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1/09/2010 : 03:35:2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BlueWhaleMoon
美元跟黃金已經沒有關係了吧?
quote:
千萬別忘了,美元是開放式貨幣,台幣是封閉式貨幣
這句話也很直得商榷. 啥是開放貨幣? 定義是啥?
黃金只是一個比喻,因為美金走貶,你可以用更少的錢取得更多的美金當美金回來的時候,你就可以用更高的價錢出售國債
後面那個是一種貨幣概念,在台灣我拿20兆辛巴威幣去600台幣兩小時的旅館要求休息,這是不行的,在台灣只承認新台幣,所以我要把所擁有的貨幣轉換成新台幣才能使用相對應的貨幣價值(一兆辛巴威幣約等一美元一比三十算)
而美元相反,有很多國家懶的發行貨幣,所以她們承認美元,也就是我拿美元在某些國家也可以當作法定貨幣使用,英鎊和歐元的狀況也很類似 |
|
|
Reich
路人甲乙丙
Saint Croix
4918 Posts |
Posted - 11/09/2010 : 12:52:16
|
其實根本不是懶得發行貨幣 大多數都是因為美元太過於強勢 民間比較偏好本國貨幣以外的強勢貨幣 所以部分國家就承認這些強勢貨幣為法定貨幣
要說懶惰那也不見得 而且也不是只有美元/歐元/英鎊(現在幾乎沒有了)會這樣 澳元/紐元/南非幣也有 至於為何,因為這些國家就在近鄰,自己經濟力又不夠足以發行貨幣支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SS-Panzerdivision "Das Reich", Panzergrenadier Kampfgruppe z.b.V. http://blog.udn.com/zbv2004 |
Edited by - Reich on 11/09/2010 13:07:27 |
|
|
Captain Sulu
版主
Taiwan
2822 Posts |
Posted - 11/09/2010 : 14:13:06
|
國際原物料商品受貨幣供給的影響會比較單純,但相對次一級的美國生產的工業產品就複雜多,製造合約訂價先受原物料價格影響,再受外國買家匯兌差異的影響,其中又有買方賣方市場的談判溢價的問題。如果合約訂價對未來貶值的預期大於匯兌貨幣的貶值幅度,美元貶的同時美元軍火價格上升亦是有可能的,當然買賣雙方自己找辦法去避險。 ──
只是上面大多談的是實質所得的減少,名目所得又不需經過匯兌當然不會變,美國向來通膨很低,但最近抗通膨國債的走勢,看起來有所蠢動。而且討論個人一個時間一定額的資產購買力我不認為沒什麼意義,會「通膨」「你資產會縮水」常是理專們把平民百姓的錢從銀行趕出來到投資市場的最佳「恐嚇」工具(容我這麼形容)。這影響許多個人的決策,加重資金面的供給,成為乘數效果,加起來就叫總體經濟。
──
一個原則,沒有消費就沒有經濟成長。
上頭談到美國戰後的霸權體制經濟,因國際政治結盟對抗緣故,美國對盟友開放市場並沒有那麼計較,它對盟國某種程度的保護主義、非關稅貿易壁壘睜一眼避一隻眼,但允許盟國相對自由的條件來分享美國的龐大消費力,某些狀況下看似是一種不對等的吃虧,類似ECFA的讓利,其實是當時國際時空環境下的需要,但在1980年代後半的日本,顯然太過高調了,美國本身並非沒有產業,沒有國家不需要照顧自己國家的就業人口,美國這時通常會要求盟國貨幣升值,讓盟國人民的購買力增加,也分擔美國作為消費體的責任。如果沒有這種霸權經濟體,你可以想像的是一個保護主義盛行的世界,這就是沒有人喜歡美國,但是不能不承認自十八世紀以來的國際經濟,大多運行良好的時間都處在霸權經濟體系下。對盟國來說,這是一種先享受後付款的國際霸權經濟體系,沒錯,該還的還是要還,日本人還了,台灣也還了,中國也要還,只是台灣還得很小心,中國人還得更小心而已。
另一方面講,同一時間總有人要先吃虧一下,養大另一邊,下次換人,如此循環,這個體系能在互榮下成長,但如果同一時間,所有人都不想吃虧,那就回到保護主義了。之前會談中國持續不升值對全世界經濟影響的不利因素時,不是什麼刻意的栽贓,而是在這種理路下的分析,中國無法從得自各國而來的經濟投資轉化角色成為具購買力的大國,結果就像台灣發生的問題,資金一直往大陸,失業率卻回不來。不過中國大陸最近這方面的政策己有所移動,因為經濟現實必需如此。我知道很多人在罵貨幣寬鬆政策,如果是動用各國持有美元回買美國國債,那它失去量化寛鬆的效果,但我並不認為這個政策在事先沒有任何協調,因為目前美國仍是全世界最大經濟體,各國還是仰望美國,中國尤甚,等於是這個時候暫吃一些虧,盼美國能好轉,如果不想走到保護主義,這種「同一時間總要有人吃虧,但不能沒有人不吃虧」的方法必需暫時下去,至於各國能等多久?那看運氣了,就像目前只有一帖藥,日本中國都有病,只是大家先讓美國吃。反正走到分水嶺,即使看衰派最後證明他們是對的,對我來說,那與預言股市終究會跌,但無法說出是何時會跌的假先知沒什麼差別。
