和MRI掃描,可以每年減少數百億美元開支,同時也將大
幅削減醫院和醫生花在醫療事故保險上的錢——這些錢一直被轉嫁給病人。

其他的選擇則更加不能當真,儘管他們說我們已經陷入一個無底洞。我們可以將醫院管理
者的薪水限制到有行醫執照的收入最低的醫生在醫院照顧病人所得收入的5或6倍。那樣的
話,就需要照顧有自我實現抱負的醫生同輩們的熱情,斯隆凱特琳醫院的耿德華說。他同
時解釋道,“我們的薪酬顧問是同一批人。”而且,這可能會掀起一波初級醫生的加薪潮


或者,我們可以要求製藥公司在每種藥物的包裝上加上一個顯眼的、通俗英語的毛利潤率
告示,以及母公司首席執行官的薪資。同樣,公司的網站上也要公示。至少,這是個測試
臉皮厚度的好辦法。

參與制訂奧巴馬醫改方案的政策專家,或是這些專家之前那些數十年來推動醫療改革的人
,對於以上建議都心知肚明。他們知道核心問題在於:失靈市場中的不均衡定價和巨額利
潤。

然而奧巴馬醫改方案中幾乎隻字未提這個核心問題,或者危害富人的利益。事實上,奧巴
馬醫改通過讓這麼多新客戶獲得醫療保險而把他們帶入市場,並支持納稅人支付保險費,
讓他們變得富有。當然,這也是為什麼該法案可以在國會通過的原因。

奧巴馬醫改圍繞一些次要問題做出了有效的整改。它限制濫收醫院帳單。它迫使保險公司
用簡明的語言解釋其政策。它要求當承保範圍被拒絕時,獨立法人的上訴過程更嚴格。這
些都是積極的改變,就像是將醫保的保護傘覆蓋到數以萬計的更多美國人,是歷史性的突
破。

但這些都沒法降低美國的醫療成本。事實上,奧巴馬醫改方案推行全州範圍內的保險交易
所,可以把醫療保險政策推廣到每個被排斥在市場之外的個體,那些交易所將提高成本,
而不是降低成本。醫院通過搶奪醫生資源、兼併同行業的競爭對手,他們與保險公司的談
判籌碼愈發強大。

如果更多的小型保險公司加入競爭,面對佔據主導地位的醫院和醫生,這只會加劇惡性循
環。同樣,奧巴馬醫改最好的三個條款——禁止排斥投保前已患疾病的人、限制預防性治
療的分擔費用(co-pay)、取消年度或終生支付上限——將推高保險費用,這部分保費大
多將由納稅人負擔,因為奧巴馬醫改規定所有人都必須有一份醫保。

簡言之,通過奧巴馬醫改,我們已經改變了誰來付錢、付錢買什麼的規定,但我們還沒怎
麼改變定價機制。

當你跟著錢走,你就能看到我們做出的選擇,無論故意還是無意。

過去幾十年,我們讓實驗室、製藥公司、醫療設備製造商、醫院管理者和CT掃描、核磁共
振成像、手杖及輪椅的供應商掙得盆滿缽滿。同時,我們壓榨了沒有自己診所、不做藥物
或設備顧問、或者不在一個如此充滿遊戲意味的圈子裡玩遊戲的醫生。當然,我們也壓榨
了每一個在圈子外面被迫接受帳單的人。

迫于少數攫取財富的富人,我們在經濟體內部創造了一個安全、富饒的島嶼。

而我們呢?我們允許富人島上的他們以及他們的說客和盟友控制討論,而不去聽聽吉羅德
•安德森在說什麼。這位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布隆伯格公共衛生學院的醫療保健經濟學家說
了一個明顯的、唯一的問題:“所有的價格都他媽太高了。”

(本文由觀察者網朱新偉、王楊、張苗鳳、邢春燕翻譯。朱新偉校對、統稿)


請支援獨立網站,轉發請注明本文連結:
http://www.guancha.cn/ShiDaiZhouKan/2013_05_06_144646.shtml

quote:
分隔線


其實這部分去年我們有做過一點討論。

http://www.acewings.com/cobrachen/forum/topic.asp?TOPIC_ID=8057&whichpage=11
美國的生活與社會百態 - 6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897 Posts

Posted - 12/05/2014 :  06:28:40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這部分也是移動過來: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慎.中野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oga
頂級一流的醫護人員都跑去特區賺自費大錢了,那誰來在血汗賤保DRG制度下,要一塊,給五毛地為廣大人民做牛做馬,還被嫌到流涎哩??



