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標題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2/24/2012 : 10:35:58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UMBER
就德國的綜合狀況來看,多造幾艘航艦真的有比較有利....? 英國可以把航艦帶到北海護航船團,所以私以為德國造史實完成,情況也只是比較好一點.....?
英國原本就有把航艦配置到護航部隊中. PQ-17時,德軍就是懼怕英艦航空母艦對水面艦的打擊能力 將攻擊的角色交給了潛艇與飛機,下令將三艘BB,BC召回港內。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2/24/2012 : 12:00:01
|
赤城本來是大號戰巡,要德國人抄,首先就是要有香霍斯特的建造測試經驗,就沒辦法早;其次在於德國人用炸藥實際測過船體結構耐震問題,他們去看日本那種英國流設計,只會覺得防禦力嚴重不足,不可能用他們的設計;最後在外面的船型,德國作過不少水力研究,設計出很多獨特的船型,在20世紀前半多次震驚商船業,但當時沒有電腦作數值分析,所以德國這些船型雖然兼顧阻力與穩定性,可是在特定載重或特定海象下,都出過不少包,因為那是當時人力計算分析的極限,後來香霍斯特級要改裝"大西洋艦首",就是這個原因.不要老是想德國會抄日本,那根本是叫你不要買F-22,去買P-36啊! 英國二戰的航艦,Ark Royal是1934年安放龍骨,illustrious級的前四艘則與KGV的5艘都在1937年安放龍骨起造,當年有甚政策改變,改變戰鬥艦與航艦的比例,都不困難.而且這兩級航艦的排水量,都是2.2~2.3萬噸級,不違約,英國人違約的是在戰爭中才開始設計的直布羅陀級--就是戰後的老鷹與皇家方舟這兩艘搞到五萬噸的. |
|
|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9 Posts |
Posted - 02/24/2012 : 19:49:55
|
德國如果全面擴充航艦和岸基海軍航空兵 英國海軍或許會加快更新艦載機的計畫 但很難為此出現大轉彎不造KGV去增加航母數量 皇家海軍內部也是有大艦巨砲愛好者的,很難不理這派人意見
以歐陸傳統陸軍強國德法為例,德法都以對方為最大假想敵 戰前德國裝甲師能成立是因為希老闆強大的政治力影響才能排除步兵和砲兵甚至騎兵出身將領意見 法國雖注意到德國的發展,但仍自搞自的,直到波蘭戰役見識裝甲兵的威力才開始組建裝甲師,但真正接受大概要等到法國投降前夕
海軍這種技術性兵種雖說原則上比肌肉派的陸軍開明,但日後冷戰時期英美海軍對蘇聯飛彈快艇建設同樣視若無睹,直到以色列驅逐艦被擊沉後才開始重視 即使像日本那樣在戰前就對航空兵建設採取較積極態度,且以CV為中心的機動部隊在戰爭初期有過一系列輝煌勝利,然而真正演變成全面以航空兵為中心的建軍方向也是直到中途島海戰後才開始,更別提還有豬口敏平這種是親身體驗過才改變的 遑論在戰前航空力量尚未在實戰中展現威力的時代,皇家海軍很難因德國刺激就裁減BB來增加CV(皇家海軍:憑什麼要我學德國佬),何況英國並沒有像希老闆那樣擁有強大政治影響力的人物。戰間其各國海軍的造艦計畫看起來之所以有很強針對性,也是因為大家都是看對方強化軍艦的雷擊和水面炮戰能力,緊張下自己跟著推出這方面性能更好的軍艦因應,而這些觀念都是早已被各國海軍普遍接受的,在發展上才不容易受到阻力
倒是潛艇因為在一次大戰就經過實戰檢驗,如果鄧尼茲的三百艘潛艇計畫在戰前完成 英國不可能沒動作,為此砍掉一兩艘BB或CV而增加數百艘反潛艦是大有機會 |
Edited by - LE323 on 02/25/2012 11:19:52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2/25/2012 : 11:53:16
|
1937年會有很多歷史事實影響KGV的產量,這一級戰鬥艦前兩艘是1月1日放龍骨,那個不可能改,一定是戰鬥艦下去,可是接下來,倫敦條約保留了升級的選項,後來一直沒造出來的Lion級就是後來的升級選項,當年英國基於歐洲的狀況,後來選擇了先追加3艘戰艦(KGV的3~5艘)與4艘航艦,這是有可能改變的部份. 反潛艦上面就比較麻煩,因為英國人以為一戰的ASDIC是萬靈藥,實戰後才發現不對,這與雷達的雷達波傳播一樣,聲納的聲波傳播,都是在這以後才開始研究,這也造成反潛艦數量需求戰時的大幅擴增,這與航艦不同,航艦的有效性英國人早有認知,反潛艦卻要有實戰經驗才會知道儀器有問題...... |
|
|
Bryan C
路人甲乙丙
USA
1455 Posts |
|
Meins
路人甲乙丙
Taiwan
1529 Posts |
Posted - 02/25/2012 : 13:11:4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E323
德國如果全面擴充航艦和岸基海軍航空兵 英國海軍或許會加快更新艦載機的計畫 但很難為此出現大轉彎不造KGV去增加航母數量 皇家海軍內部也是有大艦巨砲愛好者的,很難不理這派人意見
為什麼不會呢?
