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C第二論壇
MDC第二論壇
首頁 | 會員資料 | 註冊 | 最新發表 | 會員列表 | 傳訊 | 搜尋 | 常見問題
登入名稱:
密碼:
記住密碼
Forgot your Password?

 論壇首頁
 軍事討論區
 戰略戰史與國際關係
 釣魚台爭端白熱化-開戰倒數?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前頁
作者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到第 頁,共 16頁

gdlz
路人甲乙丙

1255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01:16:47  會員資料 Send gdlz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陸戰屋小步兵

轉一篇文章:東亞的火藥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1090fd0102e8lk.html

讀書不成先用劍 用劍無它A讀書 讀書用劍兩無成 落魄江湖它W負



中美對日的爭取,美國已經全勝。日本國內政治格局已經逆轉,親華派或者叫現實派自殺的自殺下臺的臺。近十年努力初步建立中日主導的東亞自貿區(韓國會笑死),貿易結算貨幣互換排除美元控制已經全部失敗。


日本現在所做的每件事不管是對俄對中都是損人不利己,卻利於美國。對於徹底淪為美國傀儡的日本現政府,有人還幻想熱臉貼冷屁股放棄爭奪釣魚島來換回中日友好真的是幼稚病發作。


雖然但論中日單挑的話,中國軍力占優。但誰都知道,這次沖突始作俑者就是美國,真起軍事沖突美國肯定插手對付中國。
所以中國肯定不會先開第一槍落人把柄,日本正是看到這一點才不斷用購島登島抵捕登島保釣人士(這也是土共從來不支持民間保釣登島的原因,白送對手顯示實際控制行使執法權的機會)來刺激挑釁中國。(而這次美國也成功利用香港反華民運用偽保釣來激發矛盾)
但我們也能看到日本也只能僅此而已,可打的牌不多,面對前來的土共海監漁政也不敢打第一槍。中國卻可以按照黃岩島模式不斷以政經軍多管齊下逐步擠壓日本。
沒了日本 東亞自貿區10+1+2換成10+1+1 照樣能玩。能分食日本的份額 德國和韓國做夢都會笑醒。
而中日雙方政經軍發展得勢頭,拖得越久中國的優勢就越大。釣魚島的目前形勢在日本抵受不了政經擠壓之前迫使對方開第一槍或退縮的遊戲。


對於臺灣,本不是能力的問題,只是意志決心太爛已經成為局外人 只剩下個一個曆史站隊選擇,不過這麼多年的慣性是回不了頭了。土共也從來不指望啥和平統一,只是拖而已。
Go to Top of Page

cobrachen
管家

451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02:11:10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cobrachen'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cobrachen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個還要搭配戰略資料鏈系統的重新整建,目前的北斗系統作為戰略資料鏈,是很省錢也很有效率的,但是當最高權限用戶數量到達數百以後,你就會開始碰上Server不足網路塞車的問題,必須規劃全新的系統.
台灣其實買得到一堆大陸作網路工程的專書,包括軍品,加上網路工程與電線下水道這些一樣,從技術概念出來到架構完成都是20~50年的功夫,很耗時,你用舊的資料也可以算出現在進度到哪,不要以為台灣不知道大陸的軍用網路發展到哪個層級,頂多不知道實驗室內到哪個層級而已,有心去研究的,服役中的大概都抓得到.政宣品不會講實際的架構與傳輸速度,建議去找一些工業大學的出版品資料.



其實現在這種問題越來越簡單。一則是電腦處理速度越來越快,二則是衛星上下鏈的速度也已經增加很多倍了,因此現在的遙測資料解算速度越來越快,已非10年前所能想像。

舉兩個例子:

1. 我們這邊現在已經有人在計畫要做全球即時性的微波干涉資料庫。以後只要那顆衛星有錢上去,加上地面設備的support,他們就可以做到即時性的資料自動處理加判讀。同樣的技術在10年前是完全手動的,5年前開始可以半自動的批次處理(同時間大概是10年前的10倍資料量),現在已經有即時全自動處理千倍資料的潛能了。

2. 大概10年前要生產地形模型仍需要手動GCP、影像校正等繁複程序,現在已經進步到只要幾百張一般的照片,電腦直接把建築物模型、地形模型算給你..連像機參數、CP都不用。

在這種電腦硬體跟演算法的進步之下,由於老共的第一目標簡單明瞭,就是東南沿海一線,因此衛星訊號的接收、陸上傳送都不是問題。這時只要老共能夠做出即時的資料處理,並且發展出合適的演算法,那觀測衛星revisit的頻率就幾乎可以等同於飛彈射擊窗口的頻率,唯一的問題只是窗口的寬度有多大。

處理速度越快,人為介入越小,窗口就會更寬。相反的,如果受測目標有辦法干擾微波或可見光訊號,那窗口就會收縮。





可見光你就得要考慮解析度,飛行高度,電量供應和衛星壽命等因素,而且可見光下的目標識別在自動化上還得要看辨識是甚麼。

用雷達波段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主動或者是被動的手段也是有一些限制在,這是衛星使用國家都會遇到的,不是和某些人所說,非得要拿到甚麼機密數才會有概念。
Go to Top of Page