其實英國雖然沒有醫療特區,就是類似這樣搞,公立醫院免費但是私立醫院可收取
高額費用,所以私立醫院賺大錢,窮人只好去公立醫院大排長龍。

這種醫療環境,除了前述的窮人排隊中途就掛了,也三不五時會傳出沒錢繼續住
院的窮人被趁夜丟包暗巷或是趕回家等死。

紐西蘭也是採取類似政策,公立醫院大多關門只剩下大城市才有,鄉下人得
花大錢才能看醫生。


其實古代醫療環境也大多是這樣有錢醫生沒錢醫死啦。所以這確實對減少政府醫
療輔助金支出有幫助。只是可能國民平均壽命會下降一些。


不過隔壁日本也是搞國民健康保險,所以發明了台灣醫界擔心的「醫療崩壞」
現象名詞。

http://ja.wikipedia.org/wiki/%E5%8C%BB%E7%99%82%E5%B4%A9%E5%A3%8A
醫療崩壞

所以結論就是累死醫生或是將窮病人丟包暗巷的二擇。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oga

http://skin0828.blogspot.tw/2014/11/blog-post.html

我為何離開長庚醫院

給過往的病患們

我在2014年11月1日由高雄長庚醫院離職, 在醫院體系待了十幾年。 ㄧ路由住院醫師,主治醫師到擔任皮膚科主任。卻在這幾個月下定決心離職,我知道許多病患無法諒解,怎麼能說走就走呢?但其實,作為一個皮膚科醫師,我深深覺得待在醫院系統的無奈。大家可能會想,要做研究,發展專長,應該是醫院最適合不過了。其實不然,自從醫院加入醫療總額後,一直處心積慮要減少健保業務,以提高本身的獲利,因此限制主治醫師門診次數,限制看診人次,是早已實施的方法。近年來,我擔任主任的期間,希望可以引進重要或新式的治療方法。比方說,貼膚試驗,是診斷許多全身性濕疹的重要工具,一個套組不過十來萬。但醫院高層認為,這是健保業務,不用浪費這些錢。再者,皮膚的照光設備也是治療皮膚病的利器,多買ㄧ台照光機不超過百萬,但可以讓病患不用常常排隊等候,結果醫院也可以拖個兩年三年以上,新式的準分子雷射治療白斑,乾癬是近年來一個重要工具,但拖了兩年還是不見蹤影。再來皮膚科業務繁忙,一天下來手術的病例可以超過20位,但卻永遠只有一位技術員負責。每天忙得像狗一樣,更遑論醫療品質。究其原因,也還是一句話,這是健保業務。在我看來,儘管官員們自豪台灣的健保福利良好,但其實醫療品質不斷下降,但民眾不會知道,有些疾病也許好的藥膏一條,病就會好,但給較爛的藥,可能會多拖幾次才會改善,有些病人容易看,有些卻可能要去調大筆資料研究其過往病史才能找出病因,又或者需要時間研究才能知道是否有新治療方法。但現今的制度並不鼓勵這種醫師,一個病患一個人頭,一樣多的新台幣,最後這些困難的病患往往成了人球,沒人想碰,雖然無奈,但這就是台灣的醫療。