────┼──── 他們是在地原生的類人種,而非被遺忘的星際移民。 我在軌道之上巡守,將阻止一切以科技領先之便在此地塑造宗教神蹟的企圖。 Captain Sulu
|
Edited by - Captain Sulu on 11/09/2010 14:16:30 |
|
|
曹公孟德
路人甲乙丙
3521 Posts |
Posted - 11/09/2010 : 23:43:06
|
簡單直接一點,搞龐氏騙局和印偽鈔是犯法的。 美國政府和聯儲局的手法就是騙子的手法。
想一想,印偽鈔如果和真鈔一樣相像,會損害到誰﹖ 說不了就是大陸的打白條。 他印廢紙當錢用,然後由所有人付出代價。
雖然各大國不同程度都是,這是山姆騙局﹗ |
Edited by - 曹公孟德 on 11/09/2010 23:47:12 |
|
|
帳號已鎖定
新手上路
89 Posts |
Posted - 11/10/2010 : 00:01:28
|
二戰結束後國際間簽訂了布雷頓森林協議 以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 這賦予了美元大量的"特殊需求" 由於國際上的交易絕大多數都使用美元 各國如果需要購入石油或糧食等貨物 則需先購入美元 然後以美元購買所需的商品 這無形之間大幅地增加了"國際間對美元的需求" 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供給與需求觀念告訴我們 當某個交易品的市場需求增加的時候 其價格會升高 換句話說 國際上交易都要用美元 這無形之間也不斷地在支撐美元的幣值 從另一個角度看 假設今天美元不再是國際交易通用的貨幣 當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取代了美元的時候 國際間對美元需求將會大幅下滑 則美元的幣值將會下滑不少
正是由於美元做為國際儲備貨幣和通用交易貨幣這樣的地位 讓美元人可以沒有什麼負擔地印美鈔 因為美元本位制為美元創造了極其龐大的需求 不管美元政府怎麼樣去印美鈔 美元都不容易跌下去 有一個美國經濟學家對這件事情描述得很好 他說:[美國只要負責印鈔票就可以了 其他國家負責生產和勞動]
這就像你家有一台印鈔機 就算你持續地印出大量的鈔票 該鈔票在市場上的價值卻幾乎不會變動 在這種情況下 理論上說 你只要會印鈔票就能夠到全世界買任何東西
我們可以把一個國家當成一個企業 一個公司的"進口"(購買的東西)和出口(賣出的東西)必須至少要打平 也就是說 一個企業的進出口比例應該是像這樣:進口50% 出口50% 但美國的情況是怎麼樣呢? 內需70% 外銷30% 在2009年美國的貿易逆差是3807億美元 如果是一個公司 那麼這個公司正在虧本 但美國有強大的印鈔機能夠助其度過難關
美國做為世界上最大的內需國並不是一種對外國的恩惠 我個人以為情況恰好相反 正是由於美元的特殊地位造就了美元印鈔機的偉業 美國才能夠長時間處在貿易逆差的處境下 美國只要印印鈔票 其他國家就得付出人力和資源與汙染 就像是一個地主只要發張借據給佃農 佃農就得到田裡忙活
|
Edited by - 帳號已鎖定 on 11/10/2010 00:04:15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1/10/2010 : 04:18:2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braingate
二戰結束後國際間簽訂了布雷頓森林協議 以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 這賦予了美元大量的"特殊需求" 由於國際上的交易絕大多數都使用美元 各國如果需要購入石油或糧食等貨物 則需先購入美元 然後以美元購買所需的商品 這無形之間大幅地增加了"國際間對美元的需求" 經濟學中最基本的供給與需求觀念告訴我們 當某個交易品的市場需求增加的時候 其價格會升高 換句話說 國際上交易都要用美元 這無形之間也不斷地在支撐美元的幣值 從另一個角度看 假設今天美元不再是國際交易通用的貨幣 當一種新的國際儲備貨幣取代了美元的時候 國際間對美元需求將會大幅下滑 則美元的幣值將會下滑不少
正是由於美元做為國際儲備貨幣和通用交易貨幣這樣的地位 讓美元人可以沒有什麼負擔地印美鈔 因為美元本位制為美元創造了極其龐大的需求 不管美元政府怎麼樣去印美鈔 美元都不容易跌下去 有一個美國經濟學家對這件事情描述得很好 他說:[美國只要負責印鈔票就可以了 其他國家負責生產和勞動]