BlueWhaleMoon
我是老鳥

13035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07:19:05  會員資料 Send BlueWhaleMoon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gdlz


對於臺灣,本不是能力的問題,只是意志決心太爛已經成為局外人 只剩下個一個曆史站隊選擇,不過這麼多年的慣性是回不了頭了。土共也從來不指望啥和平統一,只是拖而已。



大陸不會開第一槍講的絲毫沒有不好意思 對台灣就是"不是能力問題只是意志問題" 以前對你的質疑你可是都從來沒有回答 台灣就不怕美國介入痛扁?
Go to Top of Page

MACOS8
路人甲乙丙

3316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07:28:03  會員資料 Send MACOS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可見光你就得要考慮解析度,飛行高度,電量供應和衛星壽命等因素,而且可見光下的目標識別在自動化上還得要看辨識是甚麼。

用雷達波段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主動或者是被動的手段也是有一些限制在,這是衛星使用國家都會遇到的,不是和某些人所說,非得要拿到甚麼機密數才會有概念。


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一般的海洋觀測衛星都是固定軌道,所以飛行高度、解析度通通都是預先訂好的資料。只要衛星上面的東西不要壞掉,校正結束後就會按照原參數一直用,直到上面有變化發生為止(比如說陀螺儀故障)。可見光最主要的問題是背景光跟雲霧,其他的都還好....

至於電量、記憶體等會影響連續操作時間,這點不只影響光學衛星,連雷達衛星也有一樣的問題。不過這點對老共來說只要一開始能鎖定區域就不會是問題。

剛剛熊熊一查大陸2011年底的學報,老共扣掉2010年爆炸的CRS-1外,已經有5顆合成孔徑衛星在天上跑了....這麼多顆L-Band的衛星上去確沒有文章產出,那這些衛星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了。另外到2020年前,還會有兩顆海洋系列的X-Band/C-Band衛星,加上一顆HJ-1C號跟一組HJ-2...嘖嘖嘖...司馬昭之心呀..(笑)

Edited by - MACOS8 on 09/25/2012 07:35:07
Go to Top of Page

cobrachen
管家

451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08:16:52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cobrachen'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cobrachen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可見光你就得要考慮解析度,飛行高度,電量供應和衛星壽命等因素,而且可見光下的目標識別在自動化上還得要看辨識是甚麼。

用雷達波段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主動或者是被動的手段也是有一些限制在,這是衛星使用國家都會遇到的,不是和某些人所說,非得要拿到甚麼機密數才會有概念。


其實這些問題都不是問題..一般的海洋觀測衛星都是固定軌道,所以飛行高度、解析度通通都是預先訂好的資料。只要衛星上面的東西不要壞掉,校正結束後就會按照原參數一直用,直到上面有變化發生為止(比如說陀螺儀故障)。可見光最主要的問題是背景光跟雲霧,其他的都還好....

至於電量、記憶體等會影響連續操作時間,這點不只影響光學衛星,連雷達衛星也有一樣的問題。不過這點對老共來說只要一開始能鎖定區域就不會是問題。

剛剛熊熊一查大陸2011年底的學報,老共扣掉2010年爆炸的CRS-1外,已經有5顆合成孔徑衛星在天上跑了....這麼多顆L-Band的衛星上去確沒有文章產出,那這些衛星的目的已經昭然若揭了。另外到2020年前,還會有兩顆海洋系列的X-Band/C-Band衛星,加上一顆HJ-1C號跟一組HJ-2...嘖嘖嘖...司馬昭之心呀..(笑)



你上面哪種衛星的解析度下限是根據甚麼大小的目標?蘇聯過去做到最好的是航艦等級。而且限在要偵測的是在海面上移動的目標,和靜止或者是背景較單純的目標不同。

電量的需求會決定要使用的能量來源,而能量來源就會決定飛行高度,衛星的大小與重量,同時也會對於衛星在軌道上停留的時間以及需要多少燃料維持軌道有關係。太陽能板在較低軌道的效果和阻力對於衛星的操作有負面的影響,並非決定區域就可以定案的。
Go to Top of Page

MACOS8
路人甲乙丙

3316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11:03:01  會員資料 Send MACOS8 a Private Message
RORSAT is Radar sat. CRS-n and others are SAR satellite. Their working modes are quite different. According the published data, those chinese sar sat are orbiting at 6xx km, with 5 n resolution. This is also the typical orbiting altitude of sar sats.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11:04:33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xk20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7382062.shtml
大陸將發8衛星監測釣島

此外,大陸國家海洋局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也透露,將在二○二○年前發射八顆海洋偵測衛星,實現對所有管轄海域、乃至全球海洋環境的遙感監測能力,並強化對黃岩島、釣魚台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等島嶼監測能力。


=====================
差八顆revisit time就會差很多, 如果按照TG的計畫的話, 2020年左右就是周邊海域監測網建立完善的時候,也是PLA具備有效區域反艦能力的時候..