長庚醫院從我進入做住院醫師至今,已經幾乎把所有原廠藥膏換成台廠學名藥,拿Dermovate ointment 來說,這是皮膚科的類固醇最強的藥膏。可以說是我們治療病患的最後一線,幾年前,長庚醫院為節省費用曾經把這項藥膏換成台廠,結果有些病人第二次回診即抱怨療效不佳,我與林口的皮膚科醫師聯合向院方抗議,結果無效,因此我發動病患用人海戰術寫院長信箱去抱怨,結果醫院終於換回原廠,在休兵兩年以後,這兩個月醫院又再次換成台廠藥膏。我還能說什麼呢。在我看來,長庚醫院在老董事長過去以後,一堆新的管理者可以說是無頭蒼蠅,沒有能力,也沒有足夠的權力作出改變。長庚醫院的經管制度,和一群滿清末年的宦官們沒什麼兩樣。不尊重專業,只追求利潤,損失醫療品質而不在意的地步,真是夠了。

在良醫與庸醫之間,如果做一個良醫會損失自己的時間,下降自己的薪水。而庸醫卻大發利市,反正看病會不會好也沒人會管,這樣的健保制度要如何提高醫療品質,然而這就是你我現在的狀況。

在心灰意冷之際,我離開長庚醫院,我決定放逐自己一段時間,很抱歉讓關心的病患們找不到人了。如果你的疾病因為我而改善,恭喜你,但是你的醫師已經無法再照顧你了。但如果你的病不能改善,我在此致上我深深的歉意,並期望你能找到比我更好的醫師。祝福你。




關於全民健保導致醫生只能收取公定給付費用,而且民眾就診意願提高甚至出現
濫用醫療資源現象,導致醫院為求生存也只能變成壓制基層醫護人員跟提供廉價
藥物的血汗醫院,這問題有點無解。

開放醫療特區之類的擴大私人醫療範圍政策,又容易因私人醫院可提供高品質服
務但也高收費,追求高報酬的醫護人員就多流入私人醫療體系,導致公立醫療體
系更加惡化。

這現象在台灣也已經多少有發生,就是很多醫生選擇轉入健保不給付的純私人醫
療醫美體系去討生活。


至於全面廢除健保,那就是醫生可以回到國人傳統「醫生就是好賺」的時代

但是另一方面,病患則回到過去「有錢醫生,無錢醫死」的時代。

就像上面提到的美國私人醫療狀態。看病要支付大筆醫藥費甚至可能不知不覺被
醫院和保險公司剝了好幾層皮。

窮人則生個中級病或出個車禍就傾家蕩產窮困潦倒仆街死,又或者不敢看病又喪
失工作能力最後還是窮困潦倒仆街死,結論就是窮人生病受傷=窮困潦倒仆街死。

所以醫生面臨一些很困難的抉擇,是要為了自己的收入跟生活,只醫治一些有錢
有勢的付得起高額醫藥費的人呢?還是要讓自己很血汗地去醫治一些只能靠健保
看病的窮人?

醫生應該支持會讓自己很血汗也會養出刁鑽怪物患者的健保制度,又或者是支持
讓自己有選擇病患自由但是會讓窮病患不敢就醫的無健保醫療體制?

quote:
分隔線


給看漫畫的人:

關於這問題,我個人推薦手塚治蟲老師的經典漫畫《怪醫黑傑克》。

TV動畫版的第一回劇情就是經典的「手術的順序」,是付錢的有權患者優先,還
是窮人甚至山貓優先?

http://youtu.be/0h_FMjPBWx4?t=7m45s
怪醫黑傑克 01 手術的順序


浦澤直樹老師的經典漫畫《MONSTER》第一集中,主角天馬醫生也面臨了同樣的
「手術的順序」抉擇問題。對這問題,天馬醫生的院長女兒未婚妻用了一句簡單
的經典台詞來陳述自己看法開導他。



醫生的醫療倫理問題,時常就圍繞在要不要同意這句話。

所以我個人對那些在台灣國內從事血汗醫療又願意去海外開發中國幫當地窮人義
診的醫生,向來是很尊敬的。雖然我也見過有人無法認同這類醫生賺不到錢又讓
自己爆肝的生活方式。