你的東西我改只能給你五十分,首先布雷頓森林協議確實建立起現在以美元為主要外匯的狀況,但是你忽略掉換匯,你拿五十萬美元在台灣是買不到五十萬美元的貨物,必須先換成台幣才可以購買,這中間的匯兌問題就是俗稱的匯率風險,以此衍伸出各種的金融商品,好吧更貼切應該說賭博商品
後面那個也不太對,當美國輸出商品的時候,就會導致相反的現象,你印越多反而市場上的美鈔越多,也就是美國本身必須不斷的大量購買外國貨物讓他國滿手美鈔才可以造成印越多價格跌不掉的狀況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1/10/2010 : 04:28:1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aptain Sulu
只是上面大多談的是實質所得的減少,名目所得又不需經過匯兌當然不會變,美國向來通膨很低,但最近抗通膨國債的走勢,看起來有所蠢動。而且討論個人一個時間一定額的資產購買力我不認為沒什麼意義,會「通膨」「你資產會縮水」常是理專們把平民百姓的錢從銀行趕出來到投資市場的最佳「恐嚇」工具(容我這麼形容)。這影響許多個人的決策,加重資金面的供給,成為乘數效果,加起來就叫總體經濟。
經濟學念的不錯!內容水準很好
只是你拿某國貨幣在某個時間內的價值去討論,該國貨幣對外購買力,整個其實已經跟通膨關聯性很小
牽扯到的層面,包含多國的國際換匯某些高手可以透過不同國家間不斷的換匯得到恐怖的利潤、利率、產品產量、政治等等
其實已經失去了它本身的意義 |
|
|
a1hija
新手上路
258 Posts |
Posted - 11/11/2010 : 16:50:4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uangmin95 你的東西我改只能給你五十分,首先布雷頓森林協議確實建立起現在以美元為主要外匯的狀況,但是你忽略掉換匯,你拿五十萬美元在台灣是買不到五十萬美元的貨物,必須先換成台幣才可以購買,這中間的匯兌問題就是俗稱的匯率風險,以此衍伸出各種的金融商品,好吧更貼切應該說賭博商品
後面那個也不太對,當美國輸出商品的時候,就會導致相反的現象,你印越多反而市場上的美鈔越多,也就是美國本身必須不斷的大量購買外國貨物讓他國滿手美鈔才可以造成印越多價格跌不掉的狀況
說到美元 ,不能不說石油。如果說美元自從脫離金本位之後,成了完全「無錨」的貨幣,這說法不盡準確。因為美元背後,其實一直有著石油的支持。 由於石油貿易全以美元作結算單位,對石油的需求,等同對美元的需求。 石油以美元計價是很自然的,直到20世紀50年代早期,美國 的石油生產量都佔到全球的一半。 1971年尼克遜宣布美元和黃金脫鉤,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美國政府不再承諾35美元兌1盎司,使黃金正式退出了貨幣體系。但失去黃金支撐的美元隨之不穩,美元急速貶值,全球投資者中的信心一度瀕於崩潰。 為了重建世界對美元的信心,放棄金本位,開始實施法幣制的美國必須找到一種能有效影響價格的實物。 美國和沙特阿拉伯 簽訂了一系列秘密協議,在這項所謂「不可動搖的協議」中,沙特同意繼續將美元作為出口石油唯一的定價貨幣。由於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國,因此油組其他成員國也得接受了協議。 美元與石油掛鈎,成為世界的共識,任何想進行石油交易的國家不得不把美元作為儲備。正是這一系列協議奠定了美元在國際石油交易計價貨幣中的壟斷地位。 1973年底,石油危機爆發,油價飛漲,使美國終於找到了可以替代黃金的硬通貨。「不可替代協議」簽署之後,全世界需要進口石油的國家首先需要持有美元,而油價上漲,進口國就需要持有更多美元,風雨飄搖中的美元一下子有了依靠,美聯儲得以繼續大量印製綠色鈔票而不引起貶值。 雖然美國並沒有宣布美元與石油的直接掛鈎,美國也不是通過美元盯住石油價格的方式維持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但是美元壟斷了石油交易的媒介地位,美元即使出現匯率的波動也不至於發生崩潰的現象。通過壟斷像石油這樣的大宗商品的交易計價權,就保證了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領導地位。 美元得以與石油掛鈎,為美國經濟也帶來莫大的益處。 各石油入口國,為了購買石油,必須儲備美元,這等同美國向所有石油入口國,徵收國際鑄幣稅。