這個還要搭配戰略資料鏈系統的重新整建,目前的北斗系統作為戰略資料鏈,是很省錢也很有效率的,但是當最高權限用戶數量到達數百以後,你就會開始碰上Server不足網路塞車的問題,必須規劃全新的系統.
台灣其實買得到一堆大陸作網路工程的專書,包括軍品,加上網路工程與電線下水道這些一樣,從技術概念出來到架構完成都是20~50年的功夫,很耗時,你用舊的資料也可以算出現在進度到哪,不要以為台灣不知道大陸的軍用網路發展到哪個層級,頂多不知道實驗室內到哪個層級而已,有心去研究的,服役中的大概都抓得到.政宣品不會講實際的架構與傳輸速度,建議去找一些工業大學的出版品資料.



dasha兄这么说是合理的,台湾情报部门和军方要说有所了解我相信。但是我不认为你我这个级别的人能了解具体情况,对比要知彼知己才可以,所以这种分析确实有空对空的嫌疑,没意义。不是大陆一方只注重硬体,而是对比软体大家都没有实际的数据,那说法就是空对空了,主观性太重了。至于某人拿这种空对空的东西当依据来褒贬双方战力,那就是笑话了。



你我這個級別?(冷笑)真的解放軍出來的,可能會看過小弟的資料,小弟可是中華民國海軍情報單位退伍的職業軍官,在技術情報上,不要以為您與小弟是同一個級別,只不過cobrachen兄懶得說,小弟比較勤快會說出資料而已.比方,現代武器版上討論"051D?新盾"那篇,小弟說過052不過是神盾的1/5,神盾系統的收發模組與功率都是幾十年的老資料了,可是052的資料呢?
其實更可笑的是,軟體資料數據與分析方法,簡體中文書比英文或日文書都容易取得,比方"JTIDS/Link16數據鏈--國防工業出版社""國防系統分析方法--國防工業出版社",這邊討論的東西,軟體部份該用的數據資料與系統架構這兩套書通通都有,幾百新台幣就夠看半年.你們自己的書你們看得反而沒有台灣或美國的人要熟?講白一點,不是自己的專業不懂不要緊,就不要以為大家都不懂,那只是讓所有人看笑話.

Edited by - dasha on 09/25/2012 12:38:11
Go to Top of Page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11:15:26  會員資料 Send dasha a Private Message
七八顆衛星限制在千公里範圍內的隨時即時監測,確實是夠了;如果資料只供應各軍區指揮部與二炮的反艦單位,不是到處發的話,資料傳輸也還不會遇到瓶頸.除非美國航艦就是能一直躲在積雲下(不只遮可見光,大量閃電與降雨也會影響紅外線與雷達)接近,否則美國人接近台灣或日本時,確實會面臨危險.
Go to Top of Page

cobrachen
管家

451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18:27:07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cobrachen'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cobrachen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RORSAT is Radar sat. CRS-n and others are SAR satellite. Their working modes are quite different. According the published data, those chinese sar sat are orbiting at 6xx km, with 5 n resolution. This is also the typical orbiting altitude of sar sats.



美國的海洋偵測衛星的近地點在1000公里以上,蘇聯過去的US系統非常低,在300公里的軌道以下,但是,這個高度下要作合成孔徑,衛星就要3.8噸,天線要4公尺,而且無法使用太陽能板。600公里等級的軌道,衛星大小,噸位和解析度之間會有一些需要研究的地方。
Go to Top of Page

xk2008
路人甲乙丙

380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19:25:22  會員資料 Send xk200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個還要搭配戰略資料鏈系統的重新整建,目前的北斗系統作為戰略資料鏈,是很省錢也很有效率的,但是當最高權限用戶數量到達數百以後,你就會開始碰上Server不足網路塞車的問題,必須規劃全新的系統.
台灣其實買得到一堆大陸作網路工程的專書,包括軍品,加上網路工程與電線下水道這些一樣,從技術概念出來到架構完成都是20~50年的功夫,很耗時,你用舊的資料也可以算出現在進度到哪,不要以為台灣不知道大陸的軍用網路發展到哪個層級,頂多不知道實驗室內到哪個層級而已,有心去研究的,服役中的大概都抓得到.政宣品不會講實際的架構與傳輸速度,建議去找一些工業大學的出版品資料.



其實現在這種問題越來越簡單。一則是電腦處理速度越來越快,二則是衛星上下鏈的速度也已經增加很多倍了,因此現在的遙測資料解算速度越來越快,已非10年前所能想像。

舉兩個例子:

1. 我們這邊現在已經有人在計畫要做全球即時性的微波干涉資料庫。以後只要那顆衛星有錢上去,加上地面設備的support,他們就可以做到即時性的資料自動處理加判讀。同樣的技術在10年前是完全手動的,5年前開始可以半自動的批次處理(同時間大概是10年前的10倍資料量),現在已經有即時全自動處理千倍資料的潛能了。

2. 大概10年前要生產地形模型仍需要手動GCP、影像校正等繁複程序,現在已經進步到只要幾百張一般的照片,電腦直接把建築物模型、地形模型算給你..連像機參數、CP都不用。

在這種電腦硬體跟演算法的進步之下,由於老共的第一目標簡單明瞭,就是東南沿海一線,因此衛星訊號的接收、陸上傳送都不是問題。這時只要老共能夠做出即時的資料處理,並且發展出合適的演算法,那觀測衛星revisit的頻率就幾乎可以等同於飛彈射擊窗口的頻率,唯一的問題只是窗口的寬度有多大。