不過我想其實應該很多在健保制度底下壓力很大的醫生,心中多少會羨慕無照密
醫黑傑克那種可以對讓他不爽的患者收超高費用甚至丟手術刀的生活方式。XD

但是無健保醫療體制下,醫生要不要像黑傑克醫生一樣劫富濟貧就純看個人良
心。而美國的醫療體制證明,就算醫生好心,醫院跟保險公司可不好心,畢竟不
是每個醫生都像黑傑克醫生一樣是自營業。



PS:
我個人認為台灣健保制度當然還是要修正。很困難的二擇社會問題,總是要隨著
時代改變不停修正,取得一個較讓大家滿意的平衡。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Edited by - 慎.中野 on 12/05/2014 06:42:35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728 Posts

Posted - 12/05/2014 :  09:23:20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年紀大一點的人應該會記得冷戰時宣傳共產主義怎樣沒效率的事情,把這些宣傳拿到健保之類同類制度來看,就知道問題所在了......大鍋飯大家只會想占便宜不會想付出,最後就是整鍋爛.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897 Posts

Posted - 12/05/2014 :  15:31:24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年紀大一點的人應該會記得冷戰時宣傳共產主義怎樣沒效率的事情,把這些宣傳拿到健保之類同類制度來看,就知道問題所在了......大鍋飯大家只會想占便宜不會想付出,最後就是整鍋爛.



補充。

另一方面,私人醫療是不會整鍋爛,但是病患碰到什麼醫生醫院就要好自為之了。

比如在台灣醫美是屬於私人醫療領域,今天就剛好有這種報導:

----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1692.shtml
醫美亂象多!初見就開刀、美容諮詢師強銷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彭宣雅、陳麗婷/台北報導】

2014.12.05 02:50 pm

醫療促銷違法,但醫美診所促銷近來卻愈來愈離譜,近來常有「買五送一」、「買脈衝光送護膚」的宣傳,而且民眾常在未接受醫師評估前,就得先刷卡付錢,直到進診間做整形手術時,才第一次見到醫師,而且多是「蒙面醫師」;許多診所診間甚至出現所謂的「美容諮詢師」,其實卻是「推銷員」,強勢推銷各種高價療程。

國民黨立委江惠貞日前陪同朋友至整形診所,驚覺國內醫美診所問題一籮筐,要求衛福部大力整頓,確保手術安全。她說,以前就聽過部分醫美診所很亂,最近陪著朋友就診,親眼看到許多不合理現象,例如進診所不用掛號,醫師當時不在診所候診,而是由「美容諮詢師」接待。

江惠貞指出,國內醫美、整形診所競爭激烈,許多醫師到處駐點開刀,忙到沒時間幫病人評估,由所謂醫美諮詢師提供醫療諮詢及建議;美容諮詢師雖也身穿白袍,但無法得知是否具有醫護背景,「談妥價錢及手術方式後,就立即刷卡,實在太離譜。」

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表示,部分醫美診所聘用遊走各方、到處駐點的醫師,病患通常在術前才第一次與戴著口罩的執刀醫師面對面,整形醫界稱為「蒙面」醫師;但微整形、整形手術絕非一般購物行為,術前一定要接受醫師評估。

北市精華地段的醫美診所。
記者林伯東/攝影
北醫皮膚科主任王國憲表示,部分醫美診所將醫師塑造成明星,只給「Dr.Lin」、「Dr. John」等代號不用真名,但有些療程需要多次治療,這次由A醫師治療,下回又換成B醫師,患者傻傻搞不清楚,容易引發糾紛。

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曾繁穎指出,美容諮詢師背景除護理人員、美容師外,有的只在醫美診所當過櫃台,大致了解醫美項目,接受某些協會在職訓練後,就擔任起諮詢師;他們的合法性及角色混淆不清,政府應制訂相關規定,規定諮詢師需具有一定的護理師等背景,且通過yrior 國家認可認證,才能提供諮詢。

「美容諮詢師促銷手法五花八門。」台灣皮膚科醫學會美容教育委員會主委蔡仁雨說,部分醫美診所聲稱「買五次療程再送一次」、「買脈衝光送護膚」,但醫療不能促銷,這已經違法,衛福部及衛生局應正視醫美亂象,提出解決之道。