而美國本身,就可以通過印製鈔票來購買石油,這是其他任何國家都沒有的特權,美國可以通過輸出美元這一虛擬符號來換取石油這一真實資源。 美國也可以通過美元控制油價。既然石油交易以美元計價,美國就可以通過國內的貨幣政策影響甚至操縱國際油價。美國國內的利率調整和匯率政策都會直接影響國際油價。至於如何調整,要看美國國內的經濟情况以及美國對外政策的考慮。 石油與美元掛鈎,更衍生出另一項有利美國的現象,就是石油美元現象! 石油美元(Petro-dollar)是70年代中期石油提價後出現的一種金融力量。上世紀70年代中期,石油輸出國由於石油價格大幅提高後,收入大增,石油為油組國帶來大量盈餘資金,這筆資金就如急需排遣的洪水。這股力量,成為了歐美金融市場的強大支持! 石油美元是一種流動性的資金,大量投放在歐美金融市場!90年代以來,大量的阿拉伯石油美元,更流入東京 市場和新加坡 亞洲美元市場進行各種存放和投資。石油美元是國際金融市場上舉足輕重的一支力量。 巨額的石油美元,無論是對石油輸入國還是對石油輸出國,甚至對整個世界經濟,都有很大的影響。對石油輸出國家來說,國內投資市場狹小,不能完全吸納這麼多美元,必須以資本輸出方式在國外運用。對於西方工業發達國家來說,由於進口石油對外支出大幅度增加,國際收支大多呈巨額逆差,倘若採取緊縮性措施,或限制進口石油等來謀求國際收支狀况的改善,則可能導致經濟衰退。因此,工業國家大多希望石油美元回流——由石油輸出國家回流到石油輸入國家,這就出現了石油美元的回流。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6/4/l46r.html
石油輸出國有大量石油美元,他們只要把美元放在美元市場進行各種存放和投資,美元就不會大幅貶值
———————————————————————— 我從不射殺動物。這並不是因為我反對這項運動,而是它對我而言根本缺乏刺激和挑戰性,一旦當你以「人」作為射擊目標後,其他的對象就顯得毫無吸引力了。 —確認擊殺60名敵軍的USMC狙擊手傑克•考夫林(Jack Coughlin)槍炮士官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1/11/2010 : 19:10:0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a1hija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6/4/l46r.html
石油輸出國有大量石油美元,他們只要把美元放在美元市場進行各種存放和投資,美元就不會大幅貶值
一樣有問題!石油成為必需品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石油是以替代品存在,這並不是說車子不吃油,而是市場上存在可以替代車輛的運輸方式
當石油暴漲,個人用車成本偏高,民眾會自然選擇大眾運輸工具做為替代品,進而導致石油需求下降,當石油的需求是浮動的時候,那麼就不存在石油是硬通貨的講法,原因是可以經過市場調節改變石油需求
而美國如果還是商品輸出大國,那麼石油輸出國所擁有的美元,也只是回流給美國,最後就造成商品的通膨,你拿出來的只是最近二十年石油變成必需品的結論來帶入,事實上美元還是以商品輸入做為穩定美元的手法 |
|
|
cchs
路人甲乙丙
Taiwan
2212 Posts |
Posted - 11/11/2010 : 22:59:52
|
天阿 你引用的資料是周日小說﹕金融刺客--Note 002 石油美元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1106/4/l46r.html 而且焦點應該是 中國似乎決定讓貨幣戰全面開打,而且更打算直擊美元經濟的核心,石油!中國正積極部署,拉攏油組成員國,讓石油的結算單位開放,直接衝擊美元的霸權地位。
怎麼覺得很類似宋鴻兵的分析模式?? 宋鴻兵寫的《貨幣戰爭》暢銷60萬冊,貨幣戰爭2金權天下不知道賣出幾本? 他是不是要出第三本了??
面對貨幣戰爭 亞洲抉擇有限 http://tw.stock.yahoo.com/news_content/url/d/a/101010/1/29cot.html (中央社2010年10月10日綜合外電) ...本週末在華盛頓召開的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上聚焦此問題,但會中並未得到共識,因為美國和中國在北京的貨幣政策上引發激烈爭議。
亞洲開發銀行(ADB)資深經濟專家Cyn-YoungPark說:「我強烈希望這不會升高成為全面戰爭。」她擔心任何衝突都可能導致全球脆弱的經濟復甦出軌。...