處理速度越快,人為介入越小,窗口就會更寬。相反的,如果受測目標有辦法干擾微波或可見光訊號,那窗口就會收縮。





可見光你就得要考慮解析度,飛行高度,電量供應和衛星壽命等因素,而且可見光下的目標識別在自動化上還得要看辨識是甚麼。

用雷達波段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主動或者是被動的手段也是有一些限制在,這是衛星使用國家都會遇到的,不是和某些人所說,非得要拿到甚麼機密數才會有概念。




你说的是客观环境的困难,但是这个对所有搞这种技术的人来说困难条件是相等的。谁能做的更好说到底是技术积累,投入资源,研发努力这些获得的结果,但是你对双方目前具体情况不了解,拿什么做出谁更强的结论呢?没有量化哪来的概况?空对空的讨论而已。
Go to Top of Page

xk2008
路人甲乙丙

380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19:30:52  會員資料 Send xk200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xk20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http://udn.com/NEWS/WORLD/WORS3/7382062.shtml
大陸將發8衛星監測釣島

此外,大陸國家海洋局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也透露,將在二○二○年前發射八顆海洋偵測衛星,實現對所有管轄海域、乃至全球海洋環境的遙感監測能力,並強化對黃岩島、釣魚台以及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島等島嶼監測能力。


=====================
差八顆revisit time就會差很多, 如果按照TG的計畫的話, 2020年左右就是周邊海域監測網建立完善的時候,也是PLA具備有效區域反艦能力的時候..



這個還要搭配戰略資料鏈系統的重新整建,目前的北斗系統作為戰略資料鏈,是很省錢也很有效率的,但是當最高權限用戶數量到達數百以後,你就會開始碰上Server不足網路塞車的問題,必須規劃全新的系統.
台灣其實買得到一堆大陸作網路工程的專書,包括軍品,加上網路工程與電線下水道這些一樣,從技術概念出來到架構完成都是20~50年的功夫,很耗時,你用舊的資料也可以算出現在進度到哪,不要以為台灣不知道大陸的軍用網路發展到哪個層級,頂多不知道實驗室內到哪個層級而已,有心去研究的,服役中的大概都抓得到.政宣品不會講實際的架構與傳輸速度,建議去找一些工業大學的出版品資料.



dasha兄这么说是合理的,台湾情报部门和军方要说有所了解我相信。但是我不认为你我这个级别的人能了解具体情况,对比要知彼知己才可以,所以这种分析确实有空对空的嫌疑,没意义。不是大陆一方只注重硬体,而是对比软体大家都没有实际的数据,那说法就是空对空了,主观性太重了。至于某人拿这种空对空的东西当依据来褒贬双方战力,那就是笑话了。



你我這個級別?(冷笑)真的解放軍出來的,可能會看過小弟的資料,小弟可是中華民國海軍情報單位退伍的職業軍官,在技術情報上,不要以為您與小弟是同一個級別,只不過cobrachen兄懶得說,小弟比較勤快會說出資料而已.比方,現代武器版上討論"051D?新盾"那篇,小弟說過052不過是神盾的1/5,神盾系統的收發模組與功率都是幾十年的老資料了,可是052的資料呢?
其實更可笑的是,軟體資料數據與分析方法,簡體中文書比英文或日文書都容易取得,比方"JTIDS/Link16數據鏈--國防工業出版社""國防系統分析方法--國防工業出版社",這邊討論的東西,軟體部份該用的數據資料與系統架構這兩套書通通都有,幾百新台幣就夠看半年.你們自己的書你們看得反而沒有台灣或美國的人要熟?講白一點,不是自己的專業不懂不要緊,就不要以為大家都不懂,那只是讓所有人看笑話.



好奇:神盾系統的收發模組與功率都是幾十年的老資料了,052的資料如果你没有,那你如何得出052不過是神盾的1/5的结论?小弟对技术高人从来是尊敬的。但是技术是为了研究学习和讨论,不是为了炫耀。如cobrachen这样的,
讨论中美日的对比,却拿前苏联的数据来说,除了炫耀自己懂得多外,能得出什么有意义的结论?

Edited by - xk2008 on 09/25/2012 19:34:53
Go to Top of Page

xk2008
路人甲乙丙

380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19:32:58  會員資料 Send xk200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RORSAT is Radar sat. CRS-n and others are SAR satellite. Their working modes are quite different. According the published data, those chinese sar sat are orbiting at 6xx km, with 5 n resolution. This is also the typical orbiting altitude of sar sats.



美國的海洋偵測衛星的近地點在1000公里以上,蘇聯過去的US系統非常低,在300公里的軌道以下,但是,這個高度下要作合成孔徑,衛星就要3.8噸,天線要4公尺,而且無法使用太陽能板。600公里等級的軌道,衛星大小,噸位和解析度之間會有一些需要研究的地方。



现在讨论的是中国和美日的对比,不是冷战美苏的对比。现在大陆US系統技术如何呢?有这个才可能对比双方力量吧?
Go to Top of Page

cobrachen
管家

451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20:21:39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cobrachen'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cobrachen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xk20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個還要搭配戰略資料鏈系統的重新整建,目前的北斗系統作為戰略資料鏈,是很省錢也很有效率的,但是當最高權限用戶數量到達數百以後,你就會開始碰上Server不足網路塞車的問題,必須規劃全新的系統.
台灣其實買得到一堆大陸作網路工程的專書,包括軍品,加上網路工程與電線下水道這些一樣,從技術概念出來到架構完成都是20~50年的功夫,很耗時,你用舊的資料也可以算出現在進度到哪,不要以為台灣不知道大陸的軍用網路發展到哪個層級,頂多不知道實驗室內到哪個層級而已,有心去研究的,服役中的大概都抓得到.政宣品不會講實際的架構與傳輸速度,建議去找一些工業大學的出版品資料.