【2014/12/0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http://udn.com/NEWS/HEALTH/HEA1/9111674.shtml
「砍單」高手 開口刷妳30萬
【聯合晚報╱記者李樹人、陳麗婷、黃玉芳/台北報導】

2014.12.05 02:50 pm


台灣醫美亂象叢生,醫師覺得最離譜的就是所謂「美容諮詢師」。醫師形容,這些諮詢師宛如仲介業者,想盡辦法「砍單」、有超強說服力,但缺乏專業,還有人聲稱握有廣大客戶群,至醫美診所「兜客」,憑著三吋不爛之舌,月入數十萬元。

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林靜芸指出,美容諮詢師醫療專業知識不足,卻有高人一等的說服力,就像是超級業務員,當遇到理智民眾,其他諮詢師還會上前一起圍砍,再對分利潤。

據了解,部分醫美診所美容諮詢師利潤相當可觀,有些與診所拆帳可拿超過三成,景氣好的時候一個月可賺數十萬元,月薪甚至不輸醫師。

台北西區某家醫美診所就有一名「砍單」天后級的高手諮詢師,與銀行密切合作;曾有婦人只是進門詢問,但在諮詢師驚人的口才下,婦人被說動,但身上沒有那麼多錢,結果砍單天后一通電話,銀行專員立即至診所辦理簽帳卡,一刷就是30萬元。

開業整形外科醫師曾繁穎表示,最近一兩年,業界出現了好幾個「單幫客」美容諮詢師,聲稱自己手中有龐大客戶群,說服醫師以抽成方式合作。曾繁穎認為,醫美、微整形仍應回歸醫療、不應促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美容醫學中心主任邱品齊提醒,消費者不要有貪便宜心態,把醫美當成百貨公司周年慶,買越多越便宜;消費者要有自覺,如一進門發現是美容諮詢師主導該做什麼療程、打幾次雷射,就「直接換一家」;另外,接受醫美療程前,務必先經過醫師診察評估。

【2014/12/05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

私人醫療的經營者如果沒什麼良心,可能優先就是要削病患的錢其次才治病,加
上醫療是比較專業的領域,汽車送修都常有搞不清楚出什麼毛病的車主被修車店
海削了,人送修更是會有搞不清楚出什麼毛病的患者被「修人店」給海削。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Go to Top of Page

helldog
路人甲乙丙

4775 Posts

Posted - 12/06/2014 :  05:21:30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helldog'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helldog a Private Message
慎大總是中立的多,我覺得大家當然是有權利批評"全台是刁民,大家都在吸醫療資源的血"。但如果你覺得現在這樣的制度是錯的,那就要言行合一,例如就放棄使用健保,以後看病都採用自費,為健保財政的不惡化貢獻一點心力。或者,如果你覺得健保這種大小病全包的制度不好,當年沈富雄那個包大不包小的版本較好,那也請言行合一,小病自費,大病用健保,也為健保財政的不惡化貢獻一點心力。還有,那些呆在國外,例如呆美國的,也不要回台灣用健保看病開刀,請遵守自己所說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病就留在外國治。



裝神弄鬼一整天,
撒潑噴糞最愛現,
肚中墨汁無半罐,
媽寶地狗是半仙。
Go to Top of Page

toga
版主

Tajikistan
12730 Posts

Posted - 12/06/2014 :  08:59:03  會員資料 Send toga a Private Message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828523

〔記者黃邦平、謝文華/綜合報導〕住院醫師普遍過勞,「醫師勞動條件改革小組」昨天到勞動部抗議,要求納入勞動基準法,至少能保障基本勞動權益。勞動部表示,會朝一體適用勞基法方向努力,但依衛福部意見,仍需三到十六年才能有足夠人力。