亞洲新興經濟體正陷入交叉火網,北京嚴格控制本身匯率,亞洲新興經濟體的貨幣兌美元匯率,已經比人民幣兌美元更快速升值,也減損了它們的出口競爭力。
窮到只剩尊嚴 窮困使野心滋生 |
Edited by - cchs on 11/11/2010 23:08:00 |
|
|
cchs
路人甲乙丙
Taiwan
2212 Posts |
Posted - 11/11/2010 : 23:26:54
|
精準預言金融引爆時點 宋鴻兵:2011年才是海嘯最高峰 http://blog.udn.com/tenpage/2381704 2008/11/13 20:40:48 ....對於西方社會的理解,宋鴻兵其實有很完整的親身經歷。一九九四年,宋鴻兵赴美留學,取得美利堅大學碩士學位;之後,他在美國,包括美國媒體遊說公司、醫療業、電信業、資訊安全、聯邦政府等單位,做過各式各樣的工作,最後並在房地美及房利美兩家公司擔任高級諮詢顧問。....
....從去年五月在中國上市至今,《貨幣戰爭》一書已連續一年多擠進中國財經暢銷書排行榜,狂銷百萬冊以上;今年十月初,此書在台上市,很快就擠進金石堂、誠品及博客來財經書籍熱門排行榜。....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學教授陳志武指出,作者建議重回金本位制度,似乎是不太明白現代金融基礎。陳志武說,「看過這本書的感覺,像看金庸小說一樣不能太當真。」...
美國俄亥俄州托利多大學經濟學教授張欣也認為,這本書中有很多常識性的錯誤,例如有關美國聯準會(Fed)是一個私人擁有的中央銀行的說法。「Fed的股根本不是私人銀行的股,分紅就是幾十塊錢,跟美聯儲巨大的贏利是不能比的。而且,這些所謂私人銀行的成員實際上並沒有發言權,跟一般私人銀行是很不一樣的。」
高盛集團董事總經理胡祖六,他在《財經》雜誌用(子虛烏有的「貨幣戰爭」)六千字的文章,批駁宋鴻兵的觀點。...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研究中心主任朱文暉分析這個熱潮,認為《貨幣戰爭》的暢銷,「正暗合了目前中國富強起來後的集體焦慮。」
台灣目前四家DRAM公司中,台塑集團下就有華亞科技與南亞科技兩家,每年台塑集團都要投入近六百至八百億元到DRAM產業。隨著王永慶過世、王永在退居幕後,王家第二代接班,華亞科跟南亞科的未來也出現變數。王家第二代成員就曾有人私下說過,DRAM是燙手山芋,長期算起來沒賺錢,但投資又是無底洞,是七人小組最頭痛的難題,未來最有可能的出路,就是想辦法賣掉這兩家公司。
爾必達除了分別增加力晶與瑞晶的持股外,也宣布暫停在大陸蘇州十二吋晶圓廠的設置計畫,集中全力在力晶與瑞晶的投資擴廠,由於力晶與瑞晶已占爾必達超過五成的生產量,兩家公司此刻結盟相當合理。
作為目前日本惟一的一家DRAM大廠,爾必達社長
窮到只剩尊嚴 窮困使野心滋生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11/12/2010 : 08:04:2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uangmin95
一樣有問題!石油成為必需品是近二十年的事情,在此之前石油是以替代品存在,這並不是說車子不吃油,而是市場上存在可以替代車輛的運輸方式
不只20年喔,雖然每個國家把石油變成必需品的時間不同,但歐美基本上在二戰前就已經必須要石油了,台灣把石油視為必須也超過三十年了.不只是貿易商旅運輸要油,還有發電也要油.
吉屋出售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1/12/2010 : 11:06:49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不只20年喔,雖然每個國家把石油變成必需品的時間不同,但歐美基本上在二戰前就已經必須要石油了,台灣把石油視為必須也超過三十年了.不只是貿易商旅運輸要油,還有發電也要油.
只有20年而已,車輛必須要用石油和石油是民生必需品是兩碼子事
什麼叫做必須?在經濟學上這個辭代表市場上缺乏有力的替代品,拿肉類來說限在市場上有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等等各種肉類,假設一百年後人類只剩下豬肉可以食用,那你能夠說在百年前豬肉已經是民生必需品嗎?因為那時候的人類也有吃豬肉?