其實現在這種問題越來越簡單。一則是電腦處理速度越來越快,二則是衛星上下鏈的速度也已經增加很多倍了,因此現在的遙測資料解算速度越來越快,已非10年前所能想像。

舉兩個例子:

1. 我們這邊現在已經有人在計畫要做全球即時性的微波干涉資料庫。以後只要那顆衛星有錢上去,加上地面設備的support,他們就可以做到即時性的資料自動處理加判讀。同樣的技術在10年前是完全手動的,5年前開始可以半自動的批次處理(同時間大概是10年前的10倍資料量),現在已經有即時全自動處理千倍資料的潛能了。

2. 大概10年前要生產地形模型仍需要手動GCP、影像校正等繁複程序,現在已經進步到只要幾百張一般的照片,電腦直接把建築物模型、地形模型算給你..連像機參數、CP都不用。

在這種電腦硬體跟演算法的進步之下,由於老共的第一目標簡單明瞭,就是東南沿海一線,因此衛星訊號的接收、陸上傳送都不是問題。這時只要老共能夠做出即時的資料處理,並且發展出合適的演算法,那觀測衛星revisit的頻率就幾乎可以等同於飛彈射擊窗口的頻率,唯一的問題只是窗口的寬度有多大。

處理速度越快,人為介入越小,窗口就會更寬。相反的,如果受測目標有辦法干擾微波或可見光訊號,那窗口就會收縮。





可見光你就得要考慮解析度,飛行高度,電量供應和衛星壽命等因素,而且可見光下的目標識別在自動化上還得要看辨識是甚麼。

用雷達波段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主動或者是被動的手段也是有一些限制在,這是衛星使用國家都會遇到的,不是和某些人所說,非得要拿到甚麼機密數才會有概念。




你说的是客观环境的困难,但是这个对所有搞这种技术的人来说困难条件是相等的。谁能做的更好说到底是技术积累,投入资源,研发努力这些获得的结果,但是你对双方目前具体情况不了解,拿什么做出谁更强的结论呢?没有量化哪来的概况?空对空的讨论而已。



等你了解一些關於地球軌道和衛星的基礎概念再說吧。當然啦,如果你是從其他星球來的,了解的物理和星球知是和地球不同,那就沒辦法了。
Go to Top of Page

cobrachen
管家

451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20:26:41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cobrachen'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cobrachen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xk20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RORSAT is Radar sat. CRS-n and others are SAR satellite. Their working modes are quite different. According the published data, those chinese sar sat are orbiting at 6xx km, with 5 n resolution. This is also the typical orbiting altitude of sar sats.



美國的海洋偵測衛星的近地點在1000公里以上,蘇聯過去的US系統非常低,在300公里的軌道以下,但是,這個高度下要作合成孔徑,衛星就要3.8噸,天線要4公尺,而且無法使用太陽能板。600公里等級的軌道,衛星大小,噸位和解析度之間會有一些需要研究的地方。



现在讨论的是中国和美日的对比,不是冷战美苏的对比。现在大陆US系統技术如何呢?有这个才可能对比双方力量吧?



你連蘇聯的US系統要做到的效果是哪一種都沒概念的話,以及這些系統面臨的瓶頸是單純技術上很快可以突破的,還是有一些其他物理或者是工藝限制都不清楚,你除了在旁邊講別人說的是空話,還能作啥?

而這就是你前面不知道所謂戰略級監視系統和這種海洋監視系統之間可能的差異,他們要更新目標資訊的時間差,可以辨識的物體大小等等問題。蘇聯很清楚看不到就打不到的問題,而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發至今還是沒有其他以美國海軍為假想敵的國家可以比得上的。

另外,蘇聯/俄羅斯的US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是2008年失去作用,發射時間是2006年。冷戰早就結束了。
Go to Top of Page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11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20:49:28  會員資料 Send 閒遊之人 a Private Message
2年就掛了?
這類衛星本身就短命
還是是事故?
Go to Top of Page

cobrachen
管家

4513 Posts

Posted - 09/25/2012 :  21:13:08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cobrachen'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cobrachen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閒遊之人

2年就掛了?
這類衛星本身就短命
還是是事故?