「醫生是人、不是神!」醫勞小組執行委員陳宥任強調,「住院醫師勞動權益保障參考指引」規定,每週加計延長工時最高八十八小時,但十八家教學醫院評鑑納入試評結果,竟有三家醫院住院醫師平均每週工時超過九十小時,共有十科超過一二○小時、有人高達一五○小時,一週一百六十八小時,只剩十八小時可休息,這種痛苦外人難以想像,「不想再看到同學哭著說不想再當醫師了」。

抗議醫師照料累暈女警

不過,年輕醫師抗議過勞活動結束不久,就有支援維持秩序的女警可能因過度勞累暈倒。陳宥任脫下沾了紅墨水的抗議用白袍,趕緊幫忙照料。

昨天台灣醫學會學術演講中,台大醫院外科醫師賴鴻緒指出,去年全台登錄有案的四萬三五五六位執業醫師中,最主要的內、外、婦、兒、急診五大科只有不到一半,不合理的過度工作量,讓年輕醫師聞風卻步,「五大皆空」成了醫療現場最殘忍的現實。

五大皆空科 醫師卻步

成大醫院醫師李政昌說,院方嘗試利用各種可能解決醫師過勞問題,包括專科護理師加入、調整值班,希望年輕住院醫師能重回五大科領域,打破人力缺口的惡性循環。

勞動部表示,目前醫療保健服務業的受僱醫師尚未適用勞基法,其餘如醫事技術人員、清潔人員,原不受勞基法工時、休假規定限制,但今年元月起已全面回歸勞基法一般規範。

10項業別回歸勞基法

勞基法第八十四條之一規定,經勞動部公告指定,監督、管理或責任制專業人員,或監視性或間歇性工作,可在核備後不受勞基法的工時、休假等限制。

最近勞動部將一口氣將十項業別回歸勞基法。勞動部強調,未來將持續限縮,希望所有勞工都一律適用勞基法。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Edited by - toga on 12/06/2014 09:04:04
Go to Top of Page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12/06/2014 :  14:27:56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突然想到,搞一條觀光醫療船,開到米國加勒比海的公海區,
邊看病開刀,邊觀光.賺米國人錢.
因為不受美國法律限制,應該可以自由拿藥收錢.
台灣政府出資的話,賺的錢可以補貼健保.
這樣不知道有沒有搞頭?
Go to Top of Page

慎.中野
我是老鳥

27897 Posts

Posted - 12/06/2014 :  14:55:19  會員資料 Send 慎.中野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wchang2100

突然想到,搞一條觀光醫療船,開到米國加勒比海的公海區,
邊看病開刀,邊觀光.賺米國人錢.
因為不受美國法律限制,應該可以自由拿藥收錢.
台灣政府出資的話,賺的錢可以補貼健保.
這樣不知道有沒有搞頭?



醫療船的維護與運用不如地上建物方便的。不過國外的義診組織是有人用飛機搞
飛行醫院,落地義診。

如果真的只是想賺外國人錢,與其這樣搞,不如搞離島醫療特區。雖然有負面影
響,但是起碼我覺得醫療特區是比博奕特區正面得多的主意。



----
「我乃是根據個人一向仰賴的研究方法而得出結論。我的方法就是:道聽途說加上斷章取義,然後歸納推理,最後忘掉訊息來源,開始強詞奪理,堅持我所言就是既定事實。」
史考特.亞當斯,《呆伯特之黃鼠狼當道》
Go to Top of Page

GMM
路人甲乙丙

3333 Posts

Posted - 12/06/2014 :  16:01:28  會員資料 Send GMM a Private Message
博弈特區搞到淪落偏遠離島也不是原本就想這樣的

至於醫療觀光郵輪,美國人有錢的話就不用到你船上,大可在美國本土享受高等服務
窮人家你是要花台灣的錢去補助美國人搞醫療嗎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728 Posts

Posted - 12/07/2014 :  10:07:04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台灣的健保你不想保沒交錢還會被催,雖然小弟沒有去測試真的沒繳後果會如何......但如果不是自由業或自營業,還沒有不加保的權利,直接從你薪水扣.
記得南韓就有提供整容旅遊,但弄條船的話,船可貴得很,除非船上提供某些很吸引人的額外服務,否則成本可能比不過美國本土醫生......
Go to Top of Page

cwchang2100
我是老鳥

Cayman Islands
17243 Posts

Posted - 12/07/2014 :  10:51:15  會員資料  Visit cwchang2100's Homepage Send cwchang2100 a Private Message
有兩個想法,所以分開說.