當年德國人做出裝甲艦,最快反應的是法國海軍(Dunkirk); 法國海軍反應完換德國與義大利人卯起來造船(Scharnhorst/Littorio), 接下來就是英法兩國回應(KGV/Richilieu),之後就是德國人衝Bismarck。
如果從Scharnhorst的時間點就開始改變, 那為什麼英國海軍不會改變原有的造船計劃?
此外,英國人在航艦運用的戰術雖然與日本人不同, 不過他們還是有注意到航艦的價值, 後來在地中海與義大利海軍的作戰效果也不錯。
(其他的部份dasha前輩有回覆過,就不多提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們將與這兩艘船作戰-- 他們將擊沉我們, 該來的遲早會來--再見了!"
--1939/11/23, 英國輔助巡洋艦Rawalpindi在冰島外海遭遇兩艘德國戰鬥巡洋艦時, 60歲的老船長Edward Kennedy留下的遺言. 他與船上的237名船員在隨後的戰鬥中殉職. |
|
|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9 Posts |
Posted - 02/25/2012 : 22:50:3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Meins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E323
德國如果全面擴充航艦和岸基海軍航空兵 英國海軍或許會加快更新艦載機的計畫 但很難為此出現大轉彎不造KGV去增加航母數量 皇家海軍內部也是有大艦巨砲愛好者的,很難不理這派人意見
為什麼不會呢?
當年德國人做出裝甲艦,最快反應的是法國海軍(Dunkirk); 法國海軍反應完換德國與義大利人卯起來造船(Scharnhorst/Littorio), 接下來就是英法兩國回應(KGV/Richilieu),之後就是德國人衝Bismarck。
大大 這就是我上面說的 各國海軍反應很快是因為都是看到對方強化水面軍艦炮戰能力 緊張下自己跟著推出這方面炮戰能力更強的軍艦因應,而這些觀念是早已被大家接受的,各國海軍對此的敏感度才會這麼高 如果大家真的對航空力量有清楚認識的話,正確的因應態度該是不管別人造不造戰艦,反正我只造CV就對了
英國的用法是BB上前和敵艦互轟,CV留在後面清掃戰場 當年的造艦計畫該是皇家海軍內部妥協下自認對BB和CV比例最有效率的搭配了 除非能從國會拿到更多預算,不然BB和CV的數量都不會有太大變動 |
Edited by - LE323 on 02/25/2012 23:01:05 |
|
|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9 Posts |
Posted - 02/25/2012 : 23:25:3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反潛艦上面就比較麻煩,因為英國人以為一戰的ASDIC是萬靈藥,實戰後才發現不對,這與雷達的雷達波傳播一樣,聲納的聲波傳播,都是在這以後才開始研究,這也造成反潛艦數量需求戰時的大幅擴增,這與航艦不同,航艦的有效性英國人早有認知,反潛艦卻要有實戰經驗才會知道儀器有問題......