這一顆的壽命不算太短,因為這個系統在比較低的軌道上運作,需要考慮的狀況不太相同。最長的是700多天。
Go to Top of Page

MACOS8
路人甲乙丙

3316 Posts

Posted - 09/26/2012 :  00:58:51  會員資料 Send MACOS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美國的海洋偵測衛星的近地點在1000公里以上,蘇聯過去的US系統非常低,在300公里的軌道以下,但是,這個高度下要作合成孔徑,衛星就要3.8噸,天線要4公尺,而且無法使用太陽能板。600公里等級的軌道,衛星大小,噸位和解析度之間會有一些需要研究的地方。



這點你可以看看1980年代到2010年左右的歐美衛星來得到一點概念。

Satellite / Orbit-Alt / Weight / Ground-res
ERS-1& ERS-2 / 785 km / 2.4 t / ~25 m
ENVISAT / ~800 km / 8.1 t / ~30 m
ALOS PALSAR / 691.65 km / 4 t / 7~10 m
RADARSAT-1 / 798 km / 2.7 t / ~7.5 m
RADARSAT-2 / 798 km / 2.2 t / 3 m
TerraSAR-X / 514 km / 1.2 t / 1 m

接下來是CRS發射時間大約等同於RADARSAT-2跟TerraSAR-X的區間,因此如果CRS系列(所謂的遙感系列)宣稱擁有類似的解析度我並不會覺得意外。

一般說來,mid-resolution的SAR影像可以分析辨別航跡,fine-resolution的SAR影像可以直接用來辨別船隻。歐洲跟加拿大都已經發展出有效的自動船隻辨別演算法,基於的影像不過是ERS跟RADARSAT等級的影像罷了。
Go to Top of Page

im7099
新手上路

225 Posts

Posted - 09/26/2012 :  01:01:50  會員資料 Send im7099 a Private Message
弱弱的問一下
那1000艘漁船到底開道哪了.有人持續追蹤嗎..台灣的都和海保打水仗回來了
不會是開到夏威夷了吧...
Go to Top of Page

cobrachen
管家

4513 Posts

Posted - 09/26/2012 :  01:37:51  會員資料  Click to see cobrachen's MSN Messenger address Send cobrachen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美國的海洋偵測衛星的近地點在1000公里以上,蘇聯過去的US系統非常低,在300公里的軌道以下,但是,這個高度下要作合成孔徑,衛星就要3.8噸,天線要4公尺,而且無法使用太陽能板。600公里等級的軌道,衛星大小,噸位和解析度之間會有一些需要研究的地方。



這點你可以看看1980年代到2010年左右的歐美衛星來得到一點概念。

Satellite / Orbit-Alt / Weight / Ground-res
ERS-1& ERS-2 / 785 km / 2.4 t / ~25 m
ENVISAT / ~800 km / 8.1 t / ~30 m
ALOS PALSAR / 691.65 km / 4 t / 7~10 m
RADARSAT-1 / 798 km / 2.7 t / ~7.5 m
RADARSAT-2 / 798 km / 2.2 t / 3 m
TerraSAR-X / 514 km / 1.2 t / 1 m

接下來是CRS發射時間大約等同於RADARSAT-2跟TerraSAR-X的區間,因此如果CRS系列(所謂的遙感系列)宣稱擁有類似的解析度我並不會覺得意外。

一般說來,mid-resolution的SAR影像可以分析辨別航跡,fine-resolution的SAR影像可以直接用來辨別船隻。歐洲跟加拿大都已經發展出有效的自動船隻辨別演算法,基於的影像不過是ERS跟RADARSAT等級的影像罷了。



你所列出的衛星是有很高的解析度,但是這些高解析度是在掃描很小的區域範圍之內,對於海洋監視來說,這樣的模式需要先確定有目標在該掃描區域之後,然後才能用高解析度去協助作辨識,這與預先就知道哪個範圍要用高解析度去掃描有所不同。

其次,對於地表資源探測和在海洋上找到可疑目標的濾波型態有所不同,並非高解析度可以直接適用,這需要考慮到。

其實,真的要比較的話,以同樣是擔負類似任務的衛星來看會比較簡單一點,尤其是要對日本以及以南的太平洋作監測,與對大氣或者是地面的探測需要還是有所不同。
Go to Top of Page

MACOS8
路人甲乙丙

3316 Posts

Posted - 09/26/2012 :  02:56:30  會員資料 Send MACOS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你所列出的衛星是有很高的解析度,但是這些高解析度是在掃描很小的區域範圍之內,對於海洋監視來說,這樣的模式需要先確定有目標在該掃描區域之後,然後才能用高解析度去協助作辨識,這與預先就知道哪個範圍要用高解析度去掃描有所不同。

其次,對於地表資源探測和在海洋上找到可疑目標的濾波型態有所不同,並非高解析度可以直接適用,這需要考慮到。

其實,真的要比較的話,以同樣是擔負類似任務的衛星來看會比較簡單一點,尤其是要對日本以及以南的太平洋作監測,與對大氣或者是地面的探測需要還是有所不同。


SAR衛星通常都具有兩種以上的影像掃描模式。

Fine resolution的swath width確實比較窄,像是TerraSAR-X跟RADARSAT-2在最高解析度模式下只有20公里不到的swath width。ALOS PALSAR跟其他衛星大概在40 km左右,但是這些衛星至少都有Wide swath mode。

在Wide swath 模式下,swath width通常超過100 km(可以寬到300公里或更寬), 並且可提供中等解析度(25-100 m)的影像。歐洲那邊已經做到用比這種解析度還低的SAR影像來做自動船隻辨識的功能(包括船速),因此現在大可以先用一顆衛星做Wide swath定位船隻的位置,再用Fine mode去檢視船隻。