石油變成民生必需品,其實是從1990年代開始,各國車廠推出各種以電力為主的車輛,這時候石油才變成民生必需品,同樣的電動車輛早在1830年就有電力火車,1887年就有有軌電車,你同樣也是不能說在1830年火車已電力為主要驅動來源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11/12/2010 : 11:26:42
|
1910年代皇家海軍屈服,把燒煤與煤/油兩用鍋爐都換成燒油的鍋爐後,石油在運輸方面就找不到替代品了;合成纖維服裝在台灣從1960年代盛行後,以石油為基礎的合成纖維服裝產量,也不是其他類型織物可以取代的.如果只用"市場上缺乏有力替代品"的標準,石油在二次大戰前的全球範疇中,就已經是無可取代的東西,否則各國糧食交易的運輸能量馬上不足. 電力汽車的大量推出並不能作為石油成為不可或缺替代品的標誌,石油危機還比較適當(即使小弟認為這只是讓大家認識到石油的影響,石油成為不可或缺用品是早在這之前的事情),而電力汽車也是石油危機後大家提出的替代方案,只是技術發展花了十年以上才有點像樣的成品.
吉屋出售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1/12/2010 : 13:38:1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1910年代皇家海軍屈服,把燒煤與煤/油兩用鍋爐都換成燒油的鍋爐後,石油在運輸方面就找不到替代品了;合成纖維服裝在台灣從1960年代盛行後,以石油為基礎的合成纖維服裝產量,也不是其他類型織物可以取代的.如果只用"市場上缺乏有力替代品"的標準,石油在二次大戰前的全球範疇中,就已經是無可取代的東西,否則各國糧食交易的運輸能量馬上不足. 電力汽車的大量推出並不能作為石油成為不可或缺替代品的標誌,石油危機還比較適當(即使小弟認為這只是讓大家認識到石油的影響,石油成為不可或缺用品是早在這之前的事情),而電力汽車也是石油危機後大家提出的替代方案,只是技術發展花了十年以上才有點像樣的成品.
原來1910年所有交通設施都改用了油料作為推進動力,請舉出1910年柴油火車大量使用的證據
請解釋1890年英國煤炭18200萬噸成長到26400萬噸的原因
1961年CVA/CVN-65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下水後,核子動力就已經取代石油成為交通運輸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因此自1961年以後所有船隻都是採用核子動力?請問中華民國成功級是採用哪一級的核子動力?
並不是某個國家某個單位改用某項產品就代表全世界已經把石油作為必需品,什麼叫做不可替代你知不知道?算了就像你不知道公務人員倫理一樣
所謂的不可替代是指,我無法採用其他方式控制她的價值,也無法採用其他方式來替代它的運輸,20年前石油暴漲我可以採用大眾運輸工具來達到我的需求降低石油價格,20年後的今天即便所有人都採用大眾運輸工具,但是石油價格一直下不來
當一個東西成為必需品的時候唯一的方式就是找到一個全新的技術來取代,這不僅僅只是發明,還包刮推廣還包刮使用,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有效的以另依種方式來抑制她的價格,懂了嗎天才?
對了二次大戰前後主要還是依靠火車畜力不是船隻,船隻能用什麼油,每千噸公里才4公斤的燃油銷耗,長途卡車每千噸公里是12公斤的油耗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11/12/2010 : 15:27:4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uangmin95
[1961年CVA/CVN-65核子動力航空母艦下水後,核子動力就已經取代石油成為交通運輸上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不,當時的核動力商船計畫通通失敗,核動力成功的只有航艦,巡洋艦/巡防艦/領導驅逐艦這類大型水面作戰艦,潛艦,以及極區用的破冰船.商業化失敗與軍事化的局限性,其實反應了這種推進方式應用上的問題. 還有,要說石油漲價,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以及2000年代的波灣危機到伊拉克戰爭,才是大的,這兩段時間一個離現在三十幾年,一個不到十年,離現在廿年的1990年代,一直是在一桶十幾到廿幾美元之間擺盪,這還包括了1990~91年的波灣戰爭之前的漲價,當然在1990年代後期我們反而是高興這段時間油價在降...... 你在公家機關做過嗎?
吉屋出售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
|
|
MACOS8
路人甲乙丙
3316 Posts |
Posted - 11/12/2010 : 15:55:49
|
嗯,小弟今天是長見識了,原來兩次石油危機的解決方案就是用不燒油的交通工具..因為石油不是當時的民生必需品。 石油不是只能拿來燒而以,還是很多民生必需品的工業原料。不要把這黏乎乎的東西想的太簡單了。
更不用說自二戰之後,推動農業工業化的推手就是石油! 這東西在二戰之後,石化用品普及,及航空業大量發展後即在大多數的國家成了民生必需品之一,並非只因車輛的關係而以。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11/12/2010 : 16:08:2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更不用說自二戰之後,推動農業工業化的推手就是石油! 這東西在二戰之後,石化用品普及,及航空業大量發展後即在大多數的國家成了民生必需品之一,並非只因車輛的關係而以。
您這講的是生產業上石油化工業的興盛,小弟講的則是物流學的內容,燃料對於工業時代交通運輸產生的物流與商業革命,也是個大題目.至於說近20年的石油,嗯,腦補?