問個蠢問題 演習時不會有人發現聲納不可靠嗎 還是海軍不搞反潛演習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2/26/2012 : 08:38:5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E323
英國的用法是BB上前和敵艦互轟,CV留在後面清掃戰場
不太對,CV不耐炮戰所以留在後面,讓BB保護,可是英國人是用艦載機在艦隊前方偵察與攻擊,確定敵艦隊位置與牽制殺傷他們,戰艦巡洋艦才是真的上來清理戰場的,1941年打過一次這樣的海戰,只不過義大利艦隊只留下受創的巡洋艦讓水面艦練刀...... 大西洋中部航線的變溫深度大概在150m左右,U VII的潛深可以到達這個深度,可是你拿比較早的潛艦做演習的話,到1920年代的潛艦,潛深都還不到100m,你無法發現變溫深度的問題.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2/29/2012 : 17:01:4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LE323 各國海軍反應很快是因為都是看到對方強化水面軍艦炮戰能力 緊張下自己跟著推出這方面炮戰能力更強的軍艦因應,而這些觀念是早已被大家接受的,各國海軍對此的敏感度才會這麼高 如果大家真的對航空力量有清楚認識的話,正確的因應態度該是不管別人造不造戰艦,反正我只造CV就對了
英國的用法是BB上前和敵艦互轟,CV留在後面清掃戰場 當年的造艦計畫該是皇家海軍內部妥協下自認對BB和CV比例最有效率的搭配了 除非能從國會拿到更多預算,不然BB和CV的數量都不會有太大變動
英國在東方也看到戰前日本大造航艦..... 彼此東方利益也有潛在衝突.But,對造艦影響不大. 英國是自信的一戰勝利國,對原有的海軍大砲巨艦戰法仍然非常深信是下一戰的關鑒. 這也導致英國在開戰時,航艦航空戰力遠在日本之下......
還有原本英國海軍就是以戰艦戰巡為主力.CV從來不是關鍵兵力. 除非來一次大敗,否則英國海軍不太可能一夕之間放棄傳統思維. 因為舊包袱太多了.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2/29/2012 17:22:22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2/29/2012 : 17:12:25
|
其實英國才是最早發現飛機與航艦潛力的國家,兩次大戰間他們的航艦最常進乾塢改造,那可不是故障最多,而是實驗各種構想改造的次數最多.問題是,除了皇家方舟二代以外,1939年開戰時不是那些被華盛頓公約限制住的老航艦,就是還在造的那幾艘......而等到美日在1941年開戰,英國的航艦又已經折損好幾艘,實力不如人不是"非戰之罪",而是"已戰之罪". 兩次大戰期間皇家海軍的悲哀是,技術追不上戰術概念:最早開發純防空巡洋艦,防空炮的轉速射速卻追不上1930年代的飛機;最早強調艦載機航程與多用途能力,結果沒有一項像話;最早開發艦用近迫系統,可是彈藥買不起;最早在航艦上實作裝甲防禦,結果也是最早被魚雷幹掉......不要"假定"當時的皇家海軍思想落伍,那不符合史實,皇家海軍真正落伍的是技術. |
|
|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9 Posts |
Posted - 03/01/2012 : 01:12:06
|
事實上即使德國大造航母 皇家海軍會不會為此加快艦載機更新計畫我都有點懷疑 英國在遠東最大的假想敵日本在艦載機更新的腳步是很快的 但皇家海軍並沒有對此做出相應的計畫,其艦載機更新速度對比日本幾乎有如蝸牛慢跑 直到在印度洋和南雲的機動部隊交手後才驚覺自己的艦載機性能遠不如小日本 但難道這是因為英國的航空工業比不上日本嗎
關於英國的戰術觀念倒是看過一則笑話 KGV是首艘在船身內設有CIC當指揮中心的軍艦 但艦長硬是要帶大家去艦橋欣賞炮戰風景,結果全體人員被俾斯麥的砲彈KO 也許皇家海軍少數人的觀念十分先進,但大部分海軍人員顯然不會認同這些"先進"概念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3/01/2012 : 09:52:24
|