更何況CRS系列不只是L-band的SAR衛星而已,他還有成套的光學衛星做目標檢查之用。

蛇大你可以參考一下這個powerpoint看看:
http://www.cedre.fr/fr/publication/colloque/obs/4_jrc.pdf

光用這些衛星,歐洲現在民間已經可以做到6分鐘的自動辨識,
30分鐘的辨識與反應了。現在能做的東西已經不只前蘇聯的那一套了。

Edited by - MACOS8 on 09/26/2012 05:31:49
Go to Top of Page

xk2008
路人甲乙丙

3803 Posts

Posted - 09/26/2012 :  12:27:50  會員資料 Send xk200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xk20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這個還要搭配戰略資料鏈系統的重新整建,目前的北斗系統作為戰略資料鏈,是很省錢也很有效率的,但是當最高權限用戶數量到達數百以後,你就會開始碰上Server不足網路塞車的問題,必須規劃全新的系統.
台灣其實買得到一堆大陸作網路工程的專書,包括軍品,加上網路工程與電線下水道這些一樣,從技術概念出來到架構完成都是20~50年的功夫,很耗時,你用舊的資料也可以算出現在進度到哪,不要以為台灣不知道大陸的軍用網路發展到哪個層級,頂多不知道實驗室內到哪個層級而已,有心去研究的,服役中的大概都抓得到.政宣品不會講實際的架構與傳輸速度,建議去找一些工業大學的出版品資料.



其實現在這種問題越來越簡單。一則是電腦處理速度越來越快,二則是衛星上下鏈的速度也已經增加很多倍了,因此現在的遙測資料解算速度越來越快,已非10年前所能想像。

舉兩個例子:

1. 我們這邊現在已經有人在計畫要做全球即時性的微波干涉資料庫。以後只要那顆衛星有錢上去,加上地面設備的support,他們就可以做到即時性的資料自動處理加判讀。同樣的技術在10年前是完全手動的,5年前開始可以半自動的批次處理(同時間大概是10年前的10倍資料量),現在已經有即時全自動處理千倍資料的潛能了。

2. 大概10年前要生產地形模型仍需要手動GCP、影像校正等繁複程序,現在已經進步到只要幾百張一般的照片,電腦直接把建築物模型、地形模型算給你..連像機參數、CP都不用。

在這種電腦硬體跟演算法的進步之下,由於老共的第一目標簡單明瞭,就是東南沿海一線,因此衛星訊號的接收、陸上傳送都不是問題。這時只要老共能夠做出即時的資料處理,並且發展出合適的演算法,那觀測衛星revisit的頻率就幾乎可以等同於飛彈射擊窗口的頻率,唯一的問題只是窗口的寬度有多大。

處理速度越快,人為介入越小,窗口就會更寬。相反的,如果受測目標有辦法干擾微波或可見光訊號,那窗口就會收縮。





可見光你就得要考慮解析度,飛行高度,電量供應和衛星壽命等因素,而且可見光下的目標識別在自動化上還得要看辨識是甚麼。

用雷達波段的,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主動或者是被動的手段也是有一些限制在,這是衛星使用國家都會遇到的,不是和某些人所說,非得要拿到甚麼機密數才會有概念。




你说的是客观环境的困难,但是这个对所有搞这种技术的人来说困难条件是相等的。谁能做的更好说到底是技术积累,投入资源,研发努力这些获得的结果,但是你对双方目前具体情况不了解,拿什么做出谁更强的结论呢?没有量化哪来的概况?空对空的讨论而已。



等你了解一些關於地球軌道和衛星的基礎概念再說吧。當然啦,如果你是從其他星球來的,了解的物理和星球知是和地球不同,那就沒辦法了。




除了故弄玄虚卖弄知识和拿知识当炫耀工具外,你还有点干货没有?没有就算了
Go to Top of Page

xk2008
路人甲乙丙

3803 Posts

Posted - 09/26/2012 :  12:30:46  會員資料 Send xk200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xk2008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cobrache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ACOS8

RORSAT is Radar sat. CRS-n and others are SAR satellite. Their working modes are quite different. According the published data, those chinese sar sat are orbiting at 6xx km, with 5 n resolution. This is also the typical orbiting altitude of sar sats.



美國的海洋偵測衛星的近地點在1000公里以上,蘇聯過去的US系統非常低,在300公里的軌道以下,但是,這個高度下要作合成孔徑,衛星就要3.8噸,天線要4公尺,而且無法使用太陽能板。600公里等級的軌道,衛星大小,噸位和解析度之間會有一些需要研究的地方。



现在讨论的是中国和美日的对比,不是冷战美苏的对比。现在大陆US系統技术如何呢?有这个才可能对比双方力量吧?



你連蘇聯的US系統要做到的效果是哪一種都沒概念的話,以及這些系統面臨的瓶頸是單純技術上很快可以突破的,還是有一些其他物理或者是工藝限制都不清楚,你除了在旁邊講別人說的是空話,還能作啥?