吉屋出售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
|
|
Captain Sulu
版主
Taiwan
2822 Posts |
Posted - 11/12/2010 : 16:54:49
|
多餘的諷刺字眼請少用,然後各位請喝茶...
______________ 他們是在地原生的類人種,而非被遺忘的星際移民。 我在軌道之上巡守,將阻止一切以科技領先之便在此地塑造宗教神蹟的企圖。 Captain Sulu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1/13/2010 : 04:27:32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嗯,小弟今天是長見識了,原來兩次石油危機的解決方案就是用不燒油的交通工具..因為石油不是當時的民生必需品。 石油不是只能拿來燒而以,還是很多民生必需品的工業原料。不要把這黏乎乎的東西想的太簡單了。
更不用說自二戰之後,推動農業工業化的推手就是石油! 這東西在二戰之後,石化用品普及,及航空業大量發展後即在大多數的國家成了民生必需品之一,並非只因車輛的關係而以。
哀,這就是你不懂的地方了!不過你的問題很好我的學生也提過!
必須品有一些很明顯的特徵,市場上缺乏可替代品以及大規模普及化後導致的價格無法以特殊手段控制,就像氧氣和牛肉,你沒有氧氣會死,那麼今天氧氣每公升從10元飆升到每公升一千萬,你買不買?除了造反就只能乖乖買,政府能不能控制它的價格?當然這是虛構的所以我可以看我高興控制,然而事實上政府對於必須品的控制是很沒有辦法的,除非採用激烈的手段
而牛肉就是供需最好的代表,牛肉漲價我可以吃其他的肉,我可以多吃青菜,對於大多數人並不會產生影響,就像過去石油危機因為車輛比較少,所以可以改搭大眾運輸工具,甚至不開車不騎車兩條腿走路。當然還是有少數人愛吃牛肉,就如同大眾運輸或是必要的經濟運輸一般,雖然存在必要的需求單是供給是可以調整和計算的
1910年美國的車輛大約是每千人25台,總人口數約一億,總車輛大約為250萬,1970-80年代間增長到800萬台,1990年破千萬,美聯儲主席再出席一項貨幣政策報告時指出,自1990年起美國家庭擁有的車輛就以每年6%的速度增長,2000年止美國每戶擁有的車輛已經超過1.75台,現在美國總人口約為三億人戶數約為一億戶,換算美國現有的車輛已經超過1.75億台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上昇
各位請把上述的車輛數已一週五十公升的油耗計算,就會得到其實石油是自1990年起才成為民生必需品
英國方面也是如此,自1970年起到1990年間,公共汽車從56降低到91年的45,小型車輛和摩扥車則從330提高到596,1988年到1991年三年內總數由638提高到688,而這全部增加在汽車上。(前者單位為每十億人公里)
而現在全球的車輛愈十億台,以每週每台耗油五十公升來看,平均每週要消耗500億公升的油料,一桶原油大約可以提煉74公升的汽油,這相當於全球的原油產量,在扣除掉買了不開或其他因素,事實上車輛站所有元由消耗的70%以上 |
|
|
ID已刪除
路人甲乙丙
1507 Posts |
Posted - 11/13/2010 : 04:44:3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不,當時的核動力商船計畫通通失敗,核動力成功的只有航艦,巡洋艦/巡防艦/領導驅逐艦這類大型水面作戰艦,潛艦,以及極區用的破冰船.商業化失敗與軍事化的局限性,其實反應了這種推進方式應用上的問題. 還有,要說石油漲價,19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以及2000年代的波灣危機到伊拉克戰爭,才是大的,這兩段時間一個離現在三十幾年,一個不到十年,離現在廿年的1990年代,一直是在一桶十幾到廿幾美元之間擺盪,這還包括了1990~91年的波灣戰爭之前的漲價,當然在1990年代後期我們反而是高興這段時間油價在降...... 你在公家機關做過嗎?