二戰那邊有人討論日本獨立空軍的問題,其實英國就是個好範例,皇家海軍想規劃艦載機還要找空軍談......然後,1930年代末期英國幾種艦載機通常都碰到兩個問題的其中一種:要不是多用途機導致太重,就是引擎排氣會進入座艙導致駕駛失去意識......引擎排氣問題如果給點時間是可以解決,可是英國參戰早,沒那個時間,有幾個駕駛莫名其妙失蹤(一氧化炭中毒失去意識摔機)後,其他人對新機就只有厭惡了;至於飛機過重,這個在皇家空軍也有,他們也是給德國人痛打以後,才把Defiant這類傢伙淘汰掉,這是思考路線錯誤帶來的惡果,沒輒. PoW那個是還沒完工,工人都帶著出去,CIC不能用,只好上艦橋...... 又,1937年初,英國航艦扣掉水上機母艦是6艘,總計十一萬多噸,而當時美日則是3艘與4艘,各六萬多噸.接著到1941年,英國又下水5艘,同時還有2艘在1939年放龍骨,美國則是下水4艘(有2艘是1939年與1940年放龍骨)加放龍骨10艘(1941年,Essex與Independent各5艘),日本這段時間是5艘.以保有與建造來講,開戰前哪個國家比較重視航艦的強化?到1939年還是英國啊!英國的問題是1939年開戰後大型艦的新計畫就慢慢龜,優先生產反潛護航需要的輕航艦與驅逐/巡防艦,尤其是1941年5月27日Bismarck沈沒以後,加上戰損來不及補,到1941年,就不行了.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01/2012 : 18:40:39
|
戰前37年以前, 英國受限於華盛頓海軍條約到36年底,CV總噸位限制13.5萬,也沒法大造航艦. 如果6艘已經用掉11萬多噸.現有的噸位就已經幾乎快滿了. 37年後受限於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也不能造超過2.3萬噸的航艦. 也就斷絕自己把未完工之KGV改造成航艦的機會. 33-37年其實不管美日德怎麼大造CV. (美日離上限還有很大空間,而德國只要守35%限制不管數量.大家都能狂造CV) 英國CV的數量都不會有太大變化. 我也不認為連KGV都僅守條約噸位的英國,會去撕毀條約限制,那會是政治問題.
當然37年或開戰以後原本英國就已經開始造更多航艦. 以在開戰前1-2年後服役. 也就是說,無論美日德的造艦策略如何,只要沒人明顯撕毀條約. 其實英國的CV數量和噸位.與史實上的不會有太大差異. 能改變的只有艦載機種性能設計方向.....但是英國把方向搞錯了,沒輒.
1939年開戰後大型艦的新計畫就慢慢龜,優先生產反潛護航需要的輕航艦與驅逐/巡防艦, 這方向倒是沒有錯,因為大型艦要造好幾年才能服役. 然而生命線已經快被U艇掐斷.多造反潛護航需要的船才是對的.
雖然看開戰後的英國有滿手航艦,可是想想它1940-42時的戰場. 從東南亞到印度到中東地中海到歐洲大西洋全都是戰場, 誰叫它是日不落國....其實航艦數量遠比日本美國都還吃緊很多....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3/01/2012 19:17:37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01/2012 : 19:07:57
|
我一直覺得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很怪. 原本華盛頓海軍條約的CV是27000噸. 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很怪是23000噸. 怎麼CV的限制越來越嚴. 而且後來的軸心國都沒簽,愛怎麼造就怎麼造.... 有簽的反而限制很多. |
|
|
LE323
路人甲乙丙
1149 Posts |
Posted - 03/01/2012 : 21:10:38
|
英國在追加CV的同時一樣也在擴充BB 單是1937就有5艘KGV開工,1939又有兩艘Lion級開工,而如果不是戰爭爆發後面還會另外再追加兩艘Lion級 皇家海軍比較像同時代的日本,雖然有在CV上投注心力,但也依然搞出大和與武藏這類昂貴玩具,傳統大艦巨砲的包袱不是那麼容易丟棄的 因此才說當年的造艦計畫已經是皇家海軍內部妥協下自認對BB和CV數量最有效率的分配了,除非國會能給更多預算,不然BB和CV都會跟史實沒有太大變動 而海航機種又因軍種鬥爭和思路錯誤等因素導致性能落後,這除非來一場大敗不然是無法改變的 所以不管德國怎樣大造航艦,他們所要面對的英國海航實力都跟史實不會有太大差別
|
Edited by - LE323 on 03/01/2012 22:05:35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3/03/2012 : 15:46:44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umachan
我一直覺得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很怪. 原本華盛頓海軍條約的CV是27000噸. 但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很怪是23000噸. 怎麼CV的限制越來越嚴. 而且後來的軸心國都沒簽,愛怎麼造就怎麼造.... 有簽的反而限制很多.