而這就是你前面不知道所謂戰略級監視系統和這種海洋監視系統之間可能的差異,他們要更新目標資訊的時間差,可以辨識的物體大小等等問題。蘇聯很清楚看不到就打不到的問題,而他們在這方面的研發至今還是沒有其他以美國海軍為假想敵的國家可以比得上的。

另外,蘇聯/俄羅斯的US系統的最後一顆衛星是2008年失去作用,發射時間是2006年。冷戰早就結束了。




你现在讨论的是中美日对比,不是冷战美苏对比,我对苏联的US系統概念有多少和这个问题无关,现在问题的关键是,你对中国现在的系统概念有多少?

蘇聯在這方面的研發是否是中国比不上的需要你拿出中国方面的情况来对比,而不是在这里炫耀概念。
Go to Top of Page

f8780039
新手上路

139 Posts

Posted - 09/26/2012 :  19:48:37  會員資料 Send f8780039 a Private Message
07年鼎盛上一篇有關中國SAR衛星的文
http://top.jschina.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37
中國網路上對尖兵系列的猜測
2006年04月27日 長征-4B遙感1號(尖兵5號FSW-5)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07年05月25日 長征-2D遙感2號(尖兵6號FSW-6) 酒泉 數字成像光學偵察
2007年11月12日 長征-4C遙感3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08年12月01日 長征-2D遙感4號(尖兵6號FSW-6) 酒泉 數字成像光學偵察
2008年12月15日 長征-2C遙感5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09年04月22日 長征-2C遙感6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09年12月09日 長征-2D遙感7號(尖兵6號FSW-6) 酒泉 數字成像光學偵察
2009年12月15日 長征-2D遙感8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2010年03月05日 長征-4C遙感9號(尖兵6號FSW-6) 酒泉 數字成像光學偵察
2010年8月10日 長征-4C遙感10號(尖兵7號FSW-7) 太原 合成孔徑雷達偵察
==一雷達一光線,相互印證,酒泉負責光學,太原射雷達

下面是中國國家遙感中心的地球靜止軌道大面陣CCD相機
http://www.nrscc.gov.cn/nrscc/kjcg/ygjs/wxyg/201203/t20120329_30155.html

補幾張大面陣CCD相機圖






Go to Top of Page

ZPLUSC1
路人甲乙丙

678 Posts

Posted - 09/26/2012 :  20:11:30  會員資料 Send ZPLUSC1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ingflyer
我知道有CCD元件和CNC車床,CDD和CMC是啥?

你問CNC車床的話,中國國產有一堆阿包刮刀具,去年成長還非常迅速,只是和老牌的日本德國刀具相比較,他們的市佔率比較低,大約是五比一的比率,你要求的良率產能成本售價都不錯,只是沒有市場而已

詭異中國的東西和國外差不多為什麼沒有市場?台灣的自製汽車和國外差不多為什麼賣不了?你忽略了一個因素率先進入市場,在過去中國缺乏資金、技術、經驗,甚至不要說做出CNC車床他們連CNC車床都沒有,但是現在不是做不做得出來是沒有市場

我之前作一間飲料的業務,這種飲料市場很特殊,只有兩間都是國內廠商,都在台灣非常知名,甚至有消費者說當年在外島喝這種飲料是軍民運動,什麼飲料牌子我不說了,但是現在這家卻被他的進爭對手打敗,即便我們開出比對手還便宜的進貨價格外加贈品,還是沒人要買兩者的飲料成分幾乎一模一樣,而這種狀況就是大陸國產商品和外來品的狀況

過去大陸因為要發展經濟,引進外資,不管你講哪種商品大多都是外來貨,日本商品就佔了優勢,也就是所謂的消費習慣,課本上叫做先進入市場,這和大陸商品的價格良率產能都沒有關係,價格可以調降,產能可以提高,良率可以提升,沒市場你一天能生產一千萬台車床也是浪費錢阿,而大陸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市場而已


作的出來跟能不能用差很多.....
像是CNC車床,老共跟台灣廠的精度硬是差個100條,台灣的又跟德國的差個50條
這就是技術的差別
舉個例好了,全世界都知道iphone都是富士康在大陸生產
如果跟你講的一樣大陸作CNC這麼厲害
那為啥富士康每次擴產需要的車床都要特別從台灣叫而不是跟大陸當地買就好了?

在中高階精密機械加工的領域,差不多主義是根本行不通的
大陸也許可以用低價來搶CNC市場
但是在需要數十條以內的精度組裝的產品來說,大陸生產的CNC車台根本就不及格
Go to Top of Page

MACOS8
路人甲乙丙

3316 Posts

Posted - 09/27/2012 :  00:23:40  會員資料 Send MACOS8 a Private Message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f8780039

07年鼎盛上一篇有關中國SAR衛星的文
http://top.jschina.com.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8737
中國網路上對尖兵系列的猜測


這種過期的文章就不用再看了,裡面沒有甚麼有營養的東西。
對中國海洋衛星有興趣的話可以去找這篇學報來看:

中国卫星海洋观测系统及其传感器(1988-2025)*, 41 (12): 091 ~ 103, Dec. , 2011

這篇把中國海洋觀測衛星的road map寫的還算清楚。要找更細的資料可以從這篇下手。
Go to Top of Page
到第 頁,共 16頁 前一個標題 標題 下一個標題  
前頁
 發表新標題  Topic Locked
 友善列印
直接前往:
MDC第二論壇 © 2000-2002 Snitz Communications Go To Top Of Page
Powered By: Snitz Forums 2000 Version 3.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