(1) 醫療特區

看來大部份人,對此沒有太大意見.
就看政府或民間有沒有人願意推動.
個人覺得比較好的地區,其實是桃園機場捷運沿線.
下飛機馬上就可以登記入院.不管去哪裡都方便.
然後,又有空姐又有護士...根本是天堂.
澎湖等離島,問題比較大,主要是交通不便,生活機能不好.

連日劇都在講這部分,不知台灣的醫院有沒有動心的?!
還是要有天堂總長之類的來推動?!

(2) 醫療船 (個人說的是要開到米國沿岸)

其實只要人數夠,成本是可以壓得下來.
米國加勒比海區的遊輪業可是賺得飽飽的.
現在遊輪越造越大,就是有賺頭.
其實,價格不貴,稍微高檔的是每人一千到三千美金.
個人認識旅居米國的,幾乎都去過了.

這跟醫療的錢差很多.所以,成本上不是問題.
只要是要開手術的,基本上船的開銷是小錢.
每個case收五千或一萬美金以上,相信沒問題.

和醫療特區比,最大的好處就是"近".
跟米國東部和中西部幾乎是沒有時差.
就算機票也是幾百美金,不算什麼.
靠得近的,甚至有機會當天來回.
這個吸引力就不是亞洲地區可以比的.
再加上可以用FDA尚未核准的療法,
相信可以吸引相當一批人,甚至搶到印度和泰國的生意.

麻煩的是不清楚,這樣搞,米國官方會不會找上門?!
雖說可以停在公海,但是,程序問題還是很重要.
畢竟醫療是大餅,得罪太多人,沒問題也變有問題.

就看有沒有人有那個資金,和know-how,
這個know-how不只醫療,還要法律和關係.
可以做的話,相信會賺大錢.

Edited by - cwchang2100 on 12/07/2014 10:52:14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728 Posts

Posted - 12/07/2014 :  11:15:10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其實桃園航空城炒作就有很多各種特區,但是現在選舉大翻盤,小弟已經有認識的人哥哥快瘋了,因為他買了該區房子,現在運氣不好會換區賠死......政局不穩反而是特區的最大問題.
醫療船與觀光船有好幾個不同,最重要的是你要確保載客率才能獲利,醫療這方面比觀光麻煩,當然你是觀光賭博加上醫療設備去提高利用率,那就有可能解決.然後醫療行為要到外海才能去躲美國法律,更討厭的是美國夠鴨霸,你在公海上也可能被找理由抓......
Go to Top of Page

toga
版主

Tajikistan
12730 Posts

Posted - 12/11/2014 :  10:13:12  會員資料 Send toga a Private Message
台灣的醫師也不要太自怨自艾,我們的老美同行也同樣在為薪情不佳而大嘆不如歸去∼雖然他們不想屈就折腰的五斗米平均行情水平差不多是我們的三四倍.....

http://technews.tw/2013/09/17/nerdwallet-health-primary-care-shortage-worsens-obamacare-students-rewarded-specialization/

http://news.sina.com.tw/books/know/barticle/9955.html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Edited by - toga on 12/11/2014 10:19:29
Go to Top of Page

toga
版主

Tajikistan
12730 Posts

Posted - 12/11/2014 :  10:30:09  會員資料 Send toga a Private Message
美國各科主治醫師平均待遇水平,每週看診人數與每週工作時數:

http://img.technews.tw/wp-content/uploads/2013/09/1309170101.png




一萌二PAK三聯閃,四代歐風五國潘,十全側衛百戰鷹,成千蟲隼萬國繁。

Edited by - toga on 12/11/2014 10:33:33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16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前頁 | 次頁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