基本上華盛頓公約討論過程中,受制於已經服役或正在造的一堆船,所以主要艦種的限制都很寬鬆,後來失敗的1927年與成功的1930/36年這幾次條約,不管戰鬥艦航艦還是巡洋艦,都是越限制越多,當初英國還想提出戰鬥艦12吋炮/25000噸的規定呢! 還有,1936年的條約,原則上都是生產華盛頓公約時代那些軍艦的"代艦",如果二次大戰拖到1944年以後爆發,1937年英國那十一萬多噸航艦,通通都會拆掉或變成博物館,條約規定的壽命都到了(只是因為常在船塢,船體與輪機倒是還可以撐幾年),你要多造航艦也不需要違背條約,只是戰爭爆發的時間剛剛好,老船還沒退新船快完工,通通上場. 至於航艦噸位上限的問題,其實1930年代前半,美英日三國當時都撞上條約的牆,只有法義還可以造.英國贏在他的航艦有幾艘是一戰時期老船,壽限比較早到,先出現造一艘皇家方舟的空間,美日晚幾年也就一批下去了. Lion級在Bismarck被打沈以後,就有一個航空戰艦計畫,那個設計其實可以給KGV,而且比日本的還要好,只是艦載機嘛...... 艦載機方面這兩天找一下資料,英國那邊簡直一團笑話......先講不是笑話的,其實英國的艦載機與日本的艦載機在前面的更新步伐差不多,1935年的96式以後是1937年Roc,1939年零戰以後是1940年Fulmur,只是接下來英國的Firefly/Firebrand這些比烈風倒過來早一年;97艦攻之後是Albacore,而下一代Barracuda試飛更是早在1940年,比日本的動作更快,要說艦載機更新,英國投入的努力比日本人還多一點.還有,美國海軍1937年試飛的戰鬥機F3F,還是雙翼,比英日兩國的都落後,如果不是美國捲入戰局晚,加上有錢開發能力強,後面...... 只是,從傳奇性的Flycatcher以來,皇家海軍的戰鬥機就是兼任俯衝轟炸機,以及水上飛機(?!),比方Roc就有裝上前一代雙翼機Flyshark浮舟的水上機型,而且不像零戰要做修改,那是拿現役機直接裝上去就用的,一堆結構呆重的設計,空戰性能......下一代Fulmur是不用兼任水上飛機了,只是有一本書這樣寫:Fulmur在地中海對付義大利空軍,其性能很足夠.這話不知道是稱讚Fulmur沒有速度看起來的那麼爛,還是譏諷義大利空軍的飛機太爛...... 而因為都是轟炸機設計修改成戰鬥機,皇家海軍艦上戰鬥機速度慢航程又長,Fulmur甚至可以擔任持續4小時的空巡任務,那就是非要加上導航員不可,因為導航誤差是隨時間累積,你飛得慢的飛機真的是需要導航,但多一個人就是空戰性能下降速度下降倒是導航員更是不可或缺的惡性循環......只有空襲人家港口,這種艦載機才算好用. |
|
|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11 Posts |
Posted - 03/03/2012 : 20:08:56
|
就不能用少數復座機當帶頭的導航機嗎? 美國不是都這樣幹 到戰場導航機就後退.... |
|
|
dasha
版主
41804 Posts |
Posted - 03/04/2012 : 08:07:0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閒遊之人
就不能用少數復座機當帶頭的導航機嗎? 美國不是都這樣幹 到戰場導航機就後退....