我只能說你我可能都活不到可以看見石油全面消失,核子動力或者說電力全面取代現在動力來源的那天,這是科技的限制與發展的結果,天曉得未來會不會隨便一艘商船都比航空母艦還大
而在那個時候能夠說因為過去美國大量使用核子動力所以石油已經被取代了嗎?當然不能這樣說,最主要的還是推廣和普及,普及的結果就是你告訴文化大學的學生上課只能坐公車他會跟你比中指,90年代後車輛大規模的突然普及化,才把石油由可替代品變成必需品,千萬不要懷疑一個事實學界的多數還是認為石油是可以被替代的,意思就是她們認為當油價狂飆的時候我們會放棄各種便利的車輛改撘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不需要燃料的移動方式,而事實告訴我們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至於你另外一個問題,我只能告訴你,你自己應該知道你之前有些言論如果你是公務員是很危險的 |
|
|
MACOS8
路人甲乙丙
3316 Posts |
Posted - 11/13/2010 : 05:15:33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uangmin95
90年代後車輛大規模的突然普及化,才把石油由可替代品變成必需品,千萬不要懷疑一個事實學界的多數還是認為石油是可以被替代的,意思就是她們認為當油價狂飆的時候我們會放棄各種便利的車輛改撘乘大眾運輸工具或是不需要燃料的移動方式,而事實告訴我們這已經是不可能的事情
這句話的問題很多。請問您是在講地球上的哪一個地方?? 中國大陸地區嗎?
不論是石油增產曲線,跟世界石油年消耗增加曲線,1990年後都沒有快速增加的現象,此現象並不支持您的推論。另外除了亞洲地區的消耗量以外,世界其他地方的原油消耗量在1980年後也都沒有數量級的變化,可見除亞洲以外,在世界其他地區,1990年後石油並沒有從可替代品一下變成不可取代品。 另外從全球能源使用來看,自1980年後,油、煤、氣的使用成長斜率幾乎相同,也沒有看到石油有特別的變化。
請問您到底是從哪裡看到石油在1990年後因為汽車大量普及而從可替代品變成不可替代品的。
小弟看到的時間點只有更早,在19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
還有,您提出的US車輛數量變化,小弟也可以跟您說如果比較1960-2008年的資料,在1990年前後美國註冊車輛的成長率基本上是沒有變化的。 同時間,每輛小客車與小卡車的平均MPG反而隨年份是下降的(1980-2008)。因此,雖然車輛數量不斷增加,但因車輛增加的石油消耗量增加數量反而沒有那麼大。因此你的算式初始條件就有問題。
我們再看US地區的每年運輸能源消耗變化,基本上也是一樣的態勢: 在1990年前後增加長期增加速率沒有明顯的變化,只有在1980-1985年期間因為石油危機的關係呈持平關係。其中石油所佔比率自1960-2007年大多都維持在95-96%,1975年後站上96%,1985年更到達將近97%,不過1990年後至今在也沒有達到這個比率。2006-2009年,石油所佔運輸消耗比反而相對下滑,從95.9%落到93.7%...
科科..你說的證據哪一項支持您的推論?
最後我們來看US 人均註冊車輛數目增加率 (H.R.V./person)。 1960年 ~0.4 1970年 ~0.55 1980年 0.71 1990年 0.77 2000年 0.8 2008年 0.85 基本上斜率從1980年後是一致的,呈現緩慢增加,也就是說,在1960-1980年中,大家開始大量購入車輛,1980年達到一個飽和階段,80年後只有微幅成長..請問您的1990年後車輛大量增加在哪?
以上幾乎所有的資料你都可以在BTS的網頁上找到,人口數來自於人口統計局。
另外小弟也可以用您一模一樣的觀點來論證,說明自2006年後石油在運輸上不再具有不可取代性: 因為可以使用多種能源的車輛,與高效率車輛複合引擎於2006年後大量出現,因此在2006年後,石油已經不再是不可替代的運輸能源,所佔運輸消耗比開始下降,並可輕易的被生質柴油、酒精、天然氣、以及來自煤炭等其他能源的電力車輛所取代。 |
Edited by - MACOS8 on 11/13/2010 07:20:24 |
|
|
Lugiahua
路人甲乙丙
USA
1884 Posts |
Posted - 11/13/2010 : 05:28:52
|
根據在下跟NIS的科學家詢問的結果是 大約2040年商業核融合可以普及化...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11/13/2010 : 07:44:5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huangmin95
至於你另外一個問題,我只能告訴你,你自己應該知道你之前有些言論如果你是公務員是很危險的
政戰都專案調查約談過了,怎麼會不知道?怎麼對付的方法都知道.不過留在學校就是有個好處,學校亂搞人家看得比較鬆,否則一些大學早就全校改成監獄了......
吉屋出售 台北縣板橋市大觀路一二樓公寓,接近國小至大學各級學校及公車總站,離捷運及板橋車站不遠. 詳情請洽0931043559田小姐 |
|
|
BWS
路人甲乙丙
Taiwan
2128 Posts |
Posted - 11/13/2010 : 08:12:24
|
原來這裡還出了個教經濟教到算是誤人子弟的那種 "先生"阿 ??
哪間學校說說吧 ~通知周遭的不要去讀阿
-------------------------------------- 當你看到我在這邊發一篇文章時 , 會順道刪除其他發過的五篇文 -------------------------------------- |
|
|
標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