相對於美國日本那幾艘三四萬噸的戰巡改造航艦,英國的戰巡改造航艦才兩萬噸上下,大小差太多,剛登場時載機數就只有人家的一半多一點,等到Skua/Roc/Fulmur這幾型大得多的飛機登場時,要不是每艘載十幾架用甲板起降,就是把浮舟裝上飛機,統統送到海上當水上飛機,航艦只負責裝飛機......所以看看,日本打珍珠港一批次百架上下,英國打大藍多都不到十架...... 飛機不多可是責任重,然後早期又不是有那麼好的無線電,那就是每架都要有自力導航的能力,比較安全.然後,英國人更慘的是,往往是三座機,還要一個機槍手...... |
|
|
TIGER
新手上路
Taiwan
165 Posts |
Posted - 03/05/2012 : 10:23:41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kumachan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dasha
要搞航艦,船要加速發展以外,飛機也是,這不容易,不過不是沒機會. 不過德國後期造艦的問題是,1942年開始裝甲車輛不夠, 寶貴的鋼料要給船還是給戰車?大型艦用的船塢可是靠海易炸......
1942才想造輔助航母也一定來不及, 因為德蘇一打,所有資源都攪進去了....連已經造好船體的齊柏林號都無法完工. 何況造新的.... 日軍能這樣是因為它資源本來就大都丟在海軍建軍. 陸軍根本沒啥重兵器......
如果德國海軍改玩航空戰艦,載上幾架Ar-196,He-115等水上飛機會不會比較實際 |
|
|
weijin
新手上路
152 Posts |
Posted - 03/05/2012 : 14:19:52
|
無論如何,1939年9月英法會與德國開戰,應該是認為自己當時的整體戰力比德國的戰力強吧...,同樣的反過來說,若當時不開戰未來德國的工業力全開會超過英法吧. |
|
|
kumachan
路人甲乙丙
Taiwan
3832 Posts |
Posted - 03/05/2012 : 16:00:27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jin
無論如何,1939年9月英法會與德國開戰,應該是認為自己當時的整體戰力比德國的戰力強吧...,同樣的反過來說,若當時不開戰未來德國的工業力全開會超過英法吧.
不管哪時候開戰,英法同盟恐怕都不會認為德國比較強. 無論人口/土地/資源/產值/噸位/兵力,英法應該都遠大於德. 再怎麼說,當時的英國和現在的美國一樣是全球強國. 沒人料到法國/英國遠征軍都垮的這麼快. 也沒人想到遠東艦隊會被日本慘電.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TIGER 如果德國海軍改玩航空戰艦,載上幾架Ar-196,He-115等水上飛機會不會比較實際
那可能沒用. 航空戰艦可能沒法讓一般攻擊機起降,只能帶水上偵查機. 就算多個幾架水上偵查機. 也只是拿火力換情報能力. 沒有辦法提高德艦對英艦的交換比.
火力減半的戰艦對上英國戰艦也沒有更好的機會獲勝吧? 如果德國戰前早知道航空威力,還不如直接航艦化. 日本的伊勢級是工期較長而被放棄改成空母. 只小改成航空戰艦. 如果不是戰況緊急,其實日本也想要變空母.
|
Edited by - kumachan on 03/05/2012 16:29:54 |
|
|
閒遊之人
我是老鳥
6811 Posts |
Posted - 03/05/2012 : 17:59:18
|
不過伊勢不是能裝正規艦載機~~? 連艦攻都能上去~~ 不過似乎只能起飛沒法回收..... |
|
|
cobrachen
管家
4513 Posts |
Posted - 03/06/2012 : 00:25:40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jin
無論如何,1939年9月英法會與德國開戰,應該是認為自己當時的整體戰力比德國的戰力強吧...,同樣的反過來說,若當時不開戰未來德國的工業力全開會超過英法吧.
不會。德國會因為自己的外匯缺乏,出口和軍備擴充的衝突,導致自己的經濟先崩潰。佔領蘇德區以及捷克都有這方面的需求而引發。 |
|
|
astroboy
我是菜鳥
Hong Kong
374 Posts |
Posted - 03/06/2012 : 00:29:26
|
quote: Originally posted by weijin
無論如何,1939年9月英法會與德國開戰,應該是認為自己當時的整體戰力比德國的戰力強吧...,同樣的反過來說,若當時不開戰未來德國的工業力全開會超過英法吧.
39年開打大家的準備都不足,可是再晚個幾年德國應該也離破產不遠了,納粹黨大概會混不下去吧 |
|
|
標題 |
|
|
|